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经国务院原则通过,与沿海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三大增长极呈东西犄角鼎立之势。标志着成渝经济区将成为西部乃至中国的一个新的增长极,辐射带动西部地区发展的重要平台,西部地区的一个重要经济中心。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川南地区具有重要地位,宜宾是川南经济区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宜宾工业主战场的南溪,充分发挥基础、区位和交通、长江黄金水道和丰富的资源优势,对加快建设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成渝经济区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南溪凭借良好的区位优势、基础设施、工业基础以及强劲的发展态势,抢抓沿江产业带、川南经济区发展机遇聚力跨越发展,创造了一个个“南溪模式、南溪精品、南溪速度”。
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造就优良的发展环境
南溪县位于四川省南部,川、滇、黔三省结合部,地处国家重点经济区——成渝经济区沿长江发展带、成渝通道发展轴咽喉位置、川南经济区腹地,居宜宾、自贡、泸州三市品字形中心。地貌以丘陵为主,地势平坦。资源丰富,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风景秀丽。金沙江、岷江自宜宾汇合首经南溪,历来被誉为“万里长江第一县”。
(一)便捷的交通优势。南溪到成都310公里仅需三个小时,到重庆270公里仅需两个半小时,到宜宾33公里完全融入宜宾市半小时经济圈。自贡至南溪一级公路已顺利开工,宜泸高速公路贯通全境,两条省道S206线遂筠路,S307线泸盐路穿境而过。全县公路里程1,251km,内河里程63km,作为宜宾市的重要港口枢纽,已列为宜宾重点港口建设,已启动罗龙,九龙滩作业区建设。丰水期通航能力达3000吨级以上,枯水期通道航能力达1000吨级以上。已形成水、陆、空立体交通网络,便捷的交通体系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前提。
(二)丰富的能源体系。水、电、气等要素保障健全,国家电网全覆盖,现有110KV、220KV等各种变电站近10座,年供电16,500万千瓦时。天然气管道全县联网,西南油气田630毫米输气大管线经过南溪,有配气站3个,最大日供气量可达15万立方米。水力资源丰富,长江南溪段年均流量7628立方米/每秒,年均来水量为2404亿立方米,江面宽800-1200米,县城日供水能力达3万吨。丰富的能源供给为工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厚重的文化底蕴。南溪县城是一座有着1400多年悠久历史,人杰地灵的文化古城。有长江沿岸保存最完好、工艺最精湛的明代城楼“文明门”,闻名中外的“南溪豆腐干”及各种久负盛名的特色小吃、省级森林公园云台山风景区、是“水中大熊猫”白鲟的故乡。涌现出以“书法名噪遐迩,而画工尤绝”的“包体字”创造者包弼臣;五粮液鼻祖邓子均;革命家朱德和孙炳文等许多耀眼的名人。南溪教育历来是宜宾教育的名片,有南溪一中、南溪职中两所国家级示范高中、国家级职业高中。厚重的文化底蕴为工业发展增添了活力,提供了后勤保障。
二、强劲的发展态势,拓展工业领域新突破
(一)县域经济强势崛起。一是投资拉动从“弱”到“强”,2010年完成固定资产投入43.71亿元,是2000年的23.3倍,相当于2010年每半个月就能完成2000年全年的投资总量。二是工业园区从“无”到“有”,规划建设35平方公里的罗龙工业园区初具成效。目前,已入驻企业88户,投产50户,实现工业总产值73.68亿元,成为县域经济加快崛起的重要增长极。三是产业集群从“小”到“大”,精细化工、轻工、食品、医药、机械制造、新材料等六大产业集群已初步形成, 2010年精细化工实现工业总产值24.45亿元,造纸包装等轻工业实现总产值21.73亿元,食品工业完成总产值21.01亿元。全县GDP、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是10年前的5.0倍、8.5倍、5.1倍、2.8倍和2.7倍,多项指标增速跃居全省59个扩权强县试点县前十位。
