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 i' v& R' y; N
摘要:美国人用以肯德基为代表的薯片、好莱坞为代表的大片、电脑软件为代表的芯片的“三片”征服了世界各地的消费者。他们从改变娱乐方式、改变少儿的影视结构,到改变我们的文化结构、情感审美方式,直至改变我们整个的价值认知,这就是文化软实力的作用。所以,建设我们的文化软实力意义重大。
7 j+ @5 k3 @2 P8 x# ~ `4 r" u2 z, D( P1 T
* {) w! X; H C1 I
重大意义0 K; _% m! ]& O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下称《决定》)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其中有非常多的创新提法。. O+ M, O, @. L. }
《决定》指出,中国共产党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又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和发展者,我们把它叫“四者”,这个“四者”的提法是经过深入思考的,是中国一百多年来的历史证明的。
& A* z4 B0 b- i 从发展的目标上来讲,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需要更高水平的文化生活,因此《决定》提出我们有更高水平的文化民生的追求。另外也谈到了机遇期的问题,以前我们经常谈的是“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这一次提出我们面临的是“文化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关于文化与发展的理论探索中,中央提出“文化繁荣发展也是发展的硬道理”,过去小平同志提“发展是硬道理”,很明确是指的经济建设,现在中央特别提出文化繁荣也是发展的硬道理,是发展硬道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有,我们过去谈“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现在特别提出“文化繁荣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的重要内容”,这是有所变化的。/ E4 e7 S- B. H$ y$ p& \
文化发展与落实科学发展观有着密切联系,是作为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决定》提出了未来十年的六大任务,然后提出了五大体系的建设,又提到文化的自觉与自信,文化软实力的发展,最后也谈到了文化奠基在整个五元融合的国家整体构架中具有什么样的地位,这个基础就是坚强的文化思想保证,强大的精神动力,有力的舆论支持和良好的文化条件。4 R) L' R- ^1 x W$ u- D4 u
《决定》特别突出的亮点和重大贡献有三个“第一次”。一是在我党九十多年的历史上,第一次以全会的形式,以专题的形式召开关于文化发展的会议。二是在这次会议上第一次确定了走社会主义特色文化发展的道路,也是第一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最终目标。三是第一次在组织形式上以中国共产党全委会的决定形式做出。
' Z3 D1 X3 m. o 当前,我国地位发生了很大变化。一方面,我国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人均GDP达到4200美元以上,在全世界产生了巨大影响,刚刚召开的“G20会议”几乎变成“G2会议”,大家对中国和美国寄予了厚望;另一方面,西方世界又在不停唱衰中国。长期以来的经济发展使我们获得了长足的进步,在政治乃至于全球的贸易中我们都已经积累了相当的经验。但是在文化的发展方面,我们其实还没有做好准备,或者说我们从顶层的设计一直存在缺陷。现在在这样一个关键的时刻,中央提出来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要走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道路”,我觉得意义是十分重大的。8 B+ U8 K: |, e b5 B
十七届六中全会的《决定》在党的九十年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在中华民族这一百多年发展史上也没有。所以,《决定》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文化兴国的宣言,也是一份在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承前启后、实现文化强国的行动纲领,它是划时代的重要里程碑。《决定》主要解决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和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回答了我国文化建设走什么路,朝着什么样的目标迈进,给出了一些明确的深化和拓展。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决定》对我国文化发展的性质、发展的目的、发展的动力、发展的思路、发展的格局、发展的保障等方面都提出了一些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这是符合我国国情、顺应时代要求,恰当其时、高瞻远瞩地做出这样明确的决定,是非常有意义的。
