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学冯涓“大嘴巴”
) ]* h6 y2 |2 {( ]& J4 @, I3 `2 R5 O. p7 ?) U0 U
唐朝大中十年,同榜录取的进士中,数冯涓的文章声誉最高。就在他考取进士这一年,新罗国新建大楼,给唐朝送来了许多金银绸缎,冯涓毛遂自荐,获准写了一篇记叙文章,文笔优美,时人称颂。杜审权后来做了宰相,就推荐冯涓担任京兆府参军。
' q8 j: w' N4 q' {9 u
+ B- |1 S% x9 s- J! y% R' h 咸通四年5月,杜审权得知自己将去镇江担任镇海节度使,就把门生冯涓找去谈话,希望他能跟自己去镇江,担任掌书记。当时杜审权的任命书尚未正式下达,这次谈话纯属师生间私密性极强的内部征求意见,杜审权于是反复叮嘱冯涓千万不能告诉别人。$ I3 t. U0 a9 d
# T+ g9 j" S/ d/ G% x2 r$ U: U
冯涓当然很乐意跟着杜审权。一是中晚唐幕僚的俸禄比中央同品级官员高许多,而镇海又属东南财源型藩镇,是朝廷最为重要的赋税来源地,所以从经济角度考虑,东南藩镇成为最为理想的去处之一。二是掌书记的入仕资历要求极高,一般士人应聘幕职,多是从巡官或推官干起,然后才有可能升为掌书记,冯涓一入幕就担任此职,实属超常重用。三是到“使相”杜审权手下做秘书,发展前景灿烂,仕途通达。* {4 |1 y9 N1 i3 V1 [% F, G; b
4 L U' R+ ~$ I. r
冯涓难以抑制内心的喜悦,当他告别杜审权出来后,喜不自禁。友人见他喜形于色,便追问他有什么好事。冯涓得意忘形昏了头,竟把杜审权内定他做掌书记一事告诉了友人。这件事很快就宣扬出去了,杜审权十分气愤,对冯涓的浮躁浅薄极为鄙视。等到皇帝制书下达正式开府建幕时,杜审权没有让冯涓进入他的幕府。“大嘴巴”冯涓的名声,由此在士大夫中间传了开来,许多人都对他进行指责。
! b. o# v( Y8 N. G* ^! y
+ E7 o1 K5 w2 j, n 冯涓丢掉待遇丰厚前途无量的掌书记一职,一时竟然不明白是什么原因。杜审权启程那天,冯涓心情忧郁地参与送行。轮到他上前道别时,杜审权拱手对他说:“还是多努力吧!”后来冯涓仕途十分不顺,唐亡前只当了小小的祠部郎中。
3 c9 ~, S" ]! B' T' B, N& I2 }1 q4 X' s4 Z2 k
【点评】& F' c6 w8 O& j# S3 H
! I- i9 b% K: F9 r% c 秘书是领导身边的主要工作人员,不仅负责机密文件的起草和保管,而且经常参加各种会议,对领导的活动、行踪也最清楚。同时,秘书要接触各个阶层的人,联系十分广泛,一些外界掌握不到的情况,秘书都有可能掌握,本单位的机密大事或不宜公开的事项,秘书也都可能了解。因此秘书人员一定要守口如瓶、谨言慎行,最忌讳疏忽大意、嘴巴不严。反观“候任秘书”冯涓的表现,无疑十分让人失望。像他这种嘴巴不严的人,有哪个领导愿意带在身边?杜审权对其弃而不用,完全可以理解。
! D) r; c" k# [1 V# [
, t4 V& V- j9 t& z4 b$ d% D, |4 e 勿学高锡“念歪经”
9 z9 b/ F; N( J; k# l4 \+ j1 F* W! `, s9 a
秘书人员不仅要有严守机密的良好品质,而且为人一定要清廉正派,最忌讳私心杂念太重,否则前景也是很不妙的。宋太祖乾德二年5月,知制诰(秘书)高锡因为接受贿赂,被贬为莱州司马,就很能说明这个问题。3 o& _) @3 {5 ] V! e% `
- y& m0 R& y) D, p5 P. M2 H3 F1 A* c 高锡被免去秘书职务并贬职使用,所犯错误其实远远不止接受贿赂这一条。事实上,这也不是赵匡胤下决心处分高锡的最初动因。据史料记载,宋太祖之弟赵光义(即后来的宋太宗)担任开封尹后,石熙载在其幕府工作,是赵光义的主要助手之一。这一年,高锡的弟弟高铣应进士举,高锡曾特意拜访过石熙载,希望他能首先出面推荐高铣。石熙载虽然知道高锡得罪不起,但因为高铣辞艺浅薄,完全不符合推荐条件,所以没有答应高锡的无理要求,高锡从此恨死了石熙载,多次在宋太祖面前说他的坏话。有一次,宋太祖兄弟见面,就将高锡说的话全部告诉了赵光义,并打算将石熙载撤职,另为赵光义物色合适人选。哪晓得石熙载是赵光义的老秘书,早年他兼任泰宁军节度使时,石熙载就是他的掌书记,赵光义担任开封尹后,石熙载又被提升为开封府推官,所以赵光义对石熙载十分了解,知道他是一个遇事尽言、工作尽职、忠诚老实、是非分明之人,根本不是高锡说的那样坏。赵光义于是对哥哥赵匡胤说:“石熙载工作踏踏实实,勤勤恳恳。我听说高锡曾经求过石熙载,要石熙载推荐他的弟弟高铣,被石熙载拒绝,高锡估计是在报复陷害石熙载。”宋太祖这才明白是怎么回事。当时他很生气,打算撤高锡的职,但最后还是忍住了。后来,宋太祖派高锡去青州办事,高锡私下里收受节帅郭崇的贿赂。凡此种种都被人告发,经调查又全部属实,宋太祖想起前事,这才下决心处分高锡。
