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孙学工讲座: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政策走势

[复制链接]
老猫 发表于 2012-4-17 14:51: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公文写作培训班
  今天非常高兴有这样一个机会来到咱们计量科学院,来和大家交流一下对经济形势的看法。3 Q; g0 ]: T" A. v* X8 V1 Q
0 w7 r0 H0 }; ^& A8 K' V
  每年这个两会,一般是对上一年的经济发展做一个总结,然后对当年的经济发展做出一种安排和部署,当然从中国具体情况来看,就是我们经济上的大政方针实际是在上一年度末有一个中央经济会议,大的主题、大的方向一般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已经定下来了,两会上更多是一些比较具体的发展目标,比如说今年经济发展要达到多少。这些东西实际上都是在两会上才说的,但是大的政策应该在上一个年度就已经定下来了,另外两会也是各界发表自己看法和观点的这样一个场所,我们也能听到很多话,包括一些这几年比较雷人的委员的发言,实际上也是可以反映这个社会各界的、大家的一种心态,一些想法。1 ^! S: t0 V: i! G( ^% \4 ~
& w: y2 v7 U$ a" Y( r
  物价上涨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 M! e' M, H& U+ s* o. {* G% A1 g- u. c5 R% z7 n
  那么讲去年的整个经济发展,我想首先从崔永元,小崔今年在人代会上的一个发言,这个当时很多媒体都做了报道。小崔说,现在自己每个月的薪水过万,甚至可能会更多点,但是他现在经常感觉钱不够花。他说最富裕、最感觉像百万富翁的时候是在1986年的时候,那个时候大家工资是80块钱,这个钱现在来看是很少的,但是感觉总是花不完。言下之意是什么意思呢?他在另外一个场合,对他的话做了一些注讲,他说现在大家钱确实比以前挣得多,但是为什么大家不觉得挣多了?就是因为物价上涨了,所以钱的方面没有幸福感。
/ M9 H2 I& X2 N9 P# T+ @% [( @+ D0 J, J8 X( G
  你上网看看,好像是挺普遍的,大家都是这么说。我不知道在场的大家有没有同意这样的话,反正如果在网上做一个网民调研的话,恐怕支持的人是大多数。但是他说的这个话有没有什么依据呢?你去看统计的话,我们就以最近的2011年说,2011年了物价上涨幅度是5.4%,我们的城镇居民收入增长是14.1%,农民的收入增长还要高,是17.9%。所以你这两个比较起来的话,收入的增长实际上是要远远快于物价的上涨。那这个问题就来了,小崔是以说实话出名的,他主持过《实话实说》,你要说他有意说谎好像也说不过去。有些人是有故意挑动的,故意说大家喜欢听的话,是有这样的人,但是崔永元我们还是相信他的《实话实说》的背景。有人就说,是不是这个数据不准确?因为大家对中国统计数据的质疑怀疑,应该说,基本上你说一个数字,大家、特别是公众基本上都不会相信,都觉得你的这个数据是有问题的。* _( G  w7 O$ m( P0 \$ K$ k7 f

