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育忠
招商引资是对外开放的重要环节,能否紧紧抓住抓好,提高招商引资的质量,增强招商引资实效,可谓事关对外开放的成败。所以,自改革开放以来,各地政府在经济建设中都把招商引资作为对外开放的重中之重来抓,并取得明显成效。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招商引资项目都尽如人意,由于一些地方领导受急功近利的驱使,在招商引资中重数量轻质量,不讲实效,饥不择食地把国外一些正在淘汰的存在重污染的项目搬到国内,甚至引进工业电子垃圾,给环境造成重大破坏,给人民健康带来严重危害,使招商引资工作蒙上了一层阴影。因此,在纪念对外开放30周年之际,认真总结招商引资中的得失,努力提高招商引资的质量, 增强招商引资实效,走出一条科学发展的路子,对于进一步搞好我省的对外开放,不无现实意义。 一、绿色招商引资的现实意义 随着资源和环境问题日益突显在人们视野之中,“环保、绿色、健康、公益”四大社会发展主题已成为人们议论的中心和关注的焦点,这在对外开放的招商引资中也成了不容回避的现实问题,尤其在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这一新的时代背景下,推行绿色招商引资就必然地被提到了我们的面前。 绿色招商引资的内涵十分丰富,从起点到终点,涉及整个招商引资运作的全过程与全方位。其一,绿色招商引资要求在具体实施中应坚持“环保、绿色、健康、公益”的理念,尤其在环保、节能、降耗上要有确定的目标。这是重要的前提;其二,绿色招商引资的任一项目,均不能产生环境损害的负面效应,它应以环境保护为根本原则,努力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的协调发展;其三,绿色招商引资要信守以人为本,它展示给人们的是绿色投资、绿色经营、绿色生产的宗旨和理念;其四,绿色招商引资所追求的是投资方与引资方利益的双赢,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统一,人与自然的和谐,它是为建立友好型社会而存在的;其五,绿色招商引资的过程应重信用,守合同,无欺诈。要以道德为基础,以法律为准绳,以科学为依据,确保绿色品牌和绿色效应。 当今社会是一个开放度越来越高的社会,因此又是一个联系度越来越密切的社会,更是一个相互依赖度愈来愈强的社会,招商引资使国家与国家、地区与地区之间的距离空间愈来愈小,硕大的地球正向一个触手可及的“村落”演变,“村民”间的利益关联度也将因相互之间的招商引资而趋于一体化,因此,推行绿色招商引资,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首先,推行绿色招商引资对于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地球的环境,意义重大。因招商引资带来的环境破坏,绝不仅仅是哪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问题,它可能对人类社会都是个致命的威胁。因此,推行绿色招商引资,可以从源头上控制和消除污染,使自然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其次,推行绿色招商引资能够最大限度地保护企业的利益,使企业能够减少甚至不必在生产后支付治理污染的巨大开支,从而节约资源能源的使用,提高资源能源的利用效率。再次,推行绿色招商引资有利于建立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提升企业文化的内涵,可促进企业内部协调发展,以及与社会的和谐共生,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最后,推行绿色招商引资有利于增强企业在市场上的产品竞争力,有更多的机会把握市场,抢占更大的市场份额,使企业发展进入良性轨道。总之,推行绿色招商引资,不单单是保护哪一方的利益,其得益的将是整个社会。当前,全世界都在关注环境保护问题,都在讨论节能减排,都在研究怎样减少温室效应问题,《京都议定书》、《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产生,就是一个明证。在此背景下,我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发展中的大国,应该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跟上时代的潮流,在经济建设中坚定地坚持绿色招商引资的理念,在招商引资中努力实现绿色保障,推行绿色投资,坚持绿色管理,实现绿色经营和绿色生产,提高招商引资的质量, 增强招商引资的实效,这既是在保护我国的自然环境,也是在保护人类共同的环境,使我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为人类社会的环境保护做出应有贡献。 二、当前招商引资偏离绿色原则的现状及原因 显然,推行绿色招商引资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但是,从目前来看,这一理念还没有被人们普遍接受,招商引资中偏离绿色原则的现象仍然十分严峻。