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标题: 理论中心组:学习系列采访实录体会文章集锦 [打印本页]

作者: 猫眼看文    时间: 2020-10-8 21:08
标题: 理论中心组:学习系列采访实录体会文章集锦

人民城市为人民

□吴贤军

    习近平同志在福州担任市委书记的六年期间,不仅是福州经济发展最快、积累最多的时期,同样也是城市面貌发生巨大改变的一个时期。通过学习《习近平在福州》,我们可以真切体会到,在城市规划、城市改造、城区发展进程中,习近平同志始终遵循“人民城市为人民”的价值理念,既尊重城市历史文化脉络,又呵护城市景观和传统街区,更关注城市生态涵养,是今天城市管理者的楷模。


    对城市文脉的真心尊重。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树立文化自信的重要性,将文化自信视为“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历史文化不仅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所在,同样也是一座城市的气质所在。福州是一座拥有2200多年历史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城市的规模偏小,直至20世纪90年代初,才迎来开发建设的重要机遇。对于建设提速的同时,如何保护城市的文脉,习近平同志曾经提出了一个鲜明的观点:“城市的灵魂在于其独特的个性和文化品格。”他在为《福州古厝》一书的作者撰序时指出:“我曾有幸主持过福州这座美丽古城的工作,曾为保护名城做了一些工作,保护了一批名人故居、传统街区,加强了文物管理机构,增加文物保护的财政投入。”这充分体现了他对城市文化遗产保护重要性的深刻认识。在《习近平在福州》采访实录中,通过林强同志的回忆,专门介绍了习近平同志对林则徐出生地等林则徐遗迹的保护。林则徐出生地位于福州市中心湖东路的繁华地段,本身就有一定的商业价值。习近平同志为了更好地保护遗迹,不仅虚心采纳专家学者的建议,批准了原地修复的方案,而且还成立了专门领导小组,设法将已经出让的原址土地收回。同时,整个出生地修复工程从开工仪式到竣工对外开放仪式,他都亲临现场参加。承接着他的那份真心,福州每一位后任领导,都对文化遗迹不遗余力地加大投入进行保护,使得历史文化名城这块金字招牌越发耀眼。


    对城市景观的细心打造。城市文化的发展,不仅需要历史的传承,更需要勇于开拓创新。正如建筑大师吴良镛先生曾经提出“积极保护、整体创造”的观点,主张将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建设发展统一起来。习近平同志较早看出了这种古与今的关系,他于1991年1月24日在《福建日报》上发表的《处理好城市建设中的八个关系》一文中强调:“保护古城是与发展现代化相一致的,应当把古城的保护、建设和利用有机结合起来。”他是这么想的,更是这么做的,其中最典型的体现在打造“三坊七巷”和“福州西湖”这两张福州城市名片上。“三坊七巷”是福州的历史之源,也是福州的文化之根,涌现出了林则徐、严复、沈葆桢、陈宝琛、林觉民、冰心等一大批文化名人,当时,这里是福州市鼓楼区旧城区的一部分,有众多亟待改造的危房。正是习近平同志在对三坊七巷的改造中力主保护,才阻止了对诸多古民居的拆除。采访实录中的戚信总同志,是一位老福州人,他说:“我就是在林觉民故居附近的一条巷子出生的,对那个地方有着很深的感情,那里就是我的‘乡愁’栖息地。所以,从个人角度来讲,我非常感谢习书记留住了林觉民故居。”这感言代表了许多老福州人的心声。福州西湖的治理同样是一个成功案例。福州西湖是市中心一座有着1700多年历史的园林,2001年初由于周边大量生活污水以及部分工农业废水的排入,水体生态环境遭受破坏,水质恶化。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同志了解到这一问题后,立即组织召开了省市有关部门的协调会和现场办公会,在很短时间内彻底整治了福州西湖的污染问题,从此西湖不仅成为福州市民休闲健身的好去处,也成为福州市区一张亮丽的生态和文化名片。从两个例子可见,习近平同志了解城市,懂得城市发展规律,也对城市运转中的问题高度重视。他在福州城市景观建设中的创新实践,无不蕴含着“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理念,从而为后来的城市管理者作出了榜样、提供了示范。


    对城市生态的用心保护。城市生态是城市环境的重要载体。习近平同志在福州工作期间,十分重视对福州后花园和城中绿植榕树的保护。习近平同志一直很注重福州的生态涵养,他将永泰、罗源和闽清三县视为福州生态环境的“后卫”,在视察永泰时明确指示:“永泰的地理环境就是山区,是福州的后花园,你们一定要咬定青山不放松,必须保护好环境,一条河也不能污染。山上的树林、果树要管理好。你们永泰的发展方向就是绿水青山。”正是他对永泰的明确定位,使得永泰一直没有发展大工业,保持了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旅游业成为重要产业和收入来源。自宋代以来福州城中就遍植榕树,因此别称“榕城”。习近平同志在福州工作期间,一直倡导知榕、爱榕、护榕。1994年,习近平同志欣然为福州市园林局工程师编写的《榕树与榕树盆景》作跋,跋的标题为“让榕树造福榕城”。1998年1月,习近平同志实地考察了位于福州市肃威路裴仙宫院内的“榕城第一古榕”。他叮嘱道长说:“你是第一古榕领养人,要像爱护生命一样养护好活文物;遇有异常情况,要随时向园林管理部门报告。”正是这种热爱城市的情怀,使得福州有上千株古榕树在城市的改造扩建中得以保留下来,为百姓留下了片片绿荫。


    从上述三个方面可以看出,习近平同志在福州工作期间,贯穿始终的都是“人民至上”理念。他在治理城市中体现的为民情怀,转变为了福州城市更优良的人居环境和共建共享的城市氛围。福建省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福建的城镇化率已经提升到了64.8%,全省已有超过52%的人口生活在福、厦、泉三座城市,继续做大做强中心城市已经是必然趋势。在福建进入城市快速发展期的背景下,如何从群众需求和城市治理突出问题出发,推动城市由粗放式管理向高质量发展的治理转型,是摆在城市管理者面前亟待解决的课题。以福州为代表,这些年通过采取内河水系改造、休闲绿道和串珠公园建设、实施“公厕长”制度等措施,并结合数字化辅助、基层党组织参与,在城市治理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习近平同志在福州的城市管理实践,充分融入了文化建设思想、生态思想和民生思想,从而为这座城市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注入了思想精魄、留下了宝贵财富。在推进新时代新福建建设的征程中,我们要深入领会习近平同志的城市治理思路,努力践行“人民至上”理念,既要做到久久为功、长效落实,又要突出社会参与、全方位推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顺应城市发展规律,进一步提升城市治理水平,携手打造更加和谐美丽宜居的城市家园。


    (作者单位:福建工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作者: 猫眼看文    时间: 2020-10-8 21:11
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境界
黄志刚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多个篇章系统展示了十九大之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不断创新、不断成熟的新成果,开拓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境界。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是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思想纲领。如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给出了解答。一是建设开放的经济系统。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这体现了构建“经济”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二是共建“一带一路”。共建“一带一路”不仅为世界各国发展提供了新机遇,也为中国开放发展开辟了新天地,加快中国经济“走出去”和“引进来”,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在此基础上,习近平总书记科学判断当前形势并创新性提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开拓和深化,进一步丰富发展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体系指明了前进方向。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这一系列论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奠定了理论和学科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经济工作是党治国理政的中心工作,坚持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一系列思想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本质内涵和鲜明特色。习近平总书记对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作出一系列深刻的分析和判断,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不断丰富和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是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行动指南。习近平总书记作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科学判断,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全方位的行动指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要素,世界正在进入以信息产业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时期,我国要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从观念上,要充分认识创新是第一动力,提供高质量科技供给;从思想上,要矢志不移自主创新,要努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从制度上,要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作者为福州大学副校长、教授)
作者: 猫眼看文    时间: 2020-10-8 21:12
深学细读需学思践悟三大课题
□陈承茂
    《习近平在福州》一书的出版发行,是福建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通过深学细读《习近平在福州》,我认为要掌握其中的精髓,关键在于学思践悟三大课题。

    一是学思践悟习近平在福州工作期间的创新理念和探索实践。

    习近平同志在福州工作的六年,正是党中央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提出到21世纪中叶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发展战略的关键时期。中国共产党人时时处处都面临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什么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以及怎么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习近平同志当年在福州的实践探索,遍及榕城大地,他的理论思考深入经济、社会、文化各个领域。通过学思践悟,我们可以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习近平同志在福州的创新理念和实践探索,可以帮助我们不断深化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的认识和领会。

    二是学思践悟习近平同志在福州工作期间深厚的人民情怀。

    习近平同志在福州工作期间,与福州人民结下了深厚的情谊,留下了许多鲜活的故事,比如棚户区改造、“连家船”渔民上岸安家、闽江水域治理、放心肉工程(生猪定点屠宰)、关爱残疾人等。习近平同志在福州工作期间的故事,生动地阐释了什么是共产党人“爱人民之所爱、忧人民之所忧”。它深刻地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习近平总书记是从人民中走出来的人民领袖。通过学思践悟,我们会更深切地感受习近平总书记的人民情怀,以及他的“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共产党人崇高境界。

    三是学思践悟习近平同志在福州工作期间知行合一的政治品格。

    习近平同志在福州工作的六年间,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展现了知行合一的政治品格,而这个品格的重要的思想基础就是哲学思维。他准确把握唯物史观,创造性地运用唯物辩证法,科学地遵循对立统一规律,敢于担当,善于担当,以高超的工作艺术,解决了许多“疑难杂症”,创新了“人民至上”“滴水穿石”“马上就办”“经济大合唱”等富有马克思主义哲学内涵的思想理念,为我们共产党人学哲学用哲学,不断提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了光辉典范。

    (作者为福州职业技术学院原党委书记,《习近平在福州》采访对象)
作者: 猫眼看文    时间: 2020-10-8 21:13
科学的规划理念与规划精神
□刘大可
    习近平同志在福州工作期间谋划实施《福州市20年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设想》(“3820”工程)的过程,体现了习近平同志在福州工作期间制定规划的思想、理念、精神、作风,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实践的早期探索。

    体现了谋划性与敏锐性。“3820”工程的制定是一个非常严谨、扎实的过程。1992年初,邓小平同志发表南方谈话后,习近平同志就在第一时间敏锐地感到这个谈话所释放出来的重大政策信号,他组织有关同志认真学习谈话内容后,经过缜密的思考和研究,决定制定福州市20年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经过 “十易其稿”,终于编制完成了“3820”工程。

    体现了战略性与前瞻性。围绕“3820”工程这一总体战略,习近平同志提出建设闽江口金三角、“海上福州”和现代化国际城市的战略设想,这几个发展设想,时间跨度不同,侧重点各异,但互相衔接,互为补充,形成了福州市近中期的发展战略,充分体现了习近平同志高瞻远瞩的远见卓识和开拓进取的战略思维。

    体现了科学性与可操作性。习近平同志在制定“3820”工程时,看清了福州的资源、特点、潜力,以及整个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大势,作出了科学规划,让福州从上世纪90年代初就一直沿着正确方向前进,没有走弯路。20年后,从数据看,“3820”工程制定的规划目标与实际指标差距非常小,由此可见当时规划的科学性。

    体现了“功成不必在我”与“一张蓝图绘到底”的精神境界。“3820”工程一张蓝图绘就20年发展规划,展现了习近平同志“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不贪一时之功、不图一时之名”的实干作风,以及他一直强调的“政贵有恒”的理念。

    发挥了“滚锅效应”与智库作用。“3820”工程制定过程经过了“万人答卷”“千人调研”“百人论证”,动员广大市民、一线工作者以及专家学者参与规划制定,还邀请省内外、海内外各方面专家学者成立顾问团。充分的调研基础和专业的智库咨询,为制定“3820”工程起到了重要作用。

    习近平同志在福州工作期间的规划理念与规划精神,对于我们今天制定“十四五”发展规划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要学习习近平同志当年制定“3820”工程的思想、理念、精神、作风,科学制定好“十四五”发展规划,为新时代新福建建设、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贡献力量。

    [作者为福建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副校(院)长]
作者: 猫眼看文    时间: 2020-10-8 21:13
从系列采访实录中汲取奋进的力量
□张艳涛
    习近平同志的“为民情怀”“务实作风”“清正廉洁”的领导风范和优良作风在福建的探索和实践中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我们要深入学习系列采访实录,从中深刻汲取信仰的力量、精神的力量、实干的力量,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加快新时代新福建建设。

