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标题: 从温总理答记者问看用典 [打印本页]

作者: 大明老秘    时间: 2009-3-17 19:19
标题: 从温总理答记者问看用典

从温总理答记者问看用典

% Q/ l/ |8 O4 o. U8 Z. q

陶善才

$ H; H: T8 G/ X9 y( R) V, P , B% k1 S* ~. |* m. F3 } 8 L; [" K& b3 C . o% m2 r/ y/ o7 ^: m( l E 9 j. z; V+ `0 z. f& W0 k 8 {8 T8 H. t, D

用典,就是在写作中引用古代典制和掌故以及诗文、故事等,以求言简意丰、发人深思。用好典故,对我们从事公文写作的秘书工作者来说非常重要。+ h1 ~3 H( D4 ?1 \ Year="2008" Month="3" Day="18" IsLunarDate="False" IsROCDate="False" w:st="on">3月18日上午全国“两会”结束后,我聆听了温家宝总理答中外记者问。总理引经据典、句句珠玑,其强烈的忧患意识和深深的民生情怀令人深思、触人情肠。我不仅为总理的人格魅力所感染,同时也为总理深厚的文学修养所折服。这里特撷温总理近年来在“两会”答记者问中的部分用典与大家共赏。

* A) L# d3 m5 M2 c$ d7 e$ Y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如将不尽,与古为新”。

! X& Y" L2 Q T7 Q

这是温总理在今年“两会”后回答新华社记者关于解放思想的问题时引用的。总理说:“我想集中回答一下关于解放思想这个问题。一般的道理大家都知道。我想从中国的文化、传统和历史上讲一点自己的看法。我一直很重视两句话:一句话来自《诗经》,一句话来自《诗品》,就是‘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如将不尽,与古为新'。”

% e4 T+ V" t5 }; q9 x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语出《诗经·大雅·文王》,是文王昭告天下的话:“文王在上,於昭于天。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意思是“周朝虽然是一个很古老的国家,但上天赋予了她新的使命,那就是要求她不断革新。”这句诗蕴涵了极其丰富的哲理,历来被儒家经典所推崇,从它引申发展而来的“刚健日新”的思想,更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激励着中华民族不断创新、不断前进。

' w5 d" A6 F' }% |$ }. j' K- }, G

“如将不尽,与古为新”,语出司空图《诗品·纤秾》:“采采流水,蓬蓬远春。窈窕深谷,时见美人。碧桃满树,风日水滨。柳阴路曲,流莺比邻。乘之愈往,识之愈真。如将不尽,与古为新。” 这段话说的是文艺创作中的体会,意思是大自然的美景无穷无尽,只要深入观察体会,就能不断地创新诗境。“如将不尽,与古为新”指的也是推陈出新。

! ^$ U8 i9 ]% O& j4 y% h

温总理引用这两句诗,非常深刻地指出了解放思想的重要性,号召人们进一步增强解放思想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正如总理所言,历史证明,作为一个既老又新的国家,五千多年来,中国的前进是同它不断地变革维新分不开的。实践证明,三十年前,邓小平同志提出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从而推动了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今天,我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解放思想和改革开放仍然要坚持不懈、永不停止。因为,只有不断地解放思想,才能解决新问题、取得新胜利。

# U+ X9 t% f3 w) R& P$ K

“行事见于当时,是非公于后世”。

* Y2 h; Z i! U

这是温总理在今年“两会”后答记者问中回顾五年来心路历程时引用的。总理说:“五年已经过去了,‘行事见于当时,是非公于后世。'历史是人民创造的,也是人民书写的。一个领导者应该把眼睛盯住前方,把握现在,思考未来。”

% ~1 `7 ^) l0 r+ q) a2 B: e

“行事见于当时,是非公于后世。”语出朱元璋谕。明洪武二年(1369年)二月初一,朱元璋下诏令儒臣纂修《元史》,并告谕宋濂等官员说:“自古有天下国家者,行事见于当时,是非公于后世。故一代之兴衰,有一代之史以载之。”朱元璋提出当世人行事由后人评价的观点,嘱咐群臣修史要客观,不要刻意贬低或赞扬。

( _+ s; I" u- M9 P5 K

作为日理万机的国务院总理,五年来的工作可谓千头万绪,特别是应对“非典”、南方雪灾等突发事件,真可谓感慨万千。但温总理并没有按记者的思路描述自己的感受,而是引用了“行事见于当时,是非公于后世”这句典故,建议由人民去评价功过,并且把重点放在了对未来的思考上。由此可见总理胸襟之坦荡,令人肃然起敬。

, |8 k& L2 V$ ]7 @% c6 v& K) B' F

“一心中国梦、万古下泉诗”;“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 c+ `; v' J& }+ m/ A. Z

这是温总理回答记者关于两岸关系的问题时所引用的。总理说:“我是一个爱国主义者,我脑子里总是在想,‘一心中国梦、万古下泉诗',‘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9 H/ v7 E$ O4 }5 ~- [$ u+ S+ ~8 W% u' ^

