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文化体育] 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 全力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复制链接]
江西老秘 发表于 2012-2-3 08:46: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公文写作培训班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党的十七大进一步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战略高度,提出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任务,开创了文化建设新局面。今年召开的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的主题就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当前,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更加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一、进一步提高对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

(一)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全面实施党和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面对新形势提出的党和国家发展战略。这一发展战略落实到文化领域,就是要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经济和政治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同时又反过来给经济和政治以巨大的影响。在当今的知识经济时代,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的相互交融更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人们经常用“硬实力”和“软实力”来形容一个国家在经济、军事与文化、外交方面的实力。任何一个国家,如果只有经济上和军事上的强盛,而文化方面的影响力不够,就算不上世界强国。正是基于对世界发展大势和我国实际的正确判断,党的十五大强调社会主义现代化应该有繁荣的经济,也应该有繁荣的文化。只有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只有两个文明都搞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十六大强调,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坚持协调发展和全面发展,加强文化、教育、医疗等社会事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的主题就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所有这些,都充分表现了我们党对文化建设的高度自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证明,只有有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繁荣,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才能不断巩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社会建设才能获得强大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良好的文化环境。无论任何地方和单位,单纯追求GDP而忽视文化的行为,都是愚蠢的。其结果必然是:不但文化工作搞不好,其他方面的工作也上不去。

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文化的需求将会越来越迫切、越来越丰富。因此,必须努力建设以公共文化产品生产供给、设施网络、资金人才技术保障、组织支撑和运行评估为基本框架的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看电视、听广播、读书看报、参加大众文化活动等基本文化权益。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和任务,就是到2020年,“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良好道德风尚、和谐人际关系进一步形成”。因此,必须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必须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培育文明道德风尚;必须坚持正确导向,营造积极健康的思想舆论氛围;必须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形成人人促和谐的局面。可以肯定地说,没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没有和谐文化的支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任务就不可能实现。

(二)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显著标志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有强盛的经济、昌明的政治和繁荣的文化。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也必将是经济、政治、文化的全面复兴。从一定意义上说,文化的复兴及其所达到的高度和成就,较之于经济和政治更具有持久的竞争力和永恒的生命力,因而其地位和作用显得尤为重要。一部人类文明发展史,就是各民族、各地区文化创造的历史。当一个时代一旦成为历史,其文化却依然能留传于后世。正如大诗人李白所说:“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从这个意义上说,对人类文明演进的贡献大小,最突出的坐标,不是财富,更不是武力,而是文化,是伟大的思想家、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及其不朽的精神文化创造成果。显而易见,如果没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也就谈不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要实现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最根本的就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抓紧抓好。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这一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灵魂,是当今中华文化区别于其他任何文化的本质性标志。没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我们今天的文化对优秀的传统文化来说,就没有创新和发展,因而也就愧对前人;对于后来的中华文化来说,就没有任何有价值的贡献可言,因而也就愧对后人。总之一句话,没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就无从实现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

要实现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必须重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弘扬与创新。中华民族具有辉煌灿烂、博大精深的古代文化,对人类文明作出过重大贡献。儒家、道家思想、唐诗宋词、四大发明彪炳史册,都对人类文明进程产生过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实现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毫无疑问要继承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但是,近一个世纪以来,由于西方列强入侵,中国封建统治阶级的腐败,中华民族积贫积弱,不但经济、政治落到了世界潮流的后头,文化也丧失了优势地位。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如何实现中华文化的传承、整合、重建与创新,一直是摆在全党全国人民面前的严肃而重大的课题。在半个多世纪创造的巨大文化成就的基础上,党的十六大提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明确要求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的极为重要的任务。这是一个关系到中华民族未来的重大战略思想和部署。

