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国际国内] 2012年1-4月份我国经济形势判断:缓中趋稳 年内触底

[复制链接]
老猫 发表于 2012-4-23 19:42: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公文写作培训班
 1.

  经济增长出现趋势性回落

  外因是国际金融危机的延续,内因是主动调控

  记者:一季度数据出来后我们可以看到,GDP增幅连续5个季度回落,从2010年四季度的9.8%回落到2012年一季度的8.1%,累计回落1.7个百分点。这是不是趋势性回落?

  潘建成:可以说是趋势性回落,这是本世纪以来的第二次持续回落。造成经济增长出现趋势性回落,既有外部原因,也有内部原因。

  外部原因是国际金融危机的延续。全球经济虽然从2010年开始呈复苏之势,但2011年欧债危机的蔓延及其未来走向的不确定性,对全球经济的脆弱复苏造成较大影响,也势必对中国经济产生影响。

  这种影响表现在出口和投资上。

  自2011年4月起,出口增速逐级回落,从2011年3月的最高35.8%回落到2012年3月的8.9%,其中对欧洲的出口增长从2011年3月的32.8%回落到2012年3月的-3.1%,出口欧洲的份额由2011年一季度的19.2%下滑到2012年一季度的17.5%。

  投资方面,仅看外商直接投资即FDI的变化就很能说明问题。由于中国的外资企业大多是出口导向的,2011年经济增长下滑以来,外资企业的下滑速度更快,2011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外资企业增加值增长10.4%,比全口径规模以上工业增幅低3.5个百分点;2012年一季度,更是低5.2个百分点。外资企业增长的下滑很大程度上影响到FDI,2011年FDI增长9.7%,增幅比上年减少7.7个百分点;今年一季度更是出现2.8%的下降。

  内部原因则主要是宏观调控。从2011年开始,为防范通胀风险、遏制房价过快上涨、加快经济转型,已实施两年的与积极的财政政策配套的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退出,转为稳健的货币政策。适度收紧的流动性对经济产生了明显影响,尤其表现在投资上。2011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3.8%,增幅比上年降低0.7个百分点(2010年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为24.5%,与2011年口径不同);今年一季度投资增长20.9%,增幅在去年末的基础上进一步减少2.9个百分点。投资增长的下滑与流动性收紧密切相关。

  2.

  经济增长放缓是有“底”的

  一季度增速环比下滑速度已明显趋缓,二、三季度经济可能探底回升

  记者:从GDP同比增长的回落幅度看,从2011年一季度开始依次为0.1、0.2、0.4、0.2和0.8点,今年一季度回落幅度明显加大,对此您怎么看?

  潘建成:同比增长回落幅度大,并不完全代表经济增长下滑加剧,因为同比增长的结果与上年同期基数相关。更能反映相邻两个季度增长变化的是环比增速。从2011年一季度以来的5个季度,GDP增长环比增速分别为2.2%、2.3%、2.4%、1.9%和1.8%。这说明,经济增长出现明显回落是在去年四季度而不是今年一季度。事实上,今年一季度的环比增速下滑速度已经明显趋缓。

  即便从一季度同比数据看,下滑速度加快也不是趋势性的,因为从月度看,很多信息表明3月的情况好于前两个月。

  

  记者:GDP增幅放缓是不是会持续下去?回落有没有“底”?

  潘建成:从多方面获得的信息看,经济增速深幅下探的可能性不大,中国经济正缓中趋稳。

  一是具有一定先行性的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已在景气临界点50%以上连续三个月回升,其中先行性突出的采购量和订单指标回升十分明显。

  二是刚刚发布的一季度企业景气调查结果显示预期企业景气指数明显回升,从去年四季度的127.6上升到132点,企业家预期未来一个时期企业经营状况会好转的比重在上升。

  三是我们中心宏观经济景气监测模型计算的2012年1月的先行指数,已结束此前的持续回落趋势开始回升,从长期以来先行3—6个月的规律来判断,发出了二、三季度经济可能探底回升的信号。

  四是一季度中国百名经济学家信心调查结果显示,经济学家信心也出现小幅回升,显示经济学家相对乐观的预期。

  因此可以说,目前的经济增长放缓不会是持续的过程,是有“底”的,而且目前离“底”并不远。其实,从前面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目前的经济增长放缓很大程度上是主动调控的结果。

  

  记者:支撑中国经济增长的长期力量可以说是众所周知,但短期力量来自哪里?内需的新增长点是什么?

