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文化产业创新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谢名家

[复制链接]
三明学习网 发表于 2011-9-29 07:25: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公文写作培训班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经成为攸关现代化成败的历史抉择。而推动文化产业的大创新、大发展和大繁荣,对把发展方式真正转到科学发展轨道上来具有重大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近现代兴衰交替的民族历史,血与火交织的惨痛现实,使人们逐渐领悟到,是什么样的落后才真正挨打?长久以来,我们一直信奉“落后必然挨打”这一定律,也一直没有怀疑物质、技术和军事上的落后是挨打的原因,但人们往往忽略这种现象背后,正是制度落后和文化创新的停滞不前才导致这种悲剧发生。古今中外有许多例子可以佐证。

  制度创新成为根本。只有制度问题解决了,新制度产生了,才能一变百变、一通百通,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军事的真正强大才有坚实的基础。所以,邓小平指出,制度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现在,世界各地为了通过制度变革实现跨越式发展,都在创新思维,调整发展战略,独辟蹊径,宁肯在其他方面做出让步与牺牲,也要全力推进新体制、新机制的建立和发展。同时,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也顺应历史潮流应运而生。

  文化乃国脉之所系,创新乃国家兴衰之所在。在“创新战”的大背景下,中国要改变理论储备不足、文化创新能力不强的现状,就必须致力于思想观念的革新、转换和理性创造。在文化思想上,以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着眼于在元理论意义上的观念形态,特别是理论与艺术创新,真正创造出无愧于当代中华文化的新概念、新理论、新艺术、新国学,全面实现中华民族文化创新力的伟大复兴。在政策取向上,要果断作出根本性的战略抉择——建设国家文化创新系统,努力营造文化创新的政策制度和人文环境,最大限度地融合并发挥各创新要素的潜能,形成以国家整体利益为总目标的协调统一和相互支持的文化创新的体制优势,促进国家整体文化的创新和赶超能力。

  我们可以从四方面来看文化产业创新与发展方式转变这一问题。

  (一)创新提升文化竞争力

  1.文化创新成为发展方式转变的主战场。经济的背后是文化,文化是经济的驱动力。十六届四中全会第一次提出发展文化产业问题,这是一个标志性的战略起点。文化力有几大要素:一是观念形态,二是教育,三是科学技术,四是由科技转化的产品、工具和手段,五是人文精神。为什么文化力能倍增价值,就因为文化使几个要素规范化了。它的公式已不是1+1=2这么简单了,凡是文化的东西,它一定是规范的、条理的一种新的组合,不同的结构就产生不同的能量,整合这些能量就产生倍增的效应。当今世界进入了一个以精神生产为主导的历史时期,物质产品的提升离不开科学技术,离不开设计理念和人文理念,当然更离不开创新,而这些都是文化的体现。现在,各级都很关注和重视,要运用文化力来推动经济的发展。以高新产业为例,把它的技术转化为产品,就是一种文化的转换。

  文化具有传承的特性,但它需要创新,没有继承就没有创新,没有创新也没有传承,文化在本质意义上说就是一种原创。比如王选创造的激光照排系统,他的发明与祖先千百年前所创造的活字印刷术相比,应该说对当时社会的影响与辐射力都是一样的强大,所带来的文化附加值更是无限的。王选既是站在我国原有印刷术基础上的突破,同时又是利用现代科技的一种创新。这一创新对北大方正产业的提升、经济效益的拉动无疑是巨大的,而因为它所产生的伟大影响力,对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推动将不可估量。如果没有王选和北大方正的创新,我们的整个印刷信息系统将大大落后于世界,而现在我们汇入了世界潮流并走在了前列。

  在今天的信息化时代,科学技术决定了整个生产的效率、规模和商品价值的实现,用文化引导物质产品生产成为产业结构调整的主导。我国高铁建设的辉煌历程就是明证。从落后到领先,从引进到关注,而且是令美国总统奥巴马侧目。这不是物质建设那么简单,这是战略理念和创新的重大突破,是经济、政治、军事和文化价值的全面跃升。普通铁路优于普通公路,高速公路优于普通铁路,高速铁路优于高速公路,特大流量的人流、物流可在很短时间内流动,这对实现国家安全战略和应对突发事件,将带来前所未有的重大格局变化。

