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罗区按照“海西应先行、闽西当前锋、新罗走前头”的目标定位,主动融入海西建设大局,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坚持把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与经济发展同步开展、同步推进、同步提升,通过创新管理体制,破解工作难题,搭建作用平台,构建了良好的非公党建工作格局,党的工作覆盖面逐年扩大,党建工作水平持续提升。截至2009年底,全区共有非公党组织144个,其中党委3个、总支8个、支部133个。
一、顺应形势,创设机构,创新非公党建工作领导机制。
一是理顺管理体制。2007年,新罗区率先成立企业党工委,实现了非公党建工作从临时机构向专职部门的转变。二是健全工作制度。为充分发挥区委企业工委牵头抓总作用,建立由纪委、组织、宣传、统战、机关工委、台办、侨联、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等部门组成的企业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每季度召开一次专题会议,研究探索非公党建工作。通过建立党员区领导、联席会议成员、组织部党建联络员和基层党(工)委、政府党员领导干部四级挂钩联系网络,每位领导干部挂钩1-2家非公企业,经常深入企业调研,帮助解决党建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三是严格督促考评。把非公党建工作纳入全区党建目标管理考核,采取定期检查与随机抽查、日常督查与专项督查相结合的办法,促进非公党建工作深入开展。建立按季度约谈基层党委书记、副书记和组织委员制度,及时了解基层非公党建工作开展情况,听取基层的意见和建议,共同探讨工作新途径。
二、高位嫁接,落实保障,创新非公党务干部成长机制。
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开展得好不好,党务干部至关重要。通过实施“红领工程”,着力建设一支党性强、作风正、业务精,熟悉党的方针政策,能与企业主合作共事的专兼职党务干部队伍。一是选优配强。通过企业自选、组织委派、公开选聘等方式,选好配强党组织领导班子。深化选派党建工作“三大员”(联络员、指导员、特派员)活动,对于缺乏党务人才的非公企业,与企业主协商后,从机关事业单位或原国有企业中选派干部担任党组织书记或副书记,指导企业开展党建工作。二是分层培训。把企业党务干部列入区委党校主体班次培训,强化对党务干部的业务培训和实践锻炼,使他们逐步成为既懂党建又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三是落实待遇。在推评先评优等方面给予适当倾斜,引导企业把党务干部工作补贴列入常规开支项目,对兼职党务干部适当予以经济补助等。四是绩效激励。建立企业党组织负责人绩效考核制度,按照企业党组织“五个好”目标要求,制定考评方案,量化考评内容,年终统一考评奖励,激发党务干部的工作热情。
三、夯实基础,多措并举,创新非公党组织组建机制。
积极探索非公经济组织党组织建设的新形式、新途径、新方法,不断扩大非公经济组织党组织的覆盖面、组建面。一是营造氛围推动组建。每组建一个非公企业党组织,区委组织部和企业工委领导参加成立暨揭牌仪式;2007年“七一”前夕,区委领导班子全体成员前往龙州工业园区为新组建的美家龙、山力、通用等非公企业党支部举行揭牌授印仪式,与支部党员一起共庆党的生日,营造了良好的宣传氛围。二是创新举措突破组建。在流动党员比较集中的福建龙州工业园区建立“流动党员服务中心”。对尚未成立党组织的企业员工入党积极分子实行园区党委“委托培养制度”。针对非公企业党员数量少、务工人员多为农村青年的状况,探索建立城乡(村企)一体、互动联动的进城务工人员发展党员工作新机制,有效破解了企业入党苗子选育难、培养衔接难、政审考察难等问题。该项工作获得上级部门的好评,中组部派员专程实地调研,并在《组工信息》专期向全国推介。三是因企制宜灵活组建。在抓好规模以上企业组建党组织的同时,努力把党的工作向中小型非公企业延伸。根据企业特点,采取单独、联合、挂靠等方式组建企业党支部。对有3名以上党员且党员人数稳定、生产经营状况良好的非公企业,单独建立党组织;对党员数不足3名的非公企业,按照地域相近、行业相似的原则,联合组建党组织。四是落实经费保障组建。对于每个新组建的非公党组织,区委给予3000元的组建补助经费,用于党组织阵地建设。
四、围绕发展,搭建平台,创新非公党组织活力机制。
把服务发展、推动发展、促进发展作为非公企业党组织发挥作用的结合点和切入点,通过开展争当企业“经营管理的助手、思想建设的高手、文化建设的巧手”活动,积极探索党组织和党员发挥作用途径。一是当好生产经营的“谋士”。全面推行企业党组织班子成员与企业管理层成员“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制度,为企业党组织主动参与科学决策提供平台;目前,全区216名企业党组织班子成员进入决策层和管理层。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组织员工围绕生产经营集思广益,献计献策,当好参谋助手,形成了党员组织、员工参与、业主支持、企业受益的良好互动格局。如龙麟集团党总支着力打造掌舵导航型的决策层党员主体、穿针引线型的管理层党员群体、示范导向型的生产一线党员群体,有效发挥了各个群体党员的作用,促进了企业健康发展。二是当好文化建设的“智士”。把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创建“融党建工作于企业文化建设”特色支部作为重要抓手,每两年举办企业文化节,营造了浓厚的企业文化创建氛围。如米兰春天集团党委以“有爱就有家,有家就有米兰春天”为载体,开展亲情关爱系列活动,在以先进文化凝聚人心的同时,也使党组织成为团结、联系、带领职工群众的坚强政治核心。三是当好和谐关系的“卫士”。积极引导党员在“急、难、险、重”任务中勇挑重担,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用自己的行动去感召业主、影响带动企业员工,增强企业发展动力。协调企业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切实维护业主和员工的合法权益,开展“献爱心、送温暖”等帮扶活动,关心帮助困难职工。
五、突出特色,培育品牌,创新非公党建工作提升机制。
采取“四轮驱动”的办法,着力提升非公党建水平。一是典型示范“带动”。开展“树典型、创品牌”活动,营造创先争优氛围,着力培育一批企业党建“精品”,推动非公党建工作整体发展。几年来,先后培育出龙工集团党委“三有”(有为、有位、有威)、山力工程机械党支部“三手”(经营管理的助手、思想建设的高手、文化建设的巧手)、美家龙健身器材党支部“三优先”(招收员工、提拔使用、培养企业管理后备干部党员优先)、龙岩紫金集团党委“四同”(目标同向、行动同步、创业同心、发展同轨)等极具企业特色的非公党建模式,产生了良好的品牌效应。二是后进整顿“促动”。每年确定一批后进整顿非公党组织,加强工作督导,组织学习交流,促进后进党组织转化升级。三是经验交流“互动”。建立非公企业党务干部联谊会,定期召开座谈会、研讨会、现场会等,以各种互动的形式交流经验,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四是村企共建“联动”。深入开展“村企同行、携手共建”活动,组织非公党组织与农村党组织开展结对共建活动,促进企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村企联动共赢。目前,已有68个非公党组织与农村党组织结对共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