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分享]全县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复制链接]
秘园老董 发表于 2009-5-23 09:59: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公文写作培训班

县长黄志标在县委十一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暨全县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07年1月22日,根据记录整理)
    在我县经济发展进入关键的新时期,县委在这里召开县委十一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暨全县经济工作会议。主要是传达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总结2006年全县经济工作,科学分析当前的经济形势,研究部署2007年全县经济工作任务,动员全县上下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奋力拼搏,狠抓落实,努力实现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刚才,市委常委、县委书记廖明耕同志作了重要讲话,科学分析了当前我县经济形势,明确提出了今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目标任务、战略举措。为贯彻落实好廖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抓好今年的经济工作,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2006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2006年,全县上下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圆满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增速加快、质量提高、后劲增强、健康协调的喜人形势,实现了“十一五”的良好开局。
   一是综合实力大大增强,运行质量更趋科学。全县生产总值34.54亿元,同比增长13.5%,高于全省、全市平均水平,为近十年来最高增幅。三大产业结构比由上年的32.7:36.2:31.1调整为26.4:45.7:27.9,一、三产业均超过第一产业,标志着我县经济已逐步从农业主导型向工业主导型、三产支撑型转变。财政总收入二年翻了一番,提前二个月完成了全年任务,达到33536万元,增长32%;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6479万元,增长27.4%;国税收入19501万元,增长41.1%;地税收入8130万元,增长19.2%。财政收入质量更科学,工商税收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达88%。特别可喜的是,我县财政收入总量已跃居全市第三位,创历史最好水平。
   二是招商兴工成效显著,工业强县迅速崛起。全年引进项目178个,其中千万元以上项目17个;签约外资2842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630万美元;合同内资11.1亿元,实际进资4.41亿元。完成出口创汇3507万美元,增长11.4%。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35.3亿元,增长 36%;工业增加值10.7亿元,增长8%;产品销售收入34.8亿元,增长39%;全县工业上交税收2.08亿元,增长45.7%。工业园区经济快速扩张。全年新增入园企业5家,累计达到66家,园内企业完成工业产值26亿元、工业增加值6.5亿元、上缴税金1.45亿元,工业园排名全省90多个工业园区前20名。储潭等乡镇工业小区初具规模,已有10多家企业落户。三大支柱产业逐步壮大,重点企业带动力增强。年纳税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达到5 家,分别为世瑞矿产品公司6189万元,江钨钨合金有限公司4080万元,红金稀土公司3207万元,金鑫矿产品公司1726万元,永源稀土公司1279万元。工业对全县GDP的贡献率达65.4%,对财政增长的贡献率达85%,是拉动全县经济快速发展的主导力量。4月份,我县荣获“全省工业崛起10强县”称号。这在赣县历史上是从未有过的。
   三是新农村建设纵深扩展,农村面貌明显改观。新农村建设大显特色,目前已进入到以点带面、向全县各自然村纵深发展整体推进阶段。全年投入新农村建设资金8366.8万元,其中县财政安排1000万元,新启动新农村建设示范点185个,示范点总数达到324个,涉及农户18607户,使每个行政村都有一个以上示范点。新完成村庄规划977个,完成改水8394户、改厕7953户,硬化道路486.5公里,直接受益群众8.4万人,建成了一批产业新村、文化新村、生态新村、网络新村等现代新村,广大农村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在全国引起了较大反响,已接待全国各地参观考察团443批、1.5万人次。全国县(市)委书记、县(市)长培训班把我县新农村建设做法作为教学案例。我县被评为全市新农村建设综合先进县。粮食生产保持稳定。农业产业化取得新进展,新增脐橙2927亩,全县脐橙面积近5万亩;种植烟叶1.41万亩、无公害蔬菜9.7万亩、甜叶菊1100亩,生猪出栏35.8万头,新组建各类经济组织13个,全县农村经济组织达到82个,联系农户3.54万户。
