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强调“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在此基础上,我省也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为推动民营经济大发展指明了方向、增强了动力。当前,合肥正处于打造“大湖名城、创新高地”的关键时期。加快民营经济发展,既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实现跨越赶超的重要手段。 推动民营经济大发展,既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又要深化改革不断创新。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一五”以来,合肥民营经济在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12年,民营经济占全市GDP的比重达55.9%,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6%,上缴税收占全市税收63.5%,提供了79%的城镇就业岗位。这充分说明,民营经济已经成为加快发展的主力军、改革开放的主动力、富民增收的主渠道。但与先发地区相比,我老秘网市民营经济在规模总量、产业层次、发展质量等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民营经济是合肥打造“大湖名城、创新高地”最大的希望和潜力所在。必须从战略全局高度,深刻认识发展民营经济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破除一切妨碍民营经济发展的思想观念、政策障碍和体制弊端,迅速掀起新一轮民营经济发展的热潮,为在全国提前、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支撑。 推动民营经济大发展,既要有顶天立地的大项目支撑,也要有铺天盖地的小企业拉动。大企业、大项目是产业发展的中流砥柱。合肥平板显示、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爆发式增长,走的就是“大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基地”的路子。中小企业是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温州“专业镇”、义乌小商品批发等成功案例表明,以中小企业为主的专业化特色产业区,同样可以闯出一片广阔天地。合肥是后发城市,大企业大项目和中小企业都是宝贵资源,就如同鱼和熊掌一样必须兼得,两者不可偏废。坚持大小并举,扶持大企业做大做强,培育一批具有较强核心竞争力的百亿级、千亿级企业,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引导中小企业做精做专,向规模化、精细化、专业化方向发展,发挥产业集聚效应。坚持内增外引,在立足自身的基础上,向开放要资源、要市场、要活力,抓住国内外产业资本转移的机遇,引进一批知名的民营大企业、大集团,迅速撬动更多的新兴产业、业态崛起。坚持上下联动,打破行政区划限制、打破经营体制限制、打破国资民资限制,支持民营企业走股份联合、兼并重组、跨区域发展道路,形成各类市场主体百花齐放、竞相发展的良好态势。 推动民营经济大发展,既要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又要推动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在当前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的条件下,民营经济必须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走集约发展、创新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加快由家族管理向现代管理转变。家族管理在企业发展初期确实能发挥重要作用,但是随着规模的扩大,也逐渐暴露诸多弊端。许多民营企业昙花一现或“富不过三代”,很大程度上都与此有关。民营企业要发展壮大,就必须摒弃家族管理模式,建立规范化的现代企业制度和人性化的科学管理制度,形成“企业创始人打天下,职业经理人治天下”的模式。加快由资源驱动向创新驱动升级。民营经济要摆脱资源粗放加工型发展模式,就必须更加重视产业结构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更加重视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不断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加快由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迈进。将民营经济发展置于全市产业发展的大格局中来谋划,加快编制民营经济发展规划,引导、支持民营企业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都市农业等领域。鼓励民营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生态经济,创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 推动民营经济大发展,既要依靠企业家示范带动,更要发动全社会共同创业。民营经济是草根经济,只要政策对头、引导得法,就能最大限度启动民资、用活民力、激活民智。大力弘扬创业精神。发扬“开明开放、求是创新”的城市精神,彻底荡涤守旧陈腐的惰气、小气、暮气,增强干事创业的锐气、大气、朝气,鼓励支持所有想创业、能创业的人放开手脚、敢闯敢试,在全市形成崇尚创业、争相创业的浓厚氛围。着力激发创业活力。广泛开展“凤还巢”,激励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支持科技人员发挥专长特长,积极开展科技创业;不断拓宽下岗职工、失业人员和失地农民创业渠道,强力推动民生创业;引导大中专毕业生利用好相关政策,充分实现自主创业;鼓励民营企业家开拓进取,深入推进二次创业。全力营造创业环境。加快完善支持创业的政策服务体系,推进创业孵化基地、大学生创业园、农民工创业园等平台建设,加强对各类创业者的辅导扶持,构建尊重创业的人文环境、扶助创业的政策环境、支持创业的服务环境、安全创业的法治环境、宽松创业的投资环境。 推动民营经济大发展,既要政府主动作为创造一流环境,也要企业守法守信承担社会责任。准入难、融资难、用地难、用工难和办事难,是民营企业反映最集中、最强烈的问题,必须下大力气,从根本上加以破解。破解“准入难”。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按照“非禁即入”的原则,科学编制民营投资产业导向目录,全面放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投资领域,切实做到平等准入、放手发展。破解“融资难”。建立扶持民营经济发展专项资金,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完善信用担保体系,支持设立民营金融机构和发行集合债券、信托计划等融资项目,加大企业上市培育力度,不断拓宽融资渠道。破解“用地难”。将民营企业用地纳入年度用地计划,支持建设多层标准化厂房,切实做好闲置土地的盘活工作,落实各类企业一视同仁的用地政策和管理平台。破解“用工难”。加强企业用工指导服务,落实技能培训补贴政策,完善高端人才引进特殊政策,引导企业以事业、待遇和感情留人。破解“办事难”。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加快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继续开展效能革命,保证企业不再承担法律规定之外的其他经济负担,努力打造廉洁高效的服务高地。作为民营企业应坚持依法经营、诚实守信、公平竞争,争做科学发展的实践者、维护市场秩序的参与者,良好社会风尚的引领者、和谐劳动关系的营造者,在感恩时代、回报社会、奉献家乡、服务人民中展现企业形象。作 者: 王 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