要实现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必须重视对世界各国优秀文化的引进、借鉴与吸收。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各种文化的交流与激荡越来越频繁、越来越深广。进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必须着眼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积极开展对外文化交流,大胆借鉴和吸收世界各国的优秀文化,同时积极地“走出去”,向世界展示、传播中华文化,尤其是文化建设的新成就。在开展对外文化交流过程中,我们必须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坚决抵制各种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蚀。引进外来文化的目的是为了借鉴,而借鉴的目的则在于建设和创造。历史的经验证明,正确合理地引进吸收外来文化,不会导致民族文化自身的削弱或主体性的丧失,反而更能丰富和充实我们的民族文化,促进其新生、繁荣和博大。汉魏时期印度佛教的传入,盛唐时代西域乐舞的输入,以及近代一些西方优秀文化的传入,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并融合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在不断深化对外开放的形势下,我们更要大力引进、借鉴和吸收世界各国的优秀文化,使之与中华文化相融合,不断丰富、发展和壮大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复兴者,光复兴起之谓也。实现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最根本的是要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化成果。这种文化成果上承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下启中华文化的未来。每一位文化工作者都必须懂得,泥古不变没有前途,食洋不化没有出息,戏说、恶搞必然蒙羞,只有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才是真正具有创新精神的先进文化。为了在正确道路上推动中华文化的创新,我们必须全面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最大限度地焕发广大文化工作者勇于创新的积极性,使全社会的文化创造活力充分释放,文化成果不断涌现。我们的时代是一个前无古人的时代,我们理所当然要超越前贤、后启来者。

(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适应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战略选择

和平、发展、合作,是当今世界发展的时代主潮。世界文化的发展,也顺应并推动着这一时代主流向前发展。我们发展经济离不开世界经济的大环境,我们搞文化建设也同样离不开世界文化的大环境,只有洞悉世界文化发展的趋势和潮流,才能赢得主动,才能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综观当今世界文化发展的大势,有以下几个方面应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其一,二战以来的半个多世纪,世界上虽然局部战争不断,但是没有爆发大规模战争。从总体上说,当今世界的主流是和平与发展,因而全球经济持续增长,文化发展得到空前重视。其结果是文化消费急剧增长,文化在拉动和推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越来越大,由此促进了文化产业在世界范围内的迅速发展。这种现象引起了思想家和政治家对文化问题的关注,文化的价值、作用及其战略意义等等都具有了新的内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组织实施了一项“世界文化发展十年”(1988—1997)活动,提出了一些新的文化与社会发展理念,强调新的文化发展战略应包含一系列的协作行动,其目的是在经济和技术发展中将文化和人的价值恢复到中心位置。它倡导形成一种新的思想方法,对发展的质量和人的因素予以更多的重视。我们要推进科学发展,就应当在生产物质产品、发展科学技术以及其他发展举措中更多地体现以人为本的观念和文化的内涵。

其二,世界强国加紧实施文化发展战略。在战争年代,武力和军备是竞争的决定性因素;在和平时期,则转向文化和人才的竞争。一些西方强国凭借其强大的经济科技实力,向全世界推销自己的文化产品。尤其是美国,大肆推行文化扩张主义,已引起世界许多国家的警惕与不安。他们出口的文化产品,不仅赚取了大量外汇,而且把美国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和价值观传播到世界各地。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也都把文化产业作为国家发展战略予以推进,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日本、韩国提出了“文化立国”的口号,他们的动漫、动画和影视产品占据了世界特别是东南亚市场的很大份额。总之,在世界范围内,包括文化产品、科学技术和意识形态等方面的文化竞争日益加剧。面对世界激烈的文化竞争和文化贸易的严重“逆差”,我们只有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不断增强文化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才能争取主动,赢得竞争的有利地位。

