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如何增活力的调研报告
所谓“活力”,《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旺盛的生命力:身上充满了青春的活力。概括起来,活力应该包括生命力、新陈代谢能力、免疫能力、协调动作能力以及机制作用的发挥等。一个有活力的领导班子应该是内部结构合理,运转高效有序,组织成员精神状态好,掌舵者坚强有力,善于应对形势变化,解决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问题。一支有活力的干部队伍应该有高昂的士气,有战斗力,有为实现目标勇往直前、开拓进取的冲劲。反之,则是毫无生气,得过且过,保守僵化,软弱涣散,做不成干不好事。因此,能否保持并增强活力,直接关系一个组织和队伍的生死存亡。对于党的建设来说,不断增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特别是党政领导班子和党政干部队伍的活力,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在要求,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重要内容,是增强党组织战斗力、凝聚力和创造力的关键环节,对于永葆党的生机,使党朝气蓬勃,具有重大意义。 一、我市在党政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增活力方面的做法和经验 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以来,我市各级党委认真贯彻执行中央、省委关于党的建设的一系列方针、决议、决定和部署,大力加强领导班子思想、组织、作风、纪律和制度建设,努力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的活力得到增强,促进了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一是扎实开展“三讲”教育,不断增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在开展“三讲”集中教育中,既坚定地相信和依靠群众,又不搞群众运动,坚持开门整风,把发扬民主、走群众路线贯穿于“三讲”教育的始终。特别是通过走访、座谈、发放征求意见表、设立专线电话和意见箱,组织民主评议和民主测评等方式,广泛听取和收集群众意见;周密设计操作程序,对群众意见的处理严格保密,消除群众不必要的顾虑,创造使他们大胆、放心、充分地提意见的良好氛围,努力做到让群众通过正常的渠道,把想说的话说透,把想说的事说全。广大领导干部受到了一次生动的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的教育。目前在农村开展的“三个代表”学习教育活动也是一种好形式。二是坚持干部工作的正确导向,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市委在干部选任工作中,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德才兼备、任人唯贤的原则,群众公认、注重实绩的原则,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和依法办事的原则,坚持“加强第一线班子建设”的思想,树立了有利于调动干部积极性的良好导向这在1998年县级领导班子换届工作和今年的届中调整中得到充分体现,仅从结构方面看,据统计,1998年换届后新一届县(市、区)党政领导班子成员166名平均年龄为40.97岁,比上届下降1.63岁,形成了以40岁左右干部为主体的年龄梯次结构;知识、专业和性别结构都得到改善;干部交流力度加大,共交流134人,丰富了经历结构。1999年乡镇换届后新一届乡镇(街道)党政领导班子平均年龄35.5岁,比调整前下降了1.25岁,形成了以35岁左右为主体年龄结构;党政“一把手”大专以上学历占82.6%,比上届上升了27.2%;配备女干部11名,占11%。同时,加快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步伐,先后制定并实施了《关于党委定期议班子、议干部制度的暂行办法》、《关于试行县处级领导干部任前公示的暂行规定》、《关于党委选拔任用干部责任制的暂行规定》、《党委组织部门选拔任用干部责任制暂行规定》、《领导干部个人向市委推荐干部责任制暂行规定》和《关于试行干部考察工作预告的实施办法》以及干部诫勉等一系列干部监督方面的制度,开展了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工作,推行竞争上岗以及试用期制,在三明高专进行了任期制、聘任制试点,在广大干部中引起较大的反响。三是加大人才工作创新力度,努力营造拴心留人的环境。市委十分重视招才引智工作和培养、留住、使用好人才工作,坚持评选拔尖人才和优秀专家,设立了“三明市优秀人才奖励资金”,制定了《关于引进高层次人才和青年专业人才的实施意见》,选派了一些优秀人才到国内外高校和研究机构深造进修,积极克服困难,为优秀人才发挥作用创造较好的工作、生活条件,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四是积极推进机构改革,抓好机关效能建设。按照中央、省委的部署,在机构改革中严格按要求精简机构、分流人员、严格领导职数和编制管理。特别是1998年以来,对机关、事业单位实行人员“零增长”和“凡进必考”,基本遏制了干部人数过快增长的势头。2000年始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机关效能建设,实行“三减(简)一提高”,强化群众监督,推行限时办结、否定报备、首问责任、公开办事等制度,增强了机关工作的活力。 总结我市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增活力的实践,我们感到有四条经验值得坚持,即思想教育是基础,优化结构是重点,健全机制是关键,深化改革是保证。 