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待工作>制定接待工作计划
' l3 ~% R+ `' ~& j" d# P
& |! h8 A5 @) D! w+ e1 {( Z制定接待工作计划,就是拟定接待方案,其主要内容应包括接待方针、接待规格、接待日程安排、接待形式、接待经费开支、生活安排等。5 N6 l' G1 g) S3 g+ _/ X
一、接待计划的主要内容: {+ e6 Y7 ^: i* t; a5 J
(一)学习目标' P# G6 Y# Q2 x
熟悉接待计划的主要内容。' p1 V3 Q( f7 i
(二)拟定接待计划9 R* ]% ?) V X; f q' x6 _' O
接待来访者,特别是接待来访团体的第一项工作,就是要拟定出切实可行的接待计划。
; s4 p* n" X0 B& C* U* @) I% G$ K+ s6 N接待计划的主要内容包括:4 o& u% l" K' V& }5 }
1.接待方针,即接待的指导思想。, g& |' z1 X7 x9 R7 @
2.接待规格。针对不同的客人采用不同的接待规格。第一种是对等接待,即陪同人员与客人职务、级别大体一样,大部分接待都是对等接待。第二种是高规格接待,即陪同人员比客人职务要高,适用于比较重要的接待。第三种是低规格接待,即陪同人员比客人职务要低,主要适用在基层。
}% w6 ?& u& g. B5 V* c. E7 T2 _3.接待日程安排。接待日程安排应当制定周全,尤其是接待活动的重要内容不可疏漏,比如安排迎接、拜会、宴请、会谈、参观、游览、送行等事宜。接待日程安排还要注意时间上的紧凑,上一项活动与下一项活动之间既不能冲突,又不能间隔太长。; B: `7 M' B ^! m
4.接待形式。
; j" S6 f8 v/ H, U% i; C5.接待经费开支。
, S3 Y0 `- X) v! N: T(三)相应知识
P* s2 v5 k. f6 b8 f; y# V( V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在制定接待计划和接待工作时,一定要尊重少数民族的礼仪、习俗。下面简单介绍部分少数民族礼仪、习俗情况,供接待少数民族来访者时参考。
4 u$ D7 J! e& T+ I/ s, H1.东北内蒙地区
5 L& F4 ?1 l! ^; d目前,位于我国东北地区黑龙江、吉林、辽宁省境内的少数民族主要有六个,它们是满族、朝鲜族、赫哲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和鄂伦春族等。蒙古族则聚居于内蒙古自治区。满族、朝鲜族和蒙古族为我国东北内蒙地区内主要的少数民族。# Q! g; L. |8 ]
(1)满族
: c1 X5 Z& w6 M$ R满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目前满族人大部分聚居在东北三省。虽然由于长期与其他民族杂居使满族生活习俗有了较大的变化,但在一定程度上仍还保留着自己的特有生活习惯。+ z/ {: [ k- I* r, ~* c' w
满族极重礼节,讲礼貌。平日相见都要行请安礼,若遇长辈,要请安后才能说话,以示尊敬。最隆重的礼节为抱见礼,即抱腰接面礼。一般亲友相见后,不分男女均行此礼,以表亲昵。
& K# ^, n/ P& [/ u/ x; W满族由于生活环境的不同以及与汉族的频繁交流,饮食习惯一方面与汉族有些相似,如吃大米、小米、面食等,另一方面仍有自己的特点,如喜吃甜食,过节时吃饺子,农历除夕时,要吃手扒肉等等。它还保留了饽饽、汤子、萨其玛等有本民族特殊风味的食品。满族人忌吃狗肉,也不戴狗皮帽子,这缘于"义狗救主"的传说。
1 C. ]" @5 [" t(2)朝鲜族
8 r; c( X2 i9 n, I居住在我国境内的朝鲜族,主要分布在东三省,多聚居于吉林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少量散居全国各地。从19世纪中叶由邻国朝鲜陆续迁入我国后就自成一族,他们在服饰装扮、生活起居、文体活动等方面都独具特色。2 k, {7 r0 v5 {% u* B/ X
朝鲜族自古就有尊老爱幼、礼貌待人的优良传统习惯。老人在家庭和社会上处处受到人们的尊敬,还有专门为老年人设立的节日,十分隆重、热闹,每年都要举行。在家庭内部,祖辈是最受敬重的,儿孙晚辈都以照顾体恤老人为荣。朝鲜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尤其是在他们聚居的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素有歌舞之乡的美称。每逢节假日和喜庆日,都可以看见朝鲜族群众载歌载舞,欢腾雀跃的活动场面。该民族的歌舞艺术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十分广泛的群众基础,无论男女老少,不仅都能唱会跳,而且还都十分酷爱传统体育活动。每逢年节,朝鲜族人民都要举行规模盛大的民族运动会,进行秋千、跳板、摔跤以及足球、排球比赛。最精彩的要数秋千和跳板两个项目,参加者都是本族妇女。
