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文】敬畏法度意味着敬畏人生。明代大臣万钢曾说:“畏法度者最快活。”《增广贤文》也讲:“惧法朝朝乐,欺公日日忧。”“畏法度者”行得正、坐得端、挺得直,不怕“夜半鬼敲门”,不会“惶惶不可终日”。敬畏是一种正确的人生态度,是对生命的极大珍视。(解放军报《“惧法朝朝乐,欺公日日忧”》) 【典故】出自《增广贤文·上集》,惧法朝朝乐,欺公日日忧。人生一世,草长一春。 【释义】意思是,敬畏法纪,每天心地坦然;欺瞒公庭,天天提心吊胆。 【赏析】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心有所戒是极为重要的道德标准,也是备受推崇的修养功夫。孔子曾告诫弟子,君子应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也就是说,一个人只有常怀戒律、戒惧、戒行之心,才能坚守正道、襟怀坦白,堂堂正正、清清爽爽,从而在工作、生活和修养上有所作为。清朝巡抚张伯行重民敬法、清正廉明,上任伊始便公布了官箴《禁止馈赠檄》:“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从而深得民心,被誉为历史上“江南第一清官”。萧伯纳说:“每一个人的内心世界,都隐藏着一匹脱缰的野马,如果你不去紧勒缰绳,时刻都会大祸降临。”客观讲,人都有七情六欲,正常合理的追求是人的本性,也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关键要把握好一个“度”。如若超过这个“度”,就会乱心智、弃操守、纵欲念,最终底线失守、人格沦陷,毁了事业、害了自己。面对新时代新征程的风险挑战、岗位职责,对于党员干部来说,无论是修身、用权、律己,还是谋事、创业、做人,都必须心存敬畏、手握戒尺,严防一念之差、一时糊涂、一穴溃堤,正确处理公私、义利、是非、情法、得失的关系,在考验面前不惑于假象、不动于名利、不失于诱惑,做自控的强者、欲望的主人,修炼共产党人的“金刚不坏之身”。 【用法】适用于党风廉政类、警示教育类讲话,侧重强调敬畏意识,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要心有所戒、行有所止,高悬法律之剑、高扬道德之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