  我们说在经济“文化”化的同时,也要把文化“经济”化。运用办经济办产业的意识,移植到文化中来,使之形成文化产业。最显著的是广东,改革开放时期,利用强烈的商品经济意识、灵活的市场机制和传统的诚信品格,使整个经济上了一个大台阶。现在我们应该把这三大要素,运用到文化上来,推动文化产业大发展,形成新的核心竞争力。这就是文化经济化的问题。具体来说有五个通道来发展经济文化建设:第一个通道是不断地增加物质财富;第二个通道是积累文化财富;第三是经济的文化化,第四是文化经济化;第五是就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障的问题。前面四个好理解,有人问第五个通道为什么也算是文化经济呢?

  人们一直以为就业和社会保障是花钱的建设,其实不然,这不仅是民生大事,是拉近贫富差距缩短地区不平衡、体现人文精神的一个重要表现,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方面。当社会提供越来越多的工作岗位,包括从事文化的、物质生产的,即增加了社会财富,尊重了民生,尊重了以人为本,市场才能不断完善不断健全,区域的竞争力也得到了提升。

  人们原来理解的文化是作为休闲的、有钱人的、温饱解决后才考虑到的问题,其实这种观念是过时了。文化是实实在在体现在产品生产全过程中,已成为一种经济价值。比如说鳄鱼服装,做工布料款式都与其它产品没有差异,但因为它源于法国著名网球选手拉格斯特的“鳄鱼”绰号,又因其之前打入市场时质量优良的口碑,就融入了一种显示地位和身份的标志,成为一种着装文化而身价不菲。

  2.品牌创新的放大效应。品牌从本质上来讲就是一种文化。文化的创新性本质决定了品牌创新性品质。凡叫做品牌的,也一定是原创的。这两点在文化功能上很吻合。任何一个品牌如果没有文化,就不可能成为真正的品牌或好的品牌。比如可口可乐,它的品牌价值可以达到500—600亿美元,因为它是国际知名品牌,它就包含了人文指数,这种文化含量的提升,使品牌的价值不仅仅以产品本身来衡量,这500-600亿美元的价值主要体现了可口可乐工业文化和人文文化指数的凝聚。这就是经济“文化”化的一个重要表现。

  (二)创新推动文化产业升级换代

  我们列举几个产业门类加以说明。

  造型艺术产业。造型艺术在历史上是比较早甚至最早出现的艺术。按照18世纪德国著名哲学大师康德的观点,造型艺术是“或为感性的真实或为感性的假象的艺术。第一种唤做形体的艺术(雕塑),第二种是绘画。两者在空间里创造了表现观念的形象。”这一产业,由于其强烈的预见性和创新性,成为人类永恒的文化瑰宝。意大利的教堂,法国的凡尔赛宫、博物馆,埃及的金字塔,中国的万里长城、故宫、敦煌莫高窟,以及苏州的拙政园等造型艺术建筑,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和科学与艺术融合的产物。当然,也有创新不当的例子。如广州沙面不少建筑是英法古典式建筑,颇有特色。然而为了所谓“好看”、“一律”,竟给沙面许多英法式古典建筑“穿衣戴帽”,涂脂抹粉,搞得面目全非,特别是经过长久雨淋日晒之后,“穿衣戴帽”的颜色变得五颜六色,外墙斑驳,好似暗自流泪和满脸伤痕。

  文学艺术产业。狭义的文学艺术主要是表现艺术与再现艺术,包括语言艺术,如小说、散文、杂文、诗歌、报告文学、人物传记、戏剧、评书、相声和影视文学剧本等;表演艺术,如音乐、舞蹈、曲艺、小品、杂技、魔术等等;综合艺术,如戏剧、影视艺术片等。其主要特征是形象地反映和再现社会生活,如郭沫若所指出的“剪裁的自然而加以综合创造”,其所表达的意识形态是被典型化和感情化了的。这里的创新要使文艺作品成为一种导人向善的工具,并使之讲求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并行不悖,相互促进。有智者说过,当文学变成半是商品半是艺术的时候,就会繁荣鼎盛;文学在商业与艺术各半的地方,最能欣欣向荣。

