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今天的招商引资工作动员大会,是继机关干部大会之后,市委、市政府召开的又一次重要会议。在节后上班的第三天,市委、市政府就召开这么高规格的会议,对新一年招商引资工作进行动员部署,充分说明市委、市政府对招商引资工作的重视和决心。刚才,会议通报表彰了2008年度的招商引资先进单位,几个部门单位作了很好的发言,等一下孙书记还要作重要讲话,根据会议安排,我先讲两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正视差距,进一步增强招商引资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过去的一年,是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接踵而来的重大挑战和严峻考验,市委、市政府见势早、行动快、措施实,在十分困难的条件下,保持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主要经济指标继续高于省均、工业增速继续走在全省前列。取得这么好的成果,来之不易,原因有很多,其中两条比较关键:一是市委、市政府确定了一条符合衢州实际的发展路子,尤其是市委五届八次全会作出了推进工业新飞跃的战略部署,在全省率先研究推动“转型升级”,有效地促进了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二是紧抓招商引资工作不放松,在推动存量扩张的同时,不断扩充增量,有力地支撑了我市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
去年,全市协议引资244亿元,到位市外资金135亿元,增长13.7%,实际利用外资5813万美元,增长43.3%,还引进了中宁硅业、中福硅能等一批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又符合衢州三大千亿产业板块的项目,为推动衢州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工作中主要坚持了五个“坚定不移”:
1、坚定不移地把招商引资作为“一号工程”紧抓不放。去年,不仅经济形势严峻,各种任务也异常繁重,抗击冰雪灾害、抗震援建、奥运维稳,等等。但我们仍然狠抓招商引资“一号工程”不放松,各地各部门主要领导经常深入第一线,带头参与推介与招商,形成了领导带头、部门协同、上下联动的招商引资浓厚氛围。刚才受表彰的9个部门都是招商引资工作的先进典型,办法多、渠道宽、措施实、成绩突出;还有一些单位虽然没有受表彰,但工作也非常努力、非常有特色,如市财政局、人劳局等都派出干部常驻外地招商,并取得较好成绩。此外,我们还抢抓政策机遇,积极争取国家投资,取得了新的突破。
2、坚定不移地推进工业平台建设。坚持框架建设与功能建设并进、招商引资与企业服务并重,切实把开发区(园区)作为招商引资的窗口和项目集聚的平台来抓,在园区扩容、设施建设、政策倾斜以及机关各部门对园区的服务上,研究提出了多项政策和举措。全市省级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6.9亿元,新开发土地1.47万亩,并新培育4个省级小企业创业基地,重点乡镇工业功能区特别是与杭、甬共建工业平台工作也迈出了新的步伐,宁波北仑、镇海、鄞州分别在柯城、常山、衢江、龙游、江山等地建立了工业园区。着力推动园区产业集聚,省级工业园区新入园企业280家,项目平均投资强度达180万元/亩,提高10%;到位市外资金106.5亿元、规上工业产值481亿元,占比分别比上年提高4.1和3.1个百分点。继续推进园区管理体制创新,深入开展服务园区、为园区办实事活动,部门职能、城市功能进一步向工业园区延伸。此外,通过积极争取,省里核减我市基本农田保护面积32.24万亩、耕地保有量19.17万亩,为我市今后的平台建设、招商引资奠定了一个非常好的基础。