/ D6 `4 l) U: F9 b3 E冷面、打糕、泡菜和明太鱼都是朝鲜族人十分喜爱的食物,另外他们还有喜吃狗肉的习俗。一种名叫"麻格里"的家酿米酒是朝鲜族常用来招待客人,味似汉族的黄酒。* U' A7 x6 I4 U) t! w9 X
(3)蒙古族% x$ H/ N3 p% j! [. a
我国的蒙古族人民世世代代生活在我国北部的大草原上,大多从事畜牧业,他们的生产、生活与草原及牛羊息息相关。
, L4 o: a4 c! Z, l7 p3 {4 n4 u"大年"和"小年"是蒙古族比较重要的两个节日。"小年"是在腊月二十三日,又叫"祭灶",是送火神爷的日子。家家户户要在灶神前烧香、敬贡。蒙古族的"大年"叫"查干萨勒",意为白色的新年。按民族习俗,过"大年"时要拜两次年,一在腊月三十晚为辞送旧岁而拜,二在正月初一为迎接新春再拜。守岁团圆饭和节日盛装是过"大年"时不可缺少的。然而蒙古族的传统盛会与节日应数每年七八月间举行的"那达慕"大会,其内容包括射箭、赛马和摔跤比赛。届时,当地牧民都身穿节日盛装,带着蒙古包和各种食物,从四面八方去参加,场面十分壮观。7 ?/ J; D2 G; ~$ O# s% m5 j& f
日常生活中他们的传统食品分为白食(牛、羊马的奶制品)和红食(牛、羊等牲畜的肉食品)两种,白食待客是最高的礼遇,因为在蒙古族,白色象征崇高和吉祥。此外,喝奶茶、吃炒米也是蒙古族的饮食习俗之一。& S) L5 N, y' y- N, a
2.西北地区4 H2 M# ^+ P& k% f8 w
西北地区有少数民族多个,大多集中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境内,如回族、东乡族、土族、撒拉族、保安族、裕固族、维吾尔族和塔塔尔族等,其中以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人数相对集中。
6 W/ P- k7 t/ u+ k(1)回族6 B7 q& Z! W3 k9 \8 e
在全国各少数民族中,回族人数之多仅次于壮族。它不仅人数多,而且分布也较广。全国两千多个县、市中,几乎无一不散居着回族。比较集中的是宁夏回族自治区,形成了大分散、小集中并与汉族和其他兄弟民族杂居的特点。
/ ~$ I0 N+ }! M6 @2 `2 ~9 [回族信仰伊斯兰教,因此,形成了他们所特有的生活习俗与生活方式。他们每年举行的开斋节、古尔邦节和圣纪节等节日也与伊斯兰教有关。这三大节日原是伊斯兰教的宗教节日,后逐渐成为回族的传统节日。每逢开斋节,即伊斯兰教历十月一日,回族的穆斯林均要沐浴盛装,成年男女都要去清真寺参加节日会礼、团拜等活动,各家要炸"油香"(一种传统的油炸面饼,有纪念、庆贺之意),做馓子,用以待客。教历十二月十日则为古尔邦节(汉译为"宰牲节"),在这一天里杀牲献祭的风俗得到充分地再现。回族群众都要宰杀鸡、鸭、鹅或牛、羊等牲畜,招待来宾或分送亲友。穆斯林们要到清真寺参加节日会礼,以示纪念。而在圣纪节那天,穆斯林要举行办圣会,先聚集清真寺育经纪念,然后会餐,因为这天是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的诞辰日也是他的忌日,因此这天又称"圣忌"。
e0 |! B r' W& j3 j除宗教节庆外,回族还有自己的文娱活动。如当地极为盛行的"花儿"民歌演唱形式,它虽有固定内容,但多为触景生情的即兴之作,用于抒发情怀,颇具浓郁的生活气息与地方特色。打木球和斗牛(回族俗称"掼牛"),都是回族的传统活动,也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回族人民最主要的饮食习惯就是不吃猪肉,也不吃马、驴、骡及各种野兽的肉,并忌食一切牲畜的血和自死之物。他们喜食牛、羊、骆驼肉及鸡、鸭、鹅等家禽。( C) B" ]- R/ w
(2)维吾尔族
8 ~- P8 ]. `" i; E1 c" E- B/ Q- \"维吾尔"系团结和联合之意。这个古老的民族主要聚居在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其中有80%的维吾尔族人居住在南疆。他们的衣、食、起居等生活习俗具有独特的民族风俗。& z6 {; I7 `7 ~: y* D
维吾尔族素有歌舞民族之美誉。优美、轻巧、快速、多变的歌舞是他们文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维吾尔族人民最喜爱也是最惊心动魄的体育技艺叫"达瓦孜",即高空走大绳,要求表演者具有娴熟的技巧和超人的胆量。另一传统游戏"沙哈尔地"也极为流行,这种空中转轮游戏一般在每年的春秋季节或婚礼时进行,人随着随着轮子的转动忽高忽低,极为刺激,因而成了受众人欢迎的活动。0 _" U& F. U! Q( p' M H
在节日或喜庆的日子里,维吾尔人总是以独具风味的民族食品抓饭来招待客人。抓饭是用蔬菜、水果及肉类做成的甜味饭,由于用手抓着吃,故这被人称之为抓饭(维吾尔语叫"帕罗")。! J7 |! y) i3 `+ B }2 U- ?
