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预防腐败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宣传教育普遍号召多,针对性教育少。一是把教育当成“软任务”,只管耕耘,不问收获,“广种薄收”。主要采取面上的笼统式的教育,内容千篇一律,缺乏个性化的教育,无法做到因人施教、对症下药,其感化力、渗透力较弱。二是不能根据反腐倡廉教育自身特点和不同层面人员的需求采取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只是一味简单地采用填压灌输的办法。不少反腐倡廉教育活动缺乏灵活性和时代感,不能把教育寓于丰富多彩的、喜闻乐见的各项宣传教育活动中。教育方式方法机械教条,缺乏创意,出现落后于反腐败斗争形势的发展和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三是典型教育的力度不够。正面典型树立的太少,特别是身边有血有肉令人信服的正面典型太少,无法形成强有力的牵引。反面典型虽多,但也存在身边典型剖析不够和教育形式单一等问题,震撼、警戒作用有限。四是当前不少地方存在着越是责任重大的领导干部,政治学习教育就越难落实的现象。现在许多事情都要领导干部到位才算“重视”,而他们要开那么多的会,搞那么多的迎来送往,要审批许多文件,处理各种事务及协调各种关系,难以坐下来自学理论。
2.规章制度多,落到实处少。有的地方或单位规章制度往往是写在文件上,挂在墙壁上,喊在口头上,执行落实难以到位。虽然我们出台了不少对领导干部进行管理的规章制度,但制度的有效性总是很有限。其中“严禁党员干部赌博”规定就是明显的事例。赌博是社会的万恶之源,许多干部就是由赌博起步,从“小打小闹”到“欲休难止”,一直走向贪财、敛财、被骗的不归路。如大田县委原副书记林某某参与赌博,赌资高达95万元,最后数罪并罚,被开除党籍,判处有期徒刑12年。领导干部赌博,一是严重影响工作,打了一个通宵的麻将后,睡眼惺忪来到机关里,怎么能为人民群众提供良好的服务;二是给行贿、受贿开通了新渠道,给跑官要官者开辟了新门路,有些人通过打牌输钱,跟领导关系很好,不久得到重用提拔;三是引诱干部误入迷途,有人认为关系比政绩重要,所以想走“陪领导打牌输钱——搞好关系——得到提拔或调回城”这一条“潜规则”之路。
3.监督工作经常强调多,监督到位少。一是监督工作讲得多、做得少,文字多、行动少,经常是开个会议,算是部署;填表上报,算是行动;适当检查,算是结果。二是不愿接受监督。有的领导干部喜欢搞家长制、“一言堂”,听不进不同意见,把对自己的监督看作是对自己的不信任、不尊重,甚至以群众觉悟低、素质差为借口,以不同形式消极对待和抵制监督。三是不敢监督。有些党员干部缺乏依法依纪行使民主监督权利的责任感,事不关已,少说为佳,“怕”字当头,一提到对领导干部监督,总是怕这怕那,顾虑重重。现在有的企业实行“党政一肩挑”,企业的人、财、物大权集于厂长(经理)一人手中,经营者既是企业的决策者和执行者,又是企业的管理者和监督者,干部群众的监督权往往名存实亡。四是干部群众对领导干部的情况确实不了解,没法监督。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干部的活动范围越来越大,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越是主要领导,离开集体单独活动的机会越多,尤其是一把手,自由度更高,到哪里,干什么,干部群众根本不知道。
4.对“灰色收入”默认宽容多,严肃处理少。一是吃拿卡要、贪占便宜。有的领导干部对宴请从不拒绝,对烟酒、土特产慨然收之,甚至主动索要,认为属于人之常情,即便算是腐败,也只是“毛毛雨”,够不上受党纪政纪处分的“杠杠”。二是逢年过节、操办婚丧嫁娶收受礼金。个别领导干部靠红白喜事、借人情活动谋取灰色收入,基本上同其掌握的权力成正比。三是利用领导名分和地位优势获取灰色收入。如给单位疏通关系、跑项目、引资金,领导干部本人或通过其配偶子女接受金钱或物品的回报;还有当编委、写序言等从中获得报酬。四是把个人消费转嫁到机关单位或下属部门。个别领导干部在个人交往应酬上所花的费用也以招待费、礼品费等名义拿到公家的账上报销,有的出入娱乐场所或参加健身活动的费用也由公家支付,有的领导干部公车私用,把公家物品“借”回家长期使用。五是有些领导干部奉行“好人主义”的庸俗关系学,对存在“灰色收入”的问题麻木不仁,包着、护着,甚至认为这是对党员干部的关心和爱护。
二、预防腐败工作的重点和对策措施
1.加大思想教育力度,找准腐败现象的思想根源,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在同样的环境里,有的人腐败堕落,有的人廉洁从政,其根源就在于他们的思想道德差异。因此,预防腐败要以德教为先,把修身立德作为对党员干部的第一要求。一要通过采取勤廉典型示范、反面典型警示等多种方法,让教育真正达到震撼心灵、触及灵魂的效果,使党员干部真正认识到腐败的耻辱和危害,从而厌恶腐败、远离腐败,摒弃侥幸心理。二要采取演讲比赛、图片展览、文艺演出、现身说法、有奖征答等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形式,增强宣传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要有专项的宣传教育经费,不断加大投入,运用多媒体和远程教学的手段,深化党风廉政教育。纪检监察机关要建立党风廉政宣传网站,及时宣传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反腐败斗争取得的阶段性成果。要坚持正面宣传教育为主,激励人心,鼓舞斗志,弘扬正气,鞭挞腐恶。要加强正面典型宣传,深入剖析典型案件,在全社会形成反腐倡廉、扶正祛邪的良好舆论氛围。三要采取有力措施,解决领导干部思想认识问题,学会“抓大放小”的工作办法,处理好工作与学习的矛盾,坚持个人自学、中心组学习和定期培训轮训制度,做到有布置、有要求、有检查,真正使一把手的理论学习教育落到实处。