  潘建成:短期发展的动力大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传统产业向中西部转移所产生的推动力。一季度中部和西部地区投资分别增长27.1%和26.9%,比东部地区高8个百分点以上,就是这一推动力的体现。

  二是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的加快对消费增长会产生推动作用。今年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提速及社会保障改革力度的加大必将有利于推动消费的增长。

  三是“十二五”期间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规划已逐步进入落实阶段,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四是保障性住房建设和民生工程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据有关专家测算,今年保障房在建规模将达到1800万套,明显超过去年水平,会对投资产生贡献,建成后的分配和使用也会促进相关消费的较快增长。

  3.

  不能重走放松调控、扩大投资的老路

  经济增长下滑并未明显影响到就业和百姓收入,有利于结构调整和节能减排

  记者:经济增速放缓对中国经济的正面意义是什么?

  潘建成:一是有利于结构调整。从产业结构看,2012年一季度第二产业占GDP比重为47.6%,比去年同期减少0.8个百分点,改变了近几年第二产业比重不断扩张的趋势;第三产业比重为45.9%,比上年同期提高了0.4个百分点,改变了近几年第三产业比重持续下滑的趋势。

  从需求结构看,2010年投资、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52.8%和41.5% ,2011年由于出口贡献率为负值,因此投资和消费贡献率都有所增长,其中消费贡献率增加10.1个百分点,达51.6%,比投资贡献率多增加8.7个百分点。

  二是有利于节能减排。从2007年一季度至2012年一季度(为剔除季节性,每年均选取一季度数据做对比),每万元GDP所消耗的电力分别为1310、1230、1120、1170、1120和1080千瓦时,数据表明,2010年因工业重型化现象明显,单位GDP电力消耗没有出现此前的下滑趋势而出现反弹;而2011年一季度和今年一季度则出现持续、明显的回落。

  三是有利于缓解用工紧张状况。今年1—2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用工增长5.1%,增长速度回到历史平均水平附近,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企业用工紧张状况。

  四是有利于企业创新。国内外经验表明,在相对比较苛刻的宏观环境下,企业在经营压力增大的同时也会催生创新的动力。

  五是有利于缓解通胀压力。从长期来看,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即PPI是以CPI为衡量指标的通货膨胀的先行指标。工业景气的下行造成PPI的逐级回落,通胀压力相应明显缓解。

  

  记者:当经济增长放缓时,放松宏观调控力度的呼声就会升高,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潘建成:当前,虽然经济增长放缓,但并未出现三年前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的急速下滑,未来也不可能出现持续深幅下调,不用太紧张。而且,目前的经济增长下滑并未明显影响到就业和百姓收入。

  我们需要避免因为决策失误带来的风险。一季度数据表明,企业在人工成本和原材料购进成本持续上升的同时销售增长放缓、产品价格涨幅明显回落,导致企业盈利能力明显下滑,是当前工业企业面临的困难。而盈利能力下滑的背后,则是产能过剩问题相对突出。事实上,成本上升的同时产品价格涨幅明显回落甚至出现下跌,表明竞争激烈,其背后一定程度上源于产能过剩。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近日发布的一季度千户企业经营状况快速调查结果显示,58.2%的企业认为所在行业产能过剩。

  基于这样一个背景,面对经济增长回落的形势,我们不能再回到过去通过放松调控、简单从数量上扩大投资的老路上去。那无异于饮鸩止渴,使未来经济积累的产能过剩矛盾更加突出,更加积重难返。

标签:经济探底
 

精彩评论5

正序浏览
老猫 发表于 2012-4-23 19:43:22 | 显示全部楼层
 
公文写作百法例讲
巴曙松:经济有望在二三季度触底
周少杰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22日在“创融天下”金融高峰论坛上表示,当前中国经济处于刺激政策“成本消化期”,经济增速自2010年一季度起逐季下降,今年上半年将惯性回落,触底时间或在二三季度,随后将有一个温和回升的过程。

