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以群众工作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南湖经验 应丽斋

[复制链接]
福建老秘 发表于 2011-5-28 08:44: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公文写作培训班

社会管理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创新任务千头万绪。2008年以来,嘉兴市南湖区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创新和推动社会管理,取得积极成效。3年间,信访总量连续下降,信访工作年度考核从嘉兴五县(市)两区末位跃升到全市第一,群众满意度大幅提升。南湖区以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的做法得到中央和社会的高度肯定。


让干部扑下身子到基层一线解决矛盾和问题


“如今百姓对一些领导干部批评最多的,不是业绩不突出,而是作风不扎实。”南湖区区委书记魏建明坦言,过去一些优良的传统被渐渐淡忘,干部浮在机关里,即便是村干部,随着村庄规模越来越大,各类考核评比越来越多,忙于做台账应付上级,与村民交流的机会越来越少。一些出了家门、校门就进机关门的年轻干部则有本领恐慌,见到群众会害怕,听不懂群众的话,不会处理一些棘手的群众问题。凡此种种,使干部和群众的距离越来越远。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2008年10月,南湖区全面推行“六六群众工作制”。即:在全区范围内选调600多名中层干部联系600户农村中心户,负责政策宣讲、矛盾排解、群众事务代理、法制宣传等,做到每周一次走访,每月一次民情分析。在城市社区,由66名区、街道干部联系600名社区服务员,以此构建起一条干部一一中心户(社区服务员)一一普通农户(居民)的民情民意直通链条,让干部在与农民或社区居民打交道的过程中,建立百姓和党委政府之间的良性互动。


一些干部表示,在过去两年多时间型,他们获得了终身受益的教育和锻炼。南湖区人大办公室综合科科长朱亦斌说,从机关来到基层,虽然有一定的理论素养,但缺乏与群众打交道的经验,甚至连和老百姓说话都难,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是欠缺。这两年的实践让他明白一个道理,与农民打交道要多从农民的角度想问题,用农民能够接受的方法去做事情。



朱亦斌与大桥镇洋浜村中心户朱佳斌建立联系制后,得知高速公路下有两个涵洞,是村民的必经之路,但每逢雨天积水严重,严重影响群众出行。于是协调镇、区建设局、上海沪杭高速指挥部等相关单位,在涵洞边浇上了一条 50厘米宽的水泥人行道,方便村民出行。


此外,在一次闲聊中,小朱得知村里有一位70多岁老人原是下放知青,但因档案记录模糊不清,身份一直没被确认,无法享受政策补贴,目前生活特别困难。他咨询了市人事部门,又到市档案局翻阅了上百卷卷宗,帮老人找到了在甘肃人学的原始证据及1979年的省“革委会”文件,帮助老人落实了相关政策。


在帮助村民解决点点滴滴的小事中,朱亦斌获得了村民的信任。村民表示,如今村里有什么难事、急事、烦心事都向小朱反映,因为他总能帮助解决村民反映的矛盾问题。


构筑有效的双向沟通和矛盾疏导机制


当前的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绝大多数都可以溯源到利益关系。


魏建明认为,“关键是要在社会的每一个神经末梢布下民情民意的传感器,使我们能在第一时间发现,第一现场解决矛盾和问题。”


“只有充分发动社会力量构筑有效的矛盾疏导和监测预警机制,才能提升政府处理各类矛盾和突发事件的效率与效能。”


南湖区委、区政府发动和鼓励人大代表、党代表、政协委员每月10日、20日、30日定期到选区接访,倾听民声;每名农村中心户和社区服务员联系100至150户不等的农民或社区居民,通过他们搜集民情民意;党员根据居住所在地划定责任区和服务区,发挥先锋示范引领作用……每一个群体都能在构建和谐南湖中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群众工作从单向化向立体化、多维度转变。


过去两年,南湖区通过“两代表一委员”、绿色信封、中心户、社区服务员、党员志愿者等多个管道共收集意见建议5600多条,其中通过政策解释当场疏导的有2000多条。


“近两年,我们全区的信访总量减少,这并不代表南湖区的矛盾少了,像很多地方一样,南湖眼下的快速发展不可避免伴随转型的阵痛,许多事情还不如人愿,离民众之所盼所求还有距离,基层群众出现各种牢骚、怨气也是正常的。但可喜的是我们把大量矛盾化解在第一时间、第一线了。"魏建明说,以前,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发生什么事,什么事会引起群体性纠纷,现在,一切都了然于心。


