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满地菜园、鱼塘的城郊结合部,曾是杭州人眼中的江干印象。但随着“城市东扩、沿江开发”战略部署的深入,江干区成为了杭州“决战东部”的主战场。江干区的城市化进程,是从“菜地变成CBD、鱼塘变成大会堂、城郊区变成中心区”的过程,这个过程,既体现了江干的城市发展特点,又是改革以来城郊结合部加快城镇化进程中的一个典型,从中蕴含着城市化发展的基本规律。当前宜宾正在倾力建设长江上游川滇黔结合部经济强市,打造四川新的增长极。结合江干的经验,从现代市场的视角,笔者就宜宾的城市建设提一些粗浅的看法和建议。
一、以构建大城市为平台,建设大市场,推进城市大发展
城市是市场经济的载体,大城市就是大的经济中心,就是大市场,市场经济实质上就是城市经济。经验表明:哪里城市发展快,哪里的市场就发展得更成熟,经济就更繁荣。义乌是一个市场与城市共同演绎的传奇。有人说,义乌因市场而繁荣,没有中国小商品城的崛起,就没有义乌的今天。的确,从集贸、批发到会展,义乌市场业态的每一轮跨越都伴随着城市的变迁,而城市的扩张又给市场发展创造了新的空间。义乌城市与市场互动发展,相互促进的实践带给我们很多启示,给正在建设百万人口大城市的宜宾提供了宝贵经验。宜宾不乏构建大市场的基础和条件,历史上被称为“西南半壁”,其实质就是一个商贸中心。宜宾当前正处于城市化加快发展时期,并且拥有“五粮液”为代表的现代产业优势,以构建大城市为平台,带动大市场建设,进而推进城市大发展,是顺应市场规律的必然选择。
(一)在打造“中国酒都”城市名片上做文章。丝绸和女装是杭州的比较优势,是杭州的城市特色。近年来,全市丝绸和女装产业年销售收入超过2百亿元,带动从业人数达到20万人。杭州丝绸特色街年成交额达25亿元。“丝绸之府、女装之都”对城市来说意味着比较优势、竞争优势和产业特色,是杭州推进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对市民来说,意味着时尚健康、文化生活、艺术修养、科技素质;对中外游客来说,意味着“生活品质之城”,它们中的很多行业服务项目都是特殊的旅游产品,可以说,“丝绸之府、女装之都”的行业品牌已经成为推进城市发展的城市品牌。宜宾具有中国食品饮料业第一品牌的五粮液旗舰领航,是当之无愧的“中国酒都”。但其产业发展的潜力、产业品牌的影响力及其在推进城市发展的价值还未足够释放,五粮液及白酒产业与宜宾城市发展相融互动方面还大有文章可做。宜宾白酒质量为业界所称道,但大量的优质基酒成为其他品牌酒的原料,因此可将五粮液巨大的品牌价值延伸,成立多赢局面的股份公司,将品质优势转化为品牌优势及经济优势。以“十里酒城”为依托,优化江北城区的空间布局,建设集生产、研发、贸易、会展、旅游等一体化综合性的商业平台,充分彰显中国酒都的风采和魅力。
(二)在加快建设商务区和特色街区上下功夫。江干区确立了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体,以楼宇经济为主要载体,大集团、大优秀企业的群体为支撑的主体结构,先后出台了《江干区产业空间布局规划》、《关于大力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快构筑中心区产业体系的若干政策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在规划中突出产业功能集聚区块,充分发挥大项目的拉动效应。目前,钱江新城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庆春广场商业中心、省大学科技园、四季青服装交易中心、名车长廊、丁桥特色工业区块等产业集聚区块已基本形成,初步实现了由“区位中心区”向“功能中心区”的转变。宜宾在推进城市发展进程中,应充分考虑产业发展,通过制定产业规划,将产业发展与总的发展纲要、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有机结合和统一起来,依托大项目建设做好引进和培育文章,带动业态和结构调整,从而加快建设与百万人口城市发展相适应的功能定位明确的专业商务区和特色街区,使专业商务区和特色街区成为城市的核心和“名片”,成为提升城市品质和竞争力的重要载体。
(三)在提升专业市场辐射力上求突破。江干区过去长期处于城郊结合部,从区位来说适合搞市场,经过二十多年的稳步发展,到2009年底已拥有专业市场61家,约占杭州主城区的四分之一,年成交总额突破三百亿元。针对专业市场发展存在的安全隐患、违规搭建等问题,区上从今年起对专业市场实施以关闭、搬迁、就地改造和集聚为主要内容的“提升改造”三年行动计划,对新建的市场,按照“总部化市场、楼宇化市场、商场化市场、现代化市场”的标准来建设。目前,宜宾市场建设正处于成长期,城区范围内已形成了一定规模的专业市场8个,农贸市场46个,但由于与东部发展的阶段不同,总的来说,我们的市场还存在规模小、功能单一、集聚效应和带动效应不够等问题。可借鉴江干区经验,对于已形成的专业市场和农贸市场按照“提升安全性,完善合法性,规范合规性(标志是土地证、房产证、消防证三证齐全)”进行整合改造;对于新建的专业市场,结合公路沿线、水运、航空走向、主要商品来源和辐射范围来布局,比如机电汽配钢材城、五金机电汽配城、家电商贸城、农产品批发市场等,在用地、规划、建筑安全等方面确保规范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其向商场化方向、向网上交易模式发展;对于规划建设的白沙专业市场园区可借鉴江干区打造四季青大型商品交易中心(共计200万平方米,功能为时尚发布、产品展示、交易结算、休闲购物)的经验,有序推进软硬件环境建设、布局定位调整,打造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专业市场群体。
