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_5 q5 d8 Y# D3 W
谈谈自己对某一社会现象的看法
+ q& S2 }2 W- a7 J$ J, o
4 h0 I6 ?( g6 i# W. f, Q3 D谈谈自己对某一社会现象的看法
7 q! Q. k: n1 l+ d2 ^! q8 D当今社会上,现象万千,近期人们谈论最多的就是关于一些当官的利用手中的权利贪污受贿。人民的利益受到损害,经济建设遭到阻碍,国家的发展也受到了很大程度的影响。 ! b' [. a2 w, Y5 S% G
广西第一大案的犯罪嫌疑人李乘龙,从一个的副市长沦为阶下囚,据有关资料记载李乘龙24岁就当上地区团委副书记,39岁就当上县级市玉林市委书记,44岁当上地市级贵港副市长。可以说他是年轻有为,但是他并不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利为人民办实事,而是干了一些有损人民利益的坏事。检察机关初步查明李乘龙涉嫌犯有以下罪行事实,在1991年1996年,李乘龙任中共广西玉林市委书记期间,利用职务之便涉嫌受贿400多万元,涉嫌贪污巨额财产来源不明600多万元,累计涉嫌犯罪金额1000多万元,是建国以来广西个人涉嫌犯罪金额最大的一起,李乘龙作为一个共产党员,但他不是一名真正的好党员。
) P8 S1 @% m. y7 H! s; q我们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记得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以个人或小集体的利益出发,而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这段话,非常深刻地阐明了我们党的根本立场和根本宗旨。李乘龙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没有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而是利用人们给予他们权利去办有损人们利益的事,把个人利益放在首位,享乐为首,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应该向范仲淹所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8 w9 F& A3 M0 S3 i
鲁讯先生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品质是值得大家学习的,我们的国家还处于发展中的阶段,还需要更多像他这样的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处处为人民着想,把人民的利益,国家的利益放在首位,做一名真正的好党员。
9 B0 e3 y, W5 V9 l7 E ?1、每到年终,各个单位都组织力量下基层进行“送温暖? / n8 [& ^+ y7 n2 d$ D$ q; B6 L
; }, R# }& A$ H* F: z8 w1、每到年终,各个单位都组织力量下基层进行“送温暖”活动,对此,你怎么看?
* z1 T. e: E C4 m% s+ y8 `答:1、逢年过节,对困难群众,弱势群体进行“送温暖”活动,这是我党、政府对人民的关心、关怀和爱护,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体现,是党坚持三个代表的体现,是政府代表和维护人民利益,心里时刻装着人民的体现。2、但是,在有一些地方,有一些单位,领导干部到基层慰问,固守约定俗成的模式,按“惯例”操作,突击性“安抚”,蜻蜓点水“赶场子”,每到一处“做样子”,象征性地送些慰问品,说些客套话,跟随的记者忙得不亦乐乎,然后是报纸有影、电视有声。如此这般,“送温暖”成了“慰问秀”,这就是背离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的宗旨的,是不对的。3、我们要变“年终关怀”为“终年关怀”。“送”要用“心”,群众冷暖始终挂心上,关怀更要表现在日常工作之中。领导要经常深入基层访贫问苦,感受困难群众的喜怒哀乐,及时排忧解难,献爱心,办实事,不能平日里冷冷清清,群众有困难急需帮助时,却见不到踪影,过年过节时为了做秀热热闹闹。应立足长远,多提供创业动力和“精神食粮”,可以送政策、送信息、送技术、送培训、送岗位、送保险,提供文化、卫生、法律服务。比如,把政府减免税收等优惠政策送到困难群众身边,与金融部门合作提供小额贷款,组织技术人员给予专门培训指导,等等。同时,构建送温暖工程机制,如再就业机制、社会保障机制、志愿者服务机制等,变少数人受益为多数人受益。总之,“送温暖”是好事,但不要只是为了领导做秀,应少给领导干部锦上添花,多给困难群众雪中送炭。 8 z. ~, i" o/ S; r; j8 u
1、每到年终,各个单位都组织力量下基层进行“送温暖?1、每到年终,各个单位都组织力量下基层进行“送温暖”活动,对此,你怎么看?
