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和谐社区在和谐社会中的基础性作用
建设和谐社会,首先要建设和谐社区。近年来,三元区紧紧围绕“优良秩序、优美环境、优质服务、优化管理”的社区建设目标,从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区入手,走出了一条符合当地实际的社区和谐建设之路。
1.不断强化社区治安,化解社会矛盾,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了安定有序的社会环境。以创建长治久安、稳定有序的“平安社区”为突破口,以建立社区警务室、配齐配强社区民警为重点,积极发展社区人民调解和法律服务组织,健全了社会矛盾调解处理的区、街道、社区三级网络,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组织网络进一步健全,有效地遏制了民事、刑事案件的发案率。目前,全区有社区警务室23个,专、兼职治安巡逻队员490人,社区人民调解机构27个,专兼职人民调解员181人,民事调解率达到95%以上,进一步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硬件设施和配套建设,在全区133个社区和单位及小区安装804个治安电子监控点,逐步完善了社区、街面和内部单位三大防控网络。加强对外来人员管理,加大对刑满释放和劳教人员的帮教工作力度。通过全力构建公安牵头,有关部门配合,辖区单位支持,社区居民参与的“打、防、控、疏、教”多层次治安联防体系,有力促进了“同居一地、共保平安”工作格局的形成,保证了社会秩序的稳定和谐。
2.着力拓展社区服务,方便居民群众生活,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了服务完善的人文环境。几年来,在推进社区服务业发展中,坚持以人为本的宗旨,着力构建涵盖弱势群体救助、老年人福利、再就业和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保障、安全防范、医疗卫生、文化教育活动、志愿服务等七大服务体系。目前,全区已建立了1个区级行政服务大厅,4个街道为民办事一站式服务大厅,23个社区服务窗口,社区物业公司、超市门店、医疗卫生服务中心、帮扶救助站、劳动保障站等服务机构逐步健全,区、街道、社区三级服务网络进一步完善,为广大居民提供8大类20多项服务。
3.扎实推进社区帮扶,调节利益分配关系,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了平等关爱的公平环境。加强社区层面的扶贫帮困工作,积极开展就业和再就业服务。目前,全区劳动和社会保障网络已延伸到各个社区,做到了实时动态管理,在挖掘岗位潜力、创造就业机会,加强技能培训、支持创业和再就业,加强教育引导、帮助更新择业观念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到2006年底,23个社区基本实现了“零就业”目标。全面落实低保政策,使市区所有低保对象做到了应保尽保。大力开展结对帮困,积极发展社会慈善事业,建立了23家社区爱心合作社。
4.发展社区居民自治,促进基层政治文明建设,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了机制健全的参与环境。近年来,一直致力打造一个社区居民主动关心和积极参与社区公共事务,能够顺畅表达各种利益需求的渠道。2002年,4个街道的36个居委会被撤并整合为23个社区居委会,组织开展了各社区首届各类组织机构的民主换届选举。各社区普遍建立、健全民情恳谈会、民事调解会、民意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的“四会”制度,发挥了社区居民自治功能,所有社区全面推行社区事务公开。这些有益的实践探索促进了基层政治文明建设,满足了社区居民当家作主的民主参与愿望,增强了居民自治组织的凝聚力和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
5.优化社区社会管理,加强社区环境建设,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了人与自然和谐的家园环境。近年来,在建设优美和谐的社区环境方面下功夫,加大投入,对市区主要干道和多条背街小巷进行改造,生活设施基本到位,有效地解决了背街小巷路面破损、坑洼不平、窨井下沉、排水不畅、面貌落后等问题,一些几十年的老问题得到了解决,市容市貌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变,并坚持把社区建设规划纳入城市总体规划,优化社会管理,基本做到与社区相关的供水、供气、供热、公交、绿化、污水与垃圾处理和文化、教育、卫生、商业服务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和正常运行。
