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长春市第十届委员会任期的五年间,常务委员会在中共长春市委的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紧紧依靠广大政协委员,团结各党派、各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围绕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扎实有效地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为促进我市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进一步开创了新世纪新阶段我市政协工作的良好局面。
一、围绕中心,努力为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服务
五年来,本届政协始终坚持以促进发展作为履行职能的第一要务,自觉服从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紧紧围绕我市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召开了5次全体会议、8次常委会议、20余次专题会议和数十次调研、视察等活动,广集发展之智,广谋发展之策,广聚发展之力为促进我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为科学制定和实施经济发展战略建言出力。重点围绕制定率先在全省实现全面小康发展战略、长春老工业基地振兴、“十一五”规划,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改善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实施名牌战略、推进城市化进程、发展创意产业、重点项目建设等关系我市经济发展全局的问题,组织了形式多样的协商议政活动,形成了一批有重要价值的调研报告和具体的意见建议。率先在全省实现全面小康,是市委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提出的奋斗目标,市政协组织委员、专家并发动市民对我市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体系、战略步骤、总体思路、实现经济快速增长等6大类10个方面问题进行调研和系统论证,提出了比较完整的发展思路,进一步推动了全市上下形成同谋全面小康大计的良好氛围。为协助市委、市政府科学、民主、开放地制定好“十一五”规划,组织市、县(市)区政协委员和在长的全国政协、省政协委员,以及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成员和各界人士开展献计献策活动,形成了《关于编制我市“十一五”规划的若干建议》,对编制好“十一五”规划作出了积极贡献。2006年,市政协抓住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这个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关键问题,围绕汽车产业开发区建设、农业产业化区域合作、培育生物产业等,组织了7项专题调研、视察和研讨,形成了创新汽车产业开发区建设模式等一些新思路、新观点和一批有见地的意见建议,得到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和表彰。
为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言出力。本届政协坚持贯彻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积极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就发展循环经济、伊通河保护和利用、净月生态城规划、湿地恢复和保护、城市节水、城市绿化、水源地保护、医用垃圾处理、人口与计划生育等,组织了多项调研、视察和专题协商、座谈、政情通报活动。发展循环经济,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环境友好型城市的必然要求。我们经过一年的深入研究和精心准备,从建立宏观支撑体系、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水资源循环利用、城市固体废物循环利用等八个方面,取得了一批调研成果,并召开常委会专题协商,向市政府提出21条建议。我们与省政协和农安县政协经过几年的积极呼吁、协调,省、市、县三级政府采取有力措施,使几近枯竭的波罗湖湿地重新焕发了生机。为拯救濒临消亡的伊通河,组织了历史、水利、民俗等方面的委员和专家,首次对伊通河的历史文明进行了全方位研究与分析,为推动伊通河的综合治理起到了积极作用。2003年市政协有关部门与东北师大、吉盛伟邦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在农安创建了盐碱地改良与综合利用示范基地,经过连续几年的治理取得良好效果,市政府召开了盐碱地改良现场推介会,充分肯定了示范基地的成果。