+ i8 ~" M2 ~: {  但是对这两个数字,我要说,其实物价上涨的数还是比较相信的,这两个收入的数,可能多少有点问题。但是这个问题可能不是说这个数高估了,可能是这个数还低估了,这样说反差就更大了。那么关于物价的数,我为什么基本是相它呢?一方面,像世界银行、国际机构对中国主要的部门数据,包括经济增长、价格都做过系统性的评估,这个评估的结果,是认为我们的数据还是基本可靠的。因为如果从误差的角度来说,每个国家都是难以避免的,但是这个误差不足以导致这个数据完全的脱离实际。我想咱们计量院是搞科学计量的,可能对这个数据有更深刻的理解,就是任何数据,包括测量,误差肯定都是存在的。但是这个误差要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不影响我们使用的。另外所有的数据之间是有联系的,就是你单独造一个数的假的话,它会和别的数据不匹配的,虽然也很容易发现这个数据是存在很大的问题。
$ p4 G  U: ^0 P4 B# w+ m, I* x+ P: |1 \9 d1 Z4 E' x0 C
  另外还有一些国外不是很严谨的研究,应该说有一点民间性质,他们有一个指数叫麦当劳指数。就是比较这个国家麦当劳的价格来看看这个情况,他们比较完了也是觉得中国的数据是比较温和的,甚至比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甚至中等发达国家的国家,像和巴西、阿根廷比较起来,他们认为中国的数据还是比较可靠的。
; Q  D# r/ K  a- C0 _* T/ P+ r# [7 y5 W  ~' p9 C
  实际无论从物价采集的方法和最终的结果,和从别的数据匹配来看,误差肯定是有,但是基本上还是比较准确的。收入这个数我为什么说反而还会有一定的低谷呢?因为我们居民收入的数据是来自家庭调查,统计局是在全国选了几万户、几十万户家庭,由他们家庭在记帐,他们报告给统计局他们收入的情况。中国人大家也都知道,可能是不愿意往外露财的传统,去年有一个学者,他们也是专门对这个做一个调查,他们发现高收入户对自己的收入隐瞒的情况是非常严重的,尽管统计局说我这个只是用一个宏观,不会涉及到你的个人的纳税以及收入来源各种隐私信息,但是毕竟还是有一定的担心在里面,所以高收入户,实际他的收入报告隐秘程度是比较大的。相反中低收入者基本上还是真实程度比较高的。
; n" c: d  i* a: w- f! n5 V* ]
, |0 M+ y/ X3 C' h  这个数应该是一个家庭平均的结果,所以说如果是中低收入的数据相对比较真实,而高收入的有很大的藏匿在里面,可能是导最终的数据是低估了这个收入,而不是高估了收入。这样看下来,崔永元说的好象不太正确的,但是我相信崔永元说的是真话,这个矛盾怎么解释呢?实际上就是说个人的感觉跟实际的差别,他感觉有这种差别,实际上也是非常正常。因为我们讲总体的CPI的指数,刚才讲5.4%,它是不同的商品价格上涨加起来的,它是有六百多种商品构成的一揽子,如果你的感觉要和它一样的话,就意味着你所有的消费的结构是跟这个一揽子是完全一样的,或着说你必须要买六百多种商品,并且你买的份额和它这个篮子的各种商品的比重是一致的,那你会得出和它一样的感觉来。但是我们知道,尽管它是平均的状况,但是事实上没有一个人按照标准的结构来消费的,每个人的消费都是有他的结构。
# d/ G5 z7 f; ^5 d- }: h
8 P* }  g0 l8 Q2 k+ z6 a5 g: w  不同产品间的消费还会有它不同的特点,像食品类的,包括农产品的这种消费,这种消费你是每天都要进行的,所以它的变化对你的印象是非常深的。另外一些产品,汽车这种产品,大家可能五六年才会买一次,尽管它在你的消费当中实际支出的比重是非常高的,你买一辆高档车你花二十万、三十万。可是你一般的日常用品,你买菜、买吃的,那是远远超过他们的支出的。但是买车的消费行为太少了,五六年一次,基本不会有太深刻的印象,所以我们对物价上涨的印象,更多是来源于我们经常消费的那部分的价格变化。
+ o0 }9 n+ K3 h9 c. O8 ]+ C$ G& H6 ]! i# `/ K% U3 r" E0 d
  这样来看,我们看食品价格,包括农产品价格,它的上涨幅度从去年来看确实是非常高的水平,特别是农产品的价格上涨了16.5%,这个上涨幅度实际上超过我们城市居民收入的增长。所以可能大家,不光是崔永元,很多人都得到这样的印象,物价上涨比收入快。这个是一种幻觉,是大家直观的感觉,可能我们计量方面又会有这样的事情,如果你直观的、感官上的感觉,就和我们实际测量的东西可能会有比较大的差别在里面。所以我们物价和收入增长,应该说确实是存在着这样一个情况。
( ~4 Y+ ^. p) H4 }7 L3 P+ ]
9 f2 z. w& q& S3 P" F  去年因为整个物价是我们整个经济工作当中一个最为重要的问题,我们去年的宏观调控,是把控制物价过快上涨是作为调控的首要目标。物价涨得这么快背景下,实际上我们也看到还有一些产品的价格是在下降的,像我们的家电的价格、汽车的价格,特别是通讯器材的价格,实际下降的幅度都是比较大的,像通讯器材下降有两位数的下降。可是我们对这种下降,因为你的购买行为不是那么频繁,反而是有一些忽略。
( S- v2 _$ k# K) r3 Z3 M3 u; a5 s. Z1 R- Y6 M$ }7 f
  去年从了宏观调控指主要目标来看,尽管最终的物价水平是5.4%,是比较高,并且超过我们年初定的4%的以上的目标,但是它取得物价不断上涨的势头是被遏制了,这个应该说我们去年的调控。整个经济发展当中,价格最高的时候超过了6%,以后就开始进入了往下下行的通道当中,应该说去年整个物价,尽管涨幅确实比较高,但是确实我们还是实现了价格的扭转。因为去年价格的上涨,特别农产品的价格上涨幅度还是比较高的。5 x: }; r: v; H5 w+ A. `
/ C$ P$ a6 w% X5 N
  关于这个物价,我说去年是热点的问题,各种说法都有,有很多种说法,刚才我一来就说对这个事情能不能理性的看待?我觉得有些说法确实不够那么理性,包括我们去年有很多的说法,这些说法不是有道理?在媒体上这些说法都是非常流行的,是不是有道理?我们可以再来看一下,分析一下。7 \5 n  p: U" B8 d4 n
+ R. c6 T7 ?6 C) G2 F0 f1 X1 c
  首先说价格上涨是怎么来的?价格上涨是不是投机炒作导致的?去年我们大家,包括网上都发明的很多词,豆你玩儿、蒜你狠这些说法,都非常多,这样的说法很流行,也非常抓人的眼球。但是实际上它和实际情况还是有差别的,投机炒作这种事情每年都有,每年的产品可能不太一样,比如什么块茶,今年说龙井炒得很厉害,去年是蔬菜产品。但是我们知道被炒作的产品,实际它的市场交易量是非常小的,在农产品当中它占的比重数非常低的。另外你可以炒作的产品,实际还是要有一些特性才能炒作,包括耐储存,我们可以看到,什么葱姜蒜,绿豆,它都是非常耐储存的,这类产品其实在农产品当中比重也不是特别大。如果你把整个物价指数,六百多种商品累计起来的平均价格炒上去,那是很难,除非你的钱真的太多了,你可以达到那个效果。尽管个别品种受它的影响很大,但是整体价格的影响不会特别大,所以简单归结为投机炒作不是太准确的。尽管那对那些产品的投机炒作我们还是需要有一些措施来控制它,但是这个和整体的价格上涨没有那么强的关联在里面。6 \& j. w" F9 N9 z
; S8 M/ s- l( j0 |$ V& J% a
  第二个说法,就是物价上涨主要是流通环节太乱了,中间环节涨价太多,包括我们的高速公路收费,中间环节导致物价上涨。这些说法你粗看上去也一定道理,但仔细一看,因为中国的高速公路不是去年才开始收费的,已经收了二十多年了,也不是说去年的高速公路费涨了,也没有涨。你把一个没有变化的因素来解释一个变化的因素,恐怕就是很难说得清,因为这个因素本身没有变,但是另外一个变量发生变化了,所以很难用这个因素解释。还有人说流通环节有暴利,有各种问题,中国的流通环节肯定是有问题的,但是这个问题,就和刚才高速公路收费一样,是不是今年新出现的问题?包括有些地方专门做过调查,去年成都做一个调查跟踪农产品,从大田里面一直到餐桌整个过程,最后他们得到的结论每个的环节都只是获得自己一个正常的利润,没有一个环节说是暴利。北京很多卖菜的实际上也都是农民,他们也没有这个能力来乱要价、来控制这个市场。因为你要取得暴利的,你的条件就是必须有一个垄断,你只有垄断你才能够取得这样一个高的价格。实际上这个环节是高度竞争的行业,也并不存在流通环节有暴利的问题。
" N0 r3 R7 e( U1 D6 }( ^( C9 G' D# d- H/ E; J2 m2 C" q; }
  下面就是说物价上涨是因为你多印钞票,这个不光在一些老百姓当中有这些看法,其实我们很多一些大的学者,北大的周其仁教授,他还是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的专家,他也有这种类似的看法在里面。社会科学和经济学和别的学科不太一样,在别的领域里面,包括咱们计量领域里面,学术的权威性很强,他们这种观点是大家普遍能够接受和认可的,但是在经济领域,确实不管你的地位多高,恐怕很多观点的认同程度不一定人人都能接受。就是在美国,诺贝尔奖的获得者的观点,实际上也会经常受到人们的反驳批评。也有说法,经济学家是以相互之间不同意各自的观点而出名。对这个问题的看法,还是有争议的。
" [0 {) l9 f/ {7 U- r: I4 L) v4 d" D
  从我个人的角度来看,这个肯定是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它这个影响有多大?确实也是需要做进一步的分析。因为去年不光是中国的价格上来了,世界很多国家,包括和我们发展程度差不多的,金砖四国,巴西、印度、俄罗斯,实际上他们物价上涨幅度都很厉害,并且比我们还要高,印度都是两位数的价格上涨。但是他们也没有我们这样四万亿刺激计划,没有我们十万亿的天价信贷这些因素,他们不存在这样的因素,但是同样是出现了价格上涨。所以是不是简单就能归结为这个问题?是需要考虑的。经济学里面有一个大家叫弗里德曼,也是得过诺贝尔奖的,他有一句话叫:一切通胀都是货币现象。这个话说的是非常绝对的,很多经济学家实际上都是用这句话,来论证物价上涨确实是由于乱发钞票的问题。但是后来有人研究他这个话,尽管广为引用,但是也不是那么准确,他的原话是一切恶性的通货膨胀,都必须是一个货币现象。他前面还是加一个形容词。
, W- K# N, j0 {4 g5 U9 `* K  x& S( T5 p' @
  另外大家还有一个普遍的看法,就是说通胀肯定是对穷人不好的,因为大家也知道一种说法,通货膨胀实际上也是一种税。不过通货膨胀会导致财富向政府的转移,另外会导致财富从穷人向富人的转移,实际上这些事情确实是在现实生活当中,是可能发生的,理论上也可能是成立的,但是它也是需要有一定的条件的,就是中国是不是确实具备这样一个条件。
, v! S. N" A" Y4 |. S2 `# r* T7 a0 M" N
  我们如果看一下这个数据,蓝色的线是通胀的线,红色的线是城乡收入增速差,就是说如果这个线提高的话,城市的收入增长速度要比农村的要快,如果这个线往下走,就是说农村的收入增长要快于城市。所以你看这个曲线的变化,特别是07年以后的变化,我们会城乡收入的增速差和通胀之间,还是有一个比较明显的反向的关系,就是说通胀高的时候,这个农村居民收入的增长速度会加快。实际上也不奇怪,前面也说了,物价上涨主要是食品价格的上涨,农民作为食品的生产者,肯定是要得到好处的。而且媒体上特别喜欢说的话,农产品涨价,农民没有得好处,这个是过去非常陈旧的观念,也是小看今天的农民。实际上我们今天农民的市场意识还是非常强的,不要说国内的价格上来,就是国际上粮食价格上涨,如果是收购季节的话,农民马上就要惜售,就要等着卖好一点的价钱。农民还是从价格上涨中得到非常明显的好处。% D9 s# p* {( R  |0 }  A& r+ H1 y