在一些地方的招商引资活动中,唯项目是举,以能否招商引资论英雄,“不论绿色、黑色,招到商引到资就出色”,在一片急功近利的浮燥声中,饥不择食地把国外已经淘汰或正在淘汰的存在污染的项目引进国内,不做任何防护和治理就投入生产,甚至把人家的工业电子垃圾当宝贝买回来,凡此种种,媒体已多次披露,例证可谓不胜枚举,在此限于文章篇幅,恕不一 一列出,我想仅就此现象产生的原因作粗浅的分析。 辩证法告诉我们,任一事物的矛盾中,都存在着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以及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而矛盾的产生又包含着内因和外因。招商引资中偏离绿色原则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在哪里呢?矛盾产生的内因和外因是什么呢?我以为,主要缘于以下几方面: (一)错误的经济发展观 毋庸置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出现了持续的快速增长,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速达到9.7%,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外汇收入在上世纪九十年代还仅有一亿左右,现在已超过一万亿,可见经济增长之快。但是,虽然一些地方每年都报告新增了多少招商引资项目,创造了多少GDP,一些人还因此升了官,发了财,可让我们同时看到的却不仅仅是这些耀眼的数字,还有社会为此所付出的环境污染代价并不亚于GDP增长的数字,只是很少有人愿意承认罢了。据统计,这几年GDP增长10%,能耗也增长10%,污染物排放量也差不多增长10%。2005年全国共发生5.1万起环境纠纷,上访投诉40多万起,每年以30%的速度递增。 这些现象不能说都是招商引资偏离绿色原则带来的,可也不能说与招商引资中急功近利忽视环境保护都一点没有关系。在一些地方视经济发展为GDP增长,其结果多年来招商引资走的是一条“先引进,再管理”的路子,其实质是“先污染,后治理”的翻版,只要是外资项目,不论肥瘦,“捡到篮里都是菜”,并以此去评价考核干部的招商引资能力,这实际上不仅背离了招商引资以绿色为原则的发展方向,同时也背离了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盲目地招商引资,片面地追求GDP的增长,却不知道这一切是为了什么,这样的经济发展观,显然毫无意义,而我们有些人至今却仍然沉迷其中,这不能不令人深感遗憾。 (二)错误的领导政绩观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这是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应有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但是,怎样“造福一方”,却因不同的政绩观而大相径庭。有些领导干部为了在自己有限的任期内建树“政绩”,每年都把招商引资作为重头戏来抓,这本无可厚非。问题在于,为了出“政绩”,对招商引资的项目不加区别,不顾当地实际地“照单全收”,不考虑环境保护,甚至不惜重复引进有污染的项目,或者引进的项目虽然比我们目前略为先进些,却已经是人家正在淘汰的落后工艺和技术,是一个潜在的污染源产生点。为了达到制造“政绩”的奇迹,他们在招商引资中甚至敢于为此弄虚作假,隐瞒项目上马后会造成的环境污染,欺骗舆论,欺骗民众,这样的招商引资完全是由于某些领导错误的政绩观所导致。 (三)错误的群众利益观 在招商引资中有一种普遍的说法,就是为了当地经济发展,为了群众利益。他们对引进的项目能够创造多少GDP,能够安置多少劳动力,能够使当地群众增加多少收入都做了很精确的计算,唯独没有说到的是这个项目潜在污染危险系数有多高,可能给当地气候、空气质量、水质量、土壤质量和人民身体健康带来什么危害,将会造成什么损失,而当地民众却又未必知道这个项目上马后正在逼向他们的危险。所以,缺乏绿色指标的招商引资项目,表面上看给当地带来某些利益,实际上却隐藏着可怕的危险,这实际上是一种饮鸠止渴得不偿失的做法,它让民众得到短期利益却失去了长远利益,获得一些少量的有形的好处,却失去那些无形的更为重大的人生权益。 (四)错误的局部效益观 缺乏绿色导向的招商引资,还有一个很深很大的黑洞,就是局部效益纷争,导致“不论绿色黑色,引进项目就是出色”的评价标准。有些招商引资项目,对局部地区、对当地可能不会造成污染或者污染不大,但却把污染转移给下游地区或产品的使用者。因此有些地方政府,全然不顾高污染、高耗能,他们一方面通过上大型重工业项目,为自己追求短平快的“业绩”;另一方面,庇护一些资本持有者把全民的资源迅速变现为私利,而且采取了极端野蛮、不计后果的做法。这种只考虑当地经济的增长以邻为壑的局部效益观,是以牺牲周边地区利益为补偿的,这样的招商引资项目实质是某些地方官员私心作祟的结果,他们嘴上说的是为了当地效益,心里想的是个人的所谓“政绩”,是自己头上的乌纱帽,至于国家和人民的整体利益早被他们忘到九霄云外,这也是导致一些地方在招商引资中盲目引进、重复引进落后项目的主要原因之一。 