% _9 \: K$ g5 C7 k& @ k3 H: Y0 Q& v1 J2 {+ E& M
0 h( d! u! G" g( W, k# v0 L6 ^6 z
伟大成就, f7 P9 n- x, F) M% a F
我们的文化从三个方面进入到中国特色文化体系之中,现代化的文化资源主要来自三个方面。6 M" k# X+ W& i' ]
一是西方文化、西方理论。近代170多年来,我们最主要的资源来自于西方文化、西方理论,有总体的、先进的理念、制度构架,有社会建设的方式、方略,有走向现代化的市场形态等等。西方文化是我们一百多年来中华先进分子、前驱者、无数的先烈、革命领导人所共同追寻的一个方向,因为我们固有的文化已经不能解决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问题,所以他们负棘西行,到西方去学习救国救民的真理。负棘西行有几类人,一类是学术代表,如钱钟书、季羡林、陈寅恪等大理论家、美学家、艺术家等,这些人主要是学习学术知识。最初有相当一批人是抱着科教救国的理念去西方,从魏源的《海国图志》开始,其后改良派梁启超游历西方各国,提出建设中国要“救民于水火、救中国要救心”,所以提出“一心一国之命运,要兴一国之文化,要兴一国之小说”的理论。在后来的发展中,不论是科教救国还是实业救国都在发展中遇到困难,大家觉得很难实现,就有像鲁迅、郭沫若这样一批人到东洋和西洋去学习,鲁迅先生看见中国的国民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看到国民性的奴性深恶痛绝,所以他下决心弃医从文,拿起笔来疗救中国人的心。还有另一批人像周恩来、邓小平等负棘西行,到西方去勤工俭学寻找救国救民的革命真理。
+ F) B+ \# ~0 a3 F" N 二是以儒世道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即使在我们“打倒孔家店”这个口号最响亮的时候,以儒世道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也是漫幻于我们普通民众的一种文化,它是积淀于我们民族心理结构的一种文化形式,这些文化形式以日用不查的、日常的生活形态表现着。因此即使在五四运动高喊“打倒孔家店”的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也依然有着顽强的生命力。4 V5 c0 R' Y" R! j
三是马克思主义。目前,在中国文化中占据主导的依然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在宪法中和中国共产党党章中占绝对主导地位。这是在无数的主义之中,由我们的前驱者、先烈们选择的结果,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或者叫人民选择了这条救国救民的道理。现在有一系列的人会谈到改良、谈到放弃革命,对到底为什么要革命等发表一些议论,但是这个历史的选择是人民做出来的,这种革命的方式包括马克思主义的暴力革命的方式,是在那个时代必然采取的一种武装斗争的形式。毛泽东讲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是因为在包括无政府主义等众多的各种各样的主义中,我们选择了马克思主义,这是一个坚定不移的选择。
2 @; U) F; P; {/ r+ h* N 中国共产党一直是先进文化的吸纳者、倡导者,同时又是文化的发展者。我们的很多文化确实资源上来自于西方,严格说最初的马克思主义也是西方文化的一部分,但是我们所指的作为主导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特色的,是包含了中国共产党人四代领导人对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内涵,因此中国共产党是具有主导力量的文化发展的倡导者。
- B0 Y; C, F9 R1 [ 那么中国共产党是不是中华优秀文化的忠实的传承者和弘扬者?大家有多种看法,我们可能并不能根据“五四运动”建党、反帝反封建就认为中国共产党不再是我们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我认为还是要看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工夫,今天传统文化的再次回归,是在情况发生变化之后提出来的。现在在全球范围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以天和天”的思想、中国传统文化以自然为亲眷、视自然为亲友的文化形态都有了绝对重要的意义。今天当我们出现一系列问题的时候,我们会看到中华文化中的道德、伦理等礼仪之邦的传统都再次进行新的复兴。