4 |6 m7 e" K& ?" H  实际上中国最大的低收入群体就是农民,媒体上特别爱讲的所谓通胀不利于穷人,农民没有从价格上涨中得到好处。应该是不严谨的说法,当然也不是所有的穷人都有好处,特别是城市里拿固定收入的退休工人,因为他不再老秘任何产品了,他的收入如果是固定的话,和通货膨胀没有关联的话,这部分的人肯定是受到损害的。这部分人的群体数量和广大的农民比较起来,这个数量就小得多,所以我们也不能简单的就说物价上涨了是不利于穷人的。; T$ K5 ~2 @% D  N9 ^; g
; Q2 c) h, r/ d
  去年还有一个非常热的话题,就是中美物价的比较,中国物价比美国高,去年有一段时间,七八月份的时候,很多媒体都在说这个。计量院的同志出国交流的机会也很多,很多文章就是短期出国的人,到美国去了一下超市,回头再在国内去了一下超市,就得出这个结论:中国很多的产品的物价,甚至有人说什么都比美国贵。这个是不是一个事实?首先得说物价比较的方法,也和计量一样,还是一个比较复杂的事情。如果真的是要一个科学的比较的话,你涉及到你的采样,就是两个国家需要采样,采样完了以后,首先你样本的选择有没有代表性?你到美国美西转一圈,你到中国一个菜市场去转一圈;或者你在美国的一元店转一圈,然后到中国非常高档的商店转一圈。那你同样的产品的采样,就会有很大的偏差。另外你是在什么时间?很多人到美国购物,选择他们鬼节之前的大减价。所以本身比较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个人并不具备这样的能力做这样的比较。
8 G# W) h! X# L) }, L6 n7 b8 R6 [4 e+ O1 r9 H4 y' ^4 d4 }
  联合国有一个国际价格比较项目,它是专门比较不同国家之间的物价水平,这个项目已经是做了二十多年了,在中国也是做了一段时间了,但是他们仍然认为他们结论也不是非常确定的,因为比较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因素在里面。你说物价比较最根本的,决定这个物价是高还是低的因素是汇率,你说一东西卖一美元比卖五块钱人民币贵呢?因为你的汇率定的是一美元现在值6.3元人民币,如果一美元只合三人民币呢?那同样的东西如果卖一美元,在中国卖五块钱的话,那美国就比中国要便宜了。现在比中国贵,是因为汇率。反过来说,我们比较汇率,对物价是高是低就会有一个答案,现在想想很简单,美国人一直到人民币升值,认为人民币是被低估了。如果中国种种东西都比美国高,美国人还会要求人民币升值吗?根本就不可能有这样一个要求在里面,所以就凭简单的这一点,就可以看出来,中国总体的物价水平绝对不会比美国高,只会低于美国。
, ]& F' i, V. u9 I5 h/ |  Y# Q
% Z3 I6 O( e6 o2 H% N5 C/ o" t  我刚才讲联合国的比较项目,他们的比较项目也有一些结论在里面,看这个图可能和大家的感觉差别很多。中国的物价真正高于美国的是什么时候?是改革开放,80年以前,中国物价比美国最高的时候是60年、62年、64年,因为那个时候我们一块钱人民币基本上可以换一美元,这是当时官方的汇率。但是从80年以后,因为我们人民币是经历了一个很大的贬值的过程,一直到现在为止,08年和现在不会有本质的差别,实际上现在还差一大截。尽管从趋势来看,从94年达到低点以后,94年为什么会达到低点?因为94年我们汇率改革,一下子汇率有了很大的贬值,从5点多贬值到8点多,所以导致我们物价比美国便宜了很多。但是最终的结果,一直到现在我们的物价水平都还是明显的低于美国,当然这就是总体情况而言,肯定还是有大量的商品还是比美国贵的。
# q2 s/ F/ _+ o  j# X0 V9 l/ i
$ ?0 Y# C$ i5 a3 U* x8 F2 i  去年媒体上都在讨论炒作中美物价,温总理当时很重视,和发改委来研究这个问题。物价当中确实有一部分商品是高于美国的,特别是中国制造又出口到美国的产品,什么运动鞋、运动衣,确实中国的售价较高于美国,这个和我们的税制有很大的关系。从总体上,特别是服务价格,不可贸易的价格,中美之间还是有很大的差距。咱们国内已经在抱怨说看病难、医疗费用很高,你看中美医疗比较起来,美国的医疗价格还是远远高于中国。& s/ }- F% F5 F6 v3 z% _  T

) @9 `4 g1 l5 R  E  刚才说了这么多,物价上涨不是这个原因,不是那个原因,到底是什么原因呢?从我们中国具体情况来看,应该说特别从去年的情况来看,下面几个因素对我们物价上涨起到一个非常直接的作用。
' s! r9 B' ^7 R( K$ o! y! z# e" W  z5 O' G7 f$ _
  第一叫猪肉期,大家知道猪肉的价格像过山车一样,一会猛涨,一会猛跌,实际上并不限于猪肉,我们国家很多农产品的价格都有这样一个周期性的波动在里面。本文由老秘网推荐,因为猪肉是大家比较关注度比较高的,大家谈论比较多,所以我们用猪肉期来说这个,实际是指整个农产品的周期性的变化。这个周期变化的原因还是和我们农业的生产方式有关系,我们的农业相对还是一种规模化比较小的生产方式,对于这个小生产者而言,他们跟随价格变化效应,是把他的生产的收缩和扩张放大了,可能农民都有那样的倾向,一个东西涨价了,大家都去种它,都去种的结果就是这个东西会便宜下来。这个东西一便宜,大家就都不去种它,结果又导致这个东西价格上涨的很高。经济学里面有一个叫蛛网理论,专门解释由于小生产对价格过度的反映,导致我们生产和价格的周期性的变化,应该说在中国还是比较典型的。* E& f# H, `" G  H0 ~

& ]7 S/ ^' ]4 d% g  另外一个因素,就是气候因素,大家都知道气候变化的事情,气候变化在短期内的结果就是极端天气出现的频率比较高,当然有的人不承认这种联系,但是我们确实观察到近几年这种极端天气,这种大旱,这种低温,这种天气出现的频率比较高。像今年南方冬天的问题相对比较高,今年南方蔬菜的价格就明显比往年要高一些,这样一些因素实际上对我们食品价格还是有比较大的影响。另外一个因素就是国际大宗商品的价格,中国发展到现在这一步,大部分的矿产资源包括能源,我们都必须依靠国际市场,我们的铁矿石、原油、铝、铜,这些原材料对国际市场的依赖度已经超过50%了,就是大部分要靠国际来进口。靠国际进口直接的结果就是国内的价格由国际市场来决定的,包括我们最近汽油、成品油的价格往上调,也是我们最近国际原油的价格一直在往上涨,一直在一百多美元以上的水平。; p* F( L. U& q& I: W! A

