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标题: 陈一新应邀在中央党校作专题报告:加快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 [打印本页]

作者: 围城    时间: 2021-9-28 10:21
标题: 陈一新应邀在中央党校作专题报告:加快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
近日,中央政法委秘书长陈一新应邀在2021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上作专题报告。陈一新就新时代如何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围绕新理念、新背景、新目标、新任务、新路径、新前沿、新铁军、新体制、新考评等9个方面,从理论思考、实践总结两个层面谈了认识体会。
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事关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各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扎实推进平安建设工作,助力续写了经济快速发展、社会长期稳定的“两个奇迹”,开创了“中国之治”的新局面。陈一新强调,踏上新的赶考之路,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强化担当作为,锐意开拓创新,加快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努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创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长安君带来陈一新的专题报告讲义。
一、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的新理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平安中国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社会治理规律认识的新飞跃,为我们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学懂弄通做实,全面贯彻到平安中国建设实践中,进一步增强做好平安建设工作的前瞻性、科学性、系统性、创造性。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平安中国建设的重要论述内容丰富、思想深刻,我们要着重从以下方面理解领会和把握:
(一)确立了“两个维护”的政治要求。要坚持以“两个维护”引领全党团结统一,完善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各项制度,健全党中央对重大工作的领导体制。带头做到“两个维护”,既要体现高度的理性认同、情感认同,又要有坚决的维护定力和能力。“两个维护”要体现在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的行动上,体现在履职尽责、做好本职工作的实效上。
(二)确立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把尊重民意、汇集民智、凝聚民力、改善民生贯穿党治国理政全部工作之中。贯彻好党的群众路线,坚持社会治理为了人民,善于把党的优良传统和新技术新手段结合起来,创新组织群众、发动群众的机制,创新为民谋利、为民办事、为民解忧的机制,让群众的聪明才智成为社会治理创新的不竭源泉。
(三)确立了总体国家安全观。准确把握我国国家安全形势变化新特点新趋势,坚持既重视外部安全又重视内部安全、既重视国土安全又重视国民安全、既重视传统安全又重视非传统安全、既重视发展问题又重视安全问题、既重视自身安全又重视共同安全、切实做好国家安全各项工作。坚持把维护政治安全放在首位,坚决打击和严密防范敌对势力的各种渗透破坏活动。
(四)确立了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是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也是做好工作的方法论。稳是主基调,是大局,在稳的前提下要在关键领域有所进取,在把握好度的前提下奋发作为。发展是硬道理,稳定也是硬道理,抓发展、抓稳定两手都要硬。要立足“稳”这个大局,坚持“稳”字当头,强化保安全、护稳定各项措施,确保社会大局稳定。
(五)确立了统筹发展和安全的重大原则。必须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既要善于运用发展成果夯实维护国家安全的实力基础,又要善于创造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安全环境。越开放越要统筹好发展和安全,着力增强自身竞争能力、开放监管能力、风险防控能力,炼就金刚不坏之身。
(六)确立了一以贯之防范风险的忧患意识。常观大势、常思大局,科学预见形势发展走势和隐藏其中的风险挑战,做到未雨绸缪、消祸于未萌。完善风险防控机制,建立健全风险研判机制、决策风险评估机制、风险防控协同机制、风险防控责任机制。
(七)确立了系统观念。把平安建设贯穿到党和国家工作各方面全过程,同经济社会发展一起谋划、一起部署,坚持系统思维,构建大安全格局,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坚强保障。坚持系统谋划、统筹推进,考虑短期应对和中长期发展,既在战略上布好局,也在关键处落好子。
(八)确立了法治思维。守法律、重程序,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提高司法公信力。牢记职权法定,做到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加快构建规范高效的制约监督体系,破除“关系网”、斩断“利益链”。推进全民守法,培育全社会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环境。
(九)确立了强基导向。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坚持和完善新时代“枫桥经验”,加强城乡社区建设,强化网格化管理和服务,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把矛盾化解在基层,维护好社会稳定。各级都要重视基层、关心基层、支持基层,加大投入力度,加强带头人队伍建设,确保基层党组织有资源、有能力为群众服务。
(十)确立了“全周期管理”的意识。要着力完善城市治理体系和城乡基层治理体系,树立“全周期管理”意识,把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贯穿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各环节,加快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努力走出一条符合超大型城市特点和规律的治理新路子。
(十一)确立了共建共治共享的理念。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之路,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十二)确立了全面深化政法领域改革的理念。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深入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开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提升改革整体效能。统筹推进公安改革、国家安全机关改革、司法行政改革,提高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能力。
(十三)确立了深化智能化建设的理念。把科技创新作为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抓手,建立大数据辅助科学决策和社会治理的机制,实现政府决策科学化、社会治理精细化、公共服务高效化。社会治理要积极运用大数据,做到双向互动、线上线下融合,更加注重社会协同治理转变,更好用大数据感知社会态势、畅通沟通渠道,提升应对和处理重大突发公共事件能力。
(十四)确立了从严治警、从优待警的理念。牢牢抓住“关键少数”,做到信念过硬、政治过硬、责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旗帜鲜明把政治建设放在首位,确保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打造一支党中央放心、人民群众满意的高素质政法队伍。
(十五)确立了服务大局的理念。必须把政法工作放到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谋划,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服务国家政治安全,服务反不廉洁斗争,为维护好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提供法治保障。履行好党和人民赋予的职责使命,努力创造安全的政治环境、稳定的社会环境、公正的法治环境、优质的服务环境。
二、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的新背景