为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言出力。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本届政协把“三农”问题作为履行职能的重点,对发展壮大农产品加工业、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壮大县域经济、发展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加快发展城郊经济等关键问题组织了专题协商和研讨,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献计献策。为尽快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业,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经过充分的调查研究召开专题议政会,对我市粮食产业、畜产品加工业、蔬菜产业、乳品加工业及养鹿业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深入剖析,提出了发展的新思路和具有可操作性的意见建议,得到了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为提高农民参与市场竞争能力,对建立和完善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进行专题研究,提出了加大对各种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扶持力度、发展农村经纪人队伍、建立健全管理机构、规范内部运行机制等重要建议,对逐步改变传统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为扩大对外开放建言出力。五年来,市政协充分发挥联系广泛的优势,为扩大我市对外开放,构筑开放型经济体系牵线搭桥。市政协领导多次会见来我市进行友好访问和投资合作考察、洽谈活动的港澳台和国外华商外商团组,同时积极组织政协委员和各界人士赴国外访问,与多个城市政府、议会、工商企业和民间团体开展交流,为增进了解、加深友谊、促进合作创造有利条件。通过加强与港澳地区政协委员的联谊,组织民营企业界委员、工商界人士赴香港参加中小企业国际市场推广日和创新科技博览活动,组织优秀中学生赴港澳访问交流等多种方式,不断拓展与港澳地区联系交往的渠道和领域,扩大交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以外埠工商人士联谊总会为载体,积极配合市政府大力支持外埠企业发展,真心诚意为外埠工商人士办好事、办实事。2006年,市政协引导港澳界委员和外埠企业家积极参与全市重点棚户区改造工程,引进香港德辉集团和山东鲁能集团投资逾40亿元人民币改造二道区八里堡98万平方米棚户区。今年又引进香港其士国际集团与本地企业合作投资17亿元人民币改造绿园区范家店52万平方米棚户区;配合吉林省广东商会,在合隆经济开发区兴建2平方公里、投资规模20亿元人民币的“吉林省广东工业园”;引进了投资3亿元的台资企业“百脑汇”,宽城区台湾工业园区、朝阳区台湾工业园区的筹建和招商工作正在稳步推进,为我市开展对台招商引资搭建了新平台。
二、以人为本,积极为加快推进和谐长春建设服务
构建和谐社会,是实现长春老工业基地振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五年来,市政协以促进和谐长春建设为己任,努力为构建和谐长春贡献力量。
促进保障和改善民生。以改善民生为重点,选择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就业工作、物业管理、“文明长春”建设、城市供热、社会保障、棚户区改造、人才市场建设、企业工会组织建设、民族宗教工作、殡葬改革、乡村公路建设、禽流感防治、城市公交、消防安全等问题,通过民主评议、调研、视察、政情通报、听证等多种形式开展协商监督,为解决好民生问题建言献策,为改善民生办实事。2004年对就业工作进行了民主评议,从改进政府职能部门的工作、改善就业环境、加强就业培训和服务、开发就业岗位等方面剖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整改建议,并筛选出100个典型案例供市政府参考,达到了评就业、促发展、保稳定的目的。2005年通过民主评议形成了改进物业管理工作的建议案,提出了尽快制定物业管理行业发展总体规划、建立物业管理的市场机制、推进非住宅物业发展等10个方面的重要建议。2006年配合全市“创城”工作,开展了“文明长春”建设民主评议,起到了营造氛围、促进工作的重要作用。2007年召开了民营企业助力民生工作座谈会,积极引导、鼓励全市民营企业家以实际行动加入政府民生行动计划。几年来,市政协还通过捐资助学,送医、送药、送文艺、送优质课下乡,组织农民开展剪纸技艺培训开辟增收门路,“代理妈妈”,包保农村退伍老兵、包保贫困户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扶贫帮困、慈善救助活动。
促进教育、卫生和体育事业发展。围绕发展职业教育和民办教育、农村教育改革、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发展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三无”患者就医、疾病控制、抗击非典、教育均衡发展、民营医院发展、第六届亚冬会筹备等开展专项调研、视察,并召开专题会议进行协商讨论。针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与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和市教育局联合召开了发挥中小学校主课堂、主阵地、主渠道作用经验交流会和构建具有长春特色的“三位一体”德育教育体系专题会议,得到中央、省市领导及有关部门的重视和各级媒体、社会各界的关注。通过对市中心医院等我市主要医疗机构扶贫助困情况的调查,提出了组建综合管理部门、出台政策文件、成立定点医院、多元化筹资等收治“三无”患者就医的具体建议,市政府主要领导召集专题会议研究,明确责任,理顺关系,并决定每年从慈善基金中划拨100万元专项救助“三无”患者。针对我市民办教育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召开专题议政会与市政府有关部门协商讨论,提出了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意见建议,对构建民办教育和公办教育和谐发展的格局,推动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起到了促进作用。
