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00九年二月五日在新余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一、2008年工作回顾
screen.width-333)this.width=screen.width-333' height=550 hspace=14 src="net0902/090201a.JPG" width=422 align=left border=0>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紧紧依靠全市人民,积极应对来自各方面的严峻挑战和考验,圆满完成了市七届人大三次会议提出的主要任务,十四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列全省前三位,其中十项列全省第一位。
经济总量持续增长。生产总值402.3亿元,增长17.1%;财政总收入55.07亿元,增长32.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6.09亿元,增长35.5%,分宜县、渝水区财政总收入均超过10亿元,财政总收入过亿元乡镇由3个增加到7个;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9.3亿元,增长24.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12.6亿元,增长30.4%,销售收入761.9亿元,增长49.1%。
经济运行质量持续提高。税收占财政总收入比重达88.2%,提高1.5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284.8%,高出全省平均水平63个百分点,实现利润52.4亿元,增长44%。
经济发展后劲持续增强。固定资产投资353.6亿元,增长136.5%,其中工业投资268.7亿元,增长186.9%。60个投资3000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中,38个项目竣工投产,可新增产能规模750亿元。
开放型经济持续发展。进出口总额41.9亿美元,增长219.6%,占全省的30.4%,其中出口19.4亿美元,增长182.4%,占全省的25.5%。实际利用外资3.72亿美元,增长30.6%;实际利用内资93.1亿元,增长21.5%。
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138元,增长20.1%;农民人均纯收入5907元,增长17.9%。
城市创建工作持续推进。全面启动创建“全国食品安全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全省文明城市”活动。我市被评为“国家园林城市”,连续五届被评为“全国双拥模范城”。
政务环境持续优化。在第三届华商领袖年会中,荣获“中国城市投资环境奖”;在全省政风行风评议活动中,共有20个单位被评为先进单位。
一年来,我们重点抓好了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1、以项目建设为载体,经济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1010工程”已完工项目5个,在建项目76个,19个项目处于前期工作阶段。年初安排的143个重点项目中,33个如期竣工,占项目总数23.1%,完成投资172.3亿元;61个新建项目,有52个按计划开工建设,开工率达85.2%,为历年最高,完成投资62.6亿元。
2、以工业化为核心,经济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加快经济开发区、分宜县工业园、良山工业基地三大园区建设,全市园区共有入园企业518家,实现销售收入351.6亿元,增长70%,实现利税33.7亿元,增长50%。经济开发区被省政府授予“江西省光伏产业特色工业园”。新能源、钢铁、新材料三大产业优势凸显,完成主营业务收入594.1亿元,增长61.1%,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78%。形成了一批带动能力强、税收贡献大、有核心竞争力的优势企业集群,销售收入过亿元企业达78家。全市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56.9%,提高1个百分点,工业主导经济增长的格局进一步增强。
3、以扩大开放为主战略,经济发展活力进一步显现。产业招商成效明显。全年光伏产业签约项目14个,签约资金441.4亿元。依托钢铁产业,吸引了中冶集团55万吨电工钢、钢渣零排放等重大项目落户。围绕新材料产业,引进了10万吨电解铜、钨产品精深加工等项目。突出重点地区招商。抓好了对浙江、江苏、广东、福建及港台、西班牙、日本等地的产业招商和产业对接工作,先后举办35场项目推介会和产业招商会,向沿海发达地区派驻了100支专业招商小分队。新批外资项目9个,签约资金4.5亿美元;引进内资项目93个,签约资金292.4亿元。组织13个招聘小组赴全国各地,为企业引进急需人才。积极完善口岸物流平台,开通了新余至厦门铁海联运。