    “为民情怀”是习近平同志在福州工作时鲜明的价值取向。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是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的核心价值取向。在福州,习近平同志始终秉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马上就办”“真抓实干”,强力推进福州服务型政府建设;提出加强机关效能建设,构建“服务型政府”的理念,创设“下基层接访”制度,改“群众信访”为“干部下访”,教育党员干部牢记政府前面的“人民”二字,让“服务”成为福建营商环境的最大亮点,这些都对福建的长期发展起到重要作用,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提供了理论根据。

    “务实作风”是习近平同志在福州工作时突出的政治品格。

    求真务实,既是我们党长期形成的优秀品格,也是习近平总书记一贯倡导的优良作风。在福州,针对招商引资方面存在的问题,习近平同志首次提出要采取“一栋楼办公”和有关部门委托代理、上门服务等办法,减少图章和公章旅行,形成“四个万家”“马上就办”等工作作风,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始终做到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坚持求真务实,是习近平同志一贯倡导的理念,他在福建工作期间展现的“务实作风”,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得到继承和发扬。

    “清正廉洁”是习近平同志在福州工作时不变的政治本色。

    始终保持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是党的一贯主张,也是检验一个共产党员党性的试金石。在福州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告诫大家要守规矩,要当官就不要想发财,要想发财就别当官。他一贯倡导干部要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他在福州工作期间“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得到继承、丰富和发展。第一,坚定理想信念,补足精神之钙。第二,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第三,坚持秉公用权,反对权力私用。

    (作者为厦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
作者: 猫眼看文    时间: 2020-10-8 21:14
为福州统战工作“画出最大同心圆”
□林怀艺
    习近平同志在担任福州市委书记期间,为福州统战工作“画出最大同心圆”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呈现出鲜明的特点,这在《习近平在福州》这部采访实录中有着生动的记载。

    习近平同志对福州统战工作的探索,凝结着他亲力亲为推动统战工作的心血。习近平同志关心民主党派工作和党外干部建设,通过建立并完善季度座谈会制度、交友联系制度、对口联系制度等,与各界人士共商福州市经济社会发展大计。他大力推动福州同港澳台特别是台湾的交流合作,提出了“以港引台、以澳引台、以侨引台、以台引台”的具体工作措施,切实依法保护台商的一切正当权益。他扎实开展海外统战工作,不仅把落实归侨政策、维护侨益等工作抓紧抓实,而且还亲自会见、看望、拜访海外侨领、侨商、乡亲等,将海外联谊工作搞得风生水起。他为非公经济的发展创造条件,除了保护和鼓励港澳台在榕投资外,他还帮助福耀集团引进外资、获得农行贷款,助力其成长为全球最具有竞争力的汽车玻璃供应商。他抓好宗教工作,要求不折不扣地落实党的宗教政策,要求宗教界要为国家分忧,要爱祖国,要弘扬好中国文化,指明了坚持宗教中国化的方向。

    习近平同志对福州统战工作的探索,具有鲜明的特点。习近平同志坚持“大统战”工作格局,在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工作、海外统战工作、经济领域统战工作、民族和宗教工作、党外知识分子工作、加强党对统战工作的领导以及统战部门自身建设等,都有很好的论述和指示,并且重视通过深入调查研究,集思广益,务求实效,体现“马上就办”精神。他恪守底线思维,不仅对“自己人”讲原则,对外商也很讲原则,不能做的事情“说破大天也没有用”。他重视统战文化的“软实力”作用,亲自担任《世界福州十邑乡人创业史》的主编,将这部书献给海内外福州乡亲,使他们记住乡愁。统一战线各界人士透过习近平同志尊老、敬业、“有事就找我”等言行,深深感受到中国共产党对他们的重视、关心和爱护,从而自觉为福州统战工作“画出最大同心圆”献计献策。

    (作者为华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作者: 猫眼看文    时间: 2020-10-8 21:14
奋斗足迹的历史记载
□郑传芳
    《习近平在福州》23篇采访实录,反映出习近平同志在福州奋斗的历史足迹,体现出其宝贵的史料价值,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和实践源泉。

    习近平同志在福州、在福建工作期间的艰辛奋斗和探索,为其治国理政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习近平在福州》采访实录记录了习近平同志在福州工作时的理念与实践,从“3820”工程“三步走”战略设想到建设现代化强国“两步走”战略,从“马上就办”到反对“四风”,从保护城市文脉到文化自信,从支前拥军优抚到军民融合战略,从金门协议到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从“四个万家”到以人民为中心,从廉洁自律到全面从严治党,从保护绿水青山到生态文明建设等,体现出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一脉相承的思想与理论渊源。

    从《习近平在福州》采访实录中,可以领略和体会到习近平同志对党无比忠诚和对人民无比热爱的深厚情怀。在担任福州市委书记期间,他始终坚持抓好党的中心工作和党的自身建设,努力为福州人民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使党的优良传统作风得到坚持和弘扬。在党的建设方面,他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出实招求实效,使党的领导作用得到实现,使党的基层建设得到加强。在群众工作方面,他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深入群众、深入基层,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为群众排忧解难,为民办实事。在作风建设方面,他提出改进机关作风,提高办事效率,开展“四个万家”,把为人民服务真正落到实处。

    福州是福建的省会中心城市,既有经济发达的区县,也有经济落后的山区与海岛。《习近平在福州》采访实录记载了习近平同志从福州各个区县的实际出发,遵循客观规律,为改变福州落后面貌所作出的艰辛努力。在习近平同志的带领下,凝聚各方面的力量,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实施“3820”工程,开展闽江金三角经济圈、海上福州、国际化大都市的建设等,有力改变了福州的落后面貌,并为福州的长久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这些历史记载,充分体现了习近平同志的政绩观,一位能够对历史负责、对后代负责、敢于担当的领导干部,必然是“功成不必在我”,而“功成必然有我”。

    (作者为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
作者: 猫眼看文    时间: 2020-10-8 21:15
关于文化重要论述的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
□马建荣
    《习近平在福州》采访实录生动还原了习近平同志在福州工作期间,在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弘扬方面的创新理念和实践探索,为深入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的重要论述提供了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

    习近平总书记注重提升文化亲和力,实现润物无声、凝心铸魂。习近平总书记经常引经据典,信手拈来,恰到好处地把文献典籍中所蕴含的哲理用接地气的方式表达出来,拉近民众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的距离。习近平同志重视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在他的领导下,福州市人大常委会在全国率先出台《福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为全国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发挥了重要的示范作用。在他的关心重视下,福州一大批历史文化古迹都修缮保留了下来。他把闽剧学校从省艺术学校分离出来,独立办一所闽剧学校,让年轻人学习这门传统艺术。他把貌似高冷的文化,糅入了人间的烟火,让人们认识到优秀传统文化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

    习近平总书记重视增强文化的凝聚力,打造共同精神家园。习近平同志在福州工作期间,曾经担任《世界福州十邑乡人创业史》主编,亲力指导,终于在1994年金秋,世界福州十邑第三届同乡大会之际,把创业史精品佳作献给海内外福州乡亲,深深感动了250多万旅居世界各地的十邑乡亲。后来,习近平总书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升华比喻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民族文化血脉”和“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为世界上所有华人提供了“精神家园”,极大地增强了民族自信心、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

    习近平总书记保护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瞻远瞩,延续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习近平同志强调“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2002年4月,习近平同志时任福建省省长,仍然为《福州古厝》作序。他提出“城市的灵魂在于其独特的个性和文化品格”。这些重要观点,开创性地提出文物保护和经济建设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把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和智慧担当。

    (作者为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副院长)
作者: 猫眼看文    时间: 2020-10-8 21:15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为新时代厚育良才
□张庆守
    《习近平在福州》生动形象地呈现了习近平同志在福州工作期间的工作作风和为人处世风格,叙述了许多习近平同志关心教育事业和青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故事。这将指导教育工作者掌握正确的教育发展思路和方法、培养崇高的思想境界。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守为民谋幸福的初心使命,教育工作者要热爱学生,时刻为学生的健康成长着想。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建设教育强国和培养有理想、有担当、有作为的社会主义时代新人而不懈努力。

    按社会需求办教育。习近平同志指出,要抓准社会需求,让职业教育和社会需求挂钩起来。有关学校要重视社会调研,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召开专业论证咨询会,深入研究社会各行各业的人才需求,从教学上、制度上研究提出职业教育与社会需求挂钩的种种举措,加强与用人单位的沟通联络,有针对性地优化教学工作。

    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习近平同志指出,要“继承、发扬林则徐坚贞不渝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气贯长虹的民族正气,学习他清廉刚正的高尚风范,学习他‘开眼看世界’的开拓精神”。教育工作者应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帮助青少年儿童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让新时代青少年拥有一颗清澈闪亮的“中国心”和“中国魂”。

    加强师德师风养成。习近平同志指出,违反中央原则的事情坚决不能做。他希望大家不仅要弄清楚“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还要弄清楚“允许干什么”“应当怎么干”。教育工作者应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加强师德师风锤炼,落实“马上就办、真抓实干”工作作风,学习习近平同志“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忘我精神,在实际教育教学中,以身作则,以德育人。

    着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习近平同志指出,“在建设中改革,在改革中发展”,并在福州富有成效地指导开展教育改革。教育工作者要勇做时代的弄潮儿和教育改革的先锋,研究与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及时研究解决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切实提升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

    (作者为闽江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
作者: 猫眼看文    时间: 2020-10-8 21:16
以民为本 为民而谋
——读《习近平在福建》有感
□王光远
    盛夏来临,榕城赤日炎炎。伴随日渐攀升的气温,《习近平在福建》系列采访实录同样掀起一股学习热潮,通过老同志们的深情回忆,生动展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生活的桩桩件件、点点滴滴。习近平同志为福建改革发展作出的历史性贡献和留下的宝贵经验跃然纸上,更镌刻于八闽山水之中。

    《习近平同志是一名非常出色的班长和领路人》这一期,采访了在习近平同志领导下工作12年的金能筹同志,他娓娓道出的23件轶事和民生工作、统战工作等等,以小叙事显大格局,描摹了一位平民、亲民、为民的领袖形象。见微知著,从中我深切感受到了习近平同志胸怀天下的公仆意识、动人心弦的平民风貌、心系百姓的亲民作风、真挚深厚的为民情怀和卓然不凡的领袖风范。这是中国共产党来自于人民、根植于人民、服务于人民的最好诠释,也更加坚定了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的信心和决心。

    饱含公仆意识,马上就办勇担当。从延安插队到正定起步,从治理福建到主政浙沪再到领航中国,习近平同志初心如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他率先垂范,调研多到落后地区、“老少边贫”地区,讲真话、观实情、办实事。每次抢险救灾,他总是带领班子成员亲临一线、不分昼夜、鼓舞斗志。对干部作风,他提出“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的要求,为群众服务的理念得到进一步强化,各项工作有序高效开展。对扶贫工作,他狠抓不放松,深入调研、因地制宜、精准指导,以领导干部挂钩、部门结对帮扶等措施,为干部群众解难题、送温暖,在罗源、平潭、永泰、闽清等地积累了扶贫开发的宝贵经验。对统战工作,他“虚功实做”,建立了省委领导与省各民主党派、工商联负责人、无党派代表人士联系交友制度,以及统战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进一步健全党外人士通报会、协商会、“双周座谈会”等制度,统战重大工作部署、指导性文件出台都做到了事前深入调研、事中贯彻检查、事后督促推进,真抓实干,推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建设在福建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这些宝贵经验至今引领着福建省统一战线工作继续前行。

    秉承平民情怀,质朴务实守清廉。在金能筹同志的回忆中,习近平总书记身上体现出浓厚的平民情怀,时时处处一言一行都彰显平民色,十分接地气。他“经常穿部队的衣服和裤子”,不讲究吃喝,“能简单就尽量简单”,住的是水泥地、白墙壁的“原生态”简陋宿舍。他为人谦和低调,从不摆官架子,亲邻善友、尊老扶弱,以“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襟怀千方百计解决群众的住房困难,改变“纸糊的福州”旧貌,实施“广厦工程”“安居工程”,为1.4万多住房特困户解决住房问题,以“造福工程”帮助贫困山区的乡亲们改善了居住条件,解决了就业问题。他坐的是旧国产车,有时甚至与其他同志同乘一辆车上班,却将侨商赠送的高级进口车分配给马尾开发区作为外商接待用车。他不仅自己退还或上交外国官员或华侨出于尊重和礼节赠送的礼物,而且形成清廉、守廉、助廉的好家风。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一个人能否廉洁自律,最大的诱惑是自己,最难战胜的敌人也是自己”。正是他一以贯之不断强化自我修炼、自我约束、自我塑造,在廉洁自律上作出表率,才有了后来深入人心的全面从严治党和反腐倡廉实招,为新形势下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提供了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