(3)哈萨克族
$ N, U8 c6 j+ W! m3 v哈萨克族具有悠久的历史。全族主要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青海、甘肃两省也有一部分。哈萨克族牧民绝大多数过着游牧生活。他们信仰伊斯兰教,这对他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产生了较深影响。" o4 o8 V9 n0 u+ P
哈萨克人能骑善猎,能歌善舞,充满着乐观精神。每逢节日或喜庆日子,牧民们都要在草原举办"阿肯"(哈语,即民间歌手)演唱会。这是一种具有哈萨克族独特风格的活动。弹唱会一般要进行好几天,会上当然少不了"姑娘追"、刁羊、赛马等传统活动。) L' d y9 i' g b! |$ R
哈萨克是个非常讲究清洁卫生的民族。他们没有席地而睡的习惯,主人的床不能随便坐卧。哈萨克族有许多良好的卫生习惯是很值得推荐的。诸如饭前洗手,喜欢冲洗、浇淋而不愿用脸盆、脚盆一类的器皿等。热情好客是哈萨克族的又一特点。对于所有来访者,他们都会以礼相待。哈萨克族还有许多特有的礼俗。如见面时,或右手抚胸躬身,或握手致意,道一声"夹斯克么"(哈语问好)。在吃东西前,主人会提一把"阿不都瓦壶"(一种长颈铜瓶)请你洗手。对那些用手拿着吃的东西,不能用鼻子去闻,等等,规矩甚多。
% R+ u4 s, s- O3.西南地区
" c; L4 j+ Z, R4 a. g5 w西南地区我国是少数民族最为集中的地方。那里有藏族、门巴族、珞巴族、羌族、彝族、白族、哈尼族、傣族、傈傈族、佤族、拉祜族、纳西族、景颇族、布朗族、阿昌族、普米族、怒族、德昂族、独龙族、基诺族、苗族、布依族、侗族、水族、仡佬族等15个民族,散布于四川、云南和贵州三省及西藏自治区境区,一同组成了我国西南地区的民族大家庭。其中藏、彝、白、傣、苗、侗等民族的人口均已逾百万。
4 _& _- b0 g% k- p4 [+ W(1)藏族
$ K# Y& \) c# W# ^' S& }, G历史悠久的藏族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以及与它邻接的四川、青海、甘肃和云南等省的部分地区。由于居住在高山地区,藏族的生活习俗多与高山环境有关,又因为大多数藏民信奉喇嘛教,故他们的生活习惯等也受到喇嘛教的影响。" C3 z$ E+ a( m" J; M/ y+ j3 i1 C
藏族献"哈达"(即纱巾)、唱酒歌的礼节广为人知。在迎接宾客时,将白色的"哈达"(也有浅蓝或淡黄色的)赠送给对方,表示敬意和祝贺。送别时,则常要敬酚(一种用青稞酿成的酒)、唱酒歌,并将"哈达"围在对方的脖子上,同时相互亲切地碰额头,以示眷恋与祝愿。: C" j/ R, @2 Z B2 x
藏族的节日很多,藏历年是其中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好似汉族的春节。藏民们一般从藏历十二月就初开始做各种准备。大扫除、酿青稞酒、炸果子,摆上染色的表穗和酥油花塑的羊头,等等,忙至二十九日晚的团圆饭。按藏族的传统习惯,大年初一不外出,全家团聚举行家庭式的新年仪式,一起喝青稞酒、吃酥油煮熟的人参果,共度新年。过年期间,各地都表演藏戏,跳锅庄和弦子舞。还要举行角力、投掷、拔河、赛马和射箭等各种比赛活动。另外雪顿节(也称藏戏节)、沐浴节也都是藏族传统节日,每年都吸引着数以万计的藏民前去参加。 藏族的饮食在牧区和农区稍有不同,但吃青稞面、酥油茶和牛羊肉、奶制品的嗜好都是共同的。8 X) ]7 U0 s& F. p3 t/ \; a5 S
(2)彝族# _% P+ u! m5 t% m
彝族是我国西南地区人口最多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广西等省(区)。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是最大的彝族聚居区。远在两千多年前,彝族的先民就在西南地区繁衍生息。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彝族人民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在农牧业和天文、历法、气象等方面都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和宝贵的经验,他们的生活习俗等亦有其民族的独特性。
