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标题: 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农村经济发展 [打印本页]

作者: 溪尤秘书    时间: 2009-3-24 21:42
标题: 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农村经济发展
  最近,西班牙有学者指出:全球17亿多的高层次消费者人均每天消费超过20欧元,如果全球63亿人都来模仿这些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全不的水、能源、木材、矿藏、土地发展要做到满足人类需求的同时又不破坏我们赖以生存的物质根基。
  中国是人口大国,中国的建设事业始终不能离开自己的国情。同人的成长一样,中国共产党在建设事业中对国情的认识也是逐渐成熟起来的。我们全党开展的关于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和讨论,更是体现了党在思想、理论和实践上的成熟。为什么要开展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和讨论?其又有什么重要意义?它对中国今后的社会发展具有何等影响?  
  一、科学发展观含义
  怎样的发展才是科学发展?科学发展观的完整表述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一般而言,符合事物发展规律为科学。那么发展的规律是什么?简而言之,发展的规律是符合人的发展要求。这是因为:
  一是发展的主体是人,发展的根本问题是人的发展,其他的问题都是由此而出发。如果发展的结果是物不是人,就是本末倒置,是发展的异化。
  二是发展的基础是人的需求的满足,而人的需求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只有着眼于满足人的多方面、多层次需求从而全面的发展,才是符合类发展规律的科学发展。满足基本生活需求,要有把饭吃、有衣穿、有房住;满足健康需求,要保证有病能医;满足知识需求,就要有接受教育的机会;满足娱乐需求,就要有相应的设施,如此等等。相反,顾此失彼或单纯追求某一方面满足的发展,就不是科学发展。
  三是人的需求的满足是有限制或有条件的,而最大的限制条件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大自然。人的发民过程实际上是人与自然互动的过程,当我们无节制地满足自身需求的时候,必然加剧人与自然的矛盾,最终危及人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人的需求的满足,必须以人与自然和谐为前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基础上的发展才是科学发展。同时人的发展是一个通过代传承不断延续的过程,当代人的发展必须顾及后代人的生存发展,所以当代人必须承担起科学发展从而保证人类可持续发展的责任。
  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六大亮点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上的一次升华,也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一次飞跃,从2004年落实科学发展观开始。我国各级政府进行了多方位的探索,并初步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地做法,取得一定成效,形成了几大亮点。
  ㈠是“以人为本” 厘清发展宗旨。
  发展的主体是人。“以人为本”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扭住“民主之本”千方百计促进就业。从2004年以来,全国各地坚持政府的目标责任,“多管齐下”促进就业。上海、江苏建立了城乡一体化劳动力市,北京、郑州等地对弹性就业实行补贴等等。2005年,政府实施了“三年50万新技师培养计划”,正式启动了免费培训,转移农民的“阳光工程”。我们乡在这两年来,也举办了菌草香菇栽培、残疾人劳动技能培训等各种培训班12期,参训群众达2276人次。
  二是着力抓好社会保障工作。据统计,我国城乡贫困人口、失业和下岗职工、残疾人、农民工等困难群体大约有1.4-1.8亿人。但2003年以来,我国社会保障方面下了功夫,新突破不断,社会保障制度被写入宪法,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得到基本落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正在逐步展开,社会保障的各项措施政策逐渐地渗入到农村。
  三是大力维护群众权益。群众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护,特别是农民工工资拖欠的历史遗留问题得到基本解决。
  ㈡城乡统筹群众“三农”新路
