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中共龙岩市委关于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中推进龙岩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

[复制链接]
安永老秘 发表于 2011-1-12 08:21: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公文写作培训班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 见》(国发〔2009〕24号)和《福建省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闽委发〔2009〕5号)精神,抓住难得的历史机遇,在海西建设中求先行、当前锋,持续推进龙岩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

   (一)总体要求

   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海西建设战略部署,坚持 “四个重在”,落实“四求先行”,着力“四求作为”,全面融入海西建设大局,构建产业、基础设施、城市体系,发展新农村经济和民生经济,加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构建生态型经济枢纽,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重要增长极,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基本原则。坚持科学发展。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人为本,坚持发展为民。好字当头,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进创新型发展、生态型发展、可持续发展。坚持解放思想。增强机遇意识、争先意识、前锋意识和忧患意识,站在海西看闽西,提升思路求作为,精心谋划求作为,突破重点求作为,艰苦奋斗求作为,着力先行先试,以思想解放引领又好又快发展。坚持改革开放。大胆探索创新,持续运作,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拓展开放的深度和广度,推进科技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增强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坚持统筹协调。统筹兼顾,妥善处理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关系,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对内合作与对外开放。

   (二)发展目标

   总体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幅比全省高1-2个百分点,经济发展持续走在全国著名革命老区前列,经过十年左右的努力,把龙岩建设成为海西先进制造业集聚区、两岸交流合作特色区、拓展腹地先行区、生态文明示范区、城乡统筹试验区、活力彰显开放区。

    ——到2012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4万元,与全省平均水平差距明显缩小。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增强,龙台交流合作特色平台、特色鲜明的产业体系、城市体系和综合交通枢纽基本形成;发展方式转变取得重要进展,生态环境保持全省领先;城乡居民收入显著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明显改善,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前锋作用更加凸显,生态型经济枢纽和海西重要增长极基本形成。

    ——到2020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接近或达到全省平均水平。龙台交流合作日益密切,特色产业基地形成,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体制机制更加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生态环境优美,发展更加协调,综合实力显著提高,比全国提前三年于2017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科学发展达到新的水平。

   二、构建发展基础支撑体系

   (一)构建特色鲜明的产业体系

    推进产业集聚发展。实施百亿产业推进计划。培育发展“10+3”产业,做大做强机械、烟草、建材、铜、农产品加工等5个产值“破百亿元”产业。进一步提升机械产业,到2012年产值超300亿元。烟草、建材产业2009年分别“破百”,铜、农产品加工产业力争2010年“破百”。着力培育领军企业。深入实施“百家千户”培育工程,提升品牌带动,促进企业做大做强,扩大产值超十亿元企业阵容,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竞争力强的大企业大集团,力争2011年左右将龙烟和龙工、紫金的本土部分培育为产值超百亿企业。突破工业重大项目。高起点谋划项目,主动对接发达地区、世界500强企业、央企、科研机构,争取突破汽车产业龙头项目、环保产业接续项目、新能源新材料项目、矿产资源深加工项目和传统产业重大技改项目,把项目做成产业。

    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按照“龙头企业—产业链条—产业集群—产业基地”的路子,打造一批全国和海西产业基地。全国工程机械制造基地。加快建设龙工出口基地等重大项目,增加工程机械品种,提高整车生产规模和技术水平。发展工程机械零配件配套园。全国金铜矿开发生产基地。稳定黄金产量,发展黄金深加工。加快培育上杭铜加工产业集群,大力推进20万吨铜冶炼及下游铜精深加工项目,完善配套服务设施。全国精品卷烟生产基地。加快推进精品“七匹狼”卷烟专用生产线技改项目,提升产品结构,争取更多生产指标,确保龙烟作为全国卷烟生产基地的地位,进入全国行业第一梯队。全国环保设备研发生产基地。实施龙净环保产品综合生产扩建项目,持续提升工艺技术水平,巩固全国行业领先地位。加快发展固体废弃物处置、水污染防治等环保设备。全国稀土产业基地。制定稀土产业发展规划,在全市范围内统筹稀土资源开采、配置和利益分配,建设龙岩(长汀)稀土产业园,全力推进稀土深加工及应用项目。海西建材生产基地。持续“上大压小”,到2012年新型干法水泥产能达到总产能的75%以上。加快建设陶瓷工业园,发展新型建材。海西纺织产业基地。培育壮大长汀纺织产业集群,强化技术改造和技术引进,增强协作配套和集聚发展能力。支持佳丽斯、喜鹊改造提升,建设家纺专业园。海西农产品加工基地。加快建设县(市、区)农产品加工园,发展肉制品、笋竹制品、茶制品、粮油制品、菌草制品等精深加工,重点实施森华生猪、森宝肉鸡和连城白鸭加工产业链等一批农产品加工项目。海西商用汽车及配件加工基地。规划建设商用汽车城,重点建设重中轻型载货汽车、豪华客车、高档越野车、各类改装车和汽车配件项目,培育大型汽车龙头企业。