6.繁荣社区群众文化,提高居民素质,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了和睦融洽的人际环境。多方筹集资金,加大投入,各社区的文化基础设施得到了很大改善,书报阅览室、文体活动室、文化健身器材及室外健身场所基本普及,城区现有23个社区,全部拥有图书馆,同时积极推进辖区内机关企事业单位文体科普设施向社区开放,做到资源共享。加强社区文化教育组织建设,建有103个市民学校点,专兼职教育工作者151名,使社区市民学校成为宣传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宣讲形势任务,进行法制教育,普及科学常识,传播健康知识的重要阵地,涌现出学习型单位36个,学习型家庭297个,学习型社区5个,使追求终身学习、崇尚科学、文明礼貌、健康向上的新风得到了建立和发扬。围绕“和睦团结友爱,构建和谐社会”的宗旨,各社区开展了一系列使居民增进了解、融洽感情、加强团结的“邻居节”活动,这对于建立新型社区和邻里之间新颖关系作了有益尝试,也丰富了构建和谐社区的内涵。
7.加强社区党建,强化党的执政基础,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政治环境。在调整、重组社区居委会时,同步建立社区党组织,全区4个街道23社区已建有党总支2个,党支部26个,实现了一居一支部的建制目标,提高了党建工作的组织程度,扩大了对辖区内退休党员、在职党员和外来、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覆盖面。所有街道、社区都建立了辖区党组织联席会议制度,共吸纳社区单位156家参与,创新了党在基层的组织形式和工作机制,为共建社区、共享资源、发挥党组织在社区建设中的战斗堡垒作用提供了制度保证。党员志愿者服务、党员联系扶贫帮困对象和“党员责任岗”等公益性活动的广泛开展,又为广大党员展示特长、服务群众、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开辟了用武之地,有效发挥了党员在构建和谐社区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巩固了党的执政基础。
二、建设和谐社区面临的主要问题
1.管理体制和职责要进一步理顺。按照居委会组织法规定,社区居委会只是协助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开展工作。但从当前实际情况看,社区居委会不仅仅是“协助”,更是具体的操办者和执行者,几乎包揽着辖区内的一切事务,责任无限而权力和资源有限,“权未随责走,费未随事转”的现象依然存在,致使社区自治特性难以充分体现。另一方面,在条块关系上,条块不清,各自为政,使社区难以有效整合各类资源、各种力量。
2.财政投入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大。近年来,各级财政在社区建设给了很大的支持,但随着城市化综合功能的增多,社区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各级财政的投入就显得不足,同时,社区的自身造血功能不足,缺乏自筹资金的机制与途径,使得社区的建设经费常常是捉襟见肘,影响了构建和谐社区的开展和社区生活环境的改善。此外,社区工作者的待遇虽然有一定的改善,但从横向对比,还是偏低,难以吸引和留住人才,这些都直接影响到社区的长远发展。
3.社区共建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社区的发展需要形成“多方参与、齐抓共管、齐抓共建”的合力,但部分驻区单位对居委会开展的一些工作不支持、不配合,参与和谐社区共建积极性不高,没有形成 “一盘棋”思想,共驻共建、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相得益彰、融合共通的氛围还未真正形成。另外,居民虽然对构建和谐社区有初步的认同,但主动参与社区活动的愿望不强烈。
4.加强社区先进文化建设更显紧迫。思想、道德、文化领域多元结构的出现,加上外来消极、腐朽文化思潮和生活方式的渗透,使相当一部分人的生活方式、道德准则、价值取向和是非标准被误导、被扭曲,人与人之间少了互信、多了戒备,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及封建迷信活动时有发生,加强社区先进文化建设,加强和改进思想教育工作,丰富和繁荣基层的群众文化生活,重建社会共同价值观,显得格外重要。
5.新的协调的服务管理体制尚未形成。社区服务已经发展到以公共服务为主的新阶段,而目前政府的政策包括投入政策、组织政策却仍旧停留在便民利民服务的旧阶段,使社区服务起点低、服务机制不灵活、服务质量偏低、服务项目不齐全等,未能形成新的协调的服务管理体制。
6.党的基层组织设置思路需要调整。社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的具体实现途径有待研究,领导方式、活动方式需要改进;在组织建设上,对“两新”组织、退休人员、下岗失业人员中的党员以及在职党员的组织形式、管理方式还有待改进,组织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同真正实现社区党建“全覆盖”的目标要求还有一定距离。