4、以新农村建设为重点,城乡统筹步伐进一步加快。全年粮食播面147.2万亩、总产57.4万吨,分别增长1.4%和6.1%。恩达公司通过国家级龙头企业认定,20家农业产业化企业通过省级龙头企业认定。列入省“双十双百双千”工程的7家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30亿元,增长22%;稳步推进“3321”工程,加大“一村一品”建设力度,新增新余蜜桔种植面积1.5万亩、苎麻2万亩、高产油茶1.6万亩。新选300个新农村建设试点村,投入资金12亿元。率先在全省实现行政村水泥公路通达率100%。大力推进了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委托中国城乡规划研究总院编制市域总体规划。开通了城区至分宜、良山、下村和下村工业基地的公交线路。孔目江湿地公园被评为“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和“江西省文明公园”,新欣北大道亮化工程获“全国城市景观亮化工程优秀奖”。开展了“城市管理年”活动。在全省率先实行垃圾清运“管干分离”市场化改革。城区新增绿化面积151万平方米,绿地率达40.6%;用水、燃气普及率分别达99.8%和87%,均位居全省第一。
5、以改善民生为落脚点,人民群众幸福指数进一步提高。大力实施民生工程,全面和超额完成了省市年初确定的78项民生工程目标任务。开展水源污染治理,制定了仙女湖和孔目江水质保护办法,两个主要饮用水源水质在一级保护区内达到国家地表水二类标准。开展城区大气污染综合整治,城区大气环境质量得到改善。开展了创建“全国食品安全城市”活动,食品质量明显提高。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组织申报国家级科技项目6项,开发省级以上新产品26项,省高新产业重大项目2项,实施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10个。区域创新体系逐步完善,新钢公司创建了国家级技术中心和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并设立博士后工作站,赛维公司成功申报“江西省太阳能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已成为《太阳能级多晶硅》等国家(行业)标准的起草单位。在新余高专组建了太阳能研究所。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实施了免学杂费、免教科书费政策,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走在全省前列,农村学校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新余高专新校区首期工程基本完工并实现部分搬迁。职业教育发展步伐加快,江西太阳能科技职业学院筹建顺利。首届中国(新余)傅抱石文化艺术节成功举办,群众文化和文化“三下乡”活动有声有色,艺术精品创作不断出现。11个乡镇中心卫生院、129个村卫生室达到省级建设标准,新增达标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5个。妥善处置了“婴幼儿奶粉”事件,卫生服务能力得到加强。市体育中心被命名为国家级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创建工作进展顺利。移动用户普及率居全省前列,被授予“中国城市信息化50强”称号,已开通网上电子审批和电子监察。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实现了“六个不发生”的工作目标。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继续保持全省领先地位。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得到加强。
6、以完善制度为突破口,政府自身建设进一步加强。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依法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办理人大建议48件,办理政协提案254件、建议案2件、协商报告1件。进一步规范政府行为,制定完善了市政府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工作规则、专题办公会议制度,建立了经济形势分析会议制度,健全了督查落实制度。进一步优化政务环境,制定了《新余市优化政务环境办法》,对已出台的政策进行了梳理和完善,对涉及行政审批事项的收费项目及标准进行了全面清理;积极开展了机关干部作风集中整顿和政风行风评议活动。进一步推进机制创新,完善了招商引资奖励、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等办法。
二、2009年主要工作
screen.width-333)this.width=screen.width-333' height=287 hspace=14 src="net0902/090201b.jpg" width=456 align=right border=0>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5%;财政总收入66亿元,增长20%,工作目标70亿元,增长27.1%,力争75亿元,增长36.2%,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1.8亿元,增长22%,工作目标33.3亿元,增长27.6%,力争36亿元,增长3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60亿元,增长3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21%,其中出口增长4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增长44.4%;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控制在104%左右;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5%;人口自然增长率、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省定目标以内。