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磨砺好的职业性格 \- i5 {# V9 \ P7 ?
5 Z" c! t4 P# [& v# ^3 Q% r
当前,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新的形势、新的任务,对党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除了必须具备扎实的写作功底外,党史工作者还应具有良好的职业性格。性格是一个人个性中最重要的心理特征,它决定着人的行为方向、行为方式。不同的职业,对人的性格有着不同的要求。党史工作由于其特定的性质,对工作人员的性格职业化要求更高。简单地说,可以概括为“稳、韧、敏、细、和、达、趣、敛”八个字。3 N# s8 ~6 ]0 S8 U2 I$ {4 S$ b
3 b& Q" ^3 H' U
一要“稳”,这里说的“稳”,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指党史工作者的政治立场靠得住,也就是说能够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遵循党的历次代表大会、全会的决议特别是两个“历史决议”的原则和精神,以资政育人为根本任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从服务市委工作大局的高度来思考和谋划党史工作,切实做好党史资料征编、党史研究和宣传教育工作,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服务。特别是从思想上、行动上能够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另一方面,是心理意义上的“稳”,也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这种“稳”,一是指党史工作者在日常工作中能够处变不惊,在突发事件面前能克制自己冲动的情绪,沉着应付,妥善处理;二是指党史工作者在长期繁琐、杂乱甚至机械的工作中能够调整自己的心态,抵制灰**绪的干扰,淡泊名利,恪尽职守。尤其在价值取向多元化的今天,“稳”字比任何时候显得更为重要。一般来说,我们这些从事党史工作的同志都比较年轻,做到“稳”,尤其重要。
R. F% n7 J7 ^1 ~( s/ I ~" g% n. J
二要“韧”。这里所说的“韧”主要是指我们的心理承受能力要强。党史工作既是一项非常辛苦、非常清苦、非常繁杂、需要耐得住寂默的工作,也是一项抢救历史、记录历史、传承文明的重要工作,但使命光荣,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在这个工作岗位,怎么能心态平衡,把握住自己,耐得住寂寞,安心地工作,很不容易。一方面,我们一不在领导眼皮底下,二不在经济发展一线上,而是处于幕后,处于为党委和其他各部门服务的地位,又默默无闻、不善于宣传,因此,党史工作往往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得不到应有的关心和支持。另一方面,因工作关系,特别是党史资料征集必须和各色人等打交道,复杂的人际关系也对我们的心理承受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d9 a+ F' J7 v# J/ c
. [9 U8 a9 \( o1 S/ _
三要“敏”。“敏”,一是指遇到事情反应要快,二是指在日常的办文、办会、办事工作中要头脑灵敏,行动干脆利落。从某种程度上说,党史工作者是领导接触党的历史最直接的“桥梁”,负责为领导过滤党史信息、传递党史信息、及时将有价值的可资借鉴的资政文章、历史经验和教训提供给领导。这就需要有很好的应变能力。哪些该报,哪些不该报,哪些立刻报,哪些暂缓报,要在较短的时间内作出反应。再有,我们从事的日常工作多、杂、乱。如果不能做到头脑清楚,动作敏捷,也势必耽误工作,影响效率。
