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标题: 追忆先人 再筑蓝色崛起梦(发展海洋经济) [打印本页]
作者: zhubao201709 时间: 2022-5-7 15:49
标题: 追忆先人 再筑蓝色崛起梦(发展海洋经济)
追忆先人 再筑蓝色崛起梦
近两年来,国家、省、※※市高度重视发展海洋经济,十八大首次提出建设海洋强国目标;※※省作出在2015年率先建成海洋强省的战略部署;※※市在2013年元月宣布开启海洋经济发展新引擎!地处沿海的※※,因具备有优越的资源、区位及产业优势,被各界赋予※※发展海洋经济的主战场、桥头堡角色。各级领导密集调研、舆论高度关注,世人寄予厚望!
当听到这个消息时,很多人不免感慨:※※终于守得云开见日出!向深蓝亮剑,同心再筑蓝色崛起梦,正成为我们的时代担当。
这是因为,早在百年之前,一批先贤便已萌生实现蓝色崛起的梦想,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著名华侨陈宜禧先生。他曾提出一个伟大的设想,像美国修筑太平洋铁路那样,在※※修建一条铁路,往西,经※※通向粤西,沟通雷州半岛;往北,连粤汉铁路,把广袤的内地纳为腹地;往南,打通经济血脉,构筑商业发展的腹地。再开“铜鼓商埠”,建世界级港口,划对外贸易专区,点线结合,打造中国向海洋进军的※※航母,在※※造中国“西雅图”。
今天,海洋强国的重担已落肩头,在※※海洋经济扬帆起航的振奋时刻,我想,我们重温先人陈宜禧的故事,重温他的“西雅图之梦”,既是对他未竟伟业的追思,更是紧扣时代发展脉搏的现实之举。
陈宜禧1845年生于斗山镇,幼失双亲,1860年赴美谋生,后参加修筑美国中央太平洋铁路,自此在美参与铁路建设长达40年,获得了丰富经验,期间创办公司,经营有道,商业上取得巨大成就。当时,他见证了西雅图在成为铁路枢纽后的腾飞,怀着拳拳爱国之心,大胆设想,立志在台山打造出“东方西雅图”。1904年,年逾花甲的陈宜禧抱着实业救国的理想,毅然放弃在美国的优裕生活,返乡筹划修筑新宁铁路。在贫穷落后、内忧外患的旧中国,修建一条民营铁路谈何容易。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面对困难,陈宜禧毫不退缩,迎难而上,积极组织筹备工作,誓言一定要建成中国人自己的铁路。
为筹集资金,他卖掉自己在西雅图的资产。以年迈身体舟车劳顿,往返香港、美国和加拿大等地,向华侨募集股金。他矢志不渝,发实业报国的时代呼声,提出“以中国人之资本,筑中国人之铁路;以中国人之学力,建中国人之工程;以中国人之力量,创中国史之奇功!”的招股口号,得到广大爱国华侨的积极响应和大力支持。
为申请立案,他巧妙周旋,摆脱官府对筑路权的觊觎。为破除阻力,他积极联络开明的朝廷人士,为筑路立案四处奔走,终得以申请立案。为开工建设,他忍辱负重,耐心解释、巧妙抗争。思想顽固、目光短浅的乡绅、村民抵制铁路施工,他晓之以情、动之以理、明之以法。线路几经更改,工程一停再停,但陈老仍矢志不渝地推动工程建设,终历时14载,建成总长130多公里的新宁铁路。
一业已成,心犹不止。在新宁铁路建成后,年近80的陈宜禧,又马不停蹄对铜鼓的地理环境进行了一番考察,向孙中山提出了开发建设铜鼓商埠的设想。建议开辟※※铜鼓为商埠,把新宁铁路筑至铜鼓,开展对外贸易。该建议得到孙中山的赞赏,委任陈宜禧为筹办铜鼓商埠委员,随后又委任他为开埠专员。用现在的标准来看,陈宜禧设想中的铜鼓商埠将类似于改革开发时的经济特区,在不丧失、不损害中国主权的前提下,引进外资,发展对外贸易。在将近一个世纪前的时代,他能有如此的眼光,不得不让我们这些后人钦佩。但受制于共和初创、政局不稳、民智未开的时局,其志愿未能实现。新宁铁路在军阀的盘剥中运营举步维艰,后来陈宜禧自己也被强行剥夺铁路公司管理权,被迫回乡,拳拳报国之心,却受辱于军阀恶霸,实业兴国之梦未能实现,老年陈宜禧气愤难平,于1929年6月病逝,留下“遗恨弥深,铜鼓商场犹未辟;伟人已逝,阳江之路待谁成?”的遗憾。
先贤陈宜禧的一生,精神之慷慨,催人奋进,事业之夭折,又令人叹惋。他胸怀祖国,脚踏实地,却高瞻远瞩放眼蓝色海域。他情系乡土,花甲之年,仍踌躇满志誓言实业报国。可终因时局困倦,伟业未竟,遗憾壮志难酬。先人已去,陈老※※“西雅图”之梦虽然未能实现,但他筚路蓝缕、开拓进取的实干精神,务实肯干、超前规划的战略眼光无不成为※※一笔沉甸甸的精神财富。在※※扬帆进军海洋的今天,陈老的精神正等待我们去挖掘、去传承!