主要措施是:围绕一个中心(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推进两项建设(项目建设和机关效能建设),抓好三个重点(三大产业培育,三大园区发展,“三城”同创推进),夺取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新胜利。
(一)转变发展方式,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1、做大做强三大产业和三大工业园区,提高集约发展水平。全力加快新能源、钢铁、新材料三大产业发展。优先发展新能源产业。积极帮促赛维下村6000吨硅料二期、马洪1.5万吨硅料和多晶硅片扩建四期、升阳2580兆瓦太阳能电池、瑞晶500兆瓦太阳能电池二期、天能电力200兆瓦太阳能电池及组件、圣彼300兆瓦太阳能组件及100兆瓦应用系统等重点项目按预定计划建成投产,加快推进赛维新上1.5万吨硅料和多晶硅片扩建五期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华电电力3万台套螺杆膨胀动力机项目建设,形成500台套产能;加快推进力德3000台风力永磁直驱发电机项目建设,形成永磁风力发电机1200台套、轮辐永磁风力发电机500台套产能。加快光伏产品推广应用,建设1—2个示范小区,抓紧立项建设太阳能光伏示范电站。认真做好国家光伏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国家太阳能发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硅材料及光伏应用产业化基地、国家级螺杆膨胀发电技术研究中心和国家新能源科技城申报工作。全力做优钢铁产业。帮促新钢300万吨薄板二期竣工项目投产,加快推进中冶南方55万吨电工钢、新华公司120万吨钢绞线扩建、普田特钢20万吨模具钢、弘屹实业15万吨薄板、新良特钢50万吨钢材、威奥锻造等项目建设,促进钢铁产业总量做大、结构调优。紧紧抓住钢铁市场“回暖”的有利时机,做好钢铁企业在产、供、销等方面的协调服务工作,力促企业满负荷生产。不断做大新材料产业。力促江锂新上1万吨电解镍项目早日开工建设,年底形成2万吨电解镍产能。确保赣锋锂业3000吨氯丁烷项目达产达标,150吨丁基锂项目快速推进。加快中材50万只坩埚和30万吨特种玻纤项目建设,年底形成10万只坩埚产能,并启动三期坩埚项目建设。全年三大产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800亿元,增长34.7%,其中钢铁产业实现450亿元,增长4.1%,光伏产业实现300亿元,增长133.1%,新材料产业实现50亿元,增长51.5%。
重点发展经济开发区、分宜县工业园、良山工业基地三大园区。加快形成产业特色。经济开发区要依托光伏产业特色园的优势,以光伏产业为核心,以余热发电和风力发电产业为补充,加大对新能源产业的招商引资和项目推进力度,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着力打造成新能源产业基地和国家级开发区;分宜县工业园加快发展电解镍、锂及其制品等新材料企业,做大做强新材料产业;良山工业基地以“对接新钢、做优特钢”为目标,继续引进一批钢铁上下游配套项目,大力延伸做粗产业链,做大产业规模。加快形成项目集聚。三大园区以各自产业优势为依托,牢牢把握国内外产业转移的机遇,加快引进一批规模大、技术高、产品优、实力强的优质企业,切实壮大经济实力,提升发展后劲,增强项目集聚能力。加快提升集约发展水平。十分珍惜并科学利用好每一寸土地,使有限的土地发挥最大效益,着力提高工业园区单位面积投资强度、出口创汇、效益贡献、发展后劲等方面的水平,注重在项目审批、用地安排、产业扶持、资金融通等方面对入园企业进行引导,把三大园区打造成产业集聚、分工明确、贡献突出、技术先进、优势明显的现代化、规模化、集约型、生态型园区。市财政安排300万元扶持园区龙头企业,实施有利于延长产业链的配套项目。增强工业园区承接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能力,抓住农民工返乡的有利时机招纳熟练工,为农民工提供新的就业机会。
2、帮助企业发展,增强企业竞争优势。落实好《关于促进全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应对经济危机支持企业发展若干规定》等文件,切实解决企业面临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帮助企业开拓市场。紧紧抓住国家增加投入扩大内需孕育的巨大市场空间,积极帮助企业与国家大产业、大工程、大建设项目加强对接,抢抓合同订单。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展销会、订货会、洽谈会等,为企业扩大销售提供平台。帮助企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全力推进以企业为主体的研发平台建设,鼓励赛维、江锂、赣锋锂业等企业争创国家级、省级技术中心。