  巴曙松认为,当前经济处于探底过程,而且底部临近,硬着陆风险基本消除。未来随着货币信贷增长,资金面好转,新项目增加,投资增速有望触底回升。预计全年GDP有望维持在8%至8.5%之间。

  他表示,通胀压力明显降低,物价水平将在上半年呈现平稳回落。1月CPI同比增速为近期高点,预计二季度CPI增速将明显下滑,全年维持在3.5%左右。随着通胀压力的释放,公共产品可能迎来价格改革的较好时期,水、电等领域可能陆续推出提价措施。

  巴曙松指出,海外市场在年初短期走强,但仍存在不确定性,欧美经济弱增长将长期化。从中期来看,美元可能进入新一轮升值周期,这一趋势会对全球金融市场形成深远影响。

  “低迷的新开工和销售数据显示,房地产投资明显放缓。”巴曙松表示,在楼市调控基调持续的背景下,房地产将成为继续拖累投资增长的影响因素之一,预计未来房地产投资还将回落一段时间,二三季度可能是一线城市房地产市场调整的关键时间窗口。(记者周少杰)
 
 楼主| 老猫 发表于 2012-4-23 19:44:23 | 显示全部楼层
 
老秘网虚拟稿费
经济步入增速放缓长周期

 □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 张茉楠

  在内需不振,外需乏力的影响下,中国一季度GDP同比增长8.1%,单季回落幅度较去年末有所扩大,且创下近三年来最低增幅(前次低点是2009年2季度的7.9%)。由此,各方对中国经济大幅减速,甚至“硬着陆”的担忧也越来越多,到底应该如何理性客观地看待8.1%的增长?

  事实上,在试图寻找新推力的全球“弱增长”格局中,中国经济仍是一抹亮色。现在全球经济并没有完全从2008年金融危机走出来。无论美国、欧洲还是日本,发达经济体都呈现弱增长格局。从横向对比来看,中国经济仍是全球经济的火车头,8.1%的增长在全球弱势增长格局中是较高水平的增长,相对中国前些年“超高速”增长,中国经济将步入一个“合理增长”阶段。

  中国要习惯“降速”。应该看到,中国正在告别两位数的增长,以往中国经历了十年“超高速增长”,年均GDP同比增速达10.48%,这有劳动力供给的快速增长,高储蓄率支持的资本存量的扩张以及生产效率提高三个方面的贡献。然而,未来由高储蓄—高投资率支持的资本存量扩张正发生趋势性改变。

  从中长期看,中国正处在一个增长放缓的长周期的开始阶段。随着红利的衰减,潜在增长率开始下行。决定经济潜在增长率的基础性因素,包括内生、外生,需求、供给都将发生重大的变化,尽管变化的过程是平滑的、缓慢的,但从趋势上讲已接近或达到拐点。

  首先,未来中国的“人口红利”优势将逐步衰减,劳动力供给增速下降、劳动力成本提升,整体经济进入生产要素成本周期性上升阶段。这就预示着现代工业部门已经不能再用“不变工资制”来吸收“无限供给”的劳动力,工农业产品的剪刀差正在供求不平衡推动下逐步回补,这样工业部门的利润有可能越变越薄,资本回报率将持续下降。

  与此同时,伴随着我国劳动力大规模再配置的进程趋于尾声,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也将趋于减速。2010年我国第二产业增加值占比已达到46.9%,超过已经完成工业化的国家的历史峰值。据此判断,第二产业很难再出现大的扩张,劳动力转移的速度将会出现下降。随着“人口红利”衰减和“刘易斯拐点”的到来,中国的城镇化进程将会放缓。未来中国的城镇化将由加速阶段转变为减速阶段,预计今后城镇化平均每年提高的速度将保持在0.8-1个百分点左右,很难再现“九五”、“十五”期间每年1.35-1.45个百分点的增幅。

  其次,“资源红利”衰减后经济增长面临资源环境瓶颈。中国特有的“过度工业化、过度出口依赖、过度投资驱动、过度粗放增长”的模式,已经严重威胁到中国可持续发展的上限,它的上限就是资源供给约束、环境质量约束、生态容量约束和气候变化约束。由于资源本身具有难以再生的特性,因此以不断耗竭资源为代价的经济发展模式必将不可持续。

