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县域经济] 找准站位谋发展 力求先行当前锋 主动对接沿海发达地区

[复制链接]
大明老秘 发表于 2009-4-4 19:30: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公文写作培训班

找准站位谋发展 力求先行当前锋 主动对接沿海发达地区

●赵荣生


  随着泉州至三明高速公路的全线开通,以及途经大田县的“长永泉”高速铁路列入国家发改委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地处闽中的大田交通不便问题将成为历史,大田与沿海的时空距离大大缩短。大田县将紧紧把握这一发展机遇,进一步在海西“两个先行区”建设中找准站位,围绕三明市委区域发展思路中大田的功能定位,努力当好三明市对接沿海、纵深推进的前锋,顺势而为力求先行,加快对接借力发展,提升县域发展的整体实力。
  一、顺势借力,推进战略对接
  1、发展观念对接。结合市里要求大田建设“东南一翼”的发展定位,利用区位优势,主动在观念上与沿海发达地区实现对接,形成良好的沟通机制,营造全县上下“求先行、当前锋、促发展”的共识。观念对接,首先是树立沿海意识。“泉三”高速公路开通后,与沿海时空距离的变化,要求我们进一步树立“大田就是沿海”的意识,在思想意识上由内陆观念向沿海观念转变,积极倡导“敢拼会赢”的闽南精神。观念对接,重要的是增强发展意识。坚决摒弃畏首畏尾的消极情绪,主动出击,抢抓机遇,不仅要在“夹缝”中求生存,更要负重前进谋发展。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继续坚持“工业打头阵、农业创特色、城镇扩规模,建设新农村”的发展思路,不断壮大经济总量,用发展来解决问题、树立形象、凝聚人心。观念对接,关键的是增强创新意识。在壮大发展总量的同时,更加注重发展质量的提升,按照中央“五个统筹”的要求,县域首要是统筹城乡发展,继续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引导工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土地向能手集中”的发展途径,以农村工业化带动农村城镇化,以农村城镇化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壮大县域经济,从而缩小城乡差距,改变城乡二元结构,推进城乡一体化。
  2、发展定位对接。县域经济要实现健康快速的发展,必须正确认识和充分利用自身的比较优势,找准正确的发展定位。一是充分认识比较优势。大田位于福建省地理中心、三明市东南部,面向闽南经济发达区,是福建西北部连接东南沿海的重要通道,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矿产资源品种多、储量大,素有“闽中宝库”之称,是全国首批百个重点产煤县、省内五大重点铁矿区之一,矿产资源丰富;自然实体为“九山半水半分田”,全县海拔1000米以上高山175座,高山云雾缭绕,适合发展高山优质茶、反季节蔬菜、林竹等特色产业,地形特殊生态环境好,这些都是大田发展的优势所在。二是准确制定发展定位。根据大田独特的区位、资源等优势,结合实际,注重优势互补,找准站位,做到“三个围绕、建设三个基地”(围绕产业升级,建设闽南沿海产业分工承接基地;围绕产业链延伸,建设闽中矿产资源加工转化基地;围绕农民增收,建设闽中特色农业种养加工基地),建设主业突出、对接沿海的闽中经济走廊。同时,根据各乡(镇)在区位、资源、产业基础上的特点,在发展重点上区别对待、有所侧重,在全县打造沿海产业转移承接集中区、矿产资源深度加工集中区、生态茶叶发展集中区、大县城商贸集中区和闽中生态休闲旅游渡假区等“五大功能区”,进一步明确各乡(镇)的功能定位、发展方向和空间布局,推动县域经济科学发展。
