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在全市文化产业发展大会上的讲话范文

[复制链接]
办公室秘书 发表于 2012-6-29 08:53: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公文写作培训班
  市委、市政府专门召开文化产业大会,这在我老秘网市尚属首次,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加快文化大市建设的信心和决心。今天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省委十一届十四次全委扩大会议和全省文化产业大会精神,研究部署我老秘网市文化产业发展工作,动员全市上下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任务,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发展,加快陇中文化大市建设步伐。会上,对全市文化产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甘肃洮砚开发公司总经理赵成德同志进行表彰奖励,市政府将与各县区签订目标责任书,常市长还要作具体安排部署,希望大家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先讲几点意见。



  一、提高认识,坚定信心,切实增强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在我国加快推进全面小康社会进程的新的历史时期,文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彰显,文化建设更加具有战略性、全局性的意义,文化产业也因此被誉为21世纪最具潜力、最具优势的朝阳产业、绿色产业、低碳产业。党中央审时度势,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上作出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部署,确立了推动文化产业到2020年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战略目标。省委就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召开全委扩大会议专题研究部署,出台了加快文化大省建设的意见,在去年省委常委扩大会议上,王三运书记又提出把我省打造成全国华夏文明的保护、传承和创新示范区,我们必须从时代发展和战略全局的高度,认清形势,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第一,发展文化产业是提升综合实力的必然选择。在现代经济中,文化的内涵和功能正在发生重大变化,经济与文化日益融为一体。文化在为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的同时,其自身的经济功能明显增强,在综合竞争力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历史表明,没有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没有文化创新的持久推动,没有文化软实力的匹配支撑,一个地区就不可能长期立于发展竞争的不败之地。从国际上看,文化产业已成为当今世界的支柱产业,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全球经济发展速度,象美国、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已达20%以上,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动力源。在国内,象北京、上海、广东、云南等省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都超过了5%,有的在10%以上,成为重要的支柱性产业。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召开后,各地竞相把文化产业发展作为抢占竞争制高点的战略举措,纷纷推出大动作、制定新措施,竞争态势日趋激烈。借鉴学习先进地区的发展经验,不难发现,谁更重视文化,谁就能够在激烈的区域竞争中脱颖而出。据统计,我老秘网市2011年文化产业增加值仅为1.89亿元,占GDP的1%,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与省内兄弟市州相比也处于落后。因此,我们必须切实增强危机感、紧迫感和责任感,象重视经济建设一样重视文化建设,象重视做强经济硬实力那样重视做强文化软实力,更好地统筹经济文化发展,大幅提升我老秘网市的区域综合竞争力。



  第二,发展文化产业是实现转型跨越的内在要求。转型跨越发展,是省委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新的战略部署,也是我老秘网市当前最大的政治和最紧迫的任务。转型跨越切入点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攻方向是结构调整。近年来,我老秘网市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但产业结构仍不合理、产业层次还很低。在三次产业中第三产业虽占44%,但这主要是依赖工资性刚性支出,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发展缓慢。文化产业是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相比其他产业,文化产业以创意为动力、以内容为核心,主要依靠科技和智力投入,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低碳、绿色、可持续,对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具有独特优势,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文化产业是一个关联度很高的产业,与现代农业、制造业、建筑业、旅游业及其他产业都能够融合发展,具有很强的带动和提升作用。目前,我老秘网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仅为2.3%,占比小,贡献度低,不仅没有发挥应有的促进带动作用,而其滞后发展本身就是服务业发展不快的重要因素。事实上,一个地区和城市,文化产业发展状况已成为衡量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文化项目的层次规模和效益,已成为衡量其转变发展方式成效大小的重要尺度。因此,在转型跨越的攻坚战中,必须把文化产业作为重要支点,集中力量进行突破。