  最后,全球增长格局演变。从中长期看,金融危机和主权债务危机严重打击了发达国家的支出能力,导致由发达经济体主导的全球总需求出现明显下降,出现了需求不足和供给过剩的结构性冲突。特别是在全球外部不平衡逆转、全球分工体系格局日趋稳定、中国出口产品集中度不断上升所逐步界定的国际市场容量、劳动和资源成本上升和汇率升值的压力以及逆周期贸易政策盛行等五大因素的影响下,未来出口作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和主要源泉难以维持,将步入递减区域,中国依靠增加劳动力投入,加快资本形成以及“要素驱动型”模式已到尽头,经济增长的动力结构亟待实现重大转换。

  因此,我们必须认识到以往过去那种“双位数”增长不可维持,也不应维持。中国经济增长放缓将是一个持续的过程,现在的关键是如何“在速度降下来的同时,把质量提上去”。未来中国必须加快要素结构升级,通过人力资本提升、技术提升以及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促进中国经济发展模式从“要素驱动型”向“效率驱动型”转变已经是不可逆转的大趋势。当然,在整体要素结构升级的过程中要符合经济发展规律,要和资源禀赋相适应,结构调整也不要过于剧烈,这样可以避免在“要素红利”形势逆转下,比较优势出现真空的状态。因此,现在最好的延续方式就是拉动内需,一边升级产业结构,一边挖掘要素红利的潜在空间。
 
 楼主| 老猫 发表于 2012-4-23 19:44:57 | 显示全部楼层
 
专业写文章
三问经济增速回落(财经观察)

 8.1%,第一季度中国经济增速比上季度回落了0.8个百分点。已连续5个季度增速回落的中国经济,是否步入了下滑通道?怎样采取措施稳定经济增长?

  经济增速为何回落?

  “经济增速的回落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既有国际环境变化导致外需放缓的因素,也有前期宏观调控特别是刺激消费政策退出的结果,同时也有经济进入转型期后潜在增长率有所下降的影响。”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指出。

  外需持续低迷,对中国经济增速的拖累日益突出。国家统计局测算显示,净出口拖累今年第一季度中国经济增速约0.8个百分点,幅度比去年第一季度扩大了0.3个百分点。刺激消费政策今年初退出后,原先一些“井喷”的产品生产和消费受到了较大影响。

  “去年控物价是宏观调控首要任务,一度持续大力度收缩货币信贷供应的滞后效应逐渐显现,中小企业贷款难,也是增速回落的重要原因。”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研究员张立群认为。

  8.1%是否过低?

  在多重因素综合作用下,中国经济增速回落并不意外。那现在8.1%的经济增速是否过低?

  第一季度经济增速发布同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得出的判断是:总的看,我国经济的基本面是好的,经济增速处于合理区间。

  评估一国的经济增长形势时,就业往往是关键指标。第一季度,全国城镇新增就业332万人;农村外出就业人数同比增长3.4%,达到1.6亿多人。虽然第一季度经济增速整体继续回落,但工业增速、出口增速等主要经济指标在3月份比前两月出现了明显反弹,PMI(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等先行指标持续4个月回升,增添了人们对中国经济的信心。

  在外需无法掌控、消费提振需要逐步过程的背景下,投资在稳定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再度凸显。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认为,稳投资的力量开始出现,对稳定经济增速的效应会日渐显现。

  宏观政策怎样应对?

  尽管当前的中国经济增速处于正常区间,尽管3月份的经济指标出现了明显反弹,但连续5个季度增速回落的态势,仍然需要高度重视。

  “虽然目前经济增速回落尚在正常区间,但要防止下滑的惯性,要及时为中国经济‘筑底’。考虑到政策效应存在一定的时滞,现在就积极采取措施才能更加主动。”张立群认为,应当加大政策预调微调的力度。