/ n$ K7 h0 _* L: [+ s 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各族人民,不断以思想文化的新崛起、理论创造新成果、文化建设的新成就推动党和人民的事业向前发展。这是我们第四代领导人多次提到的一个命题,也是胡锦涛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特别讲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进行的伟大的文化创新。这个创新不断前进,不断根据现实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推动我们前进发展,不是拘泥于过去、拘泥于某些教条,每次都提出了思想文化的新的觉醒、新的成果、新的成就。所以,总体上来讲,革新、创新、伟大的文化创造是这次关于文化发展的《决定》中非常重要的内容。
9 P% ^: g: ^/ P; G, I" T; D 《决定》谈到“三个相结合”,一是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二是要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三是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统一发展。发展中的前后顺序都很明确,比方说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我们要在物质文明的基础上提升精神文明;要在依法治国的前提下推动以德治国;在讲究社会效应、发展文化事业的背景下发展文化产业,这就是我们要走的中国特色的文化发展的道路。
$ n( [, j2 ]0 i1 N 《决定》从总体上谈到我们获得了什么样的成就,一是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得到了显著提高,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注意我们过去是用“人民”、“人民群众”这种词,不是用“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有两个方面的意义:一个是个体的人,另一个就是人类。个体的“人”的全面发展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一些理论在这里重新提出来,马克思在1844年的《哲学经济学手稿》中多次谈到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问题,谈到人的眼、耳、舌、鼻、身的全面发展,人的本质如何实现。外在世界的改造,同时改造人内在的眼、耳、舌、鼻、身来改造人的内在感觉。人正是在这种改造人的感觉器官的过程中全面实现自己的发展,而不是变成一个单面的人。在这里从国家的角度,我们显著的增强了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 U" }$ T( u! M; {- S' P0 ^
1 R7 I4 l/ u( C& V8 G5 U3 A8 I8 ^3 [3 V4 ]. P! X8 X; J
形势研判
# X5 c/ U5 b( | s: g 当前的总形势是“三个大”,即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
9 f4 D9 V5 [0 @. v, }& v 我们一直处在剧烈的转型期,从内到外、从城市到农村、从行政体制到党的体制建设都在进行大的变动,社会矛盾会急剧激烈化并迅速积聚。这个时期,一方面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作出了巨大贡献的时期。如最近的神八和天宫一号亲密的宇宙之吻这样的重大研究成果,以及出过重大问题的高铁等很多科学研究居于世界前列。如果没有这样一种发展,还按照过去的方式运行那可能就没问题、没有危机、没有事件,但是在今天我们谈的最多的比方说“血拆”事件,因为我们经历了一千年来中国最为巨大的社会变革,目前进行的城市化运动中将有50%的人成为城里人,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我们看到日新月异的变化,这个变化可能在未来三、五百年中确立了一种构架。这种构架就像我们到了一个好几百年没有变化的百年小镇,今天开始变革,变革中遇到了需要解决的问题和困难。我们在举办奥运会、世博会和广州亚运会的时候,在建设之前和建设过程中遇到了大量问题,毕竟这种新的建设会影响到很多人的利益,但是举办完之后,发现北京、上海、广州发生了巨大改变。
! N1 c0 Y# U7 k% u) d# h7 J6 L7 P 我们就是处在这样一个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转型期,所有的社会矛盾都集中爆发出来。在这样一个时期,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就会凸显出来,文化软实力的影响力逐渐加大,人们的精神文化、心理以及休闲娱乐等其他需求就会逐步上升。就是说,精神的需求由过去简单解决物质需求就可以满足,到今天要更高、更多的文化需求才能得到更大的满足。现在,从道德失范到各个方面,文化建设都到了非做不可的地步,到了必须做下去的历史时期,非常紧迫。2 C( Q! {+ q6 B. ~% \; F7 l6 `
