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国际国内] 2011年最新国际形势及其热点问题解析 宣讲报告文稿

  [复制链接]
qhdx1 发表于 2012-3-14 19:38:05 | 显示全部楼层
 
公文写作培训班
我们都来学习一下看看看
 
chenyunfei71 发表于 2012-3-16 10:41:59 | 显示全部楼层
 
公文写作百法例讲
内容很好,学习了,对国际形势了解了很多
 
别样123 发表于 2012-4-9 22:42:07 | 显示全部楼层
 
老秘网虚拟稿费
真有参考价值,太感谢了。帮我大忙了!谢谢
 
灵溪小鱼 发表于 2012-4-11 15:46:13 | 显示全部楼层
 
专业写文章
{:soso_e100:} {:soso_e100:}
 
lg128053 发表于 2012-5-31 15:55:58 | 显示全部楼层
 
想看啊让我完整的看下啊
 
羽时俱进 发表于 2018-3-21 11:34:05 | 显示全部楼层
 
一、
  无论从国际发展形势,还是从国内发展趋势,中国经济正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合理、结构更优化、质量更科学的阶段演进,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历史时期。
  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概念。2014年北京APEC峰会期间,习总书记又对经济发展新常态内涵做了阐述。
  在2014年12月9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描述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九个主要趋势和特征:
  从消费需求看,模仿型排浪式消费阶段基本结束,个性化、多样化消费逐渐成为主流;从投资需求看,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投资机会正大量涌现;从出口和国际收支看,我国低成本比较优势发生了转化,高水平引进来、大规模走出去同步发生;从生产能力和产业组织方式看,新兴产业、服务业、小微企业作用凸显,生产小型化、智能化、专业化,将成为产业组织新特征;从生产要素相对优势看,人口老龄化日趋发展,农业富余人口减少,要素规模驱动力减弱,经济增长将更多依靠人力资本质量和技术进步;从市场竞争看,逐步转向质量型、差异化为主的竞争;从资源环境约束看,环境承载能力已达到或接近上限,必须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方式;从经济风险积累和化解看,经济风险总体可控,但是化解以高杠杆和泡沫化为主要特征的风险将持续一段时间;从资源配置模式和宏观调控方式看,既要探索全面化解产能过剩的办法,又要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探索未来产业发展的途径。
  经济发展新常态,是相对于旧常态、非常态而言的。从经济运行实际情况看,2008年之前,我国经济主要是以出口拉动的增长模式。2009年开始,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切换到投资拉动型增长模式。2013年后,步入新常态阶段。
  经济发展新常态,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审时度势、深入总结、综合研究做出的重大战略判断,充分展示了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和处变不惊的决策定力。
  经济发展新常态一系列趋势性、转折性的深刻变化,是不是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从经济增速看,高速增长可能难以持续,中高速增长将渐为新常态。针对这一变化,必须破除“GDP崇拜”、“速度情结”和“换挡焦虑”, 痛下决心,壮士断腕,催动经济驶入持续平稳健康发展的轨道。
  从增长动力看,投资和要素投入拉动明显减弱,以消费和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为主的多元拉动将渐为新常态。面对这一变化,必须更好统筹投资、消费和出口三驾马车,更加注重通过制度变革、结构升级和创新驱动,来打破供给瓶颈,多点发力,多向培育,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
  从产业结构看,传统产业格局正加快打破,三产融合、高端高质、信息化引领的发展将渐为新常态。应对这些变化,必须坚定不移走好转型升级之路,更加注重融合发展、高端发展、协调发展,全面提升产业层次和水平。
  从发展方式看,粗放型、外延式增长已抵“天花板”,集约型、内涵式发展将渐为新常态。顺应这个变化,更加要求我们必须转方式、提质量、增效益,加大节能降耗减排环保力度,从规模速度粗放型发展持续转向质量效益集约型。
  从竞争格局看,单打独斗的发展已非常受限,抱团发展、联动发展、互利发展将渐为新常态。这一变化趋势,要求我们进一步落实好省委“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更加注重加强与周边城市的优势互补、深度合作、抱团发展,更好发挥示范引领辐射带动作用。