    恪守亲民作风,心系群众忧与乐。习近平总书记永怀人民至上的赤子之心,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把解决群众困难、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头等大事来抓。从大事着手,他创立市级老同志座谈会制度,通报情况、分析形势、听取意见,与“五老”人员嘘寒问暖、拉家常、谈工作,及时处理大家反映的各种问题;主动下访接访,重视“菜篮子”工程,狠抓市政建设,深入田间地头、群众家中送温暖、解忧难,让老百姓吃住行旧貌换新颜,生活水平大幅提升,收获满满的幸福感。从小处着眼,于细微处见精神,他到医院看望受伤干部,为部下争取出国考察访问机会,入乡随俗给门卫的孩子压岁钱,主动帮扶负重摔倒的老人家……大事小情都体现了习近平同志尊老敬贤、关心群众的博爱大德,践行着与人民同行、把政绩印在百姓心底的为民宗旨。

    富有人格魅力,汇聚合力重情义。领导干部之所以能在人民群众中威信高、影响力大,善于团结共事、凝聚人心的人格魅力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原因。采访实录中,习近平总书记高尚的人格魅力体现在高超的领导艺术上,体现在对同志、部下无微不至的关怀上。在福建工作的十七年半时间里,他和同志们感情很好,工作上有耐心,从未发脾气、拍桌子,每周都与干部谈心,经常鼓励干部,善于培养干部,循循善诱督促大家进步。他坚持民主作风,广泛征求同志意见再作决定,以“不设防”的坦荡维护班子团结,以保护激励并举的方式调动同志们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作为共产党的领导干部,除了注重培养党内干部,他还持续密切关注统战工作,与统一战线各界人士勤谈心、常联络、广交友,十分关心党外干部的提拔任用。在他主导下,100多名党外人员成为考察对象,党外人士实职安排取得很大突破。习近平同志离开福建以后,仍然对闽山闽水饱含深情,对既往下属关心不减当年,细数当年共事的情景。习近平总书记虚怀若谷、大气厚重的人格魅力化作巨大的向心力、凝聚力和感召力,激励着更多有识之士投身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

    极具领袖风范,革故鼎新善谋略。对习近平同志的领导能力,金能筹同志打了个比方:既有下围棋的统筹考虑,也有下象棋的超前谋略。他卓越的领导风范来自于“博古通今、达权知变”的丰厚积淀,长期博览群书、深入调研造就了他敏捷的思路、广阔的知识面,形成了他深厚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他杰出的领导能力体现于“运筹帷幄之中,制胜于无形”的雄韬伟略。在他执政六年期间,福州制定20年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设想,擘画闽江口“金三角”经济圈,建设国际化大都市蓝图,年均经济增速达到20%以上,财政收入翻了两番,成为东南地区改革开放的一面旗帜。在对外交流交往方面,他运筹决策、凝聚乡贤,始终坚持开放发展的道路,把“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打好“侨牌”,谱写了与美国人加德纳一家的鼓岭佳话,成功推动福州与美国华盛顿州塔科马结成“姐妹城市”,以增进民间交往的方式为中美关系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从“先行先试”的厦门到“弱鸟先飞”的宁德,从“海上福州”的全面擘画到“生态福建”的战略实施,习近平总书记一如既往地高瞻远瞩、脚踏实地,以宽广的全球视野、博大的胸怀格局寄情八闽大地、百姓苍生,其中每一个故事、每一个情节无不记载着领袖开拓担当、执政为民的时代足迹,也孕育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采访实录,就是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人民观”,无论身在哪个岗位,都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为政之道,以顺民心为本,以厚民生为本”。人民群众在习近平总书记心中的分量贯穿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之中,贯穿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全过程各方面,我们要下足功夫努力学习好、领悟透、实践之。

    (作者为省政协副主席、省工商联主席)
作者: 猫眼看文    时间: 2020-10-8 21:18
一以贯之务实推进教育发展
□朱考华
    《习近平在福建》等系列采访实录,系统体现了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期间的生动实践和优良作风,我们从中可以深切感受到习近平同志对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所进行的实践探索、积累的丰富经验、体现出的教育情怀,是推进新时代教育发展的宝贵财富。

    高度重视,下好教育战略发展“先手棋”。在福建17年的工作实践,不仅仅是习近平同志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的孕育和萌发过程,也是不断探索和实践的过程。

    一是作为基础工程来抓。习近平同志对福建教育事业倾注了大量心血,而且站位很高,对教育的重视、对学校的支持,都是“着眼于为国家、为福建培养高素质人才这个大局”。在主持福州工作期间,他建立了扎实有效的下访制度,每次下访都会带上教育部门的领导一起接待群众。习近平同志在支持宁德开展重教、支教、爱教的“三教”活动,营造了全社会重视教育、支持教育事业发展的浓厚氛围。在厦门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不仅重视兴办教育,在深入田间地头、村前屋后进行调研的过程中,都要看看当地的教育情况。

    二是作为民生工程来抓。在福州工作期间,针对当时因为种种原因一些孩子无法上户口、到了入学年龄无法接受教育的情况,习近平同志表示,这些孩子“都是社会大家庭中一个成员,我们不能轻视他们的生存权、受教育权”,应该帮忙解决户口问题,推动解决了5000多个“黑孩”的户口问题。在宁德期间,习近平同志下决心解决教育薄弱环节,解决各地欠发教师工资的问题,稳定了教师队伍。1989年初,他到坂中乡大林村调研,看到村里的大林小学办学条件十分简陋,回去以后马上委托有关方面送去了各种生活学习用品,还筹措了专项资金,为这个畲族村建了一所两层楼四间教室的新学校。

    三是作为未来工程来抓。重视教育就是重视未来,重视教育才能赢得未来。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期间,常常能够把握住发展的前沿,工作具有战略性。习近平同志在宁德期间“三进”下党乡的故事被广为传扬,当地用“车岭车上天,九岭爬九年”的说法来形容行路难。对于这个去了一次就一辈子忘不了的地方,习近平同志不仅看到了当地的交通和经济落后等问题,更看到了教育的不足,直言“文化教育上不去,人才留不住”,鼓励大家努力发展教育,改变落后面貌。

    务实推进,唱好教育改革发展“重头戏”。习近平同志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念,以促进公平、提高质量为重点,务实推进教育改革发展。

    一是推进教育扶贫。教育扶贫是最根本的扶贫。习近平同志在福建期间就提出“扶贫先扶智,治贫先治愚”的理念。他把这项工作当成一件扶贫惠民的大事来抓,强调要“用解决群众关心的教育问题成效检验各级干部的工作成效”。在宁德,他召集地委班子成员办公会、地委工作会议,专门研究教育问题,出台重教、支教、爱教“三教”活动的实施意见,提出一系列教育扶贫的举措,特别要求限期解决“一无二有”(即无危房、有课桌椅)问题。有着“中国扶贫第一村”之称的宁德赤溪村,是习近平同志十分牵挂的地方,他当时实施整村搬迁,从山上移民下来,不仅让农民有田种、有事做,安居乐业,还让他们的子女都能接受义务教育,斩断“穷根”,防止贫困的代际延续。

    二是推进基础教育。基础教育在国民教育体系中处于基础性、先导性地位,必须努力办好。习近平同志对福建的基础教育工作高度重视,特别注重夯实基础、深化改革。2001年6月,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刚刚结束,习近平同志就带领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省计委的同志开展基础教育专题调研,不久召开了省长办公会议,研究推进基础教育各项工作举措,有效推进素质教育发展。他在宁德分层次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并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切实落实领导责任。

    三是推进高等教育。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习近平同志在福建重视高等教育协调发展,有力促进了福建高教事业的发展和提升。习近平同志担任福建省长期间,领导省政府做了很多促进高教事业发展的大事。比如,合并组建福建农林大学、协调解决仰恩大学的办学问题、梳理调整学校管理体制、完成高校筒子楼的改造等,并多次到厦门大学、福州大学、华侨大学、集美大学等各高校调研或参加活动。习近平同志注重做好立德树人工作,强调要搞好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教育。

    积极拓展,打好教育创新发展“组合拳”。教育是一项系统性、综合性的社会工程,需要具有开阔的工作视野和长远的谋划,做到积极开拓创新。习近平同志做工作“很有预见性,思路很超前,也很有远见”,在推动教育发展方面结合福建实际出了很多实招新招。

    一是注重办好华侨教育。福建省是全国侨务大省。在福州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与很多海外爱国侨领都保持着密切往来,高度赞扬海外乡亲爱乡重教的义举,还建立了福州市政府有关部门与各民主党派对口联系制度,如民盟、民进与教育局对口联系等。1999年至2001年,习近平同志连续3年担任集美大学校董事会主席,先后7次到集美大学调研,他指出,集美大学一大特点就是华侨办学,一定要弘扬好嘉庚精神。

    二是注重拓展教育对外交流。福建地处我国东南沿海开放地带的前沿,具有独特的对外开放优势和条件。习近平同志具有开阔的国际视野,在厦门期间就主张走出去、看世界,多次强调“我们不要关在门里搞特区,而是要出去考察,把人家好的经验带回来”。1991年5月,习近平同志访问日本,应邀到塚本幸司先生家中做客,向他介绍了著名华侨陈嘉庚先生兴办教育的事迹,令塚本幸司先生深受感动。后来,塚本幸司先生致力于支持中国教育事业发展和中日友好交往。

    三是注重发挥教育的社会服务功能。习近平同志在主持福州工作期间,针对产学研脱节现象,高度重视高校教师提出的促进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的建议,并积极落实到当年的具体工作思路当中。在宁德期间,习近平同志写了一篇《正确处理闽东经济发展的六个关系》的文章,其中深入分析了科技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今天仍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期间对教育工作的探索和实践,不仅为我们推进教育发展提供了宝贵财富,也成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巨大动力。

    (作者单位:华侨大学党委宣传部)
作者: 猫眼看文    时间: 2020-10-8 21:19
汲取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的智慧力量
□中共泉州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
    中共泉州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围绕《习近平在厦门》《习近平在宁德》《习近平在福州》《习近平在福建》等系列采访实录开展专题学习,重温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时的一个个生动故事、场景、情节,深切感受到习近平同志大刀阔斧、超前谋划、开拓创新的领导风范,率先带头、亲身示范、勇于担当的工作作风,心系基层、心系群众、心系民生的赤诚情怀,进一步增强了对标对表、笃信力行的思想和行动自觉。

    学出政治忠诚。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17年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真抓实干,为福建的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历史性贡献,留下了宝贵的思想财富、精神财富和实践成果。我们要按照省委“三四八”贯彻落实机制,秉承弘扬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时的科学理念、重要部署、宝贵经验和优良作风,以实际行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学出使命担当。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期间,进行了一系列理念创新和实践探索,提出“数字福建”建设,主导“生态福建”建设,调研总结“晋江经验”,推进餐桌污染治理等等。这些与新发展理念一以贯之,对今天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具有重大指导意义。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决扛起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的重大政治责任,科学谋划目标举措,继续当好主力军,体现担当贡献。

    学出为民情怀。习近平同志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摆在第一位、把老百姓的事当作最大的事,贯穿系列采访实录最突出的主题就是深厚的为民情怀,读来特别亲切,令人感动。我们要学习秉承习近平同志人民至上的赤诚情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毫不松懈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持续巩固脱贫成果,实施民生补短板“四心”工程、XIN行动,深化“强基促稳”专项行动,切实解决好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

    学出实干精神。习近平同志要求党员干部要当实干家,当年亲自倡导和践行了“滴水穿石”“四下基层”“四个万家”“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等优良作风。我们必须以自我革命精神,坚决破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大力激励干事创业精气神,让更多干部在重要工作、重大斗争第一线,以实干实绩彰显初心使命。