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纪未有之大疫情持续蔓延,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既面临重大机遇,也面临新的挑战。



——中国崛起是最大契机。中华民族正以不可阻挡的步伐迈向伟大复兴。我国长期以来保持持续快速发展,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我国社会长期稳定的局面愈益巩固,我国国家治理、社会治理体系的政治优势、制度优势日益凸显。党的百年奋斗伟大成就彪炳史册,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发自内心拥护共产党,爱党爱国热情更加高涨。“中国之治”令人自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令人自信,坚强领导核心令人信赖,这为我们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提供了最大机遇、奠定了最坚实基础。
——西方00势力遏制打压是最大乱源。一直以来,西方00势力不愿意看到中国发展壮大,对我实施西化分化的图谋和活动从未松手。他们借“疫情调查”之名搞抹黑攻击,借“人权”之名搞干涉内政,借“知识产权保护”之名搞科技脱钩,借“法治”之名搞长臂管辖,借“多边主义”之名搞战略围堵,借“价值观外交”之名搞意识形态对抗,借“民主”之名搞“颜色革命”。
——新冠疫情是最大变量。疫情全球大流行是加剧百年大变局演进的催化剂。在疫情全球统考面前,各国表现高下立判,谁“治”谁“乱”泾渭分明。在百年疫情这个变量面前,我们要抓住机遇,转危为安、化危为机,加快提升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推动世界大变局朝我国有利方向发展。
总之,危与机并存,机遇大于挑战;危中有机,挑战也可以转化为机遇。我们要胸怀“两个大局”,统筹和利用国际国内两个环境、两种因素、两类规则,勇于战胜一切风险挑战,确保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三、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的新目标



今年,习近平总书记向全世界宣告,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正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



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具体目标要体现在“三个更”上:

——政治更安全。以制度安全、政权安全为核心的政治安全是国家安全之根本,关乎政权稳固、国运昌盛。要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健全完善维护政治安全制度机制,提高维护政治安全能力水平,确保国家政治安全。
——社会更安定。社会和谐稳定是平安中国之基。要积极预防化解各类社会矛盾,防范管控各类社会风险,涉稳“存量”问题基本解决,重大突出矛盾风险有效化解;“增量”问题有效控制,矛盾纠纷基本案结事了;“变量”问题有力防控,防控化解风险的完整链条基本建立,确保社会既充满生机活力又保持安定有序。
——人民更安宁。平安是最大的民生。要围绕影响人民群众安全感的突出问题,履行好打击犯罪、保护人民的职责,使刑事案件逐年下降、公共安全事故逐年下降、扫黑除恶成效持续巩固、群众安全感稳步提高、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全面提升,让人民群众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四、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的新任务



我们要把防范化解风险挑战作为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的“牛鼻子”来抓,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创造良好社会环境。



——抓好维护国家政治安全这个首要性工程。政治安全是国家安全的生命线,是不可动摇的底线。要筑起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的铜墙铁壁,有力防范境外敌对势力渗透、破坏、颠覆活动,铲除影响政治安全的土壤,构建完善的国家政治安全工作体系。
——抓好防范化解社会矛盾这个控制性工程。重视源头治理,坚持发展和创新新时代“枫桥经验”,最大限度把矛盾问题解决在基层。精准预警预测,提高社会矛盾研判预警能力。加强防控化解,严防发生个人极端暴力犯罪案件。
——抓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这个基础性工程。要推进扫黑除恶常态化,深化十大行业领域整治。推进重点整治规范化,对于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违法犯罪露头就打,深入整治新型网络犯罪。推进区域警务一体化,加强社会治安协调联动。推进专群结合机制化,构建起打击犯罪的“天罗地网”。
——抓好公共安全这个底板性工程。要从最突出的问题防起,完善全程监管机制,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从最基础的环节做起,推动城乡公共安全监管执法和综合治理一体化。从最明显的短板补起,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从事后应对向事前防范转型。从最关键的责任抓起,严格实行“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把公共安全责任链条越拧越紧。
五、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的新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平安中国建设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蕴含着“政治引领”、“法治保障”、“德治教化”、“自治强基”、“智治支撑”等治理方式。这些治理方式是我们党领导人民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之路的实践结晶,是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的基本路径,必须坚定不移走好走稳。