  智力产业。人类正在孕育新的科技革命,我们把它命名为“科技综合体革命”。其创新的关键,是如高尔基所讲的那样:“我们应该致力于使亿万劳动人民所蕴藏的无穷尽的后备的智力获得解放的工作”。我们要实现发展方式的科学转变,进而实现中华文明期盼千年的跃进,就必须大力倡导和催发新观念、新见解、新思维、新理论、新思想,独葆自主之芬芳,建立独特的中华文化大发展机制。而这一切,智力文化产业扮演着最重要的角色。

  高新技术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与当代智力产业密不可分。它可分为两极,首要一极是其前导技术:(1)微电子技术;(2)互联网技术;(3)现代生物技术;(4)新材料技术;(5)激光技术;(6)空间技术;(7)海洋技术。再一极是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并推进其现代化。当前要把高新技术推上一个新台阶,关键是抓人才,抓核心产品。印度高新技术(特别是电脑软件技术)近年来有不少发明创造,在世界市场占有很大份额,这值得我们思考。

  传媒产业。传媒产业是沟通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信息的产业,有四大支柱:报业、图书业、出版业;广播、电影电视业;音像制品业;互联网业。英国有权威说,如果哪个国家不掌握半导体与微电子技术,那么它就会迅速加入不发达国家行列。互联网所引起的革命将是划时代的:它正在和即将刷新产业革命的速度,引起流通革命,导致信息教育革命和信息社会革命,改变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模式,推进广大企业的创新精神。我国正在充分利用这一契机,努力实现赶超。

  规范行为产业。规范行为产业是指通过道德教化和法纪强制手段规范人们行为的产业。道德教化的主要目的是提高人们思想道德素质,帮助人们分清善与恶、正与邪、忠与奸、勇与怯、公与私等等界线,培养人们善良、公正、仁爱等等道德情操,克服邪恶、贪婪、凶残等等不良道德品质。法纪制裁带有严格的强制性,只要谁违法乱纪,就会受到法纪制裁,不管他是否愿意接受。

  目前世界各国都很重视这两种约束人们行为手段的作用,努力发展相关的产业。我国道德感化产业,除了学校的德育外,还逐渐出现了道德感化所、心理咨询所等等行业。我国法纪强制产业,出现了各类律师事务所、法律咨询等等机构。但无论在数量上、质量上,上述行业都还不能满足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需要,还不能收到明显的扬善惩恶的效果。“信仰危机”、“道德危机”与冤假错案的出现,就说明了问题。发展道德感化行业和法纪制裁行业,其创新点在于,不要只重视赚钱多的文化产业,轻视无利或微利的道德、法纪产业。要充分认识道德感化产业和法纪制裁行业是“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产业,培养从事这些行业的光荣感和使命感。

  休闲保健产业。它是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快乐的产业,包括旅游休闲业、娱乐休闲业、观光休闲业和健身休闲业等等。其主要特征是蕴文化内涵于景物与观光中,体现在业余文化和业余体育中,集观赏、娱乐、休闲、雅兴和学习为一体。在旅游观光休闲活动中发思古之幽情,启智慧之灵感,增强人们对祖国的大好河山热爱之情和抒发自我的情趣。其创新点在于,实现如居里夫人所期盼的,在一种理想主义中去寻找精神力量。

  (三)创新促进价值倍增

  创新使新知识、新创意、新技术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悉和掌握,进而创造出更多的社会价值;当知识创新成为公共所有,那么就会呈几何级数递增地创造社会公共价值。

  创新需要一个良好而持久的社会环境,不能让哥白尼、布鲁诺等科技史上的悲剧在当代社会重演,尤其是在人们逐步跨入文化经济时代,更是如此。在这个时代,知识越来越享有崇高的地位。知识价值在转化成经济价值的同时,也转换为社会价值,对整个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各领域,都产生积极的影响,为创新带来了好的环境条件。我国实施“科技兴国”战略,制定相关法律,如知识产权法等,加大科技投入,这些都是很好的例证。良好而持久的外部社会环境为科技文化的不断创新大开绿灯,使创新步入良性循环,由此带来的财富像滚雪球般越滚越大。