促进民主法治建设。贯彻依法治市方针,根据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的要求,修订了《长春市政协立法协商组织办法》,对立法协商的内容、组织领导、协商方式、工作分工、工作程序等作了明确规定,并认真组织实施。五年来共对《长春市城市供水条例》、《长春市安全生产条例》、《长春市节约能源管理条例》、《长春市伊通河城区段管理条例》等26部法规、规章进行协商论证,参与协商的委员达270人次,为提高立法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通过组织对“平安长春”建设、社区综合治理、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保安市场及保安队伍建设和市检察院、法院、司法局、公安局、民政局工作等调研、视察,为改善法治环境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意见建议。本届政协有160多名委员在司法机关和党政部门及部分行业担任陪审员、特约监督员,为促进党风、政风和行风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其中在市法院担任人民陪审员的55名政协委员,五年来共参与审理各类案件395起,执行任务1380多人次,为提高审判质效、改进工作作风、化解信访矛盾、维护司法公正做了大量工作。
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五年来,市政协进一步拓宽工作领域,开展特色活动,努力推动文化建设,为提升我市文化软实力积极发挥作用。
积极打造文化品牌。为保护和弘扬民间剪纸艺术,市政协于2004年成立了剪纸艺术中心,致力于把民间剪纸艺人组织起来,提高剪纸艺术水平,把剪纸产品推向市场,发展文化产业,帮助培育起了一批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剪纸名人和名牌产品,树立了长春剪纸的品牌形象,同时为部分农民和下岗职工开辟了就业门路。成立了长春市孔子研究会,与其他有关方面共同努力,促使长春文庙得到妥善保护和全面修复,参与组织了近两年受到广泛关注的世界华人同祭孔活动。
传承历史文化遗产。对我市历史建筑、历史街区等文化遗产进行全面深入调查,提出了将27处历史建筑和5个历史街区补充到我市第一批公布的城市紫线保护范围等一系列重要建议。开展黄龙府历史与文化研究,组织专家学者对黄龙府的历史和文化进行全面梳理,并就如何开发、利用和挖掘黄龙府的历史人文资源、发展旅游业提出了意见建议,推动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拓宽文史工作领域。征集出版了《汽车工业之星》、《长春旧事》、《满映始末》、《东北沦陷区的文学史话》等15辑(本)具有较高史学研究和艺术鉴赏价值的文史资料图书,进一步廓清了我市自上世纪30年代以来的历史脉络。成立了长春溥仪研究会,并首次成功举办了溥仪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在史学界和国内外相关领域产生较大反响。
繁荣书画艺术。以市政协书画院为载体,积极开展书画产业发展研究,组织了“长春书画艺术特色”等4次研讨会,出版了《长春政协书画(二)》,举办了长春书画名家作品展、义卖慈善助学画展及拍卖会等12次书画笔会、展览等多种活动,提升了长春书画界的凝聚力和知名度,增强了我市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
三、以质量为保证,切实做好提案和反映社情民意工作
十届一次会议以来,共征集提案1826件,立案1700件。本届政协突出强化提案工作的全局性特点,进一步提高了提案工作的整体水平和质量。创新提案审查方式。实施提案预审制度,对全部提案逐件研究,分层分类综合评审,使提案审查更专业、更细致、更深入,把好了质量关。完善提案办理工作机制。市政府制定了《关于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工作暂行规定》,规范、完善了办理责任体系和质量保障机制。通过集中面复、上门走访、邀请座谈等多种形式,实现了面对面互动式办理,拓宽了办理渠道,提高了办理质量。建立跟踪督办制度。2006年市政协对十届一次会议以来的提案质量及办理落实情况进行跟踪调查,不仅促进了提案办理工作,而且对提案办理落实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了更全面、准确的认识,对处理好提案数量和质量的关系等重要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明确了改进工作的方向、目标和具体措施,对促进提办双方共同提高提案工作水平产生了重要的作用。