积极引导企业自主开发、借力开发或适时买断各类新技术、新产品,形成企业、科研院所、中介机构三位一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大适销对路的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推广力度,对列入年度国家级、省级新技术、新产品目录的产品和企业,财政加大奖励支持。帮助企业缓解资金“瓶颈”制约。充分利用政银企联席会议制度和担保基金工作平台,搞好银企对接,帮助有市场、有销路、有订单、有效益的企业缓解资金紧张矛盾;加快典当、拍卖、产权交易市场等多种平台建设,积极筹措各类资金;大力推进有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帮助科农公司、恩达公司等企业做好上市准备,推进赣锋锂业上市,争取永盛矿冶获准上市。帮助企业提高“四率”水平。落实好《江西省工业企业“四率”考核意见》,优化要素配置,形成和壮大一批全员劳动生产率、人均创利率、资金利用率、资源能源利用率“四率”领先的优势企业集群。
3、多措并举,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现代金融业。力争年末现有驻市银行业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增幅在全省前二位,总量前进二位;异地银行在我市贷款余额超100亿元。抓紧赣州银行新余分行开业工作,引进中信银行、招商银行、南昌银行在我市设立分行,积极争取设立渝水区村镇银行,抓好市成长信用担保有限责任公司的业务开办和发展,抓好新能源创业投资基金的筹建,加大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清收处置力度,启动新余农村合作银行股份公司改革。加快发展商贸物流业。切实抓好袁河物流钢材交易市场、仙女湖中心物流园区、良山物流园区建设,加快天润物流中心、九鼎汽车市场扩建步伐,做好市商业配送市场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加快推进三个商业中心、三个次商业中心的规划建设,重点培育和壮大一批辐射范围广、年销售超3亿元的商品专业市场。加快发展旅游业。以景区建设为重点,进一步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切实抓好11个重点旅游项目建设。仙女湖景区着力推进体育公园、佛教文化博览园、龙华度假酒店、环湖路等项目建设,加快建成现代旅游休闲度假中心;仰天岗重点抓好江西自然科学博物馆、天工开物科技博览城、仙来大道及隧道等项目建设,全力打造复合型休闲旅游区。继续加强仙女文化、天工文化、佛教文化的研究挖掘开发。充分发挥龙头旅行社在旅游市场推销中的作用,加大区域旅游协作。力争接待国内游客人次、旅游收入分别增长12%和8%,入境旅游人次、旅游外汇收入分别增长15%和8%。稳定健康发展房地产业。努力形成廉租房、经济适用房、普通商品房相协调的住房供应体系。认真落实促进住房消费的各项政策措施,积极引导房地产企业合理确定房价,控制建设规模,今年商品房开发总量控制在80万平方米以内,土地控制在500亩以内。加快发展其他服务业。鼓励引导中介服务业、社区服务业、农村服务业发展,加快培育总部经济、楼宇经济、创意经济,努力形成服务业全面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
4、抓好节能减排,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组织实施35个节能减排项目,竣工投产项目15个,计划完成投资20亿元。重点抓好新钢余热余气发电、干熄焦改造、能量系统优化改造及冶金渣综合利用,江锂、海螺水泥等公司余热发电,新电、分电粉煤灰全面利用,嘉锐工贸年产40万吨废钢回收基地等项目建设,大力发展新型墙材,推广散装水泥,开展建筑节能、车辆节能和节能采购工作。逐步在全市有条件的企业推广螺杆膨胀余热发电技术。今年市财政安排节能专项资金380万元。大力整治工业污染企业,关闭“十五小”企业,淘汰城市中心区4吨以下燃煤锅炉。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削减2.6%,二氧化硫削减5.1%。着力抓好新钢公司焦化废水处理系统改造、新建一个污水处理厂和淘汰2台24平方米、1台33平方米烧结机,花鼓山煤矸石电厂2号机组脱硫除尘改造,新电2台发电机组脱硫除尘,分宜县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管网设施,经济开发区污水处理厂,城东污水处理厂二期及管网配套设施等重点工程建设。加强水源水质保护,确保仙女湖、孔目江两个主要饮用水源水质稳定达到国家地表水二类标准,确保袁河(新余段)、袁惠渠水质稳定达到国家地表水三类标准。继续实施城区大气污染综合整治“四大工程”,确保城区空气环境质量稳定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5、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实现“三年大变样、五年一体化”。抓紧制定统筹城乡的国民收入分配、公共政策、行政管理三大体制;积极构筑“人人有技能、人人有就业、人人有物业、人人有保障”的“四有”农民增收长效机制;推进五个一体化:一是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按照“打基础、建平台、增后劲”的要求,大力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网络化。