  反哺“三农”力度加大。自从2004年中央1号文件出台以来,扶持农业发展力度前所未有。一减免,三补贴和放开粮食购销市场等三大制度得到充分落实。经统计显示,2005年全国 为农业提供了2000多亿元的财政支持,其中税收减免和直接补贴就达460亿元。
  ㈢“和谐社会”成为现代化建设目标
  目前,我国人均gdp已突破1000美元,根据国际经验, 这既是机遇难得的“黄金发展期”,又是充满风险的“矛盾凸显期”,很多国家由此进入了更穷或更富的分轨。中央领导多次强调,要谨防重蹈一些国家的覆辙,避免发生由贫富悬殊、失业人口增多等引发的社会动荡和倒退危机。为此,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适应我国的深刻变化,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中国要发展,社会不能乱,这已经成为各界人士的共识。目前我国稳定形势仍然非常严峻。据2005年中国《社会蓝皮书》的数据,从1993年至2003年,我国群体性事件数量由1万起增加到6万起,参与人数也由约73万增加到约307万。因此,稳定问题一直是各级党、政高度关注的问题,也是建设和谐社会之必须。
  ㈣土地得用走向集约型
  人多地少的国情要求我们必须减少占地,而经济的发展又必然要占用一定的土地,这一对关系可持续发展与人民福祉的矛盾如何解决?一直以来都是各级党委、政府把要探索和解决的问题。党中央、国务院在2004年宣布实行了“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二年来的严格控制,有效地制止了土地的泛滥开发。
  ㈤“循环经济”跃上发展前台
  在我们农村,我们可以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例如,今年在崇儒村开展沼气推广工作,不仅是新农村建设的一个侧面,也是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一个试点。通过圈养家禽家畜,来增加农民收入,再以家禽家畜的粪便,通过沼池发酵后,成为我们日常燃料能源。
  ㈥缩小贫富差距,谱写共同富裕新篇章
  共同致富是我们发展的理想目标,但近年来,我们贫富差距却呈现不断拉大的态势。世界银行的一份报告指出,中国是过去20年里贫富差距扩大速度最快的国家。据中国社科院朱庆芳研究员介绍,2003年我国基尼系数已扩大到0.5左右,城乡级收入差距扩大到3.23倍,东西部gdp扩大到2.52倍,行业最高与最低工资比例扩大到6.1倍。中央也意味到了这点,为了缩小地区差距,2004年中央提出了“中部崛起”战略,这表现了我国经济已由“单极增长”进入全面协调发展新阶段。
  三、当前我们经济和社会发展存在不和谐的矛盾和问题
  经济发展有自身的规律。由于政治体制改革的滞后、,有些急功近利的人为了追求“政绩”,转而片面追求gdp,离开经济发展的规律大搞浮夸的一套,再加上有的政府官员参杂了个人的私利(如王怀忠官商勾结,套取国家资财等腐败行为),有的地方甚至提出了“以gdp论英雄”的口号,使经济的发展偏离了健康持续的轨道,造成了重复建设,浪费了人力和物力,环境严重恶化,后是要不设想。
  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目前我国社会上总体是和谐的,但也存在不少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我们提出构建和谐社会,正是为了解决这些不和谐的问题。中央文件说我产有不少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如果说严重一点,这些不和谐问题还是非常严峻的,是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的。当前有哪些不和谐的和问题呢?主要有五个方面。
  1、收入差距拉大,社会不同阶层发展不和谐。收入差距拉大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后果,但是拉大幅度过大过快超乎我们的预期。现在,大家从感性认识都可以体会,我们身边有腰缠亿万的大款,也有月收入不到四五百元的农民工,这个贫富差距明显啊!但是感觉不能说明本质问题,要说明本质问题,我们必须进行理性的分析,要有理论分析的工具。一般我们用基尼系数来分析社会贫富差距状况。基尼系数是一个从0到1的数值,基尼系数是0,就是说全社会所有人在财富占有上没有任何差距;基尼系数是1,表明社会的所有财富都被一个占有了。当然以上两种状况在客观现实当中都不会出现,这是一种极端的极限状况,相当于我们数字上说的无穷大无穷小,所以基尼系数是一个在0到1之间的数值。基尼系数在0.2之下,一般说明这个社会处于绝对平均的状态,而绝对平均状况也是一种不公平的状态,不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基尼系数在0.2到0.4之间是正常的;基尼系数突破了0.4,在国际上认为是突破了贫富差距的一个警戒线;基尼系数如果达到0.6,就被认为这个社会的贫富处于危险状况。我们国家的情况如何呢?我们国家1980年基尼系数是0.28,到2004年,根据我们公认的官方统计,我们的基尼系数是0.458,按照这个数值,已经突破了世界公认的警戒线,说明我们贫富差距拉大的幅度过大过快。