《决定》中关于文化重大地位的提升用了四个“越来越”,其中三个“越来越”是十七大说过的。一是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创造力的重要源泉。二是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一个国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由过去的东亚病夫到现在在世界经济总量第二,人们寄希望于中国,这种希望甚至超过中国能够容纳的度。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不能光是经济,文化越来越成为这种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过去我们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不够,我们在经济发展到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时,对于文化问题我们没有做好准备,我们不知道如何在世界上塑造一个更好的文化中国的形象,我们国民也没有塑造好我是一个泱泱大国的、文明的、豁达的国民形象。三是文化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这是六中全会特别提出的,随着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文化产业将成为科学发展转型的最重要的转折方向、转折目标。因为文化产业在“十二五”期间要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型产业。实际上在东北相当多的城市,文化产业已经成为支柱型的产业。但是在全国,目前我们的文化产业的总增加值只占GDP的2.785%,2009年是2.4%,离作为国家经济指标更高的支柱型产业5%还有很远的距离。比方说,北京的人均GDP已经达到11000美元,贵州的人均GDP在前一年才刚刚超过1000美元,发展的不平衡恰恰是中国发展中的重要特点。四是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在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中,人们的文化需求会更大地爆发出来。
z( Y: A( u* S0 |+ a 从总体上来讲,我国文化建设同经济发展和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完全适宜,在整个国家的构架中文化地位一直是低下的,文化一直没有作为最重要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来,而今天由于社会发生了变化,这种时刻到来了。人们的文化需求、精神生活需求很高,我们的经济发展准备了一定的条件,但是我们的文化发展没给我们准备这样的产品、成果。我们的文化发展同科学发展、经济发展和其他领域的发展相比是落后的,文化体制的改革至少落后于经济体制改革20年。我们在过去十五年乃至二十年时间里,一直在讲文化体制改革,为什么这次以最大的力度推进?原因很简单,过去的文化体制改革中成就不够明显,都没有真正完成文化体制改革的严峻任务。& r" s m# _$ B P5 z
现在文化体制改革已经不得不改了,我们整体的发展过程中,现代的传播技术迅猛发展,现代的文化需求正在进一步提升。我们推动文化体制改革提出文化发展的问题,是现实提出的要求,十七届六中全会的《决定》实际上是现实提出的基本要求的一个回答。我们知道,我国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的需求实际上早就有了,但在长期的发展中不适应,因为经济发展中也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如,这些年我们在文化产业和文化消费的总体判断中,一再判定说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时,按照西方发展方式,就会有一个较大的文化需求、文化消费的膨胀;后来又说,我国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时,按照国际上发达国家的发展方式,能确定文化需求、文化消费会有一个较大幅度的爆发式发展。但是严格地说,这两次都没有看到我们精神文化方面尤其是文化消费的爆发式增长。究其原因,主要有精神和实践上的两个问题。从实践上来讲,我们每一个国内公民头上有医疗和养老保险、住房、教育三座大山。从传统文化上来讲,中国人一百多年受的苦难太多了,所以随时都想着如果有个灾有个难的总得要存钱,所以中国人喜欢存钱,这是民族传统使然,也是我们现实使然。调查显示,60%的美国人平均存款是1000美元,这对中国人来说是不可思议的,我们随便找电影学院的学生问一下,哪个家长给他的存折上不存个6000元人民币?因为美国人在二战后的几十年都是平稳的,他们靠社会的保障和制度不存钱。我们因为制度还不够完善、文化也没那么发展、人们的精神面貌也没达到那个程度,所以我们会存在一系列问题。也就是说从目前来看,我们经济建设有了高速发展,我们的文化建设相对滞后,我们存在着一系列问题,正是这些问题、这些困难告诉我们,应该去做文化建设最重要的变革。所以中央提出要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要让人民过上衣食富足的物质生活,又要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文化生活。 q* H) ?& Q; l0 S