   四是重点工程奋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空前。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67亿元,增长20%,是历年来开工重点项目最多、投资规模最大的一年。重点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完成投资4.4亿元,为财政提供税收2100多万元。用3个月时间完成了华能电厂进厂公路路基改造和主厂区征地拆迁工作,9月2日已正式开工建设。用1个月时间完成了瑞赣高速公路赣县段征地拆迁工作。居龙滩水电站1号机组已安装完成,移民搬迁安置任务基本结束,2月底可蓄水发电。虔东公司稀土资源循环综合利用项目一期工程已投产见效,梅湖战备公路已完成路基工程。三万吨水厂二期扩建工程春节前可完成主体建筑及部分配套管网建设。启动了城关三小建设。工业园二期、麂滩大桥、城南一期开发等工程进展良好。这些项目的实施将为我县发展积蓄强大的后劲。加大了县城建设投入,完成了红金三角区绿化景观带建设,开展了省级园林城市创建活动,掀起了县城环境整治高潮,市容市貌有了新的改观。农村公路、水利等建设步伐加快,新修县乡村水泥路133.8公里。启动了户户通电工程,实施了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农村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
   五是体制机制活力增强,第三产业焕发生机。十大体系建设走在全市前列,建成了赣县行政服务中心、产权交易中心、国有资产管理中心、社保经办大厅等一批物质载体。全市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建设现场会、公民职业化工程现场会、十大体系进工业园活动启动仪式在我县召开,在全市反响大、效果好,乡镇劳动保障服务所建设经验在全市推广。同时,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等农村综合改革深入推进。粮食、商业、供销等系统企业改制稳步实施,安置企业职工833名。部门预算、会计集中核算、国库集中支付等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扎实推进。林业产权体制改革顺利通过省验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在南塘镇正式启动。第三产业培育力度加大,全年上交税收3062万元,增长31.6%,是近几年增长最快的。货运物流业取得突破性发展,半年新增货运企业4家、车辆325辆、税费400多万元。旅游业快速发展,白鹭客家古村旅游开发力度加大,客家文化城、白鹭古村被评为2006年度江西百姓喜爱的“百景之一”,旅游人气持续上升,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21.6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4320万元,增长8%。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商贸、交通运输、餐饮住宿、娱乐休闲等服务业持续升温。金融运行形势好转。新增贷款3亿元,创下了金融信贷13年来的最高纪录。民营经济发展较快,全县个体工商户达10064户,新增1921户;私营企业达到376户,新增66户。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5亿元,增长14.2%。
   六是关注民生成效明显,社会和谐不断促进。全年新增城镇从业员3766人,省外劳务输出95434人。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五大保险参保人数达到71609人,累计发放社保资金4802万元,发放率均达100%。为4060名城镇低保对象发放低保金344.8万元。建立了农村低保制度,为10245名农村低保对象发放低保金151.7万元。发放救灾资金212万元,灾区群众生活得到保障。为困难群体开工建设了4516平方米廉租房。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405元,同比增长13%;农民人均纯收入1699元,增长5%。加大了教育投入,加强了公共卫生设施建设,促进了文化、教育、卫生、体育事业发展。计划生育、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富有成效,其他各项社会事业均取得新的发展。信访工作不断完善,安全生产态势总体平稳,社会保持稳定。
    面对当前好形势,我们也要保持清醒头脑,充分看到当前我县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突出矛盾。一是经济总量小、结构性矛盾突出的状况仍未改变。尽管我县GDP、财政收入增长很快,但总量比较小,排位仍然较后,GDP总量排在全市第8位;财政总收入比上一年前移了一位,在全市排名第3位,地方财政收入列第6位。但人均水平也很低,全省人均GDP突破1万元、人均财政收入突破1000元,全市人均GDP是7123元、人均财政收入达到694元,而我县人均GDP仅为5997元、人均财政收入582元,明显低于全省、全市平均水平。从三次产业结构来看,虽然近两年我县产业结构有明显改善,与全市水平(23.2:38.8:38)相比,仍不够科学合理,第一产业高于全市3.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低于全市10个百分点。地方可用财力少、“吃饭财政”的状况仍未改变。尽管财政总收入3.35亿元,但地方地方收入只有1.65亿元,而财政总支出达到5.1亿元,其中县级财政支出3.42亿元,缺口近1.8亿元。如果没有上级补助、转移支持,我们连发工资都很困难,更谈不上财政拿钱搞基本建设。