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建设生态文明(2007年第6期)

[复制链接]
不得不说 发表于 2009-5-26 17:03: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公文写作培训班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谈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时,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新要求。党的代表大会首次将“生态文明”写入报告,是中国共产党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创新,提出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建设生态文明的历史任务。
    一、建设生态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
    1979年9月29日,叶剑英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总结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经验,强调在进行“四个现代化建设”的同时,还要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1982年9月召开的中共十二大,全面阐释和论述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及其关系,此后的历次党代会都与“文明”结下了不解之缘,后来的中共十三大至十五大报告,多次对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进行了阐述。2002年11月召开的中共十六大报告在前几次报告的基础上提出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概念,并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指出其中之一是“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中共十七大在这个基础上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
    将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在中共代表大会上提出,也是我们党对“生态建设”认识的必然结果。早在1988年1月,时任贵州省委书记的胡锦涛就提出了关于建立“毕节地区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的思路,形成意见上报国务院后获得原则同意。2000年10月11日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的社会发展“十五”计划的建议》正式把重视“生态建设”写入党的文件,提出了“重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要求。2002年中共十六大报告首次将“生态建设”写入,提出要“树立全民环保意识,搞好生态保护和建设”。2003年6月通过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进一步指出:“加强生态建设,维护生态安全,是二十一世纪人类面临的共同主题,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而建设生态文明,正是生态建设的最重要的内容。
    众所周知,人与自然界之间是相互作用的,人在对自然界加以能动改造的同时又促进了自然界的发展,自然界的发展既适应着人的发展,也改变着人,也就是“人创造着环境,同时环境也创造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第43页)因而“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一致,只能被看作是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同上,第17页)这里的环境主要是指自然环境。这种通过生产实践活动所创造的有利于人类的生态成果,即改善人与自然关系所取得的生态成果,即生态文明。因此,生态文明就是人们用文明的态度、文明的方式去对待自然界所获得的文明成果,是生态生产发展水平及其积极成果的体现,是社会文明在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领域的扩展和延伸,是社会文明的生态化表现。生态文明成果,集中表现为生态环境的优化和生态关系的改善。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十七大的报告中将“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写进大会报告并进行具体地阐述,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这表明,中国共产党已经将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历史任务加以提出,使建设生态文明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这是中国共产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的重要标志,使我们党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从认识到要抓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这两个文明的建设,到要抓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这三大文明建设,再到现在的认识到要抓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这四大文明建设。
    将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具有重大意义。一方面表明,生态文明是小康社会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因为:无论从理论上看还是从实践角度看,生态文明建设都是整个社会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必须包涵的新要求,如果没有生态文明,小康社会就不是一个全面的小康社会,小康社会的文明就不是完整的文明,而是有缺失的文明;另一方面表明,我国建设小康社会的理念得到了进一步升华。我国要建设的小康社会,是全面的小康社会,是包括了生态与经济发展方面的小康社会,是包括了生态建设的小康社会,因而是必须对生态建设提出相应要求的小康社会。再一方面表明,我们党对解决环境生态问题作出了庄严承诺。环境生态问题在一定意义上说是全球性的问题,我国在许多地方也面临着生态日益恶化的严峻现实,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也必须将建设生态文明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加以提出,将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正是表明了这一点。
    二、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搞好生态文明建设
    建设生态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必须根据中共十七大精神,根据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搞好生态文明建设。具体地说,主要应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应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生态文明在一定意义上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文化内涵。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搞好生态文明建设,应贯彻落实好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应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用科学发展观来统领,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把发展作为搞好生态文明建设的第一要务,围绕着发展特别是经济方面的发展搞好生态文明建设;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应坚持以人为本,维护和保障人民的生态利益;应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进一步促进和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经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都能够全面协调可持续;在处理生态文明建设与物质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等的关系时应坚持统筹兼顾,同时在生态文明建设内部也应统筹兼顾,这样才能真正走好绿色发展之路。