J9 ^ H4 t/ F. |' ~
% i5 o5 u, N( x7 \+ z 【点评】& k# T: K e( c' z% c
8 m7 K7 e$ L6 Q4 ]& M7 |) P 高锡利令智昏,不仅到处伸手要钱要物,而且利用自己的特殊地位强人所难,为亲属谋取私利,目的未达又毁坏别人的名誉,确实可气可恨。高锡是提倡古文,反对骈俪,开宋代古文运动之先声的先锋人物之一,又身处朝廷秘书这样特殊和重要的岗位,前途本来十分光明。只因私心杂念太重,报复性又强,结果自毁前程,教训确实非常深刻,如今的秘书要引以为戒。6 H0 ? S/ h% a
" S9 V& U5 ^9 ^ 勿学桑维翰“抱大腿”
/ Y+ m5 T i7 y8 [6 d3 z
/ h& m" }. U5 W8 x* G! }# n! P 秘书人员要正确处理与领导的关系,不能变主辅关系即领导与助手关系为人身依附关系,更不能与领导结成利益共同体,否则将会落得很可悲的下场。被明末清初著名学者王夫之称为“万世之罪人”的桑维翰,就是如此。& S+ h- Y; l- L7 |3 H5 d
9 U) \4 y* J4 A$ u6 o 桑维翰是后唐军阀石敬瑭的掌书记。石敬瑭就是中国历史上那位臭名昭著的“儿皇帝”。清泰三年5月,时任河东节度使的石敬瑭为了从后唐末帝李从珂手中抢夺帝位,打算起兵造反。从小立志做大官的桑维翰不仅坚决支持他这样做,而且出歪主意说:“契丹部落近在云州和应州,您如果能够推心置腹地曲意讨好他们,万一有什么急事,可以及时得到他们的增援,还担心什么事不能办成呢?”石敬瑭于是立即吩咐桑维翰起草文书,向契丹称臣,事以父礼;又约定事成之日,不但会赠送大量财物给契丹,还打算割让卢龙一道及雁门关以北的全部土地即燕、云十六州给他们。都押牙刘知远(即后来的后汉开国皇帝)看了文书内容之后,认为用父亲的礼节对待契丹太过分了;也不必许诺割让土地,否则贻害无穷,后悔莫及。可是一心要夺权做皇帝的石敬瑭在桑维翰的极力鼓动下,不为所动,一意孤行。文书送到契丹,契丹国主耶律德光大喜过望,当即给石敬瑭写了回信,答应等到天凉之后,将举全国之力来支援他。
3 \8 n: F. f2 T. N/ f+ ], ?; M+ n3 B. I; C3 A
石敬瑭反叛后,耶律德光果然履约而至,亲自率领五万大军援助石敬瑭,当天就将后唐军队打败。李从珂急忙调集援军赶来支援。在援军主帅赵德钧的利诱之下,耶律德光不禁动了见好就收的念头,打算放弃对石敬瑭的支持。石敬瑭闻讯后大惊失色,急忙派遣桑维翰赶到契丹军营,从早到晚跪在耶律德光帐前哭诉,用尽心思据理力争。耶律德光这才回心转意,重新支持石敬瑭。后晋建立后,桑维翰虽然当上了宰相,然而却是一个遭人唾弃、被钉上历史耻辱柱的反面教材。) ]6 |/ k3 \- r, F
/ `- L) p; S8 Z; d3 m 在石敬瑭卖国篡位,以割地、贿赂、称儿皇帝等三个条件取得契丹的支持,灭掉后唐建立后晋的整个过程中,其掌书记桑维翰之所以如此卖力,是因为他与石敬瑭的政治生命早已捆绑在一起,两人早就结成了利益共同体。他要实现做大官的愿望,只有死死地抱住石敬瑭的大腿不放。这种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自然会促使桑维翰把石敬瑭的利益看得高于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正是这种利益和目标的一致,才导致桑维翰和石敬瑭紧密地结合到一起,共同走上损害并出卖国家和民族利益的道路。
' w0 D, U7 B1 y- p& o/ |
a) R9 ~5 B1 s 【点评】
9 t+ N i" P" Y2 [8 ?$ r$ \- n h/ j2 O( I; J. f) J# o6 h+ Y
从桑维翰与石敬瑭的不正常关系,再来看看目前普遍受人关注的“秘书腐败”问题。就已经公开曝光的案例看,有腐败高官,他身边往往就有腐败秘书;有腐败秘书,其服务的领导也多半不是什么好货色:程维高与李真,陈希同与陈健,王宝森与闫振利,铁英与段爱华,黄超与何世平,陈良宇与秦裕等等,无一不是结成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利益联盟关系。领导干部为了掩饰自已的腐败,很多事情都是借秘书之手去做;秘书也正好利用自己的特殊地位和身份,谄上骄下,为领导者的腐败活动作经纪人,起出谋划策、牵线搭桥的作用,并从中为自己分一杯羹。可以这么说:高官的腐败,必然会要求秘书腐败;而秘书腐败的背后,也往往伴之以高官腐败,他们是一种互动互用的“连锁式腐败”。石敬瑭有卖国篡位之心,却要让他的秘书桑维翰说出来并具体实施,道理就在这里。 (作者系著名秘书史研究学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