  第三,发展文化产业是发挥资源优势的现实需要。我老秘网市是中华民族黄河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是古丝绸之路重镇,既有以马家窑文化、李氏文化、秦长城文化等为代表的历史文化,又有以洮岷花儿、陇中小曲、陇中皮影、剪纸等为代表的民俗文化;既有以国家4A级景区贵清山、遮阳山为代表的自然山水文化,又有被列入全国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的红军长征通渭“榜罗会议”和岷县“岷州会议”纪念馆等为代表的红色旅游文化,是比较典型的文化旅游资源大市。近年来,市上专门成立了旅游文化产业领导小组,积极组织各县区、各部门以建设陇中特色文化大市为目标,充分发挥文化资源优势,积极开拓文化市场,狠抓文化产业发展,全市现有文化产品生产、经营和服务单位1400多家,产业门类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但我老秘网市的文化产业发展与文化资源大市的地位还很不相符,存在有说头没看头、有文化没产业、名声大效益小的问题,资源与产业脱节,资源优势没有真正转化为经济优势。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各级各部门对文化产业发展认识高度不够,重视程度不够,政策扶持不够,整体规划滞后;融资渠道单一,投入乏力,项目数量少、个头小、科技含量低,缺少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文化大企业大集团;文化要素市场发育不健全,体制改革不到位,经营管理人才缺乏,发展动力不足;资源整合力度不大,文化单位经营分散,形不成集群效应。这些情况表明,文化产业已成为我老秘网市发展的一大“短板”。目前,西部大开发、中央支持甘肃发展以及新一轮扶贫开发政策效应不断释放,尤其是国家和省上都高度重视文化产业,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发展的政策措施,支持力度之大前所未有,这为我们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我老秘网市已初步形成了书画营销、洮砚加工、彩陶复制、剪纸艺术等文化产业格局,特别是形成了“李氏故里”、“彩陶之乡”等知名文化品牌;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精神文化产品的需求会越来越大,文化产业的发展潜力会逐步显现,这些都为我们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现实的可能和条件。我们要认真研究国家和省上的扶持政策,坚持把文化产业作为支柱产业来培育,加快文化资源优势向文化产业优势转化,努力把我老秘网市建成陇中特色文化大市。



  二、明确任务,突出重点,加快推进文化产业跨越发展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老秘网市文化产业发展总的指导思想是,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省委十一届十四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挖掘整合开发特色文化资源为平台,以壮大实力、提高竞争力为核心,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培育大项目、大企业、大园区为抓手,以促进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为重点,加大投入、优化结构、完善政策,强力推进,确保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长幅度明显高于服务业增长幅度,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明显提高,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把我老秘网市建设成为文化产业大市。到2015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6%以上、占GDP比重2%以上;到2020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5%。围绕这一思路和目标,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要挖掘特色资源,着力打造产业发展体系。我老秘网市的文化产业发展还处在初级阶段,要在短期内获得突破性进展,必须立足实际,充分发挥自己的特色优势,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品牌,以品牌扩大影响、吸纳资本、开拓市场,尽快形成一批主导产业。一是做强李氏文化产业。以打造世界文化品牌为目标,从基础研发、设施建设、挖掘遗产遗迹、对外包装宣传等层面高起点定位、高标准规划、高品位运作,充分利用已发行的“陇西堂”建行龙卡,积极争取和省建行合作推动李氏文化包装上市。二是培育壮大以通渭书画为代表的书画产业。鼓励扶持有一定经济实力、有相对稳定市场的书画营销商和经纪人,组建大的书画经销公司,带动全市现有的1000多家书画廊和装裱店走产业化、规模化发展之路。三是发展壮大洮砚产业。以洮砚开发公司为依托,整合民间分散的加工经销小企业,组建洮砚开发集团公司,并积极申请原产地保护,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提升文化内涵,创立知名品牌,促其不断发展壮大。四是延伸彩陶复制产业链。以甘肃省马家窑文化研究会为基础,积极申请组建中国马家窑文化研究会,通过组织开发研究、展览宣传和精细复制,促进彩陶复制业成为大产业并能走向全国、走向世界。五是发展民间工艺业。以剪纸、刺绣、奇石、铜铝翻砂铸造、根雕为重点,既要继承传统,又要注重创新,研究制定产品开发方案和制作流程,不断提高其艺术性和文化内涵,尤其要结合旅游业发展,将民间工艺品更多地研制成文化艺术精品及旅游纪念品,并促其走向市场、扩大市场占有率。六是依托民间社团和实业公司组建洮岷花儿研究及表演团体。把原生态演唱与现代音乐表演充分结合起来,不断增强其艺术性、观赏性,并争取命名一批国家级、省级花儿歌手和演唱传承人,使这一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我老秘网市民间民俗文化的一张新名片。我们在发展书画营销、洮砚加工、彩陶复制、民间工艺等传统产业的同时,还要逐步培育壮大广告会展、休闲消费、文化创意、数字动漫等新兴产业,努力构建结构合理、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



