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长黄志标在县委十一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暨全县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07年1月22日,根据记录整理) 在我县经济发展进入关键的新时期,县委在这里召开县委十一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暨全县经济工作会议。主要是传达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总结2006年全县经济工作,科学分析当前的经济形势,研究部署2007年全县经济工作任务,动员全县上下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奋力拼搏,狠抓落实,努力实现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刚才,市委常委、县委书记廖明耕同志作了重要讲话,科学分析了当前我县经济形势,明确提出了今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目标任务、战略举措。为贯彻落实好廖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抓好今年的经济工作,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2006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2006年,全县上下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圆满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增速加快、质量提高、后劲增强、健康协调的喜人形势,实现了“十一五”的良好开局。 一是综合实力大大增强,运行质量更趋科学。全县生产总值34.54亿元,同比增长13.5%,高于全省、全市平均水平,为近十年来最高增幅。三大产业结构比由上年的32.7:36.2:31.1调整为26.4:45.7:27.9,一、三产业均超过第一产业,标志着我县经济已逐步从农业主导型向工业主导型、三产支撑型转变。财政总收入二年翻了一番,提前二个月完成了全年任务,达到33536万元,增长32%;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6479万元,增长27.4%;国税收入19501万元,增长41.1%;地税收入8130万元,增长19.2%。财政收入质量更科学,工商税收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达88%。特别可喜的是,我县财政收入总量已跃居全市第三位,创历史最好水平。 二是招商兴工成效显著,工业强县迅速崛起。全年引进项目178个,其中千万元以上项目17个;签约外资2842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630万美元;合同内资11.1亿元,实际进资4.41亿元。完成出口创汇3507万美元,增长11.4%。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35.3亿元,增长 36%;工业增加值10.7亿元,增长8%;产品销售收入34.8亿元,增长39%;全县工业上交税收2.08亿元,增长45.7%。工业园区经济快速扩张。全年新增入园企业5家,累计达到66家,园内企业完成工业产值26亿元、工业增加值6.5亿元、上缴税金1.45亿元,工业园排名全省90多个工业园区前20名。储潭等乡镇工业小区初具规模,已有10多家企业落户。三大支柱产业逐步壮大,重点企业带动力增强。年纳税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达到5 家,分别为世瑞矿产品公司6189万元,江钨钨合金有限公司4080万元,红金稀土公司3207万元,金鑫矿产品公司1726万元,永源稀土公司1279万元。工业对全县GDP的贡献率达65.4%,对财政增长的贡献率达85%,是拉动全县经济快速发展的主导力量。4月份,我县荣获“全省工业崛起10强县”称号。这在赣县历史上是从未有过的。 三是新农村建设纵深扩展,农村面貌明显改观。新农村建设大显特色,目前已进入到以点带面、向全县各自然村纵深发展整体推进阶段。全年投入新农村建设资金8366.8万元,其中县财政安排1000万元,新启动新农村建设示范点185个,示范点总数达到324个,涉及农户18607户,使每个行政村都有一个以上示范点。新完成村庄规划977个,完成改水8394户、改厕7953户,硬化道路486.5公里,直接受益群众8.4万人,建成了一批产业新村、文化新村、生态新村、网络新村等现代新村,广大农村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在全国引起了较大反响,已接待全国各地参观考察团443批、1.5万人次。全国县(市)委书记、县(市)长培训班把我县新农村建设做法作为教学案例。我县被评为全市新农村建设综合先进县。粮食生产保持稳定。农业产业化取得新进展,新增脐橙2927亩,全县脐橙面积近5万亩;种植烟叶1.41万亩、无公害蔬菜9.7万亩、甜叶菊1100亩,生猪出栏35.8万头,新组建各类经济组织13个,全县农村经济组织达到82个,联系农户3.54万户。 四是重点工程奋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空前。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67亿元,增长20%,是历年来开工重点项目最多、投资规模最大的一年。