分析地方财政收入少的原因,主要是我县第三产业发展滞后,提供的税收少,还不如地处偏远的全南、定南、龙南等县,与南康、于都、兴国等县的差距就更大,第三产业发展缓慢已成为制约我县发展、影响地方财政收入增长的一大瓶颈。二是工业产业结构单一,经济波动风险依然存在。我县工业结构单一,主要靠矿产品加工业支撑,对资源依存度高,一旦受国际市场和价格的影响,或者是原材料供应不足,必然会对我们企业生产、工业发展带来不利影响。经营比较粗放,以资源型、粗加工型企业为主,高科技企业少,尤其是目前县内一些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产品档次和附加值低,产业链条不长,资源消耗大,发展后劲不足。此外,工业税收80%是靠矿产品深度加工企业提供,食品加工业没有规模,有名无实,板鸭生产不足20万只,与板鸭之乡名誉不相称,令人担忧。三是新农村建设整体推进艰难,农业产业化步伐缓慢。农民主体积极性还没有充分调动,农业主导产业没有形成规模效益,产业新村、一乡一业、一村一品没有形成,新农村建设思路有待拓宽,长效机制尚未建立。四是招商引资形势严峻,基础设施投入不足问题突出。外资仅完成年计划的12%,内资仅完成年计划的46%,差距非常大,在全市处于落后状态。除了客观上土地瓶颈外,根本原因在于有些部门、乡镇对招商引资重视不够,积极性不够,落实不到位。农田水利、交通、教育、文化、卫生等设施投入不足,农村基础设施条件还比较差,还有一些圩镇建设比较落后,脏乱差现象比较严重,影响了镇域经济发展。五是发展中诸如征地、拆迁等诸多难题还大量存在,一些深层次的矛盾正逐步显现,城乡就业的压力依然严峻,信访、安全生产、维护社会稳定的任务还很繁重,发展环境不够理想,政府管理社会事务的手段与方法仍需不断创新等等。对这些矛盾和问题,我们要自我加压,用改革和发展的办法认真加以解决。
   二、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切实抓好2007年的经济工作
    2007年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一年,也是在新的起点上实现赣县发展新跨越的重要一年。2007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3.5%,达到39.28亿元,力争40亿元;财政总收入增长15%,达到3.85亿元,力争4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1%,达到1.82亿元;工业企业上交税收增长30%,达到2.5亿元;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0%,引进内资增长1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达到16.47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达到9.8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达到815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5%,达到1783元;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3‰以内。
    做好2007年的经济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着力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着力促进社会和谐和解决民生问题,努力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在工作指导上,必须突出“又好又快”发展这条主线,正确处理好发展中的五种矛盾关系:一是要正确处理宏观调控与加快发展的关系。对我县来说,当前最主要的问题不是要解决经济过热问题,而是要解决发展不够、发展不快、发展不够协调的问题。联系我县实际,要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既要全面、正确、积极地贯彻落实宏观调控政策,更要增强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善于变通,有保有压,灵活办理,如项目报批、用地等问题,只要有利于赣县经济发展,只要程序到位,就可以灵活变通,做到在发展中顺应调控,在调控中促进发展,千方百计保持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势头。二是要正确处理发展速度和质量效益的关系。强调又好又快发展,决不是不要速度,更不是速度越低越好,而是要改变过去片面追求增长速度、牺牲资源环境的倾向,必须牢固树立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后劲相统一的理念,紧紧抓住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这个着力点,既注重保持快速的增长速度,扩大经济总量;更要注重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增强经济发展的后劲,真正把较快的速度和较高的质量、效益统一起来,在“好”中求“快”。三是要正确处理加快发展与要素制约的关系。发展必须要以资源的支撑力和环境的承受力为基础,依托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缓解生产要素紧张与发展对生产要素需要增长的矛盾。当前,要在坚持依法依规办事、遵循发展规律的前提下,突出解决好土地、电力、原材料、融资、招工等制约发展的“五大瓶颈”。如土地问题,要走土地节约型之路,一手抓争取增量,一手抓盘活存量,把全县国有土地盘活,充分规划利用好。