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质量稳步提高。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通过完善政协主席网上接待日、政协全体会议期间邀请市政府领导与市民网上交流、开通市政协门户网站等多种形式,拓宽了解和反映社情民意渠道。与市委、市政府有关部门共同研究,进一步规范了社情民意的报送、反馈工作程序。五年来共征集社情民意近千条,编发《社情民意专报》173期,向全国政协、省政协和市委、市政府反映了一批有较高参考价值的信息。其中关于严厉打击胁迫新疆少年儿童从事偷盗活动、总结推广九台市农村初中办学模式改革的经验、把畜牧业用地作为农业用地等信息,受到周永康、陈至立等党和国家及省市领导的高度重视,连续几年被评为全市信息工作先进单位。
四、扎实推进履行职能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本届政协工作的五年间,人民政协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不断深入推进并取得重大进展。中共中央颁发了《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这是指导新世纪新阶段人民政协事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全国政协对人民政协章程进行了修订,并制定、修订了与新章程配套的八项规章制度。市政协按照全国政协的部署积极参与《意见》的制定和新章程的修改,提出意见建议。以全国政协组织对《关于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规定》颁布十年来的实施情况进行全面检查为契机,深入总结实践中形成的好做法、好经验,认真研究检查中反映出来的问题和意见,积极落实中共中央、全国政协以及省市委的新部署、新要求,着重就提高常委会议质量、加强委员队伍建设、规范提案工作、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工商联的作用和搞好政协机关建设等方面,完善和建立了一批规章制度和工作规范性文件,使履行职能的“三化”水平稳步提高。
中共长春市委始终高度重视政协工作。在2005年市政协成立55周年纪念大会上,时任市委书记王儒林同志发表重要讲话,对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对政协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人民政协的重要作用提出新要求。2006年中共中央《意见》颁布后,市委召开政协工作会议,对深入贯彻落实《意见》进行全面部署,并结合市政协开展政治协商工作的实践,制定了《关于加强人民政协政治协商工作的意见》,就政治协商的基本原则,拓展政治协商的内容,丰富政治协商的形式,规范政治协商的程序作了全面、系统的规定,对全市各级党委加强对政协的领导提出了更加明确的要求,为推进政协履行职能的“三化”建设,进一步开创政协工作新局面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
五、坚持“四位一体”全面搞好政协自身建设
全面加强自身建设是政协有效履行职能、充分发挥作用的重要基础。本届政协坚持以促进多党合作、突出界别特色、发挥委员主体作用、加强机关建设为重点,努力构建“四位一体”的自身建设体系。
保障权利,努力促进多党合作。认真坚持和完善与民主党派、工商联工作联系制度,探索建立了重大课题合作机制,精心组织,整合力量,分工协作,切实保证民主党派在政协各种会议上发表意见的权利。今年,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了民主党派参政议政工作,组织召开了高层次小范围专题议政会,各民主党派、工商联负责人与市政府主要领导就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关问题坦诚对话、深入交流,使政府与党派、工商联良性互动的长效沟通机制不断深化和完善。
突出特色,充分发挥界别优势。发挥好工会、共青团、妇联等团体的作用,依托委员比较集中的单位建立界别委员活动小组,畅通界别的民主渠道。开展招商引资、咨询服务、慈善救助等有界别特色的活动,进一步发挥了界别的纽带和辐射作用,拓展了政协工作的领域。
深化管理,抓好委员队伍建设。注意增加新兴产业、行业、学科代表人士的安排比例,不断优化委员结构。加强委员学习培训,举办政情通报会、听证会等,为委员知情出力提供便利。建立健全了进一步加强政协委员工作制度等相关规定,注重对委员履行职责情况的考核,开展年度优秀委员活动小组评比工作,充分调动委员履行职责的积极性,夯实了委员队伍建设的基础。
强化服务,提升机关保障水平。加强政协的宣传工作。5年来共组织协调各级各类媒体刊发报道千余篇,多层次、多角度反映市政协工作成果;“政协论坛”制作播出121期,起到了宣传政协、关注社会、加强舆论监督的作用;《议政》杂志出刊35期,办刊质量稳步提高;今年开通的市政协门户网站,为更好地服务委员、面向社会提供了互动交流的新平台。加强对县(市)区政协的工作指导。通过召开县(市)区政协主席联席会议、经验交流会、专门委员会会议,联合开展调研、视察、考察等多种活动,扩大协作配合的广度和深度,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切实转变机关作风。坚持不懈抓学习,努力创建“学习型”机关,促进机关干部整体素质的提升;结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八荣八耻”教育、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等主题教育活动,切实加强党风和思想作风建设;积极引入竞争激励机制,加强干部培训、挂职锻炼和交流工作,优化干部队伍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政协机关干部的整体素质和工作能力进一步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