    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期间,6年7次深入泉州晋江调研,2002年亲自总结提炼“晋江经验”,成为泉州发展的制胜法宝。我们要认真学习系列采访实录,汲取智慧和力量,传承弘扬“晋江经验”,积极融入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大局,深入推进抓“六保”促“六稳”12个追赶行动。始终顽强拼搏,奋力弯道超车。去年泉州GDP增长8%,达9947亿元,在全国所有城市排位五年上升6位,地级市排名第4。当前,我们将系统整体把握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的内涵,从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居民收入着力,加紧谋划产业和城市战略、营商环境和公共服务、文化和生态文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等工作,结合“十四五”规划,边谋划边推进边落实。始终做到政企互动,合力保有生力量。深刻领会“六个始终坚持”“正确处理好五大关系”所蕴含的辩证法、亲清政商关系,当好企业“引路人”“推车手”和“服务员”。去年,泉州建立外经贸协调机制,出口逆势增长22%,列入中宣部六个重点宣传典型城市;今年以来,破解“五难”操作链方案、复工复产导则等做法全省推广。我们要创新党委政府“引导和服务”方式,着力畅通产业大循环,留得青山、赢得未来。始终坚守实业,全力抓逆周期投资。聚焦“两新一重”项目建设,着力“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工程”,巩固优势产业领先地位,布局抢占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空间。围绕新基建新经济、新材料、新片区、新交通水利4个领域和8个优势千亿产业集群,策划实施万亿投资盘子,从产城融合抓高新建链、传统强链、重化补链,重点扶持“芯谷”、传感智能、人机交互等12个产业基地,继续依靠实体经济走向未来。深入开展“三比一看”,即比前期进展、比招商签约、比开工建设,看投入产出、投资强度、税收贡献等成效,激发比学赶超干劲,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争取新一轮发展主动,为新时代新福建建设作出应有贡献。
作者: 猫眼看文    时间: 2020-10-8 21:20
深学细悟新思想 建设富美新南平
□中共南平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
    《习近平在厦门》《习近平在宁德》《习近平在福州》《习近平在福建》系列采访实录真实再现了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的17年半,亲自领导福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所进行的一系列具有前瞻性、开创性、战略性的理念创新和重大实践。为学好用好采访实录这一鲜活教材,南平市坚持“三突出”,即:突出“立根铸魂”,做到学深学透;突出“关键少数”,坚持以上率下;突出“学以致用”,加快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把深入学习采访实录与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对福建对南平工作的重要指示、学习弘扬廖俊波精神、学习深圳经验等相结合。引导带动全市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系列采访实录,把采访实录等作为指南针和工具书,从中找方向、找思路、找办法,以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的成效检验学习成果。

    深学细悟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久久为功,探索创新推动“两山”转化。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期间,始终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致力谋划改革发展,提出了一系列符合科学发展规律、具有战略性和前瞻性的生态文明建设理念、思路和重大决策部署,为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打下了坚实基础。扎实推动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态环境建设;把林业摆在山区脱贫致富的战略地位,在全国率先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倡导经济社会在资源的永续利用中良性发展,在全国率先谋划生态省建设。我们要认真学习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积极探索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有效路径。近年来,南平市构建以绿色发展考核评价体系为导引,以选准做优与绿水青山相得益彰的七大绿色产业为支撑,以“武夷品牌”“生态银行”“水美经济”三项创新为动力的绿色发展体系,努力为福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提供南平经验。“武夷山水”品牌在中国区域品牌联盟评选中位列前三;“生态银行”建设得到自然资源部肯定,顺昌“森林生态银行”列为首批全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10个典型案例之一;水利部以南平为样板编制了《水美城市建设规划导则》,水美乡村建设列入水利部2020年工作要点。

    深学细悟习近平同志赤诚的为民情怀,深化“南平机制”,统筹推动乡村脱贫振兴。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期间,对欠发达地区发展提出“弱鸟先飞”理念,倡导“滴水穿石”精神,为摆脱贫困指明方向,他始终心系百姓安危冷暖,访贫问苦成了他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要学习习近平同志心系基层、心系群众、心系民生的赤诚情怀,统筹推动乡村脱贫振兴,不断深化落实习近平同志当年帮南平提炼总结“高位嫁接、重心下移、夯实农村工作基础”的“南平机制”。今年,南平市创新机关“四联四促”机制,推动全市1695个机关党组织、1.2万名机关党员干部与1635个村结对共建,以高位嫁接助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全市60158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346个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5个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部脱贫摘帽,建档立卡贫困户中无一人因疫情返贫或致贫。

    深学细悟习近平同志着眼长远的战略思维,强化使命担当,落实推动“四个高质量”发展要求。在福建,习近平同志把握大势,登高望远,提出了一系列发展战略和决策部署。他提出了建设“海上福州”发展战略,在厦门调研时提出了“提升本岛、跨岛发展”战略,作出了建设“数字福建”的战略等创造性决策,为福建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我们要学习和秉承习近平同志抢抓机遇、着眼长远、超前谋划的战略思维,结合落实省委对南平“四个高质量”要求和编制“十四五”规划,强化使命担当。在全市开展“挖掘释放行政中心搬迁红利”务虚大研讨,提出“新基建、新经济内循环、新区搬迁”南平发展的“新三线”,着眼长远、科学谋划一批牵动性、先导性的重大战略、重大产业、重大项目和重大改革。今年以来获批地方政府专项债项目70个、推送中央新增投资储备项目344个,项目数均居全省首位,争取债券资金119亿元,比去年全年总量多61%,切实把学习的新成效转化为推动发展的新思路新项目,努力在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中体现南平作为、作出南平贡献。
作者: 猫眼看文    时间: 2020-10-8 21:22
加快推进富美新漳州建设
□中共漳州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
    《习近平在厦门》《习近平在宁德》《习近平在福州》《习近平在福建》系列采访实录,真实记录了习近平同志在闽期间的领导工作经历,为我们深入理解和把握新思想提供了独特资源和鲜活教材。漳州坚持把学习宣传贯彻系列采访实录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与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结合起来,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结合起来,带着深厚感情学,带着特殊责任学,努力在学思践悟中汲取前行力量,在担当作为中坚守初心使命,加快推进富美新漳州建设,奋力当好新时代新福建建设先锋、新增长极和重要引擎。

    坚持战略思维,站位全局谋发展。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期间,进行了一系列具有前瞻性、开创性、战略性的理念创新和实践探索,无论是主持编制厦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福州“3820工程”,还是提出“生态福建”“数字福建”建设,清晰展现了习近平同志宏阔的胸襟眼界、高远的战略谋划能力以及立足实践、把握全局的战略思维能力。漳州坚持新发展理念,立足全市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着力“大抓工业、抓大工业”,突出重点带一般,透过工业促全局,带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我们要强化战略思维,保持战略定力,以更高的站位、更宽的视野谋划事关漳州长远发展的重要战略、空间格局、产业布局和重大项目,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奠定坚实基础。

    坚持改革创新,放权赋能激活力。习近平同志始终是改革拥护者和实践者,从率先在全国出台税利分流措施激活厦门港,到吹响福州乃至全省国企改革的“冲锋号”,再到主导全省机关效能建设、在全国率先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充分彰显了习近平同志敢为人先、勇于创新的理念和气魄。漳州注重改革创新,积极稳妥推进市辖区行政区域调整,着力突破体制机制掣肘,把静态优质资源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发展的竞争力。我们要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论述,全面推进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释放发展新动能。特别是作为机关效能建设的发源地,漳州将持续推进机关效能建设,着力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创造的发展环境。

    坚持为民情怀,坚守初心惠民生。习近平同志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摆在第一位,把老百姓的事作为最大的事,在厦门积极推进筼筜湖治理,在福州主抓“安居工程”“造福工程”“菜篮子工程”建设,集中体现了习近平同志“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赤子情怀,为我们树立了光辉典范。漳州学习秉承习近平同志的深厚为民情怀,从小处切口、在面上发力,把新增财力70%以上用于民生,开展提升老城区建设管理水平“十项行动”,扎实推进为民办实事项目,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我们要坚持人民至上,关注民生热点,加快补齐教育、医疗、养老、公共配套等突出民生短板,巩固拓展脱贫成果,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

    坚持务实作风,强化担当抓落实。求真务实、真抓实干是习近平同志的一贯作风。无论在厦门、宁德、福州,还是在省委和省政府工作,习近平同志就是秉持着这样的作风,六年七下晋江,亲自倡导和践行“滴水穿石”“四下基层”“四个万家”“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等优良作风。这些作风,早已家喻户晓,已然成为全党上下的生动实践。漳州主动对标对表,深入挖掘和弘扬谷文昌精神,集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以钉钉子精神抓好工作落实。我们要持续加强作风建设,强化表单化、清单化、项目化、责任化管理,坚持具体抓、抓具体、抓到底、抓到位、全覆盖,不折不扣推动中央、省委省政府各项部署要求在漳州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作者: 猫眼看文    时间: 2020-10-8 21:22
全力打造有温度的幸福龙岩
□中共龙岩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
    习近平同志对龙岩老区苏区有着深厚的感情,先后20次到龙岩考察指导工作,多次对长汀水土流失治理、武平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等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决策并在古田主持召开全军政治工作会议。龙岩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怀着特殊感情、带着特殊责任,深入学习《习近平在厦门》《习近平在宁德》《习近平在福州》《习近平在福建》等系列采访实录,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工作强大动力,奋力谱写幸福龙岩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对党绝对忠诚,始终“听党话、跟党走”。习近平同志无论在厦门还是在宁德、在福州,始终如一坚守共产党人的信念,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带头学好用好马列主义,真正掌握理论武器;强调制定厦门发展战略一定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强调我们是搞经济特区,不是搞政治特区,我们是搞社会主义,发展战略一定要体现这个,严格把握制定战略发展的方向。闽西是我们党确立思想建党、政治建军原则的地方,我们要学习习近平同志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对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执着信念,大力弘扬古田会议精神,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落实省委“三四八”贯彻落实机制,实行项目化推进工作落实机制,确保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落细落实、落地生根。

    坚持人民至上,全力打造有温度的幸福龙岩。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习近平同志在厦门工作期间走遍了农村、海岛,包括海拔1000多米的军营村;到任宁德地委书记不到3个月,就走遍闽东9个县,“三进下党”等感人故事至今仍广为流传;在福州工作期间推动“菜篮子工程”、“棚户区”改造、连家船“疍民”上岸定居、“一栋楼办公”等一系列民生工程;在福建工作期间倡导和践行“滴水穿石”“四下基层”“四个万家”“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等优良作风。闽西是党的群众路线重要发源地,我们要学习习近平同志心系基层、心系群众、心系民生的赤诚情怀,牢记习近平同志“确保老区苏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一个都不掉队”的重要嘱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关心的就业、教育、社保、医疗、住房、养老、食品安全、社会治安等实际问题,不断增强龙岩老区苏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全力打造有温度的幸福龙岩。

    强化使命担当,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期间,进行了许多具有前瞻性、开创性、战略性的创新实践,提出“生态福建”建设,主导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推动长汀水土流失治理工作;提出“数字福建”建设,抢占信息化战略制高点;在全国率先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在全省推行县级政务公开;把人民健康放在首位,以餐桌污染治理为抓手,建立从田头到餐桌的全程监管体系。闽西有着“干革命走前头、搞生产争上游”的优良传统,我们要学习习近平同志胸怀全局的战略思维、创新开拓的精神境界、敢于担当的意志品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确保完成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抓紧研究谋划中长期战略任务和战略布局,乘势而上书写龙岩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新篇章。

    坚持党的领导,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在福建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把基层组织建设作为党建工作的重点来抓,着力打牢基础、夯实基层。我们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按照省委“五抓五看”“八个坚定不移”的工作要求,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加强党的各方面建设。要坚持大抓基层、大抓基础、大抓支部,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要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涵养政治生态的绿水青山。
作者: 猫眼看文    时间: 2020-10-8 21:25
牢记重要嘱托 做实“四篇文章”
□中共三明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
    《习近平在厦门》《习近平在宁德》《习近平在福州》《习近平在福建》等系列采访实录,为全面领会和深刻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提供了鲜活教材。按照省委“三四八”贯彻落实机制要求,三明市委把学习宣传贯彻系列采访实录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加强组织领导,精心部署安排,引导各级干部把学思践悟的成果转化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的强大力量。