重点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完成投资4.4亿元,为财政提供税收2100多万元。用3个月时间完成了华能电厂进厂公路路基改造和主厂区征地拆迁工作,9月2日已正式开工建设。用1个月时间完成了瑞赣高速公路赣县段征地拆迁工作。居龙滩水电站1号机组已安装完成,移民搬迁安置任务基本结束,2月底可蓄水发电。虔东公司稀土资源循环综合利用项目一期工程已投产见效,梅湖战备公路已完成路基工程。三万吨水厂二期扩建工程春节前可完成主体建筑及部分配套管网建设。启动了城关三小建设。工业园二期、麂滩大桥、城南一期开发等工程进展良好。这些项目的实施将为我县发展积蓄强大的后劲。加大了县城建设投入,完成了红金三角区绿化景观带建设,开展了省级园林城市创建活动,掀起了县城环境整治高潮,市容市貌有了新的改观。农村公路、水利等建设步伐加快,新修县乡村水泥路133.8公里。启动了户户通电工程,实施了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农村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 五是体制机制活力增强,第三产业焕发生机。十大体系建设走在全市前列,建成了赣县行政服务中心、产权交易中心、国有资产管理中心、社保经办大厅等一批物质载体。全市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建设现场会、公民职业化工程现场会、十大体系进工业园活动启动仪式在我县召开,在全市反响大、效果好,乡镇劳动保障服务所建设经验在全市推广。同时,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等农村综合改革深入推进。粮食、商业、供销等系统企业改制稳步实施,安置企业职工833名。部门预算、会计集中核算、国库集中支付等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扎实推进。林业产权体制改革顺利通过省验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在南塘镇正式启动。第三产业培育力度加大,全年上交税收3062万元,增长31.6%,是近几年增长最快的。货运物流业取得突破性发展,半年新增货运企业4家、车辆325辆、税费400多万元。旅游业快速发展,白鹭客家古村旅游开发力度加大,客家文化城、白鹭古村被评为2006年度江西百姓喜爱的“百景之一”,旅游人气持续上升,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21.6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4320万元,增长8%。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商贸、交通运输、餐饮住宿、娱乐休闲等服务业持续升温。金融运行形势好转。新增贷款3亿元,创下了金融信贷13年来的最高纪录。民营经济发展较快,全县个体工商户达10064户,新增1921户;私营企业达到376户,新增66户。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5亿元,增长14.2%。 六是关注民生成效明显,社会和谐不断促进。全年新增城镇从业员3766人,省外劳务输出95434人。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五大保险参保人数达到71609人,累计发放社保资金4802万元,发放率均达100%。为4060名城镇低保对象发放低保金344.8万元。建立了农村低保制度,为10245名农村低保对象发放低保金151.7万元。发放救灾资金212万元,灾区群众生活得到保障。为困难群体开工建设了4516平方米廉租房。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405元,同比增长13%;农民人均纯收入1699元,增长5%。加大了教育投入,加强了公共卫生设施建设,促进了文化、教育、卫生、体育事业发展。计划生育、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富有成效,其他各项社会事业均取得新的发展。信访工作不断完善,安全生产态势总体平稳,社会保持稳定。 面对当前好形势,我们也要保持清醒头脑,充分看到当前我县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突出矛盾。一是经济总量小、结构性矛盾突出的状况仍未改变。尽管我县GDP、财政收入增长很快,但总量比较小,排位仍然较后,GDP总量排在全市第8位;财政总收入比上一年前移了一位,在全市排名第3位,地方财政收入列第6位。但人均水平也很低,全省人均GDP突破1万元、人均财政收入突破1000元,全市人均GDP是7123元、人均财政收入达到694元,而我县人均GDP仅为5997元、人均财政收入582元,明显低于全省、全市平均水平。从三次产业结构来看,虽然近两年我县产业结构有明显改善,与全市水平(23.2:38.8:38)相比,仍不够科学合理,第一产业高于全市3.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低于全市10个百分点。地方可用财力少、“吃饭财政”的状况仍未改变。尽管财政总收入3.35亿元,但地方地方收入只有1.65亿元,而财政总支出达到5.1亿元,其中县级财政支出3.42亿元,缺口近1.8亿元。如果没有上级补助、转移支持,我们连发工资都很困难,更谈不上财政拿钱搞基本建设。分析地方财政收入少的原因,主要是我县第三产业发展滞后,提供的税收少,还不如地处偏远的全南、定南、龙南等县,与南康、于都、兴国等县的差距就更大,第三产业发展缓慢已成为制约我县发展、影响地方财政收入增长的一大瓶颈。二是工业产业结构单一,经济波动风险依然存在。