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国际国内] 国际产业转移新趋势及其对策

[复制链接]
沙市秘书 发表于 2010-11-8 08:15: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公文写作培训班
市场成为重要的战略资源,中国等新兴工业化国家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快,具有庞大的消费潜力和市场规模,因此成为各国扩大消费出口的焦点。
    收购国外淘汰企业,虽然在一定时期内能迅速扩大国内产能,但是如果不能在决定未来竞争中的核心、关键技术以及产业化方面有所突破,可能在新的一轮竞争中又陷入整体落后。
    要摆脱在传统国际产业分工体系中处于低端环节、低附加值的不利地位,必须在科技创新和抢占产业前沿制高点上下功夫。
    金融危机影响下全球国际产业转移规模大幅度缩减    
    从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球外商直接投资(FDI)大规模下降。根据联合国贸发组织的数据,2008年,全球FDI流入量为1.697万亿美元,比上年下降了 14%。2009年,全球 FDI总额为1.04万亿美元,同比下降38.7%,这是全球FDI连续第二年下降。其中,发达国家吸收FDI下降41.2%,发展中国家下降34.7%。美国是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中国居第二。根据 OECD的统计,2009年全球企业跨国并购总额仅为6000亿美元,比2008年下降56%,为1995年以来最大的降幅。
    我国作为全球吸引FDI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也出现了FDI增量下降和存量减少的情况,但是受影响程度显著低于全球FDI。在增量方面,从2008年10月开始,我国FDI出现连续10个月的同比负增长。2009年,全国新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同比下降14.83%;实际使用外资金额900.33亿美元,同比下降2.56%。在存量方面,受金融危机影响,外商撤资现象在东部沿海省份比较严重,而且出现了大量的“非正常撤资”。
    金融危机后国际产业转移的主要趋势    
    金融危机爆发后,由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出现新变化,导致国际产业转移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新趋势。
    1.国际产业转移更加注重满足东道国的本土市场消费需求。进入21世纪以来,欧美等发达国家发展债务型经济以及超前消费,带动全球进入新一轮快速经济增长。在这种消费增长模式下形成的国际产业分工体系,是发达国家把世界作为加工厂,进行产业链的布局,从而形成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典型的加工基地类型。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建立零部件的加工制造网络,自己负责产品的总装与营销。我国则成为世界的加工厂,通过承接国际产业转移促进了经济快速增长。
    金融危机后,发达国家超前消费力量的消失,导致世界加工能力过剩。各国纷纷采取刺激消费政策,但是又防止本国的消费力量被外国占据,市场成为重要的战略资源。中国等新兴工业化国家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快,具有庞大的消费潜力和市场规模,因此成为各国扩大消费出口的焦点。同时,各国又格外珍惜本国的消费市场,希望能够尽量带动国内企业的发展。在市场因素变化影响下,未来一定时期内,进行国际产业转移将以满足东道国消费市场需求为主要特点,产业转移将产生满足消费需求的最终产品,国际产业转移的最终产品特征日益明显。
    2.我国中西部地区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中重要性日益提高。随着国际产业转移向消费类型的转变,我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主要地区将出现由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态势。在金融危机冲击下,东部地区受到外部需求减少的影响,经济增长速度下降,同时,东部地区所具有的原材料、劳动力成本相对劣势,使其在承接以满足国内市场需求为主的国际产业转移竞争中不具有明显优势。2009年,西部地区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13.5%,分别高于各地区加总平均水平和东部地区1.9、2.8个百分点,增速连续3年高于东部地区。2008年,我国中部地区利用外资的发展速度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12.8%,西部地区更是高出56%。中西部地区对FDI吸引力加大,外资向中西部地区梯度转移趋势日益明显。
    3.研发中心伴随着生产转移的趋势日益明显。近年来,跨国公司在我国虽然设立了很多研发机构,但是由于国际产业转移以加工基地类型为主要特征,外资研发机构也主要从事应用技术开发、市场开发和技术服务。受金融危机影响,国际产业转移越来越多地以满足东道国市场最终消费为目标,当生产转移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的时候,研发的转移就更加必要。
    目前,研发和创新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日益重要,东道国竞争优势的增强,迫使国际产业在转移过程中,加强研发和创新能力的转移。而且,随着竞争的加强,研发中心的研发内容和层次需要不断提高,才能扎根于东道国,并成为东道国创新体系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虽然从短期来看,一些跨国公司出于控制成本的考虑,开始将研发机构撤回国内,但是,随着这些跨国公司以满足东道国市场消费为目标的生产再次转移,更具有核心竞争优势、技术含量更高、更多地开展前沿技术和基础研究的研发机构将再次向东道国转移。
    4.新兴产业成为国际产业转移的新热点。20世纪90年代以来,围绕传统产业的国际产业分工体系已经基本完成,国际产业转移未来真正的增长机会来自于新兴产业。国际产业转移领域呈现两个特征:一是受到市场因素影响,传统产业国际转移总体规模不会有大的变化,但是由于世界传统制造业成本条件的变化,将呈现从发展中国家再向后发国家转移的态势。而我国由于原材料、劳动成本优势的下降,传统制造业也将呈现出产业向外再次转出的趋势。二是围绕发展新兴产业进行全球布局,新兴产业的国际转移将成为新热点。