  在财政政策方面,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抓紧落实并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扩大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行业和地区范围,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货币政策要兼顾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持物价稳定和防范金融风险,更加注重满足实体经济发展的合理资金需要。摩根大通、野村证券等国际机构近日都分析认为,随着政策的发力和资金的到位,第二季度到下半年,中国经济增速可能会有所回升。“从目前的月度数据、先行指数和政策动向看,中国经济很可能正处在筑底的过程,增速应当不会再出现持续下滑。”刘元春的判断比较乐观。
 
 楼主| 老猫 发表于 2012-4-23 19:45:55 | 显示全部楼层
 
制造业利润普遍下滑,中小企业融资依然困难
经济聚焦:增速放缓,实体经济更难

  ●工业企业利润下滑,资本的逐利性决定其将流向回报率高的领域。这就形成了悖论:一方面企业普遍缺钱,另一方面企业的积累不断从实业中溢出,形成庞大的民间游资

  ●在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背景下,防止实体经济“感冒”,各行各业必须努力寻找新的出路来实现产业的升级换代

              

  截至4月15日,41家沪深上市公司披露了2012年一季报,很多大型制造业上市公司宣布业绩将同比大幅下滑,甚至亏损。

  今年一季度GDP增速从去年四季度的8.9%降至8.1%,降幅0.8个百分点,虽然高于今年全年GDP增速7.5%的目标,但经济增速回调的同时,实体经济业绩下滑。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1—2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6060亿元,同比下降5.2%。这是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自2009年以来首次出现同比下降。

  “整个经济出现变冷趋势。特别是一季度新增人民币贷款减少,已经释放出实体经济有效信贷需求下降的信号。”中国社科院金融所副所长王松奇说。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下降,实体经济多个行业受到冲击

  从一季报来看,多家大型制造业上市公司近期纷纷预告今年一季度业绩将同比大幅下滑甚至亏损,这其中包括了机械制造、钢铁、汽车、水泥建材、家电、造纸、有色金属等众多工业产业,一些专家担心我国制造业上半年将存在隐忧。

  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比去年全年回落2.9个百分点。在这样的背景下,机械制造行业首当其冲。推土机行业的龙头企业山推股份预计,受国家宏观政策调控影响,工程机械市场需求减弱,今年一季度净利润将同比下滑50%—100%。

  4月18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发布数据显示,钢铁企业经济效益继续下降,进入新世纪以来第一次全行业亏损。首钢去年一季度盈利3189万元,而今年同期预亏1.4亿—1.6亿元。这主要是因为,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下滑,钢铁市场环境恶化。

  今年一季度,国产汽车产销量分别同比下降1.83%和3.4%。东风汽车公司负责人认为,随着汽车与环境、能源、交通的矛盾日益凸显,国家汽车政策由鼓励变为中性,部分地区甚至限制,汽车行业必然受到影响。

  “业绩下滑也要具体分析,如果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领域、要淘汰的产业出现了业绩下滑,则正是经济结构调整的表现。”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分析认为。

  成本攀升,内外需不振,中小企业普遍感到寒意

  每年一季度都是纺织行业的淡季,但今年的淡季却淡得格外出奇。广州万利纺织公司总经理林爱文介绍说,过年后一段时间他们干脆放假,反正没有什么生意做。

  外需不足加上国内市场低迷,导致一季度中小企业普遍感到寒意。林爱文介绍说,他们公司是做装饰布的,这几年外单明显减少,今年不同的是,外单的价格压得更低,有些单他们实在做不了。

  前几年外单减少时他们仍然能发展得很快,是因为内销市场庞大。由于国家的鼓励政策、农村消费市场的增加,他们的生意还算顺风顺水。但今年以来不同的是,装饰布需求急剧减少,内销市场很低迷。林爱文说:“装饰布生产受房地产调控影响很大,不买房子,有多少人换窗帘?”