    二是应提高对生态文明的认识水平。当工业文明进入到20世纪后半叶时,全球性的生态危机使人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作出了对生态文明的理性选择;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在工业薄弱的基础上进行工业化进程,使经济获得了很大发展,同时也使环境承受了极大的压力,因而内在地需要生态文明,需要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新型的文明形态,人们对它的了解还很不够,认识水平也不高。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搞好生态文明建设,应提高对生态文明的认识水平。概括地说,生态文明,就是人们在通过生产实践活动对自然界加以能动改造的同时又促进自然界的发展,并改善人与自然关系所取得的生态成果,它体现为生态环境的优化和生态关系的改善,包括生态发展水平的提高,人与自然关系的改善,生态环境更加有利于人类的进步和发展,以及环保制度的完善和措施的改进,环保意识的增强等。随着生态哲学、生态伦理学、生态美学、生态经济学、生态社会学、生态工程技术的产生和发展,人们对生态文明这一新型文明形态的地位、作用、本质、特征等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入。
    三是应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树立生态文明观念是搞好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相对于“精神文明”等文明观念,人们的生态文明观念较为淡薄,正因如此,中共十七大报告强调要使“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搞好生态文明建设,应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应在提高对生态文明的内容、地位、作用、本质、特征等的认识水平的基础上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环境保护意识和绿色消费意识,建设生态文化,大力弘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观,形成节约光荣、挥霍浪费可耻的良好社会风尚,使人们具有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下生活的良好愿望和要求;应在生态建设中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的观念,将生态建设提升到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将生态文明观念渗透到生态建设的各个方面,通过生态文明建设带动全社会生态文明观念的树立和确立;应调整政策导向,将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成绩纳入干部考核评价体系之中,使各级党委和政府在树立生态文明观念、搞好生态文明建设方面能够身体力行,做出承诺,做出榜样,做出政绩。
    四是应科学解决经济与环保的矛盾。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是一对矛盾,这对矛盾的解决对生态文明建设至关重要;另一方面,我国经济建设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环境所承受的压力不断增加。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搞好生态文明建设,应科学地解决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之间的矛盾。应在经济建设过程中重视和同时解决环境污染、环境破坏等问题,将经济与环保之间的矛盾尽可能地解决在产生之前或是萌芽状态之中;应努力对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予以生态化的改造,使其与保持环境、维持生态平衡相协调;应认真保护和积极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促进生态环境自身的生产能力、自净能力、自组织能力和稳定反应能力的提高,从而提高生态发展水平;应制定和完善生态环境保护的一系列制度、法规,形成和完善相应的生态环境保护的一系列机制,采取和改善相应的对策、措施;应增强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积极促进生态系统自身的平衡和发展;应将经济发展指标和环境保护指标同时纳入考核评价指标体系之中,从法律、政策、制度等方面来保证经济与环保之间矛盾的解决。
    五是应正确处理社会与自然的关系。生态文明体现的是人们尊重自然、利用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明形态,因而在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应处理好社会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搞好生态文明建设,应正确处理好社会与自然的关系。应认识到社会与自然的关系应是和谐相处的统一体,自然孕育了人类,社会从自然界中产生,自然还哺育了人类,为社会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物质、生态等方面的条件,而社会生存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一定范围内破坏和影响了自然的发展,为了搞好生态文明建设,需要继续将社会与自然的关系看成是一个统一体,用和谐的观点、统筹的方法来认识和处理社会与自然的关系;应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搞好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努力改善和优化社会与自然的关系,一方面使自然界和生态环境能够更有利于人类的生存、生产、生活和发展,另一方面使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对自然的负面影响缩小到最小范围和最小程度,并尽可能促进自然的持续、健康发展。
    六是应规划部署生态建设各项任务。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对生态建设的各项任务进行规划和部署。因此,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搞好生态文明建设,应规划部署生态建设的各项任务。应着力建设和保护好森林、湿地、沙漠等生态系统,特别是要搞好造林绿化和森林资源的保护,使生态系统的结构更加合理、功能更加协调,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对生态产品的需求;应在林业产业、农业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加快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农业产业体系的建设,既可使社会对林产品、农产品的需求得到尽可能地满足,又使与生态建设最密切相关的林业、农业具有不断的发展动力和较好的资金保障,从而实现可持续地全面发展、科学发展;应重视和加强生态文化的建设,通过森林文化、生态旅游文化、绿色消费文化等生态文化的发展,提升生态建设的文化含量和品味,建设和谐生态文化,从而使生态文明建设有生态文化作支撑,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个核心内涵。
    总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一项伟大的事业,在这项事业中必须具有生态文明建设的地位和内容。通过生态文明建设地位的确立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生态将更加安全,生态文明的发展也会有更加广阔的前景,一定能够对全球的生态文明建设产生积极而重大的影响,为建设和谐世界作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简介:涂大杭,中共三明市委党校(行政学院)教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0粉丝

235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