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支部书记个人汇报发言材料

[复制链接]
秘园老董 发表于 2009-5-10 18:36: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公文写作培训班

立足山区实际,抓牢主导产业

   村地处肥城市仪阳乡东南部,共有 户, 人,耕地面积亩,没有一分的水浇田,全部都是旱地,还有 亩的荒山,共有  名党员,属纯山区。前几年由于自然条件差,村两委班子涣散,干部作风拖沓懒散,村干部领导号召力不强,干群关系紧张,结果是村干部说话没人听,村里事情没人干,各项工作都处在   下游。提起   村,人人都说:“这个村是头上长疮,脚上流脓,没治了。”党员和群众是谁也不管谁,各过各的穷日子。

我打小就有一股不服输的倔劲,看到家里穷从小就发誓长大了要过上好日子,不能让家里再受穷。自从1989年起我在村里开了个小卖部,还从事个体出租和担任信用社   村信贷员,就这样我在外负责进货,跑出租和信贷,妻子在家经营着小卖部,一年收入三四万元,三口之家的小日子过的是富裕清闲,有滋有味,在当时偏僻的   村可算是个大户,实现了儿时的愿望。

通过2003年的递进培养工程的培养,2004年8月份  党委任命我为村党支部成员,并担负村主任助理。2004年12月份村两委换届,我全票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党员群众的投票选举打破了我原本平静的生活,得知这个消息后,我全家都坚决反对我继续在村里干下去,我父亲是70年代的老党员,他把     村前前后后的事都给我说了一遍,劝我说:“咱村这个乱窝子,你当了干部肯定不少得罪人,不少作难。再说了改革开放这么些年了,咱们村不但没有进步,反而从1000人发展到600人,从年轻化发展到老龄化,凭你的能力上了台又能改变多少呢?”妻子也对我说:“咱们吃苦受罪刚过上好日子,你当了村干部,咱们的生意怎么办?”家人的劝说,让我陷入了迷茫,想想村里的烂摊子,看看祖祖辈辈耕耘的黄土地,何去何从,我一时犹豫起来。这时乡里领导和管区书记都来做工作,劝我及早上任,我心潮起伏,站在自己的小卖部前,看着自己的私家车和自家过的红火日子,再看看乡亲们还过着的穷日子和几近坍塌的村部,想想乡领导劝我的那些话,我知道当村支书不易,在

   村当村支书更不易,可自己是快有  年党龄的党员了,对这个烂摊子有责任治好,对乡亲有责任负好责!特别是在现在的困难时期,作为一名共产党就应该带领大家伙改变旧面貌,要不,要党员干什么?混同于一般群众,还有什么先进性?我不服输的劲头上来了,既然组织上和乡亲们这么信任我,我决定干下去,并且下定决心,要干就干好,决不当孬种。 

“党支部书记是干什么的?就是为老百姓领路的羊,就是为老百姓拉犁的牛”在新支部成员第一次见面会上,我说了这番话,使村干部大受鼓舞,“只要你有这个气魄,再苦再难,我们也跟着你干,豁上了,不信断不了穷根,发不了富业”,两委干部心平了,气顺了,干劲十足。

说干就干,我们村两委一班人三天两头聚在一块,摸底子,深入到户,一户户地走访,一户户的探询,找到了三环村乱和落后的根源:一个是缺水,一个是穷。

村历史上就是严重缺水的村,纯粹是靠天吃饭,赶上好年景,群众日子还好过些,遇到干旱年景,地里是光秃秃的黄土一片,群众日子就难过了。再加上当时群众吃的是季节井里的水,什么是季节井呢,就是雨水多的年景从雨季到来的6月份到年前的12月份,能吃到自己村里的水,从1月份到5月份,有6个月的时间全村人只能到外村借水吃,靠外村接济度日。如果雨水不多的话,这季节井的水连12月份也吃不到。  村的父老乡亲祖祖辈辈吃够了缺水的苦头。不少人家都搬走了,1997年的时候 村还有1000多口人,到了2004年只有600多口人。 

村现有的600多人中,50岁以上的人员占到将近50%,在外打工人员近200人,主要劳动力目前都在外打工。

2005年下半年,为了解决吃水难的问题,召开了党员和群众会,大家伙一致同意,就是再困难也要打眼深水井,当时商定了每人捐款60元。这时正好省林业厅的老乡回家来看看,他在外很关心村里的发展,得知群众捐款打井的消息后,马上表示,群众捐款的3.6万元由他个人承担,他再帮助对上争取资金,让这眼希望井早日打好。

通过他的积极协调和不懈努力,从省财政厅争取到了10万元资金,村集体又想方设法筹集到了3.4万元,2006年11月份在村东南头打了一眼400米深的机井,每小时上水量为20立方,彻底解决了我村人畜饮水问题,从此村里人再也不用到外村借水吃了。现在想起打出水来时乡亲们欢天喜地的情形,我在寒冬腊月打井所受的苦、遭的罪都算不了什么。

吃水的问题解决了,如何发展经济又成了压在我头上的一座大山。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村可耕地面积少,山地面积广。能不能从山地上做文章?抱着这个想法,我就琢磨开了,村里的地不是旱地和山坡地,种植用材林不行,种植果树没水更是不行,那么发展耐旱的干果如何呢?村里有50年代时在山上发展的30亩核桃行。由我大哥和其他五户共同承包。我就找到我大哥,让他给我算算种核桃合算不合算的帐,通过我大哥算帐以及在外干出租了解到的核桃价格行情,村两委一班人意识到发展核桃种植是个正路子,   村的情况就只适合于发展核桃干果。认准了这个理,定好了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和富民增收的路子。在向乡党委政府汇报这个思路得到充分肯定和支持后,我的底气更足了,经过研究,将潮汶路两边的200亩规划为核桃行,共涉及到60户群众。