其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直致力于世界范围内的文化保护和文化创新。60多年来,他们制定了一系列与文化相关的国际条约,如经济、社会及文化权利公约,知识产权和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公约,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公约,以及最近通过的国际互联网知识产权保护公约,等等。这些国际条约对于规范国际间的文化交往和文化权利,维护世界文化生态和公平竞争,促进世界各国的文化遗产保护和文化创新,具有积极的作用。特别是近些年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人类历史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有力地促进了各国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提高,我们积极参与联合国及其教科文组织的相关活动和事务,参与或推动有关国际规则的制定,增强了我国在国际文化交往中的话语权,在世界上树立了我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形象,为维护本国和世界的文化权利、促进世界文化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在今后,我们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应当包括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参与联合国及其教科文组织的相关活动和事务,为保护我国和世界文化遗产、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发展繁荣世界文化做出更大的贡献。

胡锦涛同志在中国文联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将伴随着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这是一个科学的预见,这是中华民族的豪迈誓言。我们坚信,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我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局面一定会到来,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一定会实现。让我们挥洒聪明才智,张开想象的翅膀,用创造性的劳动成果去迎接它吧!

二、立足青州实际,全力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一)坚持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大力推动文化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从青州市的实际来看,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任务尤为突出和紧迫。必须充分发挥文化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发挥好文化产业优结构、扩消费、增就业、促跨越、可持续的独特优势,实现强化文化的经济功能与提升经济的文化内涵良性互动,为青州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物质基础和精神动力。深入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文化活动,引导人们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理念,推动各级各部门在“加快”上下功夫、在“转变”上动真格、在“发展”上求实效;深入推进文化与经济的融合互动,丰富相关产业的文化内涵,不断提升经济产品的文化附加值,推进品牌化、延伸价值链,推动经济发展质量提高、结构优化;深入实施文化产业发展提速工程,切实把文化产业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把文化产业重大项目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着力打造青州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和支撑点。

(二)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积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  改革创新是文化发展的强大动力。哪里有改革,哪里就有活力、就有新局面。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应坚持以改革推动发展、以发展促进改革,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破解文化发展难题,加快文化发展方式转变,推动文化生产力进一步解放、内在活力进一步迸发。应不断增强推进改革的紧迫感,深刻认识改革势在必行、不改革就没有出路,形成早改革才会早主动、大改革才能大发展的共识,切实增强改革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认真落实好既定的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突出重点任务推进改革,围绕改革中的重点和难点集中攻坚,继续深化拓展转企改制工作,不断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加快重组整合步伐,培育更多合格的市场主体;统筹抓好文艺院团改革、新闻媒体的宣传与经营业务分开、电台电视台制播分离、公益性事业单位内部体制改革、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等各项重点工作,务求取得突破性进展;建立健全文化体制改革工作责任制,完善通报制度,加强协调督导,确保文化体制改革各项任务如期顺利完成。

(三)坚持文化事业、文化产业“两手抓”,努力实现文化发展双轮驱动、两翼齐飞。一方面,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坚持把公益性文化事业作为民生事业的重要内容,按照公益性、均等性、基本性、便民性原则,优先安排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公共文化项目。抓住推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机遇,加大文化设施建设力度,创新文化服务方式,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服务。深入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等文化惠民工程,建立健全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专业技术人员“进千村兴百业”、“高雅艺术下基层”、“彩色周末”等活动的长效工作机制,打造具有青州特色的文化惠民活动品牌。

另一方面,加快推进文化产业发展。全面实施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充分发挥文化产业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中的独特作用。切实抓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建好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实施“银企融合工程”,搭建融资平台。探索适应和引导市场需求、撬动最大增值环节的资源整合途径,支持有条件的文化企业跨地区、跨行业兼并重组,鼓励其“走出去”,扩大国际影响力;创造条件使文化企业实现上市融资,培育大型文化产业集团;实施好“名人名品名栏目”工程,打造知名品牌,加快形成具有青州特色的文化产业集群。继续抓好“五个一”(打造一台精品舞台剧、拍摄一部有影响的影视剧、建设一个大型文化产业园区、组织一个品牌文化活动、抓好一个重点文化产业项目),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正确处理文化与科技的关系,深入实施“数字化引领、结构化升级”工程,运用先进科技提升传统文化产业,提高文化自主创新能力,优化提升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结构,不断催生新业态、增强竞争力。当前,重点是抓好报业、文化、广电、出版等部门科技创新和技术升级。通过不懈努力,形成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良性互动、相得益彰的生动局面。

