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指出,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管理,明确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管理和服务员工的社会责任,推动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加强非公有制经济领域社会管理,使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发展与整体社会建设、经济发展均衡统一,关乎社会稳定、关乎民生,对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执政地位至关重要,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政治任务。
非公有制经济在增加就业、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改革开放以来,非公有制经济得到了迅猛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撑。就甘肃而言,截至2010年底,全省非公有制企业户数占到全省企业户数93%以上,职工占全省企业职工总数的60%多,生产总值占到全省40%左右。与此同时,非公有制经济在发展中,也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大多数企业规模小,管理水平较低,家族式管理比较普遍,企业发展后劲不足,竞争压力大,还面临着人才、资源、融资等方面的困难,企业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扶持政策落实不到位。许多非公有制企业注重经济效益,忽视社会责任,政治意识、法律意识还需要进一步增强。加强非公有制经济领域社会管理,就是要正视这些矛盾和问题,想办法、解难题、促和谐。
相对于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领域的社会管理相对薄弱,党建工作起步较晚,党的组织和群团组织都不够健全,覆盖面比较低。因此,必须有效利用执政资源,加强非公有制经济领域党建工作,加强社会管理,真正使非公有制经济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升自身素质上有更大作为。作为一项系统工程,社会管理必须要从思想认识入手,切实增强社会各方参与社会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责任心,努力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共享的良好局面。
首先,非公有制企业要树立政治意识。作为改革开放政策的受益者,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要自觉增强政治意识和大局意识,在发展生产、创造财富、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要、为国家经济发展贡献力量的同时,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帮助和带动周围的群众劳动致富,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作出积极贡献。其次,企业员工要树立主人翁意识。只有树立了主人翁意识,员工才会有归属感、有责任感,才能够把企业兴衰与个人发展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员工以主人翁的心态做事,保质、保量、保期地完成岗位任务,企业才有可能成为和谐企业、效率企业。再次,党组织和党员要树立责任意识。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既要支持企业发展,又要引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既要教育党员职工增强主人翁责任感,务实敬业,创先争优,又要注重维护各方合法权益,帮助职工排忧解难。最后,社会各界要树立联动意识。要牢固树立“最好的服务是最好的管理”的理念,敢于、善于、乐于与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打交道、交朋友,通过制定更加优惠的政策措施,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帮助企业破解发展中的难题。
加强和创新非公有制经济领域社会管理,要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为先,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健康发展。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服务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主线,把管理与服务有机统一起来,协调好各方利益,促进非公有制经济领域社会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具体的做法有:
一、以服务和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为根本前提,不断提升非公有制企业科学发展能力。打造登记注册准入平台,实施“增量提质”工程,提升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数量和质量,建立全省政银企联席会议制度,推进股权出资、股权出质、动产抵押、商标专用权质押等融资方式,服务非公有制企业破解融资难。打造商标战略平台,健全中国驰名商标和甘肃著名商标培育机制,设立商标战略发展基金,重奖驰名和著名商标持有人,保护商标所有人合法权益。打造监管执法维权平台,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培育一批守合同重信用、拥有驰名著名商标、党建工作示范带动力强的“三合一”企业典型,为诚信经营的企业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打造非公党建保障平台,开展以“帮助扶持企业发展,帮助推进企业党建,促进全省非公有制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为主要内容的“两帮一促”活动,帮助各类市场主体解决实际困难,培育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示范点和非公有制企业优秀党员带头人,努力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二、以服务和保障职工群众切身利益为重要切入点,不断提升非公有制企业和谐发展能力。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教育引导,引导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公益事业和慈善事业,担负起社会责任。督促企业落实安全生产措施和社会保障制度,引导职工积极为企业发展献计出力,实现企业发展与职工利益的互利双赢。引导企业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宣传和倡导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引导企业职工增强社会责任感,形成团结友爱、相互信任、协作发展的和谐氛围。
三、以服务社会和谐稳定大局为根本目标,不断提升非公有制企业健康发展能力。引导监督非公有制企业自觉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诚信为本,依法经营,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兼顾社会效益。将履行社会责任作为表彰先进的重要标准,积极培育一批履行社会责任、构建和谐企业的好典型。加大典型宣传力度,营造浓厚舆论氛围,引导非有制企业自觉加强对职工的管理和服务,不断推进非公有制经济领域社会管理创新,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理论纵横栏目经济专栏2011年07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