在这个转折点上,我们国家的经济产业结构的下游化和人的需求的高档化、文化化是同时平行发展的过程。也就是说,目前我们国家的产业结构从最初的“二一三”,到现在“二三一”,到北京、东部城市的“三、二、一”。过去我们曾经是一个80%到90%都是农民的国家,后来通过了剪刀差解决了轻工业和重工业发展的问题,在发展过程建立起了工业基础,这个工业基础就是“二一三”的构架方式。这些年我们的第三产业服务业有了高度的发展,整体的国家构架变成了“二三一”的构架,就是第二产业制造业作为最为发达的部分,其次是第三产业服务业越来越迅速地提高其发展水平,农业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少,所以是“二三一”的比例。在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杭州等发达城市,第三产业已经占据主导产业,北京第三产业占73%到74%,已经和伦敦、纽约的构架相似。也就是说,在我们十几年的迅速调整之中,北京已经由过去的制造业为主的城市迅速变成了一个第三产业占绝对地位的消费型城市,金融产业占百分之十四点几是第一大产业,第二大产业是文化创意产业。我们在发展过程中,第二产业为我们准备了很好的物质条件,过去我们大部分人民群众过上了富足的物质生活,我国制造业的发展也成为世界制造业工程。现在,科学发展观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制造业要向更高端发展,服务业将会更大跨步地发展起来,包含了文化的发展、文化事业的发展、文化产业的发展,尤其是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创造财富的能力成为科学发展未来的目标、高端产业形态。人民群众在这一过程中,将会有希望过上更加健康丰富的文化生活,这是由我们现在达到的物质水平来确定的。所以,目前我国在人均GDP达到4200美元这样一个历史时期,在总体《决定》的推动下,文化消费爆发性增长将会到来。0 z- y5 M* T" @- l7 r, n6 S
5 e& d# c. |: p9 z
0 j" D6 b2 ^1 s- m; S
文化与发展" }; f1 _$ L2 |6 S# L) i
邓小平同志提出“发展是硬道理”这句最著名论断的时候,发展的概念最主要就是经济发展。我们最初提出“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时候,也是指的经济发展,发展等同于经济,因此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就是聚精会神搞经济搞建设,这是过去的发展思路。在这次《决定》中,中央提出文化的繁荣加个“也”字,叫做“文化的繁荣也是发展的硬道理”,就是在这一点上,中央对于发展理论赋予了新的含义,文化也是发展的硬道理,同时文化的发展也是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重要内容或者重要组成部分。在四代领导人提出科学发展观中,文化的发展也是科学发展观的一个基本要求。谈到这一点时我们会看到,发展观有两种发展观,两种发展观到底有什么不同呢?
6 \; h; W( b1 \ B2 ? 实际上,小平同志提出的发展就是经济的发展这样一个理念,在世界发展史上是共同的。在80年代之前,由60年代的西方所代表的发展中,谁是经济上最强的国家,谁就是在这个世界上最有发言权的国家,所以G8集团就是从那个时代开始掌握着世界命运的一个集团。上世纪80年代以来,人们重新探讨文化与发展的关系,文化与发展已经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尤其是在高新科技、信息技术、媒体革命、互联网革命的发展背景下,新科技提供了一个新的知识经济时代。在这个时候,我们不得不对文化的发展投以极大的关注,所以上世纪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立了世界文化与发展委员会,主席是德奎利亚尔,他请了12个国家的专家来讨论文化与发展的关系,1995年推出了《我们创造多样性》的报告,特别重新确定了文化在人类发展中的极其重要的作用,指出脱离人或者脱离人的文化背景的发展是没有灵魂的发展。这与我们这次的文化发展中说“核心价值观念是灵魂”相一致,我们的发展如果没有文化背景,脱离人的发展是没有灵魂的发展。! k/ h" p' _" `1 V