  3、发展规划对接。经济社会要建康发展,规划要先行。我们充分注重发挥区位、资源、劳动力、生态环境等方面的优势,在发展规划上加快与泉州等闽南沿海地区的对接,从产业发展规划、城镇建设体系等方面与沿海地区相衔接。坚持规划先行,积极主动与泉州等闽南沿海地区沟通,聘请专家团队进一步修编大田经济社会总体规划以及“五大功能区”建设详尽规划等专项规划,实现与沿海地区规划的“无缝对接”,实现资源配置效用最大化。
  二、优势互补,推进产业对接
  1、主动承接,打造沿海产业转移承接集中区。整合全县工业项目区,以京口工业项目区列入省级经济开发区为契机,建设沿海产业转移承接集中区,引进一批沿海优质产业,发展临港工业,推进我县产业升级和规模工业总量的壮大。一是依托成本优势,积极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沿海地区转移的产业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主要是受降低生产经营成本的驱动,我县在基本生产要素方面,能够满足沿海地区转移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大量用工的需要,而且工业用地价格总体水平明显低于沿海地区,在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上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二是依托资源优势,积极承接精深加工产业。在当前的产业转移中,对资源、能源依赖较强的上游产业向内地转移趋势明显,我县资源丰富,是招商引资最大的“卖点”,是承接产业转移最大的优势,要坚持以资源换产业,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引进“吃石灰石”、“吃铁”、“吃煤”的企业,发展下游产品,提高资源转化利用率和产品附加值。三是依托产业优势,积极承接关联配套产业。与周边兄弟县相比,我县冶铸及机械加工、能源转化等产业优势突出,发展潜力较大,具备配套承接产业转移的良好基础,要围绕产业发展规划,积极对接沿海造船业和装备制造业,引进产业关联性强、带动力强的企业,与我县企业合作,推进产业配套,形成专业化分工、社会化协作的产业格局。
  2、甘当配角,打造矿产资源深度加工集中区。立足矿产资源优势、经济基础和产业传统,以冶铸机械加工集中区为依托,发展沿海发达地区主导产业的配套产业,在产业链中找准定位,引导产业集聚,持续拓展矿产资源深度加工产业链,推进矿产资源深度加工转化。一是充分利用丰富的石灰石资源,大力发展建材水泥产业。依托红狮水泥、新岩水泥等龙头企业的发展,突出“上大压小”,加快旋窑水泥项目建设,逐步淘汰立窑水泥生产线,力争到2010年,全县水泥生产能力达到600万吨左右,把我县建成闽中重要的中高档水泥生产基地,打造20亿元产业群。二是充分利用丰富的铁矿资源,大力发展冶铸及机械加工产业。以省矿山机械及冶铸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落户我县为契机,加快建设13200亩的冶铸及机械加工产业园区,积极支持长鑫船舶、通祥铸造等重点企业,扶持发展冶铸一体化产业链延伸项目,强化矿产品深加工,提高附加值,打造30亿元产业群。三是充分利用丰富的煤炭资源,大力发展能源转化产业。进一步整合优化煤炭资源,积极争取与省煤业公司强强联合,整合开发苏桥、元沙等大型煤田,突出抓好空腔型煤、煤矸石、石墨深加工等应用先进适用技术的重点项目开发,大力开发火电、工业型煤、精细煤化工产品等,打造20亿元产业群。
  3、突出特色,打造高山生态茶叶发展集中区。充分利用毗邻茶都安溪的区位优势和高山区独特的气候土壤优势,加强与安溪、华安的交流,在技术、人才、市场等方面进行对接,以明台农业合作示范区建设为契机,以“猪—沼—茶”等生态模式开发建设高山生态茶园。一是突出特色产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科技创新为手段、质量效益为目标,因地制宜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发挥高山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优质高效现代农业,重点发展壮大茶叶、木薯等特色产业。