    为谋求把科技创新优势迅速转化为经济竞争优势,世界各国都把突破核心关键技术、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作为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掌握未来发展主动权的必然选择,美国、德国、日本、韩国、欧盟等都确定了新兴产业的重点领域。虽然目前很多新兴产业还处于科技突破和推广应用的重要阶段,但是,世界围绕新兴产业的国际布局和争夺已日趋激烈。新兴产业的国际转移,以加工基地转移为主要特征,各国竭力把握新兴产业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源头的同时,利用国际分工体系尽快地形成大规模、低成本的生产能力,从而延续传统的“大脑―手脚”模式。我国在承接新兴产业加工制造环节的转移方面具有其它国家不可比拟的优势。经过连续几年的高速增长,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太阳能电池和组建生产国,以及世界最大的风力涡轮机生 产 国。2009年,太阳能光伏电池产量占世界太阳能光伏电池总产量的39%。
    5.围绕发挥能源和原材料优势的国际产业转移将进一步加强。能源和原材料一直是影响国际产业转移的关键因素。金融危机爆发以来,虽然原材料和能源价格一定程度上下降,但是,围绕原材料和能源的争夺更加激烈。世界各国充分认识到原材料和能源对于工业增长的重要意义,围绕能源和原材料的控制和博弈加强。比如巴西淡水河谷公司作为全球最大铁矿石供应商,将在巴西投资30亿美元兴建一家年产能为500万吨钢板的钢厂,将进一步吸引钢铁产能向矿山集聚地转移。从原燃料出口国来看,对提高产品附加值的需求日益迫切,客观上存在相关加工产业向这些地区集聚的趋势。沙特阿拉伯借助于原料的优势,正成为世界石化生产重地。预计到2015年石油化工产品产量将达8000万吨/年,总投资额将远超 1000亿美元。非洲国家逐步认识到了工业化的重要意义,也出现了通过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来提高本地区原材料加工能力的趋向。
    6.围绕获取技术和科研成果的产业转移日益突出。技术是发达国家能够取得比较利益、超额利润的重要手段。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主要发达国家都把科技创新作为重塑竞争优势、走出危机的根本手段,一方面通过加大研发投入,保证科技创新战略实施,比如美、日、德2009年的政府财政科技投入预算分别增加了 3%、1.1%和 8%;另一方面,以获取和利用技术为特点的产业转移更加明显,高技术以及新兴产业成为外资并购热点领域之一。外资在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并购主要集中在规模较大、发展迅速的电子、IT和医药制造业等领域。2010年4月,美国临床研究公司 CharlesRiverLab-oratoriesInternational以16亿美元收购无锡药明康德,拓展其在全球的契约型研究和药品研制业务,成为我国制药史上最大宗的并购案。
    我国的对策    
    面对这些变化,我国应采取有效的应对策略,以便能更好地抓住国际产业转移新趋势带来的机遇。
    1.采取差别性的区域经济引导政策,加快制订区域发展规划。目前,我国东部地区已进入产业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的阶段,应通过政策措施加快和鼓励东部地区走上创新驱动发展的轨道;对中西部地区进行有效引导,一方面要抓住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有利机遇,另一方面加强外资政策、市场准入政策、节能环保政策等的引导,发展先进制造业,避免走上传统增长方式和国际分工体系的老路。
    2.有选择地承接国际过剩产能的同时积极打造面向未来的新竞争优势。发达国家过剩产业向外转移,给我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带来了机遇。通过收购国外淘汰企业,虽然在一定时期内能迅速扩大国内产能,但是如果不能在决定未来竞争中的核心、关键技术以及产业化方面有所突破,可能在新的一轮竞争中又陷入整体落后。因此,我国一方面要有选择地吸收国际过剩产能的转移,另一方面要加强新兴技术的开发和商业化应用,抢占未来竞争的制高点。
    3.充分利用市场战略资源,积极应对国际贸易保护。在应对金融危机中,各国都充分重视发挥国内市场在推动经济增长和培育新增长点中的作用,这也决定了在一定时期内,贸易保护主义在世界上将有所抬头。我国一方面,要积极呼吁反对贸易保护主义,为本国产品出口扩大市场;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我国庞大的市场资源和市场潜力,促使跨国公司加快向我国的产业转移和技术转移,迫使发达国家逐步放弃对我国的高技术出口管制,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技术支撑。
    4.推动产业转移和技术转移相结合,促使外资研发机构成为国家创新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当前,加速向东道国的技术转移成为跨国公司应对东道国激烈市场竞争的客观需求。我国应加速吸引跨国公司研发机构的转移,通过激励性政策和措施引导外资企业和研发机构加大在我国的研发投入,开展更多的前沿、基础技术研究,使其成为国家创新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5.积极应对围绕原材料基地进行的产业转移的挑战。随着世界各国充分认识到原材料和能源的战略地位,我国庞大的原材料加工能力开始受到严峻的挑战。这就要求我国尽早顺应国际产业转移的发展趋势,寻求更为现实可行的原材料供给路径,保障能源和原材料供给安全,通过对外投资或原材料加工能力的对外转移,在国际原材料的争夺中占据有利位置。
    6.加快新兴产业核心、关键技术的开发和产业化,避免陷入不利的国际分工体系。我国完全可以利用现有的制造业基础通过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方式加快新兴产业发展,但是,要摆脱在传统国际产业分工体系中处于低端环节、低附加值的不利地位,必须在科技创新和抢占产业前沿制高点上下功夫。承接国际产业转移虽然可以在短期内扩大规模、增加产值,但是,可能对国内一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突破起到压抑作用。另外,在新兴产业发展中,市场是宝贵的,应尽可能地利用国际、国内市场促进本国技术的开发和商业化,实现技术、市场与产业的有序发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5粉丝

599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