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农村固定资产投资亮点纷呈
据统计资料显示,2006年三明市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达到54.58亿元,增长37.2%,居全省第五位,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的22.6%。
1.增速高位运行。由于各地掀起新农村建设热潮,农村投资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推动下快速增长。从全省九地市增幅看,三明市除2月份增幅为48.6%,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外,3-12月份增幅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在总量上不断攀升,保持了较快的增长,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2.单体规模扩大。2006年全市农村非农户300万元以上施工项目1060个,其中超千万元的项目有188个。项目平均建设规模由上年的462万元提高到本年的613万元。其中,新开工项目平均建设规模由上年的394万元提高到本年的614万元。
3.农民收入增加,生活质量提高。 农民收入与农村投资相互依存,农民收入的增加有利于促进农村投资的增长,进而改善生活质量。工资性收入增长成了农民增收的一个新亮点,拉动了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长。据对全市770户农村住户的抽样调查显示:2006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4585元,比上年同期增加376元,增长8.9%,增幅居全省第三位,比全省平均增幅高0.3个百分点,是2000年以来首次高于全省平均增幅。其中,工资性收入增长10.7%,对农民收入增长的贡献率为32.1%,拉动农民收入增长2.9个百分点。农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达3286元,增长12.4%。随着农民收入的增加,部分农户除了购置必要的生产、生活设备以外,就是投资建房,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农户对住房投资的热情高涨,加大了对住宅的投入力度,进一步改善了生活质量。一是住宅投入增加。全年农户住宅投资为7.0亿元,占农户投资总额的76.3%,比上年同期提高28.3个百分点。二是居住面积增加。据对全市770户农村住户的抽样调查显示:到2006年底,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39.4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0平方米,增长3.5%。其中,楼房面积人均31.0平方米,增长2.5%;砖瓦平房面积5.0平方米,增长28.5%。
4.第二、三产业是农村投资热点。全市农村投资投向第二产业达29.87亿元,占农村投资的54.7%;投向第三产业17.08亿元,占农村投资的31.3%;投向第一产业仅7.63亿元,占农村投资的14.0%。农村固定资产投资作用于不同的产业领域,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增长。
5.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加大。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等战略的实施,进一步加大了对交通运输、电力、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教育卫生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2006年,全市农村非农户用于农村道路、水利、电力以及环境和公共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达10.83亿元。基础设施投资力度的加大,大大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全年新增水力发电3.54万千瓦。
6.自筹资金是农村投资的主渠道。在农村投资中,资金来源的主渠道还是自筹资金,占投资的83.7%。
二、制约农村固定资产投资主要因素
1.资金紧缺,融资难。农村投资的快速增长,使乡镇企业在一定程度上拉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但乡镇企业普遍规模小,资金来源单一。资金紧张,融资难,是制约农村乡镇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2006年,全市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国内贷款仅为0.33亿元, 仅占当年资金到位的0.6%。
2.投资类型单一。从全市农村非农户投资情况看,主要是内资企业和个体经营企业投资,港澳台、外商投资经营企业仅为40家,有的县仅有一二家。
3.第一产业投资低。投向农业生产的资金太少,将对全市经济和社会的和谐健康发展带来不利影响,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也不相适应,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4.单位个体差异大。2006年全市农村非农户300万元以上施工项目1060个,平均建设规模613万元,虽比上年提高,但较城镇投资相比规模较小,也只有同期城镇项目的七分之一。
三、几点建议
1.以建设新农村为契机,扩大农村投资。新农村建设一系列措施,都需要大量的投资。要深化农村投资体制改革,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基础设施投资体系,有效地扩大农村投资需求,特别是加大对农村水利、电力、道路、通讯、广播电视、卫生、教育等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
2.拓展融资渠道,解决资金难题。我市农村固定资产投资的主要来源还是以自筹为主,信贷等方面所占的比例较小。尤其近年来在宏观经济调控、信贷紧缩的情况下,资金成了农村企业发展的难题,特别是广大的中小企业必须设法拓展融资渠道。一是国有商业银行应创新市场营销观念,适当下放贷款权限,增加贷款种类,依照国家的货币信贷政策,对优良客户、基础设施和农村经济提供优先支持。二是加快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改革和农村信用工程建设,切实发挥农村信用社支农的主力军作用。
3.狠抓投资项目建设,促进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从目前农村固定资产投资总体情况看,产业结构还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亟待调整。必须按照市场需求,积极调整产业结构,要以乡镇工业为主体,以高效农业为基础,特别是要加大对农业生产投入,结合农产品基地建设、农业综合开发、技术推广和产业化经营,创建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大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增加农产品附加值,促进农业产业化,促进农村一、二、三产的协调发展。
4.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增加项目储备,增强投资增长后劲。各县(市、区)要突出各自特色和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增加项目储备,特别要重点抓好1000-3000万元大项目、好项目落户各乡镇,并积极争取一批新开工大项目的投资。
作者简介:李仕云,三明市统计局助理统计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