# T  N" O" g1 |5 |- H/ ?  国际油价涨,我们是不是跟着涨?这个是大家议论比较多的。有的人说涨得多,跌得少,包括说两油它们自己的垄断地方,就是说他们是不是一定要涨价呢?这个里面实际上尽管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但是里面含有不同的关系在里面,因为成本油价格还是由政府来定价,并不是中石化、中石油定价,既有一个定价机制的问题,也有一个我们垄断企业自身效益、自身改革这样个问题。现在这些问题应该说被混淆在一块了,因为集中最后是反映在油价方面,所以把不同性质的问题混在一块了。这个定价机制的核心,就是国内外油价联动,国际油价上涨了,国内油价也应该跟着动,这个联动机制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是这样。你像美国、欧洲,它的油价每天都在变,你今天去加油站和明天去加油站,价格就会不一样。我们现在有一个22天的周期,从它设计者的角度来说,是想变化更平稳一些,好像天天变老百姓也不适应。但是你这个平滑以后,它可能和外面的关联度不那么强了,可能外面的油价跌了,你22天的平均还没有达到跌的程度,所以你国内的油价没有跌大家就会提意见。那么你上涨也是一样,外面涨了你国内没有涨,大家不会说什么,但是国际一涨国内也涨,大家也会说。这个反映是不对称的。& f+ _; b1 V7 ~$ S! F: @& x8 N
+ L, P& X! U( i9 Z4 a5 W$ p, o
  另外一方面,我们中石油、中石化它自身的效率确实有可改进的余地,他们自己的管理还有很大的问题,很多国有企业的弊病他们确实是存在的,去年讲的很多,天价酒等这样一些事情。问题不在于是不是应该联动,联动是绝对应该的,但是你确它起点的水平,一开始水平应该在什么程度上?这个涉及到企业最开始的效率如何。% M. u/ d/ q1 s; ], _* i! B' L) B
5 Y$ \7 V6 N* w: ^7 b4 X
  另外我们的油价当中,也有很多的税的成分,我知道有燃油税在里面。燃油税,过去大家可能还有印象,叫养路费,养路费就是说你开车不开车都要交钱,所以养路费并不是一个非常公平的制度,你开得少的和开得多的交钱是一样的。燃油税是想解决这个问题,就是说你开车多的人你多交税,因为你对道路使用更多,你应该多负担一些。另外燃油税里面它也有一些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考虑,如果税高一点,你可能会尽量的少用车,尽量节约一点油,对我们的环境是有一定的好处的。
; ]' v2 \8 |, Y) t' V" e5 I- w! r( b1 Q7 |! J. U
  中国的油价比美国高,中国的汽油价格的确比美国高,但是也不是高出很多,这里面也是有很多因素的。首先美国的原油价格,他们进口原油的价格比中国要低,这个还是一些历史性的因素形成的。比如同样是在中东地区买油,整个亚洲地区支付的油价都比其他地区要高,这个他们叫亚洲溢价,这是历史形成的,但是到现在这个东西没有改变。
  G1 g: \2 `$ X4 p) U, v, P& A; @8 [  Y9 p
  另外就是美国的油价的税确实是比中国低的,但如果和欧洲比起来,我们的税占的比重又显得比较低了,但是欧洲的汽油价格是最贵的。我在欧洲待过几年,对欧洲的油价还是比较了解的。当初的油价一升就合人民币13块钱,现在接近15块钱。但是它这个油价当中70%都是政府收的税,因为我们知道欧洲人对气候变化,他们是非常敏感的,在国际上控制二氧化碳排放来阻止全球升温,欧洲人是最激进的,包括我们最近有关航空公司的缴纳碳排放费的事情。所以欧盟的税是最高的。/ s* j8 T# _, |6 t9 D9 A
4 a& e5 U) u' o; I) O$ t" w  }
  说这么多,归根到底一条就是我们现在中国的价格确实并不是我们简单国内因素可以决定的,实际上我们还要看国际市场的情况。我们国内方面的因素应该说去年还是有一些,最明显就是我们说的土地、工资、环境这些成本上升推动因素,在去年是比较明显的。土地,大家并不涉及土地的买卖,可能不是特别清楚,但是工资大家还是有一定的感觉,特别是像我们说的非熟练工,就是过去工资上涨最快的并不是我们这些所谓的专业人士、白领,上涨最快的是农民工,他们工资上涨幅度都是20%多,甚至有些年是30%多。今年春节过后,中央电视台有一个下基层的栏目,跟踪一个河南的农民工,二十多岁,到广东去打工。问他现在工资是多少?他说他工资是三千多块钱,说完还要和老板谈一谈能不能涨到四千块钱。这个工资水平,像我们单位之前来的博士,他工资条上的工资也就两千块钱左右,现在出去打工都能到四千块钱。当然两千块钱不是说他最终收入是两千块钱,能保障的确实是两千块钱,另外需要做课题、做一些别的事情来挣,那个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和波动性。工资的上涨确实对各种价格都还是有比较强的推动作用。3 U! u3 _6 P4 m  b/ x+ R

8 ], f7 P( m, B$ K. j  另外就是环境的问题,过去我们是没有那么好的保护环境,所以你环境上面支付的费用比较低,就意味着你成本比较低。现在环境已经到了非整治不可的程度,去年PM2.5的事,现在都已经成了普通老百姓的口头常说的一个词了,足以说明这个环境问题到了什么样的程度。但是治理环境确实需要花大量钱,污染起来容易,治理起来确实不是那么容易。大家知道昆明滇池,这个污染以后,现在投了几百个亿进去,去年我要湖边一看,基本上还是没有什么效果,照样水质很差,所以这个成本真的不得了。太湖也是,几百亿进去都是打了水漂,没有什么效果。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导致我们去年价格上涨,所以反过来说,在这些因素都在的情况下,我们能实现价格从快速上涨,到能够经历一个拐点下来,应该说整个调控还是有一定的成效在里面。这个我想我们不应该否认或者看不到这个成就。
. h+ q8 r0 j' p; S
. b3 e/ e4 m7 Z' k' Q  如何判断经济增长速度是合理的?
! u1 @0 q6 y. Z7 r6 {  O, h; E
0 _! _$ M, Z. V& f  刚才说了很多价格,因为去年确实物价是我们宏观调控最主要的首要任务,经济增长去年是相对放在第二位的程度,我们看去年经济增长从全年来看是增长了9.2%,孤立看这个数字没有什么太大的意义,如果把它连起来看的话,就是我们看中国整个GDP的变化情况。这个6.6是什么时候?是我们金融危机的时候,金融危机最严重冲击我们的时候,我们的经济增长是降到6.6%,你再往左边延伸的话,大约07年的二、三季度也是,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是多高呢?是14%,就是说差不多在一年半的时间里,我们经济增长率实际是下降了一半,可见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影响还是非常大的。现在回过头来,大家觉得当时出台四万亿,包括十万亿信贷,这些政策是不是有些过猛了?如果处在当时的环境下,应该说形势确实非常严峻。但事后看,可能就是说力度再小一点,问题也不会是特别大,给现在造成的问题也会小一点。但是在当时那种环境下,还是很难做出那么准确的判断,这是社会科学、经济学和我们自然科学非常大的差别,因为它精确化、精良化的程度不会那么高。国外近几年经常说一句化,经济学不是火箭科学,它还是没有那么精确的。
$ p% \/ i8 A9 h# c' r
+ M! H+ d: h/ @* G1 o/ Y- i  我们的复苏的步伐确实非常高,就是对当初形势的估计,整个实际经济复苏比我们当初预期的好,所以这个整个的复苏都非常快,很快就要一个高点上。到这个高点以后,我们看到持续的降落,刚才9.2是怎么来的?就是后面这四个数加起来的平均,到了这样一个水平。% S* Y7 q# c7 G) V

