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市现有各类中小企业30923家,占全市企业总数的99.8%,就业职工150877万人,占53.9%;1-9月全市中小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79.1亿元,税金15.7亿元,分别占到全部企业的51%、38%;中小企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已经超过了54.6%,面广量大的中小企业在发展生产力、开辟税源、扩大就业、繁荣市场、增加居民收入、方便人民生活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稳定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一、现阶段我市中小企业经营和生存状况
产值明显回落,盈利水平下降。据统计,1-9月,受国际国内诸多因素影响,粮食、油料、燃料、能源及农副产品价格大幅上涨,使我市工业品出厂价格和能源、原材料购进价格逐月上升,同比涨幅逐月上扬,且“进、出”涨价差率日益扩大。与去年同期相比,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3.2%,但同期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高达7.8%,出厂价格比购进价格指数低4.6%,而在2007年同期高进低出价格涨幅相差仅为2个百分点。这意味着,今年企业盈利要比一年前消化更多的成本,致使部分行业盈利水平下降比较明显,进而影响企业的发展。
资金普遍短缺,经营难以为继。资金短缺在中小企业是个老大难,国家实行从紧货币政策后,银行放贷规模压缩,可供的信贷又优先用于保大户、保重点,中小企业望贷兴叹,资金供求矛盾更加突出,缺口状况更加严重。虽然根据市人民银行调查显示,我市中小企业贷款余额占比呈逐年上升趋势,贷款融资额呈逐年放大的趋势,但是,由于银行提高了贷款门槛,信贷集中流入了一些效益本来就很好的优秀企业当中,而真正需要扶持,有发展潜力而目前状况并不十分好的中小企业仍然受到银行冷落。根据我们的调查,目前全市有85%以上的中小企业存在资金不足问题,60%以上中小企业为零贷款,其中小企业贷款户数仅为38%,贷款余额只占20%。面广量大的小企业由于“两证”不全、缺少合法产权凭证以及信用缺乏等原因而贷款无门或根本没有贷款资格。
另一方面,由于中小企业自身管理方面的原因,企业资金占用增加,导致存量资金未能有效激活。根据对部分企业财务状况的分析,存货、应收帐款两项资金占流动资金的38.33%,占比同比上升4.94个百分点。企业存货周转率6.44次,同比减少1.7次;应收帐款周转率8.2次,同比减少0.19次。以钢铁企业为例,在抽样调查的5家企业中,库存量达到了2万吨,严重占用了企业的流动资金,加上最近市场疲软,企业深陷泥潭。同时,企业间相互占用资金行为增加,应收帐款快速增长,同比增长24.52%,占整个流动资金的7.78%,从而造成了企业资金捉襟见肘,出现经营困难。
企业创新能力弱,竞争力不强。近年来,我市中小企业创新意识有所增强,但我市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例却明显偏低。如,受调查的企业中,去年研发投入占销售额比重平均只有1.5%,离3%-5%的先进国家和地区水平还有相当差距。研发投入的严重不足,直接导致企业创新能力的薄弱,影响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在除去新钢、赛维LDK几个大型企业后,中小企业的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5%,远低于全市48%的水平。
另一组数据也表明,当前我市中小企业产品竞争力依旧不强。据统计,全市共有江西省著名商标16个,其中中小企业占14个,中小企业拥有专利技术企业仅有3个,拥有专利使用权企业20个,所有数据占全市中小企业总数的比例微乎其微。
生存面临危机,关停并转增多。调查情况表明,现在小企业的处境相当艰难,以往依附大企业结成配套协作的产业链正在断裂,由于受盈利空间的挤压,大量小企业的生存余地愈加狭小,全市停产、半停产企业也开始增多。根据我们对5个工业园的调查,目前处于停建和停工的中小企业有25家,其中:经济开发区5家,分宜工业园10家,良山工业基地8家,袁河工业平台2家。用园区一位同志的话来说就是“1/3企业正常生产,1/3企业半停产,1/3企业停产”。
二、影响我市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从调查中可见,由银根紧缩而导致的企业流动资金紧张成为了最主要的因素。据调查,当前我市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单一,对银行的依赖性仍然较强。中小企业资金构成中自有资金占比仅为35.21%,中小企业的银行贷款占其外源性资金来源比重为68.67%,在这种不合理的融资格局下,如果银行一旦收紧“银根”,中小企业的资金链就可能出现断裂的风险。
成本上涨对企业发展的影响也很普遍。由于煤、电、油、运等价格普遍上涨,带动原材料价格持续走高,致使大部分仍然依靠成本优势和低价格的中小企业在市场上难以生存。随着原材料价格大幅上升,产品售价难以同步跟进,这一现状会使大多数企业实施薄利多销的营销策略带来困难。
调查表明,“人”的问题依然困扰着我市规模较大的企业。这次调查问卷中,涉及“人”的问题有人才短缺和招用工两项,分别列企业关注度的第三位和第四位。人才短缺问题在大企业中具有普遍性,企业最缺乏的是高级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高级人才只占到总用工人数的30%。招用工难成为影响我市劳动密集型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重要问题,很多企业用工数量都在千人规模,一些企业由于招不到人不得不缩减产能。
最后是政务环境问题。这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一是政府扶持中小企业力度不够。有64%的企业认为政府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较少,对本地企业与外来企业实行区别对待。二是政府有关部门服务意识不强。办事手续多、政府部门之间互相推诿、政策变动大、行业垄断、个别部门执法过程中存在许多潜规则,是企业普遍不满的问题。同时,由于利益驱动,少数部门仍然存在对中小企业乱检查、乱收费、乱罚款的现象,增加了中小企业的负担。三是个别机构对企业的承诺不兑现。有些机构为吸引客商投资,对客商开空头资票,承诺为企业贷款或保障企业原材料供应,待企业要生产时却不能兑现,导致企业不得不将投产期不断延后,有些企业则停产。