如何看待文化的发展?这与长期以来形成的经济的发展就是发展,而文化不包括在内的看法有了颠倒。因为长期以来,在我国和在西方都有过文化是经济发展中的手段和形式,但是西方由美国开始率先进行了这种改变,美国在上世纪60年代就有一批理论家解决了这个问题,丹尼尔·贝尔在《资本主义文化矛盾》中提到这个问题,他说文化的发展如今已到了至高无上的地位,以至于他已经在我们社会具有了合法性的权利。在这个报告中发生了一个根本变化,那就是发展不仅包括人们得到商品的服务、物质上的享受,还包括过上充实的、满意的、有价值的、值得珍惜的赋予精神蕴含的一种生活,使整个人类的生活多姿多彩。所以这个报告提出,文化作为发展的手段,曾经有过尽管有时候也是重要的,但是文化绝对不能最终只作为经济发展的促进者或者随从者这样一个次要的地位。现在他们提出,发展尤其是经济的发展应当成为一个民族的文化发展组成部分,这个关系颠倒过来了。
2 W- T6 y' _3 y0 u- @7 v4 z# G8 ^, o 在发展的过程中,经常会提到中华文化中的“两汉文化”、“盛唐文化”或者“盛唐文明”,我们不会一开口就说“盛唐经济”、“两汉经济”,而是把经济放在整个文明创造和文化的创造中来看待,也就是说文化自身就是内容、就是主人、就是比经济更为重要一个民族的象征、民族发展的源泉。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了150多个国家的文化部长和高级官员的会议,这个会议上提出了《文化政策促进发展的行动计划》,行动计划草案非常大胆、明确地提出“发展可以最终以文化的概念来定义,文化繁荣是发展的最高目标”,联合国研究思路现在已经被贯彻到各国行动计划中,这是非常重要的历史性变革。从总体上来讲,联合国提出文化的创造性是人类进步的源泉,文化的多样性是人类最宝贵的财富,对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6 r5 o2 ?; h R: N. @, w I 文化在发展中日益发挥着重要作用。1993年哈佛大学的亨廷顿发表《文明的冲突》,文中提出新世界的冲突根源将不再侧重于意识形态或经济,而文化将会是阻截人类、分隔人类和引起冲突的主要根源,而且断定未来的冲突根源主要是基督教文化与伊斯兰以及儒家文化结合以后的冲突和矛盾。这个说法未必完全正确,但是它有一定的预见性,这种预见性为世界发生这种事例和现实做了注脚,我们看到南斯拉夫、两伊战争,然后中东地区的利比亚、埃及、叙利亚、葡萄牙等国家正在发生的变化。我们国家在战略层面上对文化价值进行了重估,文化的地位日益上升。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党审时度势根据现实发生的情况,对文化问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出了更高的发展战略规划。
g, y2 p' a2 P" R% g- Y, J 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的总纲领用“四代共举”表现第四代领导人基本的核心理念,一是毛泽东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理论加进了总纲领,二是小平同志提出的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三个面向”文化体制加进了总纲领,三是第三代领导人的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加入了总纲领,第四代领导人以科学发展为主、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四代领导人关于文化的表述全部纳入其中,这是四代共举的总纲领。我们看到“五元共融”就是,要把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的建设协调发展起来。注意,我们在这里谈到文化建设的地位很重要,并不是说把它放在第一,实际上它还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序列之中的五元共融,为了要达到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四个目标,还是我们改革开放以来的主体原则。
& C& u* Z1 X: [9 _% k7 D. Z. _ 那么文化发展要成为什么,如何成为整个发展的基础呢?要成为坚强的思想保证、强大的经济动力、有力的舆论支持、良好的文化条件,这是我们在总纲领、总目标里谈到文化发展的重要性的四个基本问题。这次全会上提出了“五个坚持”的重要方针,即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改革开放。五个坚持看起来是老生常谈,但是确实有重要意义,是《决定》的一个重要内容。这次在《决定》中还有“四个必须”,在解释过程中李长春同志又特别提出,学习《决定》还要有“四个必须”,第一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第二必须发挥人民在文化建设的主体作用、第三个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的传统、第四必须坚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当然了,在文化发展上还要进一步构建“五大体系”,主要包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传媒体系、优秀文化传承体系、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