——“政治引领”是社会治理方式现代化中体现中国特色的重要标志。当代中国社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当代中国社会治理走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理之路。这一基本国情决定了加快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必须强化政治引领。发挥科学政治理论凝心铸魂的先导性作用,坚持不懈推动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武装党员干部群众。发挥坚强政治领导厚植优势的根本性作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发挥正确政治路线引领方向的决定性作用,制定执行平安中国建设大政方针、部署推进重大战略、研究确定工作措施,都必须自觉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对标对表。
——“法治保障”是社会治理方式现代化中体现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法治具有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作用,既是实现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有效方式,也是有力保障。完善法律规范,为平安中国建设提供坚实的法治支撑。推进严格执法,用法治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坚持公正司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起案件办理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深化普法学法,增强全民法治观念。
——“德治教化”是社会治理方式现代化中体现传统文化精髓的重要标志。中华文明之所以能经受住各种冲击,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法治和德治相结合的文化基因。完善德治体系,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激发德治能量,让凡人善举层出不穷、向上向善蔚然成风。强化德治约束,健全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引导群众明是非、辨善恶、守诚信、知荣辱。
——“自治强基”是社会治理方式现代化中体现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标志。基层群众自治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最直接形式,能够充分调动社会主体参与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完善自治制度,实行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建强自治组织,提高服务群众的能力水平。创新自治活动,有效通达社情民意、平衡各方利益、化解矛盾纠纷。激发自治活力,解决地方村(居)委会行政化问题。
——“智治支撑”是社会治理方式现代化中体现新科技革命的重要标志。现代科技正在为“中国之治”引入新范式、创造新工具、构建新模式,要把握大势、抢占先机,把智能化建设上升为重要的现代治理方式——“智治”。构建融汇贯通的数据共享体系,推进跨部门、跨层级、跨领域信息互联互通。构建精准高效的风险防控体系,为风险“精准画像”,确保见事早、看得准、下手先。构建持续优化的服务供给体系,深入推动“一次办”、“网上办”、“刷脸办”。构建可管可控的信息安全体系,筑牢智能安全屏障。
六、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的新前沿



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要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市域、基层、网络三个前沿阵地的特殊作用,确保风险研判更灵敏、矛盾化解更及时、应急处置更有效。



——市域是平安中国建设的“前线指挥部”,要确保重大矛盾风险防范化解在市域。市域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支柱,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中具有特殊意义。市域层级关键、地位重要、作用独特,有完备的社会治理体系、较好的资源能力、更多的法治手段,是将大矛盾大风险化解在市域,将小矛盾小问题化解在萌芽和基层最直接、最有效的治理层级。市域社会治理做得怎么样,事关国家治理顶层设计落实落地,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推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创出更多亮点经验,带动市域社会治理水平整体提升,一步一个脚印推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图景变成现实。
——基层是平安中国建设的“前沿主阵地”,要推动小矛盾小问题化解在基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健全完善新型基层治理体系,努力把小矛盾小问题化解在基层、在萌芽。加强基层社会治理,从长远看要做到“平战结合”,推进重心下移、资源下投、力量下沉,夯实平安中国建设根基。从当前看,要重点打击电信网络诈骗、黄赌毒、食药环等违法犯罪,侵害妇女儿童、老人、进城务工人员等群体的犯罪,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要发挥党委政法委(政法委员)统筹协调作用,整合基层政法资源力量,健全矛盾纠纷一站式、多元化解决机制,形成化解合力。要加强和创新群防群治表彰奖励,完善见义勇为确认、保障、激励等政策,激发群防群治活力。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引领作用,整合社区、物业两种力量,探索建设“红色物业”,开展社区管理与物业管理融合发展试点,把党的触角延伸到千家万户,从源头减少城市社区矛盾纠纷。
——网络是平安中国建设的“前端新战场”,要努力营造清朗网络空间。捍卫网络政治安全,打击造谣抹黑、煽动社会对立等活动,加强网络舆论正面引导,营造清朗网络空间。推动集中开展治理网络犯罪专项行动,斩断黑灰产业链。落实“三同步”机制,及时回应社会关切。
七、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的新铁军