  二要突出载体建设,着力夯实产业发展基础。项目、企业和园区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必须牢牢抓在手上,紧紧扭住不放。一是深挖资源抓项目。我老秘网市各县区的文化资源都有自己鲜明的特点,象安定的农耕文化,通渭的书画文化,陇西的李氏文化,临洮的马家窑文化,渭源的渭河源文化,岷县的洮砚文化,漳县的盐文化等都有着广泛的影响。各县区要深入研究挖掘各种文化资源,依托资源优势搞好重大文化项目的策划论证,进一步建立完善重大文化产业项目数据库,定期发布文化产业投资信息,切实做好项目策划、包装和推介工作。要象重视抓工业那样重视抓文化,象抓工业项目一样抓文化产业项目,对全市确定的重点文化产业都要制定具体措施,谋划具体项目,并通过举办国际李氏文化节、陇中书画及民俗文化节、老子文化节、洮岷花儿会和马铃薯、**药等大型节会,借节宣传,借节促销,积极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领域的文化产业招商。同时,要借助国家启动内需投入到文化事业的资金支持,切实抓好34个总投资33.9亿元的公共文化项目工程的衔接争取工作,通过项目实施,在“十二五”末基本形成市、县区有“四馆”、“一院”,乡镇有综合文化站,村有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社组有文化大院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二是强化带动抓骨干。我老秘网市文化产业总量偏小,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文化企业规模小,产业龙头带动力不强。对我老秘网市确定的每个重点文化产业都要抓紧确定1-2家龙头企业,每个县区要确定2-3家具备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重点企业,给予重点扶持,促其做优做强,力争“十二五”期间全市培育壮大10家以上年产值上千万元、从业人数上千人的文化产业龙头企业,使其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主力军和领头羊。三是集聚发展抓园区。要把园区作为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孵化器,加快建设临洮马家窑彩陶文化、陇西李氏文化、漳县盐文化、岷县洮砚文化及通渭书画产业园区,并从项目安排、财政投入、税收优惠、金融服务、社会保障、人事制度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逐步形成结构合理、优势互补、融合发展、体现陇中特色的重点文化产业集聚区,力争“十二五”期间全市建成1-2个占地500亩以上、集聚20户以上文化企业、销售收入突破4亿元的省级文化产业园。



  三要强化要素保障,着力优化产业发展环境。推进文化产业发展,必须有政策、资金、人才等要素作保障。一是强化政策保障。要全面落实国家和省上出台的文化体制改革及文化产业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最大限度发挥政策的引导、激励和杠杆作用。要逐步放宽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中的财政税收、资产管理、土地、人员安置、收入分配等政策,对符合法定条件的文化企业、产业基地和旅游景点,在规划、用地、建设上采取更加优惠的政策措施,推动我老秘网市文化产业加快发展。二是强化资金保障。要在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和引进战略投资者的同时,充分发挥政府的服务职能,通过设立专项资金、成立专业化的文化产业开发投资公司、协调金融机构扩大信贷、引导企业上市融资、鼓励民间投资以及组建担保公司、无形资产作价质押和实施贷款贴息等多种有效方式,切实加大文化产业发展的资金投入力度。从今年起,市上决定每年投入1000万元资金用于文化产业发展,并每年拿出200万元设立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各县区也要参照市上的做法,设立文化产业发展专项基金。三是强化人才保障。要发挥现有的300多名文化专业技术人才的作用,使他们的知识、技术、艺术才能有效地成为文化产业生产的基本要素,并使他们能够以知识产权为股本参与文化企业的经营管理;要充分发挥民族民间艺人的作用,使民族民间文化资源真正转化为与社会需要相适应的文化产品;要以与我老秘网市开展科研合作的高校为依托,建立文化产业人才培训基地,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鼓励教育部门把文化初级人才培养纳入各级职业教育范围,形成多层次、开放式的人才培训机制;要建立自由流动的人才管理机制,以标志性文化设施、重大文艺作品、文化资源开发为载体,面向社会有计划地引进一大批优秀文艺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