  要使创新发扬光大,就要注重协调创新中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比如,达?芬奇的手稿,其中包含了非常多的天才的设想,证明人的创造力是非常丰富的。如果能将这些天才的创造力全部运用到经济建设中,经济的发展绝不会如此之慢。创新活动中存在个人收益和社会收益的巨大差距,这使得个人的积极性大大下降。如果产权得不到界定和保护,则创新的积极性只能靠一点零星的自发性。所以,体制机制对创新的制约影响很大。

  人类创造力是巨大的。尤其在科学发展时代,更是以人为中心的时代,人的价值在这一时代将得到突出的展现。人既是知识创新与经济运作的核心和目的,又是知识与经济的创造者和承担者。创新和知识已经在经济增长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它还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整个人类社会受制于各种悖论(选择了不好的制度)囚徒困境,因而处于低效率的状态。很多西方学者在解释现代科学之所以产生于欧洲而不是中国时,都将原因归结于大学制度和实验室制度。现代科学的特点决定了它要靠制度化、团体的努力,而不是靠一点自发的创造性。因此,大学制度和实验室制度促进了西方科学知识的创新,进而促成了西方的强盛。英国《独占法》的出台,使英国在技术创新中处于领先地位,从而使英国在世界经济长跑中领先了两个世纪左右。而长期领先的中国当时实行的是科举制度,这就将人们的创造力引离了科学知识的发明创造,使人们形成了“学而优则仕”的价值观,这种人力资源配置的错位可以解释为“李约瑟之谜”。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特殊的激励机制使我国在科学领域可以取得一些重大成果,但实用性的创新不足。改革以前及以后一段时间之内,我国的科技成果转化率一直不高,这不能不说是企业制度、市场制度等方面的原因,在制度不健全的情况下,企业出现了“不搞技改等死,搞技改找死”的局面。所以,要创新政府管理和经济文化发展模式,使政府成为营造环境和提供创新动力的主体,而不是扮演投资和生产主体的角色;使经济文化体制成为创新的推进器,使产业产品走到微笑曲线的两端,实现价值效益最大化。

  (四)创新抢占了产业链环制高点

  文化产业,是人类思维方式变革,并借助高科技、全球化和市场化力量推动的结果,是精神生产的现代形态。如前述,文化生产具有与物质生产相一致的生产四环节特征,只不过她是特殊的生产形式——人类的精神生产罢了,而且她还多了一个环节,即生产环节之前的策划设计、创造创作环节。生产方式的特殊性,即产品内容的无形化(当然,她要通过一定的物质外壳和物质载体体现出来)和表现形式的有形化,决定了寄寓其中的思想、精神要素或文化含量成为其质量、效益和能量的最重要保证,生产(制作)、流通、分配和消费成为其外在表现的载体和传播应用的媒介;其中的营销,则比物质产品更直接地体现市场实现和价值实现,而消费过程则更多、更直接地面向消费者,接受检验、裁判和选择。

  可以说,精神生产五环节比之物质生产四环节更具创新特征,更能反映人类生活的动力、活力,以及个性化需求。精神生产链环的这一特性,突显了其微笑曲线两端的功能作用。首端的创造创作(包括发端策划、研发设计、主题确定、题材构思,以及与生产制作衔接等)和末端的营销和消费,构成了精神生产链条微笑曲线的两个高端;首端决定或主导末端,而末端则反作用并影响首端。在现实实践中,两端的作用反作用、主导反主导的位置是可以互换的。在一定条件下,营销与消费决定和制约产品的创造创作。那么,如何抢占这两个制高点呢?唯有将核心资源向首末两端作科学配置倾斜,才能走到微笑曲线的两端。达此目的的制胜之道是创新自己的知名品牌。

( 《中国发展观察》2011年第8期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3粉丝

256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