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老区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源泉

[复制链接]
浙江老秘 发表于 2011-11-20 08:54: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公文写作培训班
一、庆阳老区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灵魂是相通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我们的党一开始就是一个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理论基础的党,这是因为这个主义是全世界无产阶级最正确最革命的思想的结晶”。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郑重地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立党的根本指导思想,写进党章,之后又把它作为自己立国的指导思想,写进宪法。因此,“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不仅是中国共产党的灵魂,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没有这个灵魂,就模糊了核心价值体系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

  中国革命之所以能够取得胜利,首先得益于党确立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就庆阳老区而言,从1930年10月刘志丹等共产党人领导和发动太白起义,在陇东地区打响反抗国民党军阀的第一枪起,到1949年西北全境解放。庆阳老区先后经受了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三个时期激烈残酷的革命烈火的洗礼。在庆阳这样一个极为偏僻落后的地区,经过长期艰苦卓绝的斗争创建一块在中国革命历史上占有独特重要位置的革命根据地,并将其发展壮大,正是因为坚定的信仰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才不断取得胜利。

  创建了甘肃第一个农村党支部的共产党人王孝锡,早在上中学时就接触了进步思想,在西北大学就读时,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开始在家乡开展革命活动。作为西北红军和西北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建人之一的刘志丹,生长在贫瘠落后的陕北,亲眼目睹了民不聊生、饿殍遍野的凄惨景象,立志救国救民。1922年,他考入榆林中学,在共产党员魏野畴、李子洲等老师的教育指导下,认识到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1924年冬,他毅然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坚定的共产主义者,决心“为自己的信仰奋斗到底”。1926年初,刘志丹投笔从戎,考入广州黄埔陆军军官学校。后来,来到陕甘边地区,开展兵运工作和武装斗争,开辟革命根据地。虽然远离党中央,曾一度与中央失去联系,但是,刘志丹等人始终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把马克思主义与创建西北红色根据地的革命实践相结合,克服各种错误思想干扰,使西北革命根据地不断发展壮大,成为土地革命战争后期硕果仅存的革命根据地。

  毛泽东同志曾经明确指出:“革命者不但要有正确的政治方向,而且这个方向还应该是坚定不移的。”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庆阳老区精神的灵魂,是抗日战争乃至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领导庆阳老区人民进行革命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也只有它才能说明庆阳老区的革命者为什么会开拓创新、艰苦奋斗、不怕牺牲、无私奉献。而它又集中表现为庆阳老区人民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对共产主义崇高理想的坚定信念和不渝追求以及对中国共产党的无比忠诚。

  二、庆阳老区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主题是统一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理想是人们的社会政治立场和世界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它标示着人们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反映了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代表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人在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奋斗之时,即明确了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目标,作为一种共同理想,激励着人们为此而不懈奋斗。在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历尽艰辛探索,又找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反映了中国人民共同的愿望、利益和要求。

  庆阳老区位于西北黄土高原腹地,自然环境恶劣,经济文化落后。从土地革命开始,庆阳逐渐成为国共两党争夺的地区,同时也处在日寇和国民党顽固派的军事、政治、经济包围封锁之中。面对前所未有的困难,庆阳老区军民没有倒下,自力更生,不断奋斗,矢志不移的坚信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必将实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庆阳老区人民一方面同国民党反动派展开“有理、有据、有节”的斗争,另一方面发起了轰轰烈烈的陇东大生产运动。严酷的环境和敌人的包围封锁反而成为庆阳老区精神在短时间和更大范围内产生与发展的一个重要外部背景和条件。

  从中国共产党诞生的那一天起,我们党一直保持着强大的战斗力和生命力,正是因为有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信念作支撑。30年代初,庆阳老区人民跟随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为建立红色政权而斗争,一次次失败,一次次又奋起斗争,终于于1933年冬创建了以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苏区,并于次年建立了苏维埃政府。在建立和保卫新生革命政权斗争中,仅南梁荔园堡、金岔沟几个村庄就有40多名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惨遭敌人杀害,他们表现出了坚定的阶级立场和对革命的赤胆忠心。在陕甘边区时期,党中央、毛泽东的每一个号召和战略部署,都得到庆阳老区党政军民的热烈响应。1936年11月,红军长征的最后一仗,也是三大主力会师后第一次联合作战的山城堡战役,在庆阳的环县打响,这次在中国革命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战役指挥所就设在环县八珠乡一户农民家里,彭德怀等五大元帅在这里亲自指挥作战。

  解放战争时期,庆阳老区人民更是抱着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而努力奋斗。在国民党反动派血腥的大屠杀中,许多共产党员、党的好干部及普通群众面对敌人的屠刀,不畏强暴,挺身而出,为了保卫党组织和人民政府,即使身受酷刑,也毫不动摇,坚贞不屈,很多人为此献出了宝贵生命,涌现出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环县县委副书记王保民、统战部长秦明等许多优秀的领导同志在土地革命时期不幸被捕,他们慷慨赴死,英勇就义,表现出了对革命事业的赤胆忠心和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优秀的庆阳老区儿女,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实践中,始终坚持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始终坚信前景是光明的、困难是短暂的,以高昂的斗志、饱满的热情,顽强拼搏,不屈不挠,艰苦奋斗,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因此,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就没有了目标和方向,也就没有庆阳老区光辉的历史。也正是因为庆阳老区人民真诚信仰共产主义,并结合实际积极加以实践,做到了知、信、行的高度统一,才使得庆阳老区精神至今仍具有强大生命力。