3、坚定不移地推动招商引资思路、办法、机制创新。坚持以创新的办法、务实的举措应对新形势、新挑战,下发了《关于加强市本级工业产业招商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了到2012年招商引资工作的目标、重点和任务,并在完善促进机制和奖励办法上提出了许多创新性的举措。进一步强化产业招商、专业招商,成功举办了氟硅新材料、特种纸等产业发展论坛,全市组建了近30支产业招商队伍,市本级组建了氟硅、装备制造、“三新”、电子信息等4个专业招商分局,并面向全社会公开招聘专业招商员。扎实推进“山海协作”工程,同杭、甬的资源与产业合作不断深化。全市新签山海协作项目392个,到位资金101.3亿元,增长16.8%,其中与杭、甬新签项目119个,到位资金51亿元。成功举办“闽浙赣皖四省九市区域发展(衢州)论坛”,签署《九市区域合作框架协议》。坚持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并举,在欠发达地区率先推出“四个一百”领军型人才引进举措,引起较大反响,取得初步成效。
4、坚定不移地坚持挑商选资。我市整体已进入挑商选资的阶段,即使在去年项目信息锐减、招商非常困难的情况,我们仍不降低门槛、不放低要求,一丝不苟地把好项目关,项目质量进一步提高。项目平均投资规模比上年提高11.1%,引进投资亿元以上项目51个,中宁硅业、中福硅能、富士特光伏、飞耀纺织、娃哈哈饮料、维达纸业等一批产业关联度大、带动性型的项目相继落户。市本级自年初引进一期投资11.8亿元的中宁硅业以来,带动了6个多晶硅、硅粉、硅片生产性项目的引进;龙游发挥特种纸产业优势,引进了总投资8亿元的维达纸业,去年1月签约,10月试生产,到位资金2亿多,真正实现了快建设、快投产,快出效益;开化的硅产业项目、衢江的机械装备和特种纸项目,都占了当年新引进工业项目一半多,等等。所有这些说明,我市产业结构、布局结构正在招商引资的推动下不断优化、“转型升级”的趋势不断显现。
5、坚定不移地打造“四最”环境。经过多年机关作风建设,开展作风建设年、企业服务年等活动,我市投资环境越来越好。去年,召开了市委五届八次全会,作出推进工业新飞跃的战略部署,并连续出台8个方面10多项政策举措,极大地凝聚了人心,振奋了精神,增强了企业加快发展的信心。进一步加强以资金、土地为重点的要素保障,推动政银企合作,开通金融服务110,安排5000万元企业还贷周转金,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报批建设用地2.32万亩,供地1.28万亩,有效保障用地需求。出台城镇土地使用税减征、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单位缴费率下调等政策,停止和降低170项行政事业性和服务经营性收费,每年为企业减负3000多万元。扎实开展“政企联动”、“百家部门结百企”等活动,开通企业服务110,帮助企业解决了一批实际问题。去年企业对部门和中层干部的评议,是近几年来回收票数最多、意见最少的一次,企业对机关的满意度、认可度不断提升。
整体来看,去年我市招商引资工作卓有成效,直接推动了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这是全市上下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对同志们在招商引资上所作出的努力和贡献表示充分的肯定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还要清醒地看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而且有些问题已存在多年,虽然面越来越窄,但还没有根本解决:少数部门和领导干部对要不要走出去招商的认识还不尽一致;少数部门和领导干部对招商引资还存在畏难情绪;少数部门和领导干部还缺乏招商引资的有效办法;还有不少市本级部门在去年的招商引资工作中“前松后紧”,匆匆忙忙,应付任务,等等。对于这些问题,一定要下决心、花力气加以解决,一定要进一步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以下三点上:①抓经济,必须扩大投入,关键在招商引资。强力推进招商引资,是政府抓经济的主抓手、“保稳促调、转型升级”的主渠道、现阶段加快发展与科学发展的主动力。②抓招商,必须全员动员,关键在政府推动。只要政府强化导向、强化激励、强化推动,充分调动广大企业、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招商引资的路子就会越走越宽。③抓推动,必须创新思路,关键在机制保障。只有不断推动创新,强化机制保障,才能整合资源、激发活力,实现招商引资“质”与“量”的同步提升。
