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区充分认识到民营企业对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极端重要性,立足产业基础优势和高校资源禀赋,搭建**民营经济“两个健康”推进委员会等实体化为企服务平台,创新“**全球护航”等数字化民企赋能模式,健全产业链民企帮扶工作机制,“三位一体”助推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截至2024年6月底,全区市场主体突破13万户,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3600亿元。 一、平台联动,破机制桎梏,变单线为组团 运行“一平台”为企集智多元化。建立“**科学城”实体化运行平台,集聚高教园区资源,全域统筹区校企战略合作。建立区校高层统筹会商、“1+1+1”高层组团式联系高校、区校日常联席协商、科技成果转化、高校联盟、校友经济六大机制,多维度推动区校企资源共享、议事协商。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开展“百博入企、千智入库、万企创新”的“百千万”行动,为企业提供针对性解决方案。上半年促成中国计量大学科技园、理工工业设计中心和技术转移中心等重大区校合作项目40余个、产学研合作项目185个。 组建“一联盟”为企解难精准化。成立*民营经济“两个健康”推进委员会,加快促进基层商会组织技术、人才等各类资源向产业平台集聚、向企业输出;邀请金融、法律、医疗等行业领域专家学者担任商会顾问,组建“产业帮帮团”“创业导师团”,采取“联盟+引导”“跨区域+跨行业”“人才+企业”的形式掌握企业需求,构建**民企服务共同体联盟。一年来,帮助会员企业协调解决经营场地改扩建、延期竣工等矛盾困难157件。 擦亮“一窗口”为企服务广覆盖。高标准建设**市民营经济“两个健康”城市之窗﹒**民营经济人士之家,搭建“政府+高校+民企+机构”四方合作平台,在教育引导培训、产业社科研究、项目转化服务、校企交流实践等方面发力,助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2022年12月会客厅启用以来,已举办活动256场次,吸引4100余人次参与;接待区外参观调研团85批次,参观人数达1400人次。 二、数智赋能,破效率瓶颈,变单线为全链 “全时段”加速民企成长。上线“**民企频道”,设置“民企直播”“每日播报”“红色故事”“民企课堂”“健康生活”五大栏目,24小时全域数字化打造民营企业学习、交流、分享平台,实现“24小时不关门”的**民企服务工作模式,“邀请企业家做客、讲述企业家自己的故事”广受好评。自2022年2月频道上线以来,已累计开展直播83场次,入选全省工商联系统服务“两个健康”最佳实践案例。 “全链条”加深成果转化。打造“**校融·产学研一体化合作平台”数字化应用,从“供给端、需求端、服务端”建设“供需荟、专家入企、仪器设备共享”三大场景,构建全链条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打通科技成果产业化通道。平台自上线以来,已入驻企业5700余家,注册专家4600余人,促成产学研合作项目500余个,实现技术交易总额达4007万元。上半年,**理工大学的“钛钴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专利免费提供企业使用两年,使轴承模具使用寿命从原来的2小时平均提高到6小时,产学研转化效率大幅提升,经济效应逐步显现。 “全场景”加快民企出海。创新开发“**全球护航”数字化平台,横向多跨国家及省市商务、海关等25个职能部门,纵向贯通全省工商联组织体系,打通政企间政策、信息、数据壁垒,设置“护航政策”“护航服务”“护航预警”等应用场景。建立“**国际连线”协调服务机制、海外业务数据动态分析机制,通过线上部门多跨派单、线下亲清恳谈,形成“监测—预警—处置—反馈”风险闭环管理模式,推动问题实时跟踪、有效解决。目前,已为企业规避境外运输、融资、项目等风险隐患16起,协调解决困难54件。 三、内畅外联,破发展桎梏,变先富为共富 持续培育健康经济生态。全面梳理全区产业链企业发展情况,计划3年投入百亿元,根据企业不同发展阶段,对“凤凰、头雁、雨燕、雏鹰、俊鸟”5类企业给予扶持。全面聚焦民营企业发展困难,出台“稳进提质24条”“领飞计划”50条、稳岗促产“暖心八送”等一系列稳进提质政策体系,助企降本减负,支持企业创新。突出**区平台特色,发挥“产业+”链式集聚发展和“平台+”统筹联动机制特色优势,打造数字经济、生物医药等特色产业园,提升民营企业发展经济生态。 持续助推双招双引扩面。以区国际合作商会为驱动,帮助民营企业主动延伸海外触角,实施“新乡贤归巢”双招双引工程,推动优质项目落地**,促进资金回流、项目回归、人才回乡。成立以来,已签订新乡贤回归项目126个。围绕乡村振兴等,开展农业招商引资工作,引入现代农业和农业配套产业项目,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成立村企共富基地,打造“同心共富试验田”,助力草莓小镇、蔬菜基地、稻香小镇建设。 持续促进山海协作增效。在原“杭千飞地”“四块地、一幢楼、一批税、一支付”合作开发模式的基础上,扩大龙游、浦江等地“飞地”朋友圈,2023年**—龙游“产业飞地”成功获评省级山海协作“产业飞地”。坚持“党建引领、政府搭台、商会牵线、村企唱戏”工作思路,引导民营企业参与对口支援**县,三年来累计120多家民营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塘塘合作”,其中49家民营企业参与“企村结对”帮扶;15名民营企业家或协会负责人担任名誉村长、“塘塘候鸟专家”。以民营企业为代表的社会力量向**捐资捐物已超6700万元,帮助销售**农特产品超1.4亿元。 汇报完毕,谢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