2.以改革创新精神抓好制度建设,切实有效地实行制度防腐。制度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要把党中央关于反腐倡廉工作的各项部署和要求真正落到实处,归根到底要靠制度做保证。一要把着力点放在制度创新和发展上,不断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继续加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领域的制度建设和创新,完善“四项制度”;深化“四个公开”,积极推进党务公开,通过完善制度,创新体制机制,用改革发展的办法,解决出现的新问题。二要找准腐败现象产生的制度缺陷,增强制度的科学性、严密性和前瞻性。一般问题,要从教育和管理上找原因;普遍问题,要从制度上找原因。廉政制度往往针对已经发生的问题,发挥事后预防作用。同时,受人的认识水平限制,任何制度设计都很难穷尽权力运行的各个环节。制度要发挥应有的防腐功效,就要在设计制度时坚持与时俱进,尽可能地做到制度的前瞻性、严密性和科学性。要围绕权力运行的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进一步找准制度建设的盲点、重点和难点,强化制度创新、完善制度体系,使各项制度互相衔接、环环相扣,提高制度的“原动力”。要增强制度的科技含量,探索将现代科学手段融入制度建设,使办事程序、监管手段更加科学、规范。三要加大制度的可操作性和执行力度。制定对领导干部监督工作制度,能细化的尽量细化,能量化的尽量量化,不能量化的也要提出质的要求,以增强可操作性。切实提高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要让制度以公开、民主的方式运行,加大对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和检查,切实提高制度的执行力,进而把制度落到实处。
3.要加大监督力度,找准监督的薄弱环节,不断增强监督的实效性。监督是防治腐败的关键所在。一要强化领导干部的监督意识。确立“监督是责任、监督是爱护、监督是培养”的思想,认真监督是对自己负责,对同志负责,对党的事业负责,增强接受监督和正确行使监督权利的自觉性。建立健全内外结合的全方位、全过程的监督机制,做到权力集中到哪里,监督就关注到哪里,权力行使到哪里,监督就延伸到哪里。二要特别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严格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行事,对重大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度资金使用,必须集体决策,严防个人说了算。由于官僚主义、“数字出官”等腐朽作风的影响,有的领导干部好大喜功、盲目决策、为追求任期内“政绩”而搞“门面工程”,违背经济规律而枉“交学费”。只有加强对领导干部用钱用权的监督,才能防止个人随意决定重大开支和投资,纠正“有钱就花完,无钱就借贷,还贷下一届”等不正之风,避免造成巨大浪费和损失。三要加大“一把手”的轮岗交流力度,避免形成地方和集团利益。加强监督和制约,还要对权力集中部门以及掌管人、财、物等“热点”岗位的权力作出明确界定,使一些主要部门、重要岗位的权力得到约束。“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透明就是最好的监督和制约,要着力增强各项工作的透明度,强力推进政务公开。
4.必须强化对领导干部的特殊规定。一是领导干部在掌握党和政府赋予权力的同时,理当受到国家法律和党纪、政纪的双重约束。一般公民只需遵守国家法律,而党员干部则必须在遵守法律的基础上,受到党纪、政纪更加严格的约束。许多发生在普通公民身上并不“违法”的行为,却可能构成领导干部的“违纪”,必须受到党纪或政纪处罚。对“官赌”尤其是利用公款赌博的现象,一经发现,就要严肃查处,这样才能起到惩一儆百的作用。二要充分发挥媒体的作用。主要是在电台、电视台、党刊党报等开辟《党内监督》、《视点》等栏目,对领导干部违法乱纪行为进行重点报道,造成强大的舆论压力,“千夫所指,无疾而死”,就是指舆论的力量。违法违纪者一旦被曝光,“拔出萝卜带出泥”,其“关系网”“保护层”也会土崩瓦解。“不怕处分,不怕检讨,就怕通报,更怕登报”,就是这个有力武器的轰动效应。同时,对党员干部廉洁用权行为要予以大力宣传,以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三要切实改变公款消费问题。要完善已有的规定或重新制订,明确规定应酬中的费用哪些由公家承担,哪些由个人承担或个人必须承担多大比例。应制订一项规定:不论上级到下级,还是同级之间的横向交往,谁开销的费用,就由谁支付,以减轻基层负担。同时,要有相应的配套改革措施,改变目前不合理的出差补助和差旅费报销规定。
作者简介:陈本祥,中共三明市纪委宣教室副主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