“一心中国梦,万古下泉诗。”出自南宋诗人、画家郑思肖的《德祐二年岁旦》之一:“力不胜于胆,逢人空泪垂。一心中国梦,万古下泉诗。日近望犹见,天高问岂知。朝朝向南拜,愿睹汉旌旗。”所谓“下泉诗”,是指《诗经》中的《下泉》编。这首诗直抒胸臆,描述了自己在北宋灭亡后的悲伤痛苦之情,表现出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温总理引用郑诗,表达了坚定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气节,也向台湾同胞发出了“祖国统一,国治民安”的真诚呼唤。

7 C l+ A" x& C8 w

“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出自鲁迅的《题三义塔》:“奔霆飞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梦觉仍衔石,斗士诚坚共抗流。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温总理引用这句诗时,以一组数字简洁明了地回顾了大陆对于加强两岸经贸关系所做的大量工作,表示要继续扩大同台湾经贸交流的范围,强调了大陆对待台湾问题的一贯态度:愿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争取和平统一。

}* Y" D+ }& C

“名为治平无事,而其实有不测之忧。”

3 a* g) N# l* `) E

这是温总理在2007年“两会”后答记者问中谈及中国经济存在结构性问题时引用的。总理说:“近年来,中国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的发展,但是,无论是过去还是将来,都不是评功摆好的时候。我的脑子里充满了忧患。‘名为治平无事,而其实有不测之忧'。中国经济存在着不稳定、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结构性问题。”

% k; m; \# [8 Z" k! L( d2 j+ B" Q

“名为治平无事,而其实有不测之忧。”语出宋代苏轼的《晁错论》,原文是“天下之患,最不可为者,名为治平无事,而其实有不测之忧。”总理引用此典,一方面表达了对中国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良好势头的信心,另一方面,也坦诚地指出了当前中国经济存在的结构性问题。这集中体现了温总理历来主张的“患生治”、“兢慎”思想:2003年上任伊始,温总理表示要“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居安思危,有备无患”;2004年“两会”上提出“安不忘危,治不忘乱”;2005年“两会”上指出“形势稍好,尤需兢慎”,“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2006年“两会”上强调“危则安,思所以乱则治,思所以亡则存”。在今年“两会”答记者问时,他进一步强调说:“我去年曾经说过,我这个人是一个充满忧患意识的人。我认为患生治。未来的5年是中国实现全面小康的关键时期,我们充满机遇和希望,但也面临着困难和艰险。”从而让大家明白,发展的任务虽然十分艰巨,但只要我们知难而进、永不退缩,我国的经济一定会有一个更大的发展,人民生活一定会有一个更大的提高,社会进步一定会有一个更大的推进,改革开放一定会迈出更大的步伐。

5 z) r5 N: H& Z) J0 j+ D

“去问开化的大地,去问解冻的河流”。

; J5 w1 a, `) m; ?

这是温总理在2007年“两会”答记者问中谈到民生问题时引用的。总理说:“解决民生问题还要让人民生活得快乐和幸福。这就要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在社会推进公平与正义。记者也许问,什么叫快乐?我可以借用艾青诗人的一句话:‘去问开化的大地,去问解冻的河流 '”。

; c4 d! S3 x5 N) `

“去问开化的大地,去问解冻的河流”,出自当代诗人艾青《窗外的争吵》中“春天”一节:“去问开化的大地/去问解冻的河流/去问南来的燕子/去问轻柔的杨柳/地里种子要发芽/枝头骨朵要吐秀。”诗人借用南来的燕子和绽芽的柳枝宣告,春天不可阻挡地到来了!解冻的河流,体现的不仅是挣脱了束缚后的快感,更伴随着巨大的能量和无尽的创造力;开化的土地,蕴含着勃发的生机,展现着绚丽的春天景象,更向勤劳的人们庄严地许下丰收的承诺。温总理引用此诗,恰到好处地把人们对民主、公平、正义的渴望与人民的快乐和幸福联系在一起。

5 q& W7 g# [/ O- }! g

温总理答记者问中的巧妙用典启发我们,秘书工作者要想让自己所写的调查报告、讲话材料等公文鲜活起来,除了要加强理论学习外,还要多学一些文学、历史、哲学等方面的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史修养,从而做到在写作中用典自如,恰到好处,以增强文稿的感染力、说服力和号召力。使撰写的文稿富有凝重的历史感和思想深度。: |' [! \9 A5 f& G! G; r& I% e+ ` 8 ?7 i4 m+ h, |. R1 T . \4 b* W" U/ _9 X* {; Z6 m" | + J2 D$ }/ C3 h

6 I7 ]3 M# y' N

(作者单位:安徽巢湖市委政研室)

( G) u( V; S9 W. l, S, l$ N5 v

 

9 _9 D+ o) v: Y 7 e" a7 \! O; N& B1 T: Y

, { }; I7 z3 [, u) b

 

& x Y s( V. M5 H3 C2 A ! L g# U( X( g, V' e

9 P1 S3 v9 K; S E# u+ A; G; u: k. U, e9 [* ` # y$ P. u1 E" N1 w! Y7 _+ F* @

 

; z" E6 U& A0 K


5 |" v6 D# R$ T( q/ K' W. L: S






欢迎光临 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http://caiyes.cn/)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