  提升产业竞争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制定出台《加快推进企业科技创新的若干意见》,推进实施100个技术创新项目和一批重大科技专项,积极争创龙工、森宝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龙工、紫矿、龙净、卓越新能源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争取设立国家环保除尘产品质检中心,加快建设市科技创业园二期工程和10个面向重点产业的公共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借助“6·18”项目平台推进产学研结合。鼓励企业参与制修订国际、国家、行业、省地方标准。提升产业园区。落实《龙岩市工业发展与空间布局规划》(2008-2020),提升园区发展水平。争取政策支持,推进省级开发区扩区和有条件的乡镇工业集中区纳入省级工业园区管理。力争龙岩经济开发区升格为国家级开发区。提升产业结构。落实《龙岩市工业调整振兴实施方案》(2009-2011),全面推进我市工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坚持走资源深加工路子,形成终端产业、终端产品,拉长产业链,提升资源型产业层次。加快非资源型产业发展,力争到2012年非资源型产业比重达55%。争取将龙岩列入海西高新技术产业带,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力争每年有3-5家企业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壮大建筑业,培育建筑龙头企业,提升建筑业发展水平。

  (二)构建辐射力强的基础设施体系

  建设方便快捷综合交通枢纽。全面对接国家交通主干线,大力推进一批区域辐射带动力强的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力争在2012年实现县县通高速公路、2013年实现县县通铁路,成为东出台湾海峡、南接珠三角、西联内陆腹地、北通长三角的海西西部交通枢纽和服务周边地区发展的对外开放通道。加快建设龙(岩)厦(门)铁路、永(安)—武(平)高速公路、永(春)—永(定)高速公路和上杭蛟洋—城关高速公路,尽早建成通车;按时间节点开工建设赣(州)—龙(岩)铁路复线、南(平)—三(明)—龙(岩)铁路和浦(城)—建(宁)—龙(岩)铁路,古雷港—武平高速公路龙岩段、漳(州)—永(安)高速公路龙岩段、厦(门)—蓉(城)高速公路南靖和溪至上杭蛟洋段新线扩容和建宁—长汀河田—连城文亨高速公路;积极推进长(汀)—泉(州)铁路和宁(德)—福(州)—厦(门)—漳(州)—龙(岩)城际铁路、建宁—清流—连城高速公路前期工作。扩建龙岩冠豸山机场,申报设立空港口岸,扶持机场培育更多航线。

  完善安全可靠的能源保障。适度超前规划建设电力电网,建成坑口火电厂二期、漳平火电厂等一批大型骨干电厂,完善电网主干网络,形成以500kV变电站为中心辐射县(市、区)的220kV环网结构。超前谋划新能源项目,推进西气东输经龙岩引进福建项目,开展煤矸石发电、燃气发电等项目前期工作。

  (三)构建集聚力强的城市体系

  推进城市化进程。建设海西西部中心城市。融入海西城市群,主动参与厦泉漳龙城市联盟,推进闽西南城市一体化。按照“规划引领、集聚带动、科学管理、彰显特色”原则,抓紧完善中心城市总规修编,加快编制中心城市公共服务设施配套规划等各类专项规划;强化板块发展理念,加快形成商务、商贸物流和人居“三大板块”;按“拓路、活水、显山、连片”思路,推进中心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生态、文化建设和城市管理,建设适宜创业、创新、居住城市。建设特色鲜明的县域城市。按照城市理念做好规划,突出县域特色,提升县域城市产业聚集、人口承载和辐射带动能力。长汀重振“客家首府”繁荣和美誉,建设海西西部名城;上杭注重山水城和谐,建设江滨园林城市;武平发挥边界特色,建设闽粤赣边生态型中心县域城市;连城突出“城在景中,景在城中”优势,建设旅游度假城市;永定发挥土楼“世遗”效应,提升“福建土楼·客家永定”品牌;漳平积极融入闽南沿海,建设生态工贸城市。建设一批卫星城。加强城镇规划建设,择优发展中心城镇,使之成为连接城市与农村的重要节点。实施10个中心镇建设试点,集中资源,持续投入,完善配套设施,促进人口和产业聚集,把中心镇建设成为功能齐全、环境优美、产业发展、特色鲜明的县域卫星城。