2 ^2 t& k# P% C& E3 o2 e1 c  我这里画了两条线,这两条线为什么这么重要呢?就是经济增长你怎么判决它是合适的?什么叫过快、什么叫过慢,它得有一个标准。我刚才也听书记介绍,咱们实际上就是和很多测量提供标准的,测量判断首先要有标准,对经济也是一样的,首先要有一个标准,但是我们标准不是那么精确。9到10,现在大家普遍认为还是中国经济比较适度的增长区间,如果高于它,可能你通货膨胀的压力就比较大,低于它就会产生别的问题,比如失业,甚至价格下降这些问题。去年整个趋势,整个经济增长是往下走,往下的幅度又不是说特别大,应该说一个比较平缓的下降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它还是基本保持在我们所谓的适度的增长的区间当中去,所以说这样一个增长率,应该说我们基本上还是比较满意的,尽管说有很多问题在里面,但是它这个状况还是可以接受的状态。这是我们去年整个经济增长的变化的过程。
- m6 S% O, _& L, j" f8 B) B8 x: S" q6 \$ e
  经济增长你又可以把它分细看,经济增长是什么东西?如果从生产的角度,因为经济增长实际上可以分很多不同的角度来看的。刚才我们讲收入,收入也是一个角度,看看这个政府的收入涨了多少,居民的收入多涨了多少,企业的收入涨了多少,这个构成了整个经济增长。也可以从生产的角度,我们农业生产的多少东西?工业生产了多少东西?服务业生产了多少?从这个生产或者产业的角度,应该说中国现在的经济增长统计主要是依靠生产。各种测量的方法得到的结论,从理论上说,如果在一个非常完备的统计环境下,它不同的方法得到的结论应该是一样的。但是实际生活当中,刚才我说了,包括你收入资料的获得,你并没有很多很好的方式,你是那种取得资料的方式决定了它有误差在里面的,这些数据之间并不完全一致,但是你必须找出一个标准来。我们现在的标准还是用生产,用生产来看,去年农业的增长还是不错的,它是提高的,工业和服务业是下降的。具体的数据我就不说了。
4 h6 a+ ], x: i/ t+ G, r5 ?- U/ W" X3 ]
  中国的生产当中,我们农业因为占的比重很小,它的变化不会影响我们的趋势,我们是工业和服务业占的比重比较大,特别是工业,影响我们整个经济运行的最主要因素。刚才说经济增长,我们可以从生产的角度来看,也可以从收入的角度来看,另外还有从需求或支出的角度来看,就是你一个产品生产出来以后,这个东西是用于你干什么?最终产品的使用,你中间还有再加工的产品不算。这些产品的使用只有三个途径:第一个是消费,我们生产出来的面包、牛奶供我们消费掉了。还有一个用途是投资,就是说我们生产出来的钢铁、机器设备,这些用来建一条高速公路也好,建一个工厂也好,包括一个实验室也好,这些都是投资,它的价格不会说一年或者两年就消失了,它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这是投资。第三个就是出口,我们经常说的经济增长的三架马车,就是这个东西的最终用途。7 r* c0 B, \! I7 C" i0 s# C; V: e

: N# b9 T" t1 A$ ^' k+ s  为什么需求在宏观分析当中,看经济形势当中作用是比较大的呢?我们实际统计是依据生产。但是在实际中,可能大家从新闻里听到比较多的是投资、消费、出口,为什么它在分析当中重要性是比较大的呢?主要说作为中国现在的情况,包括一些大国的市场经济体,都有这样一个特体,生产在短期内是由需求决定的。因为短期之内我们工厂,我们这些设备,生产能力是很难发生变化的,我们说这个月和上个月比我们生产就发生很大变化,生产能力实际上没有发生很大的变化,但是那个生产量经常发生很大的变动。这个工厂生产能力比如是一千套电视的生产能力,但是你要看他很少或者始终保持地这个水平,它经常是五百台、六百台,有时候高了也可能超过一千台。所以影响它短期生产的主要就是需求,就是有没有人要它这个产品,如果有人要它就可以竭尽全力,甚至很短时间也超过设计的生产能力;但是没有人要的话,甚至停工。所以短期内影响它就是需求的因素,你看经济短期内是往上走还是往下走,你要看看需求怎么变的。长期来看,还是生产决定的,四年、五年以后你的经济应该是多少?那是和你工厂增加多少、你的电场增加多少,那些因素决定的。
7 V2 e$ [5 A6 n) |8 Q& _& ^$ X- x  x4 h% w0 q$ S
  如果从需求这个角度来看,应该说去年也是我们说的三大需求,它的速度都有所放慢,但是它放慢的程度和刚才总体的经济情况有相似之处,保持在一个相对比较正常的圈里面。包括我们消费,实际上去年也是受通胀的影响,也是有一定的降低的。出口就更加明显,刚才讲危机之后,经济复苏是非常强劲的,这个强劲的背后很大程度是我们出口有很大的关系,但是去年来看,我们10年的出口增长是30%多的增长速度,去年速度就慢慢的下来了,到了20%多。简单说一下,去年的整个经济形势就是它是在有序回落当中,经济增长是在回落,但是保持一种比较议定的增长,增长速度还是适宜的。物价过快上涨的势头是得到了初步的控制和扭转,特别是进入今年以后,物价下行的速度,这个涨幅下降的速度更快了。但是另外一方面,现在经济当中还是积累了很多的问题和风险,这些问题和风险,特别是今年的经济工作当中是要加以处理的。去年为什么出现这样一个形势呢?这个里面应该说是刚才讲物价的时候也说了一些,是国内外很多因素共同起作用的综合作用的结果。首先就是政策调整因素,我们知道去年我们出台了很多的宏观调控的政策,我们货币信贷政策,大家有耳闻,去年企业融资难的问题特别突出。为什么融资难?就是因为我们管住银行的信贷,不让银行那么大规模的放贷,整个社会的资金就缺乏了。另外就是政府投资放慢。刚才讲需求里面投资在中国,我们中国经济叫投资驱动性的经济,投资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是非常大的。投资当中有非常大的一块是政府投资,我们先不论好坏,从现实情况来看,政府投资是在整个投资当中还是占了相当的比重的,去年我们政府投资实际也是放慢了,这个放慢也是跟我们政策调整也很大的关系,特别是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投资行为做了很多的约束。+ [) v3 g$ B* `& n) J

- m/ O$ C  O) g* U5 {  另外就是我们房地产市场调控,这个大家肯定是有切身感受的,全国大面积推开限购的政策,房地产的事我下面还会再详细的说。房地产的市场和中国经济增长的关联是非常密切的,不管大家高兴不高兴,喜欢不高喜欢,这样的关联是存在的。所以房地产的调控对我们经济增长有一定的影响。另外就是一些消费的刺激措施的推出,去年还有一些,如果跟10年比的话,很多政策的力度、政策的范围实际上做了变化,做了缩减,所以对我们消费有一定的影响。因为有这些政策因素在里面,我们看温总理在记者招待会上也说,当前经济放缓是宏观主动调控的结果,说这个话是有一定的依据在里面,这些政策调整是我们主动进行的。
+ P) Y2 R% H& W' s2 K! J  T' u: A: K$ @6 v; B0 d
  当然所有的经济减速不能都归结于政策因素,我们确实承认还有一些市场性的引路在发挥作用,首先就是刚才讲的出口,出口放慢确实非常明显的。出口实绩上就是别的国家对产品的一个需求,它是跟别的国家经济增长是联系在一块的,这个不是我们能够控制和影响的。
9 O" L+ Q- z, i+ r5 M- b1 w# x- g' O* u4 Q
  另外就是我们消费热点降温,特别是汽车这类产品,因为前两年受各种因素,包括政策的鼓励支持,确实增长非常快,所以中国迅速超过美国,现在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车销售市场。但是这个东西高速增长以后,肯定确有市场自动回调的因素在里面,就像刚才说的买车,你不可能年年买车。如果一段时间集中购买以后,它购买力释放得比较充分,肯定它就会有一个内在的回调。4 w1 s" j; T2 b& ]$ @/ C, B
# p7 C$ F3 A: [) q& S
  第三个因素就是讲的农产品、大宗商品、土地、劳动力,包括环境,这些我们叫供给冲击,它不是在需求面上的因素来影响,前面那几个因素有些是需求面上的,有些是供给面上的。但是这几个因素都是供给方面的,会影响你生产者,我作为一个工厂,如果成本太高的话,我就不再生产了,我们叫供给方面的因素。所以他是这几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综合结果。$ V4 f* R. H4 {
; H) D+ {" A2 _' R4 V
  中国经济中的风险与矛盾" G" P$ M9 Y$ V6 e+ j- N& }' v/ V: ~' M
& @  h3 ?* x$ K3 m+ K& S
  刚才讲如果从宏观大的情势上看我们还是过慢,我们经济增长率还比较适度,另外我们的通胀也下去了,特别大的风险已经控制住了,但是不意味着我们现在就是可以高枕无忧了,实际上我们经济当中还是存在很多问题与矛盾。刚才书记一开始也说政府工作报告里面,也说了我们今年几项重点工作,这个也是我们面面临的问题和矛盾,是围绕这个来布置这个工作的。第一个风险,就是说我们政府性债务的风险,大家对欧洲危机了解得比较多,就是很多洲国家借贷太多,导致还不起债务,不仅对他们的经济增长,对全球的经济增长都造成了很大的冲击。美国在欧盟之前,也闹了一个债务危机,联邦政府也差点连门都开不了了,因为没有钱给雇员发工资。所以政府债务问题还是一个影响问题,影响很大的问题。4 ~- u1 ]3 q5 v* w

