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护社会稳定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只有通过建立有效的机制和大量有效的工作,才能确保安定的社会环境。如何建立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长效机制,做好社会矛盾纠纷的预防和调处工作,十分重要。对此,笔者就这个问题作个粗浅的探索。
发展要以稳定为前提。深入研究,沉着应对,努力把这些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和初始阶段,进一步提高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能力,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市委决策和部署上来,统一到建设开放三明、幸福三明的事业上来,为推进新跨越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创造更加稳定的社会环境。
一、加强领导,依靠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做好群众工作。矛盾纠纷如不能得到及时有效地解决,极容易酿成群体性事件的发生。群体性事件涉及面广、规模大,对社会稳定有着十分严重的影响和危害。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工作政策性强、难度大。因此,各级党政机关要在主动了解民意,掌握社会热点、难点问题时,分析社会动态和潜在的矛盾,及时向党委、政府汇报。根据党委政府的指示精神,积极协助有关部门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及时化解矛盾,解决纠纷。对已经发生发展的问题苗头和动向,要及时采取必要措施,力争把群体性事件消除在萌芽状态,防止造成不良影响和社会危害。
二、深化党务政务公开,完善监督制约机制。作为一个县,要把开展依法治县党务政务公开结合起来,深化村务公开、厂务公开等公开事项,实行民主管理,上下互动,健全监督机制,最大限度地满足群众的知情权。在公开内容上要紧紧围绕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工作中容易滋生腐败的关键问题,以重大决策、重大项目、重大事项、干部选拔任用、大额资金调度使用等为重点,特别是农村财务、涉农收费、土地征用款项的分配等实质问题,加大公开力度。针对集体材夜思多为反映村级财务管理混乱的问题,要求各乡镇严格按照上级印发的《乡村级财务管理办法》进行统一管理,从问题滋生的根源上进行预防。
三、积极排查调处矛盾纠纷,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解决群众关心的 “热点、难点”问题。一要及时了解社会各阶层对现行改革措施、政策的反应,对群众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和正当要求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方法给予解决。对确因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向群众说清楚、讲明白,切忌工作方法、方式欠妥而激化矛盾。二要加强基层派出所、农村治保会建设。对辖区内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的矛盾纠纷问题要提前介入,做到抓准、抓早、抓苗头,及时做好疏导教育和化解矛盾工作。三要把握季节规律,把预防工作做在前头。要按照属地原则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是哪个辖区、部门、单位的问题,就由哪个辖区、部门、单位负责,限期解决,给群众以满意的答复。一时无法解决或群众要求过高无法满足的,有关单位领导要做好群众思想工作,避免问题进一步发展。
五、建立和完善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和防范控制机制,从源头上减少和防止社会矛盾纠纷的发生。一是要加强矛盾纠纷排查。要经常深入矛盾纠纷多发和易发地段进行调查摸底。对重点单位、地段和重点对象采取切实有效的控制措施。同时利用重大节日和重大活动之机,积极开展矛盾纠纷集中排查话动,掌握矛盾纠纷发生、发展的规律,从苗头抓起,把教育疏导工作做在事前,力求把矛盾纠纷解决在萌芽状态和基层,尽可能防止激化。二是要根据形势、任务的变化,与时俱进,不断改进和更新工作的内容方式、方法,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要建立“组织建设走在工作前,预测工作走在预防前,预防工作走在调解前,调解工作走在激化前”的“四前”工作法和建立完善“四先四早”工作机制,即预警在先,苗头问题早消化;教育在先,重点对象早转化;控制在先,敏感时期早防范;调解在先,矛盾纠纷早处理。尽快实现由过去被动调解向主动排查和积极调处的转变,由依靠习惯性的、传统的调解方式向依法调解的转变,由调解的随意性向规范高效运作的转变。三是要加强信访网络化建设。信访部门要定期排查、摘报信访、材夜思、申诉情况。重大信访案件必须及时上报,做好防止矛盾激化的相关工作,为最短时间内妥善处理好相关矛盾创造条件。同时要定期召开公检法及有关行政执法部门的多方联席会议,建立有效的协调机制,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社会矛盾互通信息,整合信访资源,进行分析研究,以便提早采取措施,防止矛盾激化。●傅永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