二、认清形势,迎难而上,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
新的一年,我们面临的形势复杂而严峻,尤其是上半年将会有很多不可预见、不可预测的因素,今年将是“形势最严峻、政策最宽松、挑战最巨大、机遇最难得”的一年。对于招商引资来说,可概括为三句话:
一是形势不容乐观,切不可掉以轻心。国际金融危机尚未见底,对实体经济的影响进一步加深,信心不足、资金短缺、市场疲软成为投资者对外扩张的最大制约。我市近几年发展最好的氟硅产业包括氟化工、有机硅、单晶硅和光伏等,去年以来也经历了激剧的市场变化,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我市产业招商。同时,区域竞争趋于白热化,招商引资演变成“抢”商“抢”资。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如工作不力,我市招商引资很难继续保持快速增长。
二是机遇非常难得,切不可贻误战机。危机就是转机,转机就是商机、契机,在当前的严峻形势下,更要看到蕴含的积极因素:第一,中国受金融危机影响相对较轻,国际资本、人才纷纷到中国“避险”。要继续坚持外资求突破,加大引进外资力度。第二,国家出台一系列“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的政策,政策效应逐步显现,部分领域出现一定的回暖迹象。从我年前走访的情况看,元立、开山等龙头企业都在开足马力生产,产销两旺。第三,许多传统企业面对市场变化,抓住当前人才、技术、生产资料等要素价格相对较低的机遇,有的调整市场结构,“进口”转“内销”;有的调整产业结构,跨领域、跨行业发展;有的调整了产品结构,向产业高端迈进,加快了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步伐。由于发达地区土地、劳动力等要素成本较高,这些企业纷纷向外谋求发展。第四,衢州比较优势进一步显现,独特的区位、广阔的空间等都成了吸引投资者的重要因素,特别是经过近几年的培育,我市氟硅新材料、特种纸、光伏等产业集群初步形成,商务成本大幅降低,产业招商竞争力极大提升。第五,基础设施建设面临重大招商机遇。一方面,国家持续加大投资;另一方面,产业资本在寻找出路,投资大、风险小、回报期长的基础设施投资受到青睐。
三是任务繁重艰巨,切不可按部就班。尽管有许多机遇和有利条件,但今年的任务还是异常艰巨。市委五届八次会议提出工业总量“三年翻一番、五年增两倍”;年前,市委全会暨政府全体会议明确,今年的GDP增长目标是11%以上,在全省11个市中仅次于舟山,高于省均2个百分点。定这样的目标,市委、市政府是经过反复研究的,一方面展示了信心,另一方面也需要勇气和魄力。按这个目标倒推,今年的投资必须增长13%,而投资目标能不能实现,关键就看招商引资,看招商引资能不能有新的突破。
非常之时,必须有非常之举。今年,市委、市政府将以更坚定的决心、更高的目标、更大的力度地推进招商引资。具体目标是:全市招商引资协议引进市外投资(不含国家、省政策性投资和房地产项目)260亿元,实际到位市外资金140亿元,力争引进投资亿元以上项目30个。其中,市本级协议引进市外投资(不含国家、省政策性投资和房地产项目)64亿元,实际到位市外资金32亿元,力争引进投资亿元以上项目8个。
上述目标与去年实绩相比,仅增加5%左右,要求不算高,但在今年的严峻形势下,还将是一个艰巨的任务,必须有真招、新招、实招、高招。具体来说,必须抓好五个“进一步”:
1、进一步创新招商机制,着力推动资源、力量整合。今年,市委、市政府将在市本级建立市领导联系、专业招商局(驻点办事处)、部门招商捆绑小组、挂钩企业“四位一体”的招商促进机制,成立10个产业招商大组,进一步整合资源、力量,下决心、大力度推动招商引资。