  四要推动融合发展,着力提升产业综合效益。文化与旅游是一对孪生姐妹。文化为旅游增加内涵和品位,旅游为文化扩充市场和载体,二者互联共需、互利共赢。所以说,在旅游景区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以此提升旅游景区的文化内涵,从事文化产业的企业也要主动与旅游对接,创作生产反映旅游景区文化特色的产品,依托旅游拓展产品市场,从而实现二者联动发展。就我老秘网市而言,文化产业才处于起步阶段,旅游发展也在低端层次徘徊,要实现文化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更应把二者融合起来,使其相互促进,共生共赢。要着眼于扩大文化消费,积极开拓丝绸之路沿线文化旅游带,依托丝绸之路文化、李氏文化、渭河风情文化等文化资源,培育特色旅游产品,打造文化旅游精品线路。要不断加大对马家窑文化、李氏文化、盐文化等历史文化遗存和彩陶、洮砚、剪纸、皮影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研究和宣传推广力度,重点建设一批特色旅游景点,开发一批代表性文化产品和旅游纪念品,扩大文化资源的转化增值空间。要大力弘扬红色文化,高起点改造和提升“榜罗会议”、“岷州会议”和陇右革命纪念馆等资源,积极开发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力争把定西建成甘肃重要的红色旅游基地。要积极组织专家学者加强对贵清山、遮阳山、首阳山等旅游景区景点的历史演变研究,深入挖掘景点潜在的文化内涵,为其赋予更高层次的文化品味。要着眼于培育不同层面、不同群体的文化消费热点,加大城市及其周边文化旅游景点的开发力度,在洮河、渭河、漳河沿岸合理布点建设一批层次较高、特色鲜明的乡村休闲观光旅游点和“农家乐”,着力推动文化旅游休闲产业加快发展。



  五要深化改革创新,着力增强产业发展内生动力。体制不顺、机制不活、动力不足,是我老秘网市文化发展的最大制约。要深入推进文化管理体制改革,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创新文化管理和服务形式,加快推进政企、政事分开和管办分离,切实提高文化宏观管理能力。对于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等公益性文化单位,要在落实好国家免费开放政策的前提下,以理顺管理体制、提高服务水平为重点,制定完善服务标准和规范,建立健全经费保障、绩效评价和监督机制,千方百计保障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对于秦剧团、电影公司等经营性文化单位,要以转换运行机制、壮大经济实力为重点,按照“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的要求,全面完成文艺院团转企改制,妥善解决改制单位的人员分流安置、社会保障等问题,切实维护职工利益,确保转企改制平稳有序,确保文艺院团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对于定西日报社、广播电视台等新闻媒体,要以整合资源、市场运作为重点,实行宣传业务与经营业务“两分开”,进一步增强发展活力。要积极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完善现代流通组织和流通形式,加快建设文化产品综合交易平台,促进文化产品和要素在全市、全省乃至更大范围内合理流动。同时,要进一步强化科技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文化科技创新体系,着力提高文化领域自主创新能力,抢占文化产业发展的制高点,形成区域文化产业发展优势。



  三、加强领导,完善机制,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发展、建设陇中特色文化大市是一项长期的战略性任务。全市各级各部门必须进一步增强机遇意识、责任意识和赶超意识,切实加强对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组织领导,坚持不懈抓好工作落实。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市上已成立了陇中特色文化大市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文化事业建设和文化产业发展两个协调推进小组。各县区也要尽快成立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明确工作职责,加强协调指导,为推动全市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各级领导干部要高度重视文化工作,加强文化理论学习和文化问题研究,努力成为指导文化建设的行家里手。文化产业发展协调推进小组要深入基层调研,组织专家论证,吸收发改、城建、规划、国土等部门的负责同志参与,科学编制文化产业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思路目标、发展路径、任务重点和政策措施,做到远有目标、近有重点、干有项目,每年干成几件大事。