4 n0 M+ K; F. g( n2 J7 z"火把节"是彝族的传统节日。一般是在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前后举行。这项活动非常隆重。每逢节日,各地的彝族人都要举行各种活动,节日之夜手持火把在田间绕行是必不可少的活动内容之一。四川大凉山一带的彝族人民过火把节要欢度三天。三天中各村寨都要杀牛宰羊,吃"坨坨肉",即将牛羊肉切成大小均匀的坨坨,然后煮熟了吃。男女老幼均身穿盛装,参加自己喜爱的活动。男子主要是摔跤、赛马、斗牛、斗羊等,妇女的活动内容大多为唱歌、跳舞,有的弹口弦,有的向小伙子"敬酒"。著名的"阿细跳月"是节庆时常跳的一种舞,男奏女舞,充满着热烈、乐观的生活气氛。入夜后才进入节日的高潮,人们排成长队,举着火把,边唱边跳,在村寨和田野里迂回,形成一条长长的火龙,火龙翻腾,时隐时现,十分壮观。火把节的狂欢之夜还是青年男女结识,相爱的好时机。
3 t" T# c. }7 p) G* {) S) G彝族饮食习惯以粮食为主,爱吃各种面食,如包子油饼,也喜吃盐和红辣椒。" k, X! J$ {/ v( W
(3)白族" d. P; y% j& N% p& [; M
白族自称"白尼"、"白子",汉话是白人的意思。1956年正式定名为白族。主要聚居于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白族地区的大理三塔、大理三月街以及蝴蝶泉的神奇景观等都是闻名遐迩的。9 A. J3 M( g- ]$ }) A
大理三月街是白族人民的重大传统节日。当地人叫"街子"。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日至二十日,人们装扮一新,欢天喜地地来到苍山脚下庆贺佳节。最初的三月街带有宗教活动色彩,现已成为大理地区各族人民的贸易盛会。赶街的除白族以外,还有彝、藏、傈傈、纳西、怒、回和汉族等许多民族的人民群众。届时,人们涌向街场,街场附近还设有电影、戏剧、球类等文娱场所。各族人民在盛会期间还要进行传统的赛马、射箭、舞蹈等活动,以尽情欢乐。 白族人民在生活中很重"六"的礼俗。在他们的观念里,数字"六"有尊重吉祥之意,因此,相互馈赠都以"六"为标准。: {8 d- j! }% ?& M& f3 p1 p
白族的饮食习惯与众不同,喜欢吃酸、冷、辣的食物。凡请客或过年节时,有个规矩就是不分四季早晚,第一道菜一定要凉拌味菜。在过年过节时,白族还喜欢吃生肉,称之为吃生皮。有的地方还喜爱生吃螺蛳。此外,白族的饮茶习俗也很特别,他们爱喝色如琥珀、清香味醇的烤茶,每天早上和午间各饮一次。' Z$ e1 Q1 ^6 M( F8 h
(4)苗族
6 U+ }/ @+ p8 g& l苗族属我国人口较多的一个少数民族,多数苗族人居住在贵州省境内,另外在湖南、云南、四川、广西、广东、湖北等地也都有一部分。大杂居、小聚居是苗族分布的特点。由于地域的不同,苗族的一些生活习俗也不完全一样,生活习俗各有特色。
9 M- [6 Z1 H2 B6 t/ v, Z3 O每年农历二月初二的敬桥节是苗族颇有意义的传统节日。敬桥节最热闹的活动之一要算踩芦笙。狂欢的人们以酒桶和笙队为中心,围成几圈,踩着芦笙的节奏一起踏脚摆手,以此为舞,一般从午后开始,持续到天黑才结束。龙船节也是苗族村寨十分重视的节日,每个村寨都有自己的龙船,是由杉树独木舟制成的母船与子船相并而成的,做工十分精细,上面的彩绘也非常精美。农历五月间比赛时,鼓师敲起鼓点,水手们唱起龙船歌,在江中穿波破浪,奋勇争先。一条条龙船宛如真龙在江面飞掠前进,两岸的人群欢声雷动,助威声、欢笑声响彻天空,场面极为壮观。除此之外,苗族还有一些非常有趣的传统文体活动,如斗牛、爬坡杆、跳鼓和吹芦笙唢呐等等。这些活动都极受苗族人民的欢迎。; _! x+ k2 h1 y% h* {$ Z