  从管控风险看,各类隐性风险已逐步显现,防范和化解风险将渐为新常态。面对环境变化,必须始终站高望远,保持警醒,更加注重风险防控,坚决避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牢牢守住经济发展的“底线”。
  在新常态背景下,经济发展的思路、模式、途径、手段、举措、方式、保障,正迈向更高级、更合理、更科学的新阶段。认清和顺应变化,是做好新常态下经济工作的前提。认识正确了,就像坐电梯;认识错位了,就像爬楼梯。孰优孰劣,就立见高下啦!
  二、
  经济发展新常态,没有改变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判断,没有改变我国经济发展总体向好的基本面。新常态,是不是可以表述为“六个常态”?
  新常态是一种“时常态”。 如今,中国发展面临经济放缓、消化产能过剩任务繁重、内生动力不足困难,宏观调控的难度进一步加大。这是时代发展到今天的必然结果,也是必经的历史阶段。新常态下,企业的日子不好过了、传统的手段不好用了、经济增速慢下来了。从边际效应理论考量,这是到达一定阶段,经济杠杆的作用则会逐步弱化。准确把握新政策,弄清政策最鼓励做什么、群众最希望做什么,在增量扩容中形成新的增长点,在扶优培强中延伸产业链,在创造革新中提高劳动生产率。这是时代的新要求。
  新常态是一种“正常态”。 习近平总书记以新常态描述中国经济发展特征,对“下一个十年”政策方向做出战略判断。这是对改革开放30多年经济发展的系统总结,是对中国经济进入新阶段后的准确定位。从2010年中国经济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之后,中国经济增长下行压力比较大,过去30多年高速增长累积的问题逐步凸显,经济发展出现不同于以往的特征,步入了新的正常状态。正常状态,就是经济学所说的潜在增长率的概念。不少机构研究表明,中国潜在增长率7%~9%,这是一种正常状态。
  新常态是一种“优常态”。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是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三大显著特点。经济增速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结构优化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的深度调整,增长动力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是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反映。我们必须把握经济发展规律,保持稳增长和调结构之间平衡,实现以提高劳动生产率、投资回报率、资源配置率为支撑的质量高、效益好的发展。“优常态”,是坚持思想转变、经济转型同步,创新创意、开放开发并举,全力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新常态是一种“实常态”。就是妥善处理好稳中求进与转型升级的耦合关系,树立稳增长与调结构平衡发展理念,稳中有进,进中有转,做到速度与效益两不误、实干与实效两促进。新常态下,经济发展不光是总量问题、产业问题、结构问题,更有转换问题、协同问题、实效问题。必须正确认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特征和要求,正确认识经济发展的现状与趋势,正确认识今年经济增长的支撑和可能,做到观念上适应、认识上到位、方法上对路、工作上得力,牢牢掌握经济发展主动权,构建持续前行的经济生态。
  新常态是一种“活常态”。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意味着经济发展的增长目标,将不是简单的速度预期,而是区间化的增长概念,而且目标也更加灵活、更加多元。实现区间化的增长概念、多元化的目标、均衡化的发展模式,我们需要认真思考研究。围绕产品高端化、制造智能化、发展集约化、产业绿色化发展方向,坚持以更活的市场、更实的创新、更宽的政策,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四新”发展,鼓足勇气,铆足干劲,奋力保持经济平稳快速增长,努力实现后发赶超。这是适应新常态的必然要求。
  新常态是一种“理常态”。从过去的高速增长,到今天的新常态,中国经济转入“另一个轨道”。这是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是一种理性、理智的判断。目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增长动力转换较慢,稳增长任务仍然艰巨;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还处于爬坡越坎阶段,产业层次整体不高的局面亟待改变;深化改革后翘效应尚需时日。对此,必须采用正当恰当的措施,重回发展正道,推进遵循经济规律的科学发展、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遵循社会规律的包容性发展。
  三、
  新常态孕育新机会。在经济发展新常态背后,有经济结构的优化,有增长动力的切换,有现代元素的增多,有法制建设的保障,有制度环境的改善。机会,依然很多很好。