# n# G4 ]! r/ \1 _6 D  我们中国也有自己的政府债务问题,我们债务问题和他们不一样的是,主要不是在中央政府这个层面上,主要是地方政府的层面上。我想去年大家也都有所耳闻,地方政府的负债水平大家还是有一些担心在里面,特别是国外从去年开始,有关中国经济崩溃论的说法又重新出来了。中国经济崩溃论是在2002年左右的时候在国际上是非常响的声音,当时有一个海外华人写了一本书叫《中国经济即将崩溃》,那是中国经济入世之前。他认为中国入世之后没有办法来很好的应对开放的冲击,会导致中国经济出现崩溃,当时他的言论应该说非常抓眼球,美国国会,很多机构都请他去演讲。但是这个人,大约05年以后就销声匿迹了,很少有人再提这个人了。就是因为入世以后,中国不仅没有崩溃,反而是迎来我们经济增长最快的时期,是高增长、低通胀。所以这个人实在不好意思再出来见人了。但是去年又有人开始找他了,他又出来了,又说中国要崩溃了。这是整个舆论环境为中国的担心程度,他们担心很重要的理由就是地方政府债务问题,还有一个房地产的问题。很多人就认为这两个问题可能会导致中国经济出现大问题,大的崩溃。应该说他们这个说法也不能说一点道理都没有,因为只这些说法还都是一些权威的、严肃的学者,包括美国一个得了诺贝尔奖的经济学家,他对中国的经济判断也是非常悲观,主要很多和我们地方政府债务相关的。
1 D# s, g" T/ {
) y9 m  \- B8 j  地方政府债务怎么看?我们的判断,就是总体的债务水平都是可控的范围之内,我们知道政府的债务余额多少合适、或者多少是安全的?这个国际上有一个数叫60%的比重,这个标准有多少权威性还值得讨论,就是说大家普遍现在比较公认。美国的数据是接近100%,希腊出了比较大的问题,希腊是200%。中国这个数是多少?实际上我们是有很多不同的数,不同的估计,可能导致数据是不太一样的,如果从最小的,从一般的范围来看,可能只有30%左右,还是远低于60%的标准,如果和美国、欧洲接近100%比较起来,更是有很大的差距。如果我们放得更宽一点,因为我们知道中国地方政府这些数据、包括债务不一定都是那么透明,尽管说我们的审计署也专门做了一个审计报告,但是恐怕还是不足以全面的反映,如果放得更宽一点,可能会接近到50%这样一个水平,不管30%也好、50%也好,按照一半的国际标准来看,他还是在比较安全的范围,总体上并不存在这种非常迫在眉睫的危机。% K. N  R/ f: x; A

/ e* [, e! R2 D  C  但是这并不是说就万事无忧了,主要的问题是什么?主要的问题我们叫期限错配,期限错配是什么意思?地方政府债务一般是借的短债,是从银行借的钱,银行的期限是比较短的,比如说一年、两年,长的五年。它拿到钱是做什么?一般是基础设施,这些项目的周期比较长,而且取得效益就更长了。有些项目是直接有效益的,比如高速公路,公路收入是可以有钱的。有些项目它是没有什么钱,比如市政的东西,它要依靠你整个城市发展了,又带动它的经济发展,带动它的税收发展,然后它用税来还这个借款,这样一个传递链条。可是你银行借钱你到期就要还本付息,所以你不能还本付息的话,就会形成所谓的坏账,并且如果从破产的角度来说,你到期不能偿还你的债务,你就是破产清算的地步。尽管你有资产,你说我有这个我有那个,我没有现金,那也不行,你必须对你的资产进行清算。我们存在比较大是这样一个问题。2 m" B9 k' }+ O0 B0 i

! B) `0 K+ o" w* J0 P. }) u3 l5 x  另外还有一些地区和行业的局部性的风险,总体不是问题,但是你毕竟借债的主体不是同一个主体。你江苏政府有钱,你不能说我替安徽政府还债;我江苏内部的一个富裕县的财政好,政府不会为一个贫穷县政府来还债。所以你总体上好不意味着所有的借贷人都是处于良好的状况。现在要看一些地区和行业还是存在局部性的风险。行业里面特别是我们铁路,铁路严格来说不在政府性债务里面,但是从它的性质来看,它还是一个政府的,因为铁道部是政企不分的,它又是企业,它又是政府。尽管它发债的时候是以企业债的形式发的,它性质上还是政府,如果真是铁道部的债还不了,那说明政府恐怕也不能坐视不管,你还要救援。它的负债率上升得比较高,负债率高的直接结果你要付息的压力就很大,并且从银行角度来说,如果看你负债率高的话,会觉得你信用的情况有问题,就不愿意再借钱给你,这样的话,资金链就可能断裂。所以我们说地方政府债务问题总体可控,但是局部风险是存在的,也许并没有国外一些人看得那么夸张,会引发一个非常大的危机,但是小规模的出问题还是完全有可能的,这个还是需要今年认真加以处理的。3 V5 U. S) i* I* E

9 ~5 K" V% |. b% X4 H  这个表里就是讲这几年债务的偿还的安排情况,我们看去年、今年一直到明年,这几年应该说债务需要偿还的比重是比较高的,就是集中在最近这几年。包括去年,恰恰赶上我们收缩银根,贷款比较紧张,所以这些地方还是造成比较大的压力在里面,这个地方政府的债务,它借钱是干什么?就是市政建设,交通运输,另外就是科教文卫,也是中国的一个特点。还有盖大学,很多地方都是几亿、几十亿的债务,它这个压力还是比较大的,仅仅靠学费的话,还是很难弥补债务。
8 `7 Y0 \* W8 N/ ~3 \7 L* U7 G  k5 s
  第二个方面的风险,就是我们叫体制外的金融风险上升,实际就是大家老说的民间金融、民间借贷。温州的事情大家都知道,包括吴茵的集资案,这也是和我们去年银行系统收紧银根有很大的关系,就是说正规的金融部门贷款难的话,大家只好求助于民间的信贷,民间信贷的一些地方应该说非常活跃。我昨天刚将从浙江回来,听浙江的同志说,浙江人包括机关,干部、事业单位,没有人钱放在银行里,大家有点钱全部带拆借出去了,说20%的利是很平常的,放在银行一年是3.5%,可见你拆借出去是20%算是低的。所以导致我们正规金融部门的资金是流出的,浙江的统计是他们今年的最新的数据,银行存款数据都在下降,很多钱都出了银行系统,叫体外循环。体外循环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因为金融本来就是容易产生风险的,为什么各种金融监管放在这么高的位置上?因为金融和买股票不一样,因为它容易出系统性的问题,就是说因为银行作为一个中介,包括民间借贷也是起到一个银行的作用,它是和很多部门打交道,我们如果买股票,股票跌了我们亏了,我们也就是个人的钱损失了,对别人没有太大的影响。但是金融、银行不太一样,你借了银行的钱没有还,就会导致银行有坏账,银行有坏账,银行就会缩减对别人的贷款,就是说别人应该贷的钱他就不能贷了;或者银行去催收别人的贷款,别人的钱一催收就又贷不上了,就导致坏账。这样循环,就是银行不能够给所有的人贷款了,这样你整个的经济活动,像血液流通的功能就没有了,你整个经济活动就会停止。" u; ^6 X( D1 b

