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创造效率。在状态,就得讲效率。没有干成事的效率,就会丧失机会、贻误工作、陷入被动。关于效率问题,我已经反复讲、着重讲,并且为了提高效率,公司近年来采取了很多措施,比如:规范管理流程、加大督办力度、颁布“十项规定”、建立“特事直通车”机制等等。从总的来看,我们研究、审核、办事的效率已经明显提高,三级责任主体的协同效应明显改善,公司整体运转效率基本适应了工作快节奏的需要。但是,低效问题依然存在,由于低效影响工作的现象还时有发生。深入分析“低效”的原因,一方面,说明我们当前所处的发展环境比较复杂,推进各项工作遇到的困难还比较多;另一方面,说明我们面对强势推进的攻坚任务,魄力还不足,力度还不大,方法还不优。如何创效率?首先,公司本部要起决定性作用。国资管理提出加快建设“四型”总部,就公司而言,公司本部要率先成为具有旗舰特色的“四型”本部。如何创“四型”,一方面,请各部门认真思考“三个问题”:一是部门的服务意识如何?二是部门参与公司管理的能力如何?三是部门有没有研究精神?有的本部人员经常用“听公司意见”来搪塞基层企业,这是官僚主义的表现,其实就是不负责任。对基层反映的各类问题,本部各部门首先要有提出解决方案的责任和意识。如果部门的意见得到了公司分管领导的批准,也就成了公司的意见。针对上述问题,各部门要深刻反思,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要自觉做到“三个不应该”:不应该把没发生问题,就当作没有问题;不应该以为制度制定了、会议召开了、文件下发了,就以为把事情办好了;不应该以为过去就这么做,现在就可以这么做。部门工作是否到位,关键看落实,没有落实的布置还不如不去布置。另一方面,请各部门认真思考与“两全”管理相关的“三组数据”:一是重要任务完成率如何?二是基层对你部门的认可率如何?三是部门内部平均执行率如何?以上这三组数据,都是“两全”的考核数据,希望各部门严肃对待、认真分析,看一看在领导、在基层企业眼中,你所在的部门是什么样子。其次,二级责任主体要进一步提升履职能力。公司三级管理体系建立三年以来,各专业、区域公司在工作协调、工作推进的过程中,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关系没完全理顺,上级对下级不十分满意、下级对上级不十分认可的现象。原因有多方面,比如各专业、区域公司本部有岗无人,在岗人员的能力、水平也还不能完全适应岗位需求,这无疑影响了二级责任主体职能作用的发挥。但是,我们应当更多地从主观上找原因,看一看落实公司本部下达指标、落实上级部署任务,是不是存在主动性不强、工作效率不高的问题,是不是发挥好了上情下达、下情上达的作用。公司上下要处理好两方面关系:一是公司本部与专业、区域公司的关系,二是专业、区域公司与所属所管基层企业的关系,使得基层企业乐于接受专业、区域公司的管理,而不是有意规避、绕开上级的管理去做工作。在这个过程中,各专业、区域公司要发挥关键作用,首先反思自身是否存在问题,通过自己卓有成效的工作促进公司整体效率的提升。
当前,解决低效问题,一是强化问责制。谁影响了效率就问责谁。最近要先抓几个典型。二是强化督办。要尽快实现结果督办向过程督办的延伸,定期提出督办结果的处理意见。三是加快内控体系建设。尽快实现公文管理系统、会议管理系统、制度管理系统、征询管理系统、流程管理系统与各专业管理系统的数据共享、协同办公,靠信息化手段促进办事效率的进一步提高。
欢迎光临 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http://caiyes.cn/)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