一要切实提高认识。今年实施的招商促进机制,是经过三年实践探索、综合各方意见推出的创新性举措。10个招商大组,在领域上涵盖氟硅、装备制造、“三新”、电子信息、农产品加工、服务业等6个特色产业,区域上突出了杭州、宁波、温台、婺绍等4个方向,并在形式上融专业招商、部门招商、定向招商、以商招商为一体。抓好这个制度实施,可以有效地整合各类招商资源,真正实现多领域、宽范围、全方位的招商。大家一定要深刻认识,确保高效运转。
二要强化目标激励。要按照“四位一体”机制创新的要求,抓紧研究、完善今年的考核办法,明确考核的对象、办法和任务,增强科学性和操作性,加大考核激励力度。对30个部门招商捆绑小组,原则上,保持去年的招商任务不变、内部结构不变、考核方式不变,财政安排下达的招商补助经费也不变。对开发区、高新园区和驻杭、甬办事处,不但要考核自身招商任务,还要明确一定数额的区域招商任务。
三要坚持协同作战。按照“十组联动、四位一体”思路,正确处理招商组之间和招商组内部的关系,明确职责定位,加强沟通协调,确保各类资源充分整合,招商引资实现整体推进。要把招商引资融入服务企业之中,从企业的供销链中发掘项目,从企业家的人脉圈中寻找客商,并积极动员和鼓励企业走上招商第一线,推动以商招商、全民招商。要紧紧依托园区开展招商,招商组项目选择、洽谈必须符合园区准入门槛和政策标准,园区要为各招商组提供一视同仁的服务。要坚持“多渠道引进,一个口子把关”,决策咨询部门要顶住压力、敢作敢为,不该进的项目坚决不让进。
2、进一步突出招商重点,着力招大商、招好商。
一要突出重点产业。在“三大千亿”产业板块框架下,进一步加强对产业集群化的研究,细分和选准目标产业、目标区域、目标企业,着力做好产业链项目的开发、包装、推介和招商工作,实施沿链引进、集群化承接。市经委要深化这方面的研究,各专业招商局更要排出一批重点对接企业,谋划包装一批对接项目,主动上门招商。
二要依托重点园区。继续把园区作为招商引资的窗口和聚集项目的平台来抓,进一步加大投入、加快建设,拓展空间、提升品质,增强园区的承载力、配套力和吸引力;进一步突出特色、突出主业,按照集聚、集群、集约发展的要求,积极引进一批配套项目多、产业链长的企业入驻园区。在抓好工业园区的同时,要进一步谋划和建设一批现代农业、服务业的特色功能区,作为集聚一、三产业项目重要平台。
三要主攻重大项目。继续在引进大项目上狠下功夫,力争新的突破。要综合我市资源优势、产业基础和市场热点,捕捉一批重大项目信息,策划和推出一批重大项目,集中力量予以突破。要进一步加强与世界500强企业、中央企业、上市公司和知名民营企业的对接,建立健全大项目招商快速反应机制,一旦有大项目线索,有关领导要迅速到位,组建专门工作班子,实行一企一策,紧盯不放、一抓到底。
3、进一步完善招商方式,着力提高针对性、成功率。
一要始终坚持务实招商。要按照“整合、高效”的原则,筹划和参与重大活动,进一步加大整合力度,切实防止“大呼隆、低效率”。要按照“小规模、专业化、实效强”的要求,搭建产业论坛、项目对接会等专业化招商平台,着力促进产业招商。要切实强化小分队上门招商,围绕目标产业和产业链环节,确定目标企业,在深入研究和充分准备的基础上,开展针对性强的专业小分队登门招商,收集重大项目信息,引进重大项目。此外,还要加强政策激励和引导,激发中介招商和企业招商的积极性。
二要深入推进资源与产业合作。要加大在杭、甬的投资环境推荐力度,充实两地办事处工作力量,发挥好专职招商员作用,进一步强化定向招商、驻点招商。要加快山海协作示范园建设,推动乡镇工业功能区共建,争取在合作共建园区上迈出更大步伐。要积极争取省委、省政府在衢州举办山海协作系列活动,全力拓展资源与产业合作成果,继续抓好与省内其他发达市、九方经济区的协作,在更宽范围、更多领域谋取合作成效。
三要不断拓展招商领域和范围。坚持以工业招商为主,一、二、三产业并进,在抓好工业招商的同时,努力引进现代农业、服务业项目,扎实推进345特色农业规划的实施和“三中心一枢纽”的建设;坚持外资优先,内外资并举,承接好去年利用外资的良好势头,努力实现外资求突破;坚持经济工作项目化,紧紧抓住政策机遇,抓紧跑项目、加快批项目、积极引项目、扎实建项目,并积极探索资产权益转让、BOT、TOT等项目融资方式,进一步加快我市基础设施建设。
4、进一步强化招商服务,着力保障“引得进、落得下、长得大”。