苗族历来有吃酸食的习惯。家家都备有酸坊,制作酸鱼、酸菜及其他酸性食品,这些酸食还是他们待客的独特风味菜点。
& Y5 U5 N5 P# Y# }(5)侗族4 T1 i2 m7 t& ]# Q& A6 f, o7 T
侗族人民主要居住在西南地区贵州、湖南和广西三省(区)毗邻的地方。那里山峦重叠,林木葱郁。侗族的村寨就分布在那风光如画的山谷里。$ e! N2 c; M' v5 }' B; v
侗族人民十分好客,用打油茶敬客是侗家特有习俗。女主人将第一碗油茶递给贵客或年长者,以示敬意,然后分送给其他的客人。待主人说一声请之后,客人才能开吃,吃时只用一支筷子。按侗家的规矩,吃油茶每人至少三碗,不然主人会不高兴,认为是瞧不起他。当你吃够三碗不再要时,要把筷子架在碗上,否则,女主人会不断给你盛来,直到你把筷子架到碗上为止。+ l- p" p( o, R8 m
每年农历二月初三"花炮节"在侗族由来已久。节日中的主要活动抢花炮,是侗族人十分喜爱的传统体育活动,一般在河滩或空旷的场地上举行。传统的抢花炮以队为单位参加,队数和人数均不限。比赛时间也不限,直至将铁环送回花台为止。先送到者为优胜。抢花炮不仅是侗族人民表达良好愿望的一种形式,而且能锻炼体质,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因而经久不衰。另一项传统体育活动哆毽,也是侗族男女青年所喜爱的。侗族的哆毽与汉族的打羽毛毽相似,但不用拍子,而用手打。以打得最高、最远、接得最稳、落地最少者为优。
' W/ g; R- M# T# |- Q侗族的饮食有自己特有的习惯。他们以大米为主食,但吃法较为特别,一般是煮熟以后,用手边捏边吃,捏得越紧越久越好。喜食酸食又是侗家的一大饮食特点。习惯以酸为主,以腌为上。腌鱼和腌肉是侗家最流行的食品,也是侗家的风味菜。和许多民族一样,侗族人也是非常喜欢饮酒,自制的重阳酒为最好。
1 M4 E$ d; W& ?# t4.中南东南地区% V0 S: \( k( n3 v; O! s+ ?5 A- k+ L
我国中南东南地区的少数民族在种族上虽无法与西南地区相比,但它却拥有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壮族。另外,瑶族、仫佬族、毛南族、京族、土家族、畲族、高山族的人民也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生产,世代相传。除壮族外,这个地区还有土家、瑶、黎族等在人数上占有相对的优势。7 n( Z) ]& {' h* _+ y5 w
(1)壮族
& V' p' N+ f7 w! A% O壮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个,其中有90%以上的人口分布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百色、河池和南宁为他们的聚居之地,另外还有少部分分布于云南、贵州、广东和湖南省境内。该民族历史悠久,情趣多样,独具风采。/ e: m) j) ?2 a: @8 \3 @- e
壮族素来喜爱唱歌。农历三月初三,俗称"三月三",是广西壮族自治区举行歌圩的日子,因而这天被称为歌圩节。"歌圩"是外族人给壮族定的汉名,壮语叫"窝埠坡",意为到田间去唱歌。节日这天,壮族青年男女盛装打扮,云集到山头旷野或竹林草坡(现大多选择歌圩场临时搭的歌台),即兴对唱山歌。歌圩上,歌声四处飘氲,此起彼伏,从白天到深夜,整个大地仿佛都沉浸在歌声笑语的海洋里。在对歌的同时,还举行"还球歌圩"、抛乡球等有特色的活动,借以助兴。
( b V& K1 N: B壮族与西南地区许多少数民族一样,喜欢吃糯米饭。每逢节日,家家户户都要做一种叫"五色饭"的花糯米饭,并且相互馈送,表示祝福。壮族人民在节日里还有做五色蛋的习惯,他们将染成红、黄、橙、紫五色的熟鸡蛋、鸭蛋或鹅蛋串成一串,挂在孩子们的颈脖上,祝愿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Q9 B+ t" x7 W! L2 {, w
(2)土家族
