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认真研究公文写作的接受心理

[复制链接]
恩平秘书 发表于 2013-6-19 08:30: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公文作为一定意义上的社会交际和公共关系的一种重要工具和手段,它的作用要得以实现,必然涉及到交际的双方即言者(写作主体)和受者(写作受体)。公文的写作,目的是给对方(即接受对象)看的,写作效益的体现,关键还在于接受对象(即受文对象)对所收到的公文的理解、认可、办理程度和执行情况。正因为如此,写作公文一定要充分考虑读者,注意研究读者(即受文对象、接受对象)的接受心理,以增强文章的针对性、可读性、可受性,增强文章的执行承办效益。而公文写作中的这一重要的也是基本的课题,却长期未引起大家的重视,这不能说不是极大的疏忽和遗憾。2 c) e+ W* w7 `2 a

. e; k# V0 W6 D; F8 }+ ^     公文的读者不同于文艺作品、新闻文章读者有随意性,它的读者有明确的限定性,往往有特定的受文对象,不是谁都可以看,或者谁都必须看的。这种读者的限定性,使公文写作者事先就能明白文章是写给什么人看的,就有可能考虑到怎么写才能更符合受文对象的“口胃”和接受心理,更注重文章的实用性。可见,读者的限定性这一特点,为公文写作也提供了一定的方便。; f1 {9 S" j) B1 E! u( M
在强调读者有限定性特点的同时,还要注意到读者的变化性。公文受文对象的接受心理,也要受内因外因的驱使而发生变化。一方面,社会政治变革、经济发展这些外因,会使受文对象的接受心理随着时代的变化发展而发生变化,这是“境(心境)随时迁”。假如有人现在写文章还用“文革”手法和语言,那只会授人以笑柄。另一方面,年龄差异、文化层次的区别等等内因,也会使受文对象的接受心理随不同语言环景而有所不同,这则是“因人而异”。例如写给群众看的通告要通俗易懂,而写给教师的慰问信宜典雅古朴,不能失体失格。
# k- d9 @, h' v4 w2 M2 P. ]; z2 b5 O4 z; i8 t# q) ~+ E
     从当今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时代特征出发,从各级各类各方面接受对象的实际状况考虑,公文写作时,要着重考虑受文对象以下各种接受心理。- x3 x% A) R: @) l' x( t6 U

. i7 o/ P+ Y+ b7 u9 e! n$ n(-)求实心理# ?, ^* N$ C2 Z: E* M
; A/ u) f" o5 c$ s
    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是辩证唯物主义的根本要求,是党的思想路线和优良传统,也是接受对象(无论领导还是群众)的衷心愿望和迫切要求。事实胜于雄辩,公文的事实、理论越真实,就越可信,就越能说服,教育、鼓动或指挥受文对象去照“(文)章”办事。公文受文对象的这种求实心理,是社会主义祖国人民群众主人翁地位所决定的。随着人民群众民主意识、参政议政意识的增强,他们迫切地要了解各级领导、各个方面的真实意图、真实情况,以认清形势,行使自己的职责和权利。# X4 |  g% _6 \# b  A4 G/ x! M" x
此外,这也是历史的经验教训所激发出的一种心理。“大跃进”、“文革”的历史教训,现实生活中少数公文的浮夸虚假之风,这些不实事求是的文风、作风,已使有的领导和少数公文失信于民。长期的积淀,使人们形成了一种“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泛化心理。要消除这种不良影响,也要求公文说真话,写实情,求实效,不搞浮夸虚假,不搞花架子,不做表面文章,真正取信于民。
. J$ I' c% {9 ^9 l6 t& i7 ^2 O& [4 o- t4 E: o
   在公文写作中务求实际,除按前面讲到的要求内容的绝对真实、本质真实之外,还要注意把握“平衡”的手法。即在突出讲某一个主要因素时,还要顾及到其它因素,特别是相反的因素;在强调某一方面的主要意见时,还要注意到其它意见,特别是不同的意见。要寓倾向性于平衡性之中。不注意这一点,过分强调一个因素、一种意见、一方面观点,极有可能出现片面性和绝对化,不能全面、准确地反映出当今复杂的公务活动、社会事物等“系统工程”的客观全貌,甚至可能给更大的“系统工程”输去误导信息。例如有的单位写文章讲先进、成绩时,总是笔下生花,说过头活,报假数字,不讲实际,不留余地,以致上报的报告或者总结,竟不敢同本单位群众见面,怕露了马脚。这种误国误民的文风,必须坚决制止。而我们党中央领导同志和不少各级领导同志的报告、讲话和文章中,在充分肯定改革开放的巨大成绩的同时,也常常非常深刻、尖锐地说明困难和问题的严重性。这种实事求是之风自然会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充分理解和信任。4 ^' x# q5 m- `$ f4 s( \