  二要完善工作机制。各级党委政府要把文化产业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主管部门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分工负责、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工作机制和工作格局,形成推动发展的强大合力。各县区党政主要领导要切实担负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做到文化事业、文化产业与经济社会发展一同研究部署、一同组织实施、一同督促检查。各级文化部门要自觉贯彻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切实担当起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主力军。相关部门之间要密切协作,积极配合,特别是在劳动保障、财税政策、资产处置等方面要给予大力支持,共同推进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三要加强督查考核。这次会上,市政府要同各县区签订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目标管理责任书,市委、市政府督查室和文化旅游主管部门要围绕目标责任书的落实,切实加大督促检查力度,定期督查并通报进展情况,年终严格奖惩。各县区和有关部门要加强对重大文化产业项目的管理,建立项目跟踪督查制度,及时掌握项目建设进展情况,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目前,市上已将文化产业纳入科学发展考核评价体系,但总体上占比还不高,要随着工作推进不断加大权重、加强考核,真正使文化产业发展成为衡量一个地方科学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成为衡量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科学发展实绩和能力的重要依据。



  同志们,文化产业发展前景广阔、机遇难得、大有可为。我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振奋精神,凝心聚力,扎实工作,推进文化产业跨越发展,为建设陇中特色文化大市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精彩评论1

正序浏览
办公室秘书 发表于 2012-6-29 08:54:01 | 显示全部楼层
 
公文写作百法例讲
 前面,市委子兴书记作了重要讲话。子兴书记的重要讲话指出了我老秘网市发展文化产业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明确提出了今后我老秘网市文化产业发展的总体要求、工作重点和努力的方向,并提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工作措施,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领会,全面抓好贯彻落实。会议还表彰了为全市文化产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赵成德同志,同时市政府与各县区政府签订了2012年度文化、旅游产业目标管理责任书,希望大家以高度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精心谋划,扎实有效地抓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文化产业发展工作,全面完成各项目标任务。下面,我就贯彻落实好子兴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做好我老秘网市文化产业工作,再讲几点意见。