我县工业结构单一,主要靠矿产品加工业支撑,对资源依存度高,一旦受国际市场和价格的影响,或者是原材料供应不足,必然会对我们企业生产、工业发展带来不利影响。经营比较粗放,以资源型、粗加工型企业为主,高科技企业少,尤其是目前县内一些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产品档次和附加值低,产业链条不长,资源消耗大,发展后劲不足。此外,工业税收80%是靠矿产品深度加工企业提供,食品加工业没有规模,有名无实,板鸭生产不足20万只,与板鸭之乡名誉不相称,令人担忧。三是新农村建设整体推进艰难,农业产业化步伐缓慢。农民主体积极性还没有充分调动,农业主导产业没有形成规模效益,产业新村、一乡一业、一村一品没有形成,新农村建设思路有待拓宽,长效机制尚未建立。四是招商引资形势严峻,基础设施投入不足问题突出。外资仅完成年计划的12%,内资仅完成年计划的46%,差距非常大,在全市处于落后状态。除了客观上土地瓶颈外,根本原因在于有些部门、乡镇对招商引资重视不够,积极性不够,落实不到位。农田水利、交通、教育、文化、卫生等设施投入不足,农村基础设施条件还比较差,还有一些圩镇建设比较落后,脏乱差现象比较严重,影响了镇域经济发展。五是发展中诸如征地、拆迁等诸多难题还大量存在,一些深层次的矛盾正逐步显现,城乡就业的压力依然严峻,信访、安全生产、维护社会稳定的任务还很繁重,发展环境不够理想,政府管理社会事务的手段与方法仍需不断创新等等。对这些矛盾和问题,我们要自我加压,用改革和发展的办法认真加以解决。 二、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切实抓好2007年的经济工作 2007年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一年,也是在新的起点上实现赣县发展新跨越的重要一年。2007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3.5%,达到39.28亿元,力争40亿元;财政总收入增长15%,达到3.85亿元,力争4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1%,达到1.82亿元;工业企业上交税收增长30%,达到2.5亿元;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0%,引进内资增长1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达到16.47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达到9.8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达到815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5%,达到1783元;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3‰以内。 做好2007年的经济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着力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着力促进社会和谐和解决民生问题,努力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在工作指导上,必须突出“又好又快”发展这条主线,正确处理好发展中的五种矛盾关系:一是要正确处理宏观调控与加快发展的关系。对我县来说,当前最主要的问题不是要解决经济过热问题,而是要解决发展不够、发展不快、发展不够协调的问题。联系我县实际,要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既要全面、正确、积极地贯彻落实宏观调控政策,更要增强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善于变通,有保有压,灵活办理,如项目报批、用地等问题,只要有利于赣县经济发展,只要程序到位,就可以灵活变通,做到在发展中顺应调控,在调控中促进发展,千方百计保持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势头。二是要正确处理发展速度和质量效益的关系。强调又好又快发展,决不是不要速度,更不是速度越低越好,而是要改变过去片面追求增长速度、牺牲资源环境的倾向,必须牢固树立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后劲相统一的理念,紧紧抓住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这个着力点,既注重保持快速的增长速度,扩大经济总量;更要注重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增强经济发展的后劲,真正把较快的速度和较高的质量、效益统一起来,在“好”中求“快”。三是要正确处理加快发展与要素制约的关系。发展必须要以资源的支撑力和环境的承受力为基础,依托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缓解生产要素紧张与发展对生产要素需要增长的矛盾。当前,要在坚持依法依规办事、遵循发展规律的前提下,突出解决好土地、电力、原材料、融资、招工等制约发展的“五大瓶颈”。如土地问题,要走土地节约型之路,一手抓争取增量,一手抓盘活存量,把全县国有土地盘活,充分规划利用好。电力问题,要积极争取华能瑞金电厂和居龙滩电站支持,新建一座110KV输变电站,增加供电容量,加快电网改造;争取纳入全省工业园用电同网同价范围,降低工业用电价格。