一要切实做好项目把关。项目好坏是能不能“长大”的关键。要继续坚持和完善决策咨询制度。一是把好选择关,着重把握“一不、二要、三结合”:“一不”就是坚决不要高污染、高耗能和破坏生态的项目;“二要”就是要重点引进产业型、科技型、劳动密集型项目和投入产出比高的项目,重点选择有资金、有实力、有带动能力的战略投资者;“三结合”就是产业型与就业型、大项目与中小项目、技术密集型与劳动密集型项目相结合。二是把好布局关。牢固树立全市一盘棋的意识,进一步明确园区产业定位,探索项目异地落户的利益分享机制,推动项目在全市范围内优化布局,促使园区各得其所、项目各安其位。三是把好验收关。进一步完善项目竣工验收制度,在项目建成后,对项目落地条件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投资强度、环保、安全等指标达不到要求的,要限时整改。上述一系列制度整体上看是行之有效的,必须牢牢坚持,但也要予以完善,尤其在项目选择上,要处理好大与小的关系,做好中小项目的分流和承接;在项目验收上,要提高效率、注重实效。
二要切实做好跟踪服务。要不断完善项目全程跟踪服务制度,无论是洽谈项目,还是签约项目、在建项目都要定人、定责、定措施、定进度,切实做好“三个转化”,即把意向转化为协议、把协议转化为资金、把资金转化为经济效益。要不断完善重大招商项目领导联系制度,对重大招商项目实行一个领导联系,一个班子专门负责,对一般性招商项目也要有专人服务。项目联系领导和责任部门要扑下身子,真抓实干,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协调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项目审批部门要简化审批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主动协助招商组和企业办理有关手续,为招商引资打开“绿色通道”。
5、进一步夯实招商基础,着力营造招商引资新优势。精神状态决定事业成败,基础工作决定成效高低。在艰难的时候,更要苦练内功,努力夯实基础,营造新优势。
一要营造浓厚氛围。继续把招商引资作为加快发展的“一号工程”、“保稳促调”的头等大事来抓,进一步强化目标激励和检查督办,确保任务落实。要继续坚持领导带头招商、服务招商,各级领导特别是党政“一把手”要始终把主要精力放在抓招商引资上,带头抓项目引进、带头抓资金到位、带头抓落地开工。要加大宣传和引导力度,着力改变只有少数领导、少数部门抓招商的状况,着力打破“条块”分割、部门界限,努力构筑“政府带动、部门联动、企业主动、社会推动”的招商引资工作新格局。
二要优化投资环境。招商引资的竞争,越来越体现为环境的竞争。昨天孙书记在机关干部大会上对转变作风、优化服务作了全面部署,各地各部门要切实抓好落实。要加快产业空间平台和支撑体系建设,构建完善的产业环境;围绕“政府兑现承诺,企业兑现投资”,构建双向的信用环境;深入推进政银企合作,鼓励企业上市,构建通畅的融资环境;深化审批制度改革和行政管理创新,深入开展“三服务”活动,着力构建高效的政务环境,并要运用政府“有形之手”,为企业“开源节流”,努力营造政策的新洼地、服务的新高地。
三要提升专业水平。着重在三个方面下功夫:一是加强基础研究。要切实加强对宏观经济形势的研究、市场和产业的分析、招商引资项目的谋划,抓好客商库、项目库、园区库、特殊地块和招商网等“四库一网”的建设。二是健全招商信息网络。要进一步完善招商信息收集、筛选、反馈和落实机制,及时搜集整理切合我市实际的合作项目,为招商引资提供翔实的信息服务。对有实绩的信息员,要给予奖励。三是加强招商队伍建设。招商大组的牵头领导和部门领导要努力成为招商行家,专业招商分局的干部更要成为精通本领域的招商专家,进而努力造就一支复合型招商队伍。
同志们,2009年既是困难多、压力大的一年,也是机遇多、转机大的一年,我们要化被动为主动,变危机为契机,变压力为动力,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振奋的精神、更加扎实的作风,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努力创造招商新业绩,为我市“保稳促调、转型升级”、实现更好更快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