电力问题,要积极争取华能瑞金电厂和居龙滩电站支持,新建一座110KV输变电站,增加供电容量,加快电网改造;争取纳入全省工业园用电同网同价范围,降低工业用电价格。稀土、钨原材料紧缺问题,要争取市里增加指标,积极向市外、省外购进原材料,并促使企业搞精深加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融资问题,要积极争取金融机构的支持,发挥中小企业担保中心作用,争取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等国家政策支持。企业招工难问题,要建立政府、企业、社会联动机制,有关部门要组织培训为企业输送员工。四是要正确处理快速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要将加快发展的强烈愿望与遵循科学规律统一起来,做到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既要考虑加快发展的合理性,又要注重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既要充分运用好现有资源加快发展,又要实现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要改变粗放型增长状况、资源浪费现象、环境恶化趋势,特别是在招商引资引进项目上,有污染、资源浪费、效益低、没有税收的项目坚决不引,切实把经济社会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五是要正确处理加快发展与维护群众利益的关系。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关注民生问题,坚持发展第一,民生为重,稳定是前提,把维护群众利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做到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民群众利益为代价,改革决不能损害绝大多数群众的根本利益。工作中要落实三点要求:⑴选准工作出发点。坚持把群众利益作为工作出发点、落脚点。⑵选准工作着重点。着重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基层干部要换位思考,从老百姓的生产、生活、收、上学、就业、看病、环境条件等方面去为民思考、为民分忧、为民谋利。⑶选准工作归宿点。如新农村建设要把投入过程变为群众受益得实惠的过程,把惠民政策成果按年度量化,按政治、经济、文化、生产、生活方式等领域分解,把惠民措施扎扎实实推进落实到位。
   为实现今年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今年要重点抓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坚持实施招商兴工战略,做大做强工业经济总量。要坚定不移地实施招商兴工战略,把招商兴工、主攻工业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重点实施“511”工程,即实施5个千万元以上的新上和技改项目,争取年内10家企业销售收入过亿元,10家企业税收过500万元。力争今年我县工业总量升至全市第一位,全年工业总产值达到50亿元,工业增加值15亿元,销售收入50亿元,工业税收2.5亿元。具体要突出“三个结合”:一是要把招商引资与做大工业园区结合起来。抓紧完善工业园一期,督促旭华电器、晶洋玻璃等6家尚未开工或投产的企业年内全部开工投产。加快工业园二期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确保4月底前完成“五通一平”。规划好工业园产业布局,突出抓好工业园二期的招商引资,提高工业园项目准入门槛,实行招商选资,重点引进“三高一低”即高产出、高税收、高科技、低污染企业,发展矿产品精深加工及其产业链延伸、电子信息两大产业,把工业园区打造成矿产品精深加工和电子信息产业区。同时,要通过招商引资,加快洋塘工业小区扩建和储潭、江口、沙地、攸镇等国道沿线乡镇工业小区建设。二是要把招商引资与做强骨干企业结合起来。确定20户重点企业,由县领导挂点服务,在技术、人才、资金、原材料供应方面给予倾斜、重点扶持,帮助企业解决融资、用电、用地、运输等实际困难,挖掘企业生产潜能,促使企业开足马力,满负荷生产。调动企业招商的积极性,加快与国内外大财团联盟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支持企业引进合作伙伴,增资扩股,在精细加工、延伸开发、更新换代和提高附加值方面加大投入,横向扩大规模,纵向拉长产业链,做大做强现有企业。三是要把招商引资与加快工业结构升级结合起来。发展工业不能走老路,要改变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增长方式,加快工业结构升级。要继续围绕壮大以稀土和钨钴为主的有色冶金业、轻纺化工、食品加工三大支柱产业,加大产业招商力度,争取引进实施一批千万元以上的技改扩建项目。矿产品加工业要争取在拉长稀土和钨加工产业链并尽量向终端产品延伸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重点抓好力赛科技公司年处理8000吨稀土磁性材料生产线、新盛稀土公司年处理3000吨磁性材料、虔东稀土资源综合利用、中矿国际钴业公司年产700吨钴系列产品等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项目。轻纺化工业要争取在开发玻璃、针织、化工品、造纸等系列产品上取得突破。食品加工业要争取在提升技术水平、科技含量、打响品牌上下功夫,着力抓好菊隆高科年精深加工5000吨甜菊糖甙生产线项目,以及板鸭、腐竹、蜜饯、鱼制品加工等传统产业的改造,特别是板鸭加工业,要引进外商投资搞板鸭生产加工,将现有板鸭加工企业进行整合,统一品牌商标,形成五云、沙地板鸭加工基地,重振沙地板鸭品牌,县里将出台具体政策进行扶持。

 