建设城市防洪堤11公里;加固袁河圩堤4公里;抓好1座中型、8座小型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改造中低产田2.5万亩;推进通济泵站更新改造。抓好新农村建设,市财政安排3000万元用于300个自然村新农村建设,着力打造一批具有聚居万人能力的中心村。二是推进城乡经济发展一体化。积极探索实施以“社区股份合作、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主要内容的新型农村股份合作制经济模式。市财政安排30万元用于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坚定不移地抓好粮食生产,实现粮食播面150万亩,总产58万吨;严格实行国家粮食最低保护收购价政策。切实抓好大宗农副产品生产,新增水果面积2万亩,新增商品蔬菜面积1000亩。着力打造“两个龙头”:科技龙头,即抓好仰天岗现代农业科技园,大力推进“3321”工程以及百万蛋鸡进果园、万亩葡萄产业带、万亩台湾麻绿笋基地、环仙女湖万亩枣业带,提高农业产业的科技含量;产业龙头,即着力扶持百乐、恩达、金土地、润合、天欣源、珊娜果业、科农等重点龙头企业,力争销售收入亿元以上企业达8家,实现销售收入34亿元、利税2亿元。市财政安排350万元用于扶持农业产业化“双十双百双千”工程,在新农村建设经费中每年安排500万元扶持“一村一品”产业发展。在坚持家庭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的前提下,通过在渝水区姚圩镇、分宜县双林镇进行试点,积极引导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三是推进城乡劳动就业一体化。建立和完善人力资源市场网络,通过互联网将市场延伸到乡镇,及时为农村劳动力提供劳动就业信息。鼓励扶持农民自主创业,采取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有资金、有技能的返乡农民工自主创办各种经济实体,实现由劳务向创业转型。四是推进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按照“低水平、广覆盖、有保障”的原则,加快建立起贯穿农民一生的农村低保、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创业保障、就学保障、就业保障、征地拆迁补偿等“八道保障体系”,基本实现“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弱有所扶、贫有所济”。五是推进城乡社会管理一体化。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逐步推行凭身份证就业、就学、信贷、购房等办法。消除农民进城落户门槛,使在城镇稳定就业和居住的农民有序转变为城镇居民。逐步实现农民工平等享有城市公共资源,农民工及其子女在就医、就学、就业、社会保障等方面与城市居民享有同等的权利。
(二)狠抓项目建设,着力增强发展后劲
计划安排10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项目301个,总投资1340.8亿元,年度计划投资481.5亿元,其中新开工项目165个,计划完成投资228.6亿元;续建项目136个,计划完成投资252.9亿元;全年竣工项目111个。
1、全力以赴推进项目。落实责任,建立重点项目“一个项目、一个领导、一个责任人、一套工作班子、一个实施方案、一支好的施工队伍”的“六个一”落实机制。实行“四定四保”责任制,即定目标、定时间、定措施、定责任,保证项目按进度推进,保证无特殊情况工程不超预算,保证工程质量,保证项目按时竣工。充分发挥100名责任人脱产抓项目建设的作用。突出重点,着力抓好赛维硅料硅片、新钢薄板工程二期、江锂电解镍二期、袁河抬水工程、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建设等100个重大项目,年度计划完成投资399.1亿元,其中新开工项目29个,续建项目71个,竣工项目44个。把推进项目建设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切实做好项目建设的跟踪、协调和服务等工作:(1)安排工业项目95个,新开工项目42个,计划投资157.6亿元;续建项目53个,计划投资196.5亿元。在重点抓好三大产业项目推进的同时,力促子龙实业电解铜扩改、百乐工贸大米加工扩建等30个项目早日竣工投产,积极推进新电2台66万千瓦超临界机组扩建、力争分电新上2台60万千瓦机组,信达长林、远东纺织退城进区等项目建设。(2)安排农林水项目30个,新开工项目20个,计划投资6.4亿元;续建项目10个,计划投资3.5亿元,抓紧建成林业生态示范项目、渝水区优质粮食产业工程等13个项目。重点抓好10万亩蜜桔基地、10万亩高产油茶基地、10万亩苎麻基地、3个万头种猪场、渝水区国家高产油茶示范县区工程、润合肉产品深加工、恩达3万吨微生物脱胶精干麻生产线等项目建设。(3)安排服务业新开工项目8个,计划投资4.9亿元。重点抓好信诚沃尔玛购物广场、农资交易市场等项目建设。(4)安排基础设施建设项目61个,新开工项目33个,计划投资17.1亿元;续建项目28个,计划投资30亿元,抓紧建成天然气管网和分站、分宜县城污水管网、渝水区乡镇垃圾收集转运系统工程等11个项目。重点抓好杭南长客运专线(新余段)、洋坊站扩建、城市电网、第四水厂二期工程等项目开工建设。(5)安排城市建设项目38个,新开工项目23个,计划投资20亿元;续建项目15个,计划投资6亿元,抓紧建成创新路、阳光大道东延段等15个项目。