三、改善我市中小企业发展环境的对策建议
坚持做强做大中小企业。这次由美国引发而波及世界的经济危机将进一步加速中小企业的分化和洗牌,从而促进生产要素继续向优势企业集中,使得强者更强、优者更优。政府要利用此次机会,调整经济结构,逐步淘汰高耗能、高污染、低产出的企业,引导促进中小企业转型,加强节能减排,发展科技型企业,开拓绿色食品加工、环保产品、绿色能源、新型服务业等新领域;对规模大、产品附加值高、效益好的企业,在技术人才、资金融通、用地用电等方面予以重点支持,将其培育成“小巨人”;对目前规模不大,但成长性较好的“苗子”企业,加大综合扶持力度,加快培育,促进其快速成长。
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一要大力发展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增大资本金,增强担保能力,扩充担保业务;着力抓好县(区)、工业园区担保机构的建设,今年力争市经济开发区、分宜工业园、良山工业基地都要建立或完善担保机构,以此为平台,协力做大中小企业贷款融资总量;二要加大财政资金支持。从2009年起,市财政每年安排600万元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并逐年扩大专项资金规模,专项用于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创业辅导和服务,支持建立中小企业、民营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支持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创新成长、文化与品牌、公共服务等“三大工程”建设,支持中小企业、民营企业有关项目贴息贷款和资金配套,用于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奖励等。县(区)政府也要建立并逐年增加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三要完善政银企协作机构。进一步拓宽和畅通政银企沟通渠道,定期召开政银企座谈会、对接会、产品推介会和新闻发布会等,搭建银行、企业、政府及专家对话平台,增进政银企沟通,加强政银企合作。
建立健全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一是组建中小企业公益性服务机构。实施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工程”,建立健全市中小企业融资与信用担保、法律与会计、技术与管理、培训与创业、信息与营销等服务中心,通过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方式,推出系列服务措施,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中介服务和个性服务。二是整合社会各类服务资源。建立新余市中小企业服务协会,积极整合社会各类咨询、培训、评估、会计、审计、法律、策划、创意和担保、典当、租赁、代理等中介服务资源,大力发展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中介组织,支持和鼓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有关机构的专门技术实验室和测试基地向中小企业开放,建立全方位、专业化和低成本的服务体系。三是实施“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计划”。大力推进我市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进程,鼓励引导广大中小企业在产品设计、生产过程、企业管理、商务活动中推广应用信息技术,每年至少推动100家中小企业上网,并建立企业网站或网页。推动成长型中小企业信息化升级,鼓励企业从办公自动化、财务管理、销售管理、进销存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基本业务系统入手,逐步吸引、消化先进管理思想和管理理念,实现管理控制一体化和信息化,促进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
加强中小企业素质的提升。一是实施“明日之星”千名创业者培育计划。以“创办企业,开发岗位,促进就业”为宗旨,以开办创业者学校等方式,为创业者提供政策咨询、开展创业培训和服务,提高创业的成功率。利用5年时间,通过1000家小企业培育计划的实施,激发小企业的创业热情,每年培养200个小老板,培育出200个小企业,创造3000个以上就业岗位。二是实施“百名优秀民营企业家成长”计划。加快民营企业家的成长步伐,通过专业培训、高等院校MBA教育、挂职锻炼等各种方式,为100名优秀民营企业家提供全面系统的成长服务,加速培育具有较强战略开拓能力、能够驾驭较大规模企业的领军人才;培育具有较强创新发展能力、能够引领企业在国际国内市场竞争中取胜的高级经营人才;培育具有较强的专业造诣、精通现代管理的高级专业管理人才。三是加大对中小企业职工的培训力度。中小企业要加强对企业员工的继续教育、职业技能培训和文化素质培训。依托市内大中专院校,大力开展以职业技能和技术应用、提高企业员工素质的各类培训。要选择2-3家学校作为中小企业各类人才的培训基地,对参加适用性培训的管理人员和培训机构给予一定的补贴。
引导中小企业加强文化与品牌建设。一要培育鲜明的企业核心价值观和企业精神。要加强中小企业文化建设的宣传和引导,指导企业总结、提炼和培育鲜明的企业核心价值观和企业精神;引导企业结合经营发展战略,提炼各具特色、充满生机而又符合企业实际的企业经营管理理念;二要加大中小企业创品牌工作力度。鼓励和支持中小企业争创名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和江西省著名商标等,对获得称号的企业由市政府给予奖励。对已获国家、省名牌产品称号或列入市名牌发展计划的民营企业产品,优先列入技术改造、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计划。三要加强中小企业文化载体与队伍建设。要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中小企业广泛参与的文化建设活动,打造中小企业文化建设成果的展示平台,建立中小企业文化建设的激励机制。要引导中小企业进一步整合企业文化资源,建立企业标识体系,创新企业文化建设手段,丰富和优化企业文化载体设计,提高员工的文化素养,夯实企业文化建设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