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 { o8 d$ M2 B s : X) y& Z) \8 o
- @/ e% \' w1 r/ y
: p$ P# m, {2 x/ a3 x( L
- G; T& l) Y/ ~, @- [/ J! A
0 q* ?7 I2 K y# R6 e 当前群众反映强烈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少数党员干部在权和利的诱惑下脱离群众,其主要表现为:想问题、做决策、干工作不是从群众利益和客观实际出发,不谋做事、只图“做秀”,有的热衷于沽名钓誉,哗众取宠,应付上级、应付群众,不求实绩、追求形式;有的报喜不报忧,掩盖矛盾和问题;有的好摆门面、好说空话,思想僵化、墨守成规;有的不注意倾听群众意见,对群众利益漠不关心,对群众疾苦麻木不仁,不敢碰矛盾、不能及时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其根本原因:一是宗旨意识淡薄,淡忘了群众利益。现象是“脱离”,根源是“感情”。少数党员干部淡化了对群众的感情,有的甚至在潜意识里把自己放在群众的对立面;二是信仰发生危机,理想信念错位。尽管这些问题存在于少数党员干部身上,但必须认识到个别“坏鱼”污染了“鱼池”。这些人的行为损害了党的形象,败坏了党的声誉,玷污了党的纯洁,降低了群众对党的信任度,严重削弱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如任其发展,党员干部离群众越来越远,何来党的感召力、凝聚力?其结果必然会产生动摇我们党的执政根基、丧失党的执政地位的危险。 P% j! m9 J2 d* O o
恩格斯有一句很经典的名言,他说权力是一个“祸害”,只有权力为人民谋利益,才不会脱离群众,否则就会成为官僚。所以,权力本身这个两重性的特点是对我们党的一个挑战,是造成最大危险的很重要的原因。列宁曾指出,对于共产党来说,最严重最可怕的危险之一就是脱离群众。这个论断精辟阐述了脱离群众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所带来的极端危险性,对增强党员干部的执政意识和忧患意识,具有重要的警醒作用。# w) X" X0 P0 ]( S" f# C6 Y+ c
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都制定了一些领导干部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的制度规定,如调研制度、定期接待群众来访制度、组织干部下访制度、处理群众来信来访制度、联系点制度、限时解决问题制度等,在实践中发挥了较好的作用。但总体上看,一些制度本身存在一定的缺陷。比如,一些制度原则性规定多,具体操作性不强;针对基层干部的多,要求领导机关干部的少;一般要求多,刚性约束少,特别是将制度落到实处的执行力还不够强,使一些好的制度只写在纸上、贴在墙上,没有落到实处。0 `, ]9 A* n" F
毛泽东曾指出:“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还进一步指出: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一个显著标志,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
. M/ Q1 Q! u+ ~- d% {! V$ I; x0 z 一切围绕群众利益,首先需要加强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和党性修养,除此之外还需要狠抓制度建设这个根本。要进一步加强密切联系群众的制度设计,注意将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与群众联系的经验制度化、规范化;将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创造的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的做法制度化、规范化;将发展民主、健全法制的成功探索制度化、规范化,逐步形成一套实践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比较强,既有正面导向又有反向制约,既有激励措施又有惩处办法的密切联系群众的制度体系。既要在制度制定上下功夫,更要在制度执行力上下气力,用法律、纪律、政治和教育等手段,严格遵守制度,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e, p8 p& U" u# }1 x
一切围绕群众利益,需要不断创新密切联系群众和服务群众的工作机制。
' z9 ^5 \# e1 y0 r- i% z8 V$ W 首先,不断探索新形势下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机制。一是健全诉求表达机制。拓宽社情民意反映渠道,健全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充分利用网络、报刊、电台等媒体新闻,及时反映群众呼声;采取公开设置意见箱、热线电话等形式,及时听取群众意见、建议。二是健全排查化解机制。对各类矛盾隐患,统一建立台账,逐一明确责任,实行动态跟踪,确保及时化解矛盾。/ v9 W5 ^ g7 B' J1 [
其次,建立健全服务群众的长效工作机制。一是建立科学决策机制。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善于从群众的议论中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针和政策;坚持在向群众学习过程中增长政治智慧,提高执政本领,促进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形成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的决策机制。二是建立办实事机制。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开展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发扬求真务实精神,挤出更多的时间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沉下去、蹲得住,了解民意、集中民智、珍惜民力,真心实意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三是建立定向帮扶群众机制。着力关注重点群体、弱势群体,与困难群众结成对子,进行一对一帮扶,重点解决事关民生的难事、急事、大事,树立新时期党员干部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光辉形象。这是新形势下服务群众的活力所在。四是建立监督考核机制。干部脱离群众,群众感触最深。进一步扩大群众在干部工作中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坚持和完善民主推荐、民意测验和民主评议制度,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群众路线坚持得越好,群众的民主参与程度越高,脱离群众的干部就越没有立足之地。定期进行群众满意度测评,以群众是否满意作为检验党员干部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成效的基本标准。将党员干部联系和服务群众的情况,作为民主评议党员和干部考核评优的重要内容。改进干部联系服务群众考核办法,坚持“群众公认”原则,把深入群众发现问题多少、为群众解决困难多少、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多少作为考核内容,并与干部的选拔任用结合起来。对那些严重脱离群众的党员干部,不仅不能提拔使用,而且要严厉批评,直到端掉“位子”。
( @% i1 R% M6 f2 i % q9 ?! t7 B; ^: s
; m/ \4 X" f6 c作者:王怀浩 来源:学习时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