7 ^+ @6 Z& ~) }% R土家族主要分布在湖南省汀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和湖北省的西南部恩施山区一些地方。土家族虽然历史悠久,但由于受汉族的影响较早、较深,因此他们的风俗习惯等与汉族已大体相同,只是在一些较为偏僻的地方,还留着本民族原有的习俗。) d% R! H7 z- U! J+ g6 G
土家族也时兴过年,但与汉族不一样的是,他们要过两个年,除了过年三十外,农历腊月二十九也是过年的日子。按土家族习俗,全家在吃团圆饭时,一定要有坨坨肉和合菜,以示他们没有忘本,并以此纪念他们的祖先。有的地方的土家族过年时还有一种有趣的习俗,就是给大公鸡献花,如湖南、广西相邻的土家山寨,春节正是映山红盛开之时,姑娘们都要采摘许多映山红美化居室,并要把最好看的一枝插在鸡窝上,送给每日司晨的大公鸡。- `0 _7 D2 P$ G( ~2 R. s8 s+ G
土家族过年叫玩年。玩年时,不仅要跳"社粑粑",演"茅故事",而且还要举行摆手舞会。摆手舞,土家话叫"舍日巴",这是土家族非常流行的一种古老舞蹈。每年春节的摆手舞会,从正月初三开始举行到正月十五为止。期间,众人聚集在摆手场,击鼓鸣锣,以摆手唱歌为乐。夜间,摆手场四角的熊熊火炬将场地照得通明,那种热烈的气氛是可想而知的。
1 R- S/ N' Q0 s4 _(3)瑶族
5 `' B1 w9 }0 f4 p8 h4 g* N4 s瑶族人分散居住在广西、湖南、云南、广东、贵州等省(区)150多个县的深山密林中,素有"五岭无山不有瑶"之说,被称为"登山唯恐山不高,入林唯恐林不密"的民族。该民族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但至今仍保留着本民族所特有的生活习俗。
7 b7 A" s' ?9 P* k0 t% V瑶族人民十分诚恳、朴实。他们素以拿别人之物为耻,路不拾遗的良好行为在瑶族触目皆是,这常常令外族人称羡不已。
# N# Y! g+ z1 F- j& f$ s) g达努节历来就是瑶族人民一年中最大的传统节日,节期为每年农历五月二十六至二十九日,最后一天最为隆重。节日盛装、鸡鸭牛羊和优质米酒是家家户户必备的。村村寨寨还要摆歌台,设铜鼓或对歌跳舞,或走村串寨访亲问友,热闹异常。"擂公"是瑶族人民在喜庆节日中必有的活动项目。"公"是瑶族独具风格的长腰鼓。擂公时,左手的短竹棍和右手的五指相继有节奏地拍击长鼓的两端,鼓声咚咚,情趣盎然。"擂公"是瑶族比较古老的传统舞蹈,又是瑶族人民喜闻乐见的民间体育活动。
8 n# @: J" _( c" L瑶族款待贵宾常用鸟酢,即用鸟肉做成的食品。它是广西大瑶山地区瑶族的一种独具风味的佳肴,也是他们待客的山珍美味。! ]4 c2 z; u9 s$ Y* V* C
(4)黎族
$ Y* T- ?$ K0 c z黎族全部居住在我国美丽富饶的海南岛上。其中有90%以上聚居在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境内。" h# @( x2 i1 O( @+ L1 s
勤劳的黎族人民能歌善舞,逢年过节,当地群众都要进行"跳竹竿"表演。表演开始时,在锣鼓声和音乐声中,持竿的青年男女按节拍开合手中的竹竿,跳竿者随竹竿的开合在竿间欢快跳跃,动作舒展优美,围观者则不时击掌、呐喊助威,发出"捅考!捅考!"(加油!加油!)的叫声。许多年轻人把"跳竹杆"视为择偶求婚的好机会,从不轻易放过。) c4 J7 d+ ?5 o3 @5 q& q0 B
过去,黎族妇女一直保持着传统的黥面纹身的习惯。除衣裙遮盖的部分以外,全身裸露处都要纹。纹身大都由村寨中比较有经验的老年妇女担任。据说,这种黥面纹身是黎族先民传袭的习惯,他们认为这是一种美的象征。对这种古老传统习惯,现在多数年轻人并不在乎。 嚼槟榔是黎族人的一种习惯。尤其是妇女,最为嗜好。黎族的不少习俗也与槟榔树有关。如生了女孩,要在门前种一棵槟榔树,这树是正直、高尚的化身。不仅如此,黎族人往往还将槟榔视为男女青年的定情之物。! Q5 _% Y5 a2 k7 p/ S# V/ W