  然而,赵锡军认为:“房地产受到调控,整个产业链相关行业就过不下去了,这种观点是不对的。每个行业的发展最终都是要与百姓的消费需求相适应,同时还受到能源环境的制约。产业上下游的每个环节都应该有一个合理的规模,每个行业都应该结合自身发展,有个合理的定位。”

  中小企业融资依然困难,提高盈利水平才能持续增长

  记者调查还发现,一直困扰中小企业的融资难的问题,对广东中小企业来说也并没有出现实质性好转。王松奇认为:“中小企业一直存在贷款难题,无法获得正式金融服务,就纷纷转向民间融资。其实,在利率方面,如果对中小企业贷款升息浮动大的话,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是有贷款积极性的。二季度还可以考虑适度放松货币政策,现在银行的信贷指标管得太紧,限制了银行对实体经济的金融支持力度。”

  然而,赵锡军提醒:“一定要谨防货币政策放松后,资金没有流向实体经济,没有去搞技术、搞创新,而是去投机炒作。”

  当前制造业利润下滑、企业经营压力陡增的情况下,资本的逐利性决定其必将流向回报率高的领域。这就形成了当前的一个悖论:一方面,企业缺乏设备更新、技术改造的资金;但另一方面,企业的积累不断从实业中溢出,并形成庞大的民间游资,或进入楼市、股市,或进入民间借贷及相关虚拟经济领域。 

  许多中小企业主更是抱怨,目前做实业太难,他们不愿意将企业积累投入企业滚动发展,更不愿意将积累投入到动辄数十万一台的高性能机械上。很多企业主希望寻找到回报更高的投资项目,轻松赚钱,至于企业,维持一定规模的产量就可以了,订单做不过来时可以找企业代工。 

  企业的积累过早地从实体经济领域大量溢出,对经济健康发展并非福音。“想方设法提升企业经营实体经济的盈利水平,增加他们的投资兴趣与经营兴趣,这才能解决经济增长可持续性的问题。”赵锡军说。

  增速放缓是调控的正常结果,实体经济增长潜力仍然很大

  在当前经济变冷的趋势下,如何防止实体经济“感冒”?

  “现在的GDP增速放缓是宏观调控下的正常结果,不必过分担忧。我国处于工业化的中后期,加之城市化快速发展,实体经济增长的潜力仍然很大。”武汉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简新华说。

  王松奇也认为:“当前实体经济经营困难是全球性的问题,中国经济向来怕热不怕冷,长期存在产能过剩、重复建设等问题,一季度增速放缓是回调结果,比较正常。”

  “但是,经济转型、增速回落的过程,会对实体经济增长造成一定影响,市场需求不再那么旺盛,数量规模不再那么大,这就客观上要求企业要在转变发展方式上做文章,要求企业加大技术进步,花力气去研究新产品。”简新华说,“目前的轻工业发展过剩,水平较低,所以需要优化升级。重工业方面,如钢材、煤炭、水泥等的需求由于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投资的减少,需求也会下降,实体经济行业会感到压力。因此,在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大背景下,各行各业也要努力寻找新的出路来实现产业的升级换代。”

  “经济增速下滑与经济结构调整之间没有必然联系。无论经济增速如何,经济结构调整、让经济更有效率地运行,都是一个长久但必须加快进行的工作。”赵锡军说。
 
 楼主| 老猫 发表于 2012-4-23 19:47:30 | 显示全部楼层
 
“普通住宅”升级,会放松调控吗?(民生三问

 据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国家统计局发布的3月份70个大中城市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数据显示,同比销售价格下降的城市个数首次超过上涨的城市。《经济日报》强调,房价上涨的压力依然存在,房地产市场调控仍处于关键阶段。在坚持调控措施不动摇的同时,还应该加大普通商品住房的供给,充分满足刚性需求。《新华每日电讯》则认为:释放刚性需求,重点在于倒逼开发商销售存量房。

【新闻背景】

  在楼市“限价令”上一直新闻不断的广东省中山市再次引起各方关注。

  近日,中山市国土资源局发布通告,对住房平均交易价格执行新标准,并明确表示,每半年度的住房平均交易价格作为下一半年度确认普通住宅标准的计算依据。如此一来,该市“普通住宅”的标准甚至超过了其限购的上限,也就是说,普通住宅也进了限购之列。这会在暗里给调控松绑吗?

  尽管在此之前,武汉、北京、天津、厦门、上海等城市也相继调整了普通住宅标准,但中山市的举措却在社会上引起不少争议。中山此举,到底是“普通住宅”标准升级,还是借机“托市”?

  一 问 会导致政策打架吗?