  第一,在肯定成绩中找准差距,准确把握文化产业发展形势。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建设,着力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全市文化产业整体规模不断扩大,文化旅游、广播影视、演艺娱乐、新闻宣传、艺术品经营等产业竞相发展,初步形成了多元化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是项目建设有序推进。市文化艺术博览中心和李氏文化产业园开工建设,岷县、临洮、通渭文化产业园正式签约,全市建成乡镇综合文化站105个、农家书屋1503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通渭温泉度假宾馆和生态园建成运营,全市农家乐经营户累计达到268家。市区2.8万户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全面完成,各县转换工作顺利启动。二是文艺创作不断繁荣。我老秘网市创排的秦剧《泛金的黄土地》荣获全省“红梅奖”戏剧大赛金奖,《百合花开》荣获中宣部第十一届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近期已入选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重点资助剧目。以此为带动,各类商业演出日趋活跃,去年实现演出收入180多万元。三是文化产业较快发展。全市文化产品生产、经营和服务单位达1500多家,从业人员7000多人,实现增加值1.89 亿元,同比增长26%。特别是书画产业发展势头看好,书画产品年交易额2亿元以上,其中仅通渭的书画年销售收入达到6000多万元。目前,全市收藏书画作品300多万件,我老秘网市已成为全省最大的书画作品集散地。四是文化保护传承得到重视。重视文化资源的挖掘整理,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入各级保护名录,列入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1项,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4项、省级名录34项、市级名录192项。2010年,我老秘网市荣获全省第二届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最佳创意奖”。五是宣传推介力度加大。拍摄了《影像定西》专题片和宣传画册,积极组织参加文博会、旅游交易会和商博会等大型旅游节会,成功注册“貂蝉”、“貂蝉故里”商标,并在西安举办渭源县旅游资源和旅游项目推介会,进一步扩大了定西旅游文化产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更应该清醒地看到,与省委、省政府的要求相比,与人民群众的期待相比,与建设陇中特色文化大市的目标相比,我老秘网市文化产业发展还有很大的差距。从总体上看,我老秘网市文化产业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发展不足、改革滞后、活力不强仍是主要矛盾。特别是文化产业总量偏小,比重偏低,集约化程度不高,竞争力不强,与定西具有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的地位很不相称。2011年,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仅为1%。从工作中来看,一是资金投入严重不足。投融资机制不健全,市场主体筹融资能力不强,特别是民间资本还没有被充分引导到旅游文化产业开发中来。全市文化旅游产业处在创业和原始积累阶段,存在着产品少、规模小、市场竞争力不强、产业贡献率低等问题。二是产业发展层次较低。精品景区景点开发和配套设施建设滞后,内部通达条件差,接待能力不强,旅游消费水平偏低。缺乏大的龙头企业带动,许多文化旅游产品仅限于家庭作坊式的制作,产业发展仍处于较低层次和水平。对产品的宣传、包装和推介不够,真正有影响力、竞争力的品牌比较少。三是文化旅游融合不够。大多数旅游景区仍停留在利用、展示现有资源的观光层面上,体现定西特色文化内涵的资源开发不够,旅游与文化相互脱节的问题比较突出。演艺创作与旅游市场对接不够,目前还没有一台具有地方特色、品位高、有卖点的精品旅游演艺节目。四是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现有的文化旅游基础设施条件比较差,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跟不上产业发展的需要,普遍存在有文化旅游资源但没有形成产业优势的问题。从发展环境看,政企不分、政事不分、管办不分的管理经营体制和投融资体制的改革进度缓慢,统一开放有序的文化市场尚不健全,文化要素市场尤其是资本市场发育迟缓,文化产业政策体系还不完善,对民营文化企业给予政策扶持的力度不够。这些体制机制性障碍,严重制约着我老秘网市文化产业的发展,必须认真研究解决。



  当前,我老秘网市加快文化产业发展也存在着诸多有利条件和良好机遇。经过多年发展和行业积累,书画产业、洮砚制作、剪纸编制等产业在省内外已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加之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发展文化产业,专门出台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和促进文化产业振兴的政策措施,并鼓励文化企业跨地域、跨行业整合,这对我老秘网市文化产业发展十分有利。



  第二、在科学谋划中突出重点,加快建设陇中特色文化大市。“十二五”时期,省委、省政府提出了经济转型跨越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发展、民族繁荣共同发展的总要求,并提出了要建设文化大省的目标。根据省委、省政府的要求,结合我老秘网市实际,市委、市政府提出要加快建设陇中特色文化大市,并确定从今年起,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要增长26%以上,到“十二五”末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以上。要实现这一目标,任务十分艰巨。为此,大家必须按照刚才杨书记讲话中提出的要求,抓紧将建设陇中特色文化大市的目标量化为具体的指标,细化为具体的工作,靠实到具体的项目,以此推动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



  一要高度重视文化产业项目建设。要紧紧依托我老秘网市文化资源,建立市级文化产业项目储备库,抓紧谋划实施一批重大产业项目,推动文化产业结构升级。“十二五”期间,我老秘网市计划实施重点公共文化项目34个,总投资33.9亿元。各县区和文化等部门对这些项目要盯紧抓牢,做好衔接,确保早日落地建设。要加快市博览中心、文化艺术中心建设进度,争取年内全面建成。要认真实施好市美术馆、县区博物馆、民俗博物馆等文化项目,数字电视升级改造、数字影院、“户户通”工程等广播影视项目,以及洮河渭河风情线、榜罗岷州会议红色景点等旅游项目。要加快文化产业园区建设,争取陇西李氏文化产业园和通渭书画产业园年内初步建成,临洮马家窑彩陶文化产业园、岷县洮砚文化产业园、漳县漳盐文化产业园和渭源渭河源文化产业园等年内动工建设,确保“十二五”期间全市建成一批销售收入过亿元的园区,并打造1-2个省级文化产业园。由市文化局牵头,发改、财政、国土、税务等部门配合,在4月份前制定出台扶持文化产业园建设的意见。



