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借力而为 乘势而上 在川渝合作中加快发展--对邻水县在渝邻合作中做强县域经济的调研

[复制链接]
裤裆带杀气 发表于 2013-9-6 15:14: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公文写作培训班
在推进"两个加快"的过程中,欠发达地区如何实现加快发展,是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邻水县在成渝经济区合作中抢抓机遇,发挥优势,科学定位,突破行政限制,主动承接经济中心的辐射,不断拓展增长空间,走出了一条借力而为、加快发展之路。该县的一些做法可资借鉴。
        一、在渝邻合作中成效显著
        广安市邻水县地处四川东大门,南与重庆渝北区相连,在成渝经济区四川部分"一极、一轴、一区块"的空间布局中,是四川环重庆毗邻区块,位于重庆"1小时经济圈"内,是重庆向外扩展的经济走廊和川渝合作的"桥头堡"。近年来,邻水依托重庆,接轨重庆,乘重庆成立直辖市以来发展速度一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加快发展之势,借重庆倍增的辐射带动之力,抢抓川渝合作机遇,遵循客观规律、找准自身优势,借鉴广东佛山、江苏昆山等地围绕区域经济中心承接辐射积极融入的做法,把重庆作为重要目标市场,形成了以发展内需导向为主的区域经济体,推动了县域经济的加快发展。
        1.县域经济总量跨上新台阶。2008年,全县实现地方生产总值76.34亿元,比2005年增长47.7%,年均递增13.9%;税收收入、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快速增长。2008年税收达到30054万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现1.91亿元,比2005年增长68.2%,年均递增18.9%。年度综合目标考核排位从广安市的第三跃居为第一位。
        2.工业主导地位有了新提升。2008年,园区企业对地方财政的贡献率达12.3%,园区工业增加值对GDP的贡献率达22%2007年以来全县工业增加值增幅连续24个月保持全市第一。县工业集中发展区被省中小企业局命名为"四川省小企业创业基地",并即将被列为省级经济开发区。与重庆长安、渝安、力帆、隆鑫等10余家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隆创动力、远翔机械等企业成为长安核心配套厂家,工业经济总量迅速壮大。
        3.充分开放合作迈出新步伐。2005年,面向重庆招商引资到位资金排全市第四名。自2006年以来,面向重庆招商引资到位资金连续三年均跃居全市第一。2008年,仅面向重庆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就达到11.4亿多元。全县目前共引进重庆隆创动力公司整体搬迁等项目305个,到位资金51.3亿元,其中工业项目209个,到位资金33.9亿元,亿元以上项目22个,招商引资取得重大突破。
        4.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新发展。近几年,均每年将工业集中区内土地经营的全部净收益和城市土地经营收益的50%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城镇规模迅速壮大,基础设施不断改善。目前,城区面积达到14.78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到25.3%,比2005年提高9.5个百分点。全面建成县城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厂,新建农村公路1500余公里,提前两年完成"十一五"规划的公里目标数。建成9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达95%以上,城乡建设与管理工作走在了广安市前列。
二、在渝邻合作中突出几大抓手
        1.抓规划调整,促进各方无缝对接。邻水县专门成立了领导机构和工作组,在认真研究重庆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深入分析重庆发展重点、产业布局、城市建设、基础条件等对邻水发展的影响后,重新调整并精心编制了工业、农业、商业、旅游、交通、金融、教育、卫生、扶贫等各种方案。在此基础上,首先加强党政对接。在重庆设置了驻渝办事机构,切实加强渝邻经济合作。与重庆渝中区、大渡口、渝北、长寿、垫江等区县保持紧密联系,并在经贸合作、交通建设、资源共享、发展"飞地经济"等方面达成共识。其次加强企业对接。与重庆企业界,特别是与重庆长安、长龙等大企业、大集团长期保持了良好合作关系。渝中区企业发起成立了渝中区总商会邻水商会,长安集团、长龙集团已成为邻水对渝合作的主要对象,成为了邻水以商招商的重要载体。其次加强社会对接。成立邻水籍人士在渝"老乡会",加强与邻水在渝老乡、重庆知青等各界人士的联系,为长期稳定合作奠定了扎实基础,两地联系日益紧密。