  “一带一路”战略的机会。从2013年起,党中央英明果断做出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打通联接东亚、西亚、南亚和欧洲的交通运输大通道,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网络状的对外开放系统。“一带一路”战略,是一个大手笔,是普惠制的,交汇点也好,支撑点也好,外围点也好,都将直接或间接得到实惠,大大缩短时空距离,深化交通区位经济优势,有利于扩大对外开放,积极拓展发展空间。重大机遇相互叠加,十分难得。我们要认识机遇,抢抓机遇,激活机遇,用好机遇,争取更大更多更好的作为。
  信息技术变革的机会。如今,在我国,移动互联和大数据不仅给生产经营带来了巨大变化,也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了巨大的变化。现在,有关部门数据表明,我国手机用量达到了14亿多部,是全世界最多的,也是世界其他国家不能比的。据测算,我国2015年移动支付的交易规模将超过1.5万亿元,以后每年仍将大幅增加。如果加上云计算、搜索引擎、移动终端、3D打印的普及,一个大数据时代扑面而来,将给产业的发展带来一次根本性变革。
  新型城镇化推进的机会。中央城镇化会议提出新型城镇化概念,也就是“人的城镇化”。农民工到城里打工,本质上还是农民,这不叫城镇化。真正的城镇化,是已在城里的农民工,先要变成城里人,户籍要变;再是,同城里人一样,要享受文化、教育、医疗、养老和服务等城里人享受的一切。这个巨大变化,将带来很多机会。据测算,一个农民工进城,政府投资约10万元。当前大约有3亿农民工,投资总额可想而知。新型城镇化,乃是今后发展的强大推动力。
  服务业跨越发展的机会。改革开放30多年,先是农业活力迸发,再是工业超过了农业。最近几年,又发生了很多变化,最值得称道的是服务业。服务业占经济总量的比例,发达国家平均是在70%,全世界平均在60%。2013年我国服务业增加值,首次超过了工业增加值,服务业成了中国第一大就业主体,吸纳就业人数超过了制造业,目前,也可称为第一大经济主体。按照这一趋势,未来几年里,第三产业占GDP比重将要达到50%,等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之和。伴随着第三产业的发展,发展活力必将进一步凸显。
  中西部地区崛起的机会。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伴随着人口红利减少以及其他因素,中西部发展机遇大了,近几年,经济增速一般超过东部沿海。中西部和东部刚刚改革开放时,基础完全不一样,交通四通八达,更重要的是思想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改革开放力度大大增强。今天,中西部地区的崛起,有了好的根基,完全可以不需要东部快速发展那么长时间。中西部崛起,还有一个特殊优势,就是“城市经营成本指数”,即在不同的城市投资企业、经营服务,成本是不一样的。毕竟,绘制一个宏伟蓝图,在一张白纸或者涂描不多的地方,比在密密麻麻的地方容易得多呀。
  企业走出去的机会。我国这几年已经成为净资本输出的国家。“走出去”有很多挑战,法律、制度、贸易封锁、融资难、文化差异等等,但从主流上看,中国企业“走出去”,现在是一个好时机。欧美国家现在主动招商引资,特别是美国认为,由“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不允许再发生,因此又开始再工业化过程。另外,欧洲国家也积极欢迎中国企业到他们那里投资,有一些国家还给予减免税优惠。
  社会事业发展的机会。社会事业,既是事业,又是产业。社会主义社会,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全面发展的社会。综合国力,一般由经济实力、政治实力、军事实力、外交实力、文化实力等方面的力量组成。社会事业,是综合国力的一部分。大力推进社会事业,建设发展先进文化,以全面的、辨证的、联系的眼光,善待发展中的社会,以坚定的信念、强大的力度、无比的自信,大力推进社会事业建设,既是为了公益事业发展,更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内涵。
  新兴业态加快推进的机会。现在,由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很多新的业态涌现出来,五花八门,应有尽有,有的是对传统产业的颠覆。比如,基于产业链、工业链的延伸和细分的业态,包括服务外包、服务配套、配件研发、商贸、物流,都为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又如,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服务平台,社交网络平台,像博客、微博、微信、交友;即时通信类,像上哪儿吃饭、买什么东西、到哪里去游玩,等等。这些,与过去完全不一样,都有宽阔的舞台。
  四、
  思路最为重要,也要积极探索。适应新常态,关键要探索确立新思路。必须坚持微调与预调常态化,发展速度区间值要不断探索;必须打破调控与被调控两分法,将改革与调整贯彻到底;必须重视结构性问题,运用经济杠杆,探索建立新的监管框架;必须在调控中注重定向调控,瞄准突出问题,确定靶点,精准、及时、适度;必须强化系统治理,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社会政策要兜底。思路,一次受挫后,再换试一次。如果还是不行,就要另辟蹊径了。