导致招商引资中不问“颜色”,不看实效,重数量轻质量,唯商是招,唯资是引,除了内部原因外,还有一个不能不提到的“外因”,那就是某些西方发达国家一方面对我国出口产品实行绿色贸易壁垒,另一方面却实行污染源的转移,将他们已经淘汰或准备淘汰的,有污染的企业、产品、工艺、技术向我国转移,而我们盲目招商引资又正好迎合了他们这种转移的需要,所以,当我们高高兴兴、敲锣打鼓招商引资的时候,殊不知人家正乘机将垃圾和污染源往我们门前送。还有一些不争气的政府腐败官员,为了外商的蝇头小利,不惜牺牲国家利益,花巨资去引进工业垃圾和会产生污染的项目,使招商引资变成藏污纳垢,项目上马之日,便是污染产生之时,让国家为此埋单,人民为此受难。有数据表明,1991年,我国利用外资的11515家企业中,污染密集型企业达3353家,占总数的29.13%。协议总投资为87.71亿元,其中污染密集型企业投资为33.27亿美元,占总投资额的36.8%。1991—1995年是我国进口废物的高峰期,共进口废物3030万吨,进口废物额为686亿美元,占总进口额的13%。 如此的招商引资,无异于在祸国殃民。 再之是一些外资或合资企业对我国实行环境信息公开“双重标准”,他们在自己国家或其他国家投资设厂不敢有点滴污染,唯独在中国放开胆子排放污染物,这里除了我们某些政府机构和官员对之监管不力外,更主要的原因是他们根本不把污染中国环境当回事。据《21世纪经济报道》2008年7月3日披露,6月30日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在京召开新闻会,指出世界化工巨头巴斯夫(BASF)执行环境信息公开“双重标准”,并且称其上海巴斯夫工厂还存在超标排污嫌疑。据这家全球性环保组织在2008年4月26日发表的一份《企业污染物信息公开状况调查》称,全球100强企业中在中国设立生产型工厂的28家企业,发现其中13家在中国没有像在其他国家一样,主动在其公司官方网站上公布区域性或者具体工厂的污染物排放信息。该组织在两个月之内重点调查了在中国有15个独资和合资生产型企业的德国公司——巴斯夫应用化工有限公司(BACC),调查发现,巴斯夫的网站上并没有公开其在中国大陆任何公司或者工厂污染物排放的信息,也没有中国大陆总的排放信息。与此相对比的是,在德国,巴斯夫的路德维希基地(sieeludwigshafen)有实时空气监测数据在网上公开。巴斯夫的 schwayzheide公司有专门的环境声明。同样,该公司在美国、加拿大都有综合的一些公司的污染排放数据。 对此,该环保组织提出了抗议,“包括德国公司巴斯夫在内的13家世界百强跨国公司在污染物排放信息公开方面对中国有双重标准的行为”。这家环保组织还实地查看了位于上海的巴斯夫应用化工有限公司,并没有找到巴斯夫的排污口标识。检测位于巴斯夫应用化工公司专用码头东侧,黄埔江北岸的水样——发现了14种有机毒物——受到典型的工业污染,而在于当地村民的沟通中得知,巴斯夫也对当地造成了极大的空气污染。随即当地环保组织与巴斯夫进行沟通,要求其提供环境信息,包括排污口位置,污染物排放种类和数量等关键信息,但被巴斯夫以保守“商业秘密”为由予以拒绝。 由此可见,我们吃力费劲招来的一些外商外资是些什么货色,这能不引起我们的警醒吗?! 三、 推行绿色招商引资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有资料显示,2005年,全国烟尘排放量达到1182万吨,不仅没有完成“十五”计划削减9%的指标,反而还有所增加;工业粉尘排放量达到911万吨,也没有达到“十五”计划的削减目标。根据一些国内外学者和研究机构对中国环境损失(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的估算结果,环境损失占GDP的比重大约在10_17%之间。 这一结果当然不全是招商引资偏离绿色原则带来的,但无疑有一定关系,对此,我们不能视而不见,麻木不仁,继续盲目地招商引资,而应该认真总结经验,吸取历史的教训,坚决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推行绿色招商引资,努力提高招商引资质量,增强招商引资实效,以造福社会。 (一)要站在以人为本的高度,推行绿色招商引资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按照这一精神指导招商引资,“第一要义”是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扩大就业,增加收入;“核心”是为了人们生活得更加幸福,更加美好;“基本要求”是确保引进的每一个项目都能落地生根,健康成长;“根本方法”是要统筹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兼顾“环保、绿色、健康、公益”这一社会四大主题全面实现。要实现上述目标,毫无疑问应站在以人为本的高度,推行绿色招商引资。因为道理很浅显,招商引资是为了推动经济发展,而发展经济是为了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这是一个内在的逻辑联系。如果因招商引资造成环境破坏,人们的身心饱受污染物的损害,人们的生活质量、幸福指数不仅没有提高反而下降,这样的招商引资还有什么必要?