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正确处理五个关系,做好挂职锻炼工作

[复制链接]
李云志 发表于 2013-7-10 14:29: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公文写作培训班
     去年十月份,我们省物价局的三名同志被下派到市时乡薛家村工作。半年来,我们牢记省委、省政府领导和机关同志们的重托,紧紧依靠当地政府和干部群众,积极开展工作。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从实际出发,帮助该村制订了“1990年至1991年发展规划”。如何做好包村工作?我们的初步体会是必须正确处理好五个方面的关系。

   第一,处理好工作组与村党支部的关系,紧紧依靠村党支部开展工作。我们进村后,有些群众对工作组来的目的不大理解,有的干部也有疑虑:认为不是来“整”干部的,就是来“夺权”的。为了打消干部群众的顾虑,我们反复讲明,既不是来“整”干部的,也不是来“夺权”的,而是来帮助、协助、配合村里工作的。我们和村党支部的关系是配角和主角的关系,我们只是起协助、配合、参谋作用。在具体工作中,我们积极出主意,提建议,一旦支部决定了的事就毫不含糊地去执行,决不凌驾于支部之上。在支部研究问题时,支部成员对我们工作组这一票很尊重,所以我们提意见、谈想法就尽量做到全面、合理、可行,注意尊重基层同志的意见。由于我们摆正了工作组和党支部的关系,很快得到了基层同志的信赖和支持。我们认为,这是做好包村工作的重要保证。

    第二,处理好抓地方与抓自身建设的关系,加强自我监督和自我管理。我们感到,要做好地方工作,必须首先抓好自己,真正把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紧密结合起来,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好自己。我们进村后,村干部对我们很尊重,说话很谨慎,认为我们是上边派来的,水平高,办法多,所以大小事情都来征求我们的意见。实事求是地讲,就农村工作而言,我们并不精通,甚至可以说是“门外汉”。而村、支两委领导班子,一直在基层工作,天天和群众打交道,各方面的经验要比我们丰富得多。我们只有铺下身子,放下架子,老老实实当好小学生,虚心向他们学习,勤奋工作,时时处处做出好样子,才能赢得基层同志的信任和工作上的主动权。基于这种认识,我们在抓好工作的同时,十分注意工作组自身建设,建立了学习、工作、生活等各项制度,要求每个工作组成员加强自我监督、管理,严格要求自己,受到了当地干部和群众的好评。

    第三,处理好帮钱帮物与帮班子带作风的关系,把立足点放在帮助根本上。有的同志认为我们是上边派来的,对我们的希望就是帮他们一些钱和物,否则,人家会说你工作组不给群众办实事。对帮钱帮物问题,我们认为只能是“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帮钱帮物的多少不是衡量我们工作好坏的标准,重要的一点是要看有没有建立一个过得硬的领导班子。一些群众说:“帮钱帮物,不如帮俺建个好支部。”这话说在了点子上。我们在尽可能地帮助村里解决实际困难问题的同时,注意把主要精力放在加强领导班子建设上,帮助支部建立了“三会一课”、“开展谈心”、“集体领导”等工作、学习制度;并根据该村长期以来帐目不公开、财务管理混乱的状况,经支部研究,为各生产组共增配了9名财会人员,受到群众的一致拥护。

     第四,处理好抓物质文明与抓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坚持做到两个文明一起抓。省委为下派干部提出的任务很明确,就是要克服“一手软,一手硬”的问题,抓好两个文明建设。但在实际工作中,有的总认为精神文明建设是“虚”的、“软”的,而物质文明才是“实”的、“硬”的,认为“说一千,道一万,生产上不去不好办”,觉得只有尽快让群众的腰包“鼓”起来,才是实打实的功绩。我们认为,要全面落实省委提出的任务,就必须克服“单打一”的做法,树立“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思想。为此,我们协助党支部,首先把瘫痪了七、八年的团支部重新建立了起来,把300多名团员、青年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使之成为村子发展建设中的一支突击力量;二是成立尊老敬老协会,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开展“好媳妇”、“好婆婆”、“文明家庭”评比活动,树立尊老敬老新风;三是制订村规民约,搞好移风易俗,倡导新事新办,反对封建迷信,使这个去年乡政府命名的“文明村”又出现了许多新气象。

    第五,处理好抓农业与抓工副业的关系,立足现实,以农为主,稳步前进。我们进村后,村党支部一班人急于想借助工作组“信息灵,门路广”的优势,上几个工副业项目,为村里办几件实事。应该说,这种想法是对的,但必须根据村里的实际情况,不能急于求成。据我们调查,该村水、电充足,土地自然条件较好,发展农业仍有潜力可挖;而该村集体公共积累微薄,前几年负债十几万元尚未还清,眼下上新的工副业项目条件还不成熟。我们认为应走“先农后工,稳步发展”的路子。据此,我们协助村、支两委制订了下一步农业生产发展“规划”,坚持在土地上做文章,并积极创造条件,待有了一定的物质基础之后,再想办法搞些适合本地特点的工副业,扎扎实实地走出一条全村共同致富的路子。 [载《机关党的工作通讯》1990年第4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6粉丝

16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