% [3 _' y p4 r; V/ t 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M/ m+ P% }7 T+ y$ M; Y
这次特别谈到了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问题,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在红旗文稿发表了《关于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的三万字长文。3 H) D3 v, E8 x& r/ _" i; C7 v) T' d
实际上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中华民族对于自己的文化、对自己的背景是不自信的,因为在我们救国救亡救民的一百多年中,封建文化、帝国主义的欺凌压迫使得我们对于自身的文化是否能开出革命、向上奋斗、改变国家面貌新的局面没有把握,所以我们在文化自信上主要是向西方学习。太平天国寻求基督教文化,改良派寻求改良主义的文化,梁启超跑遍世界各国。改良派最后也避免不了失败,孙中山的资产阶级革命领导的辛亥革命没有完成或者没有彻底成功。辛亥革命失败之后,许多有识之士重新反省,认为中华民族不仅应该学习西方的器物文化、制度文化,还应该学习西方先进的思想文化,这才逐步向西方学习。这就是自觉地寻找一种文化的、精神的尤其是先进文化的思想转变。后来就有了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我国的李大钊、陈独秀、周恩来、毛泽东等一大批革命家,逐步自觉地向西方先进文化学习,创造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体系,逐步获得了文化的自信,所以当前党提出文化自信非常重要。
8 V# V/ c- _6 _$ Y% T# K 关于文化软实力的作用,我们知道美国人用“三片”征服世界,即以肯德基为代表的薯片、好莱坞为代表的大片、电脑软件为代表的芯片征服了世界各地的消费者。如果我们再往下想一想,他们从改变娱乐方式,改变了我们少儿的影视结构,甚至改变了我们的文化结构、改变了我们的情感审美方式。西方文化在渗透过程中,我们50后、60后和70后、80后乃至90后有很大的不同。从肠胃的文化叫做饮食结构到文化结构都在发生变化,从最开始改变娱乐结构,到最后改变你的情感审美方式,从现在的信息传播接受方式的改变,改变了我们整个的价值认知,这种变化非常之快。所以我们想建设文化软实力也是必不可少的,文化软实力说到底就是吸附力。文化软实力这一提法是美国两个军事领域的官员提出的,美国前助理国防部长约瑟夫·奈和海军上将威廉·欧文斯写了一本书叫《软实力》。我们知道,美国是全世界经济上、军事上首屈一指的强国,作为一个全世界军事力量最为强大的国家中决定军事力量的领导人,写了这样一本书《软实力》,这是耐人寻味的,而且这本书最后讲得很清楚,软实力说到底就是让人家心甘情愿地吸附于你,心甘情愿地跟着你走,心甘情愿地照着你的价值方式去行事,这就叫软实力。军事力量最为强大的美国,他的领导人在各地经常会遇到西红柿、臭鸡蛋,他就知道全世界为什么那么烦美国人,所以美国一个NGO组织写了《美国公民指南》,他说美国人走到各个地方都爱指手划脚,都爱给别人出招,或者指导别人,说别人这不行那不行,书上告诫到世界各地旅游的美国公民最好不要去评价别人的什么什么,在姿态各个方面都要保持美国公民的高尚或者完美的身姿形态等等。这是NGO组织在进行的自我教育,说明软实力的发展非常重要。 i2 F% f9 i& P9 v0 X- B
我们来看看一条道路、一个强国的总目标,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道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注意这里都加了“文化”,我们绝不是随便就提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次明确提出来之后,就有好多外国媒体立刻提出是不是要对付美国,中国人是不是想进行文化侵略?从调查的数据看中国国家形象,中国的文化发展根本就没有做好准备。2009年世界和平指数的调查显示,中国的国际形象名列74位,而日本的国际形象名列第7。英国广播公司调查显示,日本的正面国际形象名列全球第二。2010年上海外国语大学的国家形象舆论调查显示,中国的国家形象目前在世界上为负面形象。英国广播公司2010年公布的国家影响力调查显示,中国国家形象较差的地区主要集中在欧洲发达国家以及美国和日本,中国的国家形象较好的地区大多数是发展中国家,尤其是非洲地区。在2008年8月8日之前的7个月中,中国人民大学对美国进行了全方位跟踪,75%对中国的报道都是负面的,充满了猜测、讥讽,主要是引导当地民众对中国产生了极大的误解,甚至有人提出中国是否有资格、有水平、有能力办奥运会。到了奥运会之后才开始从文化的角度来认可中国,相对宽容了些。当时有一个口号叫“世界给我16天,我还世界5000年”,这个口号转帖了400多万次,好多西方记者在发表中国比较友好的报道时都引用这个口号。美国人钦佩中国5000年的文化,所以我们从文化上重建中国的国家形象,在国际上有获得人家认可的可能性。目前在对海外领袖的调查中,他们对中国的评价,经济迅猛发展的爆发户形象是他们的第一认知,能够认识到文化也只占百分之五十八点几,这还是经过了奥运、世博会逐步转换的结果,我们在文化发展中重建文化中国的国际形象、让真正的文化走出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不能靠在华尔街上的几个电视屏播放中国的所谓名人形象。7 M" J1 N! D/ ]1 S- j