二、以构筑大产业为载体,推进转型升级,支撑城市大发展
经济因素在整个城市发展中始终起着至关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影响着城市发展的其它各个方面。城市经济由产业体系构成,一个城市如果脱离产业发展,就可能成为“泡沫城市”,就会丧失核心竞争力。所以,现在许多国内外城市都将城市作为产业来经营,经营城市的重点就是加快产业发展。具体说来,制造业的发展对城市化的影响是量的变化,其带来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数目的增多,城市人口的增加;服务业发展对城市化的影响是质的改变,对丰富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形象,促进城市软硬件的完善和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前宜宾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发展的关键时期,构建强大产业体系,推进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既是应对城市化挑战的必然选择,又是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的必然要求。
(一)围绕做强工业,培育发展新兴产业。目前杭州产业结构呈现出“三二一”的态势表明,杭州已步入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后工业化时代。而对于现在正处于工业化中期的宜宾来说,工业仍是未来较长时期内经济发展的主导。应继续深入推进工业强市战略,在进一步巩固和提升优势产业的基础上,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并把产业转型升级贯穿其中。杭州市在实施好“十大传统产业调整振兴行动”的同时,把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产业转型升级的突破口,以新能源、新材料、物联网、生物产业、信息产业和涉海产业为重点,制定新兴产业行动计划。比如,江干区进一步完善和提升了东方电子商务园核心区功能,带动其所在的江干科技经济园区的传统制造企业销售方式的转变,使电子商务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同时注重与园区周边专业市场联动对接,使电子商务辐射运用其中,发挥东方电子商务园对园区周边专业市场的电子商务平台支撑作用,进而推动其销售方式的转变,使市场销售线上、线下融合互动,带动传统专业市场的提升。目前,宜宾市新兴产业初现端倪,应当注重从规划到基地、到园区、到研发平台、到企业、到项目、到政策逐项抓落实,引导新兴产业链形成特色,打造成先进制造业的亮点,走产业高端化发展道路。
(二)围绕做活服务业,催生发展楼宇经济。高度发达的服务业是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和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江干区今年确立了以“2+8”为格局(两大核心,八大重点)的10个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三年计划,出台了《现代服务业集聚区项目引导资金管理使用办法(暂行)》,由区财政预算每年安排5000万元资金,对重点领域和新兴产业进行培育扶持,努力实现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66%提高到72%。江干区服务业发展的亮点之一是楼宇经济,其主要内容包括总部经济、金融经济、创意经济和中介经济。楼宇经济以商务楼及功能性板块区域为主要载体,通过开发、出租、售卖等多种形式引进企业,通过招商、留商发展地方经济,是体现集约型、高密度性特点的房地产业与现代服务业高度融合的一种新型经济形态。2009年,江干区税收收入上亿元的楼宇有三幢,上千万元的有10多幢。从税收角度看,称得上“一幢楼相当于一条街”、“一幢楼相当于一个工业园区”。到今年底,全区将有50多幢楼竣工,新增面积500万平方米,相当于杭州老城区楼宇存量总数。江干区在发展楼宇经济上紧紧抓住了建设、招商、政策、服务四个环节。一是建设拉动。编制了产业发展空间布局规划,明确各区块发展业态,实现错位发展,同时注意引导建设一些标志性写字楼以形成特色。二是招商带动。重点瞄准省内总部不在杭州的全国民营500强的企业集团,确定重点招商对象,街镇、部门围绕资源及项目开展敲门招商;利用民间组织、中介机构、物管公司,做好委托招商,推动浙商回归。三是坚持政策调动。对重点楼宇经济实行“一幢一策”,对重点项目实行“一企一策”,充分调动开发商、业主、物管和入驻企业的积极性。四是坚持服务推动。建立从区领导、到部门、到街镇、到村社的服务体系,扎实开展企业服务月、楼宇经济服务月活动,深化代办员制度。目前,宜宾城市化进程加快推进,城市发展对服务业提出了新的内在需求,同时,随着川滇黔结合部经济强市建设的强力推进,全市已为发展楼宇经济形成了良好的基础条件、优越的综合环境和潜在的市场需求,楼宇经济即将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生力军”。这就需要我们在抓好全市现有楼宇普查的基础上,学习江干区的做法,以发挥楼宇经济对扩大经济总量的拉动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