  理论界对这个问题有争论,有人说不能把基尼系数作为衡量任何一个国家的普通标准,他说中国13亿人,960万平方公里,你和一个小国家,例如新加坡比,它是一个城市岛国,才200万人,都有一个基尼系数比较,可能具有不可比性,这个说法有一定道理。比如我们统计各个省的基尼系数,每个省的基尼系数没有0.4超过的,那都处于正常状态,而我们每一个人省人口至少几千万,都相当于一个中等国家,甚至相当一个大国的人口,像河南、四川、山东都是1亿多人口,世界上超过1亿的国家不过就六七个,可是从各个省的统计数字看,基尼系数没有超过0.4的。即使有这个情况,理论界和我们的政府部门还是公认我们的贫富拉大的过大过快了。
  2、城乡差距拉大,城乡发展不和谐。1985年我们进行城市改革之后,中国的城乡差距开始逐渐拉大,当然,以前的差距也很大,但是搞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时候一度缩小过,1985年之后差距在不断拉大。1986年城乡居民收入的倍数比,就是需市人均收入是农村人均净收入的1.86倍,到了1990年提高到2.2倍,1995年提高到2.71倍,到了2005年,虽然我们国家采取了很多惠农措施,城镇居民的人均收入高达农民收入的3.22倍。这个比例是很高的,而且统计口径还不一样,农村人均净收入是按照实物进行计算的,农民打下来的粮食没卖出去,放在囤子里面,粮食屯在里面,那个要给你计价的,那是你的收入;农村养了牲畜,养了猪,猪还没下崽呢,统计员就说你的猪下崽,每个崽多少钱,这是你的收入;农民第二年购买种子化肥和农药,这些生产资料的开支也都计算在他的净收入当中了。而我们城市居民人均收入不包括这些部分,享受很多隐性的福利待遇,比如说公费医疗,把这些因素考虑在内,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倍数比高达5;1到6:1,而世界上城乡收入平均的倍数比是1.75:1,这是我们社会发展不协调的一个最根本的表现。
  3、区域差距拉大,区域发展不和谐。改革以来,纵向比较,各个地区经济发展都很快,横向比较,东部沿海地区比中西部地区发展快很多,地区的差距就拉大。按照东中西部地区国内生产总值的倍数比来看,东部地区占全国经济总量的比重是不断提高的,由1980的50%提高到2003年的59%,西部地区和中部地区由30%和20%下降到24.5%和16.5%,各个地区经济总量的幅度拉开了。当然,要求各个地区经济总量一样,这也不科学。各个地区由于自然状况、历史文化、资源禀赋、文化素质有很大的差别,要让它的经济总量达到一样,这也是不符合实际的,这就好比说,要让西藏的gdp总量跟广东gdp总量一样,这能办到吗?这相当于说,让喜马拉雅山的海拔跟珠江三角洲的海拔一样高,这是不可能的。但是就人均hdp来讲,应逐渐缩小和接近,可是东中西部地区人均gdp的幅度也在不断拉大,东部地区人均gdp水平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980年高34%,到了2003年就高出了53%。中西部地区人均gdp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进一步扩大,中部地区由1980年占全国平均水平的88%下降到70%,西部地区则由占全国人均gdp的70%下降到2003年的59%。所以,人均差距的拉大,标志着东中西地区人民的收入水平、生活水平拉大了。这种地区差距的拉大会影响到地区与地区之间的关系,影响到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影响到民族关系。
  4、经济发展一条腿长,社会发展一条腿短,经济社会发展不和谐。 年经济调整发展,改革开放28年以来,年均gdp增长速度是9.6%,全世界首届一指,一花独秀,可是我们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包括文化事业、教育事业、卫生事业、体育事业、社会保障事业等,则相对滞后,甚至是严重滞后。现在教育、医疗、住房这三大民生问题,被老百性称为新三座大山,老百姓编顺口溜说:教育把父母逼疯、住房把钱包掏空,医疗把生命前送终。当然了,这些说法有些夸张了。不过确实也反映了上学难、看病难、住房难已经成为老百姓呼声极高的问题。
  老百姓的这些反映是不是跟实际相符合呢?我们说根据实际情况看,确实也反映了我们社会事业严重滞后的状况。比如说卫生事业,根据世界发达国家的状况看,看公共卫生事业的经济投入一般占gdp的6%到8%,而我国的公共卫生事业的投入占占gdp1.9%,差距很大,所以,卫生部部长高强多次指出,我们的人口占了全世界的20%,但是我们所享有的公共卫生人占世界的2%,这个公共卫生资源是严重短缺了。这和我们卫生资源投入有密切关系。根据世界卫生组织2000年对190个成员国卫生绩效进行排队评估,中国排在144位,倒数50来位,这是比较落后的。根据卫生部发布的数据,我们公共卫生经费80%投在城市,20%投在农村,而农村人口占了中国的60%以上,而且农村地广人稀,所以摊到每个农民头上的公共卫生经费只有12元,现在我们看一个感冒还得百八十块钱呢,摊到每个农民头上12元的公共卫生经费能解决什么问题啊?这就长期造成了农村缺医少药,很多人因病致贫,因病返贫,这个问题相当严重。
