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2月12日,国务院批复了中共江西省委、江西省人民政府提出的关于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规划,标志着这一规划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这是江西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这个规划凝聚着历届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江西发展的智慧,凝聚着全省人民科学发展、进位赶超、加速崛起的坚强决心和强烈意愿。下面就这一规划提几点个人的认识与体会。
一、江西加快发展进程中一对极为深刻的矛盾
在江西加快发展进程中,存在着一对极为深刻的矛盾,这就是推进工业化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矛盾。这对矛盾能否得到有效解决,关系到江西经济发展的质量,关系到江西人民的幸福感,关系到江西未来是否有着美好的广阔的前景。
进入新世纪以来,江西经济发展战略发生了根本性、战略性的改变,这就是开始了大力推进工业化的发展进程。
2000年的江西被全国经济学界称为“经济盆地”,因为江西当时的经济发展水平普遍低于周边省份,那一年,江西的GDP总量只有安徽的66%,湖南的54%,福建的51%,浙江的33%。江西三次产业的构成为:第一产业比重是25%,比全国高出10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是35%,比全国低了1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是40%。三个产业结构的偏差充分表现出江西工业化程度低的经济缺陷。正因为工业化程度低,这就从根本上限制住了江西经济发展的速度,影响了江西经济发展的质量。2000年全省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只有8%,而与此同时,全国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达到16%,我们足足低了8个百分点。江西要加快发展,要实现在中部地区崛起,就必须顺应现代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大力推进工业化。2001年以来,在全省思想解放的大潮中,省委、省政府实施了以工业化为核心的发展战略,以94个工业园区为平台,全省掀起了前所未有的推进工业化的历史性浪潮。
新世纪之初,劳动力成本、水电价格、房地产价格不断上升,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利润开始不断下降。在这样的压力下,沿海地区开始调整产业结构,把大量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转移出去。江西意识到,这是推进工业化、加快经济发展一个重要的战略机遇,果断提出要充分利用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三角区相毗邻的区位优势,大规模承接东部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把江西建设成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基地。这一工业化的路径,对于江西加快推进工业化带来了重要的机遇,但是也给江西的工业化带来局限性。因为东部地区转移的产业,主要是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其中包含着一部分高污染产业,包含着一部分低技术含量产业,包含着一部分高资源消耗产业。江西新世纪在推进工业化的过程中,在承接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承接了高污染企业、高消耗产业。
江西山清水秀,森林覆盖率达到60.05%,位居全国第二。全省五大河流60%以上的水质常年保持在二级以上。用温家宝总理的话来说,在今天的中国像江西这样具有明显的生态优势的地方已经不多了。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江西的生态优势,是建立在工业化程度比较低的基础上的,是一种原始性的生态优势。景德镇的瓷器白如玉、薄如纸、明如镜、声如磬,美轮美奂,天下一绝。但是它非常脆弱,只要轻轻一击,就会变成碎片。江西的生态优势就像景德镇的瓷器,稍有不慎,就有可能毁于一旦。因此,随着江西工业化进程的加速,特别是随着这种以承接东部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为主体的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工业化与可持续发展的矛盾必将不断尖锐起来。孟建柱同志在江西工作期间,对这对矛盾的发生显然有着清醒的认识,他曾多次说过,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
苏荣同志担任中共江西省委书记以来,对这对矛盾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在集思广益的基础上,在把科学发展观与江西实际紧密结合的过程中,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重大决策。这个重大决策就是省委省政府为破解这对深刻矛盾所找到的金钥匙,所找到的手术刀,所找到的突破口,所找到的制高点。因此,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重大决策,对于江西的发展有着极为深刻而又长远的影响。
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规划形成有关情况
鄱阳湖和鄱阳湖流域在生态保护方面有着极为重要的战略地位。江西的地理特征是三面环山,一面傍水,南高北低。江西境内的五大河流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河汇入北部的鄱阳湖,然后再由鄱阳湖注入长江,构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生态体系。在这个生态体系中,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光照时间长,地理形势多样化。这是一个适合生物多元化生长的王国。这是大自然赐给江西人民的一块风水宝地。不仅如此,因为鄱阳湖流入长江的水量占到长江径流量的15.5%,鄱阳湖和鄱阳湖流域的生态质量对于整个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水生态安全有着决定性影响。而且,鄱阳湖还是世界十大湿地之一,每年全世界95%的白鹤种群在这里过冬,因此鄱阳湖承担着为人类、为世界保护鸟类物种的重要责任。保护好鄱阳湖和鄱阳湖流域生态,就能够从全局上实现江西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从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入手,破解工业化与可持续发展矛盾,是一个英明的决策。