三、建设和谐社区的对策思考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的历史背景下,社区建设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以构建和谐社会为主题,努力把社区建设成为环境优美、设施完善、管理有序、治安良好、生活便利、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区,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1.创新机制,完善自治,夯实和谐社区的政治基础。要建立健全三项制度:一是建立社区事务分类管理制度。在党委、政府的领导和指导下,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社区居委会为主导,制定社区公共事务分类管理办法,合理划分社区公共事务,重新定位政府、社会、市场等组织在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中的角色、功能,明确界定各种组织在社区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中的权责关系,重构社区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运作机制。二是建立社区行政事务准入制度。在对社区公共事务实行分类管理的基础上,对确需进入社区的行政事务建立准入制度,由社区建设指导协调机构统一审核,归口管理,并与社区组织协商,凡是社区组织协助完成的事务,政府部门必须做到“权随责走、费随事转”,对于未按规定下拨经费的或者未经审核和协商而强行下达的事务,社区组织可以拒绝承担。三是建立和完善社区民主自治制度。不断完善社区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制度,建立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和重大事项的决策听证制度、居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民主评议制度,组织社区居民开展社区听证、社区对话以及民评民、民评官等活动,不断创新社区民主自治的方式方法。
2.加大投入,配套设施,夯实和谐社区的物质基础。推进和谐社区建设,迫切需要构筑起全方位、强有力的支撑体系。一是要进一步加大社区建设资金投入。要进一步加大对社区的物力、财力和人力的投入力度,把社区建设纳入公共财政体系,切实解决好社区党组织和居委会办公用房、活动场地和活动经费等问题。二是要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要坚持政府投入为主,广泛吸收社会各方面资金,鼓励社会各界投入,建立和完善多元投资机制,使社区管理有阵地、服务有载体、活动有场所,为政府部门的工作重心下移、管理服务进社区提供平台。三是要加强社区信息网络建设。要规范社区信息网络建设,要将各部门现有的面向社区的各种网络有机整合起来,形成纵横联合、统一高效、便捷实用的网络,建立以居民基本信息为基础的社会管理和服务数据库,打造“数字社区”,从而实现社区管理和服务的现代化。
3.健全网络,优化队伍,夯实和谐社区的组织基础。健全的社区组织网络体系是建设和谐社区的重要保障。一是要加强社区党组织建设。要积极探索创新社区党建工作的新机制,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的思路,实现社区党组织建设全覆盖,以加强和完善社区党组织建设带动、促进社区其他组织的建设。加强居民党员、流动党员、在职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和社区党员在和谐社区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确保和谐社区建设的顺利推进。二是要加强社区自治组织建设。要按照“社区自治、议行分设”的原则,通过民主选举健全和完善社区成员代表大会、社区居民委员会、社区协商议事委员会等社区自治组织体系,保证其依法开展自治活动,保障社区居民的民主权利。三是要大力培育和发展社区民间组织。要大力培育和发展社区民间组织,充分发挥其在整合社区资源、组织居民依法有序参与社区政治活动、满足社区居民服务需求、提高社区凝聚力与亲和力等方面的作用。四是要加强社区党组织和居委会干部队伍建设。要选好配好社区党组织领导班子,增强社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真正把那些全心为民、懂得管理、乐于奉献、素质较高的同志充实到社区工作队伍中来。要加强对社区干部的培训,不断完善他们的知识结构,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