注重扩展茶叶种植面积,落实第二轮5万亩茶叶产业规划,力争至2015年达10万亩规模,达产后实现年产值10亿元以上。注重提升茶叶质量,建设与种植面积相配套的茶叶加工厂,引进先进加工设备和茶叶栽培管理采制新技术,提高茶叶种植加工水平;发挥新兴茶区优势,加大科技投入,全面推行茶叶标准化生产,严格按照绿色食品要求推进茶产业建设,确保茶产品安全。二是突出龙头企业。采取“公司+基地+协会+农户”模式和“订单到户”等方式,出台优惠政策,给予资金、政策等方面的倾斜,将骨干企业培育成为龙头企业,使之成为集群发展的核心主体,重点扶强大方广茶业、云韵茶业等13家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壮大茶叶协会等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三是突出品牌创建。大力实施“品牌带动”战略,注重创品牌,以茶叶龙头企业为依托,在全县统一策划、经营“大田高山茶品牌”。引导企业不断创新思想观念,敢于标新立异自创品牌,加快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积极组织申报国家、省级优质农产品品牌和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积极开展各种茶事活动,利用海峡林博会、茶博会等平台加大宣传,到香港、广州、福州等地举办“大田高山茶”推介会,进一步提高“大田高山茶”知名度。注重拓市场,突出抓好营销协会、行业协会的建设以及营销大户的培育,健全和完善营销网络,鼓励扶持营销大户到县外、市外、省外,开办“大田高山茶”营销窗口,全面拓展“大田高山茶”销售市场。
  三、南承北联,推进流通对接
  1、激活物流,打造大县城商贸集中区。一是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抢抓物流业列入国家十大产业振兴规划的有利机遇,发挥城区人口集中的优势,辐射华兴乡、石牌镇,实施城区产业“退二进三”战略,积极加强与闽南沿海乃至珠三角地区的商贸联系,大力发展商贸服务等第三产业。在继续发展壮大和改进提升运输、仓储、批零、餐饮等传统第三产业的同时,重点加快现代物流业、文化产业、金融信息、社区服务等新兴服务业发展。二是推进市场建设。在公路沿线的城关、石牌、建设、上京等地建设一批专业市场和交易场所,当前重点是加快推进鲜活农产品交易市场、汽车交易市场、矿山机械交易中心、茶叶交易市场、粮油批发市场、农资配送中心等6个专业市场的规划建设。三是加强品牌建设。精心培育一批有市场、有潜力、有竞争力的拳头名优产品,特别是“仙顶”茶叶、“岩城”水泥、“山友”机械、华闽纸业“开心一百”等产品打入沿海市场,并通过沿海市场使产品进一步走向全国乃至出口。
  2、激活人流,打造闽中生态休闲旅游度假区。发挥山水资源和生态环境优势,以象山为先导,以七星湖为重点,同时开发大仙峰、大鼓山、温泉等休闲旅游项目,将零星分散的旅游景观景点整合在一起,打造双园映秀、天山听鼓、仙顶流云、心湖渔歌、一顶幽涧、北洋飞瀑、三汤泉韵、古堡芳踪等新“田阳八景”,塑造“山水一色,生态岩城”的旅游新形象,在全省旅游格局中找准站位,打造闽中生态休闲旅游度假区。一是开发山林休闲旅游线路。依托屏山乡、谢洋乡的“三山”(大仙峰、大鼓山、象山),辅以武陵乡“一顶尖”景区、广平镇北洋崎等景点,突出各山特色,把各景区建成赏山色、探林海、觅野趣的自然风景旅游区。二是开发水上娱乐旅游线路。依托湖美乡(含梅山乡)库面面积全省第二大的七星湖、六角宫水库等库湾,围绕做灵做秀水文章,开发垂钓、水上运动等体育项目,把七星湖、六角宫水库建成快艇飞驰、轻歌踏浪的水上乐园。三是开发养生娱乐旅游线路。科学利用石牌镇、太华镇的地热资源,打造高档次、高品位、配套齐全的温泉宾馆、温泉游泳池、温泉水产养殖等地热旅游项目。四是开发农家乐旅游线路。依托屏山乡、吴山乡的万亩茶园,围绕做绿生态农业文章,着手开发“茶园乐”、“农家乐”、“林农乐”等富有吸引力的旅游产品,打造“碧水、蓝天、绿地”相映成趣的生态家园。