按照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规划,总面积5.12万平方公里,包括南昌、景德镇、鹰潭3个设区市以及38个县(市、区)。按照生态与经济相平衡的原则,按照既要大力推进工业化,又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构想,整个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划分为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为湖体核心保护区,基本上是禁止开发,以保持这个区域的原生态;第二部分是滨湖控制开发带,这就是沿鄱阳湖的周边地区实施有控制的开发,以减少对鄱阳湖生态环境的影响;第三个部分是高效集约发展区,这个区域将成为支撑江西经济快速发展的增长极。按照这样的功能定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发展目标,一是要建设成全国大湖流域综合治理的示范区;二是要建设成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带动区;三是要建设成长江中下游水生态安全的保障区;四是要建设成国际生态经济合作的重要平台。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充分体现了历史的继承性。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规划凝聚着历届省委省政府的心血和智慧。正如苏荣书记特别强调的那样,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山江湖工程”的继续和发展。上世纪80年代初,江西的生态环境一度到了非常恶劣的地步,森林覆盖率下降到了30%,到处是黄土,到处是荒山。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赵增益省长提出,要探求江西发展的新路子,改变江西生态环境恶化的现状。80年代中期,吴官正同志明确提出了“山江湖工程”。他认为,湖是库;江是流;山是源。治湖必须治江,治江必须治山,必须山江湖联动,改变江西的生态环境.随着“山江湖工程”的展开,森林覆盖率一年提高一个多百分点。到今天森林覆盖率已从当初的30%提高到了60.05%。在充分总结和汲取“山江湖工程”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省委省政府根据科学发展观的新要求,根据新世纪以来发展生态经济、低碳经济的新潮流,提出了发展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新构想。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充分体现了发展的创新性。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不是“山江湖工程”简单的重复。在这一建设规划中,强调高效集约发展,用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来实现江西工业化、城镇化的历史任务,体现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方向。同时,通过保护湖体核心区、控制滨湖开发带,实现生态与经济的相互协调。因此,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中,我们可以看到更多时代发展的新思路、新智慧、新方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山江湖工程”主要集中在治山、治水方面,主要任务是绿化江西。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任务要丰富得多,复杂得多,包含了江西工业化、城镇化的任务,包括了江西生态与经济相平衡的新目标、新追求。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充分体现了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苏荣同志出任中共江西省省委书记后不久,就组织召开专家座谈会,听取各方面对加快江西发展的建议和意见。省社会科学院的专家们提出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试验区的建议。当时,苏荣同志对这一建议高度重视,要求省社会科学院进行更深入更全面的研究,形成方案,上报省委省政府。之后,苏荣同志广泛接触社会各界人士,围绕鄱阳湖保护开发问题集思广益,进一步推动了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决策的出台。
三、正确把握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内涵
第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不可能见效于一朝一夕。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核心是发展,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成之日,就是江西崛起之时。因此,对这个过程,我们要有长期努力、长期奋斗的思想准备。按照中央的规划,到2020年,江西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50年,江西要基本建成现代化。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规划是按照中央的发展规划制定的建设目标。因此,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规划,是一个引领江西从实际出发,实现全面小康,基本实现现代化的一个建设规划。我们千万不能把它理解成一个短期的规划,短期的目标。
第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是江西人民长期奋斗的过程,而不可能是一顿免费的午餐。我们要克服一种片面认识,就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国家就会给江西许许多多项目,许许多多投资,从而使江西获得一顿免费午餐。的确,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党中央、国务院赋予江西更大的发展权利,江西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但是,并不等于江西从此就可以享受免费的午餐,整个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可以由国家投资包揽下来。事实证明,在国务院批复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规划中,有大量的项目不是由国家来投资,而是需要通过对外开放引进外资来建设,需要启动民间投资来实现,需要通过资本市场、通过投资渠道多元化来筹措。我们千万不能因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上升到国家战略,就陷入计划经济体制条件下那种“等、靠、要”的思想状态中去。