4.以人为本,拓展服务,夯实和谐社区的功能基础。建设和谐社区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把为居民群众服务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是要不断拓展社区服务的领域。要充分挖掘和合理利用社区资源,逐步完善社区的便民利民、救助保障、医疗保健、社区安全、居民教育、普法维权、文化娱乐、体育健身、环境保护和评议监督等十大服务功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居民群众的生活需求。二是要不断创新社区服务的方式。要强化区、街、社区服务中心和社区服务站点的组织、引导和信息中介职能,加快社区服务的信息网络建设,不断提高社区服务的质量和管理水平。要把公共服务、志愿者服务、有偿服务结合起来,加快公共行政和社区服务社会化,对社区服务中的经营性服务提供开办营业执照、税收减免、用房优惠等支持。三是要不断壮大社区服务的队伍。建立专业化的社区服务队伍,大力培育社区中介服务组织,广泛吸纳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社区服务,建立起一支由专职、兼职和志愿者组成的素质较高的社区服务队伍,实行专业工作者和社区志愿者队伍共同协作的活动方式,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加优质、快捷和周到的服务。
5.丰富活动,引导参与,夯实和谐社区的文化基础。和谐社区需要先进文化的支撑。一是要充分发挥社区的教育功能,提高居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要培育居民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大力弘扬中华民族邻里互助、乐善好施、扶贫济困等传统美德,形成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要充分利用各类社区文化教育设施,组织开展各类社区公民道德教育、老年教育、青少年校外教育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引导居民和睦相处,营造科学健康、积极向上的社区风尚和团结友爱、互帮互助、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二是要广泛开展社区活动,调动居民参与社区文化建设的积极性。要调动社区各种服务性民间组织和志愿者的积极性,开展居民喜闻乐见、健康有益、形式多样的文体娱乐活动,调动广大社区居民广泛参与的积极性,把社区建成传播先进文化、塑造美好心灵、弘扬社会正气、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的阵地,营造健康向上、文明和谐的社会氛围。三是要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社区创建活动,提升社区的文化品位。要结合创建学习型社会,积极推动学习型社区、学习型组织、学习型家庭、学习型个人的创建活动,形成人人学习、时时学习、处处学习的良好氛围。要结合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积极推动文明家庭、文明楼栋、文明小区、文明社区的创建活动,提高社区的文明程度。
6.发挥优势,共建共享,夯实和谐社区的共建基础。社区共建要着重抓好“六联六建”。一是思想工作联做,共建文明风尚。各共建单位要重点开展以社会礼仪、职业礼仪、生活礼仪为主要内容的群众性文明礼仪实践活动,不断提高市民的社会公德意识、文明卫生意识和科学文化素质。举办各种形式的“邻居节”活动,为邻里交流沟通搭建平台,大力营造生动活泼、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使居民有“向上感”。二是社会治安联防,共建平安社区。围绕建设“平安三元”、构建和谐社会,整合辖区内警务、治保调解、巡逻防范、外来人口管理、归正人员安置帮教、禁毒等力量,实行社区治安“联防、联调、联治、联帮、联勤”的工作机制,促进综治工作各项措施落到实处,使居民有“安全感”。三是环境卫生联抓,共建优美环境。要达到“四清”:门前屋后阴阳沟畅通、清洁,楼院住宅前后清洁,垃圾日产日清,公共厕所清洁;做到“四无”:无暴露垃圾,无乱堆乱搭,无饲养家禽家畜,无脏水溢流;保证“五落实”:健康教育落实,卫生责任区落实,门前三包、门内达标落实,检查评比管理措施落实,绿化达标单位落实,形成一个绿化美化的生活环境,使社区居民有“优美感”。四是公共设施联办,共建公益设施。抓好社区公益设施建设,改善社区内的道路、绿化、环卫设施,多建一些供居民锻炼用的“健身路径”,办好社区医疗服务站、便民服务岗等,扩大社区服务功能,使居民有“舒适感”。五是单位资源联享,共建特色社区。各共建单位要进一步树立共享意识,推进社区资源共享,提高社区资源的利用率;积极创建文明社区、绿色社区、卫生社区、科普社区、文化社区等特色社区,营造浓厚的社区文明氛围,增强社区的吸引力,使居民有“归属感”。六是共建经费联筹,共建和谐社区。各社区应充分运用社区共建的工作机制,采取各共建单位筹一点,社区自己拿一点的办法,多方筹集共建经费,筹集的共建经费用于开展社区文体活动,为居民办实事、办好事,解决居民的实际困难,确保共建工作的顺利开展,使居民有“方便感”。
作者简介:杨大建,中共三元区委宣传部副部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