  探索确立中央决策紧跟深跟的思路。经济发展新常态,是重要的思维创新。要全面认识和准确把握丰富内涵,把认识统一到中央战略部署上来。过去,衡量地方的发展,增长速度快、生产总值高,是最重要的判断标准。在新常态下,我们要的是更高水平、更好质量、更有效益的可持续发展。只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内,就应该保持一颗平常心。过去强调稳增长,往往采用扩投资,习惯于铺摊子、上项目,但是治标不治本。新常态下,把稳增长更多依靠释放改革红利、激发市场活力,把更多心思和精力放在提高质量效益上。
  探索确立梯次推进经济规律的思路。在新常态下,创新驱动将占据经济增长的核心位置,成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破解经济发展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和活力的根本措施。鉴于此,找准比较优势,确定发力点,避免同质化竞争,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创新体系,让人才、资金、项目活力竞相迸发。当前,世界科技创新和产业革命正在孕育突破之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布局,谁看得远、抓得住,哪个地方就会在新一轮竞争中占得先机。抓住用好重大契机,加快培育新兴产业,构建现代经济体系,让“树苗长成大树”。这既是遵循经济发展大规律,又是适应经济新常态。很重要!
  探索改革发展不断演进的思路。在新常态下,谋划改革发展,要求我们既要吃透中央精神,领会改革战略意图,保证改革不走样,又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创造微观搞活的小气候,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在发展方面,在保证质量效益前提下,坚持发展第一要务,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发展快一点,为服务全国大局之“稳”做出更多贡献。改革方面,要推动改革顶层设计和基层创造良性互动,赋予地方改革试验权,鼓励不同区域差异化试点。只有这样,改革才有源头活水,发展就能沿着正确道路划桨前行。
  探索确立基层干部群众摸索的思路。中国经济进入了新常态,但各地发展极不平衡,差异很大。因此,主动适应新常态,既要强调同一性,也要尊重差异性;既要注重顶层设计,又要注重底层突破;既要同中央决策部署保持高度一致,又要积极鼓励各地根据实际,确定发展目标,开拓进取,主动作为,大胆突破。各个地方基础、条件、情况不一样,不同区域,经济增长率、结构调整空间和创新发展驱动力不尽一致,不可能要求各地整齐划一、齐步迈进。有的地方发展目标可以高一些,有的地方就可能会低一些。
  五、
  经济结构雷同化、经济增长起伏化、经济方式单元化、经济发展常态化,催促着我们对经济工作的思考,聚焦更理性、更科学、更有效方向,采用综合措施,走好新常态下发展新路子。新常态,决不是不要经济速度了,决不能片面理解为增速下降,决不可把增速下滑作为无所作为的挡箭牌。必须牢记经济建设中心,用心用力,久久为功,善做善成。
  推进结构转型。无论是经济科学发展,还是结构调整优化,或是发展动力转化,新常态下的结构重组、产业升级、产城互动机遇多多。要通过创新技术、产品和商业模式,激活产业消费,提振内需;通过摒弃数量扩张和价格竞争,逐步转向质量型、差异化发展,形成独特竞争力;通过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绿色产业,替代相对饱和的传统产业,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与后劲;通过打破行政藩篱,整合优势资源,促成区域有效合作。适应新常态,必须观念上转变,认识上到位,工作上得力,措施上有效,服务上优质,努力使经济发展转到做大总量、做精增量、做好质量、做优效益上来。
  构建产业集群。产业集群发展是现代经济的显著特点。要围绕经济新常态,搞好产业集聚规划,明确产业定位,推动主业发展、特色发展、错位发展,努力形成以创新型企业为主体、以创新组织网络和商业模式为依托的产业集群。要围绕产业链延伸,把培育主导产业作为重大任务,搭建载体,用好平台,大力引进带动性强的龙头项目,强力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打造高端产业集群。要把服务业作为战略增长点、作为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作为转型升级的抓手来培育,推动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生活性服务业与社会事业融合发展,把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
  融入“一带一路”。开放与发展是一对孪生兄弟。对外开放度不高,投资合作领域不够宽,“走出去”主体实力不强,是开放的主要问题。必须大力实施开放带动主战略,顺应“一带一路”发展,向东对接发达地方,向西融入西部开发,大力推进招商引资,以新一轮“开放红利”稳固“经济全球化红利”。注重引资数量与质量并举,鼓励企业走出去,构建国际营销网络,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借鉴外地经验,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贸易自由投资为方向,推出负面清单,加快形成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制度,完善大通关体系,提高更便利服务水平。
本帖隐藏的内容