! p3 q' |7 s0 b8 |& _6 c答:1、逢年过节,对困难群众,弱势群体进行“送温暖”活动,这是我党、政府对人民的关心、关怀和爱护,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体现,是党坚持三个代表的体现,是政府代表和维护人民利益,心里时刻装着人民的体现。2、但是,在有一些地方,有一些单位,领导干部到基层慰问,固守约定俗成的模式,按“惯例”操作,突击性“安抚”,蜻蜓点水“赶场子”,每到一处“做样子”,象征性地送些慰问品,说些客套话,跟随的记者忙得不亦乐乎,然后是报纸有影、电视有声。如此这般,“送温暖”成了“慰问秀”,这就是背离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的宗旨的,是不对的。3、我们要变“年终关怀”为“终年关怀”。“送”要用“心”,群众冷暖始终挂心上,关怀更要表现在日常工作之中。领导要经常深入基层访贫问苦,感受困难群众的喜怒哀乐,及时排忧解难,献爱心,办实事,不能平日里冷冷清清,群众有困难急需帮助时,却见不到踪影,过年过节时为了做秀热热闹闹。应立足长远,多提供创业动力和“精神食粮”,可以送政策、送信息、送技术、送培训、送岗位、送保险,提供文化、卫生、法律服务。比如,把政府减免税收等优惠政策送到困难群众身边,与金融部门合作提供小额贷款,组织技术人员给予专门培训指导,等等。同时,构建送温暖工程机制,如再就业机制、社会保障机制、志愿者服务机制等,变少数人受益为多数人受益。总之,“送温暖”是好事,但不要只是为了领导做秀,应少给领导干部锦上添花,多给困难群众雪中送炭。
3 W8 ?- c: Q9 c5 Y( c9 }# o1、一个渔夫有一个鱼杆和一筐鱼,在路上遇二个人,一?
" p2 ` G$ H8 c. d
; X' ]% L1 F% D) C& P2 B1、一个渔夫有一个鱼杆和一筐鱼,在路上遇二个人,一个人要了一筐鱼,很快,他就把鱼吃光拉,后来就饿死拉,另一个人要了鱼杆到海边钓鱼,但是他没有到海边就饿死拉,请你谈谈对这件事情的看法。 答:我认为,这两个人的最终目标相同,都是要获得鱼并且要长期生存下去,在这一前提下,双方可以而且应该加强合作,即:在到达海边之前两人分享美食——吃鱼,到达海边之后,两人共同捕鱼。从而维持再生产,保证可持续发展,这样做就达到了双赢的结果。而题中的两者都各自占有生产资料,没有相互补充,因此出现了双败的结局,所以这个故事说明了这样几个道理:1、一个人只顾眼前的利益,得到的终将是短暂的欢愉;一个人目标高远,但也要面对现实的生活。只有把理想和现实有机结合起来,才有可能成为一个成功之人。我们应将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的辩证统一起来:吃鱼是近期目标,捕鱼从而维持生存才是长期目标.因此对这两个目标要统筹兼顾和长远规划。2、在一个群体中,各个个体之间要合作,要双赢,不要对抗。3、作为领导者,要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作用。领导要组织和配置好各种资源,使之发挥最大效用。4、这个故事还讲到了可持续发展的道理,对于工作和生活,我们不能仅仅只看树木、不见森林,只顾眼前、不顾长远,俗话说“求木之长必先固其根基,流水之远必先浚其源泉”。5、这个故事对我们现实生活也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比如有些地方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发展经济,经济得了一定的发展却给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了毁灭性的破坏,最终得到的不是发展而是生存的毁灭!因此,我们领导干部在做出重大的规划、决策时,应当坚持可持续发展的观点,这样才能避免短期利益的盲目性,才能走可持续发展之路。6、由此可以联想到我们当前的扶贫,我国帮助贫困户“脱贫”方法现在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直接补贴,另一种是指导发展,而事实证明,在交通不发达,教育水平低的贫苦山区,帮助他们脱贫,不但要“授以鱼,而且要授以渔”,这才是我国降低贫困户的有效办法。既不能让他们坐吃鱼空,又不能让他们在拿着渔杆还没到海边就饿死。