    带头学思践悟,筑牢政治品格。习近平同志始终如一的政治品格和坚定不移的信仰信念,这与他注重理论学习是分不开的。系列采访实录中提到,在厦门时,习近平同志曾专门抽出时间到厦门大学参加“《资本论》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现实指导意义”小范围座谈,发表“论《〈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的时代意义”等理论文章。在宁德时,习近平同志外出开会和调研都带着书,休息时一有空就拿出来潜心研读,把学习、思考、实践相结合,写出个人著作《摆脱贫困》。他要求各级领导干部抓好思想理论建设,带头学好用好马列主义,真正掌握理论武器。三明市委中心组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创新学习形式,创立中央苏区三明讲坛,建立周二、四晚上常态化学习制度,围绕系列采访实录分专题开展学习和集体研讨。策划推出《学习啦》采访实录系列访谈节目,分层次召开学习座谈会、研讨会,举办“学实录、悟真理”全市理论知识网络竞答活动,进一步推动学习宣传贯彻新思想走深走实。

    发挥比较优势,做实“四篇文章”。习近平同志在闽工作期间,先后11次深入三明调研指导工作,对三明各项事业发展特别是在加快老区苏区脱贫奔小康、推进老工业基地转型、发挥生态优势、深化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为三明发展指明了方向。近年来,全市干部群众牢记习近平同志重要嘱托,坚持新发展理念,发挥比较优势,找准适合三明发展的路子,持续做实“四篇文章”、推进“四个着力”、深化“五比五晒”,努力把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时的科学理念、宝贵经验和优良作风弘扬好、传承好,加快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三明。做实“红色三明”文章,讲好红色三明故事,推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积极对接争取苏区政策,促进老区苏区加快脱贫奔小康,唱响“风展红旗如画”品牌。做实“工业三明”文章,实施“一企一策”“一业一策”,推进老工业基地“老树发新枝”,做优“工业基地·活力新城”品牌。做实“绿色三明”文章,发挥“林深水美人长寿”优势,推动文旅康养、医养融合发展,推进生态产业化,打响“中国绿都·最氧三明”品牌。做实“文明三明”文章,坚持为民惠民、共建共享,建设全国精神文明展览馆(三明),推行市民文明积分制,营造良好营商环境,提升“满意在三明”品牌。

    倡导自找苦吃,激励担当作为。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期间,多次强调要自找苦吃。面对文物保护和经济建设的棘手矛盾,2000年1月,时任省政府主要领导的习近平同志作出两次重要批示,要求保护万寿岩遗址,保护珍贵史前家园,充分体现了习近平同志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和强烈的历史担当。当前面对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战大考,三明市委积极倡导担当、带头强化担当、以上率下担当,重点是把控疫情、促“六稳”“六保”作为政治任务,领导干部带头挂包县(市、区)、重点项目,开展“访企业、解难题、促‘六稳’”专项行动,提升百姓的幸福指数、发展的质量指数。坚持把提振干事创业精气神作为重要抓手,通过建立完善系统、立体、常态化激励干部担当作为机制,引导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强化担当作为、自找苦吃,想干事、能干事、多干事,推动领导干部带头攻坚克难、干部敬业专业干事、部门马上就办服务。市委坚持把全面从严治党作为根本保障,严格落实管党治党责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在攻坚克难中砥砺初心使命、永葆政治本色,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提供坚强保障。
作者: 猫眼看文    时间: 2020-10-8 21:26
用新思想引领新时代有福之州新征程
□中共福州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
    《习近平在厦门》《习近平在宁德》《习近平在福州》《习近平在福建》系列采访实录,多角度、深层次展示了习近平同志为福建留下的宝贵思想财富、精神财富和实践成果,为我们全面准确理解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供了独特资源、宝贵教材。

    福州市委高度重视学好用好这一生动鲜活的重要教材,依托率先建立的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七项长效机制,积极引导全市广大党员干部怀着特殊感情,带着特殊责任,深入学习系列采访实录,深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涵、精神实质,从中汲取智慧力量,努力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新时代有福之州建设的思路举措、实际成效。

    深刻感悟习近平同志科学谋划发展的战略思维,坚持一任接着一任干,努力把美好蓝图变为现实。习近平同志当年以高超的政治智慧、前瞻的战略眼光、非凡的胆识气魄,制定实施了“3820”工程、闽江口金三角经济圈、“海上福州”、“国际化大都市”等战略构想,对福州发展作出了长远的顶层设计,形成了科学系统的省会城市发展战略体系。现在,福州正在推进的新区新城建设、数字经济发展、海上福州建设等,都源于习近平同志当年的超前性谋划、开创性探索。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亲自为我们擘画了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新福建的宏伟蓝图,提出了“四个切实”“建设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等一系列重要要求,为福建发展赋予了重大使命、指明了前进方向。我们要深刻领会蕴含其中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认真落实省委“三四八”机制,把传承弘扬习近平同志当年的战略思路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紧密结合起来,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努力在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中争当排头兵。

    深刻感悟习近平同志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守初心、勇担使命,着力建设有福之州、幸福之城。习近平同志当年在福建强调,要牢记政府前面的“人民”二字,并身体力行听民声、察民情、问民意,帮助困难群众改善生活条件。在福州工作期间,他大力推动实施“安居工程”“广厦工程”“造福工程”,推进城市棚户区改造,亲自登上闽江边的“连家船”,推动船民家庭搬迁上岸,留下了许多造福群众的感人故事,生动诠释了真挚的为民之心、公仆情怀。我们要以习近平同志为榜样,始终坚持人民至上,一心为基层、一心为百姓,持续抓好连片旧屋区改造、治水治涝治堵、城市绿化美化、城区垃圾分类等民生实事,着力补齐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短板,解决好老百姓最急最忧最盼的问题,努力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深刻感悟习近平同志实干担当的工作作风,大力弘扬“四下基层”“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等优良传统,持续提振干事创业精气神。习近平同志始终重实干、敢担当,当年在福州大力倡导马上就办、真抓实干,强调事情定了就办、办就办好,探索设立了“一栋楼办公”,大大提升了行政审批效率。我们要大力传承习近平同志当年留下的好传统、好作风,持续深化基层减负年、作风建设年、服务基层年等活动,引导各级干部提振精神、担当作为,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三个福州”建设、抓项目促跨越等工作中,努力干出新业绩,加快建设有福之州、幸福之城,为新时代新福建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作者: 猫眼看文    时间: 2020-10-8 21:26
推动经济特区事业发展再创新辉煌
□中共厦门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
    《习近平在厦门》《习近平在宁德》《习近平在福州》《习近平在福建》等系列采访实录为我们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供了鲜活教材,是我们深入学习弘扬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厦门工作时的科学理念、宝贵经验和优良作风的经典范本。我们将结合“深化大学习、提振精气神”专项活动,把学习采访实录与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同志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结合起来,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切实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加快建设高素质高颜值现代化国际化城市的强大动力。

    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同志超前谋划、开拓创新的领导风范,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树牢正确政绩观。习近平同志在厦门工作期间,牵头制定《1985年—2000年厦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至今对厦门的发展仍发挥着十分重要的战略指导作用;他牵头研究探索中国特色自由港建设、组织开展筼筜湖综合治理、保护传承鼓浪屿历史文化遗产等一系列谋全局、打基础、利长远的大事好事,都具有十分鲜明的前瞻性和创新性,为厦门高质量发展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他发扬“滴水穿石、弱鸟先飞”的精神,努力使宁德改变落后面貌。他对福州发展作出顶层设计,主持编制“3820”工程并坚持不懈抓好实施。他在福建工作时,制定福建新世纪发展战略和“数字福建专项规划”,都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我们要深入学习习近平同志科学前瞻的战略思维、立足长远的战略定力,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科学谋划好厦门市“十四五”乃至到2035年的发展战略,努力将习近平同志为厦门擘画的美好蓝图变为现实。

    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同志率先带头、勇于担当的工作作风,以“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厦门工作期间,“不管大事小事,只要是组织决定的,他就尽力去干,而且能把事情干好”,并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韧劲狠抓工作落实,为各级领导干部履职尽责作出了生动示范。他积极推动行政机构改革、国有企业改革、金融体制改革,大力争取厦门实现计划单列等,为厦门的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历史性贡献。他提出“生态福建”建设,亲自抓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主导省机关效能建设,在全国率先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倡导和践行“滴水穿石”“四下基层”“四在一线”“马上就办”优良作风等等,已经镌刻在八闽大地发展的历史丰碑上。我们要大力弘扬习近平同志一抓到底的实干精神,以“功成必定有我”的使命担当,自觉对标看齐,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紧盯全年目标扎实抓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坚定不移抓招商促发展、抓项目增后劲,加快推进岛内大提升、岛外大发展,推动厦门经济特区在全国全省发展大局中更好地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同志心系基层、心系群众的赤诚情怀,以“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切实解决好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无论是在厦门工作分管“三农”时提出的“心到、人到、工作措施到”,还是“深怕福建人民的生活在我任内提高得不够快”,开展宁德扶贫攻坚、狠抓福州老百姓的“菜篮子工程”等,习近平同志始终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把老百姓的事作为最大的事。我们要牢记习近平同志“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深情嘱托,全面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快推进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市、高水平健康之城、最具安全感城市和“爱心厦门”,下大力气办好解民忧、纾民怨、暖民心的实事好事,让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作者: 猫眼看文    时间: 2020-10-8 21:27
追寻初心使命 汲取前行力量
□中共宁德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
    《习近平在厦门》《习近平在宁德》《习近平在福州》《习近平在福建》等采访实录刊载及出版以来,宁德的干部群众始终怀着对习近平总书记的深厚感情,带着责任、带着使命学思践悟,着力追寻新思想在八闽大地的萌芽发展和实践轨迹,从更深层次感悟新思想的真理光芒和思想魅力,进一步凝聚起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的磅礴力量。

    深刻感悟习近平同志坚如磐石的信仰信念,始终牢记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系列采访实录中一个个原汁原味的动人故事、一篇篇发自肺腑的真情口述,都让我们深切感受到贯穿其中的一条鲜明主线,那就是习近平同志“为人民多做贡献,为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的一贯初心。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带领全党全国上下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我们要自觉从系列采访实录中深刻汲取信仰的力量、精神的力量、实干的力量,更好发挥宁德作为新思想重要实践地的独特优势,用心用情感悟习近平同志一以贯之的信念坚守,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坚定前行,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懈奋斗。

    深刻感悟习近平同志务实开拓的领导风范,始终保持干事创业的闯劲韧劲。在福建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胸襟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提出了一系列前瞻性的创新理念,进行一系列开创性探索实践。从在厦门牵头制定中国地方政府最早编制的、纵跨十五年的《1985年—2000年厦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到在宁德倡导“弱鸟先飞、滴水穿石”的闽东精神,带领广大干部群众艰苦奋斗、摆脱贫困;从在福州提倡“马上就办、真抓实干”,全国首创“一栋楼办公”,到在省委、省政府率先提出打造服务型政府,建设“生态福建”“数字福建”,等等,都充分彰显了习近平同志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和开拓创新的实干作风。我们要始终葆有“弱鸟先飞”的闯劲和“滴水穿石”的韧劲,既立足当前实际,积极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冲击影响,全力延续好这些年后发追赶的良好势头;又要着眼长远发展,以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为主线,扎扎实实办好宁德的事,一步一个脚印推动新时代新宁德建设。

    深刻感悟习近平同志人民至上的赤子情怀,始终根植人民造福人民。无论是投身厦门经济特区建设的火热实践、带领宁德广大干部群众摆脱贫困,还是亲力亲为抓好福州老百姓的“菜篮子工程”,习近平同志始终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把人民的利益摆在第一位,把“人民”二字铭刻在内心最深处。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治国理政的全部实践,贯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引领人民在不断增强获得感、幸福感中走进新时代。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这些都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的为民情怀、须臾不忘的人民意识、永不褪色的公仆本色。我们要时刻把人民利益的标尺放在心中,始终站在人民立场上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大力弘扬“四下基层”等优良作风,着力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永远做群众的贴心人、人民的勤务员。
作者: 猫眼看文    时间: 2020-10-8 21:27
全方位推动莆田高质量发展超越
□中共莆田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
    《习近平在厦门》《习近平在宁德》《习近平在福州》《习近平在福建》系列采访实录,故事生动、细节感人。通过深入学习和研讨交流,我们愈发感受到习近平同志对党和人民事业的孜孜探索、对八闽大地的深厚感情、对福建人民的亲切关怀,为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树立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光辉典范。我们要自觉对标看齐,传承好、贯彻好、落实好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时创造的宝贵思想财富、精神财富和实践成果,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的实践成效,强产业、兴城市、惠民生、优生态、保稳定、重党建,努力为新时代新福建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细学深思彻悟,带头增强政治自觉。系列采访实录客观再现了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时的生动实践,为我们进一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供了鲜活教材。市委始终把学习系列采访实录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在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上作示范,发挥“头雁效应”,及时跟进学、反反复复学、深入思考学。今年以来,通过4次专题研讨、1次专题学习以及个人自学,不断深化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和把握。注重联系实际学,把学习系列采访实录与贯彻落实习近平同志关于治理木兰溪、保护湄洲岛等重要指示要求结合起来,持续推进木兰溪流域系统治理,不断巩固生态文明的木兰溪样本;全面落实《切实保护好湄洲岛的若干意见》,强化政策、要素、力量保障,进一步弘扬妈祖文化,保护和提升湄洲岛生态环境。