精彩评论1

正序浏览
秘园老董 发表于 2009-5-23 10:00:36 | 显示全部楼层
 
公文写作百法例讲
在县委十一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暨全县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廖 明 耕
(2007年1月22日,根据记录整理)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县委十一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暨全县经济工作会议。主要有三项任务:一是传达贯彻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二是表决通过县委、县政府《关于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 <决定> 认真解决群众实际问题促进社会和谐的实施意见》;三是总结2006年工作,部署安排2007年的工作。前几天,我们召开了县四套班子会议,对2007年的工作进行了认真研究,并讨论通过了10个工作意见,“两办”把这十个工作意见进行了汇编。希望大家认真研读,明确今年全县的工作要求和工作重点,同时也动员和号召大家进一步统一思想、认清形势,坚定信心、开拓进取,扎扎实实地把改革发展、和谐稳定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等下,志标同志将全面总结2006年全县经济工作,部署今年的经济工作,希望大家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根据县四套班子会确定的精神,讲两点意见。
   一、坚持正确的发展思路不动摇,以更开阔的视野,更坚定的信心,谋求赣县更大的发展
    2006年,我们按照“创新创业、科学发展、诚信守法、和谐平安”的总体要求,确立了一系列正确的发展思路和科学的工作路径,经济、党建和社会发展取得了一系列振奋人心的好成绩。概括起来,我认为主要有这十件比较有影响的大事,一是县第十一次党代会胜利召开,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县委、县纪委领导班子;会议还进一步明确了“创新创业、科学发展、诚信守法、和谐平安”的总体要求,提出了打造“六个赣县”的发展目标,坚持“六个更加注重”的发展理念,抓好“六大建设”的发展重点,为加速赣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指明了方向。二是全县财政总收入首次突破3亿元大关,达到3.35亿元,创历史新高。三是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思卿等中央、省、市领导到赣县调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并充分肯定了我县新农村建设的做法,新农村建设赣县模式引起省内外广泛关注。我县还被评为2006年全市新农村建设综合先进县。四是工业发展突飞猛进,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35亿元,增长42.8%,被省政府授予“全省工业崛起10强县”称号。五是“十大体系”建设成果斐然,全市“十大体系”进工业园仪式在我县启动,全市“十大体系”现场会两次在我县召开。六是我县在全市率先建立农村公共事务服务所,引起各级媒体广泛关注,受到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和人民群众的普遍欢迎。七是华能电厂、居龙滩水电站 、工业园二期等一批重点工程顺利实施,公路交通、电力网络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八是“过六关、强六力”活动深入开展,干部良好形象进一步树立,党的执政能力进一步增强。九是精神文明建设遍地开花,和谐文化繁荣发展。十是重视解决民生问题,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合力共创和谐社会。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县几套班子领导精诚团结、善谋善干的结果,也是全县广大干部踏实肯干、敢争一流的结果,更是全县广大人民群众顾全大局、广泛支持的结果。透过现象看本质,这些成绩的取得,表明我们赣县经济和社会发展已经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更表明我们赣县又好又快发展的态势、趋势和气势已经形成。一是赣县崛起的态势初见端倪。赣县是赣州的大县,但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赣县的工作都在全市中低位徘徊。通过近两年发展,赣县在赣州已初显大县风范。2006年,预计全县生产总值达33.17亿元,同比增长13.5%,高于全市12.8%的平均水平;财政收入总量跃居全市第3名;税性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85%,高于全市80%的平均水平;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企业利税和利润均在全市排名第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幅也超过全市平均水平。这些特征表明,赣县经济发展不仅在加速,而且协调性在增强;赣县的发展变化,不仅表现为量的增长,而且反映在质的提升,不仅表现在经济实力的增强,而且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也在同步提高。