所以,在招商引资中应切记心中要有人,不能眼中只有钱,我们不能因为暂时的经济落后就无视环境保护而饥不择食地招商引资,在这方面一些工业国家的发展教训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例如二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发展,但却忽视了环境问题,致使在20世纪50年代爆发了危及公共健康的严重问题,包括汞中毒(水俣病)事件、镉中毒(痛痛病)事件和氧化硫危害(四日市哮喘)事件。这些事件引起公众的广泛关注和民众运动,在大众媒体的压力下,政府不得不采取行动,通过一系列措施,使公众健康和城市生活质量在短期内得到极大改善。因此一些发达国家的教训我们应当记取,他们走过的“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我们决不能重蹈覆辙。 (二)要站在科学发展观的角度,推行绿色招商引资 第一,要坚持科学招商引资。要做到这一点,首先是各级领导干部应正确认识招商引资的目的,增强政治道德,端正思想观念。招商引资不能掺杂个人的私心杂念,片面地追求GDP的增长而招商引资,为了个人的政绩,替自己涂脂抹粉、谋求更大的乌纱帽而招商引资,为了局部的、眼前的小团体的利益而招商引资,都不可能把绿色的指数放在首要位置来考虑,这已经是个不争的事实。因此,那些有权决定招商引资的领导干部,必须彻底转变观念,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增强科学意识,按照科学办事,对每一个需要招商引资的项目事先实行科学论证,仔细分析其中的利弊得失,以“环保、绿色、健康、公益”为根本指向,凡是与此相背离的,都应当毫不犹豫地予以舍弃,不折不扣地推行绿色招商引资。 第二,要坚持民主招商引资。现在一些地方的招商引资还是靠某些领导干部“三拍”决定的,先是拍脑袋,弄出一个招商引资项目,再是拍胸脯,瞎指挥盲目引进,最后出了问题拍屁股溜之乎也。这种招商引资,民众完全被蒙在鼓里,也因此隐藏着潜在的风险。民主招商引资就是要向民众公示招商引资项目,让民众了解这个项目引进投产后的利弊得失,让民众有“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2007年厦门市准备引进总投资为1078449万(含外汇76056万美元)的PX(二甲苯)化工项目,经营期为50年,因为建设地点的敏感以及该项目潜在的风险,引起厦门民众的强烈反对,引发上街游行,最后迫使政府不得不放弃这一每年可以带来800亿元GDP的项目(2006年厦门的GDP为1126亿)。这一事件很能说明民主招商引资的重大意义,事先让民众知道招商引资项目可能带来的后果,让民众参与决策,要比事后造成污染后再行修补更加有利。因此,今后要把民主招商引资当作绿色招商引资的内在要求进入政府的决策。 第三,要坚持依法招商引资。在招商引资中之所以出现许多盲目性,以及不计后果的行为,其很大的原因在于缺乏法律监督和法律依据,以及有法不依,执法不严。所以,要把依法招商引资作为推行绿色招商引资的根本保障来抓。要依法招商引资,关键是要建立、健全绿色招商引资的法律法规。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招商引资的任一项目都应当能体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招商引资不论是否是政府行为,政府都应当为此承担社会责任和义务,着力推行绿色招商引资。政府作为绿色招商引资的组织者和调控者,必须健全、强化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保证居民健康和促进公益事业发展的相关法规;要通过法规规范绿色招商引资,使绿色招商引资沿着法制的轨道运行;要从源头上保护环境,治理污染源的产生以减少因环境保护引起的纠纷,为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创造出良好的法制环境;要通过依法招商引资规范政府的行为,约束企业的行为,也防止外商利用我们法规不健全而钻空子;要进一步完善现行招商引资的法规,增加绿色指标和条款,对造成污染、资源能源浪费严重的引进项目要实行严格的绿色审核制度;要建立引进项目的环评制度,对已经引进的缺乏绿色指数的企业要限期整改,直至达到符合“环保、绿色、健康、公益”四大社会指标的要求。 总之,对外开放30年来,我们通过招商引资认识了世界,也融入了世界经济,在这个过程中尽管有些波折,有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我们决不会因噎废食。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起来,扩大开放领域,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质量,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这段论述应当成为我们继续对外开放、扩大招商引资的行动指南,我们将进一步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走出一条绿色招商引资的新路子,努力增强招商引资的实效,把招商引资的质量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作者单位:中共三明市委党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