政法队伍是平安中国建设的生力军、专业力量。今年以来,组织开展了全国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取得了明显成效。实践证明,党中央决策顺应民心民意,彰显法治权威,必将显示出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我们务必推动教育整顿走深走实。



——紧扣“一条主线”。围绕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法铁军这条主线,教育引导政法干警做政治忠诚的模范,切实做到“两个维护”;做干净干事的模范,遵纪守法、严于自律、廉洁从政;做担当作为的模范,勇于攻坚克难,善于推动落实。
——把握“两高”要求。坚持高标准高起点要求,对标党中央决策部署,对标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对标人民群众期待,拉高工作标杆,力求站位更高、方案更优、举措更实、成效更好。
——坚持“三个突出”。突出政治建设,做到严守政治纪律,严惩政治不廉洁,防范政治风险,优化政治生态,提升政治能力,筑牢政治忠诚。突出表率作用,率先垂范、以上率下,争做全国政法机关的表率。突出建章立制,集成教育整顿成功经验,以制度创新补短板、强弱项、堵漏洞。
——落实“四项任务”。筑牢政治忠诚,夯实政治忠诚的思想根基,提高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能力。清除害群之马,突出见“人”见“事”,以标本兼治的举措正风肃纪反腐强警。整治顽瘴痼疾,破除制约严格公正执法司法、影响队伍形象的堵点难点。弘扬英模精神,在全社会展现政法队伍的正气和风采。
八、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的新体制



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必须强化体制保障。要完善平安中国建设体制,构建党领导下的共治“同心圆”,增强共筑平安的向心力和执行力,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当前要着重完善“六大体制”:
——完善党委领导体制。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作用,及时研究解决重大问题,党委“一把手”要扛起主责,亲自部署、推动落实。发挥党委政法委牵头抓总、统筹协调、督办落实等作用,调动各部门各单位参与平安中国建设的积极性。发挥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构建区域统筹、条块协同、共建共享的平安建设新格局。
——完善政府负责体制。要当好公共规则制定者,强化政策、规划、制度、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当好公共服务提供者,推进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均等化、可及性。当好社会秩序维护者,严格市场监管、质量监管、安全监管。当好共建共治促进者,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
——完善民主协商体制。坚持把民主协商作为平安建设的重要方式,推动民主协商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把共建共治共享的同心圆越画越大。
——完善群团助推体制。完善支持引导制度机制,把适合群团组织承担的一些社会管理服务职能按照法定程序转由群团组织行使。完善“枢纽”带动制度机制,加强对社会组织的政治引领、示范带动、联系服务。
——完善社会协同体制。坚持党的领导与社会组织依法自治相统一,确保社会组织沿着正确方向发展。坚持引导和管理相统一,建立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社会组织制度。
——完善群众参与体制。从人民群众最恨最怨最烦的实际问题抓起,让人民群众成为平安中国建设的最大受益者。要畅通群众参与平安中国建设的渠道,让人民群众成为平安中国建设的最广参与者。要依法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让人民群众成为平安中国建设的最终评判者。
九、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的新考评



平安建设考评是指引和推动更高水平平安中国建设的有力抓手,也是指挥棒。要不断优化考评机制、完善考评指标、增强考评科学性,力求考精考准考实,更好发挥考评的工作指引和责任传导作用。  



——优化考评理念。突出政治导向,压实党委和政府平安建设重大政治任务。突出目标导向,以政治更安全、社会更安定、人民更安宁为目标,明确重点内容,做到有的放矢。突出问题导向,以督促检查解决平安建设突出问题为着力点,增强针对性。
——调整考评名称。报党中央批准,将原“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考评”调整为“平安中国建设考评”,将原“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评选表彰”调整为“平安中国建设先进评选表彰”。将在今年底前首次开展评选表彰平安中国建设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授牌命名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市和示范县,对符合条件的示范市、县授予“长安杯”进行表彰。
——合理考评指标。创新设置平安中国建设考评8大指标体系,增加了一系列新内容,推动解决重点难点热点问题。
——改进考评办法。紧扣平安建设主题设置考评内容,防止把部门一般性业务工作纳入考核,搞“搭车考评”。引入智能考评,原则上不要求地方报送自评材料,努力实现考评数据实时录入更新、考评结果实时显示调取。






欢迎光临 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http://caiyes.cn/)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