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老祖宗立下这么个规矩。将岁月按年来划分,把岁末年初相连的日子作为春节,且约定俗成为亲情团聚、家人团圆的节日。尽管传统过年的习俗在悄然改变,但在寻找过去的记忆时,你一定会发现并体味到生活所带来的乐趣。
腊月二十八的傍晚,当我和弟弟携妻儿驱车赶到乡下老家时,每年提前回家料理家务的哥哥嫂子已作好了豆腐、和拌了南瓜糯米粉。吃完晚饭,年迈的母亲像台永动机一如既往地站在灶台旁不知疲倦地掌勺炸油豆腐、油果到凌晨一点,只是腰弓得更低更低。我们三兄弟在烟熏火燎的厨房陪伴着七十多岁的她,烧火的烧火,搓丸子的搓丸子,时光又一次倒流至孩提时代。母子四人点点滴滴地拉着家长里短,说说家乡的人和事,谈谈外面的生活和心情。有时灶火烧得不旺,只字不识的老妈就蹲下身子拨弄着灶膛念叨:“火要空心,人要实心”,再次告诉我们烧火与做人的道理。弟弟说起儿子母乳不足时,母亲不无遗憾地说:“还是奶水吃了好哇,当年你们个个都是吃到将近两岁。奶要经常喂,才不会缩,老辈哇得好,‘墙上两坛酒,总喝总有’。”三个儿子静静地又一次聆听着母亲的谆谆教诲。一颗油果掉到地上,老妈迅速捡起,嘴一吹身上一揩,便毫不犹豫地塞进了口里,想制止都来不及。她却不以为然地笑着:“你老外婆哇,‘吃灰吃土,壮似牛牯。’”我知道这是指从前贫瘠的乡村,寒冷的冬天很多人是就着灶火来煨糍粑、番薯和芋头充饥。煨熟的东西谁会去洗呢?哪个不是拍拍灰尘就开吃?唉,说不清,道不明呐!一心想让儿孙媳妇吃到香甜纯正、原汁原味的土猪肉,父母特意将喂潲长大的肥猪留到腊月二十九宰杀。鲜活清新的血旺津甜可口,小肠炒芋头则乡风浓郁。为了助兴,也为了答谢乡邻,父母亲中饭晚餐分别请来了我们儿时的伙伴,都是成家立业的同龄人。可怜天下父母心啊!父母就像两棵参天大树,蓊蓊郁郁力所能及地荫庇着子孙。
大年三十,父亲磨刀霍霍特意安排我杀鸡。为了提高档次彰显热情,老爸加强领导高度重视,向老妈建议追加两只鸭子。鸡倒利索,鸭子很是麻烦哟。在清澈刺骨的溪水里,在凛冽袭人的寒风中,我拖着两三寸长的鼻涕,耗费两个多小时方才侍弄干净。尽管手脚冻得红肿麻木,但想到一家人的美味佳肴,想到四个妹妹带着家人归来时大快朵颐的情形,心里却是暖烘烘的。“辛苦我一个,幸福一家人”!下午三四点钟,伴随着家家户户噼里啪啦的爆竹声和喜庆浓浓的硝烟味,我们也在新居将父母请入了上席。父母高堂、兄弟妯娌、姆婶叔侄,一家人团团圆圆开开心心,血脉将我们紧紧地凝聚在一起。一年中最隆重的团聚,一家人最亲情的盛会。此时此刻,全家人抛开忙碌放下心事,尽享天伦之乐,尽显孝顺之情。酒不一定要最贵的,但今晚的最醇;菜不一定要最好的,但今晚的最香。因为这是生命的要义,我们同千家万户一样演绎着爱的接力。晚饭后,利用一点空闲,拎起篓子,提着火钳,将房舍四周,小溪两岸,公路旁边的塑料袋、泡沫、废纸壳、矿泉水瓶拾掇拾掇,分类归集处理。爱护家园,珍惜环境,环保人士的感觉,真让人有点儿自我陶醉。我想:下次回家时,在村里邀上几位志愿者,将周边的白色垃圾尽量清除干净,岂不更有意义?看完春节联欢晚会,不知是有些喝高了,还是吃了水果零食,父亲一改几十年来坚持年三十宵夜的习惯,要上床睡觉休息。望着父母蹒跚的脚步,我的心里有些酸楚。操劳了大半辈子的父母真的渐渐老了,我们做儿女的更要担当起责任,多尽几份孝心。人老了是最可怜的,何况是自己的亲生父亲母亲。