# R3 Y8 I% P' ?4 Q  实际上次贷危机以后,欧洲和美国实际面临这样的问题,就是银行不贷款了,银行不贷款结果银行倒闭了,把银行拖进去了,这个就产生系统性的风险,就是一家出问题,你会影响其他家,随着链条的传递,会传递到一家、两家、三家、四家,不断扩大形成恶性循环。这个体外金融风险也是问题,它本身也没有在我们金融监管的范围之内,正规的金融机构,你在金融监管之内还出这样那样的问题,这种民间的完全是脱离金融监管的。所以它会出多大的问题?它最大的风险是你不知道风险有多大。现在是上亿的集资的案子越来越多,因为集资总是要贷出去的,否则他怎么给集资的人很高的利率?所以一旦有人还不了,它的影响也和雪球一样,很多资金链都会中断。所以体制外的金融风险在上升,刚才说最大的危险你不知道它多大,人民银行也有一个估计,可能大约占到20%。20%亦是一个非常可观的数字,这个问题怎么解决?过去就是说堵的办法,就是不让你搞。但是事实说明堵不住的,那么多集资人都被判死刑,但是你还是挡不住。这个东西还是有它现实的需求在里面。
# a6 I$ z# I  ?1 T) R& b, V! n5 P+ h4 F
  昨天看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的温州要搞民间金融的综合改革实验区,就是要转变一种思路,就是堵和防并不能真正解决风险问题,而是要让它公开化、合法化,在阳光下运作,这样我们的金融监管各种规则才能管到它。现在也是在一个体制转换期,这方面的风险,一方面在暴露,另一方面也是在释放,只有通过这种释放的方式,才能够慢慢把风险控制住。' ?- j7 R9 E6 h% M. u9 \
游客,如果您要查看本帖隐藏内容请回复
3 r# h6 W1 y8 V4 ^% h% o
  今天我就说到这里,谢谢大家。作者: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
 

精彩评论6

正序浏览
公文大家 发表于 2012-9-15 08:53:16 | 显示全部楼层
 
公文写作百法例讲
■ 景维民   张慧君$ d* }# A8 [7 W1 Z) I# Q

( F5 t* u& t2 W% g/ V. W" K7 _( G- e& s1 j+ e* e
    一、2002年以来的中国宏观经济走势, @6 `* P6 M8 q
: h3 `3 Y' j+ \% o  e; G/ c
    自2002年以来,中国一直处于经济周期的上升阶段,并且经历了持续六年的经济繁荣期。2002年至2007年,中国的GDP增长率分别为9.1%、10%、10.1%、10.4%、11.1%和11.4%,年度间的平均波幅很小。2007年,中国GDP达到24.66万亿元,比2002年增长65.5%,从世界第六位上升到第四位。然而,中国在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背后也存在着一些隐忧,特别是进入2007年之后这些隐忧进一步显现,从而引发了人们对中国当前以及未来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一些担忧。
3 q5 l$ ]. t! J2 [: `( J& U: X
    首先,物价总水平逐步摆脱了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保持低速增长的趋势,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反弹和上升。2002年至2006年,居民消费物价指数(CPI)分别为-0.8%、1.2%、3.9%、1.8%、1.5%,而到2007年,CPI上升幅度达到4.8%。进入2008年,CPI进一步创新高,今年1月份和2月份的CPI分别达到了7.1%和8.7%,由农产品和食品引发的价格上涨,逐渐向其他商品和生产资料领域扩散,以致许多学者作出这样的判断:中国存在着由结构性价格上涨走向全面通货膨胀的巨大风险。
$ v. a* y& Z" @% l/ J3 @# e2 p$ n* t. c* R* \. v; {
    其次,投资增长持续偏快,推动中国经济过热增长。2002年至2006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分别达到16.9%、27.7%、26.6%、23.9%、24.8%。对宏观经济而言,投资需求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有助于拉动经济走出萧条实现持续增长;另一方面,过度的投资冲动也很容易推动经济走向过热。从目前各方的判断来看,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偏快,是导致中国目前产能过剩、经济偏热、不利于经济结构调整的一个重要因素。
7 v; h4 c. e" M/ r0 O2 g8 v' f$ E+ Z1 N  r6 j
    第三,信贷规模扩张,流动性过剩问题突出。与经济高速增长,与投资扩张相伴生的,则是不断扩张的信贷规模及日益突出的流动性过剩问题。从中国的信用扩张周期来看,2000年以后,银行信用系统逐步摆脱了1997年金融危机所造成的紧缩局面,而处于一个持续扩张的时期。2000年,代表社会信用总量的广义货币M2增长率为10%,此后M2的增速不断加快,到2005年上升至21.1%。尽管近年来,M2增速有所放缓,但仍处于高位运行状态。! M; n6 z- R7 T4 F9 k# j$ d
% m- O0 F0 _  d( _/ T, N0 l) j
    第四,房地产和资产价格上涨孕育了巨大的经济泡沫与经济风险。房地产与股票价格膨胀产生的偏离经济基本面的资产泡沫,导致居民存款从银行搬家,流入房市和股市,不仅增加了货币供应量,吹大了资产泡沫,加重了通货膨胀,而且孕育了资产泡沫崩溃后经济剧烈收缩重组的巨大风险。这一点进入2008年之后逐渐得到显现。- P' O8 F4 L1 s' m& z

( k. g6 G! Z9 F6 _  V! r$ ]    第五,来自国际收支双顺差的压力与困境。近年来,中国的国际收支顺差以每年约2000亿美元的速度增加,到2007年底,外汇储备已经超过1.5万亿美元。长期的国际收支双顺差对中国的宏观经济带来了一些不利影响,如中国日益成为贸易保护主义和反倾销实施的对象;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不断增大;大量国际投机性资本流入中国的资本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等。这些都对经济过热和结构失衡,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4 V, v8 ~  n, [/ R# J- {+ C& k/ K

/ o) p$ |5 ~0 ]- t5 L/ X    第六,国际经济风险对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的不利影响逐步显现。除了国际原油、农产品价格持续走高推动国内生产成本和物价上涨外,2007年3月美国发生的次贷危机逐步拉开了美国经济衰退的序幕。国际经济环境恶化不仅对中国未来的出口贸易产生不利影响,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中国宏观调控政策的独立性与有效性,特别是美国为刺激经济所采取的扩张性宏观经济政策,有可能部分抵消或削弱中国紧缩性宏观经济政策的逆周期调节效应。! ]5 l' ]' V# l# D& P  ?4 D
  X- z5 Y1 y7 }! W
从上述六大特征不难发现,中国的宏观经济呈现出一种繁荣与上升过程中所特有的内外失衡局面。* }( P; p% W- R' e4 X  Q

, B# U9 A2 r. D; H) A  s    二、中国当前宏观经济内外失衡的深层原因
/ P# b/ ~) ?5 G% j* S& _$ K8 Z. a- k' H( _. K" ?
    导致中国宏观经济内外失衡的原因,既有短期因素也有长期因素,而其深层次根源则在于总量性矛盾、结构性矛盾与体制性因素的相互叠加与相互强化。5 U9 k1 N: K! ~% J- k: m