二、当前影响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活力的主要因素 随着改革的深化,对外开放的扩大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利益和经济成份、社会组织形式、就业形式和社会生活方式多样化的趋势日益发展,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内外环境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影响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活力的因素也不断增加,不仅有内部的,还有外部的,有客观方面的,还有主观方面的,而且各方面交错互动,造成了许多新矛盾和新问题。 一是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的性质对干部自身素质的影响。与面临激烈竞争,随时都有遭淘汰危险的企业相比,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不存在外部竞争,干部下岗丢饭碗的可能性较小,因而无论是领导班子成员或是一般干部,大都缺乏危机感,创新进取精神不足。据国家行政学院对173名司局级公务员班学员进行“动机与抱负水平测试”及对29名学员进行个性测试得出的结论,动机方面的不足有:成功进取心不够,风险决策意识较弱,亲和动机中等;个性方面的不足表现为:不够活泼,少有朝气,创造力差,环境适应性差,过于冷静,缺少热情(《领导科学》2001年第5期)。从我市的情况看,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影响,干部的思想不够解放,观念比较陈旧,竞争意识、市场意识和创新意识不强。加上经济相对不发达,就业的机会不多,创业的环境较差,人们宁可千军万马挤机关、事业单位“独木桥”,不愿也不敢到市场经济的海洋中去拓展实现自身价值的新领域,因此干部的“官念”特别强,生怕丢了铁饭碗,领导班子求稳怕乱、不敢担风险和敢为人先的思想较普遍。 二是市场经济带来的更多选择改变了人才的流向。市场经济创造出广阔的天地,人们选择实现自身价值的机会和方式更多。外资机构的进入,非公有制经济蓬勃发展,分配方式的多样化,使得以稳定吸引人的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因相对低的工资而渐渐失去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一流人才大都到收入比较高的外企或私营企业以及经济比较发达、环境比较好的地方工作。这不能不对党政机关干部队伍的素质和心态产生影响。比如,由于区位条件的制约和经济相对不发达,我市不仅高层次和紧缺的人才引不进,而且优秀人才还在不断流向厦门、福州、泉州等沿海发达地区,造成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有所下降。 三是缺乏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在机关,由于岗位说明和职位规范不够详细和缺乏操作性,干部的工作绩效难以进行定量的考核评价,工作责任也不十分明晰,结果是“大窝饭”和平均主义盛行,能者多劳却不多得,容易挫伤积极性。从我市的情况看,现在不少乡镇对干部的考评,基本上采取扣工资、扣补贴和扣奖金的办法,由于目前部分乡镇财政困难,奖罚措施无法到位,干部的情绪较大。虽然竞争上岗已经推行,但面不够大,且对调动大部分干部特别是中老年干部的积极性效果并不明显。 四是干部制度改革在关键问题上尚未取得实质性进展。突出表现在干部队伍缺乏“能出”的途径,领导干部“能下”的机制。虽然《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有辞退的规定,但比较笼统,缺乏操作性,对那些“大错不犯,小错不断”的干部没有办法。领导干部“能下”也没有明确、可行的制度性的规定,虽然“能下”讲了许多年,也有个别领导干部确实因不胜任现职被免职,但都属个案处理,能上不能下的状况仍未改变。这样的结果是“出口”不畅,干部队伍在不断膨胀。据统计,2001年我市干部总数比1995年增加7.61%,尤其是事业单位干部人数增长了14.62%,在编科、处级干部总数(8857、851)与1995年(8447、848)相比,反而略有增加。这还是近年来严格控制机关编制,取消国企行政级别的结果。目前我市干部人数占总人口的比例(财政供养比例)达到2.96%,居全省前列。 五是领导班子整体结构和干部队伍群体结构还不够合理。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都十分强调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但在配备领导班子的时候往往过于强调年龄、学历、专业、性别、党派这些硬件要求,对于智能、经历、性格等有所忽视,结果是年龄层层递减,硬件符合要求,整体素质却不见提高。由于企业干部不能直接调进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这几年来考公务员的一般都是大中专毕业生和部分研究生,这导致干部队伍的经历结构比较单一。调查显示,在我市的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中,年龄结构方面:市直机关76个处级班子中已配备40岁以下年轻干部的只有20个班子,占26%,50岁以上的处级干部200多人,占半数以上,年龄老化问题比较突出。虽然我市干部队伍总体上形成了以35—45岁的干部为主体的年龄梯次结构,但处级干部平均年龄达48.9岁,科级干部平均年龄42.51岁,40岁以上占62.24%。这主要是因前几年在控制干部编制上前松后紧,加上机关因机构改革缩编,机关年龄偏大的领导干部不愿到基层工作,导致交流力度不大,特别是乡镇干部交流面窄造成的;知识和专业结构方面:高学历、高职称的不多,虽然与95年相比,干部队伍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人数逐年上升,但大多数是自考和函授的。特别是在处级干部队伍中,本科以上高学历偏少,具有中级以上职称较少,专业也较为单一,结构不太合理,农林、文史、师范、党政专业的偏多,熟悉市场经济运作和现代管理、财政金融、外经外贸、法律和高科技专业的偏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