追忆陈老一生,接力陈老遗志。在建设蓝色※※的今天,我们更应努力做到:
一要有脚踏实地的定力。陈宜禧所处的时代,时局动荡,社会思潮迭起,各路英雄好汉你方唱罢我登场;“主义”横行,“口号”响彻云霄。但陈宜禧不为时局所惑,抱定实业救国的理想,全心投身实业,一心修建铁路,希望通过铁路实现经济的繁荣,造福家乡人民。而今发展海洋经济,更需要有这种干实事的定力,不能天马行空、空喊口号,也不能急于求成、一蹴而就;而必须以脚踏实地、兢兢业业的务实作风,以踏石有印、抓铁留痕的务实之举,走好每一步,干好每一天,以实干求实效,以实效求实绩。
二要有勇于超越的魄力。面对当时一穷二白的铜鼓湾,陈宜禧先生提出造中国“西雅图”的构想,在时人眼中也许是天方夜谭、痴人说梦。但有想法才会有成就、有思路才会有行动。正是因为有这种宏伟的理想,他才能做出修筑新宁铁路这样一份伟业,才带来※※“小广州”的繁华。当今世界,科技迅猛更新,世情瞬息万变。今天的中国面貌已远远超乎许多人三十年前的想象,三十年后的※※又是否会是而今大多数人所能设想到的呢?面对我们拥有的丰富、优质的沿海资源,面对即将到来的海洋经济大发展,我们要勇于突破惯性思维,勇于走出普罗大众的定式思维,大胆想象,超前谋划,高标准定位发展目标,高起点规划发展蓝图。
三要有敢想敢干的腕力。在破除一切修路阻扰的斗争中,陈老以壮士断腕的精神,直指目标不放松。在筑路过程中,面对地方官员的掣肘,他积极联系朝廷重臣,谏言修建铁路的大利;大胆向孙中山建言开辟铜鼓商埠;在筑路资金紧张时,创造性的以沿路村民的出地换算股份……这些都体现出他谋大事的勇气和智慧。我们的沿海开发如果畏首畏尾、蹒跚不前,将永远不成气候。发展海洋经济,必须有高昂的斗志,要敢于向上争取政策,努力将广海湾开发上升到更高的层次,吸引更多政商要人的目光;要魄力十足做大规划、下大手笔,引大财团、上大项目,以大行动实现大发展。
四要有攻坚克难的内力。新宁铁路无论是在修建还是运营过程中,都是跌宕起伏、困难重重,乡绅阻挠、官府干扰、乡民反对、军阀抢掠以及技术上的制约,可谓是步步维艰。但面对这些困难,高龄的陈宜禧始终咬定青山不放松,勇往直前、迎难而上,表现出常人难有的韧劲,最终破除万难实现新宁铁路的通车,并在那混乱的时局中坚持运营十六载。发展海洋经济是一项长远的工程,不可能一帆风顺,中途可能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可能会有来自各个方面的阻力,这就要求我们要耐得住、拿得稳,坚定信念,迈实步子,开动脑筋,多想法子、多出点子,埋头苦干而不空谈抱怨、锐意进取而不消极懈怠,扎扎实实把每一项工作做好,以“滴水穿石”的韧劲去解决问题,推动工作。
岁月流转,历史的车轮已行驶至当下,历史的接力棒已交付到我们手中。作为后人,我们要感恩先人的功德,更应传承他们的梦想、精神。要以神圣的历史使命感和高度的时代责任感,承接起历史的重担,接过先人未竟的事业,牢牢把握当前国家、省、※※市高度重视发展海洋经济的重大历史机遇,胸怀理想、脚踏实地,扎扎实实狠干二十年,以新时代※※的蓝色崛起实现※※的跨越发展,告慰先人、造福后人。
欢迎光临 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http://caiyes.cn/)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