核桃行规划好了,就准备买苗栽植。那年正赶上核桃苗短缺,怎么也买不到,可把我给愁坏了。突然我想起了有个老乡在省林业厅工作,找他去想想办法。和他见面后,他对村里发展核桃很是赞同,认为这是走好了因地制宜之路。在他的大力帮助和支持下,不但订到了八千棵核桃苗,而且价格还从每棵12.5元降到8元,节省了3.6万元。再加上乡里给予每棵4元补贴,群众每棵苗只花4元钱。

苗子订好了,在召开党员群众会安排挖树穴时,遇到了大难题。对于在地里种植核桃,部份群众能理解,却有20户的群众不理解,他们穷怕了,认为种粮食好孬还能解决吃饭问题,种核桃不成功的话连饭都吃不上了,说什么也不同意在自家地里挖树穴,指着我的鼻子骂我是个败家子,自己不会种庄稼,瞎指挥。说实话,听了这些话,心里真不是滋味,我这样做是图的啥,受这份委屈,真想撂摊子不干了。可是又想起当初上任时我说的话,既然当村干部不是为了享福,而是为乡亲谋福利,为了改变  村落后面貌,受再多的苦也不算什么。想到这,我横下一条心,宁愿让群众骂我一阵子,绝不让乡亲受穷一辈子。坚决的顺着这条路走下去。为了做通不理解群众的工作,一是请我大哥和那五户反复讲解种植核桃的好处,二是利用晚上时间与乡亲谈心,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没地的,我让出了自己的地来,没钱的,我拿出自己的钱垫上。有人看不过去,气愤说:“兆会,图啥,不栽就拉倒!”“不!要富一块富,能带动的一定带动,不能带动的想办法带动,要想摘掉穷帽子,就必须发展经济,让乡亲们看到实惠,他们有担心,我们能理解。”,就这样我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向    村群众证明了自己,乡亲们被我的诚心感动了,纷纷表示:“就是吃亏,我们也愿意跟着王书记干,我们信得过他。”没过几天,各户核桃苗都顺利栽完了。

好事多磨,2005年3月份核桃苗全部栽好了,正赶上当年大旱,看着逐渐枯萎的苗子,心里的着急劲就别提了,天不下雨,又浇不上水。这时乡党委政府及时伸出了援助之手,为了支持干果经济林发展,表示就是花钱拉水也要把苗子保住,整整拉了100多车水,苗子救活了。为了看护好这希望之苗,村集体安排轮班黑白看护,从2005年3月份一直到2006年的3月份,经过精心看护,没有一棵苗被破坏。

借东风乘势而上,我们两委一班人进一步扩大了核桃种植面积,发展核桃经济林这把火烧得更旺了。2006年发展了150亩,2007年又发展了300亩,已有160户有了自己的核桃行。计划2008年再发展300亩,2010年全村的耕地和荒地将全部种植核桃,我村将建成核桃生产的专业村。

2005年种植核桃现在已见到了效益,每棵核桃已结干果五斤,按每斤10元收购价,一棵核桃收入50元,每亩地收入可达1500元。核桃7年就能到了盛果期,盛果期为五十年,每亩收入能达到6千元,这样算起来,一亩核桃行就一个小金库。核桃帐算清了,群众心里就更踏实了。这不前几天,村民张德勇找到我,抱怨他当年胆小发展核桃树少了,见到效益后才觉得吃了亏,08年他要多发展几亩。

随着核桃行面积的增加,果树管理及干果销售成了一个大问题。在大市场面前,单个人的力量是单薄,如何增强抗御市场变化的能力,为此我积极的借鉴农民合作社的形式,在自由、自愿的前提下,成立了   乡核桃产销协会。群众以核桃树入社,由协会统一协调果树修剪、施肥、病虫害防治和干果销售。现在协会正在发挥着积极作用,通过和济南干果市场大经销商联系,2007年的核桃销售实行了上门收购,单是鲜果的销售价由2006年的1元钱提高到了3元钱,果农尝到了加入协会的甜头,全村的160户群众已全部入了协会。

解决好了群众关心的吃水和经济发展两个棘手问题,干群关系也就随之稳定了,群众对村干部信任了,村风民风得到了彻底改变,各项工作都走在了各村的前头,由当年的落后村成了现在的明星村和先进村。村集体经济也有了显著增加,建设新农村的劲头高涨起来了,铺通了主街道的柏油路,安装了路灯,结束了出村踩泥巴、晚上黑灯瞎火的历史。为了解决村民看病难的问题,去年年底投资12万元建成了新村部及合作医疗卫生室,并且村集体出资为全体村民办了合作医疗,实现了群众小病不出村,当场就报销的愿望。

村风正了,民心稳了,加上通过三年努力培植出的核桃主导产业    村已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但是我们村两委一班人并不停留在现在不前进,不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我们已规划好了  

 

精彩评论1

正序浏览
xiangzishoumi 发表于 2017-8-3 17:44:04 | 显示全部楼层
 
公文写作百法例讲
文章写得很好,想仔细阅读一下文章的后半部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13粉丝

994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