    勇于担当作为,带头破解发展难题。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期间,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真抓实干,亲手抓起、亲自主导推动长汀水土流失治理、机关效能建设、餐桌污染治理、闽台直航等工作,充分彰显了习近平同志敢为人先的改革思路和善作善成的超凡本领。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时的创新理念和生动实践,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问题导向,学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的新思路,学出解决问题、攻坚克难的新招数。当前经济发展面临严峻形势和较大压力,我们始终保持战略定力,坚持贯彻新发展理念,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统筹做好疫情常态化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聚焦突出开放招商、强化项目带动,建立“开放招商领导小组+五条战线招商组+七个县区”三级协调联动和“五个一”工作机制,因地制宜开展云视频招商、点对点招商等,大唐5G、永荣丙烷制丙烯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签约落地。强攻产业主攻工业,谋划实施“343”重点产业发展,加快开发区改革和创新发展,着力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把港口发展摆在全市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加快港口开发建设,做大做强临港经济。依靠改革应对变局,深化“放管服”改革,在全国首推“自己‘批’网上办”审批服务新模式,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在解决融资难融资贵、人才培养引进等方面出实招,全力打造有利于创新创业创造的良好环境。

    牢记为民宗旨,带头践行初心使命。在福建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始终把“为人民服务”的执政理念牢牢刻在心上,落实到具体工作中。我们要学习和秉承习近平同志心系人民、情暖民心的赤诚情怀,大力弘扬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期间倡导的“四下基层”“马上就办、真抓实干”“四个万家”等严实作风,不断增进民生福祉。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在办好为民实事的同时,克服疫情影响,全力保基本民生、保居民就业、保粮食供应,兜牢民生底线。始终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探索推进“党建+”社区(乡村)邻里中心建设,突出党建引领,着力解决幼有所育、老有所养、病有所医、食有所安、居有所乐、事有所办等方面问题,持续提升我老秘网市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让全市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作者: 猫眼看文    时间: 2020-10-8 21:27
抒写“一岛两窗三区”建设新篇章
□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工委理论学习中心组
    《习近平在厦门》《习近平在宁德》《习近平在福州》《习近平在福建》采访实录再现了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时的创新理念和生动实践,为我们深学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供了鲜活教材。我们要用情感悟、用心传承这笔宝贵精神财富,从中汲取丰富政治营养,笃定践行“一岛两窗三区”战略蓝图,在深耕“八大工程”中奋力推进实验区开放开发再上新台阶。

    感悟客观清醒、立足长远的战略思维,切实把“一岛两窗三区”战略蓝图转化为开放开发实际行动。战略思维是贯穿习近平同志治国理政历程的重要主线。当年他对厦门提出“提升本岛、跨岛发展”的战略构想,为宁德描绘“弱鸟先飞”“滴水穿石”辩证统一的战略路径,给福州制定“3820”的战略规划,对福建提出“生态福建”“数字福建”的战略布局。2014年11月来岚考察时,习近平同志亲自为平潭擘画“一岛两窗三区”战略蓝图。我们要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牢牢把握对台融合这一初心使命,深入开展两岸共同家园工程,实施两岸融合发展“两年行动计划”,落实落细岚台融合发展新路36条,努力打造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桥头堡”;牢牢把握国际旅游岛这一主题主线,围绕“原生态+现代化”发展要求,打造出“滨海风光”“滨海度假”“滨海康养”等一批旅游品牌,加快打造国际知名的休闲旅游度假目的地;牢牢把握生态保护这一红线底线,实施“绿岛花城”三年行动,推进“麒麟活脉”水系治理,坚决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朝着“高颜值”生态宜居岛阔步迈进。

    感悟扎根基层、贴近群众的真挚情怀,切实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贯穿开放开发全过程。亲民爱民为民是习近平同志留给福建干部、群众最深刻的印象之一。我们要始终重视夯实基层党建基础,探索推广“联合党委”,提前谋划村级组织换届选举,激活“科技特派员、乡村振兴员、驻村第一书记”这三支队伍作用,引导基层党组织当好党员“引路人”和党员当好群众“贴心人”;始终真心实意为民办实事,从群众最急最忧最盼的教育、文化、体育、卫生、老城区等方面入手,实施“五个行动计划”,全力推进民生补短板工程;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坚决扛起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和安全生产三重责任,全力以赴抓项目、促投资、稳增长,推动“六稳”“六保”落到实处。

    感悟求真务实、从严治吏的领导作风,切实把涵养政治生态作为开放开发的“第一工程”。从严管党治党是习近平同志在福建期间的施政主旨。当年一到宁德,他就铁腕整治“摆在马路边的不廉洁”、制定“公务接待12条”;一到福州,就精简“文山会海”、狠刹“炒股热”,严惩歪风邪气。我们要坚决扛起主体责任,在压实管党治党责任上下真功夫,以省委“五抓五看”“八个坚定不移”为实践要领,深刻认识管党治党是政治责任、系统责任、具体责任、刚性责任,抓实党的建设主体责任工程;在精准有效防治不廉洁上下硬功夫,重拳惩治招投标市场围标串标、产业培育方面垄断经营、部分区属国企违规选人用人等消极不廉洁问题,健全监督机制,织密制度笼子,有效净化政治生态;在切实转变作风上下实功夫,多措并举推动党员干部转变作风。

    感悟功成不必在我的广阔胸襟,切实把“我将无我,不负人民”作为开放开发的精神指引。当年,习近平同志在厦门,常用“不要立志做大官,而要立志做大事”勉励自己;在宁德,以“滴水穿石”精神启发干部,敢字当头、义无反顾干事创业;在福州,大力实施“安居工程”“广厦工程”“造福工程”;在福建,亲自主导和推动长汀水土流失治理。我们要让创新意识充分涌流,以编制新一轮《总体发展规划》和谋划“十四五”规划纲要为契机,借鉴海南自由港做法,系统研究“自贸区扩区”“两岸共同市场”等一批重大政策,切实把政策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激励干部敢作敢为,奋力谱写“一岛两窗三区”建设的新篇章。
作者: 猫眼看文    时间: 2020-10-8 21:28
一以贯之的战略思维
□张艳涛
    所谓战略思维,是指主体对关系事物全局的、长远的、根本的重大问题的谋划、分析、综合、判断、预见和决策的思维方式,强调从根本、全局、长远上把握各种本质关系,并制定战略目标,主要解决“怎么做”的问题。战略思维能力以思维的整体性、全局性、前瞻性和创造性为基本特点,集中体现在对战略态势判断能力上。当今时代,综合国力竞争既表现为国家“硬实力”和“软实力”的直接较量,更是国家战略思维、战略决策、战略目标和战略能力的深度角逐。思想的前瞻性和战略性是推动党和人民事业长久兴旺发达的关键所在。《习近平在福建》《习近平在福州》《习近平在厦门》《习近平在宁德》展现了习近平同志在福建期间的战略思维、战略远见和战略定力,深入学习并深刻领会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期间,进行了深入的实践探索,积累了丰富的理论思想,并且随着实践不断成熟、升华,表现出极强的战略思维能力、强烈的前瞻意识和战略规划意识。习近平同志“有着为人民干一番事业的理想抱负”,“不仅有思路,还有切实的行动”,尤其是他提出“生态福建”建设,亲自主导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推动长汀水土流失治理工作,让“绿色”成为福建发展最明亮的底色;习近平同志在担任省长期间,开始主持制定福建新世纪的发展战略,他早在2000年就着眼抢占信息化战略制高点,提出“数字福建”建设的重要决策,抢占信息化战略制高点,努力增创福建发展新优势,让“数字”成为福建发展的倍增器;习近平同志提出了加强机关效能建设,构建“服务型政府”的理念,教育党员干部牢记政府前面的“人民”二字,在全国率先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在全省推行县级政务公开,让“服务”成为福建营商环境的最大亮点,这些都对福建的长期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福建实践”是治国理政思想的生动写照,脱贫攻坚、民生保障、营商环境……这些都是“初心”,更是“使命”。

    在宁德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细致研读了宁德的地方志,了解宁德的历史和文化,参阅大量报告,寻找宁德发展滞后的症结所在,寻找切合实际打开局面的好方法。这些大量研究为他谋划宁德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他认为,扶贫工作很重要,慢不得,但也急不得。要按照规律办事,绵绵用力、久久为功。摆脱贫困要有“滴水穿石”、不懈奋斗的精神,有“弱鸟先飞”、不停追赶的意识。1989年,习近平同志任宁德地委书记时,凭着对信息化的敏锐和前瞻性认识,提出用通信改善弥补闽东老区交通不足状况。无论是《正定县经济技术社会发展总体规划》,还是《1985—2000年厦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福州市20年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设想》,都体现出习近平同志高超的战略思维能力和水平。

    在厦门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把握新时期改革开放机遇,将厦门作为战略思维的“演兵场”,推动编制沿海特区具有开创性、前瞻性的长期战略规划,大手笔勾勒厦门“跨岛发展”的长远开放战略,重视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如今已成为宝贵的思想资源。“提升本岛、跨岛发展”战略是2002年习近平同志提出来的,站在今天的角度回头看18年前习近平同志的思路,是十分有前瞻性和战略眼光的,对厦门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实际上,厦门岛内外“一体化”可以进一步解决城乡二元结构问题,促进厦门的大提升大发展。制定发展战略是习近平同志对厦门的一个全局性贡献。他先后为厦门、福州绘制发展蓝图,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迟早会把宏伟蓝图变为现实。他说:“办特区大家都有积极性,你也想做,他也想做。我们办特区没有经验,但是战略方面的几个大问题,我们必须搞清楚,必须有一个通盘的考虑,一个清晰的发展思路。”“从世界经济发展趋势来看,世界经济重心会从大西洋转向太平洋。厦门历史上就是太平洋西岸很重要的港口,厦门的发展就要和当前的这个经济发展趋势契合起来,在这个基础上考虑和制定战略。”科学发展,战略先行。习近平在厦工作期间领导制订《1985—2000年厦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成为全国特区中最早编制的一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规划,也是中国地方政府最早编制的一个纵跨15年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规划,充分展现了他对大势的把握能力和远见卓识,这个发展战略,解答了“厦门怎么发展”的问题。从特区扶贫到大国脱贫,从特区治理到大国治理,从厦门特区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到大国发展战略,从厦门城市建设到全国文明城市建设,从厦门保护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继承和创新性发展,无不彰显出“中国之治”的厦门原点。

    谋战略是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期间的一个重要特点。习近平同志抓工作是非常全面的,他在工作指导上具有前瞻性、战略性,在具体实施中有韧劲、敢担当,充分发挥“领”和“导”的作用,为福建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习近平同志考虑问题思路很宽,站位也很高,有思想、有谋略、有战略眼光。他对经济发展战略的制定从来不是想当然,更不会拍拍脑袋就作决定。习近平同志制定战略和作出决定,都会充分预估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影响,未雨绸缪,做好善后,把可能的冲击化解到最小。在引进外资的时候,他要求一定要努力引进世界500强,因为这些公司有先进的技术、有先进的管理经验,能带动福建整体水平的提高。“数字福建”作为数字中国的重要思想源头和实践起点,备受各界关注。“数字福建”今天取得的这些成绩,与习近平同志当年的远见卓识密不可分。他有思想、有胸怀、有魄力,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习近平同志一直关心福建的发展战略。“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这十二个字描绘了福建发展的宏伟蓝图,其中“机制活”是指发展动力强,“产业优”是指经济素质高,“百姓富”“生态美”则是福建的发展目标。这四句话、十二个字,代表了习近平同志对于福建发展的殷切期待。习近平同志要求各部门的领导干部不能单纯就事论事,更不要只看眼前利益,要有长远的眼光和大局观念,要从长远着想。习近平同志对大局和形势的把握非常准确,做事情有大思路,眼界开阔,站位很高。无论是“万寿岩古人类遗址”的保护,还是“八卦楼的修缮”和对“晋江经验”的总结,都反映出习近平同志的战略思维。一分部署,九分落实。习近平同志善于抓重点工作、抓关键环节,有一股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狠抓各项措施的落实。有全局观念,抓重点工作,抓关键环节,这种朴素的理念和踏实作风值得我们学习。

