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关干部深入基层检查指导工作,既是本级职责所系,也促进工作更好落实的有效手段。然而,在现实工作中,往往一些机关干部下基层的次数、做事情的件数都不少,反而得不到基层的认可,究其原因,往往与作风不实、能力不及能挂起钩。笔者感到,机关干部提高检查指导基层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需要做好“三种人”:
做“谋臣”。领导机关处于高位,平时下基层检查得到的情况,往往成为评价基层单位工作绩效的一个重要参考,甚至有时还是决定因素,致使基层对上级机关往往怀有较强的敬畏心理,既希望领导机关能够亲临一线,查实情帮解困,实施有效指导,让上面认可本单位的工作,但又怕纷繁的工作中有弱点和问题曝露,而被领导批评和否定。为此,一些基层单位便设法给前来检查指导的领导和机关干部常“好戏”:有的教育单位人员统一思想,统一口径,为维护“集体荣誉”而隐藏问题和不足;有的突击补台帐,做“面子工程”;还有的通过找熟人、摆水果等,拉近跟上面的关系,等等。倘若领导和机关干部下去只是走走看看,问问转转,翻翻本本,听听汇报,只能看到“花”,而见不到“刺”,最后只能在不真实的基础上形成对基层单位的认识和评价。因此,领导机关下基层必须扎实作风,善当“谋臣”,不做“钦差”,不能走马观花,浮于表面,要既听到、问到,又看到、走到,把听到的与见到的一致起来,把见到的与实情统一起来,确实摸实情察真知;不能“以偏概全”,一发现基层单位某一方面、某项工作不错,就认为全面建设都好,一发现一次会议没有登记好,就得出制度落实差、干部能力弱的结论;不能“拿鸡毛当令箭”,把要求变成苛求,对基层妄加指责,随意评判。对基层建设情况、完成任务情况,要既看现象,又看成因,既对照上级是如何规定要求的,也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善于把事件放在客观环境条件下去考察,了解基层所作所为,看是个别问题,还是普遍现象,看是主观努力不够问题,还是客观条件限制,切实通过科学辩证地看待分析问题,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地评价问题,真正使基层 “信服不畏服”,进而在基层树立正确的风气导向。
做“良师”。对领导机关人员来讲,虽然大都有基层一线工作的阅历,甚至很多都曾是基层的优秀工作者。但不可否认,由于有的离开基层时间长了一些,有的任职经历单一,有的平时专注于对口业务工作,甚至有的还缺乏基层主官任职经历等等原因,一定程度上造成一些领导机关干部下基层不会指导,不善指导,甚至有时还成了“瞎指导、乱指挥”,既影响了指导帮带的效果,又影响了领导机关在基层的形象和威信。因此,领导机关下基层检查指导工作,要当懂得基层、熟悉基层的“良师”,不当指手画脚、发号施令的领导。要善于抓根本,通过看、听、问、查等方法摸清基层建设的情况,找准问题,下好良方,而不能只是在外转;要熟悉政策规定,坚持依法办事,不能停留在老观念、老标准、老经验之中,不能乱出点子、乱提口号,提过高过急等不合理的要求,切实用好该用的建议权,尽到该尽的责任;要博学多才,给人教益。机关干部思想水平要高一点,对上级的指示精神理解得深一点,知识面要宽一点,为人处事的能力要强一点,工作经验要多一点,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指导科学、帮建得法,才能真正成为基层所需之人、欢迎之人。
做“诤友”。领导机关指导基层建设,贵在发现和解决问题。俗话说:“当局着迷,傍观着清”。由于受空间、知识、环境等多方面的限制,基层往往对自身存在的不足和问题认识不清,而机关干部一般站在全局上考虑问题,相对而言对基层的问题往往考虑更为清楚一点,标准要求把握的更全面一些。因此,领导机关干部下基层检查工作,一定要当“诤友”不当路人:一要“善倾听”。机关干部要放下架子,耐心仔细地听基层 “诉苦”,还要与群众交心,这样才能真正听到基层的心里话、贴心话,了解到更深的原因以及他们对解决难题的建议;二要“善帮带”。“师傅领进门,修行在各人”,对于属于基层认识方面的问题,要做好思想化解工作,属于工作方法的,要和基层的同志一起分析存在的问题的原因,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制定改进工作的措施,依靠基层自己解决问题,坚持克服帮带基层就是给人给物的模糊认识,把检查的重点,放在帮带基层党支部、帮带基层干部上,使检查的过程成为传、帮、带的过程,从而不断提高基层解决自身问题和领导单位全面建设的能力;三要“会建议”。对于基层存在的一些棘手而自身又难以解决的问题,机关干部要广泛收集,去伪存真,搞好总结提炼,该协调办的要积极协调,该向党委政府领导建议的要积极大胆地提出,切实倾心尽力地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使困扰基层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不断推进基层建设的全面进步。
(作者系江苏徐州市泉山区卫生局纪委书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