  提升城市服务功能。构建区域性物流中心。中心城市规划建设一批大型商贸物流项目,象屿物流园区建成以保税仓库为基础的闽西“无水港”,龙门物流园区建成以生产资料为主的物流综合服务中心,闽西交易城建成以生活资料为主的物流商贸中心。各县(市)依托自身产业集聚,发展专业物流配送中心。发展会展业。依托产业优势和区位特点,以会议、展览、文艺演出、体育赛事和节庆活动为载体,推进会展业品牌化、市场化和专业化运作,推进会展与旅游、投资、贸易良性互动。鼓励发展会展专业公司。做大文化休闲娱乐业。完善中心城市文化基础设施,发展一批高星级酒店,开发建设一批旅游、文化、娱乐重大项目,构建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的文化休闲娱乐圈。

  三、深化龙台交流合作

  (一)提升龙台经贸合作水平

  围绕产业发展,继续抓好对台经贸合作平台建设,依托海峡客家文化交流平台和“11·18”投资项目洽谈会等招商平台,加大对台招商引资力度,全面推进龙台产业对接,突出机械、光电、农产品加工、旅游、现代服务业等重点产业。加快对台经贸合作载体建设,制定出台台商投资专业园区扶持政策,加强连城庙前台商工业集中区、永定德泓台商电子工业园、新罗闽台农业机械产业园和硬质合金产业园、漳平机械电子工业园、长汀(台湾)特色食品加工园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健全园区管理和服务机制,提高产业承载能力,吸引更多台资企业落户,壮大园区规模,推进园区升格、升级。

  (二)提升对台农业合作水平

  加强规划,加大投入,建设一批龙台农业合作园区。做大做强漳平(永福)台湾农民创业园。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健全园区管理和服务机制,提升“闽台缘高山茶产销专业合作社”,把创业园打造成为高山茶重要生产加工和出口基地,对台交流合作重要基地,全国生态农业旅游示范点,台湾农民来闽创业的示范窗口,走在全国台湾农民创业园前列,持续提升“大陆阿里山”品牌。推进上杭古田闽台现代农业合作示范园、武平闽台农牧合作创业园、新罗闽台高山生态休闲农业示范区和长汀闽台合作远山现代农业精品园等龙台农业合作园区建设。

  (三)提升“海峡客家”品牌

  制定“海峡客家”发展规划,保护、整合、用好客家祖地文化、民俗文化。加快建设一批“海峡客家”文化交流载体。争取设立闽西客家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加快筹建福建土楼客家风情园、中国客家族谱博物馆、客家博物馆、海峡客家论坛中心,加快建设永定客家文化城等一批对台文化交流设施。策划创作一批“海峡客家”入岛文化节目。继续推进龙台客家族谱的研讨、交流。持续组织客语节目入岛演播。加快推进“客家语频道”的申办和“旅游之声”频率的开播。创作闽西汉剧、客家歌舞等一批具有客家特色的文艺作品。举办一批“海峡客家”文化活动。对接国家、省级对台文化交流活动,积极承办省级以上在岩举办的对台文化交流活动。持续整合提升全市客家文化活动平台,推动建立闽台客家文化艺术节,认真筹办第四届海峡两岸客家高峰论坛、第七届海峡客家旅游欢乐节,不断扩大“海峡客家”在两岸民间、经贸、文化交流合作的影响。

  (四)稳步推进城市合作与基层交流

  制定对台城市合作与基层交流规划。完善对台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支持、推动各级各部门建立、深化与台湾县市民意机构、基层组织、产业(行业)公会(协会)、经贸团体、群团组织、民间社团、金融机构、新闻媒体等方面的交流合作机制,全方位、多层次开展交流合作。加强金融合作。积极争取台湾地区银行、保险等机构在龙岩设立分支机构,探索台资参股我市农村商业银行、村镇银行、农村信用社,支持台资企业上市融资。开展龙台教育及人才交流合作。争取支持,探索建立龙台在师资培训、教育管理、教育科研、课程改革、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等方面的交流合作,鼓励台湾人才到我市创业就业、办学就学,扩大与台湾青少年交流。