在南湖区,中心户、社区服务员、党员、两代表一委员……就像传导民情民意的端口,让群众的牢骚有人昕,怨气有地方发泄。不论置身在南湖区哪个村庄或者社区,都会听到许多发动群众服务群众的感人故事:


上门60多次,解放街道虹桥新村两户人家持续了大半年的邻里纠纷终于化解了。周边居民说“多亏社区服务员,要不是他们请来市建委专业人士找到漏水根源,两家人没法握手言和。”


一位79岁的老上访户,曾多次赴省和北京上访。去年,老人主动息访。他说“如今有事可找社区党员会客厅去说,那些接待我们的老党员会听我说,会帮我忙。”


耽搁了十多年,大桥镇花园村东洋浜组的通组达户水泥路终于开建了。村民说“多亏中心户王明珍,要不是她一趟趟上门劝,村头的农户可能至今还不同意征地呢!”


一种乐于沟通的文化环境在南湖区逐渐形成,中心户、社区服务员、两代表一委员……越来越多的普通群众担当起了凝聚社会基层内核、组织基层市民的作用。通过他们,社会各个阶层、各个群体及个体之间真正实现了诚信沟通、有序沟通、广泛沟通、充分沟通,使人们最大限度实现心心相通,心心相印。


充分调动社会力量进行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


很多社会矛盾都缘自利益的博弈,如果不能及时化解,就会越积越重,演化为不稳定因素。如何科学有效地协调利益关系,成为当前社会管理创新的一大课题。南湖区的做法是,充分动员各种社会力量构建平等的利益表达格局,积极构建融居民自治、服务与管理三位一体的管理体系。


2011年1月8日下午,市区城东路11号院落的居民自治小组聚在一起开了个小会。“前两天市区又有一小区发生火灾,因为汽车堵了消防通道,消防车开不进去。我们小区也有类似现象,必须引以为戒。”小组长朱祥龙抛出了议题。“是啊,车停在小区还有诸多不便。一是楼上东西砸下来赔不起;二是车有报警装置会叫,影响老年人休息……要不向全体居民发个意见征求表,不要在小区停车? ”副组长边大发陈述了理由。7天后,小区贴出告示“经居民表决,所有汽车都停到火车站广场……”几个月下来,所有居民都遵守共同的约定,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


城东路11号院落,是上世纪80年代落成的嘉兴铁路车务段宿舍。由于没有物业进驻,脏乱差自不消说,小偷还频频光顾,甚至连院子的两扇大铁门都在一个深夜不翼而飞。


虹桥社区居委会主任孙国英一直记着这么一件事:“11号院落里种了11 棵广玉兰,这些树种下后就没怎么修剪过,20年了,茂盛的枝叶把二楼和三楼的阳台挡了个严严实实。2∞4年的时候,住二楼的→位老大妈找我说了好多次,说树枝把他们家挡得没一点阳光,被子也没法晒,毛毛虫还会从树枝上爬到屋子里,希望社区能帮忙解决一下。”


于是,在2004年9月的一天,孙国英请党员志愿者去修剪树枝,结果被楼上的居民技诉说乱砍树木。“我别提有多憋屈了,难过了好几天。”孙国英说,“后来,干脆实行居民自治。居民想做啥事先通过居民自治小组征求大家意见,让每户居民签字,再来定夺做或不做。这一招蛮灵,像院子里化粪池淤塞问题,以前社区小组长起早贪黑上门收清理费,收缴率不到20%。现在公告一贴,80户住户79户主动上交。”


遇事都让居民发表意见,居民自治让居民在社区事务管理中从“看客”变成“主角”,南湖区的各个社区很快推广了这一做法,多种社会力量与政府形成了社会管理的合力。退休老干部、老党员也纷纷参加了社区自治委员会。


有40多年党龄的杜子鑫去年被区司法局聘为“老娘舅”,如今调解的范围已从南湖区扩展到秀洲区,每天都有市民上门寻求帮助,调解的金额从几十元到几十万元不等。“一天下来,会感到很累,但又觉得很兴奋,觉得自己是在做有益于社会的事。”


杜子鑫说,“如果把社会比作一台机器,那么我们就是润滑油,降低噪声,减少磨损;如果把社会比作人的肌体,那么我们就像益生菌,帮助消化,增进健康。”


南湖区发动群众、依靠群众从事微观管理,最大限度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同时,又让政府从琐碎事务中解脱出来,在更宏观层面配置调度资源,提高了行政效率和效能。(今日浙江2011年第6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18粉丝

1181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