$ g4 Z8 u* z" F2 O2 }6 w+ A, d10、对公务员升职慢,在单位里熬年头有什么看法? 6 B L- W/ V" } E
2 X) g' B! W r6 D$ q3 U( D 0 w4 p s! D8 z+ ~7 h, t
" |7 O3 [8 p$ a+ L$ }10、对公务员升职慢,在单位里熬年头有什么看法。 答:对于这种现象我是这样看的:1、这种现象的确存在,公务员的升职需要具备很多的条件,而往往这些条件是和工作年限挂钩的,所以我觉得要正确看待。2、我想讲一下选择做公务员的工作动机和出发点。我是为是实现自己职业理想也就是实现我奉献社会为人民服务的理想才报考公务员职位的。并不是为了当官做大领导才报考公务员的。所以我并不把职务的升迁太放在心上,职务不同,目的却是一致的,那就是为人民服务、为国家作贡献。3、把公务员看成一条实现自身权力欲望的途径的看法是非常不正确的,公务员队伍本身有比较严密的组织体系,这个体系的运作就是为了更高效的为人民服务,而不是其它。4、公务员升职是对公务员个人工作能力的认可,是为了让优秀公务员发挥更大的才能,他的出发点也是为人民服务。5、现行的公务员制度中也有相关可以越级晋升的规定。立足岗位,干好工作,提高能力、水平是我的当务之急,是金子总有发光的一天。 9 P3 ] v4 U" b; r* p7 v
10、请谈谈你对“不遭人妒是庸才”这句话的看法?
) Z3 E9 j9 q$ e" P 3 s7 Q7 Q6 o& l$ T* }6 Y$ B5 A) u% u
; A- p F9 q: X
" U8 \# r3 u* C. Y( I5 v8 `2 L
10、请谈谈你对“不遭人妒是庸才”这句话的看法。
( b7 A4 S! C0 v$ P/ N9 n答:对于这句话,应该一分为二地来看,1、这话有一定道理,俗话说,枪打出头鸟,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是人才,必有突出的优点和长处,因此,糟人嫉妒是难免的;2、在现实社会中,有很多人甘愿做老好人,当太平官,这种人,可能会四平八稳,人缘很好,从不糟人嫉恨,但实际上是无能的表现,是对党,对国家,对人民极不负责的表现;3、话说回来,也不是所有的优秀人才就一定要不合群,必然要糟人嫉恨,只要我们在工作中谦虚谨慎,严以律已,宽以待人,一心为公,无私奉献,那么最终会赢得群众的尊重和同事的敬仰的。
/ E5 q0 L- M8 f# i10、针对大学生打工,学校要如何引导? / P9 \4 F; s5 a) B
" H) g, g% y q! ~' n5 M0 D9 ?
6 r$ ~* S" D2 u# n4 ~: @, b
' L1 y! s' {# z2 i* q10、针对大学生打工,学校要如何引导?
' ]( m2 [: W9 B1 | 答:我觉得这需要学校具体情况具体对待。1、学校应该先大致调查了解一下打工学生的具体情况,包括专业,年级,在校表现,家庭情况,工作内容,报酬水平等。 2、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方法的引导:家庭困难者学校要鼓励与帮助并举,支持鼓励健康有益的兼职工作,加强打工学生自我保护的法律意识,不鼓励因打工偏废学业的行为。(可以就具体各种情况的对策展开一点) ' o3 f0 \! U0 ^2 q/ ]# T) I
100、培根说过的一句话:有些书可以稍微品尝,有些书? - ?3 I$ ~' p! S( W% U5 I, E" e0 e
; N$ C" J8 ]4 t, w. q100、培根说过的一句话:有些书可以稍微品尝,有些书不值一看,有些书则要认真咀嚼。谈谈你的看法。 答:1、培根的话至少告诉了我们两点内容,一是要读书,正如高尔基说的书籍是人类的朋友,是人成长的阶梯;二是如何读书,如何选择书的问题。2、从而对我们有如下启示:第一、读书要有所选择。浩如烟海的书籍,可以说是无限的,可是人的时间精力却是有限的,必须有所选择。第二、读书要讲究方法。如何实现浅尝,抛弃,或是咀嚼,都应讲究方法。 + \$ @. o) p. z3 ]% [6 J
“资金年年有,先进轮流当”你如何看待这现象? X5 V% F4 m) ` w
! v6 {$ r7 H* l" D8 c1 a+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