按照习俗,大年初一是拜大年的日子。告慰逝者的在天之灵,缅怀先人的勤劳朴实。上午,我们三兄弟顶着沸沸扬扬的鹅毛大雪,手握香火鞭炮去祭奠一位上年逝去的长者。这位异族伯母一生坎坷,据说年轻时做了一位国民党军官的二房,后来几经辗转嫁到我村,一生没有生育。前些年伯父去世后,她与哑巴“儿子”起早摸黑相依为命,生活异常艰辛,但老人足足活了87岁。在伯母的画像和牌位前,我拱手作揖祈祷,脑海里闪过成长中她对我的关心爱护和务农时同工同酬的情景。这些天我老是揣摩,她那顽强的生命力和常人无法企及的高寿,应该能帮助人们感悟许多养生之道,给我们更多生活的启迪。也许又应验了家乡的一句老话,“冷水泡饭活到老,餐餐鸡肉病痛到”。人生不愧为一本最好写的书,却又是一本最难写好的书。
初二上午的中心工作就是协助父母当好东道主,迎接妹妹妹夫、外甥外甥女。嫂子和夫人不等安排吩咐,吃完早饭就钻进了厨房,砧板斩得咚咚响,锅铲铲得啦啦叫,全然不顾柴火灶熏人泪下的滚滚浓烟和撒落一身的乌黑灰尘。烟火交融,妯娌默契,她俩黄金搭档般活灵活现地表演着“家和万事兴”的厨艺小品。拣菜洗菜,摆桌椅碗筷,扫地倒垃圾,我也见缝插针乐此不疲地做起默默无闻的幕后事宜。中午时分,四个妹妹与家人回来了,一声声此起彼伏的相互祝福与问候真让人开心和兴奋。我们兄弟几个端上热气腾腾的饭菜,父母配备了水酒、白酒和饮品,一个26口人的大家庭其乐融融全部到齐。把个两老啊,乐得喜滋滋甜蜜蜜笑呵呵的,酒还没喝就已经醉了三分。
孝敬老人、尊重长辈既是传统美德又是优良风尚。作为土生土长走出大山的游子,看望年岁已高的长辈,敬颂福祉,祝愿健康,就像规定动作,成了自觉的行为。应酬是不可避免的,一餐接着一餐,不去准会生气。那些酒啊,就怕你不醉,一个个在等着呢,有时自己也会主动积极。望着满桌摆也摆不下层层叠叠货真价实街上很少吃到的馔肴,我总是说太丰盛了。普遍的回答是:“哎呀国生,你晓得,‘饿作田,饱过年’,乡下不就是这样的?”更值得欣慰的是,父亲与叔叔失和多年的紧张对峙关系,在我们晚辈们的相互影响、渗透、摄合下,藉以魅力四射的春节文化,也实现了由“小三通”到“大三通”的飞跃。上辈之间那些鸡毛蒜皮的恩恩怨怨正在冰消瓦解,老哥俩重归于好握手言和在即;尽管道路有些曲折,前景一定光明!
初四吃完早饭,一分钟也不耽搁,我偕同妻儿直奔县城分宜。做了儿子再去当女婿,给岳母拜年去,又将别样情趣。
春节是快乐的,回老家过年更是快乐的。回到了生我养我的地方,那里的山,那里的水,那里的人,哪样不是无缝对接感到无比熟悉、亲切和温馨?有些后悔的是连续作战,几次喝醉了,受到母亲和夫人的责备,下次务必注意。
(作者系市财政支付中心主任)
责任编辑:李 霖
欢迎光临 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http://caiyes.cn/) | Powered by Discuz! X3.4 |