二是持续发展的趋势日益突出。2006年,我们做了不少打基础、管长远的工作。比如,进一步做大做强做优产业集群,产业集群优势进一步凸显,矿产品加工业、食品加工业、轻纺化工业三大支柱产业的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税收分别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的96.8%、96.1%、93.3%,其中矿产品加工业税收达1.8亿元,占全市矿产品加工税收的三分之一,赣县正逐步成为全市最大的钨、稀土加工基地。特别是工业发展的后发优势明显,全县共有科技研发中心6个,涌现出20个国家、省(重点)高新技术产品,6个省级优秀新产品,2个江西省名牌产品、1个江西省著名商标。这些都是我们企业下一步发展的“金字招牌”。同时经济发展的环境进一步优化,“十大重点”工程顺利推进,开放对接功能进一步完善;大力开展了投资环境的整治工作,软环境有了明显改观。从以上几个方面看,支撑我县经济持续发展的内在因素正在增加,自主增长的基础正在形成。只要我们倍加珍惜今天的局面,倍加努力做好今后的工作,又好又快发展这个大趋势就会越来越好。三是干事创业的气势日益强劲。2006年,我认为赣县最大、最深刻的变化是人的思想观念的变化、精神状态的变化。比如,在战胜红卫水库险情的关键时刻,我们的干部展现了奋不顾身、不畏艰险的精神;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中,我们的干部展现了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的精神;在华能电厂、居龙滩水电站等重点工程的征地拆迁安置工作中,我们的干部展现了百折不挠、锲而不舍的精神;在县城整治工作中,我们的干部展现了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的精神,等等。现在,放眼赣县大地,全县上下正形成团结一心、开拓进取、真抓实干的浓厚氛围,全县上下正昂扬着一股敢闯新路的气势、竞相发展的气势、团结奋进的气势。只要我们继续保持这股势气,弘扬这股精神,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就一定能开创各项工作的新局面。
    实践证明,我们确立的发展战略、发展思路和发展举措,完全符合中央和省委、市委的要求,完全符合赣县的实际和干部群众的愿望。但是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更要正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如人均经济总量小,人均财政收入低,产业结构单一;城乡一体化步伐仍然偏慢,农民群众生活水平还不宽裕;阻碍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等。着眼新的形势,面对新的任务,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按照实践已经证明的正确的发展思路和工作路径,在巩固和发展已有成绩的基础上,以更开阔的视野,更坚定的信心,进一步拓展、深化、完善和落实,一心一意、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立足新的起点,谋求赣县更大的发展。
   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促进社会和谐,在新的起点上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2007年是深入贯彻县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一年。今年我县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县第十一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按照“创新创业、科学发展、诚信守法、和谐平安”的总体要求和打造“六个赣县”的发展目标,着力在招商兴工、创新体制机制、新农村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和谐平安建设和党的建设上取得新突破,进一步抓好“1610”工程,努力实现赣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围绕这一总体要求,新的一年要做到“12个更”:
    1、招商兴工的速度更快,质量更优。虽然经过近几年的努力,我县的工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从全国、全省来看,我县仍然没有摆脱工业落后的境地,工业的核心竞争力、持续发展的后劲不强。因此,我们仍然要采取更有效的办法,推进工业发展的速度,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确保经济发展的质量。具体来说,要做到“四轮齐动”。一是龙头企业带动。2006年我县经济的发展,主要来自于工业的发展,特别是龙头企业的发展,仅世瑞矿产、江钨合金、红金稀土、金鑫矿产、永源稀土这5家重点企业上交的税收就占财政总收入的49.14%,对财政增长的贡献功不可没。所以对于这些重点企业,我们一方面要重点保护,加大扶持力度,确保这些龙头企业效益不下滑。另一方面我们要利用好政策资金等的杠杆作用,鼓励企业加大资金和技术投入,延长产业链,提升产业层次,提高市场竞争力和企业效益。前段时间,我到一些企业调研,发现我们有很多企业老板信心很足,今年准备上大项目。比如世瑞公司准备投1个亿搞矿产品开采和加工项目,菊隆高科三年内准备投1.2亿扩大生产线,力赛科技、金岭复合材料、中矿钴业、新盛稀土等企业也准备搞大手笔。对于这些企业的大动作,我们有关领导和有关部门要及时跟进、主动服务,协助企业做好协调服务工作,帮助企业实现发展愿望。