    现在,我们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有许许多多的重大问题需要进行战略谋划。在把握国际国内大势、擘画改革发展稳定蓝图时,习近平总书记审时度势,反复强调要有战略思维,要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这些都是要求增强战略思维,分清本质和现象、主流和支流。提高战略思维能力,提升战略自信,保持战略定力,关键是提升对中国和世界重大现实问题的判断力、批判力和建构力,唯有如此,才能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在习近平同志眼里,战略思维不仅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责任和担当。战略思维的根本价值取向,即根本价值目标必须牢牢定位于人民群众的利益实现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在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基础上,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统筹谋划、协调各方。

    (作者为厦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作者: 猫眼看文    时间: 2020-10-8 21:29
践行“生态福建”理念 推进新时代新福建建设
□杨 亮 王 琰
    学习《习近平在福建》,可以深刻地感受到习近平同志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真抓实干的宝贵精神,尤其是他开创性地提出“生态福建”建设,并亲自主导开展武平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推动长汀水土流失治理等等创造性工作,这对于加快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福建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习近平同志既是“生态福建”理念的倡导者,又是“生态福建”理念的推动者,为“生态福建”建设付出了很多心血。习近平同志具有独到的眼光、深远的谋略,注意到了生态环境保护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注意到了人类应与自然和谐相处、和谐共生。早在2000年一次省长办公会议上,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省长的习近平同志就高瞻远瞩地提出:“任何形式的开发利用都必须以生态保护为前提,要使八闽大地的绿水青山得到永续利用。”在习近平同志的倡导下,2001年底,福建省政府专门成立了由习近平同志任组长的生态建设领导小组,并开始了大规模的生态保护调查。在2002年1月召开的福建省“两会”中,习近平同志在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正式提出建设生态省战略目标。长汀县属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水土流失历史之长、面积之广居福建之首。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期间,曾五次到长汀调研,走山村、访农户、摸实情、谋对策,并就水土流失治理提出要求、作出重要批示。1999年11月27日,习近平同志在龙岩考察梅坎铁路等省重点项目时,专程安排到长汀县调研水土流失治理工作。2000年1月8日,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同志在《长汀县百万亩水土流失治理报告》上批示:“同意将长汀县百万亩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和上报长汀县为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县。”于是,长汀县打响了水土流失治理攻坚战,大规模治山治水的大幕就此拉开。2001年10月13日,习近平同志再次到长汀县调研水土流失治理工作,并强调长汀县水土流失治理要锲而不舍地抓下去。几天后,习近平同志再次作出批示:“再干8年,解决长汀县水土流失问题。”正是在习近平同志高度重视与关心下,长汀水土流失治理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效,2000年至今,长汀的水土流失面积从105.66万亩下降到36.9万亩,水土流失率从22.74%降低到7.4%,森林覆盖率则由59.8%提高到80.31%,长汀实现了从全国水土流失重灾区到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的历史性跨越,水土治理的“长汀经验”成为中国水土流失治理的典范和福建生态省建设的一面旗帜。

    习近平同志提出的“生态福建”理念,保护了福建省的山水等自然环境,对福建省的长期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更重要的是,“生态福建”理念具有昭示发展方向的战略前瞻性,与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具有一致性,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生态福建”彰显深厚的人民性。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习近平同志牢记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心中有民、行中为民。在2000年3月,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同志在全省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各级各部门要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采取有力措施,切实抓好环境保护。”武平县是习近平同志亲手抓起、亲自指导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发源地,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有力地保护了生态、改善了民生,彰显着深厚的人民性意蕴。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期间,多次深入武平县视察调研,对武平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作出系列重要指示,为武平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指明了方向、拓宽了道路。2001年,武平县在全国率先开展以“四权”(即明晰产权、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保障收益权)为主要内容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得到了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省长习近平同志的充分肯定和支持。分山到户,仅仅是林改的第一步,而实现“生态美、百姓富”才是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核心目标和关键所在,正如习近平同志于2002年6月在武平县调研农业农村工作时所强调的:“林改的方向是对的,关键是要脚踏实地向前推进,让老百姓真正受益。”2002年以来,武平县累计造林面积71.5万亩,超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前25年的总和,森林覆盖率达79.7%。习近平同志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让生态优势成为武平县最大的优势,实现了经济社会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青山增绿与百姓增收的双赢发展。2016年,武平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99.4%,环境空气质量位居全省前三;武平县先后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县”“全国封山育林先进县”“国家园林县城”等荣誉称号;2017年9月,武平县荣获“中国天然氧吧”称号。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有力地促进了武平的县域经济发展,让农民人均林业纯收入从2002年到2018年间增加了8.1倍,财政收入增长近10倍。

    2020年《福建省政府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提出,要“加快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福建,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加快建设新福建是新时代福建的战略规划与奋斗目标,“生态福建”因其战略的前瞻性、深厚的人民性对加快新福建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价值。针对报告中提到的要“坚持创新发展,最大限度释放创新创业创造动能”,在推进“生态福建”建设中,要坚持解放思想、树立创新意识,在改革中破除束缚发展的旧机制,在思维创新中拓宽发展门路、增加人民收入;针对报告中提到的要“坚持协调发展,推动区域优势互补、城乡融合发展”,在推进“生态福建”建设中,要尊重自然、注重环保,通过环境保护来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针对报告中提到的要“坚持绿色发展,确保生态美成为新福建的永续优势”,在推进“生态福建”建设中,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让生态优势成为发展的最大优势,实现福建永续发展;针对报告中提到的要“坚持开放发展,力争在建设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上走在前头”,在推进“生态福建”建设中,在坚持开放发展中,要求有质量的GDP,不是走“先污染后治理”的弯路,而是走注重环保的正路;针对报告中提到的要“坚持共享发展,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我们要学习践行“生态福建”的民本思想,牢记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人民,让人民在发展中共享红利。

    (作者单位:闽江学院)
作者: 猫眼看文    时间: 2020-10-8 21:30
一以贯之的为民情怀
□叶 琛
    人民至上,是习近平同志深深植根于内心并贯穿于治国理政全过程的价值取向。《学习时报》近期推出的《习近平在福建》系列采访实录,生动展现了他在福建工作期间,对八闽大地的真挚情感、对党和人民事业的创新探索。我们从中可以感受到习近平同志一以贯之的为民情怀。无论身处何处,始终坚定地关心人民、相信人民、造福人民,“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为人民利益和幸福而努力工作”。

    关心人民,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在福建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无数次翻山越岭、走村串户,深入群众开展调研。他与老百姓坐在一起喝茶、吃“糯米米时”;“三进下党”,对贫困乡镇充满深情;“四下基层”,号召各级领导干部贴近群众、为群众办实事。无论在哪个工作岗位上,他的心中始终装着人民。一是善于见微知著,了解人民需要。“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习近平同志专门到乡下最贫困的地方去了解情况,到基层单位,到小学,到田间地头,到老百姓家里走访。他到老百姓家里,首先关心的一定是他们的生活、吃住情况。有时掀开锅盖,看看老百姓吃得怎么样;有时摸摸被褥,看看是否柔软舒适。正是这种深入基层、贴近一线的工作作风,让他能够真切地听到群众的心里话,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二是乐于倾听问题,坚持人民立场。采访实录中,许多同志都回忆起习近平同志平易近人的故事。他“经常利用晚饭之后的时间找一些干部谈心,与大家充分交流”。“有的老同志喜欢反映问题,爱提意见,但习书记却很愿意和老同志们住在一起。他在那里住了一年多,对老同志们提出的意见和建议都非常重视”。几乎每一个人在回忆中都会提到,“群众乐于和他接触,向他反映问题”。三是敢于动真碰硬,回应人民期待。习近平同志在作省政府工作报告时强调,要牢记政府前面的“人民”两个字,代表人民的利益,为人民谋利益。他是这么说的,更是这么做的。在宁德沿海调研时,习近平同志发现很多渔民在陆地上没有房子,平时就生活在船上,条件非常艰苦。他积极协调各部门,克服重重困难,终于让祖祖辈辈漂泊海上的连家船民搬家上岸。在福建17年半时间里,习近平同志为群众排忧解难的事例不胜枚举。他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信念,走遍八闽山川,时刻牵挂着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

    相信人民,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智慧与创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习近平同志始终坚定地相信人民,充分肯定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改革开放在认识和实践上的每一次突破和深化,改革开放中每一个新生事物的产生和发展,改革开放每一个领域和环节经验的创造和积累,无不来自亿万人民的智慧和实践”。一是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在一次新闻采访中,习近平同志说:“厦门取得的成绩,是一任接一任、一代接一代的接力赛,靠的是厦门建设和改革的参与者,厦门人民群众才是厦门建设的主体,各方面的建设都离不开厦门人民的辛勤努力。”这反映出他一直以来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始终强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二是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习近平同志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放手发动人民群众,凝心聚力,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他七到晋江,总结提出了做大民营企业、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晋江经验”,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一个典型样本。他注意到南平市向农村选派村党支部书记、科技特派员、乡镇流通助理,有利于更快打开当地工作局面,工作成效比较显著,便对此进行了专题指导和调查研究,在此基础上总结经验,形成特派员制度。三是依靠人民群众创造伟业。习近平同志在推进一方经济社会发展时,重视把地方的发展目标和群众利益、愿望紧密地结合起来,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催生出发展的磅礴力量。在宁德任地委书记期间,面对耕地面积不足严重制约古田经济发展的现状,习近平同志提出要集人民群众的智慧,搞好综合性立体开发,大力鼓励在古田发展食用菌产业。据采访实录记载,古田这样一个小县城,上世纪90年代光民间食用菌研究所就有30多家。正是这种“上下同欲”的共同努力,让古田发展成为“中国食用菌之乡”,产量稳居全国第一。

    造福人民,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人民是改革发展成果的共享主体,必须保证发展的成果惠及人民,由人民共享。习近平同志的为民情怀,深刻体现在造福人民之中。他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必须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归根到底是为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造福人民,重在系统,要在协调。习近平同志在福建期间,引领地方发展时,特别注重发展的全局性。不论是具有开创性意义的《1985—2000年厦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还是统揽福州发展全局的《福州市20年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设想》,都具有强烈的前瞻意识和规划意识,高度注重全局性、系统性。采访实录中提到,面对错综复杂的问题,习近平同志不厌其烦,认真去做工作,通过反复协调和协商,一点一点逐步取得进展,同时做工作善于抓关键环节,一点突破,全面开花。造福人民,关乎眼前,注重长远。一方面,造福人民,强调从现实、从人民的需要出发,做让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另一方面,造福人民,又要求面向未来,注重人民的长远利益,做为后人作铺垫、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习近平同志在福建的17年多,是福建发展的重要时期。福建的GDP总量在改革开放前居全国第22位,2000年跃居全国第11位,人均GDP从第23位跃居第7位。造福人民,重在谋划,贵在落实。在省委、省政府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真抓实干,抓住历史机遇,对福建的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历史性贡献。他为厦门、为福州制订的战略发展规划,都是为期15年、20年的中长期规划。

    今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已经进入决胜之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已经开启。新时代的党员领导干部,更要培养“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自觉与境界,奋发有为,埋头苦干,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让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作者单位:福建工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作者: 猫眼看文    时间: 2020-10-8 21:31
“初心未改,人民至上”的赤子情怀
□顾保国
    《习近平在厦门》《习近平在宁德》《习近平在福州》这三本采访实录,再现了习近平同志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用心血和汗水,在厦门、宁德、福州这三个地方谱写的感人诗篇。通过阅读发现,贯穿其中的始终是“人民至上,人民为先”的深厚情怀。这三部采访实录体现了习近平同志勇于担当、敢于负责的价值立场,四下基层、情系于民的质朴情怀,精准扶贫、人民至上的初心使命,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广阔胸襟。习近平同志扎根基层、贴近群众,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摆在第一位,把老百姓的事作为最大的事。采访实录中,他一心一意为人民群众谋幸福的每一个理念、每一个规划、每一个实践,都与百姓血肉相连,中间的每一个故事、每一个情景,都直击我们的心灵。我为习近平同志那种“一心为民,初心未改”的深厚赤子情怀所感动,为他“艰苦朴素,甘入苦海”的实干精神所感染,为他“廉洁自律,久久为功”的崇高精神而备受鼓舞。通过认真学习这三本书,精神受到震撼,灵魂得到洗礼,思想得到升华,更加深入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和实践源泉,以实际行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勇于担当、敢于负责的价值立场