稀土、钨原材料紧缺问题,要争取市里增加指标,积极向市外、省外购进原材料,并促使企业搞精深加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融资问题,要积极争取金融机构的支持,发挥中小企业担保中心作用,争取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等国家政策支持。企业招工难问题,要建立政府、企业、社会联动机制,有关部门要组织培训为企业输送员工。四是要正确处理快速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要将加快发展的强烈愿望与遵循科学规律统一起来,做到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既要考虑加快发展的合理性,又要注重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既要充分运用好现有资源加快发展,又要实现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要改变粗放型增长状况、资源浪费现象、环境恶化趋势,特别是在招商引资引进项目上,有污染、资源浪费、效益低、没有税收的项目坚决不引,切实把经济社会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五是要正确处理加快发展与维护群众利益的关系。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关注民生问题,坚持发展第一,民生为重,稳定是前提,把维护群众利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做到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民群众利益为代价,改革决不能损害绝大多数群众的根本利益。工作中要落实三点要求:⑴选准工作出发点。坚持把群众利益作为工作出发点、落脚点。⑵选准工作着重点。着重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基层干部要换位思考,从老百姓的生产、生活、收、上学、就业、看病、环境条件等方面去为民思考、为民分忧、为民谋利。⑶选准工作归宿点。如新农村建设要把投入过程变为群众受益得实惠的过程,把惠民政策成果按年度量化,按政治、经济、文化、生产、生活方式等领域分解,把惠民措施扎扎实实推进落实到位。 为实现今年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今年要重点抓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坚持实施招商兴工战略,做大做强工业经济总量。要坚定不移地实施招商兴工战略,把招商兴工、主攻工业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重点实施“511”工程,即实施5个千万元以上的新上和技改项目,争取年内10家企业销售收入过亿元,10家企业税收过500万元。力争今年我县工业总量升至全市第一位,全年工业总产值达到50亿元,工业增加值15亿元,销售收入50亿元,工业税收2.5亿元。具体要突出“三个结合”:一是要把招商引资与做大工业园区结合起来。抓紧完善工业园一期,督促旭华电器、晶洋玻璃等6家尚未开工或投产的企业年内全部开工投产。加快工业园二期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确保4月底前完成“五通一平”。规划好工业园产业布局,突出抓好工业园二期的招商引资,提高工业园项目准入门槛,实行招商选资,重点引进“三高一低”即高产出、高税收、高科技、低污染企业,发展矿产品精深加工及其产业链延伸、电子信息两大产业,把工业园区打造成矿产品精深加工和电子信息产业区。同时,要通过招商引资,加快洋塘工业小区扩建和储潭、江口、沙地、攸镇等国道沿线乡镇工业小区建设。二是要把招商引资与做强骨干企业结合起来。确定20户重点企业,由县领导挂点服务,在技术、人才、资金、原材料供应方面给予倾斜、重点扶持,帮助企业解决融资、用电、用地、运输等实际困难,挖掘企业生产潜能,促使企业开足马力,满负荷生产。调动企业招商的积极性,加快与国内外大财团联盟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支持企业引进合作伙伴,增资扩股,在精细加工、延伸开发、更新换代和提高附加值方面加大投入,横向扩大规模,纵向拉长产业链,做大做强现有企业。三是要把招商引资与加快工业结构升级结合起来。发展工业不能走老路,要改变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增长方式,加快工业结构升级。要继续围绕壮大以稀土和钨钴为主的有色冶金业、轻纺化工、食品加工三大支柱产业,加大产业招商力度,争取引进实施一批千万元以上的技改扩建项目。矿产品加工业要争取在拉长稀土和钨加工产业链并尽量向终端产品延伸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重点抓好力赛科技公司年处理8000吨稀土磁性材料生产线、新盛稀土公司年处理3000吨磁性材料、虔东稀土资源综合利用、中矿国际钴业公司年产700吨钴系列产品等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项目。轻纺化工业要争取在开发玻璃、针织、化工品、造纸等系列产品上取得突破。食品加工业要争取在提升技术水平、科技含量、打响品牌上下功夫,着力抓好菊隆高科年精深加工5000吨甜菊糖甙生产线项目,以及板鸭、腐竹、蜜饯、鱼制品加工等传统产业的改造,特别是板鸭加工业,要引进外商投资搞板鸭生产加工,将现有板鸭加工企业进行整合,统一品牌商标,形成五云、沙地板鸭加工基地,重振沙地板鸭品牌,县里将出台具体政策进行扶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