( b0 S; | e9 k
: \$ j. k& v+ {四要“细”。这里说的“细”,主要体现在“心细”、“眼细”、“手细”这三方面。“心细”,是指思维细密,考虑周到;“眼细”,是指洞察秋毫,眼里有活;“手细”,是指干活细致,返工率低。在工作中,这三者往往同时发挥作用, 缺一不可。我们在以史鉴今方面是领导的参谋和助手,身负沟通党史信息、辅助决策、协调关系,综合服务等职能,心不“细”,眼不“细”,手不“细”,就难以保证党史信息的正确传递,难以提供完备的辅助方案,难以理顺复杂的人际关系,难以保质、保量,按时完成资政育人服务工作。/ o* ^( h" O0 Q
, m4 k7 p! C, a" [. G6 W. p五要“和”。“和”最能体现一个人的性格优势,通常被人们认定为“性格好”,对于需要处理各种错综复杂关系的党史工作者而言,“和”尤为重要。一般而言,人们对“和”的理解是:温和、和气、谦和。心理学意义上的“和”,主要是指一个人在对待他人处理问题时所具有的包容性。有句话是这么说的,比陆地大的是海详,比海洋大的是天空,比天空大的是人的胸怀。所谓“将军额头能跑马”、“宰相肚里能撑船”,指的也是这种包容性。因为会包容,所以能理解, 能与人为善,能与人合作;对待任何人,处理任何事,在态度上才能做到温和、和气和谦和。作为党史工作者,“和”字尤为重要,因为我们的一言一行都代表着部门的形象。此外,在协调上下、左右、内外各种关系中,讲究“和”的艺术也能使党史工作者左右逢源,如鱼得水。( }" m: v1 R6 G; N9 W3 e6 Q" K& G: p, ?3 u
: H9 e2 A/ f' s+ [0 T# Q4 [9 `, g9 x
六要“达”。所谓“达”主要是指性格要豁达、开朗。用俗语说就是“想得开”,在任何事情上都要“拿得起,放得下”,这也是保持心理健康,避免自身心理障碍的重要武器之一,“达”缘于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大家在日常工作中有许多需要想得开的地方:起草党史公文以及领讲话稿要经常加班加点,费尽心机,但从不署上自己的名字;与各色人等打交道,永远要和颜悦色,不管自己的心情有时是多么的恶劣;工作琐碎,每天都要认真打理,几乎设有“闲”的时候;大脑要绷紧弦,考虑要周全,千万不能出差错,对领导和同事,尤其是在采访历史当事人、见证人、当时人时,善意的或是非善意的批评,一律要洗耳恭听,等等。懂得把握“达”的党史工作者能够经常调整自己的心态, 大事讲原则,小事不计较,寻找最佳工作方法,从而把工作做好。可以说,性格豁达开朗,心理调整到位的人工作起来劲头足,越干越轻松。: @+ P2 A( I/ g. ?1 s
- [: f6 g* F- R1 q4 B5 T
七要“趣”。“趣”在性格上主要表现为幽默和恢谐。幽默和恢谐是人类智慧的花朵,是人类丰厚心灵的表现。 孔子曾经说过:言之无味,面目可憎。相反,一个幽默和恢谐的人,在任何时候都是深受人们欢迎的人。因为幽默和恢谐能给人们带来欢笑和轻松,它是人们交往中的润滑剂。我们要进行综合协调工作,处理各种人际关系,在性格上若能开发自己的“趣”味,不仅能增加自己的人格魅力,而且还能在紧急的时候“化干戈为玉帛”,化尴尬为微笑。丘吉尔任英国首相时,政绩非凡,尤其是他带领全国人民反击法西斯侵略,受到英国民众的交口称赞。但也有人对他的政策不满。在一次宴会上,有一位女士毫不客气地抨击他说:“如果我是你太太,我一定会在你的咖啡里下毒。”周围的人都惊呆了,不知丘吉尔如何收场。丘吉尔没有发怒,依然微笑着回答说:“如果你是我的太太,我一定将那杯咖啡一饮而尽。”顿时,全场响起热烈的掌声。丘吉尔的幽默言辞,宽容大度,不得不令人佩服。睚眦必报虽可以逞一时之快,宽容却可以一笑泯恩仇,给心灵带来快乐和安宁。上世纪八十年代,辽宁营口教育学院的曲啸教授作过一篇报告,题目是《苦难是最好的老师》。报告深入浅出,幽默恢谐,把人生的种种苦难都付诸笑谈中,引起了人们的强烈共鸣。当谈到青年人婚姻问题时,他来了个现身说法:在他被打成右派后, 有好心人为他介绍了个对象,他对女方说:“我是右派,会拖累你的。”女方是这样回答的:“不要紧,我知道你不是故意当右派的。”结果,两人就结了婚。一句幽默话促成了一桩美满婚姻,看来幽默的作用有时候是不可估量的。