4 I6 O# N- a4 S! q% `(二)求新心理
& U5 G: C5 D" {  {   n" w1 Q7 \( H( J
  江盈科曾在《蔽箧集序》中说道:“新者见嗜,旧者见厌,物之恒理,……新则人争嗜之,旧则人争厌之。”喜新厌旧,人之常情。观点、内容陈旧的文章,是不能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的,公文写作也同样如此。那种一个典型材料反复用、变换角度经常用,改换包装“新瓶子装旧酒”的写法,那种“从别人的文章中找点子,从下面的材料中找例子,东拼西凑成稿子”的做法,那种“下面写文章抄上级的,上级抄中央的”,层层照抄照转的办文方式,显然都背离了工作实际,也不能满足受文对象的求新心理,那种公文只会成废纸一堆。; a  j' |2 ~9 l9 b. A% C
事实上,我国改革开放的形势和发展变化是日新月异的,许多新情况有待去研究,许多新问题有待去发现,许多新矛盾有待去解决,许多新事物有待去认识,许多新人物有待去表彰,许多新经验有待去总结,许多新气象有待去宣传,许多新理论有待去探讨。公文要力求出新,尽可能给受文对象提供他们欲知而未知的这些新信息。现实生活中、公务活动中,领导和群众所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正是公文所要反映、介绍的热点信息、新信息。公文写作要力求想领导和群众所想,急领导和群众所急,写领导和群众所需,不说套话、空话,自然就会受到大家的欢迎。
4 _4 A/ ?  q! p3 `% a不但内容要新,为适应信息社会、高科技时代人们观念和能力的变化,公文的写作形式、语言、角度、技巧,都要既遵循规范,又不断创新,才可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同是一年一度的国务院总理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其内容、观点、写法、语言却年年有新意,都给人大代表和全国人民以耳目一新之感,成为推动社会主义事业前进的纲领性文件。而有些单位的年终总结,年复一年,框架、观点依旧,只是数据、时间不同,给人以“似曾相识”、“千部一腔”的陈旧感,这种文章的效果自然可想而知了。7 G5 F8 ^3 g# c; H