最后我们再来看六大任务,这六大任务是非常重要的,一是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核心价值是兴国之魂,二是“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三是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四是加快文化产业,五是深化改革开放构建有利于文化繁荣发展的体制机制,六是建设文化人才队伍。
) \# G/ o' f z4 {$ Y 在六大任务中,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在核心价值指导下,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创意产业,这二者对位性的建设是未来文化发展中最重要的发展部分。第一个方面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还有其他叫做公民教育的体系,其中包含基础设施的建设等等,就是讲我们的文化事业要通过政府主导的、非盈利的、非市场的、免费的、均等化的方式进行发展。目前我们所建立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西方是完全不同的,美国没有公共文化体系的说法,但是它的整个社会发展、文化发展是建立在市场机制基础上,建立在市场基础上;我们是对位性发展,一方面由政府主导的、非盈利的、非市场的、政府投资的,满足最普通老百姓的基本文化需求的方式,要点是均等化,满足的是基本需求,你有更高的需求自己拿钱去买。我们讲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有非常多,比方说,我们要建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音乐厅、体育场馆、广场和其他基础文化设施,让每一个公民都可以享用,这叫“文化惠民”,是我们发展中的重要方面。另外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还有大量公民教育体系的、社会科学的、研究领域的研究这种文化事业也是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西方不同的是,我们既有政府主导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也有文化创意产业这种产业体系。这种产业体系是最近获得更高速发展,满足人民更高的精神文化需求的一种方式,二者的对位性配套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S% T/ q8 c5 _
整个《决定》的结点在体制改革,我国的体制改革了很多次,尤其是文化体制改革。现在文化体制改革成为最重要的、我们关注的中心。所以,这一次特别谈到要解决目前存在的瓶颈就是体制问题,体制改革是解放文化生产力。我们文化不能够迅速发展,其中最重要的问题是存在着一系列壁垒,如部门壁垒、所有制壁垒、行业壁垒、其他体制上的各种壁垒等,这些壁垒抑制了文化生产力的发展。我们过去十几、二十年的文化院团改革、演出系统的改革很多都是失败的,这一次我们要真正进行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全面发展。因此,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创意产业的对位性、实质性发展,要通过克服体制瓶颈获得更加高速、全面的发展。1 ^7 t+ J6 {1 }7 N) ~2 A
人才问题使我们当今世界财富增长的方式发生很大变化,据一个世界级公司的调查研究,当今世界财富增长的方式由2%到3%的人创造了世界90%以上的财富。在中国,丁磊、张朝阳、马云等很多所谓富翁,相当多的人通过高科技、高新文化、新媒体等方式创造出来的新业态发展起来,并获得财富。马克·扎克伯格才27岁,他创始的Facebook已经拥有将近750亿的股指,超过了谷歌、雅虎。在这个创意经济发展的时代,那些最具有创意和创造性的天才创造了最大的财富。所以,我们必须看到人才战略是我们这个时代的重中之重。( h8 B& R! _1 V8 O# f
我们如何实现未来10年的六大任务,《决定》特别强调了党的领导,我们看到这些年的发展非常快,像文化创意产业、电影产业变化很大。但是在快速发展和转型期,越是高速发展越容易出现一些问题,我们通过规划、决定的方式逐步解决现实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最终通过党的领导来保障这一宏伟规划、决定能够落到实处,获得成功。所以,党的领导是我们的统帅,也是我们事业成功、产业成功的保证和未来改革的文化发展成功的保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