4 z! v( U5 h7 j/ y [
: o3 @1 k9 D. g e3 S八要“敛”。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史工作要努力做到“四个转变”即:从侧重办文办事转变为既办文办事又出谋划策,也就是资政育人;从收发传递信息转变为综合处理信息;从单凭经验办事转变为科学化管理;从被动服务转变为积极主动服务。由此可见;党史工作的主动性已经大大加强。尽管如此,我们从事的党史工作依然是一种“绿叶”工作。只辅助不决策的工作特性决定了大家要具备“敛”的性格。“敛”就是要做到“知白守黑”、“敏于事而讷于言”,就是谨严、持重,懂得“收”,懂得把握分寸,懂得摆正自己的位置,不越位,不越权,不替领导拍板,不替领导做主,不替领导表态。否则,只会导致工作的混乱。3 `; ~4 ]+ g; Z$ a
- Y1 |; v7 O$ l& x; M ~4 M: g
五、功夫用在综合和结合上6 A/ E+ Q: H: e$ z
4 b2 R4 e* a+ h# p# x
打下坚实的写作基本功,养成良好的职业性格,是对一名党史工作者的基本要求。要想做一个工作上“不可缺少的人”和人格上“充满魅力的人”,还需做好综合和结合文章。
$ F7 ~3 k& D6 L5 ?, H$ P7 n, @4 W3 M: V5 N
+ M0 S% U3 ?8 u& |“综合”和“结合”是一个人应具备的基本能力,也是党史工作者应引起高度重视的问题。它们之间是一种相辅相成、互为促进的关系。综合并不是知识、事物的简单相加,而是一种创造,一种创新。所以说,综合是能力,是功夫。一篇领导讲话或一篇专题文章,如果是重要的带指导性质的,总是要提出什么问题,接着加以分析,然后综合起来, 指明问题的性质,得出解决的方法。我们写材料,是不能缺少这种能力,这种功夫的。
6 c( `& K! F* d }+ H; b k, J7 U- o0 B, w% ~
如果说综合是文章写作的基础,结合则是文章写作的关键。《伊索寓言》中有一则题为《驮盐的驴》的寓言:有头驴驮盐过河,滑了一跤,跌倒在水里,盐溶化了,它站起来时觉得轻松多了,很高兴。后来,它驮着棉花过河,心想再跌倒站起来,一定也会轻快许多,就故意滑一跤,不料棉花吸饱了水,它再也站不起来,便在水里淹死了。这则寓言的寓意是十分清楚的,理论不结合实际,把局部经验绝对化是万万行不通的。" h( |3 C) A, a5 y4 C$ E0 `
& [+ r3 f4 @: a; r$ T要提高文章写作的综合和结合能力,必须达到“三个融会”,实现“五个结合”。
$ o* G- l3 v4 i1 Q% W9 ]0 o R
M! p: H7 f% t; A" Y0 j9 z1 P(一)达到“三个融会”,提高写作综合功力: w& k& ? K! a2 R0 `% i: x7 M
% @8 {$ k' D+ z7 }(1)意图与谋篇的融会。文字材料是概括、表述、传达领导意图的重要工具。以领导意图为“基调”,是其区别于其他文章的基本特征。文艺作品可以“百花齐放”,科学论文可以“百家争鸣”,而我们撰写党史材料则不能离开领导意图和历史事实另辟蹊径。如果我们在动笔起草之前,吃不透领导意图,即使结构安排得再好,党史资料选择得再精,也等于抓了“目”,丢了“纲”。因此,最先必须解决的就是准确领会领导意图的问题。而要做到这一点,一要多听多记,了解领导意图。“领导动口,我们动手”,领导交待文稿起草意图的话,无论多、少、粗、细,都要听清记准。光这还不够,平时还须随时随地把领导的言谈记录下来。领导者对全局问题所做的系统性结论当然要记,这是领导意图的要点和核心;领导者对具体问题发表的零散性意见也要记,因为这有助于更好地把握领导思想发展的脉络;同时,还要注意捕捉领导者即席谈及的、稍纵即逝的思想火花,以便融进领导意图中去。二要归纳综合,深化领导意图。对领导意图的掌握,不能停留在录音机的“原声带”上,而要站在领导者的角度,经过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索,进行分析、归纳、综合,把领导者零散的、不完整的观点综合成系统的、完整的观点。并且在文稿起草、修改的全过程中做“有心人”,随时注意观察和感知领导认识的深化,摸准领导的“脉搏”。准确领会领导意图仅仅是第一步,其目的在于以此为“纲”搞好谋篇布局,包括明确主旨、确定结构、筛选材料等等。具体地说,就是要以领导意图统帅、指挥谋篇布局,使全文贯穿、体现领导意图,从而使二者融会贯通,形成—体。+ u/ ^' e; D0 m$ H! G+ T2 g* O