  加快城镇建设。据世界银行测算,我国城镇化水平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可以带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5个百分点。根据城镇化发展规律,当城镇化水平达到一定数据时,人口转移型城镇化将被结构转换型城镇化取代,成为城镇化主流。加快推进城镇化,潜力巨大,作用非凡,意义深远。必须把城镇化最大潜力与改革最大红利结合起来,形成叠加效应。要继续推进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着力提升城市品位,提高核心竞争力,扩大对外美誉度。持续加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建设,依托县城和县域中心镇,推进人口集中、产业集聚、土地集约。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依据经济发展水平和特点,选择合适的新型城镇化模式,促进政府与民众互利共赢,让农民过上同市民一样待遇的生活。
  做优现代农业。今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了诸多新理念、新举措、新业态,必须抓好贯彻落实,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要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把现代产业发展理念和组织方式引入农业,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大力发展生物育种、智能农业、农机装备产业,抓好加工、流通环节工作,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推进集群式发展,做大做强现代农业。健全金融支农制度,推进农村土地确权和流转,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发展,积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让农民从产业链增值中获取更多利益。落实惠农强农政策,让更多的人享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的同时,探索农业集成发展、集约发展、集聚发展的途径。
  全面深化改革。改革是一场深刻的革命。面对难啃的“硬骨头”、棘手的“硬任务”,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精准对接政策,精深谋划措施,精确制导推进,以改革增强发展动力、提高质量效益。要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减少审批事项,建立统一行政办事大厅,切实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加快推进政府权力、责任清单制度建设,探索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追究制。推动核心骨干企业股份制改革,打造一批混合所有制企业,深化国企内部改革,建立现代企业薪酬分配制度,探索推行员工股权激励制度。推动要素市场改革,完善交易市场体系,努力实现效益最大、效率最优、效果最佳。
  着力创新驱动。创新是时代的召唤,是最优的举措。要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管理创新,与工业、农业、商业的实际需要相结合,推动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引进或共建一批科技孵化中心,促进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强创新战略联盟建设,深化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尽快形成现实生产力。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实施重大科技专项,激活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网络经济,注重把创新成果变成实实在在的产业活动,逐步推动“制造”向“创造”转变。
  优化要素保障。充裕的要素,是推进科学发展的前提。要切实抓好土地供应,强化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意识,加大依法收回闲置土地力度,全力挖潜土地,盘活存量土地,对现有零散土地整合、置换,拓展用地空间。千方百计筹措资金,深化政银企合作,激励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做好融资平台建设,化解金融风险,帮助解决融资难问题,鼓励企业把资金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想方设法提升人力资源素质,加大对劳动者技能培训,维护好合法权益,搞好优质服务,延长人才的倍增效应,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保证。
  完善发展环境。环境就是生产力。要制定完善科技成果处置权和收益权、科技人员股权激励措施,探索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有效机制,构建富有活力的创新生态系统。推动科技与金融紧密结合,做大做强创业投资基金,大力扶持初创期企业发展。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和放大作用,改善融资服务环境,更好地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民众创造。加快创新人才引进和培养,以人才带项目、带资金、带创新,建立健全人才“绿色通道”,构建覆盖全过程政策扶持体系。对外来投资者,要在居住、工作、就医、子女就学方面,提供便利,创造环境,推进服务,释放环境红利。