  二要培育完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要立足我老秘网市特色文化资源,着力壮大书画艺术、洮砚加工、彩陶复制、剪纸编织等传统文化产业,加快培育文化创意、演艺娱乐、文化会展、传媒广告、网络技术、服务设计等新型文化产业,逐步形成富有陇中文化特色的文化产业体系。要加快组建大型企业集团,打造骨干文化企业。市文化局要对市内现有文化企业进行排查摸底,筛选确定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重点企业,给予重点扶持,促其做优做强。要积极整合我老秘网市演艺资源优势,抓紧组建演艺集团公司,并实行市场化运作。要加强资源二次开发和产品创新,对马家窑彩陶、洮砚、李氏等特色文化,通过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升级换代等途径,促其尽快形成产业化经营模式。要加大文化影视产品开发,制作一批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影视剧、动漫片、广播剧等音像传媒制品,提升定西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要加快文化产品和文化生产要素市场建设,建立健全文化行业协会,培育文化中介组织,努力构建现代文化市场体系。要鼓励市内文化企事业单位加强与省内外有实力文化机构的合作,形成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外向型文化企业,推动资源优化配置和产业重组,不断提升文化产业发展的层次和水平。各文化企业要破除“守摊子”的思想,以敢超前人、敢当龙头、敢创一流的超常思路、超人气魄,实现自身的超常发展。



  三要推动文化与相关行业有机融合。要推动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依托旅游资源打造一批文化旅游景点,推出一批旅游演出项目,开发一批特色旅游纪念品,力争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2亿元以上。安定区要围绕发展黄土风情游,规划建设一批富有地域特色、具有较高接待能力的“农家乐”。陇西县要积极筹办首届国际李氏文化节,并创造条件推动李氏文化包装上市。临洮县要充分利用洮河水资源优势,发展洮河酒吧一条街等休闲旅游,争取上半年建成运营。通渭县要围绕发展温泉养生和红色旅游,加快温泉城建设进度。渭源县要抓紧编制完成渭水源景区建设规划,并建设一批自驾游宿营基地。漳县要重点建设盐疗馆并继续举办好国际攀岩赛。岷县要发展狼渡滩湿地生态游和红色经典景区游。要推动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建立健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企业文化创新机制,掌握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为文化企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和创新动力。要充分运用高新技术特别是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的最新成果,开发移动文化信息服务、数字娱乐产品等增值业务,推动文化产业升级。要加快现代传媒体系建设,加强广播电视有线网络资源整合,尽快完成全市无线电视数字化升级改造,积极推进“三网融合”进程,构建覆盖广泛、技术先进的文化传播网络。要促进文化与建筑、物流、体育等产业对接,为文化产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四要抓好文艺精品创作。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创作一批以定西历史人文为题材、艺术感染力强的舞台艺术精品,力争到2015年,在提升《百合花开》等现有剧目影响力的同时,打造1—2台国家级舞台艺术精品,推出3—5台在全省有影响的大型剧目,创排5—8台中小型剧目,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文化食粮。要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举办各种文化研讨会、学术交流会和文艺汇演、文物巡展,邀请国内外名人说定西、唱定西、写定西、画定西,组团参加国内重大文化节会活动,全面展示定西独特的文化魅力。要主打李氏文化品牌,积极创排《梦回陇西堂》等精品剧目,办好李氏国际文化旅游节、通渭书画旅游文化节、临洮老子文化节、岷县花儿会等有浓郁文化特色的节会,培育新的旅游消费热点。定西日报、市广播电视台和中国定西党政网要切实提高节目和稿件质量,不断扩大宣传覆盖面,着力打造一批精品栏目。



  五要加快发展文化事业。我老秘网市农村人口多,农民群众在文化方面享有的公共服务少,城乡文化发展差距比较大。要在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同时,积极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加快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村文化室、农村文化大院等项目建设,不断健全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要着眼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继续推进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科教法律文体进社区、农村电影放映等文化惠民工程,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要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重视对马家窑文化、李氏文化、渭河源文化及战国秦长城、汪氏元墓群等文化遗址的发掘保护和开发管理,做好民间民俗文化的调查、评估、抢救和保护工作。