0 }. ?: G) p; O: P0 w(2)主旨与表达的融会。主旨是文稿的核心、灵魂和统帅。它是遵循领导者的基本意图,从占有丰富的客观实际党史资料中提炼出来的。其结构安排、材料取合、语言表述都要服从于它、服务于它。因此,文字表述必须全面、深刻、准确地表达主旨。文稿主旨与文字表述的关系是前者统帅后者,后者阐明前者;在文字表述的全过程中,按照既定的谋篇布局,不论是用逐次展开的并列式、层层深入的递进式、轻重分明的主次式和顺理成章的自然式中的任何一种方式去写,都要用明确的主线,清晰的脉络,正确的论点,有用的党史资料,以及精确、简洁的语言,来综合情况,提炼观点,揭示问题,提出见解,以全面、准确、深刻地阐发主旨,表达主旨。围绕这个目的,文字该长则长,该短则短,该详则详,该略则略,从而使主旨与表述相得益彰,灿烂生辉。1 c3 G }4 `$ t! e; r
5 u, c' L5 O, ^* ~( F; p3 O
(3)观点与党史资料的融会贯通。观点是文章的灵魂,党史资料是文章的血肉。在一份重要的综合性很强的资政文稿里,往往有总观点、分观点,有大观点、小观点。而这些观点都需要党史资料作为论据来支撑。没有党史资料支撑的观点无异于空中楼阁,而没有观点统帅的党史资料无异于现象罗列。所以,文稿写作必须做到观点与党史资料相统一。在具体写作过程中,一篇党史材料的总分观点、大小观点,都必须通过对占有的大量党史资料的综合归纳、分析研究,经历空虚的头脑——丰富的感觉——杂乱的概念——清晰的观点的过程提炼出来。观点产生后,所筛选、使用的一切党史资料,包括综合情况、典型事例、具体数据以及引文、引言等等,都是为着阐明观点、烘托观点的。观点是抽象的,党史资料是具体的,观点是整体的,党史资料是个体的。只有观点与党史资料融会一气,才能使抽象与具体相统一,整体与个体相统一,使整篇文稿既有灵魂,又有血肉,立得起,站得住,用得上。 h) y" k: M! p8 t9 D* U0 [
' Y. ~& l' j" @5 }$ M! @
(二)实现“五个结合”,体现实事求是精神4 l- ~& W9 s) e) D2 `. J0 l/ M
) Q: N9 |% k- G* l: h! l, e
(1)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对这个老生常谈问题但大多数人并未很好地解决“结合”问题,一方面要认真学习理论知识,学习科学技术和管理知识,学习所要写作的文稿在指导思想上需要掌握的知识;另一方面,要细心研究所要写作的文稿在具体内容上需要掌握的客观实际。学习理论要下功夫,了解实际也要下功夫。只有在这两方面下足了功夫,并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进行一番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思索,才能找到这二者的结合点,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和统一。如果动笔前不知道要受什么理论观点来指导,对所要阐述、论证的工作实际心中茫然,那就根本谈不上什么结合。如果硬要“结合”,那也只能是“拉郎配”、“两张皮”。 i; z! K( o5 J+ |
; R) v t" y6 u