重点抓好袁河抬水工程、仰天岗大道改造、抱石公园改造二期及章家山油库搬迁、长途客运汽车站、仰天岗大道西延段、仙女湖大道等项目。(6)安排保障性住房及房地产项目56个,新开工项目30个,计划投资20.8亿元;续建项目26个,计划投资14.5亿元,抓紧建成公园一号小区、新余高专住宅小区等37个项目。重点抓好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和袁河小区、茶山新城、二化小区安置房等项目建设。(7)安排社会事业项目13个,新开工项目9个,计划投资1.8亿元;续建项目4个,计划投资2.4亿元,抓紧建成县中医院大楼等9个项目。重点抓好市人民医院新院等项目建设。加强调度,继续坚持重点项目建设现场调度会议、重大建设项目用地协调会议制度等,形成推进项目建设的强大合力,加快项目建设进度。
2、千方百计争取项目。力争全年立项、争取到国家投资项目108个,争取上级资金11亿元以上。认真做好项目前期工作。加快项目编制、评估、论证,切实抓好项目可研、环评、安评、土地预审等工作,争取项目早批准、早开工、早见效。规范项目申报程序。加强沟通对接,主动与上级主管部门、项目牵头部门衔接,做好申报材料的编制。认真组织项目申报。摸清上情、吃透政策,找准切入点,积极申报项目,加强项目沟通和对接,尽量争取上级给予我市更多的政策、项目和资金支持。
3、扩大开放引进项目。抓好重大产业招商。重点围绕新能源产业、钢铁产业、新材料产业、基础设施、农业产业化、现代服务业、旅游业等七大领域抓好招商,尤其要围绕三大产业,加大招商力度,延长产业链。抓好招商小分队招商。加强对小分队工作的考核和管理,每季调度、半年评比、年终总结,督促各招商小分队完成招商任务。抓好重点地区招商。根据我市重点产业的特点,将招商的重点放在台湾、香港、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地。全年实际利用外资增长30%、内资增长50%以上。
(三)高度关注民生,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努力为民办实事。重点围绕七个方面,办好70件实事:一是扩大就业促进创业。重点办好7件实事:(1)落实《新余市扶持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与返乡就业办法》,促进外出人员回乡创业和就业;(2)通过支持企业招聘、选调下派、机关事业单位适当招考录用、免费培训和支持创业等多种形式,帮助大学毕业生实现就业和创业;(3)发放1.13亿元小额担保贷款资金支持创业;(4)将符合条件的被征地农民、“农林水”失业人员、未安置的城镇退役军人等统一纳入失业登记与就业扶持范围;(5)出台《新余市援助困难群体就业暂行办法》,帮助“零就业”家庭、残疾人家庭、低保家庭和“4050”人员等困难群体中有就业能力和愿望的人员实现就业;(6)加强就业培训,完成城镇职业培训1.6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24755人,免费为工业园区新招员工进行技能培训;(7)扩大招工渠道,切实解决企业用工难问题。力争全市新增城镇就业2.04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1.2万人。二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重点办好7件实事:(1)扩大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城镇职工参保22.9万人;(2)继续做好被征地农民安置工作,被征地农民参保2.4万人;(3)扩大城镇职工工伤保险覆盖范围,参保职工17.04万人;(4)提高失业保险统筹水平,失业保险参保11.5万人;(5)调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人均增加140元;(6)建立居委会和敬老院、福利院、光荣院工作人员补贴制度,增加离任老村支书、村主任生活补贴;(7)贯彻落实“两降三促一优先”政策,工业园区企业职工按上年度企业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的60%为缴费基数参加养老保险。三是提高社会救助水平。重点办好10件实事:(1)将城乡低保对象财政月人均补差标准分别提高15元和10元;(2)将农村分散供养和集中供养五保人员的供养标准每人每年提高60元;(3)完善国有企业“老工伤”人员伤残津贴制度,适当调整津贴待遇;(4)城镇大集体困难企业和国有“农林水”困难企业事业单位中符合条件的退休职工生活补助,每人每月增加20元;(5)将城镇“三无”特困群众的供养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300元;(6)完善城乡临时救助制度,改善孤残儿童和流浪未成年人的生活条件;(7)继续实行农村计划生育奖励制度,建立农村“二女户”养老保险制度;(8)按照每人5000元的标准抚慰因自然灾害死亡人员家属;(9)增加企业军转干部等四类人员的生活补助,适当提高义务兵优待金标准和退役士兵自谋职业一次性补助标准;(10)对困难群众实施法律援助。四是强化医药保障。