    习近平同志反复强调:“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共产党员做任何事情都要从人民利益出发,任何工作都要先看人民答不答应,人民高不高兴。这是多么崇高的价值理想。

    受访者反映,习近平同志对群众平易近人,低调处事,但是,在处理违法乱纪的问题上,如某些领导干部以权谋私,违规建房,违规审批各种项目、指标,贪污不廉洁等问题,他从不含糊,从不讲情面。在宁德,他在清理干部违规建房问题上态度坚决,他说:“反不廉洁,讲廉政,我们别无选择。利用职权占用公共用地,给自家盖房子,还怎么取信270万闽东人民?反不廉洁必然要涉及到具体的人,如果我们在一个人身上丧失原则,我们就会在几百万人心上失去信任。”“想发财就不要来当干部,要当干部就不要想发财。”在福州,他要求身边的工作人员要“敢担当善作为”“讲规矩守纪律”。

    在宁德任地委书记期间,面对“老、少、边、岛、穷”的宁德现状,习近平同志始终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立足“现实的个人”,提出:“根本改变贫困、落后面貌,需要广大人民群众发扬‘滴水穿石’般的韧劲和默默奉献的艰苦创业精神,进行长期不懈的努力才能实现。”习近平同志为摆脱当地的贫困落后面貌所做的努力,不仅对闽东地区摆脱贫困产生了长远而积极的影响,也形成了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的典范“宁德模式”,更为新时代中国全面实施精准扶贫战略提供了有益镜鉴,展现出他高瞻远瞩的战略思维。无数事实证明,永葆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立场不变,才能有负责之勇气、担当之精神,才能勇往直前、奋不顾身,才能干成大事、善作善成。

    ◆四下基层、情系于民的质朴情怀

    习近平同志反复讲:“治政之要在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艰苦。”并提出“四下基层”的工作制度,即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下基层。几乎所有受访者印象最深的就是他“调查研究下基层”,他每到一个地方,第一件事就是跑遍辖区每个村子,尤其是贫困乡、贫困村、贫困户。一般很少人去的偏远山村,他都调研走访,了解群众的真实生活状况。他说,只有这样才能看到真实的东西。

    无论是在厦门、宁德,还是在福州,田头宅院、基层工厂留下了他无数的汗水和脚印。习近平同志说:“我们一切工作,基层最重要,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是第一线,也是前线,也是火线。”因此,一切工作,都要落实到基层。他刚到宁德上任就连续一个多月在基层翻山越岭,走村串户。他说:“实践出思路,调研出成果。”在宁德,他要求信访工作下基层,带领县四大班子领导,到乡镇一线去开展信访工作,欢迎百姓前来反映问题。他进了群众家里,不光围绕生活问题问长问短,还要揭开锅盖子,看看老百姓到底吃些什么。正是因为他与老百姓走得近,老百姓才发自内心地认可他,对他感情很深。“他有着非常强烈的使命感,始终有自己清晰的奋斗目标。”“我感觉他对老百姓的感情最深,我从内心敬佩他。我觉得闽东有这样一位好领导,一定有希望。”时任宁德地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姚智梅,在回忆与习近平同志共事的两年时光时这样说。同样,习近平同志刚到福州上任,马上到基层调研。他提出,要“进万家门,知万家情,解万家忧,办万家事”。可以说,这是“一餐一饭系心间,一举一动为人民”的真实写照。

    从关心老百姓的一餐一饭、柴米油盐酱醋茶,到治理一个大国的内政、外交、国防,对习近平总书记来说,其实都是一个目标,那就是让人民生活得更好。这是他带领全国人民努力奋斗的动力源泉。所以,从昔日的“甘入苦海”到今日的“我将无我”,习近平同志为全党树立了光辉榜样,我们更加深切感受到他长期奉献、持续奉献、无私奉献的领袖风范,这正体现了共产党人坚定的理想信念和高尚的精神追求。

    从“厦门理念”到“宁德定理”,再到“福州工程”,《习近平在厦门》《习近平在宁德》《习近平在福州》这三本采访实录,为我们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提供了鲜活的教材和践行的导向。

    ◆精准扶贫、人民至上的初心使命

    习近平同志心里始终装着人民,他当年从政的初心就是要改善老百姓的生活,改变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他最反感的是不切实际的数字脱贫和“撒胡椒面式脱贫”。他带领基层干部俯下身子,走群众路线,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1986年,习近平同志时任厦门市副市长,他主动要求分管农业,他对农民和农村工作有很深的感情,这可能和他过去在延安插队、当正定县委书记有关,是一种心系农村的情结,他称自己是“黄土地的儿子”。习近平同志在厦门工作期间,走访过大部分农村。他考察贫困村“军营村”的时候,根据军营村的地理环境,提出军营村应多种茶、多种果,保持水土不流失,并要求当地干部带领村民种植柿子林、修整管理房。1997年,习近平同志第二次来,看到茶农为茶叶发愁,就支持兴建茶叶加工厂,帮助老百姓解决实际问题。

    摆脱贫困、精准扶贫是习近平同志当年在宁德工作的着力点。贫困地区老百姓的呼声给他内心带来了强烈的震撼。他为宁德地区制定了长远规划,在保护环境、植树造林的同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发展多种经济;各县根据自身特色,制定不同发展目标,以沿海带动山区,建成地区经济发展中心。在闽东发扬“滴水穿石”“弱鸟先飞”精神,立足现实,不急功近利,不攀比,不蛮干,紧中求活,活中求发展。“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习近平同志在宁德所做的一切,正是“心无百姓莫为官”的最佳写照。在习近平同志离开宁德时,全区大多数的贫困户基本解决温饱问题。

    1990年4月,习近平同志调任省会城市福州的市委书记,在这里工作了整整六年。习近平同志到福州以后,在各县都开展了“造福工程”。他为国家级贫困县永泰县架桥修路;让世代漂流在闽江上的船民搬上了岸;把缺医少药的贫困山区群众转移到条件相对较好的村落,并且亲自去视察搬迁情况。时任福州市委办公厅副主任赵汝棋说:“习书记在福州工作那几年,是福州发展最快、积累最多的时期。”他在广泛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对福州发展作出顶层设计,主持编制被称为“3820”工程的《福州市20年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设想》,并坚持不懈抓好实施。这个工程是福州总的战略发展规划,也是着眼福州全面发展的“福州梦”。“3820”工程的指标在2010年已全部实现。

    当年习近平同志在正定县就有了农村要加大扶贫力度的意识,后来到了厦门军营村,又到宁德,再到福州,这种意识一直在不断增强,和过去扶贫实践思路是一脉相承的。当前,从扶贫开发到被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到“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再到全国两会上习近平同志强调“确保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确保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我们看到的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断加强的脱贫力度、决心和信心。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在扶贫的路上,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这些话,暖人心,顺民意,聚民力,是践行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生动写照。

    ◆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广阔胸襟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再次宣示,“我们要始终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立场,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根本使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意味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诸领域、各方面与全过程都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同人民在一起,为人民利益而奋斗,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同其他政党的根本区别。99年来,党的历史方位和使命任务不断发生变化,但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没有变,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路线没有变,“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纵观习近平同志在厦门、宁德、福州等地的从政历程,他在体验群众疾苦中萌生了人民情怀,在地方治理实践中增进了人民情怀,在革命家风传承中升华了人民情怀,在担当崇高使命中彰显了人民情怀。这些情怀,归根到底是中国共产党根本宗旨和初心使命在情感上的体现,也由此给共产党人树立了为官做人的精神旗帜。这种情怀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终究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程中能够形成势不可挡的磅礴力量。

    《习近平在厦门》《习近平在宁德》《习近平在福州》系列采访实录所记述的习近平同志在地方的从政经验,极大地鼓舞和教育了人民,其所凝结的治国理政的智慧和经验,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我们应不断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进一步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工作的思路举措,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坚强作风保证。

    (作者为《红旗文稿》杂志社社长)
作者: 猫眼看文    时间: 2020-10-8 21:42

将因地制宜与扶志扶贫相结合

□金晓丹

1988—1990年,习近平同志担任宁德地委书记,面对贫困面大、不通高速、没有铁路、干部思想保守等现实情况,他决定深入基层,实地走访,对宁德整体面貌作深入了解,提出“滴水穿石”“弱鸟先飞”的总体思路,将因地制宜与扶志扶贫相结合,并将摆脱意识贫困、思路贫困等重要思想形成扶贫思想的著作《摆脱贫困》一书。

“滴水穿石”蕴含因地制宜的哲学智慧。习近平同志刚到宁德时,发现想要发展经济,摆脱贫困,面临的困难比想象的要大。为了让大家增强信心,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他提出了“滴水穿石”的总体思路。用这个出自《汉书》的成语,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持之以恒的精神与扶贫路线智慧地结合。

《习近平在宁德》采访实录中,曾任原宁德地区宁德市委书记的谢作民说:“我们当时以为‘滴水穿石’是不要急、慢慢来,其实不是这个意思。我们慢慢悟到,‘滴水穿石’是建立在闽东当时实际情况基础上提出来的客观而深远的发展思路。”习近平同志在主政宁德期间以高远的立意,锤炼实干的作风。“滴水穿石”是在把握事物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融合哲学思想,因地制宜提出的总体布局,也成为一直以来推动宁德不断发展的宝贵精神财富。

“弱鸟先飞”体现扶志扶贫的精神内涵。志气与底气是做成一件事情的根基,只有昂首挺胸,才能及锋而试。习近平同志刚到宁德主政时,当时的宁德是一个“老、少、边、岛、穷”的地区,想要发展经济,摆脱贫困,绝不能一蹴而就,没有捷径可走。习近平同志对于宁德的发展思路十分清晰,提出“弱鸟先飞”的智慧路线,将管理学与哲学思想的内涵完美结合。

扶贫先扶志,先要解决思想上的贫困问题,强调地方贫困,观念不能“贫困”,要淡化“贫困意识”。这大大鼓舞了士气,振奋了人心,是在困难中寻找突破的智慧。“弱鸟先飞”正是囊括了这种扶志扶贫的精神内涵。

《习近平在宁德》采访实录中,曾任地委副书记的钟雷兴回忆道:“这两种精神,对闽东干部队伍建设产生了深远影响。当时全国举办第一次法律知识竞赛,我们宁德也抽调了5个人,为参赛做准备。这些同志虽然都是做司法工作的,但并不是科班出身,大家心里没底,觉得我们这种‘小地方’出去的,得奖希望不大。恰好,习书记在那段时间刚刚提出‘弱鸟先飞’的思想,大家有信心、有决心,经济穷但志不穷,在这种精神鼓励下,奋发向前。一个月后,我们在这场全国大赛中获得了冠军,真是振奋人心啊!我们闽东虽穷,但只要肯努力,一样可以振翅高飞。”

可见,“滴水穿石”“弱鸟先飞”的扶贫思想不仅成为推动宁德经济发展的动力,它已不止于一种摆脱贫困的指导思想,其中所蕴含的哲学智慧与精神内涵更是成为一种思维源泉,已然融入闽东人的血液与思想中。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摆脱贫困是我们迈向幸福的重要一步,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根基。习近平同志在青年时期参与下乡时,亲历村民的极端贫困,摆脱贫困的初心早已形成,在福建工作期间,也是他扶贫思想发展的重要时期。“滴水穿石”“弱鸟先飞”的指导思想在这个时期提出,并一直作为脱贫工作的精神砥柱与重要思想。因地制宜将扶贫扶志相结合,从深远立意的发展视角出发,掌握客观规律。这其中蕴含着“事物的发展,外因永远是条件,内因才是根本”的哲学智慧,也蕴含着习近平总书记一直以来所践行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共产党人的精神。

(作者单位:集美大学师范学院)






欢迎光临 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http://caiyes.cn/)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