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人陈君,任某副局长的秘书已有多年。因职业关系,平时言语谨慎,性格内敛,很少向外人谈个人的得失。近日他和我难得相聚,多喝了几杯,兴之所至,道出了不少当秘书的甘苦,也不乏牢骚,这里透露几句。$ s) i& O2 a+ {1 W( f1 ~: `7 u2 D
5 _2 n% b0 W# H, e5 v' e: q* v- @
“你问我:世界上啥工作最要做?我的看法是:选好了一个秘书,是副局长以上的领导最好做。为啥?他的主要工作是出席会议。参加会议总要讲话,但讲话稿由我统吃,他在会上照本宣科。读稿前,他也不先看一遍稿子。这样,难免要出纰漏。有一天,上、下午各有一次会议,领导命我准备两个不同的讲稿,他拿去后,放在左右两个口袋里备用。不料上台发言时,忙中出错,在A会议上拿出B讲稿来宣读,弄得听众莫名其妙。我在台下干着急,他读了几段,才发现文不对题,赶紧掉头换稿,出了一个不大不小的洋相。”* f, m+ C* k3 _' H U
: E, m, K! B$ x; \! m
“这还不算最好笑的。我们那位领导,还希望在讲话时台下听众能给予掌声鼓励。你知道滑稽戏的录音节目的‘罐头笑声’吗?就是在事先把男女的笑声录制好,在节目合成时插入,效果不错。于是,我的这位领导也如法炮制,请会议主持人担任‘导鼓’,引领众人鼓掌,制造现场气氛。说来不怕你见笑:为了互相配合,我在起草讲话稿时,在某些段落括弧内注明‘鼓掌’两字。讲稿有两个版本,印发给与会人员的是‘公开版本’,不标‘(鼓掌)’;标‘(鼓掌)’的是‘秘密版本’,只打印2份,一份交报告人,以便其见了‘(鼓掌)’,嘴巴便暂停,留出让听众鼓掌的间隙;一份交主持人(‘鼓掌诱导员’),以便见了‘(鼓掌)’两字,带头‘导鼓’;不料,有次却是不忙出错:会议主持人因内急如厕,‘导鼓’暂时开缺,领导不知情,看到‘(鼓掌)’两字,按约定立即停顿下来,等待台下掌声鼓励,但因为没有人‘导鼓’,等了约几秒钟,会场内无人应对,领导嘴巴微张定格,眼睛愣愣瞧着听众,台下却鸦雀无声。几秒钟后,台下另一位部下见大事不妙,立即越俎代庖,充当‘掌托’救场,结果弄巧成拙,时间差已失,搞成了‘倒鼓’,领导十分扫兴,主持人事后道歉不迭。”
; ]/ ^" Q$ ~# a$ f4 `3 P& H8 T) D
, q+ j- f/ v3 L* Y “你问我好处捞到没有?大好处捞不到,也不敢捞,小好处倒有不少。这里也不便细说。可以悄悄地说给你听的是:有一点好处是进一步‘回锅’深造,学到了许多书本知识。现在提倡建设一个学习型社会,我们很多领导热衷于继续当学生——博士生。我那位顶头上司有大学本科学历,但看看现在许多新提拔上来的干部,哪个不是硕士、博士?本科生学历填出去,面子上倒底不大好看。他的仕途还有上升的空间,于是,连跳两级,选了一所名牌大学去读博士学位。但是,他天天赶会尚且来不及,哪里抽得出时间去听课,更不待说考试了。这所学校的制度还是蛮严格的,拿不到规定的学分不发文凭。于是听课,乃至于考试的重任,又落到我头上了。对我来说,倒是得到了一个认真学习的机会。我如果也不好好学习,领导拿不到博士学位,我怎对得起领导的信任?”& b/ z* J! y6 d+ p
4 j+ ]& M" }$ M5 g, j
~4 J$ d$ P7 ]$ y9 B: d7 q 我的这位朋友再三关照:上述私房话只给我一个人听,不可为外人道也!但我思之再三,觉得这一席谈公开发表,还是利大于弊,于是把他的身份和姓氏略作改动发表,如果这位仁兄看到了此文,请他谅解。作者:吴兴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