重点办好14件实事:(1)扩大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参保25.6万人;(2)将城镇居民和大学生全部纳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范围,城镇居民医保参保率达100%;(3)健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参合率达90%以上:(4)将城乡低保边缘户和新增四类优抚人员纳入城乡医疗救助范围;(5)保障儿童疫苗接种,确保以乡为单位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免费接种率达100%;(6)进一步完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达标建设16个;(7)免费提供560万元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卡;(8)确保1-6级残疾军人和在乡退伍红军老战士基本医疗费用保障率达100%,其他重点优抚对象基本医疗费用保障率达80%以上;(9)对乡镇卫生院人员基本工资实行全额保障;(10)对在村卫生室执业的医生给予每人每年1000元补助;(11)加强农村卫生服务网络建设,村卫生室(所)达标建设79个、乡镇中心卫生院3个;(12)为3890名残疾人实施康复工程;(13)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督供应网络建设,做好药品统一采购工作,降低药品价格水平;(14)建成市人民医院新院和市中医院门诊大楼。五是继续推进济困助学。重点办好5件实事:(1)继续为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费提供地方课程通用教材、补助6078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寄宿生活费;(2)资助家庭经济困难普通高中(含民办)学生2300人、中等职业教育(含技工学校)学生25700人、考入大学(含民办高校、独立学院)学生505人;(3)做好新余籍初高中毕业生就读本市职业学校财政补贴工作;(4)对边远地区教师发放特殊津贴;(5)加大高校助学贷款风险补偿金支持力度,支持学生助学贷款。六是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重点办好5件实事:(1)建设廉租房850套,新增廉租房租赁补贴4173户;(2)完成经济适用房面积5万平方米;(3)帮助农村困难群众尤其是多灾易灾地区能力弱的困难群众新建、重建住房;(4)启动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工程,为151户农村困难群众新建、重建住房;(5)依法依规制定和落实相关措施,争取改造棚户区(城市危旧住宅区)7万平方米。七是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重点办好22件实事:(1)解决18万农村人口的饮水不安全问题;(2)新增农村沼气用户2000户;(3)帮助全市10个重点扶贫村实施村级扶贫规划;(4)向农村群众免费提供平原造林苗木,市财政安排380万元用于特色林业产业发展;(5)扩大农业政策性保险试点范围;(6)将林业造林机械纳入农机购置补贴范围;(7)进一步保障农村居民用电;(8)提高农村宽带网络覆盖率;(9)新建5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和136家“农家书屋”;(10)深入开展农村文化“三项活动”,为农村放映电影4764场、送戏104场,开展文体活动104场次;(11)兴建12个农民体育健身场所;(12)新开工建设“渡改桥”8座;(13)建设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设施140个,市财政安排200万元用于三个区域性乡镇垃圾卫生填埋场建设;(14)完成2个乡镇五级客运站、100个候车亭的建设;(15)开通城区至罗坊、欧里公交线路;(16)完成沙土农贸市场、东风集贸市场、总工会集贸市场的改造,加快新钢桑梓园农贸市场、环山农贸市场、鲜活农产品批发市场、豆制品定点加工批发市场、活禽(畜)定点宰杀加工批发市场建设;(17)完成欧新线超二级公路改造;(18)加快清宜公路改造步伐;(19)新修农村水泥公路60公里,力争达80公里;(20)在渝水区城南办和城北办改造三个城中村;(21)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22)加快天然气进新余。
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继续实施普及十五年教育,推进基础教育现代化建设工程;大力支持新余高专升本,建成新余高专新校区;做精做强职业教育,按照“以本科为龙头,专科为主体,中职为补充”的发展思路,整合职业教育资源,促进教学与产业对接,重点扶持江西渝州科技职业学院和江西太阳能科技职业学院做强做大;重视学前教育,加强素质教育,发展远程教育和继续教育,倡导全民阅读,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型社会。重视科学知识普及,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健全文化设施网络,加快市文化中心建设步伐,做好市图书馆新馆和市历史博物馆建设前期工作。积极培育壮大文化产业,重点抓好春龙文化娱乐一条街、抱石文化街等特色街区的繁荣发展。加强网络文化、数字文化产业建设和管理,推进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努力促进信息服务业大发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紧急救援和卫生执法监督体系,不断提高公共卫生应急能力。