  3、激活资金流,打造投资创业“洼地”。大田经济发展的短腿是资金。解决资金问题既要靠我们积极向上争取,更要靠我们坚定不移地实施“开放带动”战略,千方百计扩大利用外资和激活民间投资。一是突出模式创新。把“以民引外、民外合璧”作为创新发展模式的一条新路子,整合资源,发挥好招商局、泉州岩城经济促进会以及厦门大田商会的作用,多形式开展招商活动,切实提高招商引资水平,努力实现产业对接、资本对流,促进民营经济与外资经济的共同发展。把用活用好民间资金作为创新发展模式的一个切入点,放宽领域、降低门槛、加强服务,加快建立民间资金与招商项目的对接机制,促进民间资金更多地进入生产性、基础性、服务性领域。二是突出服务创新。时刻不忘为来大田的投资者、创业者营造一方“热土、净土”,坚持不懈加大经济发展环境治理力度,集中解决基层、企业、外商和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努力降低投资创业者办事成本,建立健全投资创业规章制度,不断完善经济发展环境的监测评价机制、损害经济发展环境的责任追究制,定期对经济发展环境进行评价,严肃查处破坏经济发展环境的人和事,努力营造投资环境优、投资服务好、投资成本低、投资回报率高的良好环境。
  四、筑优平台,推进环境对接
  1、重点抓好平台建设。加快项目区建设,提供用地平台。按照“一区多园”的开发模式,在高速公路互通口乡镇和省道沿线周边规划建设工业项目区33700亩,标准厂房11万平方米,突出抓好7500亩的京口工业项目区建设,确保京口工业项目区2009年符合企业入驻条件,力争全县每年新开发工业用地2000亩以上。加快电网建设,提供用电平台。针对我县用电长时期超负荷运转的情况,加强电力基础设施建设,优化电源结构,完善供电网络,全力抓好220KV变电站和太华等3座110KV变电站建设,确保220KV变电站于2009年投入使用。加强职业培训,打造用工平台。结合企业用工特点,有针对性举行各类培训班,提高劳动者技能水平,为用人单位培训个性化人才,解决用工需求。
  2、不断健全交通体系。进一步完善交通网络,融入沿海地区。加快推进“长永泉”高速铁路前期工作,争取国家早日核准立项,力争2010年底控制性工程动工建设,2011年全线动工。全面完成县道“管大线”改造工程,推进上京至岭头交战线桃源段建设,动工建设城关至武陵、吴山至济阳、城关至屏山公路改建及桃源至永安青水桃源段三级路改造项目,完善连接高速公路、省道及县、乡、村等级公路体系,构筑现代化交通网络。
  3、加快完善城镇功能。坚持规划先行,发挥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把乡、村总体规划纳入全县规划体系框架,合理安排村镇建设、产业发展、村落分布等空间布局,编制好城乡发展的各项规划,形成覆盖城乡的公共交通、供水供电、环境保护等专项规划体系;全面完成乡镇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抓好小城镇规划布局和功能定位。做大做美城区,按照“完善规划、扩大规模、增强功能、提高品位、塑造特色”的总体要求,继续实施城区“南进东拓北扩”战略,至2010年基本形成城区10平方公里的县城框架,其中建成区达6.7平方公里。推进兴田路、满田春农贸市场、白岩公园广场、岩城文化广场、赤岩市民广场、仙亭山森林公园等工程建设,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加快小城镇建设,选择一批有条件的乡镇为试点,在政策、资金上给予适当倾斜,重点实施道路、排污、供水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城镇综合服务功能,提高小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力争2010年城镇化率从现在的31.5%扩大到35%以上。
  (作者为中共大田县委书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29粉丝

2827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