(二)发展活力强劲迸发。一是市场运作彰显新活力,组建财源公司、罗龙投资公司、南溪小额贷款公司和罗龙工业园区工业投资担保公司,激活南溪资本市场,融资近12亿元建设罗龙工业园区,近5亿元建设3.5公里防洪堤、滨江景观带等基础设施。二是城乡环境展现新形象,西城开发超常推进,4.76平方公里的滨江新城初具雏形,江城品位逐步提升。宜南快速通道顺利通车,农村公路“五年规划、两年实施”,实现了村村通公路,80%的村通水泥路,全县公路通车里程是10年前的5倍。
(三)社会事业全面保障。一是实现“弱经济”到“强民生”的突破,民生工程有效推进,2010年公共投入“民生财政”达3亿元,广大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具体问题得到切实解决。二是实现“小财政”办“大教育”的跨越,成功创建为全省义务教育示范县、“全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先进县”,教育品牌进一步提升。三是实现“保稳定”向“创稳定”的转变,开创综治、维稳、群工(信访)、防邪、大调解“五位一体”工作新模式,先后荣获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模范县、省首批平安县等荣誉称号。
(四)招商引资全面提升。2010年,全县总协议引资额为109.9亿元,实际到位引资40.08亿元,同比增长41.86%,比十年前增加了85倍,全年预计完成到位资金总额41.91亿元,是十年前的10倍,其中:省外到位资金29.5亿元,同比增长121.65%,全年预计完成到位省外资金总额30.08亿元,同比增长83.04%;市外到位资金36.1亿元,同比增长60.20%,全年预计完成到位市外资金总额37.98亿元,同比增长45.08%。各项指标基本上是成倍数增长。
三、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引领工业发展新引擎
(一)大开发带动大发展。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提出,把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放在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优先位置,给予特殊政策支持。支持西部发展的税收优惠等政策继续延续,并进一步完善扶持政策,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进一步体现项目倾斜。对地处西部核心区域的南溪无疑将得到一次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享受到更多的政策优惠。综合交通网络建设。构筑连通内外的大通道,综合交通网络建设提速,将全面加强铁路、公路、民航、水运建设,扩大路网规模,提高通达能力,南溪所处长江的特殊位置,将直接在西部大开发中担当重要的水、陆交通枢纽作用,港口、码头、高速公路建设进程将加快,通江达海能力将实现质的转变,必将成为川、滇、黔结合部通江达海的首选之地。大力发展内陆开放型经济。全面推进西部地区对内对外开放,打通陆路开放国际通道,打造内陆开放型经济战略高地。南溪作为内陆经济发展的一颗明珠,将在成渝经济区建设中起到辐射作用。四大基地的建设,一是国家能源基地建设,二是建设资源深加工基地,三是建设装备制造业基地,四是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南溪轻工、生物制药、精细化工、机械装备工业、食品加工、新材料等六大产业链已基本形成;“一区四园”格局正在向发展潜力大、带动能力强的聚集区和产业基地发展,契合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为南溪争取项目和资金支持提供了前提。培育内在经济引擎,为培育内在经济引擎,在具体的税收等政策上也将给予大力的支持。对设在西部地区的鼓励类产业企业减免税收。企业从事国家重点扶持的公共基础设施项目投资经营所得,以及符合条件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所得,可依法享受企业所得税“三免三减半”优惠。南溪立足建设绿色、生态工业,严格要求节能减排,这有将在南企业赢得政策依据,为南溪招商选资提供优惠保障,将提升南溪落地项目质量。