还有一种男女老少都爱吃的传统菜叫"腩杀",虽然此菜又咸又酸,但只有客人到来时才以此相待,平日黎族人自己还舍不得吃。他们认为这是祖辈传下来的生活方式,谁能吃才是黎家的知心人。
( E, B! E T( ]二、熟悉接待工作具体事项
- m# V0 c f# |1 [# j% a( j9 z3 l(一)学习目标, p! V+ h3 o5 H& s7 C) C$ }
熟悉接待工作的具体事项,更好地制定接待计划。
/ q K- ]1 C* B6 ~ a(二)熟悉接待工作具体事项
$ l/ C' p/ H, Y1 v |* T1.首先要了解清楚来宾的基本情况,包括所在单位、姓名、性别、职务、级别及一行人数,以及到达的日期和地点。
6 [& Y! F; a4 x( g& v' e2.填报请示报告卡片,将来宾情况和意图向有关领导报告,并根据对方意图和实际情况,拟出接待计划和日程安排的初步意见,一并报请领导批示。
7 y# ^3 ~" V8 E3 R3.根据来宾的身份和其他实际情况,通知具体接待部门安排好住宿。
1 a0 v, s+ ?! n) |7 V. \, A5 ]4.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安排好来宾用车和接待工作用车。8 c1 u) p' f% ?. m* Y7 q
5.在国家规定标准的范围内,尽可能周到地安排好来宾的饮食。
3 B9 @) s) a/ ^" C; ~6.根据来宾的工作内容,分别做好以下安排。1 Y) m8 L6 R @( L, X. }
如来宾要进行参观学习,则应根据对方的要求,事先安排好参观点,并通知有关部门或单位准备汇报材料,组织好有关情况介绍、现场操作和表演、产品或样品陈列等各项准备工作。 7.根据对方的工作内容,事先拟订出各个项目陪同人员的名单,报请领导批准后,即通知有关人员不要外出,并作好准备。$ ?5 a2 n b' `: v0 w- u
8.根据来宾的身份和抵达的日期、地点,安排有关领导或工作人员到车站、机场、码头迎接。) @% l5 z8 } i0 W
9.来宾到达并住下后,双方商定具体的活动日程,尽快将日程安排印发有关领导和部门按此执行。
, a# U2 T) e4 w: I10.在合适的时机按照大体对等的礼仪原则,安排有关领导同志看望来宾,事先安排好地点及陪同人员。
* k9 B' N* U. U' @: [: [, \11.根据领导指示或来宾要求,作好游览风景区和名胜古迹的安排。! i. T: ]! [. o
12.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为来宾安排一些必要的文化娱乐活动,如电影、地方戏剧、晚会、书画活动、参观展览等。
+ U& u+ D/ D3 B: a13.根据来宾要求,安排好体育活动,通知体育场馆作好场地、器材等准备,并安排陪同人员。" R ]: H3 R, s9 F
14.来宾如有重要身份,或活动具有重要意义,则应通知有关新闻单位派人进行采访、报道,负责介绍情况,安排采访对象谈话,并受领导委托对稿件进行把关。
. o# K- R7 \# [* M6 s15.事先征询来宾意见,预订、预购返程车船或飞机票。2 U* P2 \) q+ }* i) f3 |& g. [9 X
16.来宾离去时,安排有关领导或工作人员到住地或去车站、码头、机场为客人送行。
, x8 T3 J8 m5 ^% z: A' B(三)相应知识
& y4 C* `& ?+ @# H9 w* ]为制定好接待计划,必须熟悉接待工作的具体事项,同时也要熟悉接待来访者的见面礼节。! p! v' Q* P# j+ T$ ?. H2 O9 x9 A
1.见面礼节! F3 u8 x1 z, i: m3 N
(1)致意
& {% d( ]0 t* S6 h致意是用语言或行为向别人问好,表示自己的慰问。致意是社交应酬的最简单、最常用的礼仪。例如:见面时问好、点头、举手、抬身、脱帽等都是致意。
, p% R s' k- `9 ~; T打招呼是两个已经认识的人见面时的礼节。一天中首次见面,或一次活动中初遇,应问好,对方主动问好时,一定要相应回答。
7 C" ]( n F) x+ u! z2 V打招呼是构成人际关系的重要内容。一双坦诚的眼睛,一副面带微笑的面容,声音热情地向人打招呼,是一个成功的秘书人员应具备的素质。