大力发展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努力把市体校建成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加大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在城市管理、治安防控等领域的应用力度,提升城市信息化水平。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调问题,稳定低生育水平,保持人口计生工作全省领先地位。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抓好“双拥”和优抚安置工作。积极做好新形势下的民族宗教工作。全力抓好涉台事务。关心支持妇儿、老龄事业,发展残疾人事业和慈善事业,做好统计、物价、机构编制、审计、工商、信访、新闻出版、广播电视、外事侨务、驻外机构、防震减灾、史志档案、邮政通讯、气象、人防等工作。
着力维护社会稳定。落实安全生产领导责任制和事故责任追究制,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抓好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的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加强对各种矛盾的排查、调处和化解,高度重视群众来信来访,坚持领导干部接访制度,尽最大努力把矛盾和问题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切实减少并妥善处置各类群体性上访。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城市防控体系建设,加强国家安全工作,防范和打击各种违法犯罪,确保社会稳定。
(四)坚持“三城”同创,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实力
推进“三城”同创。(1)确保成功创建全省文明城市。按照“以块为主、条块结合、落实责任、综合治理”的要求,着力提高全市公民思想道德素质,推进党政机关勤政高效服务建设、窗口行业文明诚信规范化服务,搞好市容环境、交通秩序和市场秩序整治,抓好城市形象改造、城中村改造、小街小巷整治、环卫设施改造工程,努力实现市民素质、文化生活质量、城市文明程度的显著提高。积极开展“百名模范”评选活动,在全市营造学先进、树新风的良好氛围。确保今年进入江西省文明城市行列,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打下坚实基础。(2)努力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抓好创建总体规划设计的编制,积极申报国家森林城市和仰天岗国家森林公园。抓好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确保全面完成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建设任务。抓好“百万树木进城入院”和“百万树木进村入户”工作,确保在城区内进城入院树木达50万株,将去年300个新农村建设试点村打造成“百万树木进村入户工程”样板村。(3)积极创建全国食品安全城市。实行食品安全属地管理责任制及责任追究制,深化食品安全诚信体系建设。大力发展无公害商品蔬菜生产,推进标准化建设和管理,力争无公害蔬菜和有机蔬菜基地通过国家论证。全面实施食品生产加工安全准入,加大食品流通市场监管力度,加强对肉类、蔬菜、米粉等食品的检查,依法查处各种危害食品安全的不法行为。逐步配齐配强食品安全检验检测装备,重点强化市级食品安全检测能力。
完善城乡规划。全面完成市域总体规划、乡镇规划编制工作。严格规划管理实施,完善规划委员会制度和规划公众参与机制,严格规划调整变更程序,充分发挥规划龙头带动作用。加快分宜县城建设的步伐,尽快形成市县一体化。加快良山、水北、罗坊、姚圩、湖泽、杨桥、钤山、双林等中心镇的建设,围绕主城区,形成一批具有较强经济实力的卫星镇。
加大建设力度。进一步拉开“一城四区,两江四岸”城市主体框架,重点加快推进袁河抬水工程进度,完成排水排污和防洪堤的建设,抓紧做好拆迁安置工作,完成袁河闸坝桥、水电站、抱石大桥、观下桥、沪昆铁路下穿地道、抱石大道延伸段和两岸景观等工程年度计划,力争2010年全面竣工;启动“孔目江新城区”规划建设,力争用2-3年的时间,把孔目江两岸建成一个“环保宜居”、“独具魅力”的新城区。完善城区“四纵五横加外环”路网体系。打通长青南路至公园北村“断头路”,推进白竹路至劳动路道路建设。
强化城市管理。继续深化“管干分离”、“管保分离”改革,将市政、环卫、园林、路灯等公共事业管护、养护和城区车辆停放管理、户外广告资源开发和管理等全部推向市场。明确市、区、街道、社区“四级网络”的城市管理职能分工,建立层级管理机制。加强土地管理,规范土地运作,坚持政府垄断一级土地市场,建立完善土地收购、储备、出让制度,依法加大清理处置闲置土地力度,保持收储土地常态规模1万亩。全面加强城市公共设施硬件建设,抓好城区破损路面维修和小街小巷改造;对北湖东路、长青路等路面铺设沥青,完成主干道两旁的人行道板铺设。大力开展市容市貌集中整治,推行“门前三包”责任制,解决违章建筑、占道经营、渣土污染、噪声油烟扰民等影响市容市貌的突出问题。
责任编辑:单巍全
欢迎光临 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http://caiyes.cn/)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