  重视改善民生。检验一切工作成效,最终要看人民是否受惠、百姓是否满意、生活是否改善。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统筹推进各项事业发展,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问题。要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提升统筹层次和保障水平,让广大群众得到更多实惠。要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提高中低收入居民收入,促进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大力促进就业创业,开辟就业岗位,促进小微企业、民营经济快速发展,以创业带就业,以培训促就业,以项目增就业。把增强城市服务功能作为重要抓手,大力发展物联网服务模式,培育新的消费点,努力增加公共服务投资,筑建优质便捷服务体系。
  六、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在经济发展新常态面前,各级党员干部必须深化认识,加深理解,切实做到政治坚定、信仰坚定、行动坚定。在正确判断中,采用正确方法,做好正确事情,逢山开路,遇水架桥。这才是最重要的。
  注重提升能力。成败的根本原因,不在别人,而在自己。而能力是决定成败的重要元素。能力的提升,主要是知识的、经验的、智慧的积累。知识的积累靠阅读,读书是天下第一等好事,要根据岗位需要,以政治性知识、业务性知识、补充性知识、前沿性知识为主要内容,致力打造学习型个人。经验的提升靠实践,针对本职工作难题,深入调研,厘清思路,提出对策,积淀经验,不断在实践中增长才干。智慧的积累在创新,人民群众是智慧的源泉,蕴藏着真知灼见。必须深入群众中去,与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聆听呼声,倾听意见,坚持用开放思维解决问题,善于用创新理念破解疑难。
  注重依法办事。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描绘了全面依法治国的宏伟蓝图。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是应有之义。在很多单位的职责中,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负责某某法律法规的制定和落实。这充分说明了法律的重要性。如今,在向法治社会过渡中,如果不懂法,开展工作就会被动,推进工作就会盲目,完成工作就会很难。只有懂法、讲法、依法,我们的工作就有根,就能经受住时间和历史的考验,才能把好事办实、实事办好。在新的形势下,一定要深入学习法律,树立法治思维,强化法治约束,尊重法律权威,严格依法办事,想问题、做决策、办事情,遵守法律、纪律、制度,自觉按法律规定推动工作。
  注重制度建设。没有制度不行,制度有缺陷也不行,制度执行不力更不行。在经济新常态下,制度的订立和实施,显得更加重要。在一些单位,室外的橱窗、室内的会议、办公室,张贴或者悬挂着各种规章制度。一些地方和单位经济长期徘徊,重点工作上不去,群众关系紧张,等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制度执行不力、落实不够。必须筑牢规则理念,以改革创新精神,善于把成功经验提炼为制度,形成简便易行务实管用的体系。坚持把执行和维护制度视为基本职责,自觉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增强“制度畏惧”感,严格按制度办事,制度面前人人平等,规章之下没有例外。
  注重责任担当。时代责任与使命担当并蒂而生。眼下,中央大政方针业已明确,关键是狠抓落实、善抓落实、能够落实。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没有休止符。要深化攻坚意识,凝聚精气神,既要胆大,又要心细,大力营造肯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浓厚氛围。要深化担当意识,笃定强烈的责任感,敢于负责,敢于担当,敢于争先,聚焦重点,持续发力,锲而不舍,发挥更好作用。要深化落实意识,一切用行动说话,一切用作为来体现,一切用实效来检验。要特别牢记:这水平那水平,不落实就没水平。一个下级做好工作,就是对上级的最大支持;一个部门做好工作,就是对全局的最大支持;一个地方做好工作,就是对上级单位的最大支持。
  经济发展新常态,是一座指示仪,引领着社会行进。精彩一直在前方。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以坚定无比的信心,以时不我待的精神,以筚路蓝缕的作为,朝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迈出铿锵有力步伐!(文章作者:中共商丘市委副秘书长、市委办公室主任 吴金山)
 
hns1922506822 发表于 2018-5-31 20:59:22 | 显示全部楼层
 
讲的很好,分析很透,学习之后能够通过现象看清事物的本质
 
hns1922506822 发表于 2018-5-31 21:02:01 | 显示全部楼层
 
讲的很好,如果能够很完整的看完就更好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24粉丝

2229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