(二)产业发展趋势。国内外产业将涌向成渝经济区,中央对区域的财税、产业等方面将出台配套政策支持,成渝经济区的产业布局、产业发展,势必会成为国家经济增长的重要一极,国内外的大企业在产业转移布局时,将更多选择成渝经济区,更多高端的产业在区域落户发展,促使区域内产业调整,提升区域产业的规模和质量,市场要素形成自由流动,最终达到川渝两地合作互赢。作为工业用地充足、后勤保障完善、发展环境优良的南溪,不啻是一次承接产业转移的大好机遇。二级城市将获得更多发展机会,成都和重庆两个特大城市之间的二级城市发展将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区域在产业布局、产业链条发展等方面,将作为一个整体发展,中间地带的二级城市在产业布局、产业提档升级等方面,资源分配将趋于合理。南溪作为西部重要二级城市宜宾的重要组团,将获得特别的优惠和获得极大的发展空间,将彻底改变川渝中间地带发展滞后的现象。
(三)对接成渝经济区,融入川南经济区,宜宾是成渝经济区和川南经济区的重要支撑,市委、市政府提出构建沿江经济带的战略构想,将围绕建设 “一枢纽、一城两中心、四基地”,借势成渝、联动川南、辐射滇黔,努力构建成渝经济区重要的商品集散地和经济走廊,建设长江上游川滇黔结合部经济强市,努力成为成渝经济区、成渝通道发展轴的重点城市。并依托城镇、工业园区和水陆交通通道,发展与港口密切相关的特色经济,进而推动区域繁荣的开放型、优先型发展区域,着力打造临港经济区。南溪是宜宾沿江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地处宜宾、泸州联系纽带中央,具有长江这一得天独厚的发展资源,在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三化联动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完全融入全市发展战略,并融入到川南经济区发展范畴。
四、抢抓机遇,凝心聚力谋发展
(一)研究政策,超前谋划发展方向。准确把握机遇,为“十二五”发展开好局、起好步,成为当前的重要任务。既要全面审视国际、国内发展形势、准确把握时代要求又要充分考虑南溪工业经济长远发展,融入比较优势、市场竞争力、效益潜能,制订出一个符合南溪县情、切合南溪实际,特色鲜明,体现出开放和合作发展理念的规划。面对成渝经济区内其它城市的竞争,要成为率先崛起者,走“自主创新”之路。二是研究国家确定成渝经济区为国家级重点经济区背景及发展方向,以及重点发展方向,宜宾在成渝经济区中的定位以及产业发展优势,深刻分析南溪目前所处的历史机遇及挑战,在发展定位、方向、措施以及战略上作一定的调整。深入实施三化联动,积极利用扩权强县资源和原有发展资源切实加强与市上、省上的对接协调,争取省、市政策支持,立足川滇黔结合部交通枢纽定位,积极融入成渝经济区。
(二)紧跟步伐,强化优势产业支撑。按照宜宾发挥资源富集、工业基础较强的优势,拓展延伸特色优势产业链,打造酒类食品基地、综合能源基地、化工轻纺基地、机械制造和建材基地、川滇黔结合部物流商贸中心战略。突出比较优势,延伸六大产业链条,实行集群发展战略。食品产业。食品产业作为我县工业经济发展的第一产业,要充分发挥豆腐干、白酒、榨菜等农产品加工产业优势,内引外联,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扩大生产规模,打造品牌,提升产品的竞争实力。生物制药产业。发挥五粮液韦西药业的龙头作用,开发新产品,抓住“7+3”产业规划大力发展现代中药的契机,延伸生物制药链条,发展现代中药,打造西南重要的制药基地。精细化工产业。充分发挥北方红光化工、红光特化、天蓝化工为龙头骨干企业的带动作用,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淘汰落后的生产设备和技术,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产品质量,做大做强企业。轻工产业。大力发展我县以造纸、包装、皮革制品为代表的轻化工业,不断进行技术、扩能改造,研发新产品,扩大生产规模,以质量和服务拓展市场。机械制造产业。加快机械制造产业项目的建设进度,尽快竣工投产,利用自主创新优势加强产品研发,不断进行技术改造,跻身行业前例。新材料产业。大力扶持达业建材公司,打开产品销路,不断扩大生产规模,成为新材料生产龙头企业,大力扶持煜森公司防火材料企业,加大投入,不断扩大生产规模。延伸产业链条,向产业上下游拓展,形成集群化发展。