  5、社会不稳定因素存在,社会秩序不够和谐。我们社会总体形势是稳定的,是好的,但是长期以来,也存在着一些严重影响社会不安定的因素,比如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活动,严重的刑事犯罪活动,新的治安经济犯罪活动,特别是群体性事件大量的增长,对我们的安定和谐构成了重要的影响和威胁。比如说群体性事件,这些年来不断飙升,1993年的时候,这种群体性事件有增无减,有关部门表明,去年这种群体性事件达到了8万多起。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啊?这一方面反映了很多社会矛盾没有得到及时化解,反映了一部分群众采用了一些不正当的手段,也反映了我们的政府官员在社会管理上出现了很多问题。
  上面这些不谐的状况已经影响了我国的稳定发展,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就必须要求我们努力去消除不和谐因素,化解各种社会矛盾,努力和谐社会。
  四、gdp与“生态赤字“
  多年来我们粗放式的 济增长方式并没有改变,投入产出的效率不高,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不强,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生态的矛盾越来越严重,资源短缺、生态恶化、环境污染成为制约我国发展的重要瓶颈,这是我们公认的事实。根据世界达沃斯经济论坛发表的环境可持续发展指数的评估,我们在全球144个国家当中,居于第133位,在倒数第14位,这也说明这个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世界都在关注的问题。
  资源短缺、环境恶化。我们可以讲大量的实例,这里就讲一个。以水资源为例,因为水既是重要的资源,又是衡量环境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所以,对资源和环境状况都有衡量价值。中国人均水资源的占有量只有世界的30%多一点,就是人均水的占有量世界人均的1∕4,人均水资源占有量是2400立方米,在全世界排在第121位,我们是世界上13个贫水国家之一。但是由于我们可持续发展的  观念不强,浪费严重,现在水资源的浪费根本没有得到遏制,我们的农业用水基本上采用大水漫灌,这是原始的农业灌溉方式,国外已经采用了喷灌技术和滴灌技术,在根部进行滴水。早在30年前,陈永贵当副总理的时候,出访墨西哥,那时候,墨西哥已经采用喷灌,30年过去了,大小漫灌还是中国农业的基本灌溉方式,浪费是非常严重的。中国工业每万元产值的耗水率高达发达国家的10倍以上,而且回收率也很低。结果由于我们资源浪费严重,现在中国600多个城市中,有400多个城市缺水,100多个城市严重缺水,北京就处于最严重缺水的城市的前列。北京人均水资源的占有量占有800立方米,是全国水平的1∕3,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30,这样一个状况,严重影响了北京的发展。
  水质污染也是大问题,现在我们的工业用水有1∕3没有经过处理,排入江河湖海,生活污染水2∕3没有经过处理,排入江河湖海,所以我们现在的地表水有90%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像上海,只有1%的地表水没有受到污染。地下水是不是好呢?地下水问题也很严重,调查表明,我们的地下水也有90%(指城市)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所以我们自己的政府说我们有3.6亿人喝不上符合卫生标准的水。温家宝总理也说,我的一个愿望就是生一个人都能喝上干净清洁的水,但是我们要实现这个愿望那还是有很大的难度的,我们的人与自然的状况、矛盾、冲突是非常尖锐的。
  据有关资料显示,全球10大环境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中,我国占8个;中国城市河段70%受到污染,即使是在江南水乡,目前也出现了水质性缺水问题;2∕3城市居民生活在噪音超标的环境中;中国的国土荒漠化以每年2600多平方公里的速度自西向东推进;各种灾害煤、暴发的频度和热度越来越高。
  中国的人均资源占有量很低,目前我们人均占有耕地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0%,人均占有资源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3%,石油探明储量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2%,天然气人均水平为世界平均的4%。但与此同时,我国又是世界上的gdp创造能耗最高的国家之一。单位gdp的能耗是日本的10倍,单位产值的水耗是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10倍以上。