  六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各县区和有关部门、单位要严格按照中央和省上确定的“路线图”、“时间表”,积极稳妥地开展好文化体制改革的各项工作。要大力推动文艺演出院团等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内部法人治理结构,不断增强发展的活力、实力和竞争力。要探索建立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要进一步深化公益性文化单位内部改革,重点推进内部人事、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全面推行聘任制,引入竞争机制,实行绩效工资,激发和调动职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改进文化管理方式,进一步理顺文化行政管理部门与所属企业、中介组织的关系,减少和下放具体审批权限。要推进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整合文化、广播影视等有关行政执法队伍,实行统一执法,提高管理水平。



  第三,在推动落实中创新举措,着力强化文化产业发展保障。“十二五”我老秘网市文化产业发展的任务异常繁重,我们必须开阔发展思路,突破发展瓶颈,以超常规的措施抓好各项工作落实。重点要强化“五项保障”:



  一是人才保障。要大力实施文化人才培养工程,通过委托、定向培养等多种渠道,对文化企业经营者和管理者开展培训,提高一线从业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要实施非物质遗产传承人才扶持工程,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优秀民族民间文化人才的培养扶持力度。要建立和完善文化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完善人才引进优惠政策,培养一批文化产业领军人才,着力锻造一批文化企业家、文化创作人、文化经纪人,并对有重大贡献的人才实行重奖,营造文化艺术人才辈出、名人荟萃的环境。



  二是规划保障。规划是前提,没有科学的规划指导,产业发展就没有方向。各县区和文化、旅游、广电等部门要紧紧围绕文化产业发展目标,抓紧编制各类专项规划和重点景区景点建设规划,进一步明确思路目标、发展路径、任务重点和政策措施,力争在规划中凝炼和生成项目。要真正把产业开发置于规划统领之下,切实提高规划的前瞻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防止盲目开发和低水平重复建设。



  三是资金保障。要坚持政府推动与市场主导相结合,市、县区财政根据自身财力实际,每年安排一定的经费作为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并逐年予以增加,以发挥政府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扶持和引导作用。与此同时,要大胆解放思想,创新融资方式,更多地运用市场化的手段,吸引社会资金投资文化产业开发,探索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体系。各县区要积极组建文化产业发展投资公司、融资担保中介机构和知识产权专利评估机构,通过银企联合,有效解决文化企业贷款难的问题,为文化企业利用无形资本进行融资创造条件。要精心筛选包装一批重点文化产业项目,通过各种方式、各种渠道开展招商活动,吸引更多的文化产业项目、资金、技术、人才落户。



  四是政策保障。中央和省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我老秘网市也要结合实际,深入研究,制订更为具体、更有操作性的保障措施,在土地、财税、投融资、资产处置、工商管理等方面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要积极扶持有发展前景和竞争力的产业项目,对重点文化企业采取专项补助、以奖代补、财政贴息等方式,扶持其做大做强。要进一步调整和完善文化体制的所有制结构,尽快制订鼓励非文化企业、非公有制经济和股份制企业创办文化产业的政策,明确文化市场的开放领域、准入制度及监管办法,努力开拓全社会共同参与创办文化产业的新路子。各县区和国土部门要将文化建设用地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总体规划,对重大文化基础设施和标志性文化工程、高新技术文化产业项目用地优先予以安排。要继续执行文化体制改革配套政策,对转企改制国有文化单位扶持政策执行期限再延长5年。



  五是体制保障。今天市政府与各县区签订了文化和旅游产业目标责任书,会后市文化局和市旅游局要抓紧制定考核办法,并建立督查制度,定期不定期地对各县区文化旅游重大项目进展、重点工作落实和招商引资情况进行考核督查,确保各项任务全面落实。同时,要建立科学的文化产业统计制度,不断完善我老秘网市文化产业统计体系,确保各项考核指标全面完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9粉丝

63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