        2.抓招商引资,主动承接产业转移。邻水县坚持把承接产业转移作为发展县域经济的主要途径,把招商引资的重点放在重庆。他们根据招商引资需要,调整充实驻渝办力量,并在设立县项目办的基础上,在经贸、交通、工业集中区管委会等16个部门增加编制,配备人员,设立了项目股,强化对外招商特别是对渝招商项目研究、编制和储备。同时,每年定期到重庆开展"招商活动周""老乡会""知青座谈会",积极介绍邻水的发展情况和招商的优惠政策,广泛摸排有外迁动向的企业,积极引导企业落户邻水。加强与重庆各方的联系,增进与重庆各大商会的感情,广泛寻求与重庆企业及商会的合作。截至目前,邻水已成功引进隆创动力、远翔机械等重庆的搬迁企业,引进川东麻纺、也美电器等配套重庆的企业。重庆民营企业家联合会也初步确定到邻水办工业园区,重庆市总商会、渝中区商会也准备到邻水办川渝示范工业园,重庆长龙集团已落户邻水发展,现有的落户企业60%以上来自重庆或配套重庆。
        3.抓基地建设,切实增强配套能力。一是围绕重庆主导产业,着力打造重庆工业配套基地。实施"筑巢引凤"战略,按照"一区多园,一园一主业"的思路,规划启动了总面积达30平方公里的工业集中发展区建设,目前入驻企业达到40户,全部投产后可实现年产值78.73亿元。二是围绕重庆农产品市场需求,着力打造重庆特色农产品供应基地。按照"现有农业特色化、特色农业规模化、规模农业产业化"的思路,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现已发展以脐橙为主的柑桔20万亩,蔬菜种植面积达23万亩,实现了特色农产品种植、经营、加工的基地化和规模化。同时,建立特色农产品直销重庆的"绿色通道",外销的农产品60%以上供给重庆市场。三是围绕建成"重庆后花园",着力打造休闲度假旅游基地。全力抓好景区、景点建设,加快旅行社、旅游饭店、宾馆等服务要素建设,商贸服务业加快发展。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全面推进,城镇、餐饮等产业蓬勃发展,重庆游客占全县总接待游客的40%以上。随着三个基地的建成,邻水县依托重庆、借力重庆、配套重庆的能力也不断增强。
        4.抓环境优化,不断改善发展条件。邻水县在狠抓发展的同时,着力加大环境优化力度。一是打造优质高效的政务服务环境。实行县级领导联系企业和项目服务制度,对重大项目实行"一个项目、一个领导、一个协调办事机构""三个一"服务机制,限时办结县内手续,全面优化"高诚信、零障碍、低成本、高效率"的政务环境。二是打造政策优惠的良好投资环境。出台了《工业企业技术改造扶持办法》、《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等,建立银政企定期联系制度,搭建企业信贷融资良好平台,设立企业发展贡献奖,鼓励引导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三是打造稳定和谐的社会治安环境。深入开展平安县的创建,推进城乡社会治安集中整治,为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法制环境,努力营造全社会亲商、爱商、富商、安商的浓厚氛围。四是打造整洁优美的城乡环境。大打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攻坚战,构建整体联动、宣传教育、试点示范、多方投入、日常监管等工作机制,城乡面貌变化明显,环境得以优化。
三、几点借鉴
        我省环重庆的毗邻区块,是重庆生产力承东启西的桥梁地带,也是重庆扩展城市发展空间和生产力布局空间的重要地区。该区域所属各区(市、县)大多位于重庆"1小时经济圈"内,对其而言,重庆就是区域经济中心。要加快推进县域经济发展,就必须依托重庆、借力重庆和接轨重庆。通过调研我们认为,邻水县在这方面的几条经验值得借鉴。
        1.科学分析自身优势,及时调整发展战略,是主动融入重庆,促进自身发展的首要前提。一个地方潜在的发展优势,是实现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决定性因素。邻水县从自身县情出发,看准融入重庆的地缘、交通、资源优势,于2006年就提出了依托重庆,接轨重庆、服务重庆、坚定不移地面向重庆发展配角经济的思路定位。同时,根据思路和定位,重新调整编制了发展战略,并大做重庆配角文章,打造重庆工业配套、特色农产品供应、休闲度假旅游"三大基地"。实践证明,发展战略决定了一个地区的发展方向。只要定位准确,战略得当,经济社会的发展速度就能加快,发展质量就能提高。