(三)拓展空间,提升工业发展承载力。按照“一区四园”的定位,增强园区承载能力。一是采取乘势北扩,迅速东进策略,将基础设施建设和要素配置的重点转移到快速通道以北并督促已入驻企业达产达效;二是把工业经济的主战场放到九龙食品产业园,力争两年内投入10亿元,让食品产业园达到罗龙产业园目前发展状况。三是打造长信创业园,全力帮助丝丽雅酒业和蚕信公司完成在厂房建设,解决生产用地等,促进其适应市场需求扩产增益。四是筹划裴石轻化工业园,全力支持宜宾纸业搬迁入住,推进征地拆迁和安置房等建设,形成起步区基本承载能力。同时,积极配合相关部门解决发展用地的争取工作,突破土地瓶颈。
(四)项目引领,实施跨越发展战略。以园区为起点,带动城市经济与工业经济共同发展,紧紧瞄准全国前五百强企业,行业前二十强企业和具有发展潜力和投资前景的项目,争取引进2-3个大项目入驻南溪。认真梳理食品、精细化工等六大产业,延伸产业链,从产业链中派生包装项目。发挥南溪人脉资源优势,加大项目申报、争取力度。积极做好已签约项目选址规划、图纸审核、征地拆迁、补偿安置工作,运用各种有效方法,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保证新开工项目得以顺利实施;对超过协议约定期限迟迟不开工的项目,采取办法迅速收回土地使用权。超前做好企业投产前的各项准备工作,重点开展招工、培训活动,坚持劳动保障事务所引进一批、企业吸引一批、职业学校推荐一批等招工方式,满足企业日益增长的用工需求。坚持领导干部联系企业制度,主动了解、解决企业发展遇到的问题,热心帮助企业发展,促使已经落地的投产项目尽快步入正规。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效益。对占地多、贡献少、停产企业、闲置厂房进行嫁接、改造,对达不到投资强度的企业,限期达到投资额或限期收回土地。积极引导企业在原有的厂区内增加投资进行新厂房建设,扩大生产规模,大力提高土地利用率。
(五)招商选资,优化资源配置良性发展。以产业招商为引领,把新城招商与引进工业项目作为招商引资的重中之重。采取“引进国内大企业和扶持本土企业相结合”招商策略,坚持引进大企业大集团和引进中小企业并重、发展新兴产业与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并重、引进外部资金和激活民间资本并重、企业引进和落地建设并重,不断提高招商实效。突出园区招商、节会招商、上门招商,引进行业龙头、知名品牌、上市公司。加大宣传推介力度,拓展招商区域、产业范围。强化以企引企,以商招商,对于在招商引资中做出重要贡献的县域内企业,新建或实施技术改造扩能项目,给予优惠政策。
(六)搭建平台,打造优良投资环境。指导企业发展国家鼓励支持的产业,积极为企业家搭建政企对话、信息交流、知识更新、成就展示的平台。开展“百名机关干部进民企”搞服务活动,积极帮助企业争跑项目资金、加大科技创新,协调金融机构增加对企业的信贷投放,整合使用各类项目资金,支持工业发展。以罗龙投资公司为融资平台,加快筹建罗龙投资担保公司,拓展融资渠道,积极争取国债及政策性贷款,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工业生产。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加强劳动力培训,狠抓企业周边环境治理,支持企业发展。对新入驻的企业派出专人“副距离服务”,统筹解决企业和被征地农民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建立健全办公、统计运行分析等网络系统。修改完善各项政策,简化项目审批手续和程序,高效快捷办理各种事务。
(七)节能减排,建立绿色生态工业。建立中小企业节能减排、清洁生产、循环利用激励机制,积极开展企业低碳经济试点。加强工业污染防治工作,开展示范企业建设,促进工业污染防治由末端治理向预防为主的生产过程控制转变,探索不同类型的污染防治设施建设和运营方式。指导搞好节能减排工作,完成节能减排目标任务。把罗龙工业园区打造成为“生态、绿色”的西部一流工业园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