(2)上情与下情相结合。党史公文写作如同领导决策一样,必须吃透“上情”,明了“下情”,并善于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这是党史工作中的一项最重要的“结合”功力,也是一项最重要的创造。吃透“上情”不仅要领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宏观的总体布局,以及上级文件的精神实质、具体内容,而且要研究它的客观依据和所反映的事物的发展方向,切忌浅尝辄止,不求甚解,更不能断章取义,各取所需。明了“下情”,就是对工作对象、工作环境和各种相关情况有一个深入细致的了解。这是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前提。在吃透“上情”的基础上,对“下情”了解越充分,越接近实际,就越容易找到“上情”与“下情”的结合点,使内容针对实际,意见切合下情,从而提高写作的成功率。写作的“上情”与“下情”结合成功的标志,就是提出的任务、政策、措施具体化。也就是说,要以“上情”为准绳,以“下情”为依据,做好“上情”在本地、本部门的“变压”工作,而不做“上情”照抄照搬照转的工具。如在政策执行方面,对那些有明确规定的政策,就要提出贯彻落实的具体措施,对只提出指导思想和一般原则的指示,则要提出切实可行的实施意见,对个别不适合当地情况的规定,则应提出变通办理的意见,对贯彻执行上级政策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勇于提出创造性的解决意见。4 k: U- N: D5 {- f# r9 `9 P
9 e; i2 U' B( q8 E+ b6 F- r, a6 m(3)外地经验与自身实际相结合。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各项工作中,无论何地何单位何部门, 都应该学习外地包括外国、外省、外县、外单位、外部门的成功经验。反映在党史公文写作上,我们在解决“上情”与“下情”结合的过程中,也常常会参考和借鉴外地的成功经验,特别是新鲜经验。但各地、各部门、各单位都有自己的实际,这种参考和借鉴,必须顾及自身实际,找准外地经验与自身实际的最佳结合点,取其对我有用部分,消化吸收,绝不能照搬照抄,全盘端来。2 e% g) S1 a Z3 D( \9 L- C: e
# p+ U, k! y. R0 ]- g(4)历史经验与现时实际相结合。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传统的文明古国,各个领域都有着非常丰富的历史经验和优秀遗产。它们对于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仍然有着借鉴的价值。反映在党史工作上,一个善于学习思考的党史工作者,也要常常进行这种古为今用的借鉴。例如,李斯一气呵成的《谏逐客书》,促使秦始皇收回“逐客”的诏令,足见情感力量的作用,王安石撕毁《论兵》文稿,启迪我们在写作中,文贵在新;彭德怀司令员在朝鲜战场上发给中央的“饥无粮,寒无衣”的电报,是公文写作中言简意赅、惜墨如金的典范;茹太素挨打的趣话,警醒我们文章要力求篇幅精炼。这里单独说一下茹太素挨打的故事。明太祖朱元璋是一个比较务实的皇帝,最烦空发议论。一次茹太素上书,写了15500 字,最后500字才提到要说的事,前面都是废话。结果朱元璋一怒之下,叫人把他痛打了一顿。需要强调的是, 这种借鉴,必须从工作实际出发,实现历史经验与现时实际的有机结合,否则,将会不伦不类,不古不今,令人大跌眼镜。
$ O+ ?, @2 \/ N7 @- X: o; E" E3 V$ M8 K; W
(5)内容与对象相结合。在现实生活中,一些单位、部门的材料往往缺乏针对性,千人一面,千篇一律,形成通用的官样文章。这是党史公文写作的一大禁忌。党史公文贵在有针对性,有个性特点。以写作党史宣传讲话稿为例,讲稿内容针对不同对象应有所区别,如在青年人会上讲党史,就要计对青年人的特点;在老年人会上讲党史,就要计对老年人的特点;在妇女会议上讲党史,就要注意妇女的特点。也就是说“到什么山上就要唱什么歌”。即使是开幕词、闭幕词、祝贺词之类的文稿,也要找准内容与对象的有机结合点,写出个性,写出特色,写出水平。
6 O& U {) K3 J7 B% ~( u; O1 ?9 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