  广东省中山市国土资源局近日发布名为《关于我老秘网市2011年下半年住房平均交易价格的通告》,通告中表示,每半年度的住房平均交易价格作为下一半年度确认普通住宅标准的计算依据。据此规定,2012年上半年的普通住宅平均交易价格标准,城区为7696元/平方米,镇区6290元/平方米。

  此举一出,议论纷纷。2011年11月,中山市政府高调出台“限价令”,规定单套商品住房销售合同销售价格超过5800元/平方米,国土资源局将暂停受理其在中山市商品房销售合同网上登记备案系统的网上签约手续,有效期至2011年12月31日止。此后,中山商品房销售量大降。今年2月,中山市悄然将限价标准由5800元提高至6590元。

  如今,中山又出台“城区7696元每平方米,镇区6290元每平方米”的普通住宅标准,“普通住宅”交易价格标准高过房地产市场最高限价。

  对此,当地有房地产企业提出,既然新的交易标准超过6590元每平方米的限价,为了避免政策打架,限价标准应该相应上调。

  对于每平方米超过6590元,不足7696元的商品房,是否可以办理网上签约手续,相关部门未置可否。

  二 问 会“托市”推高房价吗?

  不仅仅是中山,近期以来,武汉、北京、天津、厦门、上海等一系列城市相继调整了普通住宅标准。

  广州房地产专家韩世同表示,各地关于住房平均交易价格的标准,根据市场成交均价每半年调整一次,主要是区分普通住宅跟非普通住宅,以确定税收优惠。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和房价的变化,过去对于“豪宅”的认定,现在来看有些标准偏低。提高标准将为很多首次置业的人减轻税赋负担。

  记者详细了解了武汉、北京、上海等一、二线城市的情况,调整普通住宅标准并没有成为这些城市推动房价上涨的因素,也未引起媒体的过分关注。

  专家指出,北京、上海等城市调整普通住宅标准,是建立在限购基础上的。限购不断挤压市场上的投资需求,成交基本上是居民的刚性需求,给他们如此优惠并不为过。

  中山此举之所以引人注目,是因为中山制定的普通住宅标准,高过了目前执行的最高限价,而中山近来在房地产“限价令”上的种种举措,也让人心存疑虑。

  去年11月10日,中山市出台“限价令”,规定单套商品住房销售合同销售价格超过5800元/平方米,将暂停办理网签,有效期至2011年12月31日止。今年2月,中山市悄然将限价标准由5800元提高至6590元,理由是2011年调控目标已经完成,2012年的楼市限价标准是参照2011年新建住房全年均价每平方米5935.6元加上11%的增幅,因为政府工作报告中2012年该市预期GDP升幅11%。一而再、再而三挑战“限价令”,不免让人产生“意在托市”的想法。

  其次,中山实行的是限价,并没有对市场上的投资需求加以甄别,由此带来的市场活跃难免产生“托市”的可能。

  在韩世同看来,调整普通住宅标准除了在税赋上惠及普通购房者外,也可能借此激活略显低迷的房地产市场。

  三 问 会暗里为调控松绑吗?

  中山调整普通住宅标准遭到质疑后,中山市国土资源局多次表示,平均交易价格半年公布一次,是国家的要求,与调控无关;中山市出台的上调新建住房价格上限的措施仅为部门试行措施,中山市将严格执行加强房地产调控政策不动摇。

  也有人认为,中山一直在执行“限价令”,超过这个价格的无法网签和备案,平均价格的升降已经显得不再重要了。

  但记者留意到,今年2月,中山市“限价令”从去年11月份设定的5800元/平方米上调至6590元/平方米,中山市出面澄清说这是中山临时的试行措施,将坚持限价令不动摇。然而从今年春节至今,中山市6590元/平方米的限价标准一直在持续“试行”,3月中山市共成交商品房5771套,环比上涨61.5%。

  目前许多业内人士都认为,普通住宅的参考价一旦提高,是明里为“限价令”松绑未果,便将目光锁定在了普通住宅标准上的举措。放松普通住宅约束条件,通过契税优惠刺激市场需求,这是对市场释放错误信号,将妨碍房价的合理回归。下一步,开发商们将依据“普通住宅标准”,为楼市“限价令”松绑大造舆论。这不利于楼市调控的继续进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7关注

489粉丝

4158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