(四)坚持完善各项保障措施,努力形成文化建设的整体合力。加强文化建设,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是一项涉及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运用多种手段综合推进。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充分发挥各级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核心作用,建立完善统筹协调机制。正确处理发挥政府作用与调动全社会力量参与文化建设的关系,充分发挥政府的公共服务、政策调节、社会管理、市场监管等职能,同时引导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文化建设,形成以政府为主导、公共财政为支撑、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文化建设新格局。二是强化人才支撑。处理好充分调动广大文化工作者积极性与培养造就大批文化领域创新型、复合型、外向型、科技型人才的关系,加强宣传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有针对性地制定实施文化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计划,努力造就一支充满活力的文化队伍。三是强化政策扶持。在规划、项目、投入、土地、社会保障、税收、投融资、人才培养引进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推动公共财政投入向文化建设领域特别是公共文化服务方面倾斜,形成文化投入与财政收入同步增长机制。四是强化社会氛围。大力宣传加强文化建设的重大意义、战略部署、政策措施,宣传各级各部门文化建设的新举措、新成效、新经验,宣传文化建设方面的先进典型,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引导社会各方面关心、支持文化建设。五是强化工作落实。坚持“虚”功“实”做,不断探索规律、创新方法、完善制度,着力提高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科学化水平。深入运用课题式设计、项目式管理、工程式推进、台账式督查、绩效式考核的“五式工作法”,确保文化建设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三、把党史宣传教育纳入文化建设的整体体系,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党史宣传教育工作是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期如何把党史宣传教育纳入文化建设的整体体系,把握党史宣传教育方向,定位宣传教育内容,创新宣传教育形式,总结宣传教育成果,使党史宣传教育更好地为党史资政育人服务,为思想道德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为党的建设服务,为文化建设服务,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

(一)高举旗帜,牢牢把握方向,让党史宣传教育真正为党服务。旗帜问题至关重要,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历来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根本问题。党史宣传教育工作作为党的理论宣传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牢牢把握党的理论宣传的正确方向,把深入宣传一面旗帜、一条道路、一个理论体系作为第一位的任务,开展深入持久的理论研究和宣传,组织撰写和发表重要理论文章,引导人们深刻认识在当代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才能够最大限度地团结和凝聚不同社会阶层、不同利益群体的智慧和力量。党史工作者要不断增强旗帜意识,在党史研究中贯穿和深化旗帜意识,在党史宣传中传播和普及旗帜意识,这是党史工作者最根本的政治任务。

(二)围绕中心,准确定位内容,让党史宣传教育明确责任重点。搞清楚党史宣传教育的范围和内容是做好党史宣传教育工作的基础。从新时期党的中心任务和党史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来看,党史宣传教育应该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宣传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主要是党的艰苦奋斗历程,卓著丰功伟绩,宝贵历史经验,深邃思想理论,以及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作风和崇高精神风范等。通过宣传教育,使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特别是使青少年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二是宣传中共青州地方史。作为地方党史工作者要让更多的人了解本地悠久的历史和光辉的革命斗争史,激励人们热爱家乡,建设家乡,以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青州党史宣传教育要以青州党史资源为依托,宣传中共青州地方史知识,突出重点,形成特色,发挥优势。宣传地方党史上的重要人物、重大事件是党史宣传教育的重要方面。要充分利用青州党史重要历史人物、重大历史事件的纪念活动,推动党史宣传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三是宣传党史工作的重要性。让党史工作电视上有图像,广播中有声音,报纸上有文章,杂志上有交流,网络中有空间,现实中有影响,工作中有地位。