二是园区平台助动。就是要加快工业园二期开发建设工作,确保今年上半年实现“五通一平”,以解决招商引资和企业发展壮大的“瓶颈”问题。对于二期的工业供地,一定要建立严格的新入园项目评估体系,确保做到“三个优先”:即优先供地给现有对赣县经济发展贡献大的企业,优先供地给科技含量高、财税贡献率大、环境污染小的企业,优先供地给电子信息、机电加工、生物制药等受市场影响小的企业,改变赣县工业结构单一的现状,保证赣县工业经济的持续增长。同时在交通便利的乡镇要大力发展乡镇工业经济带,重点抓好茅店、储潭、攸镇工业小区的规划建设,激活乡镇工业发展潜力。三是优惠政策牵动。赣州从今年1月1日起,对建设用地的土地有偿使用费征收标准提高1倍。按照这个标准,章贡区为42元/平方米,南康、瑞金为20元/平方米,大余、宁都为16元/平方米,赣县等11个县为14元/平方米。可以说,我们比周边南康、章贡区等县(市、区)的地价都便宜的多,再加上我们有贫困县特有的税收优惠政策。综合这几个因素,赣县在新一轮招商中肯定会更具有吸引力。因此,招商小分队、招商部门要充分用好用活这些政策,按照“三个优先”的原则,力争在招商引资上有新突破。四是环境优化推动。企业投资最终看好的还是你这个地方的综合环境。说环境优化,我看主要就是这几条,第一条是收费、管事的部门除了日常的工作,少到企业去打扰,更不能张口就罚款、停产。第二条是企业有问题,要以最快的速度帮助企业解决。第三条是为企业创造安全稳定的环境,不让企业受到外界的不良干扰。
    2、内生动力的强度更足,步伐更快。我们与沿海发达地区的差距,最大的还是体制机制的差距。因此,我们要向体制机制创新要发展优势、发展空间和发展动力。一是要深入推进“十大体系”建设。在省党代会期间,省委孟书记充分肯定了赣州的十大体系建设。我县近几年的实践也证明,十大体系建设对促进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今年十大体系建设要围绕“抓延伸,抓成果转化,抓重点”的思路来开展工作。抓延伸,就是十大体系建设要向园区延伸。前不久,全市十大体系进园区活动在我县工业园进行了启动仪式,标志着体系进园区活动进入了实质性操作阶段。我们要抓住这个机遇,在政府与企业之间搭建好互帮互助、互惠互利的平台,理顺部门之间、条块之间的政策分割,促进企业的发展壮大。抓成果转化,就是要坚决贯彻执行已出台的各项政策文件,把体系优势转化为成果优势。抓重点,就是要围绕十大体系的建设,全面推进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一要大力发展生产性现代服务业。重点要加快陆路和水路物流硬件设施建设,大力引进物流集团和物流企业,完善物流配送网络,形成“公路—铁路—水路”联运畅通的物流新格局。二要大力发展娱乐休闲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交通和通信的便捷,也带来了人们休闲消费的新观念。我们要顺应这一潮流,利用赣县的区位优势和文化底蕴,大力发展以观光休闲、度假休闲、商务休闲、运动休闲、文化休闲为主的娱乐休闲产业,把赣县打造成赣州市休闲娱乐的“后花园”。二是要统筹推进各项改革。要统筹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稳步推进社会事业单位改革,积极推进商业、供销、粮食、交通、城建、农业等系统国有集体企业改革,大力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同时,要切实加强对各项改革的统筹协调和综合配套,充分考虑和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协调好各方面利益关系,使各项改革积极稳妥地推进。
    3、统筹城乡的热情更高,面貌更美。统筹城乡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一是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业产业化。今年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都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来抓。我理解,现代农业就是要用工业的理念来谋划农业的发展,实现农业经营的产业化,产品的品牌化,技术的标准化,发展的规模化,实现产业增效,农民增收。推进我县农业产业化要做到“三个主攻”:第一,要主攻三大产业。就是要大力发展烟叶、甜叶菊、脐橙三大主导产业。前几天,我们专门召开了三大产业发展的调度会。希望大家按照会议的要求抓好落实。总的目标就是要确保今年实现种植烤烟2万亩,甜叶菊1万亩,新开发脐橙1万亩的目标任务。同时,还要抓好蔬菜、水产养殖等农业产业发展。第二,要主攻龙头企业发展。要千方百计壮大菊隆高科、沙地板鸭、无则添食品等现有龙头企业,同时通过招商引资等办法引进鲜果产品加工企业,依托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做大做强,实现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第三,要主攻争资争项。前不久,农业部提出今年要为农民办好十六件实事,其中有5件对我们的产业发展很有好处,包括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和一村一品发展;为部分革命老区县配备150辆农业科技入户直通车;为260万农户建设用上沼气;培育25万名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500万名普通农户;为1亿农户免费提供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服务。我们要抓住机遇,争取上级更多的产业政策扶持。二是要加大投入,实现新农村建设投入多元化。今年我县要完成建设点278个,其中省、市、县共建点198个,县自建点80个,需要的投入很大。