* Q! Y! A- X1 N6 {$ E9 e! D; ](2)握手
3 n$ V( ]3 d. v7 f& d. x8 z握手是表示友好的举止,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礼貌行为。当两个陌生人被人介绍相识时需要握手,朋友见面时需要握手,告别时也需要握手。它还是一种表示祝贺、感谢、慰问相互鼓励的善意行为。+ M1 n5 c. h& l$ [
通常双方相见时,主人,年长者,职高者,女士应先伸手;客人,年轻者,身份低者,男士可先问候,待对方伸手后立即随应再握手。
6 E S) I8 m2 f5 g行握手礼时,距离受礼者约一步,上身稍前倾,两足立正,伸出右手,四指并齐,拇指张开向受礼者伸出,在齐腰的高度与对方恰到好处地认真一握,一般3-4秒,礼毕即松开。如初次见面,握手时间不宜过长;如老朋友意外相见,握手时间可适当加长,以表示不期而遇的喜悦。男士与女士握手,时间应较短。( W$ p6 h7 _; `3 v7 ]* n! [
一个人与多人握手时应遵守先高后低,先长后幼,先主后宾,先女后男的原则。多人同时握手时不要交叉,待别人握完后再伸手,也不可同时伸出双手与两人握手。2 \( A$ Z# G3 j6 @+ i
2.引见介绍, H( U1 Q+ f: U) p/ R" N' i# m% Z
(1)自我介绍
) a0 f- J" t$ g4 G% T0 u) E自我介绍是在没有中介人的情况下,树立自己的形象和价值的一种重要方法与手段。
0 [. |& q8 B Z+ Y通常本人要镇定,充满信心,亲切自然,友善可掬,先向对方点头致意,得到回应后,向对方介绍自己的姓名、身份、单位,并可随之递上名片。自我介绍要根据交往目的、对象来决定介绍内容的繁简。7 g! L+ `' u9 s8 ?1 [" M* D
(2)介绍他人
" J" c, X5 Y8 \2 j3 K* e为他人介绍时,介绍顺序为先把年龄轻的介绍给年长的;先把职位低的介绍给职位高的;先把宾客介绍给主人;先把男士介绍给女士。在双方的地位和年龄差不多时,应该先把与自己关系密切的人引见给另一方。如果把一个人介绍给众多人时,首先应该向大家介绍这个人,然后再把众人逐个介绍给这个人。集体介绍可以按照座位次序或职务次序一一介绍。
( o6 g5 q [1 ^- A: m" [. E/ G3.递接名片
1 q, A: X% m+ I: m( V(1)递送名片
6 U+ [4 D9 o, @; \; G4 p3 {名片的递送,要讲究礼仪。通常是在自我介绍后或被别人介绍后出示的。
0 ~* Q; S4 d1 I% a# a递送名片时应起立,上身向对方前倾以敬礼状,表示尊敬。并用双手的拇指和食指轻轻地握住名片的前端,而为了使对方容易看,名片的正面要朝向对方,递时可以同时报上自己的姓名。6 g' N' g$ [; s/ N+ I
(2)接收名片
( P7 E1 R6 g: P对待名片应像对其主人一样尊重和爱惜。若接名片,要用双手由名片的下方恭敬接过收到胸前,并认真拜读,此时,眼睛注视着名片,认真看对方的身份、姓名,也可轻轻读名片上的内容。接过的名片忌随手乱放或不加确认就收入包中,这是很失礼的。- o5 a4 E6 O& t. M3 E, d
(四)注意事项! |2 `7 ]4 X4 y; V& ~' \0 q0 V
礼节的一般关系。表面看来礼节只是待人接物的一种形式,但礼节的方方面面要求中都渗透着一定的人文道德观念。如:' e) c4 |3 L! _5 P5 k( g, Q
1.讲究态度。尊重他人态度。
' N* W; z: t! w9 H7 f2.弄清关系。不同关系,就有不同的礼仪规范。
! w5 r; p9 z! k* [% u( z3.把握分寸。礼节之美就体现在分寸上。
+ j. W* ^1 h! L5 K1 `. T# n# O4.送礼贵在适宜。对回报别人好意,是没有特别时间限制的。
. s- o* k0 ?( y6 h
9 h- V' S$ T! x. 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