  四、提升生态建设水平

  (一)保持山清水秀

  加强生态建设和保护。推进九龙江、汀江、闽江流域和国省道、高速公路沿线造林绿化和生态公益林建设,探索建立生态公益林补偿机制,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建立森林防火和林业有害生物防控体系,加强水资源管理和供水工程建设,保障城乡饮用水安全。加强森林资源抚育更新,保持森林覆盖率居全省前列。加强环境综合整治。推进中心城市水污染、大气污染、噪音污染治理,加快一重山范围内污染企业搬迁关闭,力争到2015年中心城市环境质量达到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标准。加大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力度,持续开展“农村家园清洁”行动,争取农业生态治理项目,实施乡镇污水、垃圾处理工程。加强重点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到2015年“三江”流域省控和干流县际交接断面水质达标率达90%%,争创国家流域整治示范工程。加强矿区、水土流失区等生态脆弱区生态环境整治,巩固提升以河田为中心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成果。

  (二)发展循环经济

  全面落实节能减排“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突出抓好煤炭、水泥、冶金等重点领域、行业节能减排工作,到2010年GDP综合能耗比2005年下降20%。提升现有省级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园区和循环经济示范试点企业建设水平,支持有条件的园区(企业)争创国家级、省级循环经济试点园区(企业)。

  (三)打造海西生态旅游区

  围绕建设国际生态度假休闲知名旅游目的地,突出“览福建土楼、访古田圣地、游冠豸山水”三大主题,整合绿色生态资源和世界文化遗产、客家文化、“百里苏区旅游长廊”红色旅游资源,打造绿色精品旅游线路,创建一批生态旅游品牌。力争在全省率先实现每个县(市、区)有一个国家4A级以上旅游区、一家4星级以上旅游饭店、一个以上国家级或省级工农业旅游示范点、一个以上国家级或省级旅游名镇名村、一个以上国家级或省级文明风景旅游区、一批休闲度假特色旅游区。

  (四)争创生态品牌

  打造一批区域生态品牌。创建国家级园林城市、卫生城市。中心城市持续实施“绿、亮、美”工程,到2012年绿化率达40%%以上;加快龙津河污染整治和何家坡水库、城市休闲步道建设,优化人居环境。以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学校、青少年教育活动中心、风景名胜区为重点,积极创建国家级、省级生态文明教育基地。争创一批环境优美乡镇、绿色社区、生态村。打造一批生态产业产品品牌。做大做强一批现代农业生态养殖示范园,建设中国南方最大生态肉类食品加工基地。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建立农产品质量可追溯制度,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力争到2012年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分别达3个、50个和150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5个。

  五、推进统筹协调发展

  (一)创建城乡统筹试验区

  积极争取将龙岩列为全省城乡统筹试验区试点。抓紧编制城乡统筹试验区发展纲要,明确统筹城乡发展目标任务。选择一批乡镇先行开展统筹城乡试点,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城乡土地使用权流转、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管理机制和产业发展等方面先行先试,构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二)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

  加快推进《福建省龙岩市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总体规划》10大重点领域、59个优先发展项目建设,力争更多项目列入国家、省优先支持项目的盘子。突出抓好科技创新、人居环境优化和产业结构升级,促进人与自然更加和谐,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更加协调,成为海西经济社会统筹协调发展的示范区域。推进龙岩经济开发区全国可持续发展产业示范基地建设。漳平市争创国家可持续发展示范区。

  (三)建设富有特色的海西新农村

  打造新农村建设品牌。以工业化、城镇化、制度化改造农村。持续推进新农村建设2个综合推进实验区、10个中心镇、10个示范村、23个村庄整理试点村、200个“一村一品”产业发展重点村先行先试,建成类型多样的特色示范村镇。力争通过3-5年努力,把2个实验区打造成全省新农村建设综合推进示范区,把长汀策武南坑村培育成为全国文明村,把上杭古田镇和新罗小池培斜村培育成为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先进单位,其余8个示范村培育成为省级文明村。强化村镇规划。按照“保护环境、布局合理、节约用地、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环境优美”要求,适度超前、高起点编制村镇建设规划。到2012年,完成全市乡镇、村规划编制。发展现代农业。以规模化、工厂化、产业化提升农业。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规模经营,扶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力争到2012年,耕地流转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40%%,新增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2家、省级龙头企业2-4家、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社3-5家。争取整村推进农田基本建设走在全省前列。