% O: N% W- w  T6 o) R$ P$ R(三)求尊心理
+ N2 c. P0 U& x! C' @) c. c3 a: h% g# b# V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的主体意识的增强,处于社会关系中各种地位的人,都越来越需要别人和社会的尊重。需要尊重,这是人们高层次的心理需要。需要争取受文对象理解、认同、支持、办理的公文,首先必须对受文对象给予必要的尊重,满足其求尊心理,才能取得受文对象的支持与合作。$ `4 @  S( h) C
从另一个角度讲,作为公共关系和协调的重要工具、手段、渠道之一的公文,也只有对有关的社会组织或者公众以必要的尊重,才能树立起本组织的良好形象,实现其公关和协调的目的。
. R& q: H1 b! n" I8 D" P4 F明白了这一点,就不难懂得为什么“绿的大地,美的心灵——请勿入内”、“翠竹千竿,请勿刻划”、“杜鹃居山久,春萌夏盛开,劝君莫采折,美从自然来”等标语,比“不准进入草坪”、“不准刻划”、“不准攀折”之类标语为好;为什么国防部发言人在接受国外、境外记者善意或恶意的提问后的结束讲话中,会极有分寸地说道“感谢大家对中国国防的感兴趣”,而使人无可挑剔了。# c2 l9 C, E; b0 X( p3 U7 X
对受文对象的尊重,要得体适度。尊重上级而不要有阿谀奉迎之词;尊重下级和群众,而又要不失身分;尊重兄弟单位而又不要有恃强凌弱之感;尊重外宾或境外组织机构,而又不失国格人格。就是与对手和敌人的公文往来,既要坚持原则,针锋相对,又适当运用文明礼貌的策略,行文做到有理、有节、有利。
' w+ i9 L; E" u. Y+ E$ d对受文对象的尊重,要在行文内容、语言、形式等各方面表现出来。例如模糊语言的巧妙运用,某些公文如信函的格式变化,都会体现出不同程度的尊重。7 N) h) O( `; q% |: R. O
" L- r2 s% O) |" L
(四)求近心理
+ ?  y3 U, e" |& R/ A+ |! y
6 V+ z! y8 C& `    这是交际、传播学中的“距离论”在公文写作中的体现。受文对象出于正常的功利目的,总要求公文内容与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更贴近,不大想看那种“隔山放炮”、不着边际的文章。都希望公文讲出大家的心里话、,身边事,写大家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希望“文中有我,我中有文”,即文章中写出了我们想做的事、想说的话,而我们想到的文章中也写到了。这也就是通常说的“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办群众所需”。
9 Y, _5 T% K) x! l6 F8 f  K5 h- _: A: u, r
    受文对象这种求近心理,要求公文与他们在时间、空间、情感上都尽可能接近,即做到事近、理近、情近、心近。这也是情感因素在公文写作中的体现。4 `4 Y: M6 l. j* ^3 w- Z
2 z' {9 U/ i3 e2 I' E
    为满足受文对象的这种心理,我们在写作公文时,就要从实际出发,注意针对性、及时性和实效性。而语言的运用,要尽可能注意生动性、群众性和适当的幽默感(这当然要因文制宜),以增强文章的可读性。4 J! ~; O* g# _% u" z
例如四川省及广元市有关领导机关发出决定,号召广大党员干部“远学孔繁森,近学马生贵”,使大家从身边的基层领导干部身上体会到一种可敬可亲的认同感,体会到学习英雄模范人物的必要和可能性。李燕杰在对少管所的少年犯作报告时,称他们为“触犯了国家法律的年轻朋友们”,一下子就把少年犯听众的心理拉近了,其教育效果是相当突出的。4 ^( G1 W2 G0 Y. z& C1 K( ?% \

: R  c  [  v  s$ ]% I$ J(五)求简心理
$ Q. v8 h0 p5 `
( p9 E6 \* z( ~4 `    当今社会已进入信息社会,社会变动加剧,人们生活节奏加快,大家越来越重视时间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人们都希望办事由繁变简,办事需要的时间由长变短,希望讲求效率。随着干部、职工队伍的年轻化、知识化,这种求简心理反映更为突出。大家都不希望开“马拉松式”的长会,听言之无物、套话连篇、口是心非的长篇报告,看又长又臭的懒婆娘裹脚布似的文章,而希望开短会,说短话,写短文。3 L+ v7 |# e% v, P1 c6 A

0 n4 e# }5 ^0 R5 }. [2 B+ ]- L4 ?    公文写作要适应这种要求,就必须克服形式主义、文读主义,没有必要就不行文,必须行文时尽可能写短些。要实话实说,长话短说,尽力摒弃废话、空话、套话。不写长而空的文章,写短而精的文章,给受文对象提供尽可能多的实信息,而不要那些言之无物的空信息。有的人认为文章写得越长越有“政绩”,越有水平,这是一种误解。其实,把文章写短,对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公文撰写者要努力提高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起草文稿力求言简意赅,开门见山,意尽言止,竭力删去可有可无的内容和语句,做到篇无赘句,句无赘字。而在制发公文时,公文格式也要既规范又简明,不要无实际意义和用途的空信息。总之,要做到简短、简明、简洁。3 @% a3 v/ L' k* S& i6 W

9 M) |- `' i8 R1 h$ {(六)求知心理5 k1 e. O2 u& G6 C' v4 X8 s

' ^9 u9 N: _; Y. [+ _6 K5 H# _
游客,如果您要查看本帖隐藏内容请回复

$ x! k$ \0 [( B" a7 T/ D
1 {; k% H9 B( B: R( d* y* h* U0 |    总之,公文撰写者是否考虑和研究受文对象的上述接受心理,其写作效果是大不相同的。注意研究受体的接受心理,应引起公文作者和研究人员的高度重视。本文选自叶黔达、柯世华《现代公文写作技巧》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年7月第1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4粉丝

26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