        2.切实改善发展环境,促进生产要素集聚,是主动融入重庆,促进自身发展的重要基础。我省环重庆的毗邻区块大多经济落后,这与较差的发展环境有很大关系。邻水县在融入重庆的过程中,健全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对集中区实行"无费区"管理;打破区域限制,出台各项优惠政策,在税收政策上尽量做到与重庆一致;积极向重庆气矿协调,将全县供气纳入国家大管网;出台各类人才引进和培训办法;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深入推进依法治县等等,大力改善发展环境,促进了重庆市的人流、物流、商流、资金流、技术流、信息流向本县有效集聚。实践证明,环境也是生产力。良好的发展环境,能够降低发展成本,吸引较多的投资者。
        3.狠抓资源资产整合,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是主动融入重庆,促进自身发展的根本路径。资源资产优势,是推动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潜在动力。但资源资产没有有效整合,经济社会发展将面临结构不尽合理,发展难以维系等问题。邻水县在探索实践过程中,瞄准重庆市场,大力解决产业结构与市场需求结构、资源结构脱节的问题;立足县情,大力解决所有制结构与市场结构、工业结构与农产品供给结构不一致的问题等等,不断整合资源资产,挖掘结构优化的潜力,使资源资产所提供的增长潜力和潜在空间得到了充分利用。实践证明,将优势资源有效整合能够带来经济的增长和效益的提高,将资源整合成资产能够促进潜在的生产效应转化为现实的生产能力,从而促进自身发展。
        4.加强区域分工协作,提高核心竞争能力,是主动融入重庆,促进自身发展的最终目的。承接产业转移不只是流动性要素的集聚,也是区域之间的多向开拓和优势互补。邻水县依托重庆、借力重庆和接轨重庆,但不"挂靠"重庆,而是将自身摆入川渝合作的大区域内,立足全国产粮大县、生猪调出大县、四川省中小企业发展示范县、全国文化先进县和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的优势,强化区域定位,加强区域分工与协作,配套重庆、服务重庆,走出了具有区域特点、自身特色、开发合理的发展之路。实践证明,区域合作需要相互竞争,也需要分工协作。只有强化区域内部分工,形成有序竞争,才能增强和放大国民经济的整体功能,提高区域整体竞争能力和赢得区域竞争的主动权,从而实现经济社会发展质量的整体提升。
四、几点建议
        成渝经济区作为长江上游经济带的核心区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在优势。为推动我省环重庆毗邻区块借力重庆、依托重庆、接轨重庆,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克服体制机制障碍,实现双方政策接轨。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川渝两地在税收、金融、土地使用、交通运输、水电气等方面的政策差距较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重庆企业到我省毗邻区县落户的积极性。因此,建议省委、省政府与重庆市委、市政府加强川渝双方的政策研究,打破行政壁垒,消除政策差异,完善配套政策,有效整合资源,尽可能地建立政策上的"绿色通道",实现川渝双方政策接轨,促进企业实现大跨度、宽范围的资产重组和整合,从而实现川渝两地间的优势互补和双赢。
        2.推进统一市场建设,建立公平合作环境。调研发现,在川渝合作中还存在部分商品因市场准入不一而流通不畅等问题。为此,建议省委、省政府与重庆市委、市政府合力推进统一市场的形成,在川渝两地形成商品自由流动、合作不受体制和其它人为限制的统一市场。并遵循市场规则,完善区域合作相关政策措施,规范包括区域协作在内的经济活动,做到所有合作主体权利平等、义务一致、标准同一,创造公开透明高效的区域合作市场机制。
        3.建立产业分工体系,推动各级有序竞争。由于缺乏统一的指导,现我省毗邻重庆各地与其合作方式不一,合作无序,甚至有的地方为引进重庆企业而出现恶性竞争的情况,阻碍了合作的进一步深入。因此,建议省委、省政府与重庆市委、市政府加强双方的规划研究和对接,力争形成错位发展,优势互补的局面。特别是要指导各地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和遵守市场经济规则,建立完整产业体系。并在政策、资金、项目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推动川渝合作不断深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1粉丝

1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