(三)开拓创新,积极拓宽领域,让党史宣传教育深入群众。党史宣传教育工作,要因时因地因人而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要以生动活泼、喜闻乐见的形式展示于各类受教育群体。一是宣传教育的对象领域要拓宽。要做到六进:一进学校。党史教育进学校,充分发挥其资政育人的作用,让青少年更好地了解党的光辉历程,继承和宏扬革命传统。二进机关。党委政府机关是进行党史宣传教育的重要阵地,要通过举办党史专题报告会,聘请地方党史专家讲课等形式,让机关干部了解中国共产党在青州从初创到发展、壮大的艰难而又光辉的历程,从而接受教育。三进党校。要把党史宣传教育与基层党员教育、干部培训工作结合起来,把党史宣传教育纳入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内容,让党史成为党员干部培训中的必修课。四进社区。社区党史宣传教育活动要坚持经常,形成制度,拓展思路,不拘形式,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五进农村。农村是目前党史宣传教育工作的一个薄弱点。党史工作者要站在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高度,通过定期送党史书籍下乡、对农村党员干部群众进行党史知识讲座等形式,提高他们的党史知识水平,进一步加强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推动农村经济的稳定快速发展。六进军营。建立党史教育基地,提供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实践课堂。利用“八·一”建军节、国庆节等重要节日为驻青部队送党史书籍,通过故事演讲、歌舞表演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宣传党的知识,使驻青部队干部战士受到爱国主义教育。二是宣传教育的形式载体要创新。要做到四个利用:一要利用新闻媒体开展党史宣传教育。当前,新闻媒体迅速发展、信息量大,要在舆论环境中不失声不失位,就一定要在新闻媒体中占有一席之地,让党史宣传搭上新闻媒体的快车,利用新闻媒体传播搭建党史宣传教育的宽阔平台。主要形式有:在当地机关党报上开辟专栏,撰写理论文章纪念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让地方党史专家在电视频道中定期开办党史专题讲座;重视政府网站等现代传媒手段在地方党史学习和宣传教育中的作用,开辟党史网站或专栏,定期更新网页,通过网络宣传党史;在广播中通过固定时间、固定版块、固定频率讲授一些教育性和趣味性较强的地方党史故事、党史人物等,使人们在茶余饭后学习党史知识、接受党史教育。二要利用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的纪念日开展党史宣传教育。召开有著名专家、学者等参加的理论研讨会,并将质量较高、学术性较强的论文集结集出版;利用重大纪念日进行党的知识竞赛活动,通过活动普及党史知识,尤其是地方党史知识;进行专题图片展览,通过大量的珍贵历史照片,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来宣传地方党史。三要利用教育基地开展党史教育。开辟青州党史教育基地,主要是革命遗址遗迹和纪念地、纪念馆。组织人们进行参观,在踏访革命遗址,寻觅烈士足迹,遥想烽火岁月,思考今昔对比中,自觉增强党性锻炼,提高觉悟,净化灵魂。四要利用党史学会开展宣传教育。充分发挥党史学会的作用,使之成为党史学术党史交流的平台,党史宣传的基地。学会会员大部分是来自社会各界对党的发展历史了解较多的老党员、老干部以及有志于中共党史研究的专家、教授等。要充分利用他们的热情和学识积极开展工作,宣传中共党史、中国革命史特别是中共青州地方史,交流学术成果,提高学术水平,发挥党史资政育人作用。

(四)把握重点,认真总结经验,让党史宣传教育不断上升高度。要把党史宣传教育工作作为党的建设工作重要组成部分来看待,作为党的理论宣传工作重要组成部分来定位,作为文化建设工作重要组成部分来要求。红色革命文化是党史宣传教育的主要内容,同时也是文化建设的一部分。在中华民族争取独立和解放的英勇斗争中,青州人民英勇奋斗,不怕牺牲,在革命斗争中形成的红色革命文化,成为激励人们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党史宣传教育要发挥其在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优势地位,在宣传上内容求实,形式求新,效果求好,把党史宣传教育纳入文化建设的整体体系,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标签:六中全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6粉丝

206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