  (四)打造民生龙岩

  拓展延伸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解决民生民心突出问题,让群众安心、舒心、称心。打造“红土书香”教育品牌。围绕建设教育强市,高水平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实施中心城市、县域城区基础教育学校布局规划和扩容建设,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和校园书香工程,加强职业教育国家实训基地建设,建立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推进一批县级重点文化设施项目建设,完善市、县、乡各类公共文化设施及服务网络。挖掘、整合、保护、开发各种特色文化资源,加强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保护。加强科普宣传。着力解决看病难、看病贵。健全公共卫生经费保障机制,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推进中心城市卫生重点项目建设;巩固和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提高农村医疗卫生建设水平,加强县级综合医院、妇幼保健院、中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建设。提升全民健康素质。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深化实施竞技体育“金牌战略”,建设国家级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争创竞技体育强市。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健全城乡就业援助体系。实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市级统筹。推动以扶老、助残、救孤、济困为重点的市、县福利中心、农村敬老院等社会福利设施建设,发展慈善事业。推进城乡社会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农民大病统筹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自然灾害公众责任险和职工医疗互助制度。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实施“城中村”改造。完善被征地农民就业培训和社会保障制度。健全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体系。加强老区扶贫开发。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力争将七个县(市、区)列入新阶段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贫困村连片开发的扶持范围。

  六、强化发展保障

  (一)提升开放水平

  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增强沿海意识、海西意识、全局意识、一体化意识,进一步扩大开放,广泛利用外部资金、技术、人才、资源。营造开放优良环境。开放一切可以开放的领域,破除一切可以破除的禁锢,降低一切可以降低的门槛,简化一切可以简化的程序,推进发展无障碍。用好优惠政策、用足普惠政策、用活原中央苏区特殊政策,积极争取国家部委支持,力争在财政转移支付、税收、重大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社会保障等方面更大范围参照执行西部政策,形成吸引力强的政策环境。推进依法治市进程,深化精神文明、“平安龙岩”、“双拥共建”创建活动,为扩大开放提供良好社会环境。提升对外交往层次。依托世界福建同乡恳亲大会、世界闽商大会、世界客属恳亲大会、龙岩市海外交流协会、龙岩海外联谊会、国际友好城市间合作交流、“闽西精英故乡行”、“华裔青少年夏(冬)令营”、世界客属公祭客家母亲河、世界龙岩同乡恳亲联谊大会、永定世界同乡恳亲大会等平台,开展大联谊、大交流、大合作,争取有重要影响力的外宾来访,推进外资外智引进。扩大经济外向度。积极争取国家、省对我市拓展外贸工作的政策支持,创新外商投资管理方式和招商引资机制,培育招商引资平台,力争把“11·18”打造成为海西乃至全国有影响力的品牌。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继续加大对企业参加境内外展会、开展电子商务、建立境外营销网点、培育出口名牌产品、应用出口信用保险的扶持力度,推动企业加入跨国采购链,鼓励优势企业参与海外资源开发,支持企业开展国际认证,扩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商品、传统优势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积极培育出口超千万、超亿美元企业,推动各县(市、区)外贸出口破亿美元,提高我市外经贸占全省份额。建立健全进出口预警、产业损害预警和反技术壁垒等工作机制,加快建设龙岩进出口货物报验中心,争取在有条件的企业(园区)设立保税仓库和出口监管仓库。拓展区域协作。推进融入厦漳一体化的一批重大项目,促进产业、基础设施、市场和体制机制对接。充分利用闽西南五市和闽粤赣十三市协作平台,拓宽协作领域;开拓与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经济合作交流。扩大民间投资。贯彻落实《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鼓励和扩大民间投资的若干意见》,吸纳、激活、盘活各类民间资本,推进重点民间投资项目建设和储备,鼓励各类民间资本依法进入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等行业和领域。