  在中国,重点钢铁企业吨钢可 能耗经国际水平高40%,电力行业火电煤耗经国际水平高30%,万元gdp耗水量比国际水平高5位,万元gdp总能耗是国际水平的3倍。到去年年底,中国发电装机总容量达3.7亿千瓦,而日本只有2.2千瓦,却创造了4倍于中国gdp。据估计,中国每因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而造成的经济损失至少为4000亿元。假如按要素生产率计算,gdp在中国的增加额中,靠增加投入取得的增长占3∕4,靠提高效益取得的增长只占1∕4,而发达国家增加额中50%以上是靠效益提高。
  全国七大水系,有一半的河段严重污染,生态环境总体恶化的趋势尚未扭转,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很大。根据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课题组的计算,gdp在中国的高速增长是用生态赤字换取的,扣除这部分损失,纯gdp只剩下78%,而日本在人均gdp1000多美元时,扣除生态损失后的纯gdp为86%。
  五、危机意识不可无
  2005年10月底11月初历时11天的法国巴黎青年大骚乱,引起世人的关注,因为经发生在以民主、人权、和谐为骄傲的法国,但普通的中国人似乎觉得这是离我们中国很遥远的地方的事情。这场骚乱的本质是长期受到压抑穷人青年的情结宣泄,他们通过暴力事件表达穷人对富人的不满。青年们喊着“没钱真该死”、“为什么没有人接受我们”、“我们不想再回到那个穷家”,制造了一起又一起的抢掠和纵火事件。世人从电视报道中看到了这一幕幕的暴力情景。
  这件事情对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有没有教益呢?有,它从另一个侧面印证了以人为本,全国、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由于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中国各大城市都聚集着一些贫苦但又缺乏技能的年轻人,会不会有朝一日他们也会像巴黎的青年那样发生骚乱。其实,近年来中国各地规模或大或小都有过这样的预演,只不过没有蔓延开来。这是中国共产党员最为关切的事情。
  社会的发展道路并不总是笔直的。中国这些年之所以快速发展,除了因为中国共产党审时度势的领导、社会政治的稳定等因素外,还因为中国长期贫穷落后给经济的接轨,这种空间也在缩小,可持续发展问题日益凸现了出来。根据推算,中国的快速发展沿续到2020年期间是有把握的,但其后在人民总体尚未完全富裕起来的情况下,中国却提前进入了老年化社会,一旦发展失去了强劲的动力,中国何去何从,执政党必须未雨绸缪。
  六、建设现代农业迎来发展机遇
  2006年是“十一五”开局年,以“三农”视角来看,则是农业和农村经济迈上新台阶的一个新起点。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任务,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首要的是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抓手。
  ㈠没有现代农业就没有社会主义新农村
  农业部产业政策与法规司副司长张红宇,我国依靠9%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1%的人口,尽管这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成就,但依靠有限的耕地和水资源提供丰富的农产品供给,压力非常—耕地资源人均占有量仅有1.41亩,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一半以上;水资源人均年占量2000立方米,是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同时,耕地数量减少和耕地质量下降的趋势一直未能得到有效控制。人增地减水减,将是长期制约我国农业发展的突出问题。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农产品质量也越来越高。但生态环境方面,我国至今没有改变“局部改善总体恶化”的情况。目前,全国平均肥料利用率只有30%左右,而农业发达国家肥料利用率一般在55%以上。长期的滥用化肥农药,不仅是巨大浪费,更污染了土壤、水域,导致生态环境的破坏。
  目前,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还没得到根本改观。我们的广大农民大多还是靠手工插秧、鸡鸭散养,人畜混居的情况不鲜见。这样的传统农业,也无力缩小城乡差别、稳定提高农民的收入。从1997年到2003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最高的年份增长4.8%,最低的只增长2.1%,仅相当于同期城镇居民收入年均增长幅度的一半。虽然近几年中央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支农政策,但农业本身仍是弱质产业,广种薄收,靠天吃饭的局面还没有根本改变。