, x5 s. ?; ~' Q  F( n    1.总量性因素:投资与消费不平衡的持续矛盾# ~8 @! E! z3 E  _
8 Y5 r/ P; T- z8 e) _
    除了净出口以外,投资与消费是构成总需求的两大主要因素。经验研究表明,消费对总需求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于投资,而且也是支持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基础。但是在中国本轮宏观经济周期中,投资增长却远远快于消费增长并成为拉动GDP的主要因素。投资与消费失衡的矛盾,对中国的宏观经济运行带来了一系列不利影响。首先,过高的投资增长可能形成过剩的生产能力,而过低的消费增长则可能压缩内需动力,从而使得已经存在的过剩产能转化为最终消费的困难程度增加,这将增大未来经济波动的风险。其次,投资与消费不平衡还会产生一种自我强化效应,进一步使投资冲动增长,推动经济过热。投资过快增长使劳动生产率提高快于工资增长,增加企业盈利水平;另一方面则削减就业,抑制工资增长,其综合效应是企业利润增长快而居民收入增长慢以及消费低增长,进而导致高储蓄、低利率,这将进一步推动投资增速。最后,投资消费失衡还会使国际收支失衡局面加重。高投资会替代进口并形成过高的产能,压低产品价格和出口成本,从而使出口快速增长并增加贸易顺差。
) R8 L# E' {' o' |' r( |  y! j" _$ B! Z; U% S, }4 A9 i0 J
    2.结构性因素:经济结构与增长方式尚未得到明显改善
, U. v3 R  Y& b4 o
# ~$ r! Y9 p; t3 x+ I" M1 s: l! b    隐藏在宏观经济总量失衡背后的是经济结构与经济增长方式的问题。尽管通过多年来的改革与发展,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有了大幅度下降,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明显提高,但近些年来却出现了“重化工业”的现象。1980年中国第一、二、三产业占GDP的比重分别为30.2%、48.2%和21.6%,而到2006年该比重变为11.7%、48.9%和39.4%。此外,从经济增长方式来看,尽管通过多年来的制度改革与结构调整,中国的经济增长方式发生了明显改善,但依靠高投入、高消耗的粗放式增长方式仍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在这一条件制约下,加之国内的水、电、气、成品油、土地等生产要素价格受到政府的严格管制,远低于市场均衡水平,因此加速了上述重工业部门的重复建设和过度扩张,从而进一步加重了宏观经济中的结构性失衡,并推动经济在总体上由偏快走向过热。; p" Q6 i6 m9 u5 @+ {4 U3 v

- j4 d. C8 o8 ]" e. r+ K: X    3.体制性因素:相关制度改革与政府职能转变尚未到位
( R. z/ N) E9 g3 _' s/ e2 K/ p: K) X; e7 V: p* [$ e; b1 ~
    中国是一个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的转型国家。在这一阶段,仍然有许多关键性的制度改革尚未完成,从而成为影响宏观经济平稳运行的重要制度因素。首先,所有制经济领域的改革有待深化和完善。中国特定的社会制度性质,决定了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国有经济仍然要占据相当大的比重(特别是在一些垄断行业、战略性部门),它们的微观行为与整体运行状况,将对整个宏观经济的运行产生重要影响。从近些年的发展来看,国有企业的发展状况有了明显改善,企业的竞争力明显提高,盈利水平不断上升,可以说近年来的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与大型国有企业的快速发展有着重要的关系。但是,国有企业改革依然任重道远,国有企业的数量仍然太多,主要是地方中小国有企业太多,它们往往过度进入一般竞争性领域,从而加剧土地、资金、原材料等领域的竞争,对其他经济成分(如各种民营企业)的发展产生一定的排挤和抑制作用,并且延缓了资源配置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与改善。其次,金融体制改革仍需进一步深化。特别是各种大型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体制、风险意识与风险管理能力都需要得到极大提高。否则,它们很难对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政策与意图作出正确反应,也很难对信贷与投资的规模及质量进行适宜的调整及有效的管理。第三,财政税收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在目前的体制下,预算管理和预算监督体制,尚不能对政府特别是地方政府进行有效地约束和监督,这就使得地方政府无法克制运用各种资源收入(如土地收入)大搞政绩工程的冲动,从而成为引发投资过度、经济过热的一个重要体制性因素。第四,以土地、资产为代表的各种要素市场的发育仍不规范,从而导致要素价格偏离市场决定的均衡价格,不仅降低了资源配置和使用的效率,而且成为引发经济过度扩张或收缩的重要因素。最后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点是,政府职能转变尚未到位,从“全能型政府”向“公共服务型政府”的转变尚需时日。) g% `+ ?3 M- r' V5 U

5 G3 l1 A# v$ P2 r: i    三、中国当前宏观调控的特点与政策取向" K' \# `' n" P6 c4 c9 h
+ g6 d& Y5 k1 g
    综观近五年多的宏观经济运行与宏观调控政策实践,我们可以发现本论宏观调控与以往的宏观调控相比呈现出如下特点:
$ J" E$ I0 c3 M, o% S$ U9 n
4 O$ A  \/ y: J' w3 x2 v    1. 宏观调控的理念发生了明显转变。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前一阶段,针对国家特定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结构性约束,我们奉行的是一种“效率优先”和非平衡性经济增长与发展的战略。其核心是利用本国特定的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如低劳动力成本、低土地和资源价格、低环境和劳工标准等)来加速发展本国的经济,在经济总量扩大的基础上,实现经济收益的社会共享和社会整体福利水平的提高。但是,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原有的发展理念不能完全适应环境的变化,并解决发展过程中不断出现的新的社会经济矛盾(如人与自然的矛盾;生产、投资与消费的矛盾;城乡发展、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矛盾;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矛盾等)。因此,必须调整原有理念,实现经济增长与发展模式的转型,这一调整集中体现为科学发展观的提出。而本轮宏观经济调控恰恰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实施的。它不仅强调宏观调控的根本任务是保持经济的快速增长与发展,而且强调发展不仅仅是GDP的增长,而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均衡和可持续的发展。正是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本轮宏观调控的重点不是简单追求和保持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而是在实现快速增长的基础之上,着力追求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以及经济增长与发展质量的提高、改善,从而使经济发展的收益惠及社会大众。* n* S: W" z. S  h, m4 ?: D
3 }; H" t2 |2 a7 {
    2. 宏观调控的目标更加全面,调控手段更加多样,并注重政策的有效搭配。以往的宏观调控,主要侧重于宏观经济理论所确立的经典的四大调控目标,即“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而本轮宏观调控则在上述目标的基础上,把“节能减排”和“优化经济结构”作为与四大目标并重的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这是从中国经济发展的现实出发所提出的“新调控目标”。此外,本轮宏观经济调控还特别注重解决社会民生问题,如加大对“三农”、教育、卫生、低保等方面的扶持力度,解决影响人民生活的急迫问题,从而为经济发展与和谐社会的建立奠定坚实的社会基础。在上述更加多元和全面的宏观调控目标的指引下,本轮宏观调控也更加注重调控手段和政策的多样性与合理有效搭配。综合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避免了经济的过度波动,保持了经济的平稳增长与发展。
% {& x, F7 l: [# c4 r1 o8 a1 l3 e8 b# K' y$ N
    3. 国际经济环境及外部因素,对宏观经济运行及宏观调控的影响日益明显。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以及加入WTO,中国经济已经高度融入国际经济体系。自2002年以来,国际经济整体的快速增长,为中国经济发展创造了比较良好的外部环境。但是国际产业的升级和转移(即产业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升级),促使能源、资源消耗型工业向中国的大量进入却加剧了资源和环境的紧张状况,从而使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面临巨大压力。在国际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的条件下,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不仅要考虑国内供求关系的平衡和结构调整的需要,还要充分考虑国际产业分工格局的演变,关注国际市场的动向,这就使得中国在制定利率、汇率等经济政策时面临多方面因素的制约。2007年这些因素的影响已经有所显现,如国际油价、粮食价格的上涨对国内成本推动型物价上涨的影响,美元贬值对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影响等。而进入2008年,这种影响可能会进一步加大。(作者: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博士后研究人员)
1 B+ v% p. t# @& ]4 _( ^/ f
 
塞北老秘 发表于 2012-9-26 17:31:17 | 显示全部楼层
 
老秘网虚拟稿费
看看学学
 
564184000 发表于 2012-10-27 21:11:58 | 显示全部楼层
 
专业写文章
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
 
jiangxiaoyu1975 发表于 2013-9-12 08:43:0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要认真学习学习,谢谢。
 
ldj0993 发表于 2015-11-17 00:18:46 | 显示全部楼层
 
文章很有高度力度,值得学习
 
qs914 发表于 2020-12-5 21:20:32 | 显示全部楼层
 
 昨天看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的温州要搞民间金融的综合改革实验区,就是要转变一种思路,就是堵和防并不能真正解决风险问题,而是要让它公开化、合法化,在阳光下运作,这样我们的金融监管各种规则才能管到它。现在也是在一个体制转换期,这方面的风险,一方面在暴露,另一方面也是在释放,只有通过这种释放的方式,才能够慢慢把风险控制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7关注

489粉丝

4139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