为此,我们必须从四个方面加大投入:一要争取上级资金。今年全省新农村建设试点自然村支持资金规模从过去的6.21亿元增加到16亿多元,每个试点自然村的扶持资金将平均达到10万至16万元;市里今年也将新增1500万元以上专项资金,这些资金要千方百计地争取到,特别是要多争取计划外资金。今年全省还有920个新农村建设点的机动指标,要努力多争取。二要增加财政投入。今年县财政新增投入300万元,投入达1300万元,这部分资金要全部落实到位。三要捆绑涉农资金投入。四要吸纳社会投入。包括群众主体投入、企业和能人捐助投入、单位扶持投入等,形成多元投入的格局。三是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实现村落社区化。建设新型村落社区是今年新农村建设的重点之一。省、市党代会都提出要在新农村建设中建设好新型村落社区,并提出布局优化、道路硬化、村庄绿化、卫生洁化、河道净化、管理长效化等“六化”要求。围绕“六化”目标,我们要做到“三个加大”:一要加大 “三清三改”和“一拆除一分离”的力度,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使村落的面貌更美。二要加大文体卫技设施建设的力度,包括建好卫生医疗点、科技文化室、体育健身场所等设施,保障群众生活需要,使村落的服务功能更全。三要加大长效机制建设的力度,要进一步建好村公所,抽调一批素质高的干部任村公所长。要成立社区服务中心,使村落的管理更规范。四是要全面提高农民素质,实现农民知识化。要大力实施农民知识化工程和中小企业的银河培训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农业生产技术和餐饮、服装、修理、建筑等适宜农民就业特点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的就业技能,今年力争培训农民3万人次,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5万人。五是要加快农村通讯网络建设,实现农村信息化。要大力开展农村“五入工程”,即电力入户、电话入户、移动通讯入户、闭路电视入户、现代网络入户,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步伐,让农民群众共享信息化发展成果。
    4、基础设施的力度更大,投入更多。经济学家指出,拉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是投资、出口和消费。作为欠发达地区,促进发展最为重要的就是加大投资。长三角、珠三角之所以能发展这么快,与他们的大投入大产出是紧密相关的。同时,因为投资力度大,基础设施完善,人流、资金流、信息流就会不断聚集。山东之所以发展如此之快,就是因为投资的拉动。2006年该省投资幅度列全国第一。为此,新的一年,我们必须狠下功夫,加大投入,改善基础设施建设。一是要激活投入。投入包括三大方面,一方面是上面的资金。这是最为主要的,也是我们的优势,因为我们是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2006年,我们共向上争取资金3.49亿元,比上一年增加了8765万元,其中争资幅度比上一年增加100万元以上的有,财政部门比上一年增加3514万元,发改委增加1334万元,扶贫办增加1163万元,交通局增加841万元,民政局增加570万元,林业局增加354万元,教育局增加397万元,卫生局增加126万元,社保局增加294万元,就业局增加145万元,公安局增加138万元。特别是在争取的资金中,有6000多万元用于了基础设施建设,较好地解决了水、电、路等方面的问题。但是我们在这方面还很有潜力可挖,于都、宁都、瑞金都排在前面。因此经要抓住中央、省级财政资金向困难地区倾斜的政策,善于争,勤于跑,敢于要,主动跟上级对口部门汇报,做好打基础的工作,争取更多的项目和资金。第二方面就是本级财政资金。财政部门要合理安排,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用在工业发展、农业产业壮大、基础设施建设,充分运用其撬动作用,壮大县域经济。第三个方面就是民间的资金。这是县里最大的潜力。据银行部门统计,2006年我县的金融存款余额多达31个亿。这个数目是惊人的,哪怕是释放一点,它的能量也不得了。2006年,我县的贷款余额有史以来第一次超过存款余额,这种势头很好。为此,2006年我们也对金融系统给予重奖。今年继续执行这一政策,放贷多奖励多、放贷少奖励少,希望金融部门要敢于灵活运用政策,加大放贷力度,支持地方经济建设。二是要把握重点。今年必须集中精力抓好一批高速公路、电力、市政、工业园、公共服务和社会事业等重点工程建设。经过初步估算,2007年我县投资超过亿元的项目大概有下面几个。具体为华能瑞金电厂投资27亿,瑞赣高速公路投资13亿,市政建设投资1亿,赣县中学分部投资概算6000万,争取1亿,工业园(包括茅店、储潭、沙地工业园建设)投资5亿以上,世瑞公司准备在老年公寓建设上投资1亿。这些项目对于提升对接功能,优化发展环境,增强发展后劲,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当然,今年的大项目还是太少,骨干项目也不多,这说明我们的前期工作还不够,希望有关部门认真研究,力争项目盘子在实施过程中进一步扩充。三是要落实责任。今年继续实行一项重点工程由一名县党政领导挂点制度,挂点领导要加强对项目的调度,通过调度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要建立矛盾纠纷部门综合协调机制,合力破解征地拆迁等工程建设中的节点问题;要建立完善的资金运作和监管机制,层层把好工程廉政关,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13粉丝

994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