第三,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一个全面发展的目标,不是单一的生态目标。在江西发展问题上,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过程中,我们要牢牢把握核心是发展这个要点,千万不能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理解成一个单一的生态目标,只讲生态,不讲发展,或者脱离发展去讲生态,否则就会失去发展的权利,就会减缓发展的速度,就会进一步拉大与全国发展的差距。
第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一个全局性的发展战略,不可能局限于5.12万平方公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离开山江湖的联动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离开全省其他区域,要取得生态与经济的平衡是无法成功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范围是5.12万平方公里,但是全省每一个设区市,每一个县都应当成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主体,都应当自觉承担起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时代任务,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最终目标。
四、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战略要点
第一,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的目标意识。去年12月,省委省政府召开了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今年1月又召开了人大、政协“两会”。在这三个重要会议上,省委省政府提出了一个全新的发展口号,这就是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这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出的新的发展目标。从2000年至2007年这8年间,江西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重是3.3%,GDP总量占全国GDP总量的比重是2.3%,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总收入的比重是1.3%。这三个指标8年间没有发生变化。苏荣书记提出,要充分利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所带来的历史性机遇,紧紧抓住当前中国经济回升、世界经济回升所带来的发展机遇,争取在新一轮的经济发展中实现江西位次前移。只要我们加快发展,我们就有可能打破3.3、2.3、1.3的格局,实现进位赶超。
第二,大投入带动大发展。苏荣书记反复强调,没有大投入就没有大发展。这是由江西现阶段发展特征所决定的。江西目前还处在工业化初期向中期转变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大规模地进行工业布局,大规模地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基础。现阶段以固定资产投资作为拉动江西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符合江西发展实际,符合江西发展现阶段的基本特征,符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吴新雄省长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目标是30%,力争40%。要充分利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带来的发展权利和发展空间上一批大项目。在2至3年内,要争取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三个核心工程,这三个工程叫做“两核一控”。“两核”,一是彭泽核电站,装机容量是600万千瓦;二是万安核电站,装机容量是400万千瓦。这两个核电站建成以后,装机容量就1000万千瓦,现在江西的装机容量是1100万千瓦,这就等于翻了一番,而且50%是核能源,这样江西的能源结构将发生深刻变化,江西的能源供应能力将发生历史性的突破。“一控”就是鄱阳湖水利枢纽控制工程。 “两核一控”工程将形成2000亿元投资,对于江西的发展将产生深刻的影响。
第三,抢占新兴战略性产业的制高点。在这次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世界出现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现在有关国家都在抢占新兴战略性产业的制高点。实践证明,谁在新兴战略性产业方面形成了制高点,谁就可以赢得下一轮经济发展的主动权。去年10月,温家宝总理集中召开了三个座谈会,讨论了发展新兴战略性产业问题。从美国欧洲的产业动向来看,他们的指向都集中在新能源产业上,而江西在新能源产业方面,以新余为代表,正在形成光伏产业优势。省委省政府的意图很明确,就是要把光伏产业作为江西新兴战略产业的制高点。新余成为国家新能源科技城,对于江西新兴战略产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第四,积极推进生态建设。作为生态经济区,必须牢固树立起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牢固树立起生态与经济协调、平衡发展的理念。要继续推进“一大四小”工程,继续推进城镇污水处理工程,继续推进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工程,继续推进“五河一湖”生态综合治理工程,从根本上、从源头上保持鄱阳湖一湖清水。通过四个生态工程,进一步推进江西的生态建设,使鄱阳湖流域实现生态与经济相平衡,人与自然相和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