  (二)增创体制机制新优势

  提升资产、资源、资本运作水平。加强重要矿产资源勘查,探索完善探矿权市场,规范采矿权二级市场。鼓励大中型矿山企业组建矿山集团。支持开展县级矿产资源开发管理改革试点工作。整合林业资源,推进林业企业改革、整合、重组。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做好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力争在城乡一体化建设、城市和乡镇综合执法、教育卫生资源均衡配置、公开规范政府行政职能、事业分类改革和“三农”公共服务体系等方面取得突破。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开展新一轮审批项目清理,建立市县乡联动的行政审批网络。创新项目工作推进、激励机制,健全重大项目联合审批制度。推进行政服务标准化建设。推进金融改革。推动、促成更多的金融机构入驻龙岩。鼓励辖内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强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加快推进上杭农村商业银行、紫金矿业集团财务公司和漳平村镇银行组建工作。做好小额贷款公司建设试点工作。发展非银行业金融机构,整合、做大现有担保公司、典当行,组建行业性担保公司,做大做强工业园区担保公司。鼓励有实力的战略投资者在我市设立创投公司。支持企业在境内外上市。

  (三)凝聚发展合力

  落实责任。各级党委、人大、政府、政协要把贯彻落实国务院《若干意见》、福建省《实施意见》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建立主要领导亲自抓、层层抓落实的责任机制体制。统一战线要最大限度地团结动员统一战线广大成员、海内外岩籍社团和乡亲积极参与闽西建设发展。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群众组织要充分发挥联系广泛的优势,主动融入、主动作为。各级各部门要认真抓好组织实施,制定贯彻落实的具体方案。加强督促检查,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制和责任倒查机制,对重大政策、重点项目和重要资金支持要成立专门工作班子抓紧抓实。健全工作评价机制,把贯彻落实情况列入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考核评价范围,作为工作实绩评定和干部奖惩的重要内容。先行先试。用好中央赋予海西先行先试政策,敢于谋划前人未谋之策,敢于运作前人未做之事,先人一步,快人一拍,突破龙台交流合作、先进制造业基地、综合交通枢纽、生态保护建设、城乡统筹等重点工作,在海西建设中求先行当前锋。激发活力。大力宣传党中央、国务院对海西、对原中央苏区的关心、支持,使之转化为推进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深化机关效能建设,力排各种干扰和消极因素,创新服务方式、办法,营造优良的政务、市场和服务环境。及时总结推广推进又好又快发展中改革创新、先行先试的典型经验,激发全市干部群众的创新、创造、创业热情。

  (四)加强党的建设

  加强理论武装。扎实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龙岩又好又快发展的全过程。充分发挥闽西红土地资源优势,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编写《毛泽东闽西文稿》和古田会议教育培训教材,力争把古田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打造成为国家级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做好《古田会议文献片》、《共和国摇篮》、《邓子恢》等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视作品的制作、拍摄相关工作。增强基层党组织战斗力。以打造“红土先锋”品牌为总抓手,深化“红土先锋岗”、“三级联创”、“联建共创”、“双争双创”、“村企联盟”、“结对帮扶”、“连心帮扶”等活动,推进农村、企业、城市社区和机关、学校、新社会组织的党建工作,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建立完善促进科学发展的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在项目带动、品牌带动实践和基层一线工作中考察干部,引导广大干部走前头、当先锋。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完善人才工作中长期规划;调整高等学校学科、专业结构;打造“人才超市”工作品牌,完善人才培养、引进、评价、激励政策和市场服务体系,加强人才培训、储备、科研、创业和引智示范等各类基地建设,重点加强经营管理、招商、商务谈判和项目建设人才队伍建设。提升“红土清风”品牌。坚持反腐倡廉方针,以贯彻落实市委惩防体系《具体实施方案》为主线,紧紧围绕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和党性修养建设、廉政文化建设、惩防体系建设中的系统防范与综合治理、规范行政权力运行、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等工作,健全新任领导干部廉政谈话、领导干部谈心和廉洁自律情况巡查等制度,构建彰显龙岩特色的惩防体系,着力提升以“红土清风”为主轴的工作品牌,持续风正气顺、人和业兴的良好发展氛围。

  各级各部门要创造性地贯彻落实国务院《若干意见》和省委《实施意见》,弘扬闽西老区优良传统和作风,解放思想、振奋精神,勇于创新、先行先试,抢抓发展新机遇,争创发展新优势,实现发展新跨越,开创发展新局面,持续又好又快发展的形势、趋势、态势和气势,把生态型经济枢纽和海西重要增长极的宏伟蓝图变为光辉灿烂的现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11粉丝

795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