  ㈡现代农业建设的主要内容
  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柯炳生说,提高农业综合能力是发展农村生产力的关键,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一项中心任务。这既有利于抵御农业自然风险,又有利于防范农业市场风险,既能够大幅度提高土地产业出产,又能够迅速提升农产品竞争力,是农 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1、大力提高农业生产力的水平。加快推进农业主产区区域化布局的战略调整。建设优质农产品的产业带。大力加强农业其主体系建设,努力提高农业的物质装备水平,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业科技进步等等。当然,提高农业生产力,是要符合当地实际,因地制宜,认真规划,在我们省漳浦县官浔镇就以闽南花卉批发市场为依托,采取各种扶持措施,以花卉种植做为全镇的特色产业大力发展,现在销售额达到1亿元以上。还有一个沙西镇,以种植观赏性榕树出名,听说,该镇现有榕树种植面积达1万亩以上。我们乡是一个纯山区乡,在今年的党代会上,我们制定了下一个五年目标。发展农业经济是个我们乡的“一乡一品”绿竹产业和五个生产区域的划分,既符合实情,又适应未来发展趋势,而且现在均已初步形成,要想做强做大,还需要扩大党员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
  2、积极推进农业生产经济方式的转变
  积极推进产业化经营,发展农产品的加工业,不仅可以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而且还可以促进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破解农业发展瓶颈。据业内人士说,粮食经初加工后增值20%-100%,制成食品则可增值1到10倍;蔬菜经加工后可增值2到4倍;水产品经加工后可增值1倍以上。因此可以说,农产品加工是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东孚农庄的经营方式是我们今后发展农业的一种模式。湖人省枝江市以盛产柑桔盛名,但在2000年,该市安福寺镇丰产的柑桔却价贱,无人问津,农民只好用柑桔喂猪,猪吃不完的,就用来沤粪肥田。2001年10月份,隆华食品有限公司落户枝江,从事柑桔加工,这不仅解决了柑桔的出路,而又迎来了枝江柑桔一个新的发展期。据重庆农业信息网介绍:重庆的铜梁县在不断探索农业产业人发展新路子中,结合县情和市场需求,把养鹅养鸭做为一项支柱产业来发展,形成了渝西茂田蛋禽交易市场,蛋禽养殖地等,2003年全县小家禽养殖总产值达2.8亿元。“小家禽”在农民增收致富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3、继续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在稳粮增产的基础上,要充分促进农业资源的高效开发利用。在突破性的新品种、新技术上下功夫。进一步加快农业科技体制创新,提高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率,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据农业部最新统计显示:2005年我国农业科技对农业增长贡献率达48%,可见农业科技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是不能忽视的。
  4、大力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只有提高了,有了增收的技术才能富裕,才能从事新农村建设。
  总之,要因地适宜的发展地方经济,首要条件就是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实践证明,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重大发展,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指导方针。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科学发展轨道,仍是“十一五”期间现代化建设面临的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只要我们能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就一定能够实现科学发展社会和谐,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




欢迎光临 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http://caiyes.cn/)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