  三、庆阳老区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精髓是融合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爱国主义是一个民族有没有民族自尊心、自信心的问题,一个民族没有爱国精神,这个民族就会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处于劣势,难以崛起和发展。改革创新、与时俱进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只有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才能激励全体人民奋发向上,艰苦奋斗;才能不断保持中华民族旺盛的生命力。

  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表现出异乎寻常的进取精神、顽强的意志力、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这须归功于一种强烈的情感——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每当面临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甚至在统治者已屈膝投降的严重时刻,人民总是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并以大无畏的精神同侵略者浴血奋战,捍卫祖国的独立和尊严。抗日战争时期陇东抗日民主根据地由二十三县组成,其中包括华池、环县、曲子、新正、新宁、合水、庆阳、镇原等县,面积十二万九千六百平方公里。1937年9月,在我党推动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9月6日,边区政府宣告成立。陇东这块红色区域随即成为边区抗日民主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为团结抗日辅平了道路。抗战时期,庆阳老区军民勇于奉献自己的一切,克己奉公,不怕牺牲,甘愿献身,誓死维护党和人民利益,谱写了一曲曲为国牺牲的胜利凯歌,展现了一幅幅以无私奉献、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伟大画卷。

  开拓创新的变革意识是庆阳老区精神的重要特征。早在1925年王孝锡创建太昌青年社时就明确提出了“改造社会”、“改造人生观”的战斗口号,表达了变革的愿望和要求。南梁苏维埃政府成立后,政府的一切工作都没有现成经验和模式,刘志丹、习仲勋等人创造性地制定了“十大政策”,即:土地、财政粮食、军事、统一战线、民政劳资、文化教育、知识分子、肃反、优待俘虏和各种社会政策。边区的文化教育事业,也是从无到有。1934年,中国共产党在南梁根据地创建了列宁小学和军政干部学校,并创办了《红色西北》、《布尔什维克的生活》等报刊。政权建设的新模式“三三制”(即:根据地政权共产党员占1/3,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占1/3,不左不右的中间派占1/3)在这里最早实验,它是在政权建设上对腐朽专制制度的彻底变革与创新。以争取婚姻自主而闻名全国的“刘巧儿”,其原形封芝琴对旧的婚姻制度提出了重大挑战,对陕甘宁边区的妇女解放运动产生了巨大影响,由之产生的“马锡五审判方式”对当今我国的审判模式乃至法学的发展都产生了巨大影响。正是由于大力发扬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改变了生活极度贫困、文化教育落后、经济基础薄弱等艰难困苦的局面,促进了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使庆阳老区成为当时最文明、最进步的地方之一。

  四、庆阳老区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基础是一致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是“社会主义荣辱观”。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了基本的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只有深入到人们的荣辱观中,成为人们行为选择的价值尺度和行为评价的荣辱体验,才能保证其实践特性,使其成为坚实而鲜活的价值事实。只有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才能打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坚实基础,进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成个人正确的价值判断,最终形成全社会良好的道德风尚。

  庆阳老区精神既继承和发展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又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优秀品质,与社会主义荣辱观在价值诉求与体现上是一致的。其包涵的艰苦奋斗的创业作风和面向群众的优良传统是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生动体现。早在南梁革命根据地时期,庆阳老区人民就保持着艰苦奋斗的创业作风。陕甘宁特委、政府和军委的工作人员,无论职位高低,一律实行供给制。1942年,边区政府的办公费用每人每月专署级6元、县级5元、乡级4元。在敌人严密封锁的困难年代,陇东解放区各部队、机关、学校积极响应党中央和毛泽东的号召,积极参加大生产运动,其中最著名的是大凤川屯垦,在当时,它和陕北的南泥湾一样出名。红色经典歌曲《军民大生产》就诞生于这里。在抗日战争最困难的年代,本身条件就十分艰苦的陇东中学认真响应边区政府的号召,开展了群众性节约运动,明确提出每人每天节约一两米的号召。为了节约用柴,减少学校开支,全校师生每天早上起床后全部下河洗漱,无论春夏秋冬一直坚持。革命战争时代庆阳老区的党政军领导和共产党人始终依靠人民群众,与老百姓同吃、同住、同劳动,关心群众疾苦,倾听群众呼声,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组织群众开荒种粮,开展大生产、拥军支前等活动,受到群众的衷心爱戴和拥护。毛泽东为时任中共陇东地委书记的马文瑞题写了“密切联系群众”,为时任陇东专署专员的马锡五题写了“一刻也不离开群众”,为时任华池县县长的李培福题写了“面向群众”的题词,这是对庆阳老区干部“面向群众”的优良作风的充分肯定。由此我们说,庆阳老区精神中蕴含的艰苦奋斗作风和面向群众的传统,不仅是中国革命胜利的法宝,也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理论和思想源泉,任何时候都不能够丢掉。

  在新时期,庆阳老区精神仍然是庆阳建设与发展的力量源泉。近年来,勤劳勇敢的庆阳人民认真贯彻落实甘肃省委、省政府“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区域发展战略,紧紧围绕建设国家级大型能源化工基地的目标定位,突出工业强市、产业富民两大战略,着力破解交通、水资源、生态、人才四大瓶颈,艰苦创业,奋勇争先,全市经济社会步入了跨越式发展的快车道。随着“红、黑、绿、黄”四大资源,特别是石油、煤炭、铁路、公路等一批重大项目的加快推进,庆阳的优势潜力充分彰显,干事创业激情充分发挥,经济社会发展势头良好,建设四大基地(国家级传统能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全国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出口创汇基地、全国重要的红色旅游胜地、全国民俗文化创意产业示范基地)的宏伟目标正在逐步推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5粉丝

234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